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书香墨

读书心得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作者观点等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文学写作形式,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加深对书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精选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思路和用词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一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就捧起在校图书馆借来的约翰。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话》,以前匆匆翻过,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可再次拿起它的时候,却爱不释手。书里面涉及很多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最为头疼的事,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而作为父母的我,却不知如何来培养她,使她成为心智和健康都优异的人。

很荣幸遇见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他使我知道在孩子培养的各个方面。首先第一章,他讲的是健康教育,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身体和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和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可见健康的身体有多么重要。在书中,他向我们见绍了身体健康的几个原则:

一,保暖。无论春夏秋冬,都不要让孩子穿的过暖,否则就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炎咳嗽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

二,冷水锻炼。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养成用冷水洗脚的习惯,最好用冷水洗澡,这样能增强他们的体质。不过,锻炼最好从春天开始,最初用温水,以后逐渐把水调冷,要不了几天就完全用冷水了,此后不分春夏秋冬,都要坚持洗下去。

三,游泳和户外活动,游泳,既能和冷水接触,又能获得应付急需的技能。

四,衣着不可过紧。要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自然的生长,不然就不会匀称。

五,饮食要清淡。要少食肉食,多吃一些硬性的食物。

六,水果。不应当吃可口的水果,如甜瓜,桃子等和不和时令以及被糖渍过的水果,因为这些水果都不利于健康。

七,按时大便。八,医药。不要乱给孩子用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尽量让孩子少用或不用药物。

看完他的这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原则,我想自己今后在孩子的健康上应该如何注意了。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二

通过读《教育》,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分享读书心得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等,我们老师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演讲、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未来、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学习、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回想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们教给我的很多东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时。

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我会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创造。

寒假里,我在校领导及同事的推荐下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梦》。一卷在手,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将近五百页的文字,分为六大部分。分别记载了朱永新的教育随感。我很佩服这位专家能有这么执着的精神对待他的教育事业,并且在自己的事业中有着丰厚的建树。读过他的文章,让我有种愧疚,没有理想的目标和动力实在不能称得上有为青年,况且现在我还年轻,漫漫人生长路要走,我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新教育之梦》为我们讲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几个纬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在这几个态度中,我觉得对他人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同样重要。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而对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能力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体会:

1、在教育教学上,我们不应过分执着于某一种观念,而应发挥我们的创新精神,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来进行整体思考,各个突破。着力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2、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开发学生的智商。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对的成长、发展能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得处理师生互动关系。

4、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以教育为主题的故事更是叫我们眼见不鲜。我们已经变的麻木,如果我们能把“它”一一记录下来,在闲暇时拿出来翻翻,不又是别有一番一会。

5、生活如同一本书,其中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启示。我们应该多加观察,多加思考,从中得些人生的蕴涵,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人性的修养。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三

读了《教育漫话》,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谈谈读书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借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如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可以这样说:“刚才某项活动表现很好,奖励你去读会书吧!”孩子就会珍惜这个机会,爱上阅读,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书笔记。

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捶。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读书笔记:

一、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摘录)。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硬床可以锻炼身体;至于每夜睡在羽绒被褥里,那是消融体魄的,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不经意的舒适,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人的体质,引起许多疾病。况且习惯睡硬床的人,外出旅行等能够适应不好的睡眠条件。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

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月亮一样。

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候才死呢?”

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易振作起来,作出什么事业。

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

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

阅读……儿童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当开始学习阅读。

一定要多加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工作,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项任务。

让他们自己向往学习,追求学习如同追求另一种游戏或娱乐。但决不可把学习当作他们的一项任务,也不可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烦恼。

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

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

当这些温和的方法使得他逐渐能够阅读时,便应当为他选择一本浅显、有趣而又适合他的能力的书,让他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从而吸引他,使他能够从读书的辛劳中得到回报,不过所选的书不应在他的头脑中充塞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打下邪恶与愚蠢的基础。

每一个儿童去阅读他完全不能理解的章节段落,其中能有什么乐趣、能受到什么鼓励呢?

教学方法。

其实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

在儿童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东西本身都很困难,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尽可能让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上,最没有理由为难儿童。

儿童的心智是狭窄与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纳一种思想。一个儿童的头脑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马上就会被这种想法填满,尤其是在带有情绪的时候。

儿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无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急于要去尝试,过后却很快就腻了。

要想让儿童的心灵接受你的教导,增长知识,就应该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静。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经心、不稳定、易走神,那都是儿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所为,便应温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时日逐渐地克服。

儿童对导师具有的敬畏心理,应该经常通过导师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慈爱与善意来得到缓和,这种关爱之情能够激发他们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导师的指令。这样,儿童与导师相处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而惟有这样的心态之下,心灵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纳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语学习、写作、人文教育课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出。

国学。

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论述,阅读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四

《教育漫话》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在此分享读书。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

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捶。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读书笔记。

大全。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读书笔记:

一、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读一本好书,如拜一位名师。它为我的心灵输入的智慧与灵感之光,让我对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学产生深深的思考。

借鉴:“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如鼓励孩子爱上阅读,可以这样说:“刚才某项活动表现很好,奖励你去读会书吧!”孩子就会珍惜这个机会,爱上阅读,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在同事家看到一本《教育漫话》,借来读了,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五

终于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读书,收获也是有的。特别是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结合自己的20xx年教学经历,感慨颇多: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

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关键有两条,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情,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在假期的培训中,有一位专家也指出,有的教师也常常疑惑:为什么我任教的任何年级任何学科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却成不了名师或专家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你不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撰文,发表,分享,我觉得很有道理。

假期即将结束,在新的学期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让我们携手为梦想而奋斗吧!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六

事实上,对于身处小学教育阶段的我们来说,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更应该放在首位的,那些常常因为偏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德行的培养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还可以借鉴作者提供的一些教育方法去加以实践操作。正如作者所说“教育问题相当复杂,得写满一本书才行——其实,写满一本书也无法说完。……要找到能用一模一样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的两个孩子,非常困难。”因此,所有的方法我们也应该区分对待,实事求是地去加以借鉴和实践。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七

暑期里,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八

静谧的夜,窗外的月亮静静地陪着我,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的台灯下,翻开了《教育漫话》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学著作,对西方的教育有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书中,洛克用他的思想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同时通过对教育进行阐述来表明一个主要的观点,教育是如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书中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体育、德育、智育三大部分,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种思想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蒙田的教育理论,同时又承接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书中的教育观点对后现代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发展取到了深远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而育人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的环节诸多,它既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组织,也需要个人的参与,同时它还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当三方都有效参与到育人的过程中,只是有效的解决了教育在前期的基础作用,重要的是教育如何成为一项持久且有动力的事业,这就需要社会的参与,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整个教育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育政策、教育帮扶、教育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只有国家参与才可以做到。中西方教育存在明显的不同,《教育漫话》主要论述“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出现的教育思潮,洛克在书中所阐述的教育主要指的已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的教育,这种教育并没有普遍性,它只适用于某一特殊的阶层。洛克针对此类教育中的弊病,在其书中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将体育放在了开篇,以阐述体育对人的作用来表明教育的最后是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书中的观念不难发现“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我们要有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受劳苦,出人头地,在人生的道路中取得成功以及成就,收获美好的爱情,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前提要素,他通过对体育的思考,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体系。他建议从儿童时期便开始锻炼身体,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不断地体育锻炼来强化自己的身体,从而在未来可以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个各方面的变化。我个人是赞同这样的观念的,体育锻炼也是我每天的日常,通过体育锻炼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同时也有了一个不错的身体,未来的发展都是以健康作为基础。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要地位,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一个人是否被看重,是否被喜悦,前提是自己需要先感到喜悦。品德是人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品德,那么他在往后的人生中是很难感到幸福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与之相应,洛克在德育方法上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意见,如:及早实践、及早管教、榜样示范、以理说服、奖惩得宜等。德育的重要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都有相关的阐述,希腊也很重视德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并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苏格拉底提出了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认为知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途径。洛克对儿童德育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学前儿童德行培养的内容包括羞耻心、是非观、礼仪以及分享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教育者应采用榜样、说服、奖励以及惩罚等方法施教。

洛克对智育的教育功能理解是多方面的,他认为智育的教育应该是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该有利于绅士品格的形成,其次就是对日常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掌握,为了更好的构建一个智育的知识体系,洛克提出了一个范围广泛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包括:阅读、书写(写字)、绘画外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作文(写作)、神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年代学、自然哲学、速记等。此外,还要学习舞蹈、音乐、击剑、骑马、各种手工技艺(画图、园艺、细木工、薰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者琢磨光学玻璃等)、商业计算,最后是出国旅行。

洛克主张的教学方法是具有鲜明作用的,他主张教学应该注意启迪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需要通过特定的方法使儿童认识到求知是一种光荣又荣誉的事情。他认为教材在编著过程中,应该符合实际的需求以及场景的需要,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将学习溶于趣味之中,只有这样,儿童才会把求知当成一种游戏以及娱乐追求,才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认识儿童的天性,并尊重这种天性,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性,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赞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儿童将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弟弟妹妹。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尤应如此。“应该从学生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儿童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洛克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是先于时代的,即使在今天依旧实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洛克的教育回答了教育最为本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让人成长,它是可以启迪心智的。教育不以违背人的意志倒行逆施,同时作为教育,它应该是长期性的,应该用长远的教育观念来看待教育,功利性的教育只符合短期。

所以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必定是具备这个能力的。我相信,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都是这样的,他们的成才史都是向教育争自由的历史。洛克的教育观点在今天依旧有启迪作用,其根本就是没有忽视人,如今所说的人文教育其本质就是教育的关键不在“文”,而是在“人”。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九

《教育漫话》是绅士教育论最系统的代表作,为培养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办学教学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首先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父母而言,因为一个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是显得尤关重要的。作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应当采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不可把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那样他(她)们可以生长的很茂盛,但那样反而减弱了他们的天生的抵抗力。例如,根据心理上研究,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之中。因此作者提出无论冬夏,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鞋子也应该做的薄,不要带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强和锻炼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

其次,作者在书中论述了他认为在绅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德育。作者认为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避免鞭笞,那样会使得坏习惯压抑的越深,爆发的越猛,同时也会使得儿童爱好的事物反遭儿童的厌恶,而且会形成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养成奴隶式的脾气;相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当尽量使的他们的心理能够感受到名誉和羞辱,当孩子初次犯了错误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或者父母在那邪恶的的倾向一出现时应当表示惊愕的态度,或者对他们说“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真的令我失望。”这种暗示性的话语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然而当孩子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或者父母可以在众人面前引为自豪的表扬他(她);这样一来,孩子便会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名誉。当然对于这一点父母或者教师不可盲目的表扬他们,那样也会养成小孩字的虚荣心。

但总的来说,作者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责罚和体罚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噩梦,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理性的人,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教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作者认要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举止行为礼仪关键在于不断的去训练他们使得这些优雅的举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的成效就在于早早的培养他们,也就是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显得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有些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好习惯例如,早起早睡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的去训练孩子使之养成,但是有些习惯我们还是应当以理性的方式去教育他们,我们要学会和孩子谈判。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

这几天读完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本书十分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洛克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其实那些都是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下面我就来讲一下我的几点主要体会。

关于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幼时习惯,洛克讲了方方面面,我觉得非常细致,尤其关于孩子的排便。大部分家长都会关心稍大孩子的每顿饭吃多少,胃口稍微不好就紧张了,却忽略了孩子的排便习惯,我们家孩子便秘严重的时候都要用开塞露。洛克认为便秘百害而无一利,没什么比大便通畅而有益于健康了。洛克通过实验发现,大便和吃饭一样受人控制,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在固定时间到厕所做该做的事,就会得到自然的功能。这个我学到了,可以改善孩子的便秘,而不去靠药物。

其次,关于“调教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一部分,洛克说别让大人的习惯教坏孩子,比如暴力、报复、夸耀、找借口、尤其是大吃大喝。洛克说,虽然饮食清淡有利健康,但当周围全是好吃好喝的声音时,就难抵诱惑了。“吃得好”的声音会刺激人的欲望,从而追求山珍海味,甚至将“吃得好”等同于“生活得好”。社会风气如此,理性怎能不变得苍白?确实,我们朋友圈里晒娃的有多少是带娃胡吃海喝的。所以洛克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认识到这点,并清楚虽然身在邪恶中,但依旧要脱俗、正确引导儿童。

洛克讲了很多管教孩子的具体方法,其中有一条说与孩子成为朋友,真的发人深省。小时候我的父母虽然疼爱我,却一直板着脸,严厉地对待我们,很少与我们亲近,我甚至不记得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但那时的我们无法选择教育,轮到成年的自己来实施教育时,是在复制经验还是该重新学习?我愿选择后者。洛克说,一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着做决定,那样孩子能更快地成熟,又可以建立起友谊。孩子向我们请教问题时,要抛开家长的威严,以朋友的身份跟孩子对话,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她们。这样,孩子遇到问题才会愿意向我们请教,而不是埋在心底。给孩子讲一些真实事例,让孩子自己运用理智去判断,这比用嘴讲出的劝诫更能让孩子接受,并在内心牢记各种行事原则。语言只是对事物的一种模糊描述,很容易被人遗忘,让孩子参加一些事情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能使孩子对该做的事情有更加形象的印象。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打击或嘲笑他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尽量让孩子弄明白。洛克认为很多孩子因好奇心、求知欲未被满足,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消遣中,否则他们会在学习知识上获得更大的乐趣。我自己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如果问题无关紧要,我便敷衍了事,如果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就会显出不耐烦,甚至说你不需要知道这些;这显然不对了,因为一些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问题,在孩子眼里仍是一个新来者对于未知世界的重大发现。所以要知无不言而又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了解世界。

看完了《教育漫话》,我想如果成年人的我,按照他说的方式去养育小时候的我,很有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也许我会变得更好:身心健康,有德、有识、有礼、有趣,懂得自制,热爱学习,努力工作,也会享受闲暇的时光。可惜小时候我回不去了,却不得不面对成年后的自己。尽管如此,在面对自己和孩子们时,多了一些勇气和理性的力量,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一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摘录)。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硬床可以锻炼身体;至于每夜睡在羽绒被褥里,那是消融体魄的,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不经意的舒适,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人的体质,引起许多疾病。况且习惯睡硬床的人,外出旅行等能够适应不好的睡眠条件。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

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月亮一样。

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候才死呢?”

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

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易振作起来,作出什么事业。

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

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

阅读……儿童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当开始学习阅读。

一定要多加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工作,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项任务。

让他们自己向往学习,追求学习如同追求另一种游戏或娱乐。但决不可把学习当作他们的一项任务,也不可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烦恼。

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

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

当这些温和的方法使得他逐渐能够阅读时,便应当为他选择一本浅显、有趣而又适合他的能力的书,让他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从而吸引他,使他能够从读书的辛劳中得到回报,不过所选的书不应在他的头脑中充塞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打下邪恶与愚蠢的基础。

每一个儿童去阅读他完全不能理解的章节段落,其中能有什么乐趣、能受到什么鼓励呢?

教学方法。

其实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

在儿童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东西本身都很困难,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尽可能让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上,最没有理由为难儿童。

儿童的心智是狭窄与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纳一种思想。一个儿童的头脑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马上就会被这种想法填满,尤其是在带有情绪的时候。

儿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无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急于要去尝试,过后却很快就腻了。

要想让儿童的心灵接受你的教导,增长知识,就应该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静。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经心、不稳定、易走神,那都是儿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所为,便应温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时日逐渐地克服。

儿童对导师具有的敬畏心理,应该经常通过导师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慈爱与善意来得到缓和,这种关爱之情能够激发他们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导师的指令。这样,儿童与导师相处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而惟有这样的心态之下,心灵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纳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语学习、写作、人文教育课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出国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论述,阅读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二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教育漫话读书。

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漫话》是绅士教育论最系统的代表作,为培养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办学教学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首先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提出了有关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主要是针对父母而言,因为一个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儿童时期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是显得尤关重要的。作者认为父母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应当采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不可把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那样他(她)们可以生长的很茂盛,但那样反而减弱了他们的天生的抵抗力。例如,根据心理上研究,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之中。因此作者提出无论冬夏,儿童的衣着不可过暖,主张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鞋子也应该做的薄,不要带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对于帮助身体衰弱的人恢复健康是很灵验的,那么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强和锻炼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

其次,作者在书中论述了他认为在绅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德育。作者认为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避免鞭笞,那样会使得坏习惯压抑的越深,爆发的越猛,同时也会使得儿童爱好的事物反遭儿童的厌恶,而且会形成一种奴隶式的教育,养成奴隶式的脾气;相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当尽量使的他们的心理能够感受到名誉和羞辱,当孩子初次犯了错误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或者父母在那邪恶的的倾向一出现时应当表示惊愕的态度,或者对他们说“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真的令我失望。”这种暗示性的话语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然而当孩子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或者父母可以在众人面前引为自豪的表扬他(她);这样一来,孩子便会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名誉。当然对于这一点父母或者教师不可盲目的表扬他们,那样也会养成小孩字的虚荣心。

但总的来说,作者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责罚和体罚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噩梦,我们应该把孩子当成理性的人,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教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作者认要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举止行为礼仪关键在于不断的去训练他们使得这些优雅的举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的成效就在于早早的培养他们,也就是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显得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有些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好习惯例如,早起早睡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的去训练孩子使之养成,但是有些习惯我们还是应当以理性的方式去教育他们,我们要学会和孩子谈判。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关于洛克的《教育漫话》,《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为洛克绅士教育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士,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

《教育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是在概括并总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国业已形成的绅士教育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较之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富有时代感和实际意义,更能适合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对绅士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漫话》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对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虽然他也承认有一些凭借着天赋的才力和体质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但他认为这类人为数极少,就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出于对当时英国学校中重视古代语文,轻视实际知识,重视形式,轻视内容,重视知识灌输,轻视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古典人文主义的不满,洛克认为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它的确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的阶级偏见。当然,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视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

在绅士培养的途径上,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当时上层子弟所就读的文法学校是古典主义的,只教授一些希腊文和拉丁文方面的知识,而不注重治事处世的胆识和方法的训练,不注重道德、礼仪和谦顺行为的培养,因而是不实用的。文法学校中的众多学生良莠不齐,其家庭习惯和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小绅士在此“日与顽童为伍,斗骗欺诈,无所不学”,就会与之同流合污,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会使性格变得粗鲁、乖戾,不仅不能养德,而且反遭败德之害。文法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进行个别的细致考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且,小绅士在外也容易在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仆人的经常接触中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所以,洛克极力主张,凡是有经济能力请得起家庭教师的家庭,应不惜重金聘请具有良好品格,具有丰富的社会实际经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作为家庭教师,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洛克坚信:“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更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也更迅速。”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一个重大贡献,即是提出了一个包容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德育方面,洛克强调道德教育要及早实践,对儿童要及早管教,强调以道德教育统领其它各育,强调德育的生活化和道德规范的践履,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和由外在他律向儿童内在自律的转化,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智育方面,洛克重视通过学问和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惟能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明显受到了洛克思想的影响。洛克强调智育的实际效用,反对空疏无用坐谈玄远的经院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充分表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人的尊重。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三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匪浅,现简单说说我读这些书的感受。

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四

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而在今天,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受到欢迎的教育形式。同时,微博也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读书和微博上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我们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会不断地阅读各种类型的书,例如小说、传记、历史、政治等等。这不仅能够满足我的兴趣,还能够帮助我学会如何理性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除此之外,读书还能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能够在书中找到很多好的点子和灵感,这些点子和灵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第三段:微博心得体会。

微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媒体,它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通过跟踪一些有趣的人物、阅读他们的文章和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更广泛的社区和世界。

另外,微博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表达自己言论的能力,并让我们懂得如何在公共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虽然读书和微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它们之间是有很多联系的。教育漫话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示很多书中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微博则能够让我们听取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这些学习经验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有趣。

第五段:结语。

教育是一笔永远不会浪费的财富。通过阅读和微博,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人生经验,塑造更加全面、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我希望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把握好时机,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智慧,从而成为我们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五

《教育漫话》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六

近年来,微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一种减压方式。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读完一本名为《教育漫话》的书后,我心中便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冲动,希望能够通过微博等平台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和一些体会。

第一段,我想谈的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悟。《教育漫画》凭借着精美的画风和浅显的语言,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和思考方式。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逐渐明白,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或技能,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能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引导。这个理念在很多情况下被忽视,但是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段,我想谈的是这本书中对于教育的呼吁和批评。这本书中不仅仅只是对于教育的阐述,还有很多的批评和建议。比如说,书中针对中国教育中的“升学主义”现象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导向会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从“为了以后的人生奋斗”变成了“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同时,书中还为家长发出了一声警醒: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第三段,我想谈的是这本书中所强调的“学习的乐趣”。学习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几个人能够“轻松上岸”,大多数人都需要经历极长的学习和训练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正如书中所言:“学习的乐趣并不在于取得好的成绩,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你的能力,获得心流体验。”

第四段,我想谈的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对于读书的推广和普及。在现代社会中,微博等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和交流各种知识。而读书作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这些平台,推广读书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热爱知识的行列中来。

第五段,我想谈的是通过读书所获得的收获和成长。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仅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逐渐明白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将会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它也为我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让我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总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和对于微博等平台的利用,我对于教育这个话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认为通过阅读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向更多的人传递知识和智慧,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感想(优秀17篇)篇十七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着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微博读书。微博读书是一种将读书体验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的新型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阅读心得分享,更是提升教育社交性的一种尝试。通过微博读书,读者们可以在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的同时,获得来自其他读者的反馈和启发。本文就笔者在微博读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探析。

第二段:微博读书的优势和特点。

微博读书的出现,不仅仅让读书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增强了读书的社交属性。通过微博读书,读者们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不同的思想和理念。这种社交性的阅读方式,也让读者们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共同建立阅读社区和阅读平台,形成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同时,微博读书也让读者们减轻了阅读的压力。传统的读书方式,需要读者们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而微博读书则通过读者间的交流和分享,让读者们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与掌握书中的知识,也让读书变得更加简单。

第三段:微博读书的不足和局限性。

然而,微博读书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因为微博平台的限制,微博读书所能涉及的内容是相对有限的。其次,微博读书的阅读方式可能会影响读者们的深度阅读和思考能力。对于一些需要深入阐述和思考的问题,微博读书显然不可能涉及。

第四段:如何提升微博读书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博读书这种新型教育方式,读者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加强阅读能力的提升,以达到微博读书对知识学习的加深与理解。其次,读者们可以尝试利用微博读书提升个人社交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阅读社区和阅读平台。

第五段:结语。

总之,微博读书在提高阅读社交性,增加读者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交流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但在一些深度阅读和思考的问题上,微博读书显然是不够完整的。因此,读者们在使用微博读书的同时,也需要尝试着找到一些其他途径来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社交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三分钟英语自我介绍(专业17篇)

    自我介绍不宜过于谦虚或自大,要保持适度的自信和真实性。大家好,我叫张三,今年25岁。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喜欢阅读和编程,对新技术有很大的兴趣。我叫xxx,今年x

    英语自我介绍范文(18篇)

    自我介绍时要注意表达自己的优势、能力和独特之处,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大家好,我叫XX,在学校我是班级的纪律委员,曾多次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我希望通过这次自我介绍,

    司法鉴定人员个人总结(优质18篇)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每篇个人总结范文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思路。本文约三万余言,共分四章。第一章:

    学生自考个人鉴定范文(19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写作思路,并且提供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使文章更加得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人从x年进入

    梦想与希望演讲稿(实用21篇)

    梦想是我们奋斗的力量,它给我们勇气去克服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奥普拉·温弗瑞:从一个贫穷家庭出身的女孩,通过才华和努力成为了知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

    班级安全教育班会心得体会(优质13篇)

    心得体会具有反思和思考的作用,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有价值和意义的心得体

    大学生期末个人鉴定(专业16篇)

    随着学期的结束,期末考试将是我们展现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期末总结范文,写出一篇更加出色的总结。不知不觉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对这

    广东惠州西湖导游词(精选20篇)

    导游词的内容不仅要具备学术性和专业性,还要兼具趣味性和亲和力,以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几个独特的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数学教师教学成长心得(汇总16篇)

    通过经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了困难无处不在,但我们要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xx年xx月xx

    小学生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

    读书心得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读者自己撰写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书本启迪思维,提升了自己的人生智慧。钱穆认为这一章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