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ZS文王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论文题目:试析陶、谢山水田园诗歌异同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陶渊明与谢灵运同为我国东晋时期伟大诗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论题中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从陶谢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观物模式以及诗歌艺术境界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人、其诗,进一步了解陶谢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学习他们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和方法。目的在于揭示二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和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山水诗人奉他为开派使者,这就保证了比较的对等性。陶谢并提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也是对传统的'继承。文学批评史上,陶谢并提的由来已久。较早且有影响的当属杜甫,其《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曰“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成为研究者经常引用的经典材料。此外如唐白居易“篇咏陶谢辈”(《哭王质夫》),宋陆游“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清曹秉钧“同游妙述作,诗手并陶谢”(《和兰雪题西湖饯春图诗韵》)等。

当然陶谢比较研究在现当代仍方兴未艾,但比较的方向跟语言表述都有了一定的变化。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指出:“余观谢诗取材于风物天然,而不风格自然;字句矫揉,多见斧凿痕,未灭针线迹,非至巧若不雕琢、能工若不用功者。……晋宋诗家真堪当‘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之目者,有陶潜在……”而后起之学者,他们的陶谢比较,既有对传统点评的继承也有现当代点评的理论诗辨,将对陶谢诗歌比较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白振奎在《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一书中对陶谢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细致的研究,全书拟上、中、下三篇,从“人生思想”、“艺术实践”、“批评接受”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主攻方向:本文力图从陶谢二人诗歌写作手法以及诗歌艺术境界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陶渊明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他们各自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下而创作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的不同特色。

主要内容:

第一章陶谢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第一节“写意”与“写实”

第二节陶诗的平淡自然与谢诗的富艳精工

第二章陶谢诗歌的观物模式比较

第一节“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第二节定观与游观

第三章陶谢诗歌艺术境界比较

第一节陶谢对“真”与“清”的追求

第二节“情”与“理”的表现形态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联系法。结合前人对于陶谢诗歌比较提出的典型观点,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更加深入的探究其人、其诗。

技术路线:选择论题、阅读两位作者的诗歌作品、查找相关资料、阅读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指导老师评审、撰写论文初稿、指导老师评审、修改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再次评审、论文定稿。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xx年8月15日—11月15日阅相关书籍并作读书笔记

20xx年11月16日—12月16日收集整理资料,理清写作思路

20xx年12月17日—20xx年1月24开题报告第一次修改

20xx年1月25日—3月23日开题报告第二次修改

20xx年3月24日—3月31日开题报告第三次修改

20xx年4月10日开题报告四次修改

20xx年4月10日—4月13日提交开题报告

20xx年4月14日—4月17日论文详细提纲写作

20xx年4月18日—5月8日写作论文初稿

20xx年5月9日—5月18日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进一步完修改稿

20xx年5月19日—5月20日论文终稿、提交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李华主编.《陶渊明诗文赏析集》[m].四川:巴蜀书社出版.1988年3月版.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4、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宗白华《意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叶笑雪选注《谢灵运诗选》[m],古典文学出版杜,1957年.

8、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1996年。

9、白振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10、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1、概念:毕业论文是有特定的审定标准的论文,对选题、中心论点、资料论据、框架结构、语言表述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对象:毕业论文是和专家的对话。不要写大段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绍,在最后答辩时同样要注意,陈述时不要介绍论文内容,而应该注重在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自己的创新点、局限性、不足这些地方。

3、标准和要求:

1)论点明确,要在3-5分钟之内能陈述清楚自己的论点。论点新颖论文可以达到优秀的水平。

2)中心突出,无论分几个方面说明,都要始终围绕中心主题。

3)论据充分,扎实。所找的材料要贴切论题,别人的评论、作家的自述、各家的论争、以前和现在的对这个论题所研究的结果都可以做论据。

4)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分段代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层次。没有段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反之,分段太多太碎的也不是好文章。分段不宜过多,3-5段。

5)表述要清楚明了。文字不要华丽,少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要质朴、清楚,语言要干净利落。

6)写作要规范。注释、引文要高度的严格,论点的提出要有依据,要做到学术规范。

7)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4、态度:要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尽可能的查找一切的材料,要高度的重视、思考一切相关的问题,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深度和广度。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决不是随便选一个题目的问题。选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是对自己以往学习的一个完整清理的过程。要认真回顾对哪些内容印象更深、更感兴趣,哪些是有可能写的比较好的,可能会接触哪些材料。题目本身的大小难易不是问题,是并不重要的,关键在于怎么写。怎么写永远比写什么重要,任何半点突破都是有价值的,和别人的差异就是价值。论题举例:

古典中的现代和现代中的古典(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

论钱钟书知识的围城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神

徐志摩诗歌的文体特征

日记(书信)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现象

以上都是论题独到、论点新颖的例子。下面举反例:

论艺术美与生活美(论题过大)

论朱自请的散文(论题过大)

论骆驼祥子和小福子的死(论题过小)

要从某一部作品顺带谈一个问题,选择一个角度来深入的讨论。

2、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逐步的凝聚眼光、集中思路,其中要注意一大一小两个问题:

大: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跟自己论题相关的成果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已经运用过的角度和方法、概括前人的观点,这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放在论文的第一段来写。

小:要准确的记录材料的出处、出版社、时间、页数。

3、提提纲:提纲的逻辑关系、层次感对论文的步骤有直接关系。

4、初稿:初稿尽早尽快的写,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进行修订。

5、修订:最后的修改和确定要放慢速度,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

1、论文的看法和观点要尽可能的客观、公允。持之有据,论之有理。有材料来支持,有逻辑性认同,避免随意性,不要轻易说一些过头、过大的话,更不要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而贬低其他的观点。涉及到对应关系的时候更要客观公允。

2、引文一定要规范。如果打了引号就要注明出处。要注明原出处,不要用时间差异太大的版本(比如引用五四时期的材料就要用五四时期出版的,不要用现代的),用正规的版本,尽可能的避免转引。

3、要写自己的感受、体会、感想,写自己的东西,不要七拼八凑。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如何利用这一热潮,进一步加快汉语国际传播的步伐,如何进一步扩大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属于非汉字文化圈,在这些国家推广汉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阻碍就是汉字教学。在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眼中,汉字优美而古老,但是其结构复杂,犹如天书,汉字的难学难记,导致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学习汉语时浅尝辄止,往往停留在初级水平,很难跨越中级,甚至因为对汉字的畏难情绪而彻底放弃汉语的学习。“汉字难”成为“汉语难”的主因,这严重影响了汉语在非汉字文化圈国家中的推广。为了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我们必须依托汉字认知研究、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改革汉字教学方法和教材,充分展示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汉字成为推动汉语及文化传播的动力,而非阻力。

本文讨论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水平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编写相应教材时应注意的原则和策略。

二、汉字难学的成因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是记录汉语时具有形、音、义三要素的最小自然结构单元。正由于汉字这样的特点,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汉字难学难记的观念根深蒂固,汉字教学也历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并不理想,于是他们对汉字产生畏难或排斥情绪,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学生自身认知模式和现行的汉字教学模式。

认知方面,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洛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汉字阅读的主要区域是布洛卡区,而拼音文字阅读的主要区域在威尼克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不同,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说。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习得汉字需要通过布洛卡区的通道,即“视觉-图形-阅读-语言”,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利用威尼克区的通道来掌握拼音文字的语言,即“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张必隐,1992)。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缺乏方块模式概念,往往出现偏误。曲凤荣将这种偏误概括为四种:部件偏误、笔画偏误、结构混淆、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偏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其拆字、组字能力较差,对汉字本身的字义理解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到以字组词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国内普遍采用的汉字教学模式并不适应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目前,国内的大学一般不开设独立的汉字课,或者即使有汉字课,也是依附于综合课的,也就是张朋朋()所谓的“语文一体”“语文并进”模式。“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文字来书写。“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不区分“汉语”和“汉字”,认为“汉字”包含在“汉语”之中,因此,只提“汉语教学”(张朋朋,2007)。即“说什么话,教什么字”,也就是文字教学服从语言教学。这种模式的缺点是:1.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识记汉字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限制了听说课的进度,降低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教材中所出现的汉字是杂乱无章的,学生一开始就面对“您”“谢”“起”等复杂的合体字,使学生觉得汉字难写、难记,仿佛“天书”一般,一开始就对汉字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影响到汉语学习的兴趣;3.由于汉字教学没有把汉字作为一个有规律、有理据的组合系统来教,学生对汉字的部件、结构、理据性了解不足,影响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自学汉字的能力;4.汉字教学受“词本位”影响,学生在学习时总是以词为整体,缺乏语素概念,不注重对每个汉字意义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制约了“以字构词”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有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应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我们为了扩大汉语的传播范围,加快汉语的传播步伐,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同时结合汉字的特点,改革汉字的教学模式,并编写相应的教材。

三、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初级阶段可以采用“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关于“语文分开”的模式,前人已有过讨论,如崔永华()、赵金铭()主张“先语后文”,张朋朋(2007)主张“语文分进”等。笔者赞同“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认为汉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应该开始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训练。佟乐泉()也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汉字有时可以成为学汉语的重要依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以文带语’……如果能够在学汉语时通过视、听两个通道同时接收到汉字的符号和汉语的声音,就有了互为联想线索的便利”。所谓“语文分进”是指“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分开进行,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教授独立的内容。语言教学是教普通话的听说能力,汉字教学是教中文的汉字读写能力,二者相对独立(张朋朋,2007)。其具体做法就是分别设“汉语课”和“汉字课”,根据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分别编写独立教材。“汉语课”利用拼音教授基础会话,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听说能力,这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也为今后学习汉字打下了基础。汉字课不再依附于口语教学,自成体系,根据“由简到难”的原则选取常用的、构字能力和构词性强的汉字进行教授。主要教授汉字的“部件”及其构造规律,介绍字形结构及其理据性,教学时采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于汉字的负面情绪,使学生形成“部件意识”,学会分析汉字结构,并初步了解汉字“音义”的组合规律。教授汉字的同时,给出1~2个由该汉字组成的典型的、常用的词语,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日常会话,并且识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回归“语文合流”的模式。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汉字字形已有认识,汉字教学从字形转向字义,立足于“字本位”原则,通过“以字构词”的方式,将被动的因词而记字转变为主动的因字而组词,使字的记忆变成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扩展和生成过程。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阶段主要教授汉语课中已经出现的汉字,以精读课词汇表中的汉字为基础,结合字形、字义、构词特点,围绕核心字(有笔画、部件、结构上的典型性和类型性,便于扩展联想出其他的字)适量扩展,以达到核心字反复出现的目的(王汉卫,2007)。这样,汉字不再是汉语学习的“拦路虎”,反而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成为汉语学习的助手。

采用新模式进行汉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注重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江新(2007)曾通过实验验证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教学方法的成效。通过实验对比,她发现增加认读量、减少书写量,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对提高识字效率有显著效果。

(二)注重部件教学。传统的笔画教学过于分散,不利于汉字识记和运用。基于“多认少写”原则,利用汉字的可分析性和部件的音、形、义特征提高识记汉字的速度和质量,通过训练学生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新字的能力。费锦昌()认为“部件是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独立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崔永华(1997)基于心理学假设“汉字拆分出的记忆单位越少、可称谓性越高、含义越明确,越利于记忆”,论证了利用部件进行汉字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教学原则:注重独体字教学、注重对比分析、注重结构教学。

(三)注重提供汉字的使用语境。徐彩华()通过试验证明,频率是汉字学习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贡献量达到15%~31%左右,而其他文本因素(如笔画数、声旁规则等)均在5.5%以下。学习者身处外国,从“零”开始,汉字课堂几乎是他们全部的“汉字时间”,如何增加学生接触汉字的频率?课堂提供的使用汉字的语境至关重要。语境包括所教汉字组成的词语、短语。随着所学汉字量的增加,可以编写句子、短文,这不仅增加了汉字复现率,巩固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而且“以字构词”的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在增大识字量的同时提升了阅读水平。

(四)注重汉字的复现率,避免“前学后忘”:对外汉语教学界相关研究也表明,汉字的出现频率和复现率与汉字认知有显著正相关,当汉字复现率达到24次左右时,外国留学生对汉字音义识记的正确率为69%。在目前的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的复现率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提高汉字的复现频率。(梁焱,2012)

四、汉字教材编写策略

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依赖于相应教材的编写,下面谈谈根据“先语文分进,后语文合流”教学模式,编写初级阶段汉字教材时应采用的策略。

汉字教材的主体是汉字的选取与排序,所教汉字是否实用、排列是否合理,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和成功与否,目前市场上的汉字教材,虽然选字都是来自汉字大纲、或根据频率统计,但是排序显得比较随意,特别是前后内容之间缺乏关联性,导致学生常常前学后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体例上,虽然有的教材给出了字源解释,或者给出了该字组成的词语,但是词语往往没有注意选择常用的、学生已知的或便于记忆的,这徒增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仅给出词语,在汉字的复现率和强化记忆方面作用有限。在练习方面,目前的教材都不注重练习的设计,练习量少,并且题型陈旧,无法起到强化练习的目的。以下就上述方面给出一点建议。

(一)汉字的选取与排序

1.从简到难: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汉字系统的基本面貌,为日后的后续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阶段的汉字选取应结合汉字的难易度和常用度,可以按照以下类型和顺序进行教学:(1)构字能力强的独体象形字,比如:人、木、水、心等;(2)常用且理据性较强的会意字,比如:好、美、休等;(3)构字能力强、表义度高的常见形旁,比如:亻、氵、艹、讠等;(4)声旁简单、表音比较准确的形声字,比如:妈、们、请等。

2.关联性:每一大类中汉字的组织必须合理,可以根据不同的线索对汉字进行分组和排序。开始的时候可以采用根据“语义”进行分类,比如教授象形字时,可以分为动物类“马、牛、羊、鸟、鱼、虫”,自然现象“日、月、云、山、水、木、目”等;或形似字,如“人、从、众、大、太、天、夫”。随着识字量增加,逐步过渡为由部件、形旁以及结构作为分组线索,如按照形旁组织“江、河、海、湖”,按照声旁组织“青、晴、情、请、睛”。无论采用哪种线索,目的都是保证每次学习的字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使学生不孤立地识记汉字,而且习惯把具有联系的汉字放在一起记忆,如具有相同形旁或声旁地汉字,有助于学生建立其心理字典。

3.以旧带新:进行下一部分汉字教学时,基本上应以上一部分的汉字为基础,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地教授新的汉字。比如象形字部分我们教授了“木”,在会意字部分,我们可以教授“本、未、末、林、森”,这样既巩固了以前学习的汉字“木”,又容易使学生掌握新字。

4.理据性:在象形字部分我们学习了“人”和“木”,在会意字部分我们学习了“本”,因此在教授“单人旁”的汉字时,可以告诉学生“人倚靠在树旁休息”“人的根本是身体”,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汉字“休”和“体”,使汉字学习高效而有趣。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选择教授的汉字时,必须是构字能力强的常用字。

(二)练习的编写

1.认写分流:在编写练习时,减少传统的抄写或听写练习,增加认读练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使用拼音输入法用电脑打字,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敏感度及辨析力。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适当设置一些写作练习,从句子到短文,如让学生用电脑写作“一天的日程安排”。

2.汉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利用所学汉字编写简单的短文,未学过的汉字加注拼音。在教材中定期出现短文阅读,一方面可以复习所学的汉字,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书写。

3.循环性。学生识记汉字的最大障碍就是因为缺乏环境而导致前学后忘,因此在编写练习时必须注重汉字的循环复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汉字复现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以前学习的汉字。在编写练习时,可以根据已经学习的汉字,定期为学生总结一些汉字规律,或者把散落在各单元中但是具有相关性的汉字组织起来,以不同的线索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可以定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同音字,如“做、作、坐、座”,或者复习含有相同部件的汉字,如“门、问、间、闷、闻”等,同时比较这些汉字的使用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起已学知识点的关联性。知识点间的关联度越高,记忆越清晰、越长久。

五、结语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步伐,我们必须对汉字教学进行改革。近年来,这一领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不少学者已经提出了优秀的改革建议,但是如何实施这些建议,如何根据改革建议编写新型的汉字教材等工作仍然亟待完成,仍然需要更多的人为之努力。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汉语言文学,就是指通过汉语写作而形成的文学。汉语言文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注重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汉语言文学,就是指通过汉语写作而形成的文学。汉语言文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注重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完善教学体制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绝大部分的高职学校的教学宗旨都是"就业为向导",这无可厚非,然而,不少的高职学校太过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仅仅注重提高学生的各项应用技能,而不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这导致汉语言文学在高职学校的教学地位下降,并且一部分高职学校还未曾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

1.2 不够健全的课程结构体系 创建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课程结构体系,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目前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健全,这亟需更加深入地优化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要素,不然,就较难体现高职学校课程教学的综合效益,而提高人才质量和汉语言文学教学能力就仅仅是空谈。为此,在新的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师创建比较健全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就变得非常迫切,只有如此,才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汉语言文学的内部结构,最终促进课程的优化设计和最大程度地体现高职教学的综合效益。

1.3 教学模式太过传统 在高职的汉语言文字教学中,传统意义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这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在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不够灵活,这跟实际的教学需要不相适应。当然,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不少的教师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却不注重输入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这使得学生常常是走马看花。

1.4 教材与考试存在的缺陷 相对来讲,汉语言文学的教材知识较为死板和固定,跟社会热点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教师的讲解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在考试的过程中,常常设置比较多的客观题,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鉴赏能力的培养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2.2 建立和健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们应当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持续地健全课程结构体系,从而保持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在创建学生道德理论基础与体系的基础上,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观意识,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视角。汉语言文学的价值不是说能够创造一定数量的经济效益,而是能够创造难以通过数字进行统计的社会效益。我们应当以优化课程结构各要素的形式,让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变得更为科学与合理,只有创建这样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才可以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内部结构,进而提供理论根据服务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计和优化。在建立和健全课程结构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设置课程的核心是学生汉语素质的提高,建构课程应当尽量地给学生创设足够大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积极性。事实表明,建立和健全汉语言文学的结构体现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进而使得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综合效益提高,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个性。

2.3 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关键方式是完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仔细地思考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探究语言的深层规律。像是教师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课堂出现一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气氛,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这让学生在持续地探究当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且在师生的一起学习中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2.4 重视教学的实用性 重视改革教材,以及优化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在设计教学课程方面,能够设置一部分文字编排、简历设计、应用文写作、名著鉴赏、读者赏析、写作实践等一系列较强实用价值的汉语言文字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程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因此,教师的讲解应当注重实用性,只有如此,才可以跟社会相适应。教师的备课应当积极、认真、充分,把握跟课程有关的新内容,从而对教学知识进行设计,使得课程结构得以优化,根据课程发展目前形势下的崭新高度思考课程的基础,设置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重视编写活页讲义,对各个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体现集体任课及时的力量,大家共同备课,一起获得提升,有效地统一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教学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汉语言文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自身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析和研究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够仅仅是凭空设想,只有进一步地认知和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明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所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归纳,以提炼出符合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就业人才培养分析 一、当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不准确。近几年来,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学院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教育部也对各级高校进行了专业合格评估,但是,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汉语言专业依然缺乏准确的定位,不少高校尤其是诸多地方高校仍然抱着传统的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没有顾及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所以,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

2.课程设置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自身的特殊性,除少数继续深造或在中学任教之外,大部分学生不会在相对应的行业领域就业。因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只是作为广阔的背景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直接涉及到。但是,在实际课程设置之时,承接传统的惯性,学校依然将焦点集中在传统专业课上,如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占据了汉语言文学课的 90%以上,专业基础知识也是重复出现在专业课程、基础教学课程、选修课程之中。而一些新兴课程如网络编辑学、现代办公技术、公关礼仪、dv 制作等紧跟时代前沿并且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程,往往没有开设。这种课程设置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确实有一定好处,但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能力。这样就形成了现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与用不能协调的现象。

3.教学手段落后。随着教学设施不断更新,近几年现代化教学设备迅速

在高校之中普及,但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在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受教学内容的影响很少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很少能形成声文并茂、生趣盎然的教学情境,也难以激发学生的高度热情,不能丰富见闻,更无法培养浓厚的兴趣。由于教学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有教师一个人在津津乐道,学生只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他们动脑的思维能力及动手的实践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禁锢。

4.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单一。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评价。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中也只是重视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价的依据基本上是笔试的成绩。奖学金的评定,优秀学生、预备党员的选取,很大一部分依据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视野广度、电脑技能、职业规划及交际交往等非专业能力则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学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将重点转向为农村、社区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出既能在艰苦办学条件下担任教学与训练任务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又能够胜任其他行业的专门人才。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划分不同的层次,就可以改变原来"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科定位明晰,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2.专业方向要有多向性。当前社会各种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所以,单纯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对本专业的方向设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模式进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分设语文教学与教育管理(即师范类)、涉外高级文秘、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向。实施低年级通修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专业基本能力;高年级分流主修专业方向限选课,侧重培养主攻方向能力的模式,并鼓励跨专业方向兼修。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向学习,从而完成从单一性到多向性的转型。

点,强化核心内容。其次要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文学概论和写作学都讲文体学知识,文学史和文学概论都涉及文学思潮,前面的课程已经讲过的,后面的课程不要再重复,使整个专业基础课的结构严密而紧凑。其次,增加专业技能课。刘颖聪先生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分为考研模块、教育与教学模块、文秘与公关模块、新闻传播模块、社区文化管理模块等五大模块,其中后面三个模块基本就属于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程的系统设置与强化,是实现培养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基本保证。在现有的课程设计中,我们设置的应用性课程相对来说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专业方向的要求,我们应该相应地增加新兴的课程,如在文秘与公关方向之下,应该开设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企事业、机关文员及秘书的能力。在新闻传播方向之下,应该开设编辑与采访及相应的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实践的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在文化及新闻领域从业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方向之下,应该开设教学理论、外国文化及相应的实践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定能够使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与用的矛盾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平衡,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是要既能耍笔杆子,又能扛摄像机,还懂得编辑与制作,能够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等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再如,汉语在国际上地位日渐突出,世界各地有众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师极其紧缺,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基础深厚又熟悉一门外语的人才更是倍受青睐,对此,一定要指导有意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英语技能,这无疑比单纯的汉语人才更具有竞争优势。

5.教学环节要有实践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具有稳定与广阔就业前景的重要一环。2007 年,教育部等十部委就大学生就业政策联合采取五大新举措,其中有一条是"广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活动。使一大批高职学校的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虽然只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但也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参考。在教学环节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比较强,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将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原动力,所以对于专业课程,不能采用一律压缩的态度,在引导学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培养和加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帮助学生完成由学校走向职场的过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也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老师要积极借用,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课外训练平台,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直接通道,扩大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有关部门学习锻炼,或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相关部分也要专门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国际交流的机会,要及时发布各类信息,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收到公司短期实习或者校内研究助理等招聘信息,从而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培养机制。

6.就业指导机制要有明确性。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定位模糊,此专业学生对于毕业后就业的意向往往比较模糊。很多同学在大学四年之中,随波逐流没有任何规划,致使毕业找工作之时手忙脚乱。所以,老师要注意此种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大一是就业教育的萌芽期。在大学一年级时,老师要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大二是就业的储备期。对大二的学生要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则到了就业取向的分化期。在这个年级阶段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者还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橱窗宣传、个别辅导等集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让准备就业的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标的要求,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之时,要将传统的命题标准、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对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有效考核,还要对其各个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考核。在全面考核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精力用在强化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秘基础知识》课,教学中采用"与文秘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通过讲授、示范、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考核方式是:与岗位测评对接,实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和行业专家总评。具体做法是:在课岗结合的基础上,分为模拟现场、情景设定和书面材料写作、礼仪举止评定等方式,并让学生在评审汇报时当主角。实践证明,知识评分标准与能力检测标准有机结合,能够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应该从学科定位的层次性、专业方向的多向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技能培养的应用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就业指导机制的明确性及学生评价机制的全面性等入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萧红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且充满爆发力的女作家,有着“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之称。其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意义是不置可否的。《生死场》可谓萧红早期作品的巅峰之作,由鲁迅为之作序,胡适为其写后记,使其不折不扣的延续了民族精神的血液,成为文学经典。同时对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同时萧红作为广大底层妇女的代言人,在《生死场》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对女性生存这一问题作了透彻、深邃的解读。近年来,对于萧红的研究有大热之趋势,萧红小说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是不可抗拒的。作为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萧红的各种悲痛经历以及社会大背景,造就了萧红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小说明显的带有女性悲剧意识,但同时又充满了民族情绪,奇特变幻的语言风格组成了“萧红体”。她带有散文性质的小说语言值得各位文学爱好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解读。在21世纪,新的价值标准的评判下,萧红的文学成就已经足以与巴金、矛盾等文学大家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萧红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学个性和突出的文学史地位,或许这才是萧红研究热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是从《生死场》中语言的运用来剖析萧红的写作特色,从中启发现代文学该如何深度挖掘中国文学家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就是本文研究萧红小说的意义所在。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具体、深入、透彻的剖析萧红小说中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萧红的成长过程,小说的创作背景。

然后是《生死场》中散文化特征的解读。

第三是从女性视角,民族批判性来进一步阐释萧红体。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萧红一直坚持用自我的表达手法去书写她对社会的认知。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天地。萧红研究开启于其成名作《生死场》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时鲁迅先生为之作序。1949年之前的萧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评论,代表性成果是鲁迅的《萧红作〈生死场〉序》和茅盾的《呼兰河传•序》。鲁迅称《生死场》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已成为萧红研究的经典性评语。1950――1970年代,萧红研究相对沉寂。1980年代――1990年代,萧红研究呈繁盛态势,一时形成“萧红热”,萧红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都呈现拓展、多元格局,萧红研究的学术深度前所未有,至今,萧红研究仍是热度不减。

对于生死场这部小说的解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三十年代以来以鲁迅、胡风等人为代表的'以启蒙和救亡为主题的解读。这种解读角度长期占据着统治性地位。相对于三十年代以来相对单一化、政治化的主题阐释,八十年代以来,生死场的解读出现了多元化、纯文学化的倾向。从思想内容来看,大体有改造民族灵魂、关怀生存意义,女性主义等主题。

1980年代以来,萧红研究的重心是对其文本的研究。大量论文高度评价了萧红小说社会思想价值,如钱理群《“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萧红诞辰七十周年》,高度评价了其启蒙性主题。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研究是萧红文本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从小说文体(散文化与诗化)、叙事方式、语言艺术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对其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赵园的《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赵园认为萧红对“情调”、“情味”的追求,规定着其作品“无结构的结构”,使小说“戏剧性淡化”,“化解为散文”。赵园高度评价萧红的艺术个性,认为其艺术个性的完成,是萧红从弱者到强者的证明。周筱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认为,该作品有郁达夫的自叙传形式、废名的抒情诗笔调、沈从文的散文式结构,又有萧红自己的艺术敏感和细腻清新等特征。秦林芳的《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也是萧红文体研究极有见地的论文。姜志军《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王秀表《萧红作品审美风格刍议》等则侧重研究萧红创作的美学风格。

从文化角度研究萧红,实际上自1980年代已经开始,萧红创作的文化审视与批判价值引起越来越多地关注。19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学术界对萧红的文化研究更为自觉、更加深入,出现了一批从文化视角观照萧红创作的论文、论著,拓宽并深化了萧红研究。皇甫晓涛的《萧红现象》一书,通过对萧红主要作品主题的剖析与归纳,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许多问题。逄增玉的《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论及萧红时,从黑土地文化精神审视萧红的心理与精神气质。剖视了萧红强烈的反抗意识与生命激情与地域文化的深层联系。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萧红《生死场》的阅读,可以感受到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本文通过对她内心灵魂的深入解析,了解她的创作个性,挖掘作品中反应出的她的成长经历,通过这些背景,来关注萧红小说对于女性悲剧意识的阐释,对男权社会对女性各种不公平的积极反抗,对传统道德观念发起的文字反击。

《生死场》中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各类女性由生到死的痛楚,是萧红人生经历的折射,在生死场的状态中去寻找萧红创作的独特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萧红体,探究萧红文学对于现代文学写作手法、方向的一些阐释。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生死场》深入解读,反复思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穿插进行,了解文中社会最底层女性的心路历程,生存环境,与作者萧红的成长经历相结合,从而确定论文的立意点,然后大量的阅读外界资料,加深对论题的了解,慢慢确定自己的论文主线,根据指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丰富论文内容。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20xx年11——12月前期资料收集、系统研究

20xx年12月底提交开题报告请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1月中旬根据老师意见进行报告修改,完成开题报告定稿

20xx年2月底提交论文初稿,请老师给予指导

20xx年3——5月初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定稿

5月底完成论文打印、准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萧红.《生死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迅评《生死场》.鲁迅(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鲁迅.《生死场》序,《萧红文集》(第一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4.聂绀弩.《萧红文集》(第三卷)[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5.聂绀弩.《萧萧落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钱理群《“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萧红诞辰七十周年》,《十月》,1982年第1期。

7.宋剑华.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

9.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江海学刊》,1992年第2期。

10.王秀表《萧红作品审美风格刍议》,《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4期。

11.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12.钟汝霖.反帝爱国的女作家萧红[j].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3)

13.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4.聂绀弩.高山仰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文明礼仪课教案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

    2023年大三个人学期总结(模板10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

    最新文化的名言警句 校园文化的名言警句(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2023年借贷担保合同(模板7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下

    2023年中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汇总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学期工作计划(通用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

    最新医学生自我评语 医学生自我评价(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初中三年学生自我评价(大全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借款合同电子版在哪找(模板6篇)

    合同的签订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借款合同电

    2023年公路局职工个人总结(模板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