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BW笔侠

读书心得可以激发我们对书籍的兴趣,促进阅读的深入发展。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写作技巧和方法。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一

1、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3、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4、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5、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6、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7、枉自温柔跟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8、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9、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紥手。咱们未必降的住,正经拣个人聘了罢。

10、可叹停机徳,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1、“都云作者痴”,写到这个“痴”字,“痴”可以是“白痴”也可以是“痴情”到底是哪一种,“谁解其中味?”

12、(这个我基本上能背了)。

13、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14、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15、(这个看来是不是有点夸张,正说明了年轻的女性在作者心中是何等地位。

16、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7、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8、红楼梦每回章节中的好句: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著。位于四大名著之首,好段好句很多,现取一些作为代表—第一回中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第二回中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第一句好在作者用荒唐二字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用辛酸泪体现作者对故事中人物的同情。

19、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20、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21、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22、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

24、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25、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26、喜欢描写黛玉那一段: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7、贾雨村第一次提到甄宝玉,说他常对小厮说:“女儿这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那阿弥陀佛...的宝号还要尊荣无对!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能说”......

28、红楼梦引子。

29、成则王侯败则贼了。

30、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

31、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3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33、小说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甄士隐,借着他的出场,作者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世界,《红楼梦》经常游离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经常出现一僧一道,前面是一僧一道带宝玉下凡,这里又出现了一僧一道,这个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你这个女儿英莲,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不如给我吧。我们在梦境中遇到一僧一道,往往更容易相信,可是现实中,这个一僧一道跛足蓬头的,你可能觉得他大概是神经病吧。甄士隐当然不可能相信,可偏偏之后全部应验。

34、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35、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36、《护官符》(第四回)。

37、这时候一僧一道又来了,唱了一首《好了歌》,甄士隐经历了这么大的家族劫难之后,忽然有了感悟,注解完了《好了歌》之后,便出家了。

38、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个经典!)。

39、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41、寄言众儿女,何以觅闲愁。

42、之前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的事情,开始应验了。元宵节时,士隐命家人霍启抱着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看名字就知道没好事,“霍启”是“祸起”的谐音;“英莲”是“应怜”,被一个叫祸起的人抱着,确实应该怜惜。果然这个霍启就把英莲给丢了,甄家半世就这么一个女儿,难过得不得了,可祸不单行,之后灾难接二连三。房子也被烧了,只得投靠到妻子的娘家,岳父叫封肃,“风俗”的谐音。看名字就知道了,虽然岳父不是一个坏人,但风俗中人,尤其在那个时代,看到落难的女婿,觉得窝囊死了,有钱的时候还勉强忍者,等把钱骗完了,当然不待见了。

43、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44、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草。这颗草快枯死了,旁边有一块石头,这个石头修炼变成一块宝玉,觉得这棵草非常可怜,就每天舀一点甘露去滋润它,这棵草因此才没有死掉,最后修炼成女身。这块石头忽然有一天动了凡心要去人间,经历一下繁华世界。这棵草就说,我受了他的甘露之惠,并没有这种水可以还他。所以它也跟着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缘分。所以林黛玉是一直要哭的,不懂她的人大概觉得烦死了,这个小女孩怎么一直哭,是不是“痴”啊?人世间有一种情缘是“还”,总觉得欠了别人的,一定是要还的,不然心中就郁结着缠绵不去的东西,这一世不能还,下一世还是要还。这是一种不可解的哲学,但我们多少能理解林黛玉的哭,他要用眼泪来“还”前世受到的恩惠,这也是一种“痴”。两个“痴”的意思完全不同。

45、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46、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47、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48、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49、《红楼梦》前面有个类似序的'东西,作者说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然后重点来了,写这本书是为什么,竟然是“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他自己一生潦倒也就算了,可不能因为他的一事无成,让这些闺阁中他认识的精彩女子不被记录,所以呕心沥血写下这本伟大的,竟然是给这些女子一一立传。在作者的眼里,男人都是污浊之物,女人都像花儿一样,应该被疼惜和保护。这样的立论,放在三百年前,实在是够“荒唐”的,但这也正是《红楼梦》动人的地方,处处透着叛逆与不妥协。

50、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51、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个是绝对经典!)。

52、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53、《好了歌》(第一回)。

5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理啊!)。

55、《〈好了歌〉解注》(第一回)。

56、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5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8、我没有读过任何有关《红楼梦》的考证,希望通过文本,把自己的理解加上听来的、看来的,整理成文,谨以此向这部伟大的作品,这位等待我三百年之久的导师致敬!

59、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

60、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61、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62、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63、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64、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65、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66、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67、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68、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

69、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是经典!可用在现代社会的很多方面。)。

70、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71、文中说“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短短几句话,就把甄士隐不求功名的情性体现出来。他又为贾雨村“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助雨村去赶考,这番主动接济他人的情怀,令人感动。

72、(除了奢侈还是奢侈!)。

73、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74、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77、一局输赢料不真(第二回)。

78、小时候就读四大名著,唯独《红楼梦》无数次的翻开却读不进去,最后丢在一边。最近很偶然的机会开始重新读红楼梦,越读越使我感动,这本书就像是一直等在我生命的某个时刻,哪怕无数次的错过,依然等着与我相遇。

79、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80、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1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81、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82、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83、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84、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85、后来“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可见甄士隐对其女儿的重视与关爱。

86、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眼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87、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88、贾雨村在小说中是个穷书生,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之后再得以考取功名,甄家应是他的大恩人,后面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报恩”的。甄家有个丫头,多看了他一眼,可能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贾雨村就觉得这个丫头眼光不错,有意于他。这个丫头名叫娇杏,侥幸的多看了贾雨村一眼,也许并不是慧眼识英雄,但从此命运就侥幸的改变了。

89、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90、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91、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92、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9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94、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95、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96、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97、《红楼梦》是以神话故事开头,交代贾宝玉的前世,宝玉的前世是女娲补天时多出来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自经修炼,通了灵性,便动了凡心决意去到人间经历繁华。回来之后将自己在人间这一段故事编写成《石头记》记录下来。讲到这里,曹雪芹跳了出来,说自己将《石头记》增删修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写道:

98、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

99、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100、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101、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102、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103、第二句好在作者仅用这一句话就告诉了人们娇杏的命运改变。

104、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

105、读到这里,总有一些感慨,曹雪芹并不觉得自己写出了多么了不起的,只是把人生,像镜子一样的呈现出来。当我们回头看自己一生的点点滴滴,大概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

106、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07、贾雨村,姓贾名化,号雨村。这很直白,“假话”。贾雨村,假语村言,这是对比前面的甄士隐,文中有一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就像“有无”,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权利、财富、爱情,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真的;经历过了以后,可能又都是假的。一个杯子,如果“空”、“无”才可以装水;房间之所以可以容纳很多人,是因为它的空。作者将真事隐去了,写下的这些都是假语和街巷议论的小说村言。小说中有一个甄家,一个贾家;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一“真”,一“假”。小说一直用“假”写“真”,假当做真时,真亦假了。

108、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109、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110、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111、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11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13、好句: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114、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115、接下来讲到了贾雨村,《红楼梦》经常喜欢通过谐音传达作者的意思。“甄士隐”是将真事隐去,对作者来讲,回看自己家族的历程,他既要透露,又要隐藏,在隐藏里包含着对活过的人的爱恨,他已经超然了。很多考证拼命想把“真事”挖掘出来,恐怕违反了文学创作的初衷,这种将真事隐去的悲悯和宽容,大概是文学与八卦的最大区别。

116、“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毕,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117、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11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19、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120、画梁春尽落香尘。

121、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122、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123、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124、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125、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26、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127、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128、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130、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131、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132、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133、春梦随云散9.飞花逐水流10.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134、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

135、关于这点,我很长时间都以为说的贾宝玉,没想到是甄宝玉,看来红楼梦再怎么反复仔细的读都不过分。)。

136、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137、女娲炼石已荒唐(第八回)。

138、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139、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140、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141、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14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143、读《红楼梦》的最大收获是让我重新认识了青春,大观园里住着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贾宝玉只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青春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了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性的欲望和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我们渐渐的回不去那个年纪,也慢慢变得无法理解青春,若不能以青春之眼去看待青春,恐怕是永远无法读懂《红楼梦》的。

144、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145、《好事终》(第五回)。

14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47、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148、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149、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150、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15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52、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153、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54、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

155、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156、无材可去补苍天(第一回)。

157、甄士隐跟女儿只有三年的缘分,这女儿是来度化他的吗?有人说《红楼梦》用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空”字,但我不觉得这是一部让人领悟空幻的小说,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158、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159、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二

第一回《薄命女儿痴情僧风尘幻境神仙姊》是《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篇之作,是读者与这个庞大世界的第一次邂逅。通过读这一回,我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书写风格都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被小说的复杂和庞大的世界所震撼。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各种人物纷纭复杂,关系错综复杂。从第一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贾府中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一方面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物类型,同时又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这些人物关系和经历的错综复杂让我不禁对整个故事感到好奇,想要继续深入了解。

其次,我被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比如贾母,她是贾府的家长,是一个仁慈而聪明的老太太,她对待其他家庭成员宽容体贴,非常深受大家的尊敬。另外,小说中甄英脱颖而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作为贾府最受宠的小姐,她聪明睿智、机智过人,被人们称之为薄命女儿痴情僧。这些形象让我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他们的命运和故事。

此外,我被小说中细腻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所打动。小说以情感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第一回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甄英被许配给贾儿的情节,让人不禁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和不平。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喜欢的人,这种无奈和悲剧感深深地触动了我。从这一点来看,庞大的世界背后隐藏的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让我更加期待着后续的故事发展。

另外,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也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家族兴衰、官场权谋和世俗人生的小说,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阅读小说,我不仅能够欣赏到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还能够感受到其中对于人生、命运、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这种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和思考的作品。

最后,小说中独特的书写风格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小说中的语言华丽、富有诗意。作者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处理,展现出了极高的写作技巧。尤其是小说中写玉儿出墙被葫芦僧看见的情节,作者用了很长篇幅的描写来体现玉儿的美丽和风韵。这种细腻的描写和华丽的语言让我被其吸引,也让我对小说后续的书写风格充满了期待。

综上所述,读《红楼梦》第一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庞大的世界让人惊叹,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人着迷,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哲学的思考让人感悟颇深,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启发,独特的书写风格让人印象深刻。通过第一回的阅读,我对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期待着继续阅读后续的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三

用三天时间我废寝忘食地看完了我国的`文学古典名著——《红楼梦》,这颗世界文学长河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不朽的灿烂宝石。

书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时常引得我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怅望碧天。《宝黛相戏》让我的嘴角不由自主扯出一抹笑;《美晴雯命归西天》又让我情不自禁义愤填膺;《黛玉葬花》使我看到了这位多愁善感的佳人内心的敏感多情……总之一句话:《红楼梦》让我深深迷醉在一个充满古风的世界!但越往下读,我的悲愤、惋惜也随之而来。

掩卷沉思《红楼梦》,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些身在宫廷,无可奈何的女子相比,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啊!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在我们的学习上有求必应;累了困了烦了,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和黛玉寄人篱下、无可奈何、伤病缠绕的生活相比,我们真的拥有了太多!

掩卷沉思《红楼梦》,我真的从心底感悟到了太多,太多……。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四

作者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每每读起,总能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色彩、充满生机的梦境。而红楼梦第一回则是红楼梦这个宏篇巨制的开篇之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庞大而立体的红楼世界。通过阅读,我深入了解了红楼梦的语言特点、叙事手法,并对其中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红楼梦第一回的语言之美令人陶醉。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将红楼世界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善于运用描写的手法,巧妙地在文字间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例如,他用“庠序”来描写丫鬟们睡在一起的情景,如天使一般纯洁。同时,他运用对比手法,将众多人物对比得鲜明而突出。通过对贾母和贾珍的描写,我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炎凉的现实,看到了封建家庭的冷漠和利益至上的本质。纵观全书,曹雪芹语言之美的运用与刻画人物形象相得益彰,使整个红楼梦都显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红楼梦第一回的叙事手法引人入胜。曹雪芹巧妙地运用回忆法、倒叙法等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悬念,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通往红楼世界的大门。特别是他以写贾雨村的草书为媒介,通过贾宝玉的回忆,展现了贾宝玉童年时的一幕幕情景。这种双重叙事的手法不仅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贾宝玉的性格和思想。我被曹雪芹独特的叙事手法深深吸引,仿佛亲身经历了贾宝玉的一生之旅。

再次,红楼梦第一回所折射出的思想与情感令人动容。通过对贾母、贾珍等人物的描写,曹雪芹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虚伪与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憧憬。贾珍以权谋私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儿子贾琏,这种封建势力与家庭利益的斗争,令人心酸。而贾母的一系列红楼设施则代表了虚荣和奢侈,透露出极富批判意味的思想。贾母倒是乐观向上,笃信佛法,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曹雪芹以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包裹着思想,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最后,红楼梦第一回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曹雪芹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以及男权社会中的权谋与私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曹雪芹也对当时士人墨客的境遇给有点儿看法。曹雪芹这一张揭示封建社会黑暗面、寄寓对人性之美之块,使其成为了古典的时候作家。有些问题直到现代依然值得深思。读完这一回,我对封建社会的深层次理解和人性的矛盾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红楼梦第一回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仅展示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才能,还触动了我对封建社会和人性本质的思考。通过阅读,我对红楼梦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期待后续的故事。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珍品,它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永远不会过时。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六

《西游记》内容梗概:。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先后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西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七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与推动,隐喻研究更多地从修辞学视角转向了认知语言学的探讨.这种认知转向不仅使隐喻研究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也使隐喻翻译研究成为隐喻应用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由于隐喻修辞观的影响,翻译研究领域过去一直把隐喻单纯作为语言现象来处理,局限于形式与语义等语言层面的细读比较,很少触及隐喻翻译策略的取舍依据、翻译中的语境要素及其制约作用、翻译结果是等值还是差额等深层问题,这样的研究结论显得片面而缺乏说服力,所谓优劣得失也难以自圆其说.随着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语言的认知观中充分认识了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之间的本质关系,隐喻翻译的研究方法和观念也随之改变.

本文尝试应用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实证调查与理论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红楼梦》两个英语全译本(限于前80回)为语料,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文本六大隐喻系统的翻译基础、策略取舍、语境要素和评价依据,比较深入地论述了语境对策略的深层影响;明确提出并充分论证了翻译的差额观,突破了翻译“等值论”的局限性,并结合汉语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似”和“幅度”标准,以及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以翻译策略为基本评价依据,初步建立起隐喻翻译的模糊评价模式;从《红楼梦》这一典型文学文本的英译研究入手,明确提出并阐发了文学语境的观念,并充分论证了文学语境、上下文语境在隐喻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了以往对文化语境的笼统、泛化的讨论;通过实证调查,总结出“情节”补偿策略和“上下文”补偿策略.

第一章导论首先概述了《红楼梦》英译的研究现状,指出该领域存在的问题.综合评述隐喻研究的转向及其对隐喻翻译研究的影响,特别指出对《红楼梦》隐喻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说明本文研究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其次,对“概念隐喻”定义、“映射”机制及其系统性加以解说,概括出《红楼梦》六大隐喻系统,阐明本文研究理路;再次,确立论点,着重阐述了隐喻翻译的体验观、语境要素、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的差额观,并初步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式.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进行六大隐喻系统的英译研究.第二章从五个“红”色隐喻的翻译实例,阐明文化认知体验差异对“红”色隐喻翻译的潜在影响;说明文化语境是霍译文选择归化策略的内在原因,并最终导致较高差额翻译.第三章分析霍译文的人名翻译实例,论证人名隐喻与文学语境的依存关系,阐明人名隐喻翻译中普遍的文化语境和特定的文学语境;着重分析奴仆群体人名、谐音人名、人物美谥的意译之“得”和音译之“失”,说明文学语境对人名隐喻的翻译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同时从霍译文的人物美谥翻译中总结了“情节”补偿策略;以“紫鹃”和“霍启”的英译为例,说明以上两种语境发生冲突时应加注补偿的观点;通过差额分析,说明音译导致高差额,意译有助于实现低差额.第四章对比分析霍、杨译文,探讨不同译者的情境体验差异对“冷笑”隐喻翻译的影响;然后对比分析八位主要人物的“冷笑道”译文,说明上下文语境对“冷笑”隐喻翻译的广泛制约,并总结了两译文的“上下文”补偿策略;通过差额分析,说明上下文语境从根本上导致了“冷笑”隐喻的差额翻译.另外,归纳了“冷笑”隐喻翻译中12种新的拓展意义.第五章对比分析霍、杨译文,探讨译者的文化、情感心理体验差异对爱情隐喻意象的转换以及差额翻译的潜在影响,说明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共同制约着“水”、“月”、“窗”爱情隐喻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结果.第六章分析霍译文,探讨“上-下”空间方位的文化认知体验差异对“上-下”空间隐喻翻译的深层影响,阐明“优先概念化”是“上-下”空间隐喻移植到英语的根本条件;通过对七个“上-下”空间隐喻的差额分析,说明意译导致了较高差额.第七章首先在诗歌隐喻视角下,论述了诗歌主题即概念隐喻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咏菊”、“螃蟹咏”、“好了歌”三首诗歌的两译文对比分析,说明异化策略有利于传达主题思想,减少翻译差额.

结语部分简要总结各章研究结论:隐喻翻译主要以译者的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文化语境、文学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隐喻翻译,具体表现为策略取舍的依据;体验差异和语境制约是策略取舍的内在根据,并从根本上导致了隐喻的差额翻译.之后以本文为起点,对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本文研究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检验,并为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摸索出一条可行路径,将“红楼译学”研究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文档为doc格式。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八

这一回写元妃探亲,她见祖母、母亲、姐妹时,满眼垂泪,俱说不出话,只管呜咽对泣写出了元春身处宫廷思念家人的感情。

从对幼弟宝玉上,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多,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可以看出元春真性情流露的一面。元春通过对宝玉的关爱来抒发对他殷切的期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族的继续兴旺和父母膝前尽孝全部托与幼弟,这又怎能不生出无限的感触呢?泪水不止的悲楚何人可解?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元春的可贵之处是她虽然身在皇家,享受着无比尊贵的生活,但她的灵魂却没有被腐蚀掉,依然保持着那颗善良。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九

读红楼梦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慨。

这里的第二十回,在一开篇中宝玉与黛玉正说着话,宝钗来了,三人就宝玉不识“绿蜡”典故相互取笑。后又有宝玉的奶嬷嬷骂袭人,宝玉在这时护着袭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能看到贾府的弊端,李嬷嬷只是一个奴才,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主仆等级分明,可是她的种种做法却有“奴大欺主”之嫌,在其他回中对贾府奴才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贾府的奴才借贾府的势在府外胡作非为,仗势欺人。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

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慨。故事讲解并描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慢慢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运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今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凄惨的命运而可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哄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一

看红楼梦是在军训的那段时间里开始看的,87版的那部连续剧我已经看过三四次了,不同的版本我也是有关注的,但感觉都没有超过87版的,应该说87版红楼梦电视剧也算是权威了。但是书本却是今年。

暑假。

开始看起,说来有些惭愧。做为中国人四大名著一本都没有看过,那实在是太过意不去了,所以就挑了这本我早就想看但一直都没有时间看的书。

以前看红楼梦的时候是。

小学。

没有听过。

关于。

这本书的介绍,完全是当作一部电视剧老看的,那时候还这么小,怎么可能看得懂呢,可能是由于林黛玉长得漂亮,宝玉也张的好的缘故吧,我竟吧这部电视剧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林黛玉更是心寒得不得了,当时哪知道。

什么。

人物分析呀,就是觉得是薛宝钗抢走了宝玉害死了林妹妹,所以那时候很恨薛宝钗,对林黛玉有这一种说不出的怜。

之情,因此对宝玉也有恨意,恨他辜负了林妹妹。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主要是中间事情太多,也只是有空的时候才翻起来看,当我阅读这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想法我都有了新的见解。小女不才,在这里我想来谈谈我对红楼梦各个人物的评价。

首先说王熙凤吧,她是云南郡王的女儿,也算是仕宦之家,有些来头,可惜也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赝品,半字不识,由于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侄女,嫁到贾府成为贾琏的妻子,这个婚姻对这个理家才能算是佼佼者的女人来说到底是富还是是祸呢?在贾府,除了贾母谁都不敢得罪她,为什么?就因为在这个狗仗人势的地方,贾母是最大的,她喜欢凤丫头,谁敢说不字,更何况又是王夫人的侄女,也有人照着点,再加上她的聪明能干,做事干脆俐落,对待下人一丝不苟,可以说正是因为王熙凤的存在,贾府才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繁华的景象,但也可以说贾府给了王熙凤实战才能的舞台,她有把复杂的事情处理得清清楚楚的能力,最值得一题的是她有着男人的果断与威信,这我最佩服的一点。

可惜好景不长啊,自从那次小产之后,凤姐的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再也没有以前生龙活虎的样子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似乎这次的生病就是凤姐整个人生事业的转折点,尽管之后她也曾接管一些事情做,但再也没有像当年处理贾蓉之妻的丧事那么令人心服口服了。她的威信也在逐渐地减弱,当贾府被抄时,尤其是宁国府的所有财产归官之后,她的丑闻也败露了,而王子腾在路中死了,养家没了人,在这里又是成为众矢之的,她真是举目无亲,尽管后来身体也有点好转,但是物是人非了啊,凤姐已失去了当年的灵牙利嘴了,贾母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也开始冷落她了,究竟是隔肚皮的呀,像她自己说的这人世间的有什么好吃的我也吃过了,有什么好穿我也穿过了,有什么好看的我也看过了,这寿命也到了,我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我有时候想人来这世界上是干什么呢,就是玩好,吃好,穿好呢还是。

其他。

的什么,现在的人拼了命的工作赚钱不也就是想吃好住好吗,这跟凤姐的要求不也一样吗,可见古往今来大家的人生观都是一样的,说什么为祖国做贡献,这只是空话,闲话,废话而已,为社会做出贡献那都是人在满足自我价值的附带品,只有自我价值得到满足,社会价值才会实现。

现实有的时候真的很现实,让人都有点透不过气来,甚至让许许多多的人都迷失的人生的方向,人生在世真的是好可悲啊!

假如说凤姐最遗憾的是没有保重身体,让自己失去了革命的本钱,那么我想她在一生当中最庆幸的是熟悉了刘姥姥。

刘姥姥走进贾府就注定了是被嘲笑的对象,这一切的一切,在刘姥姥为自己的儿子想办法度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想到了,被。

生活。

所趋的时候,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像她自己说的,反正我已经老了,这脸面也不算什么了,反正也是快进棺材的人了,这点脸又算什么呢。

就这样刘姥姥成了大观园的戏剧性人物,凤姐因为刘姥姥更是取得了贾母的欢心,整个贾府的人没有一个是有感情的人,所有的人都认为刘是个丑人,只要是刘用过的茶杯之类的东西都是直接扔掉,所有的人都认为脏,就是林黛玉这样一个也算是体恤穷苦人的多情人,在她的眼里刘姥姥也只不过是大观园中的臭蝗虫,可见贾府中的人都不是人,都只是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林黛玉也一样,我觉得她最自私,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都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别人,貌似这世界上的人只能她对不起别人,不能比人对不起她。唉,整个贾府就算平儿是个人啊!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二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最终又一次被我啃完了。虽然是第三次啃完,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等一些人物我都很喜爱,但是我最喜爱的`,最让我感到可惜的还算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在曹雪芹的笔下是一个和善、漂亮的姑娘,但是在林黛玉身上也有一点傲慢、爱吃醋。

就说,当紫鹃怕林黛玉冷,让林黛玉的丫环给她送来一个暖手炉,但是黛玉却借题发挥对丫环说:“你倒听她的话,我平常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紫鹃本领好意,但黛玉却把她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假如说黛玉傲慢,也不全是,我个人认为她的傲慢是由于母亲的死而悲哀过度养成的。但是黛玉也是一个很和善的姑娘。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三

曹雪芹临终前吩咐高鹗要完成他的心愿,高鹗为了却曹雪芹的毕生心愿,最后照旧允许了。。因此这部小说的后半部也就是高额所写。而作者曹雪芹不惜翰墨写了这篇长达七三一零二九万字的小说,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感触而写下了这篇《红楼梦》名著读后感范文。

我就在想,那甄士隐家境也算不错,而且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就没有吉人天相呢?最后却做了个和尚。而那贾雨村因有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一上任,便昧著良心,全然掉臂自己曾许下的“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下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你们看看,这样的人,枉费当年甄士隐对他的期望!

听说,《红楼梦》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明白其中意思,因此,我们国度专程展开了一个专门研讨《红楼梦》的运动,主题叫“红学”,我很想去见地见地,如果以后有机遇,我一定会去参观参观!

《红楼梦》的前半部是曹雪芹写的,后半部是高鹗写的,虽然高鹗大要各人没有去太多的明白他,但是如果没有高鹗,就没有这一部人人仰慕的《红楼梦》,所以高鹗的才华也让我佩服。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四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我爱读的好书,里面主要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一段爱情故事。

宝玉本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一块玉石,黛玉本是一棵绛珠草,他们木石前盟后,就各自转世投胎了。

宝玉投胎到贾家,黛玉投胎到林家,最终他们又遇到了一起,彼此相爱了。

他们经过了凤姐、贾母、宝钗、贾政的重重考验和刁难。可是最终黛玉死了,宝玉也为了黛玉出家了,他们的爱情也就此结束了。

我觉得要是黛玉能相信宝玉,和宝玉一起守护他们的爱情,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假如我可以穿越到古代,我肯定会去告知黛玉,让她不要这样的;并且我也会去古代劳动、做事的.,亲自体验古代的生活!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五

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感受:就是因为这样,108位好汉诞生了,也许因为洪太尉的误打误撞,108位好汉诞生了,也许是因为天命如此,108位好汉诞生了。总而言之,作者用心之巧妙,才使得下一回,更加的精彩,也许这就是起因吧!强盗的.产生,不是偶然,是社会必然的产物。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六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宏大文学家曹雪芹所写。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活泼地描述了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从兴盛到没落。

曹雪芹用形象活泼的语言塑造了许很多多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黛玉的'聪慧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机敏;宝钗的漂亮娴雅,处事圆滑;史湘云的开朗豪爽,心直口快……等都刻画得活灵活现。

但《红楼梦》和其它几本名著不同,里面错综冗杂的关系搞得我晕头转向,看来我还得多读几遍才能理清晰。

红楼梦第一回读书心得(模板17篇)篇十七

《红楼梦》是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小说以上层社会的四个家庭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述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挽回地崩溃的真实写照。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将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引出一个故事——石头记。整个故事从甄隐士开始就结束了。

另一个国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杰出、有才华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发扬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戏剧。当时,一个民族,他那个时代不朽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展现自己,充实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也是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是异步伟大的巨人,不如说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形势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细节来看,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多人物。从人物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放松。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到一丝瑕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都与之相关。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本柬埔寨书。

相关范文推荐

    畅想未来小学三年级范文(18篇)

    每篇优秀作文都承载着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独到观察。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现在是21世纪2010,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有

    陈红军先进事迹学习个人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和梳理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的情况。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纠正四风心得体会参考(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事物的感悟和思考,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见解。通过阅读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和思考方式。“纠正四风五论”是党中央出台的一项重要工作

    初中老人与海读书心得大全(18篇)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为我们展现出了

    学生没去晚自习检讨书范文(19篇)

    写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他人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接下来是一些企业领导人的检讨书,他们的经验会对我们很有启发。尊敬的班主任老师:晚自修旷

    长袜子皮皮读书心得参考(实用24篇)

    读书心得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主题和所产生的思考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精选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今天,我看完了一本非常有趣的

    体育课犯错检讨书(优质16篇)

    检讨书可以提醒我们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下面是一些写得非常出色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尊敬的领导:您好!这次

    初中生疫情下的我们(实用17篇)

    通过不断的写作和修改,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和表达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连日来,以武汉为重点的全国人民经受着又一

    春季配班工作计划(专业24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使我们更加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任务,避免疏漏和错过工作重要节点。在以下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各个任务的规划和安排,以及对计划目标的明确

    党史学习心得大家谈(优秀23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份对学习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总结和思考。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学习心得的文集,供大家阅读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