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飞雪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给他人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一

《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塘约村穷则思变,说变就变。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塘约道路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经验;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农村未来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路标。

我作为“访惠聚”工作队成员,看了《塘约道路》后,感触很深,在贵州山区的塘约村,在百年不遇的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他们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驻村后我认为我们所驻的村是一个放心村。一切工作都还不错,通过读了《塘约道路》,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结合我村实际,我们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这是值得我们五支力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怎么才能够将班子成员具有凝聚力。首先要巩固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了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塘约村他们能做好“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做好村民自治。我们也要学,也要按照村规民约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四议两公开”,开好“三会一课”。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塘约村的做法是我们各支力量学习的榜样。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读了《塘约道路》,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发展特此养殖业,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二

我是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读到王宏甲这本新书的。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作家说,王宏甲的名字我知道,但这本书的名字我看不懂,我知道有协约、违约、公约、条约,不知道还有个“塘约”。我告诉他,塘约是贵州安顺的一个村,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名字,村里应该是有塘的,不光有塘,还有两条河,一条叫洗布河,一条叫塘耀河,洪水一来两条河的水就暴涨,把村里的田地都淹了。“塘约”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约定,一个由村里共产党员带头、老百姓共同响应,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盟约。靠着这种约定,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既不同于华西村模式,也不同于小岗村模式,但两者的成功经验都在这里得到借鉴。塘约是革命老区,是红军走过的地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王宏甲通过塘约困惑、塘约经验、塘约模式、塘约道路,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基层的成功实践。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关键词――中国道路。

王宏甲是讲故事的高手。书中有这样一段:“当晚,(左二牛的)父亲主持家庭会。父亲问儿媳妇:这个村主任,你同意不同意他干。儿媳妇说:他想做的事就做吧,我从来都没拦着他。父亲说:村干部要付出的,没有你支持,他干不下去。儿媳妇问:咋支持?父亲说:你就支持他两点,一是他有事,随时要走的,你不能拖后腿;二是有人来找,端椅倒茶要及时,找你吵架,你也必须先倒茶。儿媳妇说可以。然后问二牛什么态度。二牛说牛还在。父亲说:没必要老想着挣钱……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第四天,二牛就把牛全部卖了,开始当村主任。”一段朴素的白描,描绘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共产党员、老农民、老父亲形象,描绘了一位敢于担当的年轻村干部形象,描绘了一位朴实、明理的农村媳妇形象。这个家庭会的故事让人想落泪。像这样的故事,书中有很多。王宏甲的白描功底很深厚,字里行间,让我们似乎读到了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孙犁的《荷花淀》。通过一本书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讲述中国社会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波澜壮阔的画卷,这是《塘约道路》的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关键词――中国故事。

故事的主角当然是人物。《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庄是中国社会一个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终端、执行终端、受益终端,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至关重要。在11人的干部会上,大家对合作社、就医、就学、基本建设、土地流转中心等问题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落地的,习近平在小岗村提出的“四个不能”是怎样实现的,农村深化改革、基层民主建设是如何推进的,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在基层是怎样落实的。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王宏甲这部《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三个主题,是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前两年,王宏甲曾有一本《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一书,书里梳理了从尧舜禹、汤文武等中华先圣的民本思想,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到习近平的人民观,视野宏阔,思考深邃,思想性强。这部《塘约道路》可以说是《人民观》的农村版、基层版、实践版。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舞台的主角,是书写历史的主人、推动进步的主力,讴歌人民就是赞美英雄。我认为,王宏甲用他那饱含深情的笔,再一次为我们塑造了人民的群像、英雄的画卷。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三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

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

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

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四

《塘约道路》由报告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所创作,是记录贵州安顺一个穷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如何从灾难之后的一穷二白中,通过重拾集体化道路,重拾乡约民俗,重拾村民自治,实现惊人蜕变的一篇写实报告文学。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文中所提及的诸项事宜,感触尤深,不由自主的联系所包村的实际情况,借鉴经验,走出符合本村的脱贫致富、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农业持续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繁荣稳定乏力等问题和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组织化程度低,利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经济匮乏,严重影响和削弱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甚至影响到了党群干群关系,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统一经营滞后,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因此加大集体统一经营力度,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能得到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也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才能真正实现加强党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一直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经济基础,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作用是上层建筑。而如今,在农村存在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村党组织带头人作用效果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急需增强的局面,这就使得农村党支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在脱贫攻坚中被动局面。依我看,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就要对之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加以改革,使得适应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xx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结合农村实践,主要是两步走:一是清产核资,摸清楚村集体的家底,包括集体土地(集体经营和承包给农户)、库存物资等;二是管理运营,壮大集体经济,运营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发展集体合作社,也可集体土地等资源入股到公司参与分红等。

我相信通过农村产业制度改革,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华丽转身,我也希望我们村大胆尝试,取得更大突破,为我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插上腾飞的翅膀。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五

前年还是“榜上有名”的贫困村,两年时间就旧貌换新颜,迅速脱贫,这样的蜕变就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子。这个村子重走集体化道路,将改革开放初期分下去的承包地,再次集中起来。塘约村的改革取得了成效,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留守儿童也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改革开放之后集体化就被瓦解了,重走集体化道路,是否是在开倒车?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单干,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工厂,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农业难以得到长足发展等等。而从塘约村的经验来看,重走集体化,这并不是开倒车,而可能是农村与农业重获新生的一条新路。

集体化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过去集体化出现的问题,并非集体化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因为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塘约村全村抱团发展,就在于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村民“穷则思变”、团结协作,劲往一起使,让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高,让村子得到了集约化发展的机会。

邓小平晚年就曾经说过,农村发展的二次飞跃,还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就像城市里的工厂,通过让工人们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集约化来寻求发展。农业也是如此,集体化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况且现在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更加支持农业集体化的生产方式,比如拖拉机产量大幅度提高,工业体系比较健全等等。但重走集体化,不是要回到过去的集体化制度,而是要能提高管理水平,也不能仅满足于靠农业,还要通过集体化发展工业。

“塘约道路”来日方长,对其是否取得成功,尚不能下定论,但塘约村目前已经取得了瞩目成绩,这值得肯定。塘约村重走集体化,使一个贫困村在短期内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其具有可复制的样本意义,值得广大农村地区借鉴与学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能重视农村,重视农业,就要发展农村、发展农业,重走集体化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最为重要的是,要能真正调动起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要能让农民产生“内生动力”。为贫困农村多送一些摆脱贫困的“药方”,比简单地对他们进行救济更有用,这也是一种“精准扶贫”,塘约村由贫困村迅速脱贫,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多少资助,而主要是自力更生。要让更多的“塘约村”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让农村内生出“造血机制”。(戴先任)。

“塘约道路”提供可行的蝶变样本。

农业、农村和农民,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尤其是在跨步迈进小康的进程中,农村如何赶得上全民致富的步伐,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更直接牵动着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于历史发展原因,广大农村唯有在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蝶变”。

安顺市塘约村,就是农村发展的一个“样本”。“穷”是不争的事实,“富”是农民的期盼。尤其是经历一场大洪水洗劫后就更加“穷”。穷则思变,变得如此迅捷与华丽,令人瞠目。依托着“全市首个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点”这个平台,一年不到,就使“国家二类贫困村”改天换地———集体经济富了,群众腰包鼓了。

“塘约道路”之最宝贵的经验与精髓,就是“三权”促“三变”,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为抓手,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就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更加巩固,党支部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一些经验说起来简单容易,而做起来并非易事。以“土改”为例,如何让广大农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使土地实现“从分到合”的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不是“动动嘴皮子”就了事儿的。这期间,转变群众的“观念”至关重要,而且还要解决好“回收”土地后农民的“去处”问题。

经济好了,更需要人的精神也“富裕”起来。也就是说,农村的小康,不能“顾此失彼”,还需打好“统筹牌”。如,针对农村大办、滥办酒席出台的塘约村“九条”规定;“好媳妇”“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等评比。这些蕴含着“民慧、民主、民生”的好法子,同样让塘约村“精神小康”没有落伍。

塘约村是一个被唤醒的村落,生机无限。借用时任安顺市长曾永涛同志所言,塘约的实践,唤醒了两大资源:一是沉睡的土地资源,二是人的内在资源。这,无疑给其它的“塘约村”提供了可行可践的“嬗变”样本。既然赶不上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不妨就“闯”出一条路子,或许就能实现“蝶变”。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六

两年前,塘约全村921户、3393人,依靠仅有的4000多亩土地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一场洪水更是让塘约村一贫如洗。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塘约村拉开改革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了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全村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

“‘三权’确立后,我们推动沉睡的农村资源产权进行交易,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模式,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塘约村党总支部书记左文学说,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村民变身股东。

“我家生活越来越红火啦。”说到现在的生活,村民罗保华喜笑颜开。他今年49岁,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几年前返家照顾老人,平时承包一些小工程,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于去年下半年加入合作社运输队,成为一名司机,每月2100元工资,除了工资收入,他家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分红3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如今的塘约村,完成土地确权4155.39亩(集体耕地98.23亩),林地2097.92亩(集体林地1252.38亩),房屋482宗(集体房屋1宗),集体水利工程15宗。全村921户农户中,有876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土地3843亩。

在合作社带动下,蔬菜、莲藕、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家家户户享受到村庄发展带来的红利,每家都建起了新楼房,过上小康生活。数据显示,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升到的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今年6月的170万元。

塘约村的崛起,成为安顺市“三权”促“三变”改革的标杆,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方式转变,真正让农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发展,让土地更加集中、生产更加集约、效益更加凸显,初步实现“率先小康、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七

学习《塘约道路》,有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方面是理性的回归。农村需要重建,如《塘约道路》的作者王宏甲老师所说:需要重建的岂止是广大的乡村,岂止是道路、房舍。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活理想,世道人心、公序良俗、民主法治都需要重建。物质匮乏,不怕。精神和公义缺失才可怕。今天的贫困村,我们说的贫困,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定,人文指标却没有引起重视。塘约实践,重新唤起农村的念想,我们的乡愁。塘约实践,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与未来。为了生活,许多人一出去就是十多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尽管我们呆在城市,但我们所建设的城市却不属于我们,我们始终不是主人。然而,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没有得到很好赡养,我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我们的家在何方,我们的根在何方,我们在为谁奋斗?另一方面是终极的道路。面对贫困“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八

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

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

《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贯之”的“历史和人文的因素”。

《塘约道路》不可以搬到毕节的每个村,但他的经验和精神可以复制到每个村。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九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典型的山区村庄,三年前还是贫困村,但短短三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提高到20的202.45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为农村脱贫打造出了“塘约样板”,被学者誉为“塘约道路”。

事实上,安顺市的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前列,早在30多年前,我的家乡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十六个生产队冲破思想束缚,大胆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道率先闯开“包产到户”的禁地,深刻推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丰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内涵,激发了农村土地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奏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30多年后,和我国大多数农村一样,顶云社区解决了温饱,却还不够富裕。

新时期的“塘约道路”,成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实践的缩影。,塘约村拉开改革的`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地集体财产权“七权”叠加一并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村里把利润分成讲得透亮: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

在读了《塘约道路》后,我选了一个周末,约上一群小伙伴,来到了塘约,村寨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在塘约村本部,我看到了很好的道路、很好的广场、看上去很好很新的村民住宅,以及一些人家停在门前空地上的小汽车、大汽车……我确实很难相信,仅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二级贫困村,一个“空壳村”。只有被刻意保留下来的几栋简陋、破败的小房子,还能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塘约两年前的模样,那是它留给今天和未来的一个见证。刚刚摆脱贫困的塘约,的确已呈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气象。这种气象不仅仅表现在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生计迅速得到改善,更表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表现为村风民风的健康清新。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他们以这种心态从事不同的劳动,关心村里、社里的集体事务,不拿一分钱也踊跃参与筑路、修桥、拓宽河道;同时相当用心地对所有的干部和党员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评价权、“罢免”权。比较很多地方的农民,他们拥有更多、更实际的民主权利。

乡村是需要民主的。我不敢说塘约村民已经实现了当家作主,但我相信,这正是塘约道路最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要是真能实现中国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壮丽景象!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

《塘约道路》变革发展的故事是从一场大雨开始的,其间的几个点给我感触很深,一是百年不遇水灾后面的互助共建家园;二是当市领导问及群众灾后需求时“先帮我们修路”胜于粮食、物资期盼的渴望;三是在“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问询中立行立办的行事作风与公决会上的全票通过;四是扎根群众依靠群众的抱团发展模式创收的惊人成效。总观全书,塘约村由“贫困村”变身“小康村”是新时期“三农”变革发展的缩影与典型,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几个支撑点。塘约村的乡村治理与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旗帜与样本意义。

一是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是引擎发展变革的支撑点。塘约村两委敢闯敢试的决胜勇气,使塘约之路在短短的两年就突围贫困、脱颖而出。可以这样说塘约道路不仅是走出来的,而且是干出来的,是支书左文学、主任彭远科与塘约村干部群众勇于实践、敢于实践的共同成果。面对一个“穷”字,面对百年不遇的灾难,塘约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自发组织互助互帮,直面守旧三农思想所至的“贫穷”环境这个不争的事实,不忘“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理念,在面临房屋毁坏、粮食紧缺的现实中渴盼的不是物资与金钱,而是修路的期盼,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众。面对发展二字,不等待不回避,在“为什么不成立合作社?”的问询中当机立断,马上就办,左文学当天就召开了“村支两委”11人的专题会议研究“建什么样的合作社”,成立老年协会,两天做工作,第三天召开大会对成立塘约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一事进行公决。短平快,不拖不等的行事作风,为引擎发展变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点,为后期的塘约道路快速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是群众信任触动发展脉搏是助推发展变革的支撑点。在“穷”的事实面前,转变群众的“观念”至关重要,塘约群众面对穷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只要是有发展机会,他们都会全力支持,在成立塘约村合作社,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一事面前毫不含糊,86人全票公决通过,这是对村两委的信任,更是对“富”的期盼与渴求。而这个信任铸就了塘约村干群同心圆,从,22天拓宽洗布河,28天修建宽8米长4公里的柏油路等不难看出群众的信任就是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个人盼“富”与共同致富的目标是相同的、一致的,需要村支两委的带动,需要改变过去每户农家单打独斗的模式,需要凝心聚力在所思所想中敢作敢为。塘约人民把发展的希望寄予村集体,把发展的命脉交付村集体,就在于他们深信塘约道路一定会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也正因为如此,塘约村从建立合作社到“七权”同确,从“三权”促“三变”实现村级“一清七统”,一路走来既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构建出“村社一体”重组抱团走集体化道路的新模式,精品水果、浅水莲藕基地逐渐形成,运输队和水务公司依次诞生,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在这里群众信任是关键,是触动发展脉搏,是助推发展变革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成就了塘约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成就了塘约人民共同致富同步小康之路。

三是新理念构建村民自治是实现贫困蝶变的支撑点。塘约的发展变革是突破固有发展的新模式,是探索确权、赋权、易权之路,以“三权”促“三变”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和发展红利的创新,两年时间实现蝶变更加证明塘约道路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是可借鉴或复制的发展模式。“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是左文学的理念,但更多的是在这个理念中看到了村民自治的公平与公开。贫困有根,一个老党员一年要贷款一万两千多吃酒,举债吃酒何谈发展,又如何去谈脱贫,这种状况滋生了“红九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把权力交给“村民代表大会”,使村民自治在发展中的作用名符其实。穷则思变,正如作者所言:“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而塘约发展之路正是从一个即将毁掉的家园换发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村庄,在团结协作的干群关系面前,在诸多新的理念构建与形成面前,塘约村的村民自治得以凸显,是实现塘约贫困蝶变的有力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唤醒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形成一种新时期“三农”发展典范,聚集着满满的正能量。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这样评价《塘约道路》: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在当下的农村脱贫攻坚的重任面前,塘约道路具有一定的旗帜与样本的意义,是一块难得的“他山之石”。塘约道路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发展模型,开启农村改革之窗,这条道路上的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值得借鉴与学习。

在这里,重温5月24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的一句话: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需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个农村地区都将有切实的`合作发展模式、也会有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一

塘约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将滥办酒席、不讲诚信、不赡养父母等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编制塘约村“红9条”制度,凡违反“红9条”规定的村民一律纳入“黑名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内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考察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本人认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硬件外,还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想脱贫、能致富、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实现小康梦。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二

通过对《塘约道路》的深入学习和到塘约村参观学习,本人有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一是塘约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塘约村建立了村寨一体的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约村特别重视党的基层政权,选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村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创造出驾照式评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塘约村特别重视村庄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塘约村通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规范村民行为的“红九条”,实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约村善于改革创新,用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赋予土地产权流转、入股、抵押、收益权能,探索实施“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路径和“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发展思路,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和“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合股联营,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结合实际,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基层这个组织。二要用好群众这个主体。三要走好改革这条路子。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三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

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

20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

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基层基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四

学习实践塘约村“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干部”的经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塘约村党总支统领下的行政组织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创业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酒席理事会6个机构,6个机构一把手都是党总支委员,确保党支部建到协会和专业队伍(公司),强化了党组织对全村的管理和领导核心作用。本人认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必须从最基层抓起,使最基层的组织、细胞和普通党员强化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意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学习实践塘约村“‘红9条’村规”治“出文明新风”的经验,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塘约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将滥办酒席、不讲诚信、不赡养父母等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编制塘约村“红9条”制度,凡违反“红9条”规定的村民一律纳入“黑名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内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考察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本人认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硬件外,还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想脱贫、能致富、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实现小康梦。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五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复制?笔者认为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其中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在《塘约道路》这本书中,建立农村合作社进行土地确权流转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党组织重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员重新成为农村发展核心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塘约村行政的六大机构的一把手全部都是党员,而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广大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担当历史重任,整合资源、团结人心、统筹各方,带领群众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是对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实实在在的考验。可能发展的道路有千万条、面临的困难有千万种,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共富的重任,我们广大农村党组织必须当仁不让“一肩挑”,广大基层党员也必须勇挑重担,首当其冲。

第二个体会:“道路”是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农村基层民主之路的本质应该以村民为主体,突出两委主导作用和上级党组织保驾护航作用,以村规民约促成村级协同共治。

在新常态背景下,“基层发展、村级事务管理、民生服务”对基层管理、治理提出了新需求,推进协同共治很必要、很重要。村规民约,作为一村中全体村民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它是一种集体契约,是一种集体意志的明文化、规范化,是推动协同共治的有力抓手。《塘约道路》中“红九条”“黑名单”等维护着塘约的道德底线,是在中国社会最基层重建乡村规范和重建良好民风,以此来优化协同共治、引领基层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村民共治的精神内涵:村民共治是对村民自治的演化和进步,通过真正讲求人民民主,即实现村民自治,也实现村民共治共享。

第三个体会:基层党组织既是深化改革的“先锋官”,也是保持稳定的“稳压器”。越是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越是需要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组织制度的“战斗堡垒”,坚守底线、化解矛盾、促进发展。

书中,塘约村书记左文学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党支部建设,而重中之重是党员的思想建设。“三会一课”制度在塘约雷打不动,周工作例会制度也坚持得十分到位。塘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勃勃、坚强有力,才能在各种严峻形势面前,经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左文学还提到了“四个好”:选好一个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在村党支部建设层面理解的话就是首先确定符合实际、大胆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原则底线的政治路线;发挥干部决定性因素的作用,选好村级发展和执行上级决定的领头羊,配强配全支村两委班子;严格规范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村务、党务、财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活学活用,做到既坚持原则不变通,又灵活掌握促进和谐发展。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六

《塘约道路》是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的,书中具体写到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一场特大洪水变得更加贫困,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带领下,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村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做到了“七权同确”,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实现了产业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

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体系、一位好的`领导,不是看当地出了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消灭贫穷、共同致富。学习塘约村主要学习两点:

一是抓党建促发展,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村级发展的主动性,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学习塘约村“大胆创新、穷则思变”的精神,用好增量、盘居存量、科学合理、配量社会资源,“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责任意识,学习塘约村“建一个好班子、走一条好路子、做一个好样子”大胆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

结合复东村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复东村自土地流转给安徽友源公司经营,截止目前流转土地2600亩,占全村水田面积90%。虽然友源公司近两年受资金约束,村积极协调好公司、农户之间的关系,让企业走出困境,让群众受益。结合孔城老街、藻青山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并积极争取农发、土地、水利等项目,为项目区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群众从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改变过去的产业模式。

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要发扬“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扶贫攻坚、文明创建、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高铁及引江济淮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各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增加群众幸福指数。

三、强抓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培养一支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每一名党员为打造孔城特色小镇、幸福复东而不懈努力。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七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典型的山区村庄,三年前还是贫困村,但短短三年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02.45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为农村脱贫打造出了“塘约样板”,被学者誉为“塘约道路”。

事实上,安顺市的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前列,早在30多年前,我的家乡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十六个生产队冲破思想束缚,大胆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道率先闯开“包产到户”的禁地,深刻推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丰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内涵,激发了农村土地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奏响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30多年后,和我国大多数农村一样,顶云社区解决了温饱,却还不够富裕。

新时期的“塘约道路”,成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实践的缩影。2014年,塘约村拉开改革的序幕,率先成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地集体财产权“七权”叠加一并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了农村产权“身份证”,让农民把产权“揣”在兜里,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村里把利润分成讲得透亮: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

在读了《塘约道路》后,我选了一个周末,约上一群小伙伴,来到了塘约,村寨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在塘约村本部,我看到了很好的道路、很好的广场、看上去很好很新的村民住宅,以及一些人家停在门前空地上的小汽车、大汽车……我确实很难相信,仅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二级贫困村,一个“空壳村”。只有被刻意保留下来的几栋简陋、破败的小房子,还能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塘约两年前的模样,那是它留给今天和未来的一个见证。刚刚摆脱贫困的塘约,的确已呈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气象。这种气象不仅仅表现在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生计迅速得到改善,更表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表现为村风民风的健康清新。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他们以这种心态从事不同的劳动,关心村里、社里的集体事务,不拿一分钱也踊跃参与筑路、修桥、拓宽河道;同时相当用心地对所有的干部和党员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评价权、“罢免”权。比较很多地方的农民,他们拥有更多、更实际的民主权利。

乡村是需要民主的。我不敢说塘约村民已经实现了当家作主,但我相信,这正是塘约道路最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要是真能实现中国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壮丽景象!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八

手捧《塘约道路》,心底莫名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情愫,洁白素雅的装帧风格,不落俗,不耀眼,像一朵静默在池塘里的莲花,正如周墩颐《爱莲说》中所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一杯清茶,凭栏而坐,细细品读,从伊始对塘约的陌生到渐渐清晰,甚至最后,你会被书中塘约这个充满洪荒之力茁壮崛起的农村深深吸引。塘约道路,充分展现了一条破茧成蝶的蝶变之路,一条破斧沉舟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条依靠内生动力的崛起之路。

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洪水淹没了村庄冲毁了田地让本已不富裕的塘约村民变得一贫如洗。”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塘约只有扬起气吞山河之力斧才能走出困境脱离贫穷走向康庄之路。而人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塘约村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成立合作社建立生产队通过不断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让塘约这个拥有三千多人口劳动力却不足的“空壳村”逐步走向依靠“内生动力”的致富之路。

通篇文字没有诘屈聱牙生涩之感,如同缓缓溪流,将塘约的各色人物展现其中。质朴的语言,平白的直叙,正如塘约发展道路史中涌现出勤劳朴素的广大农民的形象。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人称左二牛。他的奋斗史不仅是个人历经磨难的成长史,更折射出党员带领群众致力发展的.奋斗史。他的精神不仅是塘约道路上最核心力量的集合体,更体现了塘约村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果断,不做井底之蛙,拥有走出去海阔天空的闯荡精神。“二牛有种干什么非干成不可的劲儿”,正因如此,打工回村的那段日子,他种过药材、养过猪、养过牛,在一次又一次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失败的熔炉里一次又一次的煅烧历练,明白了做事光有闯劲还不行,得有资金,有新技术,懂市场供求关系。正因他走得出去,回村后打开了塘约村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步步摸索与探索中打开创业局面。

他有魄力,不拖泥带水,有着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精神。二牛算得上是“村选干部”最公认的优质人选,“村干部就像一栋房子要有几根柱子,没几根靠得住的柱子,一个村庄撑不起来。你有机会给大家做点事,是福气啊”,父亲左俊榆作为老一代村支书,将梦想和期待传递给儿子,字字珠玑的肺腑之言彻底激发起二牛深藏在血液骨髓里的实干精神,左二牛把养的牛全卖了,怀揣着为民谋福祉的奉献情怀当上了村主任。

他有原则,不跨越红线,有着壮士断腕、破斧沉舟的勇气。越穷越要做人情,越做人情越穷,当他意识到“乡村办酒”就像一个毒瘤扎根在塘约村时,他力刀阔斧,将五花八门的满月酒、周岁酒、生日酒、出殡酒等各种名目的“酒债”之风扼杀住,统一操办酒宴,为塘约村每年节省3000万开支,将陷落在经济与精神双重贫困的泥沼中不能自拔的村民送去了清风,带来了安宁。清肃的村规民约弘扬了正气,更维护了“红九条”的道德底线。

他有思想,不故步自封,有着决胜千里之外的豪迈改革激情。“要踩出一条路来,第一步就是要成立合作社,把全村的地都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这不仅仅是二牛想打破塘约村“单打独斗”发展模式的改革决心,更是对塘约未来发展的规划。要让村民、生产队强弱联合,弱弱联合,穷穷联合,逐步带动村民增强信心,脱贫致富,攻坚克难,要“抱团发展”才能引领塘约走向革新之路。

他有恒力,不厌其烦,有着玉不琢不成器的雕琢精神。塘约村在土地确权之后,他不胜其烦,带领村干部重新将撂荒达30%的十个自然村重新丈量,重新登记造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土地确权后实际全村耕地面积4862亩,比确权之前多出了3289.5亩。数字上的视觉冲击足以让我咋舌不已,更别说在3289.5亩上开荒垦田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些事,是要领着农民干的,有些是农民已经干起来的,我们要跟上”。即时补位,是身段的放下,是“治水必躬亲”的进取谦卑,更是保持新生动力的源泉之本。只有高中知识水平的他硬是通过自身努力,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琢磨探索出适合塘约发展的“互联网+”模式,进而尝试建立“八村+塘约”的联动合作模式。塘约,不仅改变了自身,更带动了周边,让富裕的种子播撒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党性?在每个党员的心中,要像种树一样,把根扎下去,要把树种活,成为一颗大树。”根深蒂固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背离党性,为己谋利的村干部只会被遭受唾骂与背弃。在塘约村的发展道路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同左二牛一样的群众、党员和村干部。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什么力量大,人民力量大。什么资源好,人民资源好”,人民才是塘约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是稳步走在塘约道路上的坚实发展动力。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十九

海,昨天退去。

出现在眼前的山,从天上俯瞰,宛若无数远古征战的帐篷安扎在大地。它不像太行山、神农架或者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那样连绵不绝,多是一座一座平地而起。好像有一只上帝之手,曾经在这里做游戏,造了这么多小山峰。

这里的山,便是两亿年前海底世界的景观。在这些高度差别不大的群山之间,曾经有许多海底生物在“山”与“山”之间游弋,是两亿年前海底的自然力量造就了这里特有的群山。

我们今天所说的青藏高原,就在那时候出生。它曾是远古的浅海低陆,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形成今天的“世界屋脊”。最后露出水面的这片海底世界,因无数小山峰耸立于斯,便成为当今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

这里是贵州。我没有想过,工业发展滞后的贵州能在信息时代为全国提供什么经验,但是,现在这远山深土是如此生动地教育了我,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世界。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二十

近日,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京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农村如何脱贫?农村基层党支部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撰写的《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叙述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在一场大洪水洗劫了这个村庄后,大家投票选择了土地确权入股的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规模化的运输、装修、种菜,还用“全村酒席统一办理”来正村风。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人均收入从2014年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170万元。外出打工的人们纷纷返回家乡,塘约不再是“空壳村”,人们充满希望地劳动着,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塘约道路》感情真挚、有血有肉,语言质朴,内容更是发人深省,深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说,这篇报告文学,树立了一个中国当代扶贫攻坚的典型,让人震撼思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给人民以希望。塘约的脱贫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真正脱贫。

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塘约达到了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统一。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应该明确承包制的必要性,塘约是在承包基础上的推进、完善,不是简单地重回集体化。专业化生产才能让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表示,塘约经验一是对农民和集体关系的变革。过去的集体制是模糊产权界定,这里是全面的产权确定;二是对公与私问题的触及,承包制解决的个人利益,但集体公有财产的归属没有顾及;三是产业分工合作,规模扩大,具备发展前景;四是村治和党支部的关系,新的村规民约,结合了传统的村治和共产党的管理,值得关注。

总之,研讨《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经济发展和文艺创作的双赢。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二十一

《塘约道路》是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的,书中具体写到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20一场特大洪水变得更加贫困,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带领下,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村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做到了“七权同确”,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实现了产业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

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体系、一位好的`领导,不是看当地出了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消灭贫穷、共同致富。学习塘约村主要学习两点:

一是抓党建促发展,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村级发展的主动性,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学习塘约村“大胆创新、穷则思变”的精神,用好增量、盘居存量、科学合理、配量社会资源,“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责任意识,学习塘约村“建一个好班子、走一条好路子、做一个好样子”大胆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

结合复东村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复东村自土地流转给安徽友源公司经营,截止目前流转土地2600亩,占全村水田面积90%。虽然友源公司近两年受资金约束,村积极协调好公司、农户之间的关系,让企业走出困境,让群众受益。结合孔城老街、藻青山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并积极争取农发、土地、水利等项目,为项目区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群众从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改变过去的产业模式。

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要发扬“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扶贫攻坚、文明创建、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高铁及引江济淮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各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增加群众幸福指数。

三、强抓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培养一支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每一名党员为打造孔城特色小镇、幸福复东而不懈努力。

乡镇干部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大全(22篇)篇二十二

从2014年那一场洪灾让乐平镇塘约村的村民们拧在了一起,在村支书左文学的带领下,塘约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明星村。塘约道路也成了各地纷纷效仿的小康模式,学习塘约模式、塘约道路成了热潮,但是塘约道路究竟是何,我有如下几点看法:

塘约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是党与人(村民),管好人,治好党,之后才是发展。

第一,管好人。为规范村风民约,塘约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塘约村实际的村情民情出发制定了塘约村“红九条”和塘约村村规民约。用白纸黑字规定了塘约村村民的言行举止,一时间村风、民风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治好党。塘约党总支对全体党员实行“驾照式”管理,用扣分来规范党员的言行。对村干部也实行扣分制管理,能者居之。同时,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后备干部,保证党组织活力。

第三,强发展。管好人、治好党之后就是发展了。塘约村“三权”促“三变”,厘清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财产界限,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裂,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塘约村从一个国家二类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明星村,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考察团到塘约进行考察,学习经验。

相关范文推荐

    幼师年度总结不足(专业21篇)

    年度总结是一个整理和归纳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的思维和经验。如果你还在为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年度总结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高一传统节日英语范文(21篇)

    英语是科技、商务和文化领域的重要语言,掌握好英语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江河边孕育而生的民族,将历史

    管理情绪个人心得体会(优秀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传递给他人,让他人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校园欺凌实施方案(汇总15篇)

    制定实施方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挑战,并合理安排相应的应对措施。借助下面的实施方案示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

    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优秀16篇)

    规章制度是在组织或机构内对成员的行为、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一套准则。我们整理了一些规章制度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为加强上海海虹汽车修理厂(以下

    全民健身徒步健身活动方案(专业15篇)

    活动方案是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分工的一份指南,我们需要有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才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不同类型的活动方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

    宽容的高中(专业12篇)

    优秀作文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宽容是一种坚强

    千字文教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明白“寸阴是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优秀13篇)

    优秀作文应该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通过修辞和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小编特意挑选了一些获奖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制度(热门14篇)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组织内部的人员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培训材料和指南供大家参考。以来,我委及政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