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飞雪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实用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

《论语・学而》中有这么一句话:“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我的理解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是每一个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事。而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很需要对孩子进行这种”孝弟“的教育。因为在我们同学当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最高的,爷爷奶奶都得顺从小孩,家庭里的中心就是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的坏毛病。小则对父母的说话语气不好,瞧不起父母,对父母不尊重。大则一言不合,与父母吵闹,离家出走。

是呀,我们在慢慢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进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可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变老。我们如果没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体贴父母,与父母就会有隔阂,甚至产生矛盾。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孝敬父母,理解父母,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我自身也有这样的经历。

爸爸每次喝酒回家,就会找我讲话。在我眼里,爸爸和我讲的都是“废话”,我是听不懂的,也听不进去,甚至有点反感。

读了这则《论语》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爸爸的态度,也在学会思考:爸爸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要喝完酒回来和我讲“废话”。

慢慢地我明白了父亲在外喝酒,其实是为了工作,之所以和我讲“废话”,是因为他平时不善表达自己的爱,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但我,却觉得这是“废话”,觉得父亲的“酒后真言”十分无趣。那是我不理解父亲,不懂父亲的爱呀。

什么是孝道,怎样行孝道?看似很高深的话题,其实都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以”孝弟"为尺子把小事做好就可以了。如在挂电话之前跟父母说声拜拜,回到家主动跟父母打个招呼,在外玩耍向父母报告行踪,不让父母担心,静心倾听长辈的教诲……记得爸爸和我说过,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我看来,只有牢记孝道才是一家人快乐的根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阅读论语,可以让人深入了解儒家思想,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我看来,论语中的智慧箴言和道德准则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反思。下面我将就其中四个方面的感悟进行阐述。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学而》篇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只有真正喜爱学习,并从中得到乐趣,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同时,孔子还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味着知识的取得不仅仅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才能够使知识变得有意义。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乐趣和态度,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其次,论语对于做人的道德准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为政》篇中,孔子说:“政者,正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做人做事的正直的追求。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通过读论语,我深刻领悟到做人的最高准则是诚实守信,待人以真诚和善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积累到真正的财富。

再次,论语熔铸了孔子的高尚人格和智慧。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了儒家的典范。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父母生我,毋荫蔽我。朋友死我,毋桎梏我。”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父母和朋友的关爱之情。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他将父母和朋友的利益凌驾于自己之上,这种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佩。同时,孔子的智慧也展现在他言谈之间。他反复强调,一个人应该学会自省和修身,而不是只关注他人的过错。这种智慧触动了我深深的内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发掘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片面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最后,论语也给了我一些对于人生的思考。在《里仁篇》中,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短暂性。通过这句话,我明白到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抓住当下,珍惜时间。同时,论语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也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之一。因此,从论语中我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论语是一本启迪人心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修身、做人、智慧和人生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积极地关注这些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做人的道德准则,争取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论语的重要性和价值(200字)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儒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论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以及他们对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教导。论语以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逻辑,为后世人提供了一本人际关系、修养和学问的指南。无论是对学生、教育者还是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论语都是一次深入自省和反思的重要体验。

第二段:关于修身养性的启示(200字)

论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对孔子言行的记录,我们了解到孔子主张“君子修道以文”,即通过修身来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孔子认为,在肉体的修整与精神的提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修身养性,我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获得人生的高尚目标。因此,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对于社会进步,论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第三段:关于言传身教的教育观点(200字)

论语中强调了言传身教的教育观点。在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进行言传身教,示范了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的最佳方法。他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弟子,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言传身教。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还能够给予学生坚定的信仰和道德准则,让他们能够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第四段:关于治国理政的思考(200字)

论语中对于治国理政也有重要的思考。孔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为人民谋福利,以德治国。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注重政治伦理和道德准则,他的思想强调了公正、责任和慈悲,为后世君主和政治家提供了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因此,论语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五段: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200字)

论语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的重要窗口。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教育观点和治国理政的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在当下,社会关系复杂、道德伦理观念缺失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论语的内容和价值,通过深入研读论语,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总结:通过对论语的深入学习和领悟,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言行和生活方式。论语对于我们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和发展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学习论语,使之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一本读本。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四

论语,是儒家经典书籍之一,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一系列言论和行为准则。论语规心得体会是指,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中内容,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人生修养和行为准则。

学习论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其次它能够为我们提供行为和人生原则,最后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论语的意义在于,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含义,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解释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典中的深奥之处,更好地体现出它作为儒家经典的价值,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和哲学。

学习和思考论语的真正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家庭和社会秩序。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法,并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良好的人生。论语中的原则、思想和道德准则可以成为我们实现成功的行为模式,指引我们成为更好的个人。

第五段:Conclusion

总之,论语规心得体会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这个经典,我们将深刻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内在论点,同时也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今天快速变化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去学习并思考论语是至关重要的。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五

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的。不经意间听人说起《于丹的论语心得》很棒,于是就抱着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这本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总是会想这个可以做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听了于丹的话,我觉得自己的毛病不能仅仅用年轻气盛来形容,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文档为doc格式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六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其中有许多关于心灵修养的内容,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规则和准则,以指导我们如何培养自身的内在素质,使自己受益。近年来,在我国领导人的一些表态中,也经常引用论语中的文句,以引导民众走向正确的道路。

2.心得体会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其中一些规则和准则的内涵,这些内容对我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以下是我所体验到的一些具体内容和经验。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的重要性。它提出了一些值得效仿的人生原则,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等。从这些原则中可以看到,通过遵守规范化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而不是像小人般只顾自己利益,忽视了道德价值,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另外,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遵循这些道德标准,我们可以在相互交往中保持有序,建立起更深厚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论语中提到了“格物致知”的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人贵在培养思考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对我个人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重视一些事情的本质,尽量保持自己的清醒思考状态,不去忽视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需要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论语还提出了“反思”的重要性,强调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我看来,这些规范已经成为我行为和思想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我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力和逻辑运用能力,在个人修养和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当然,这些规范和准则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指导我们个人的人生,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我们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我”到“我们”的转变,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参与,推动社会和谐的建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实践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通过一些方法和实践,使自己更能够贴近论语规范,获得更加充分的应用体验。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我开始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语举止,保持端庄和整洁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多关注对方的言论和心理,在交互尽量体现自己的关爱和耐心。其次,我尝试理性反思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找出其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不将其归咎于别人或上帝。同时,我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注重梳理自己的思路,寻找问题的关键词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最后,向他人传递好的价值和思想,引导他们尽可能遵奉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发展。

4.展望和启示

通过论语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我们应该不断酌情修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透过规范与准则的框架,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形成有效的修正机制,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像论语中的圣人般,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通过坚韧和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绚丽的人生价值。

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多关注人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可能的成长前景,尊重他人的选择,保持开放和思辨的态度,增强个人内在深度的充实程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在本体化的轨迹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透过规范的约束,提高个人行为的良好性。

5.总结

通过论语规范的学习和实践,我们逐渐理解并领悟其中的价值,这些价值对我们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并引导我们从“我”到“我们”更为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细化规范,实际操作中要有理性反思,结合所处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成长的阶段,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贡献,从而积极参与到建构美好人生、美好社会的过程中。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璀璨夺目,它就是《论语》。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它包含孔子对教育、政治、哲学、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读完这本书,孔子的形象跃然我眼前,我对孔子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他开创儒家学说,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立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他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人的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等。在他的教育方法的指引下,我努力学习,成绩稳中有升。

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对儿子就像对学生一样,不唠叨,用心简单引导。子曰:“学《诗》乎?不学《诗》,无以言。”“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告诉儿子学《诗》的意义,告诉儿子学《礼》的好处,只告诉儿子这两个方面,其它一句不啰嗦。孔子以其自身感悟引导儿子学习《诗》与《礼》,儿子在孔子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学习了《诗》与《礼》。儿子自己悟到、学到的本领才是真本领。

他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执着努力的人。当鲁国不重用他时,他放弃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去周游历国,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一传就忘记所有,离开妻儿,他在外整整十三年。十三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啊!我出去参加夏令营,才五天,就受不了了,无法坚持。可孔子不然,虽然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他为了实现理想,放弃了一切!这种执着精神,这种坚韧的意志是成就孔子的关键。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这句好学名言已经被我铭记在心:“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而追不上那样,追上了还恐怕再失去它。他自己也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多么好学的一个人呀!要是我具有这样的精神,我定会有一番成就。看到孔子这么伟大的人,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成为他那样勤奋好学的人!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谚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答认识,而且也作用于人们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