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HT书生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样本,希望对您写作有所启发。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一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文档为doc格式。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二

在学期初,我抱着求知的心态选修《心理学》,通过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选择的阅读相关书目,在学期末,我获得了一个对心理学比较笼统、综合的认识。

在写作前,我尝试构思了多种不同行文方式,最后,我选择了这种“剃刀式”的结构,即第一部分概括老师课堂讲授的精神,第二部分展开讲述我受到老师启发后的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认识。

总体上,老师的授课思路就是在普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联系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联系亲身经历或者接触的例子,并且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我们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习、思考、成长,走向一段美丽的大学生之路。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表现出力求全面的趋向。从心理学归属于哲学的思考点出发,讨论“人是什么”这一命题,接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建议我们涉猎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再到具体围绕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黄金塑造时期而有选择的讲授心理学知识,不断强调生命的美好,关爱父母,以及各种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等等。这种授课方式,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知识的传输或者双方面的知识的交流,我则更偏向于那是彼此心灵的沟通,而此时,课堂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无论如何,这都全面地体现了老师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关心,同时,又试图努力“兼营”相关心理学的知识的传授,这无疑让我们更接近“面对—反思—调控”的处理问题的积极的方式。

我逃过课,但是只要我坐在教室里,我必然专心听讲,尝试理解老师的讲义。临近期末,回想学习的历程,我对这门课程下这样的总结。

老师是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授课主线,间以穿插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例如,心理预警——珍爱生命、大学生生活六大原则、给大学生的100条逆耳忠告,等等,诸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老师是以育人为先为讲授的理念的。但是,让我真正感动或者敬服的不仅是这样的理念,而是他那种授课方式。我观察发现,他努力追求的仿佛是引导大学生在他的课堂听讲中找到突破正摆在人生面前的困惑,如恋爱问题,于是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可行的方法,如来回地穿梭于讲台和课室后排,找到一个学生与老师在某方面上的平衡点,我相信,也许他实质上是明白的,这个平衡点可能不是制高点,但或许是一个最优解——一个让师生都满意的状态。老实说,我丝毫不曾怀疑老师的授课目标,但是,有那么一个片刻,我确实怀疑过老师的知识水平,后来,我才发现他知识面广,联想力丰富,准备充分,于是,我的目光又开始注视讲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只是追求一种批判式思维,请老师您见谅。

在课堂上听讲,受到老师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我改变了对心理学一些不同主张的认识,尤其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心理学涉及非常多学科,传统上,心理学被分为五个子领域: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因为主要领域要与相关领域相结合学习,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人类行为。所以,谈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没有脱离心理学的轨道,只是与其它主张形成强烈的反差,但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

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介绍,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不想复制过来,大可以参考百度的百科名片。在这里,我想尝试谈的是我自己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

我认为,这个理论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联想理解。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是极为核心的。如果道德也是一个以供需平衡的市场的话,那么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试问有多少个经济人的多少个需求得到了预期的供应?也就是说,从全球上来考虑,单是所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还是得不到一个让人满意的供给。被严重污染的空气,短缺的水资源,让人担心的食物,被破坏的自然坏境,越来越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难道这些都不足以充分证明我们人类的道德正在面临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共同规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运用这条规律去改造我们的世界。电影《20__》、g20峰会讨论、稀土“战争”与中国环境危机、20__年全球金融危机、印度安得拉邦的危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开始重新考虑“道德”,赋予“道德”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例如,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生产主义,我们关心的是,可否偶尔停下来小憩,回想一下历程,问一问自己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需求在马不停蹄的进程中得到满足了吗?例如,现在非常倡导的low—carbon生活,在生理上,减少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也是减少了对自己的生命的威胁吗?这难道不是“道德”的适应时代变化的体现吗?简而言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相对科学的思考自身发展的线索,让我们意识到那还没被意识到的潜意识。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三

看完《学与教的心理学》,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深深的体会到,教学是双方的,要想顺利的、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知道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理,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通过学习使我在以下方面对学与教有了新的和更高的认识:

一、教师的素质以及获得做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本身必须应有良好的心理特征和较高的素质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而这些并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一个漫漫的培养和成长过程所形成的。自己在教学上虽已不年轻,但与专家教师的差距相差甚远,原因是我与专家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的结构不同造成的,但我也深知这些是可以通过教学获得的。例如:可以通过(一)教学常规和策略的训练、(二)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外部的支持,象合作教师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渐培养自己的良好心理特征和提高心理素质,努力向专家教师学习、向老教师请教、与优秀的青年教师探讨。这样才会尽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才会尽快缩小与专家教师的差距,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除了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复杂的过程,学生是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所以我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学习,对于学习,不同的阶段,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认识,最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本书把学习定义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定义中有三个要点:第一,并非人们从事的任何活动都产生学习,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或行为倾向带来变化的活动才是学习。第二,其变化是后天经验引起的。第三,其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九保持”。

(一)感知运算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

(三)具体运算阶段、

(四)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现在的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一部分同学对于家长有叛逆心理,对于学校老师有逆反心理,这个阶段的同学思维有以下特征:

(1)假设-演绎思维、

(2)抽象思维、

(3)系统思维。

而且不同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很多差异,如:(1)认知方式的差异,(2)学生性格的差异等,导致学习的差异。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应首先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特殊过程和条件,几种复杂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并且学会解决问题。有了以上的准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较好的课堂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随着年龄的变化,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人的同一发展阶段也有高潮和低潮阶段,何况一个未成年人,也有高潮和低潮,此时不应该横加指责,应及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堂设计进行调整,改善课堂气氛,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的荣誉感。并及时进行学习结果的测试、诊断和讲评,从诊断中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分不同层次进行表扬来激发学习兴趣,从此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缺少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与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与学就离不开课堂,课堂总是要存在着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的。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既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但不听课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应变课堂与教学的各种能力,才能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师。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四

今年春天艳超参加了3月7日开始的,陈军老师带领的第4期学习小组。小组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共读了《疾病心理学》一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收获和分享吧!

近日,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读了一本书《疾病心理学》,作者是德国的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和吕迪格·达尔可。作为在全球畅销三十年的身心整合疗法的经典之作,本书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生病起因于我们心灵的失衡。所以,种种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最好朋友。全书用了大半的篇幅来说明症状是一种表现,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引起表现之后的内因,而不仅仅是掩盖表面的现象,而内因或许就是人自身意识的情绪影响。作者无意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读者能以崭新的视角,发现被忽视的身体的本意,从中学到人生功课,实现全面圆满的健康。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是“皮肤”这一章。因为我曾经深受皮肤病的困扰。右脚掌处长达四五年的湿疹让我“痒”不欲生,起初以为是脚气,喷剂式、涂抹式、浸泡式,中药、西药、偏方…各种治疗脚气的药纷纷用过,然而均无效。后来去了医院的皮肤科,做了化验才知道并非脚气而是湿疹。湿疹和脚气相比好的地方是不传染,是自体的疾病,相同的地方是都具有反复性,遇诱因易多次发作。我得湿疹的诱因,据医生分析可能来源于对橡胶类的过敏。大概治疗了两个疗程,脚掌处的湿疹基本痊愈了,像硬币大小般皮肤增厚的部位也逐渐平整、光滑。但是,时间大概过了两个月,脚掌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痒,钻心的痒,出奇的痒,难以忍受的痒,湿疹卷土重来,来自同一个地方。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追溯最近一次的痒,是自己考虑到渺茫的前途和未来,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还有无限的困顿和迷茫,既焦急又无奈。每到类似的情境,脚掌处就不自觉的一阵奇痒,忍不住就想去抓,越抓脚掌皮肤越增厚,越增厚就越痒,恶性循环……脚是用来行走的,而我又不知道该行向何处,于是压抑的情绪在躯体上找了一处释放,长在脚掌上的湿疹正是代表了我内心冲出去的渴望,爆发的渴望,行走的渴望。

在觉察了自己的内心冲突后,我对自己的症状多了一份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多了一份关注,对疾病多了一份宽容,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而去接纳症状。这些症状告诉我,我需要看见的是掩藏在心灵深处的焦虑和压抑,将这些潜藏在灵魂深处的阴影上升到意识的层面,觉察它,解读它,诚实的去面对它。只有接纳症状,才能疗愈症状,使症状成为多余,变得没有意义,渐而消失。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五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学调适》,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心里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业完成集合人格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快乐的事业去经营,明白了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去从事工作。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名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要把工作定性为工作,不要把任务定性为任务,要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任务,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来经营。把工作当成游戏。卖鱼人把枯燥的工作当作游戏,所以他们乐此不疲。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就是因为他乐在其中吗?童年时谁不喜欢玩游戏?长大后谁不喜欢旅游?我们在玩中完全放松,放弃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数人把工作只当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这个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有几个呢?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当教师又苦又累,比鸡起得早,比牛干得累。但是,如果老师们改变心智模式,把工作当成游戏,把学生看成最美丽的风景,我想,笑容会时常挂在你们脸上。

在一次同学聚会,听到同学牢骚:“我要是能选择,就不当老师。”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工作压力大,还要经常学习,具体的事太琐碎,没有意义……”说了很多,还比较慷慨激昂。一个同学说:“每次走进教室就烦,出教室就轻松了。”我忽然觉得很可悲:我们每天都要走进课堂,如果进课堂就不快乐,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职业?单纯的人是幸福的,我们这样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么意思?要么快刀斩乱麻,辞职不干;要么,干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心智模式改变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师的乐趣。于丹老师、百家讲坛的教授们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他们的投入,当他们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时候,当他手舞足蹈地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说:他是多么投入又多么快乐啊!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是用心理经营的事业,只要心态改变了,摆正了,内心充满愉悦的幸福感,还能再说做教师累吗?是啊!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了世界。让我们用积极的心理调适,在愉悦的心态下做好教师的工作,定会享受阳光的温暖,教师的幸福。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六

上完今天的课,我有很都多感触,可又不知如何更好地去表达,所以想就几个感触很深的点谈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不幸通过任何方式可以传播,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

当屏幕上出现这一行字时,当听到丁老师讲到婚外恋所导致的诸多不幸,以及一连串的循环效应时,我有点难以置信,原来抽象的情感也可以比枪弹炮药更具有摧毁性的。

2、还有那句“有帮人的欲望却没有帮人的能力时去帮人也许会害人。”生活中的我只会单纯的想“乐于助人”却没有考虑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一种同情的心理以及姿态去单纯的给予我认为是对他有益的帮助,却没有理性的去思考,我自己是否有充足的能力,并且我的这种帮助是否真的对他有益。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恩恩,真正做到给予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把正能量传达给别人,同时要有保护自己的不被别人的不幸传染的能力。

3、“当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东西被人拿走后,要学会接纳。”丁老师在这里讲到,被抢走习以为常玩具的小朋友,为了那一个玩具,而忽视了诸多的其他玩具。老师解释说失去会导致聚焦,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分散注意力。曾经听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气”与中国人的上访,貌似是说中国人为了气(我理解为面子)去上访,而这次,丁老师换个角度,讲了这么个例子。一个人非常有前途,他自己也认为未来非常美好,却因为一次偶然成为跛子,因此他去上访,希望别人赔偿他无限美好的未来,最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美好的未来越来越远。相反,吉林大学的一名因疾病成为跛子且上肢畸形的女生坦然接受自己的残缺,并凭借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未来。这确实这的我们每个人思考,当我们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坦然的接受,淡然的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为自己尽最大的可能争取。

4、自尊即self-esteem把自己看做什么。听完丁老师自己学英语的艰难历程之后,我似乎看到自己学英语存在的问题了,我一直告诉自己的是,我的听力不好,去迟迟未采取行动去补救,每次英语考试考差事,我都安慰自己,是听力错多了,看来以后我要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激励自己学习英语了。“到此一游”似乎也能很好地解释我高考前模拟考试忽高忽低的现象,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骄傲的心理作怪,今天才明白原来是我自己的不自信,从不相信自己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好,一直用运气或者巧合安慰自己,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自己考好与考差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七

p6在心理学的定义里,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时,其理由并非自己想做,而只是因为团体里的其他成员都这么做,这样的现象就叫做从众。通常是个体在实质或者想象上,感受到团体的压力,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表现出符合团体价值观的意见或者行为。

实验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会配合其他四人说出错误答案,也就是发生从众现象;在五次的试验中,更有高达四分之三的人会至少从众一次。为什么会发生从众现象呢?一般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求正确。人们通常比较相信团体所提供的信息是最佳信息,为了追求正确,那就听大家的话吧!第二是遵循团体规范。人们不希望自己被视为特异分子,害怕因此而被疏离,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站在多数人的那一半,先对就会安全许多。

p8赫伯特在研究从众现象的时候,提出从众历程,认为人们发生从众现象的时候,都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顺从:个人为了避免因为不从众可能会受到团体的惩罚,只好顺从团体的决定,这个阶段通常是“口服心不服”。

2、内化:在顺从的阶段中,个人的自尊会受到打击,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居然为了逃避团体惩罚,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于是个体开始相信团体的意见是正确的,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向团体的价值观靠拢,此时,个体已经接受团体的意见或行为。这个阶段已经是“口服心服”。

3、认同:个体的价值观已经符合团体的价值观,严格来说,此时已经不能称为从众了,因为此时的个体就等于团体,个体所表现的意见或行为,均能符合团体的想法。

有很多人在看待分班或者校园暴力的问题时,总是习惯把它看成是一个单一事件来讨论。事实上,隐藏在这些现象之中的从众现象才是最应该被注意的议题。

从众是一个心理学得现象,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在上述例子中(分组及校园暴力),看到的好像都是不好的部分,然而若是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又何尝不能把它引导到好的一方面呢?老实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都倾向于精英教育,眼中只有前三名,学历测验也只能看到pr值在九十分以上(有希望考上第一志愿)的同学,个人以为,精英教育应该是个别家长需要关注的教育方式,但是国家教育应该以全体学生的最大利益来考虑。

教育要从多数人着手,然后让着多数人自然发挥他的影响力,让少数人不自觉的想要跟随。因为从众的现象,我想呼吁大家看事情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而应该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p15扎荣茨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受试者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在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询问在这些相片中喜欢哪一个人?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他把这个现象称为“单纯曝光效应”。本实验显现只要一个人、事、物不断在自己的面前出现,自己就愈有机会喜欢上这个人(或事、物)。

不管是老师在教育学生,或者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我其实都很想强调一个观念:如果不是很清楚而有把握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会倾向鼓励老师及家长们,与其多做一事,不如少做一事。要求愈少,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愈“单纯”,那么就愈容易发生“单纯曝光效果”,也就是愈容易让孩子愿意与我们亲近。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八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

2.要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当前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找准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活动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研究,最易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

二教研活动要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

1.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重大意义。如今已不是一个只要有知识或文凭就能当教师,靠经验和汗水就能当好教师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我们如果缺乏教研活动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就意味着很难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6

文档为doc格式。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九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情绪平衡的作用,然后我会列出本书的目录,它简明概括了每章节的内容。

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学或不学,选择权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对你有所帮助,你不用谢我,谢谢你自己吧,因为是你自己想改变;如果你有经验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说出来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荐(是push,不是pull,就是仅仅宣传,但不要强迫别人来学);如果,你感觉没什么用,那就当个“打酱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随心转”,每种情绪会对心情造成不同的影响,还会对对应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情绪平衡,就是通过一种情绪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疗法+中医经络穴道敲击或按压+自我肯定陈述等)来释放各种不好的情绪,诸如仇恨、憎恶、痛苦、罪恶感与羞耻感等具有毁灭性的情绪;还有恐惧、愤怒、创伤、担忧、哀伤、压力、过度兴奋等程度较轻的情绪,从而预防由这些情绪造成的不适,或治疗由这些情绪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灵的健康,追求内心的爱、喜悦、和平。这种情绪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来进行,不需要别人的协助。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它。使用它,你将发现自己在哪里受了伤以及该如何治疗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潜意识心知道如何治愈你的创伤(不用担心秘密会泄露)。本书无意取代专业治疗,只是教你一种方法,学习化解痛苦。

宝贵。

书的主要意图在于教人们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这样一本书,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自己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情绪的诱因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来自潜意识的线索和信号,提醒我们尚有未解决的情绪问题。如果,我们忽略它,或许会失去解决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宝贵机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身边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纳来管理内心的乱流…平衡情绪的重点就是要认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来自于内在,这是通往内心和谐的第一个线索。

同样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接纳生命是艰苦的,接纳人生中将会有重大的阻碍,接纳我们将会犯下许多错误,以及接纳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苦难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谈到去解决它。

捧着心理咨询师考试用书看,越来越有兴趣,读心理学书籍有感。以前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侧重于测试自己是属于何种类型以及判断的对错和补救措施等,片鳞只甲的了解。今想考心理咨询师,先暂且不花大钱交培训费,认真去看看书参透一番,再做打算。呵呵,表扬自己,这时间的学习状态真棒,坐在瑜伽垫上,挺胸收腹,蛮深沉的。

摘录了书本中的2个观点,

1、阿希的从众研究:情境很模糊时,人们进行客观判断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选择从众。另方面,如果在群体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试者,从众的比例会明显降低。说明,如果个体的判断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数人的支持,他也会更好地抗拒群体的压力。

2、关于青春期的理论观点:“有的社会允许小孩看到成人的性活动,目睹婴儿出生,接近临终者,从事重要的工作表现出自信的甚至具有支配性的行为,做性别游戏,以及确切地知道成人做些什么事情,在这种社会里,青春期就相对没有什么区别。在有些类似我们自己的社会里,人们认为儿童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对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避开成人的生活免除他们许多责任,从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转变并不是连续的,结果就显得紧张得多。”班杜拉写到“如果一个社会把十几岁的少年称为青少年,并且期望他们在行动表现中具有反抗精神、变化莫测、草率从事及行动粗野,如果这种形象由宣传工具反复强化,那么,这种文化对青少年的期望会迫使他们变成反抗的角色。这样,一种错误的期望就可能起着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又加强了原来那种错误的信念。”

我绝对是一个从众的人,我的判断力弱,容易跟随着自己轻信的人。老公经常说,你傻乎乎一个,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幸好我遇人淑,没有吃大亏。

可能女孩子的母亲更烦恼,“性”,古话说,女的得一陀,男的涮涮脚。

如果你看过人性的弱点你就知道,这书是教你怎么和人相处的。该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变得快乐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人际心理学就使你怎么和人更加好的交流,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交流。使你在交流上处于不败之地。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包括人际知觉、人际情感、人际行为三个支系统。本书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从心理学的视角,以具体、细腻、灵动、隽永的笔触,详尽地阐析了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魅力、人际冲突、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原理与技能,融学理性、应用性、文化性和文学性于一体,不乏哲理与文采,耐人寻味。本书作为高校辅修课教材,供各高校选用,亦适合社会各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学子、管理人员、社会活动人士及教育工作者阅读、借鉴,为人生快乐、事业成功、组织发展、社会和谐扬起一面风帆!

《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来自美国的卡耐基,正如书中作者简介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正是这篇简介,使我产生浓厚兴趣想要了解,这里面究竟写了什么,竟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样深夜,读这样的书,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要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让我在看清来路的同时,更清楚自己在面对怎样的未来。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髓,全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则,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60大弱点,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长进,直至成功!卡耐基写得并不是很深奥的,写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书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艺术灵魂。他对这些小事作出的反应,是我从未想到过的,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世界并不会因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转动,却因为有了他而转得更好。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功。

《读懂心灵》是一本以各种小故事构成的心理书籍。书中分有八个小主题,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题一一在失意与缺憾中修复自己,其中的一句话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旱地为未来担忧,那仅仅是徒劳,不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会好高骛远,内心幻想这美好的未来,却从未努力去靠近它。与其迷茫未来自己该做什么,不如踏踏实实过好现在,没有人会一生下来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该是做什么的,未来都是掌握在现在一点一点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学可能都和我一样,进入大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无知迷茫的,很多人在这种迷茫中慢慢松懈自己,没有目标的过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学积极的参加着各种组织或者协会,每天都很充实,心里是羡慕的,比起每天懒在宿舍的自己,虽然会听到舍友说:“好累,好羡慕你什么都没参加啊!”但其实自己心里是难受的,虽然也有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过许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标,第二天就会被扼杀在了被子中,就如书中说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与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后再对明天设下目标,不如好好充实过好今天,不后悔昨天,不多虑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实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一步步靠近它。

大学生活说久也不久,说短也不短,足够你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希望在毕业之时,别还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点也未付出行动。

《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的来自美国的卡耐基,正如书中作者简介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正是这篇简介,使我产生浓厚兴趣想要了解,这里面究竟写了什么,竟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样深夜,读这样的书,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要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让我在看清来路的同时,更清楚自己在面对怎样的未来。

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功。

《读懂心灵》是一本以各种小故事构成的心理书籍。书中分有八个小主题,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题一一在失意与缺憾中修复自己,其中的一句话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旱地为未来担忧,那仅仅是徒劳,不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茫未来自己该做什么,不如踏踏实实过好现在,没有人会一生下来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该是做什么的,未来都是掌握在现在一点一点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学可能都和我一样,进入大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无知迷茫的,很多人在这种迷茫中慢慢松懈自己,没有目标的过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学积极的参加着各种组织或者协会,每天都很充实,心里是羡慕的,比起每天懒在宿舍的自己,虽然会听到舍友说:“好累,好羡慕你什么都没参加啊!”但其实自己心里是难受的,虽然也有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过许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标,第二天就会被扼杀在了被子中,就如书中说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与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后再对明天设下目标,不如好好充实过好今天,不后悔昨天,不多虑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实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一步步靠近它。

大学生活说久也不久,说短也不短,足够你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希望在毕业之时,别还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点也未付出行动。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

如果你想要战胜拖延,那么从拿起本书的这一刻开始改变吧。翻开这本书,引入眼帘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

拖延,并不仅仅是一个贬义词,他可能指一种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及因冲动而损耗的精力,他也可能指一种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中懒惰的表现。开始我以为拖延只是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感到,拖延,大部分的时候只是我们问题的冰山一角。

深层的原因才是需要引起我们真正重视的。比如:心理障碍、生理缺陷、价值观冲击等等。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我的生活存在了太多拖延的事情。例如想要减得肥,肉永远长在身上,想要练习的瑜伽,身体总是拉不开筋,想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际关系等总是迟迟不能迈出第一步。

总是告诉自己,没事,还有明天。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由于从小随性惯了,害怕固有的圈子被打破,不习惯改变,懒于创新,喜欢成功,害怕失败,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固有能力的失去,害怕别人的评估,深层的不自信贯穿了我的生活,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浅,浅尝辄止,对事情不认真,不追求,没有生活目标,不能做到创新,很快接受新事物。

学习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目标太含糊,想法总是说来就来,计划不具体,具体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拖延。我们可以通过诚实地对待自己,分析自己,来明确自己生活的目标。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分析哪些只是人云亦云,哪些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必须要做的。我们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发生在自己的意识以外,这帮助我从外在的原因转到对自己内在精神的寻找,从而保持不断成长的心态,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我还学会了一种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沟通的方法。

如快乐来自于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来自于和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沟通,来自于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让自己时刻保持正念,保持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关注自己的意识以外的精神形态,充满了对世界精神的敬仰。

希望您听到我的分享,虽然不能很快的战胜拖延,起码可以更清楚的审视自己,从今天起,开始喜欢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了解自己。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一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同时,在漫漫人生路途中欣赏到一幅幅悦人的风景!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为工作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一下管理心理学的一方面---交际心理。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人际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面。当相互依存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吸引,当相互分离在支配地位时,就表现为人际排斥,人际排斥对人类的关系是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搞好人际交往呢?首先,应排除妨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良因素。

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2.1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2.2学会管理沟通技巧很重要

人际沟通的行为准则有两种功能.首先,它为提供和获得社会资助条件,为人际沟通提供了基础;其次它是一种调节行为,可以减少可能导致关系破裂的积极因素旨在维持关系的过程中达到个人目标.

2.3.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3.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2.3.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2.3.4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2.4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2.4.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与这种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4.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2.4.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2.4.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2.4.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意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二

1、我们常说「心诚则灵」。这种说法被各种宗教,包括邪教作为最大的思想武器。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江湖骗子,宣称可以施法帮人实现愿望,当然有个前提条件,许愿人必须十分虔诚。拿到钱财后,他会煞有介事地装装样子,让人觉得他在施法。等到结果应验了,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他就会说许愿人还不够虔诚。总之,不论结果如何,都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没有办法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就叫做不可证伪。

2、不可证伪的理论,都不是科学。

心理学中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地位日益降低,也是同样的原因。弗洛伊德的理论使用一个复杂的概念结构,在事后解释人类行为,但并不做事前的预测。换句话说,这套理论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不做预测,所以无法证伪,这样的理论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有一个关于孤独症的例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造成婴儿时期孤独症的原因是父母不希望孩子存在”。当询问这些孩子的父母时,他们不承认有这样的想法,读书笔记。精神分析学派就提出这样的想法存在于「潜意识」当中。潜意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里面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想法?谁都不知道,也无法证实。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星座。都说处女座有洁癖(因为我是处女座,所以对这个印象深刻),可洁癖到底是什么定义?如果把喜欢干净作为洁癖的定义,那么大部分人都喜欢干净,谁喜欢脏乱差呢?如果按照科学的做法,应该分别把不同星座的人关到一个乱七八糟的屋子里,看看一段时间以后是不是处女座的人把它收拾干净了。以此来验证处女座有洁癖的说法是否正确。我敢说真有人做这个实验,也会以失败告终,反正我是不会收拾的。所以,星座只是一种话题和谈资,聊天的时候很有用,对于个人决策,最好不要相信。

3、可证伪性的原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科学一直在进步。

试想,一套能解释万物的理论,还需要什么进步。科学则不同,验证科学理论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提出理论解释世界中的特定现象,根据这些理论做出预测,实证地检验这些假设,基于检验的结果对理论进行确认或修正。就像去年很火的引力波的发现,就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如果引力波一直都没有发现,可能就会有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和假设,再次进行验证。这样,科学理论就进一步发展。

正如作者斯塔诺维奇说的:正是通过这种由被证伪的预测所引发的理论修正,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逐步向真理逼近。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三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四

近期读完了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教授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学特征出发,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谈了一些学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可谓干货满满。

读完全书的一个比较大的感触是,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凭着爱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也是艺术,也是科学。爱心是基本条件,但是爱心却不能成为学生管理和教育影响的关键因素。这里需要将心理学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实践。

全书读来,满满的是教师的“套路”。而这些“套路”的背后其实也就是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借此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全书分为“学生管理中的教师定位”、“学生管理中的影响策略”、“学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个大部分,我这里就其中一些感触比较深的部分做一些记录和分享。

其一,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即对一个人心里发展和人格形成极具重要性的人物。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是变化的。总的来说,幼儿时期是家长,童年时期是教师,青少年时期是朋友,青年时期是恋人,你的一生,会因为这四个人而改变。教师应该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做好教师自己的定位。既然高中阶段,学生最在意朋友的看法,那么教师要想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去做他们的“朋友”。

成为朋友的关键在于成为“有用的”、值得交的人。这主要包括了“有能力,会绝招”、“有个性,重仪表”、“有活动,善分享”、“真诚,够意思”,最后还有一个问题“真的要和学生交朋友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交朋友有益,但是时机很重要。

教师不是不能和学生交朋友,有效的管理、深入的沟通还必须以朋友的身份才能达成。教师的问题不是交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的时机。教师应该在权威不容置疑,众人皆敬且畏的时候,才和学生交朋友,即“先严后宽”。此时的学生会觉得教师的亲密态度来之不易,愿意与之接触;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敛,不会得意忘形,无所顾忌。在教师权威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之前,不要急于交往。

“先严后宽,严后必宽”不仅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般法则,也是教育、影响、管理的一般法则,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应如此。从人生发展来看,幼儿园小学之前,父母恰恰应该严厉一些,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小学多和教师合作、沟通;到中学之后放下身段,来做他的朋友;大学之后让他自己去外面闯世界。这里,其实也蕴含了一个先严后宽,先权威后朋友的过程。

当老师不要怕学生骂。学生骂你,可能是你管理的一个必经阶段。人性有善恶,学生也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发扬学生的善端,抑制学生的恶端,可能教师就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手段,而这并不能获得每个学生的认可和满意。当你严肃处理学生的错误,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时,学生就可能会骂你,但即使学生骂,只要教师做得问心无愧,也还必须得做下去。

其二,让做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成年人在学习中,只要觉得讲课的内容有道理,就会记下来,不会太在意讲课人的外貌,或是是否招人喜欢。但是青少年很多时候愿意学一门学科,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擅长,或者课程有意思,而是因为喜欢讲课者,即因为欣赏一位教师而爱好一门学科。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喜欢美人、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

其中,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这一点很有意思。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都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当一个人发现了另一个人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就觉得对方更可能认可自己。换言之,一个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他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他的存在就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而当一个人受到认可和肯定的时候,开心则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寻找共同点只是教育的开始,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之所以和学生一起寻找共同点,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我们的教育影响,让教师说的话能进一步影响和改善学生的现状。即有意识地“跟”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后面必须有一个“带”的过程,即将学生从当前的不良状态中“带”出来。这是一个“先跟后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其行为动机中的合理处,表达理解和认可,然后再加以引导。

其一,学生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青少年情绪容易激动,有时还会发生同学之间的肢体冲突。这时候其实教师跟他们说什么道理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当学生发生冲突,或者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如果有旁人在场,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动的学生情绪平稳下来为第一要义。不要用情绪处理情绪。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老师也用激动的情绪去处理问题,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许多师生冲突的案例表明,冲突事件的起因往往并不大,但造成严重的后果,往往具备学生情绪激动、周围人群围观、教师价值判断三个条件。情绪激动,激动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人群围观,学生往往更为顾及自己的脸面;教师的价值判断,即当场就指出谁对谁错,即使说得对,也会使被批评者难堪。这三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师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的后果。

比如当学生打架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叫其他同学将他们拉开,然后开始上课,这时候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很多时候情绪也就平复了。当然课下还是应该再找来二人问明情况,做后续处理。这也就是书里提到的情绪策略。

其二,学生如何表扬和惩罚。

表扬和惩罚应该注意时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有效的表扬应该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觉:只要我认真去做,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的,但老师什么时候表扬我,以什么方式表扬我,表扬的强度如何,我不知道。批评也是如此。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在大学阶段也学过,但是内容往往脱离一线教学,而且非常理论,所以收获不大。工作以后经历了一些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困惑再去看这些内容才感觉很有收获。当然这与这本书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密不可分。以后还需继续阅读。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五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编写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学习教育心理学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且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通读本书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心理学类读书心得(汇总16篇)篇十六

踏上讲台已近三年了,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却还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分数依然是教育的最高指挥棒。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呢?《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给了我很多启示:除了用因材施教的手法来塑造孩子之外,我们还得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深入挖掘每个心灵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样我们的良心才会坦荡,这样孩子的`笑脸才会灿烂。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微笑,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记得有一次开校会,我表扬了一个小女孩,她学习不太,但非常刻苦,在没有老师、家长督促的情况下,在寒假中做了几本的读书笔记。我无意中发现了,就随意表扬了一下。但后来这个女孩的语成绩明显提高,英语老师也反映英语有进步。我没想到老师的表扬有这么大的动力。

最近班里也有这样一个男孩,成绩也不算,但有美术方面的天赋,这次出墙报我让他当我的助手,他表现得非常。当我看他埋头制作时脸上是那么地自信,我很高兴,当听到其他同学流露出对他的赞叹和羡慕时,我更觉欣慰,因为此时他和同学们没有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我更庆幸我保持了这个孩子的自信。

最后我想说: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随时都可能发生。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热门15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如:3+13=16中,3和13是加

    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演讲稿(精选15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思考和总结的结果,可以引导听众深入思考,产生共鸣。通过学习优秀的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互理解。

    二年级雷锋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

    读后感不仅仅是书中情节的简单再现,更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汇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雷锋故事》中《红领巾》深深地体现

    爸爸妈妈请听我说(模板16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感悟人生的深度思考,是文字的魔力和灵魂的舞蹈。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

    我奶奶人物(汇总18篇)

    优秀作文凭借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性的结构赢得读者的赞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有一次,烈日当头,大

    保护野生动物的四年级(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描述生活、诠释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它能够让人感悟生命的智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示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大班教案神奇的树(汇总18篇)

    大班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注重个体差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

    乡村旅游实施方案(优质18篇)

    实施方案的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掌握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点和关键技巧,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庆节有七天长假,你

    大学科技比赛策划书(热门16篇)

    策划书的撰写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目标的可实现性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四年级母爱大全(15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精心构思和反复润色的,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学习优秀作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俗话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