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9-18 作者:纸韵2023年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研究极为详尽的材料,经过非常严密的论证,用工人运动的实践加以检验,从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不需要我们把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统统读一遍,但却有必要把重要的经典著作认真地读一读,否则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学期马列原著课的学习,不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储备和理解上,还是在学习的具体方法上,感觉自己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想谈谈自己在学习马列原著过程中的一点小体会。

一 学马列原著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马列原著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充分的马列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马列专业的学生,我们深知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它的影响都将是重大的。只有当我们认真阅读了原著以后,才会深切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理论宝库的“养分”。

其次,通过原著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现代社会,许多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号,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到处招摇撞骗。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所以我们只有在真正读了马列原著的基础上,才能够分清那些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那些是鱼目混珠的假马克思主义,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再次,只有掌握了马列原著的精髓,才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回顾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我们就不会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因为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不联系中国的实际,只是教条式的照搬马列理论,最终使革命遇到重大的挫折。比如: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差点让中国革命断送了“性命”。可见,只有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把它用于实践,与现实相结合,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最后,通过马列原著的学习,我们才有力量与错误的思潮作斗争。现代社会,许多人以批判马列原著为荣,千方百计的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漏洞,对原著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比如:对于“两个必然”的认识。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状,就有许多人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是社会主义面临着灭亡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对马列原著的深入学习、研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去探讨这一论断,就会发现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的爆发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得不到调和的情况下,提出这一论断是符合现实依据的。所以只有拥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才能与“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做斗争。

学马列原著的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淡化和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这些都是已经过时的东西,是僵死的教条。学马列的人都是观念陈腐,思想保守的书呆子。虽然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我们都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但是又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学懂了马列思想,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呢?除了形式上的学习以外,收获其实很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之所以在高校被忽视、淡化,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次,马列原著晦涩难懂,不学也可。当代许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原著无论在背景材料还是在论证方式上,甚至包括所使用的词汇、语法、引用的典故,对我们说来都很生疏,难读难解,尤其哲学原著更是如此,即使下功夫学也学不懂。我们学了原理课就够用了,没有必要学原著。另外,马列原著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形象,更是增添了学生的畏惧和厌倦心理。

再次,马列原著内容空洞,现实意义小。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现在讲原著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有种“无的放矢”的感觉。我们所讲的马列原著中大部分属论战性著作,现在论敌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理论,如杜林、马赫等人的理论对我们本无影响,只是通过学原著才对其有所了解。我们现在学习这些著作是虚设论敌再去批判,不能解决现实间题。

三 学马列原著方法探讨

对于如何学习马列原著这个问题,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没能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通过这学期马列原著课的学习,感觉收获不小。老师教给了我们不少学马列的方法,弥补了我在大学过程中的不足。其中,我的深切感悟就是在方法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具体说来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首先,马列原著的学习,必须要在内容上完整准确的加以理解,同时要将理论紧密的与现实相联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革命导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而非断章取义,背几条结论性的理论总结。同时学习过程中既要了解正面的观点,还要了解反面的观点,最后站的客观的立场上来加以评判,也就是用对比联系的方法加以学习。

其次,在泛读的基础上,做到精选与精读相结合。马列原著内容众多,对于我们来说不可能全部涉猎,所以就只能选择经典的马列文章来加以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就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积累,根本区分不出那些是适合我们精读的文章,那些是适合泛读的章节。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方面给与我们指导,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这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不再只是泛泛的知道几条结论了。另外,对于比较经典的文章,我们还需要反复的研读,理解其精髓。比如:《马克思 导言》和《马克思序言》等。这些文章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性表述,且与当今现实关系紧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再次,具体的方法上,面对一篇马列原著文章,以前我们一般都习惯于只读文章的正文部分,读完后总是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通过这学期老师的指导,我们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第二手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站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他的内容。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然后翻阅全书。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读索引、注释、备注等。此外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录,然后向老师、同学请教,互相交流沟通。这些步骤一步也不能少,否则就很难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第三,对于要精读的章节,我们还必须充分的加以理解阅读,且要客观、不带任何偏见。

最后,学习完一篇文章以后,我们还必须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内容和方法与现实相联系。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将理论用以实践,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后有意义。这点也是我们现在很难做到的。

马列原著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想任何马列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将马列原著完全学懂、看透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把读马列原著当成我们“毕生的事业”。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最后,用老师上课时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多读、多看、多写!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二

只看了一眼,《学习,别听学校的》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但我并不惊诧,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于世,更何况,菲拉费毕尔肯比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管理人才培训者和著名作家,她绝没有凤姐那种恬不知耻炒作的勇气。她所说的,定能反映德国学校教育的一些现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真的叫人汗颜。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如此泱泱大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却有外籍华人获此殊荣,真的是在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肯比尔认为:学习等于游戏。它的意思是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学习是游戏,而游戏同时也是学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但随便问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几个是愿意自觉主动学习的。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磨灭了孩子的一点点的学习兴趣。老师累,学生苦。

肯比尔还主张 适时合作、讨论、深入浅出、简化知识、孩子教孩子、非教育者到学校等等。肯比尔也主张,孩子应该走出去,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一致的。但如今,在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孩子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成了奢望。孩子就如囚禁在笼子中的小鸟,缚了翅膀的笼中小鸟。赵德成教授曾讲了小鸡学飞的故事,其实,有时并不是小鸡不想飞,而是小鸡被缚的太重。

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孩子想要完整和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大人阻碍他的工作(大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因为他完全沉浸在他自己的工作法则里,这些法则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像例行公事一样,他给孩子洗澡穿衣,抱在怀里或者放在车里,收拾孩子周围所有的东西,而不让孩子参与这些事儿 的确是这样的,老师替孩子做的太多,我们大人往往忘记了孩子对他们周围的世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帮助我自己去做事,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句话人们越是阻碍孩子按照他的方式学习并练习他所学到的东西,这个孩子在他的环境里就越显得不健全。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的太多了,所有的学校、班级都普遍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的课堂中不健全的孩子的确是很多的。

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学东西 。为什么?肯比尔说:孩子在家里学东西越是自由,他将来在学校里的压力就越小。而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自己动手的机会越少,他日后在学校感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换句话说:在您帮助您的孩子尽量地自己动手时,您就为您孩子的未来奠定了一个极重要的基础,这事儿从纽扣开始,而到学校的家庭作业也还远远尚未结束!

没有自由就没有知识这句话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句真理。教师一定要还给孩子自由。但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是替代,自由不是让他们在家中是皇帝、公主。学校整体来说真的是不自由的,学校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那样地自由,班级授课制自创办之日起,其实在某些方面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相信学校,孩子将会忘记自由,忘记了自由,就会把自己的人性忘记,就会做出许多极端的事了。

以上几个片段,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这本书只有126页,我一直认为教育名著应该薄一点,这本书的后面标的是10.2万字,其实读下来最多不过七万字。如果我们目前的教育名著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二、这本书的插图非常多,读起来非常轻松。三、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书,只要读了就想行动起来。四、这本书可以改变我们许多旧有的观念,让我们的思考更全面一些。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专著,这是一本老师与学生父母都应尽量提前阅读的一本书。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三

作者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的极大的盛誉,《童年》也可以说成是他的代表作。

10天后,我读完了这一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残忍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的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讽刺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_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制度的腐朽、丑恶。那些老百姓身处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而又无人能帮助他们。

我的童年和其他人一样那么幸福。

但是高尔基,他却不同,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一想到高尔基,我的心里有着一丝丝愧疚,愧疚父母,没有认真读书。

我们要做一位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精神。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四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习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五

学校一开学就布置了一学期每位老师必须交一篇读书心得体会,于是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选择了 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当即表扬了他。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课下我还专门与他交流谈话,并鼓励他今后课堂上继续努力。这些无形的表扬与肯定形成了一种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以后从未举手发过言的同学都在课堂上频频举手了,而且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生还特意跑来和我说,以后上课回答多请他,真没想到几句恰当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个这样大的改变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由衷地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高兴。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妈妈得的阑尾炎一病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了,频频举手发问。有的问: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的问:听起来是一种很小的病为什么要及时做手术呢?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看似这么小的病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毋庸质疑,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创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又能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实现呢。如果当初不让学生问,我就不能获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因为前两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未想到,而这些问题正是给今后备课提供了借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及时的诚实,让他感到自豪

这是发生在讲评期中考试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学从来没有考试得过100分,可是在期中考试中考了100分。这真实令她令老师和家长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当我讲完最后的阅读题时,冰冰举起了手,我叫她站起来说。她难过地说:“老师,我不是100分,我最后一道选择题答错了。”随后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看了她的试卷,果然是改错了,老师疏忽了。我当时很激动,为孩子的行为而激动。试想:如果她不说,老师、同学不会知道;而她面对100分的诱惑,毅然选择了诚实,多么可贵的品质。老师的疏忽给学生带来了痛苦的经历,但也考验了孩子的诚信。可喜的是,孩子经受住了考验。我为我们判卷的疏忽向学生道歉,同时肯定了她的诚实。当时已是课间。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我有一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点什么的欲望,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我抑制不住地想说。于是下节上课时我说:“刘莞同学虽然这次考试没有考到100分,但我认为她的行为已经是真正的100分了。我为冰冰同学自豪。古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刘莞用她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同学们,为你们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同学自豪吧,也让我们一起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学生热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学生和我一起吟诵古语和为冰冰鼓掌时,他们一定对那句古语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为自己能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感到满意。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六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教育就是唤醒》

彭兴顺老师,我记得前几年暑假教育局组织学校中层领导进行培训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现在拿着他新出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一一阅读下来,感受颇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中的一些语句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教育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教育走向生本》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我读了《细胞的不死精神》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高士其爷爷年轻的时候因科学实验的时候,细菌进入他的左耳,侵蚀了他的运动神经,所以他全身都动不了了,但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写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生命的传奇》这一章节,主要讲了生命的起源,知道了我们人就是由n多个单细胞组成的,细胞能够吸收养分,这是细胞的第一个本能,吃饱过后,会涨大,然后分成二个细胞,分完之后就变瘦了,两个细胞一起吃,吃了再分,分了又吃。分身这是细胞的第二个本能,所以人就越长越大了。但是人为什么过了青春期就不长了呢,而是一天比一天老呢?这是因为细胞的繁殖受了环境的限制,除了食物和气候,就是人的骨架,人的骨架造好了,就不能再大,不能再小子,因而细胞就受着委屈不长了。限制细胞生长的还有“内分泌”,太神奇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要学习高士其爷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病魔永不放弃的精神,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篇八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

    弗兰克尔自传读后感 弗兰克自传心得体会(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

    制作美食心得体会 制作包子的心得体会(优质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制作美食心得

    2023年调研心得体会800(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接下来我

    2023年时代楷模钱海军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

    2023年青马培训班笔记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最新博客推广的方法与技巧 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博客(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直播活动心得(精选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2023年授权法则心得体会(优质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授权法则心得体会篇一鄂

    正气东来心得体会 正气清风心得体会(精选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牛年新年感想 新年的心得体会(实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