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飞雪2023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一

1、“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思是指:职业院校应履行两项功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这两项功能是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执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学历教育与培训关系的认识。这里的'“培训”应当非常明确:主要指职业技能培训,简称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有同有异:

(1)二者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

(2)二者异之处,一是性质不同。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学历的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学历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业功能和技术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学历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区分。

3、完善当然非常必要,但,从现代中国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仅仅包括这两项功能显然缺乏应有的社会贡献度。

4、“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认识。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角度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那就是:学历教育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学历学位的衔接;职业培训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各专业技师(工程师)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联通。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我国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其变革的广度、深度和自觉程度都将是前所未有的。这场以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主旋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运动必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理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发生的知识转型及其对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影响,以期重构21世纪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认识论基础。

一、知识、知识型与知识转型

探讨知识转型对于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影响,首先必须明确“知识转型”的概念。而要明确“知识转型”这个概念,又必须首先明确“知识型”乃至“知识”这两个概念。关于“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思想家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使用。透过多样性的“知识”定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是知识”问题总是内在地包含着“什么是真正的知识”这个问题。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的回答必备的一个思想前提就是:制定判断一种认识经验究竟是不是知识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不是由人类个体的认识经验本身所提供的,而是由一些特殊的社会利益集团所制定、颁布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力量使之合法化的。显而易见的是,人类社会的认识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认识经验都被当作“知识”来对待,只有其中一小部分符合既定知识标准的认识经验才配享“知识”的美名,并借助于学校机构或大众媒介加以传播。我们把一个时期人类所有知识生产、传播、辩护或应用的标准称之为“知识型”或“知识范型”。不同的思想家之所以对于“知识”有着不同的定义,就是因为他们所采纳的知识标准是彼此不同的,有的人将逻辑的自恰看成是“知识”的标准,有的人则将经验的证实看成是“知识”的标准,还有的人将实际的效用看成是“知识”的标准,如此等等。由于各人所持的知识标准不同,所以各人对于知识的生产过程、辩护过程以及知识与社会和知识生产者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也必然不同。因此,扩大一点看,知识型就是某一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所共同分享的'知识问题、范畴、方法、价值、制度与信念的整体,是“知识的政体”和知识分子无法逃脱的思想结构。

[1][2][3][4]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三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一个多月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四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课标不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还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新课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下是我对教育改革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课程标准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需要将知识背诵并答题即可。然而,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学会自己探索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也更加适应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新课标强调实践性的教学。以前,许多课程重点是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新课标改变了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应用,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新课标鼓励合作学习和交流。以往的教育模式注重个人竞争,重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而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和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种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输入,缺乏创造和创新的机会。而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通过实践验证和改进。通过这种创新实践,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他们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

最后,新课标对教育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考试成绩和分数,容易造成"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新课标更加注重综合评价,鼓励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还包括对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这种综合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新课标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标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合作学习和交流、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使得学生在教育中具备了更多的能力和素质,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课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五

教育改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国目前正在推行“三新教育”改革。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三新教育改革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体会。

第二段:深化学科知识

“三新教育”改革提出的第一项改革就是深化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不是仅仅掌握表面知识。在教学当中,我增强了对于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掌握,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个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第三段:拓展综合素质

“三新教育”改革提出的第二项改革就是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当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我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授学科知识,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并通过这些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段:创新教学方法

“三新教育”改革提出的第三项改革就是创新教学方法。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适应性更强。在教学当中,我会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PBL教学法、合作学习等等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的尝试和理解,而且还能够等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五段:结尾

总之,“三新教育”改革为课堂注入了浓重的“新气息”。在实践中,我很好的体会到,改革需要随时调整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改革的初衷,使教育教学更好地顺应新的时代潮流。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六

近年来,“三新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这项改革提出了“新课程、新评价、新体制”的概念,其目的在于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验,谈一谈我对“三新教育”改革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段:新课程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新课程是“三新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崇探究式、实践式、体验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这种课程设计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不再是老师言传身教,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通过开展尝试性的课程设计,慢慢地适应了新的理念和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自由和愉快,也因此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过程让我深深地感到了新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第三段:新评价

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方式,这是唯一能够衡量新课程效果的方法。新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全面评价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这比传统的成绩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情况。这项评价方式使我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这也是我认为“三新教育”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第四段:新体制

新体制理念强调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教育工作者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技能,对知识的理解也需要变得更加深入。这需要教师能够主动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治理、教育评估等工作也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处理。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不仅是学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教师也同样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角色。我努力地完成着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第五段:结论

“三新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课程、新评价、新体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启发和体会。当然,这样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推进,这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七

这是一篇标题为“两会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学生”的连贯五段式文章,旨在分享学生对于两会教育改革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引言

今年的两会期间,教育改革成为了热门议题之一。各级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讨论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也密切关注着教育改革的动态,感受着其中的变化和希望。我认为教育改革是我们学生成长的重要机遇,它不仅关乎我们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第二段:理念与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在过去,我们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这种转变让我感到欣喜,因为我相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三段:评价与评估的改革

在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评价与评估也发生了变革。我们开始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改革让学生得以展现自己的多方面才华,同时也减少了对分数的过于迷信。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评价与评估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四段:教师培训与支持

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引领。而在两会期间,我们也见到了政府对于教师培训与发展的重视态度。我相信,只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进步。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我非常欣慰地看到政府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措施。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深感教育改革给了我个人成长的机会和责任。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课程外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回报社会对我的培养。我坚信,只有付出和奉献,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担当的人。

结尾:

总结起来,我认为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挑战。作为一个学生,我将积极配合学校和政府的改革措施,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相信,在教育改革的号召下,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追逐教育梦想的光芒!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篇八

(前言)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广为人知的今天,其改革进程仍举步维艰,这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改革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其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使之成为改革过程中又一障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育制度需要全面改革(23%)23人

(2)教育制度需要部分改革(74%)74人

(3)教育制度不需要改革(3%)3人2、结果分析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并且在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很多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仅仅算得上是“发展”,而谈不上“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清二楚的简单现象。它涉及一系列与人的价值理念、利益获取、知识构成相关的问题。本文拟从利益相关方面来分析造成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及漫长的原因。

首先,任何改革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利益冲突,这

就涉及利益调整问题。改革是否能成功,不仅需要其大方向正确,目标合理,也同样要看利益调整能否被改革所涉及的各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做出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谁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中是赞成改革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赞成或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分析出他们赞成或反对的力度会有多大。只有客观地分析好以上各种因素,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才能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及科学的推进策略,从而使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就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就使得我们必须做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其推行进程却异常艰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大家都了解到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各种严重弊端,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改善。其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改革触犯了改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现在就以应试教育改革为例,从利益角度上,从校长、学生家长、教师这三方面进行说明。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能否更好地维持或提高本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否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希望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校长来看,要提高本校在校际竞争中的地位,学生的成绩必不可少。就家长来说,他们的子女能否选择更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子女的成绩。至于教师,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影响到其本人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其他如名誉、职称评定及相关联的物质待遇,这使得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了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需求。当然,如果能做到即保证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不下降,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方式肯定会被大家欣然接受。但是升学考试,本来就是择优录取,这“优”指的就是分数,而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式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教育部门为了给改卷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必须设置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以便能让不同的改卷老师在改卷时不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误差而导致评卷的不公。正是这“标准答案”,使得应试教育在各教学机构里成了必然的教学手段。最终导致以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赞成应试教育改革,改革的步伐自然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尽如人意。统观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关乎祖国未来发展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多年以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地方仅被作为一个口号,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总括起来,学生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信仰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课程观的影响,社会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仅仅把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作为择优录取的评价机制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体现智力方面的畸重发展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弱化;在以减少考试科目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氛围中,学生势必会为了突击考试科目而忽略或自觉放弃其他非考试科目的课程功能。学生对地理、历史、生物以及其他非考试科目知识与技能的轻视,影响了一两代人的基本素质。分析人的基本素质及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和主要功能,大致可以用文后表列进行概括,只有这表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素质教育推行的重大障碍。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教育经费的不足,只好把仅有的教育经费大都投向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重点学校。城市中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学校的差异,平原地区与落后山区学校的差异,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学校的差异处处可见。政府教育投入不均衡,刺激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力追求,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应试、择校、收费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试教育的稳扎稳打和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绝对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只要分析一下教育组成人群各自的心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学生不是天生的就愿意苦学,学习成绩上不去会遭到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歧视;家长不惜代价宁可花费巨资择校,或者在重点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不是不愿意就近入学,只是在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不是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只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教师不是热衷于题海战术,只是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就会被家长或学校视为对教学不负责任;教师不是不愿意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是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只因为眼下渊博的学识不一定对应试有多大的帮助,只有熟悉教材才是最为重要的;学校对应试教育也深恶痛绝,但学校的应试成绩若搞不上去将会失去重点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的一切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学校招生过程中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不是学校好战,而是缺乏优秀生源注定会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进而失去学校的一切利益;政府迫于学生压力过重而硬性规定减少考试科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肯定是一种必然,非考试科目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而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势在必然。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社会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尽量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的分布;政府还要尽快研究和形成并出台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杜绝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萌生的环境。

同体,致使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发展监督和引导的功能受到限制。各教育厅局把教育督导部门视为老干部安置并赋予一定级别的理想去处,正因为如此,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界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不敢监督也没有能力进行引导。因为在权限方面不敢督导,只能敷衍;在责任方面不愿督导,只能应付;在利益方面不能督导,只能妥协。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进行学生普九教育辍学比例督导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尽可能地压低辍学生的数字,以掩盖学生辍学的真相;而按照当地学生数字由上级配备教育经费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又尽量浮夸本地的学生数字,以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面对这样各种报表连学生数字都不一致的现象,教育督导部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改变类似的现象,使教育督导部门真正起到督导的作用,就必须把教育督导部门独立出来,脱离各地教育厅局的辖制,使他们有说话的自由,有督导的权利。同时需要充实部分真正懂教育的专家进入督导系统,以便使他们的督导意见真正能够切中时弊,真正能够反映国家教育的目的和意志。

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是为国家教育发展服务的一个特殊公务群体。他们更多的事务性工作是教育的行政管理,论管理工作他们其中的某些人可能属于行家里手,但在教育科学方面却不一定是教育专家。但是,多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大小公务员对教育的干涉是有目共睹的。在基层有多少乡镇长调任市、县的教育局长,市、县又有多少其他部门的科局长调任教育局长。无论原来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调任教育局长,他们就可以在教育专家面前大放厥词,有一种谁也不如他们的凌人盛气,最后循着“三拍”干部的老路走下去。但教育是有着教育本身的规律的,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也应该由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管理,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走“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道路,没有这样的勇气搞不好教育改革可能会越改越糟糕。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应该伏下身子真正为教育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对教育指手画脚,干扰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诸如课程的设置、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定、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测、试题命制与程序事务性工作的指导、具体考试科目的认定和各科分值的确定等等,这些教育发展的一些专业方面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行政部门所应干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从内心深处也不一定就认定自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是权利与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几乎迷失了自我。他们之所以不怕因自己管理方面的过错而导致教育误入歧途,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迟效性决定了因教育的失误而导致的罪错要经过若干年以后才可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问责制不明确,教育出现任何的失误也不会有任何人来负任何的责任。

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教育改革中,都必须不断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

    监理开工致辞精辟(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汇总5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

    最新考试前发言 诚信考试发言稿(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国家助学金感谢信(大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汉语教学技能(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2023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词(通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实习生岗前培训方案(优秀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

    最新疫情申请减免物业费的申请书(模板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最新小学校长期试总结与反思(优质8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家长会育儿经验发言稿小学三年级(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