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LZ文人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梳理和归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用智慧、肝胆、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卓越领导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专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谋划。比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基础上,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比如,在主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着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为我们增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的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凡的魄力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直面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现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政治家的时代风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专题,无不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的心路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所有这些,不仅为深入开展从严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管党治党提供了理论支撑。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

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为我们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能够“用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二

根据专题学习会安排,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收获,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讲如何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二是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569页的篇幅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共99篇重要文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权威读本。习总书记在文中对一些重大事情谈看法和体会时,既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能旁征博引切中要害,语言生动很接地气,思想深刻,鞭辟入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弄懂、学透这本字数篇幅如此多,内容如此丰富的著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首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好一个总的学习时长,不宜太长也不宜太急,如两个月内完成一遍整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如一天完成一两篇文章或是10页左右篇幅内容的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全书的学习,具体可按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但时间不宜拖太久。首先,我们要整理出适当的学习时间,以每一天为单位,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要抓主线、找重点和融会贯通。学习全书时,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学习到具体专题时,又要同以往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十九大报告。这样学习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习要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写心得,切忌流于形式甚至抄袭,这不仅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真真实实取得学习成效、能否将书中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武装我们大脑的利器,能否成为指导我们更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始于学习,成于践行。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到抓好组织收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只有我们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时,才是将他们学为已用,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书中专题一的第一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全书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开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习总书记在文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风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来纪念邓小平同志,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他在文中通过引用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求学时期、国家困难的60年代初期、1977年复出和1992年南方谈话时的原话,在赞美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宣扬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囊括了共产主义信念、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以及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和自己的态度等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最后,他通过小平同志的嘱托号召全党要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更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同志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要把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毕生的追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化州税收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点点体会,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三

古为今用在习总书记的书中总是彰显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不自觉想到了张载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我们要紧扣“四大之问”的核心要义。

在中国之问中寻求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天地立心。世界再乱,中国也稳,中国一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说清楚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不但使中华民族以雄健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党用中国之治解了中国之问。

在人民之问中展现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为生民立命。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都必须回答好的人民之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过程。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既有“任务书”,又有“路线图”,还有“施工图”,展现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家国情怀。

在时代之问中探索独辟蹊径的中国道路,为往圣继绝学。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先贤智慧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模板。而是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世界之问中提出荣辱与共的中国方案,为万世开太平。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思路就像是“道”,成为了中国方案的集中展现。全球治理就像是“器”,倡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承上启下的主导思想。具体发展就像是“术”,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主导成立了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是实现方案的具体手段。立体呈现了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中国方案。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四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引起热烈反响。该书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把钥匙。

截至2015年2月中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已发行340余万册,其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文版在海外已累计发行23万册,取得近年来我国政治类图书在如此短时间内海外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多国政要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第一时间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美国《赫芬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以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刊发了400多篇报道进行推介或评论。柬埔寨等国还以官方名义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介研讨会。除了目前的9个语种,外文出版社还应约与韩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出版机构开展多个语种的合作翻译出版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主要在于该书回应了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个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的关注,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内外政策主张的认知和理解,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也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风格、特点、思路和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赢得了赞誉,也让一部分人产生困惑和疑虑。在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后,外界很想知道: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将如何驾驭中国这艘巨轮?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习近平这位常常保持微笑的中国领导人将怎样治理这个快速发展的东方大国?他将如何应对在这个越来越小的地球村里各国都面临的就业、资源、能源、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等问题以及中国面临的执政党自身建设等问题?该书抓住这些重大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集中观察和感知中国新常态的生动、鲜活的窗口。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说,许多外国人都希望知道中国领导人是如何治理偌大一个国家的,此前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用多语种出版发行中国国家主席的这本书,并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真是令人欣喜。法国著名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石巴胡认为,毫无疑问,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将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眼中的中国,了解他上任两年来实施的治国方略,以及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将如何治理中国这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为该书撰写长篇书评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外国读者,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阿尔瓦雷斯就该书撰写书评写道:“该书完整地描述了习近平所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目标,这不仅有利于西方深入了解这个热爱和平大国的悠久历史,而且让西方了解其现行管理体制和改革,看到中国通过和平进步实现中国梦,发展和加强同包括拉丁美洲和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近年来,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有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顺应这种趋势,不仅谈了中国的事情,而且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胸襟。

该书18个专题中涉及的深化改革与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腐败等话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书中还有5个部分共20篇文章是专门谈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集中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主张与理念,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到世界问题的中国观点和中国办法,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交汇,还能听到中国与国际社会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和心声。

柬埔寨副首相兼内阁大臣索安说,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战略,也将对制定柬埔寨的发展政策提供借鉴。他希望柬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尽早出版,以便更多的柬埔寨读者学习研究。曾与习近平主席有过直接接触的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京说:“习主席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成功的治国理政方针对俄罗斯读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该书若能在俄销售,定将收到很好的市场效应。”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发表文章评论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发行,是一次理念层面的对外推广。

文如其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主席作为一名大国政治家的风范和魅力,体会到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宽广的国际视野,领略到中国领导人平实自然、坦诚谦和的品格。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利奥·刘易斯就该书发行过百万册发表评论称,“该书中文、英文版之所以畅销,更多是因为作者本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撰文称,“从书中提供的习近平思想以及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获得了有关习近平的十个有趣而迷人的事实。”国际企业战略家和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评价说:“西方许多政治家往往不敢亮出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因为拿不出如此全面系统的政见,更是怕亮出政见后遭到政敌攻击,自己就没有底气。”他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有3个特点:“实质性,呈现了习近平的深厚政治哲学;标志性,表明对习近平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领导人政见的认可;信号性,即以透明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习近平的思维方式。”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习近平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这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巨献。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读后难忘,受益颇深。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论自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在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学习方面要狠下功夫,不能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要真真切切、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切实用知识武装头脑,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

二、必须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推动我们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从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抓好“红色引擎工程“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素质水平如何、战斗力强不强,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只有从基层党员方面深入贯彻学习“两学一做”,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的作用。

在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针指导我们工作,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做强做实区域化党建、楼宇党建、网格党建,用学习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六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篇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习近平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习近平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崇尚亲和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中华文化特别重视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中国哲学重人生实践,强调人际关系的调整。《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记》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等,都明确表达了这些理念。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才能自然、情愿融入中华民族。习近平同志将这些理念概括为“亲、诚、惠、容”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学习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领学,部分专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研读原著和交流体会,大家对蕴含其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思路举措有了新拓展,一致表示要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务实举措,奋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李小敏在交流结束时指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既有一脉相承的贯通与坚守,又有与时俱进的深化与拓展,在全面系统学习中一体把握、一体贯彻,真正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新思想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进一步激发以新思想为指引、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把新思想落细落地、更好服务全省大局的实效性,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多人大贡献。

会议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会议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立足本职、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新时代地方人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会议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科书,是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战略任务书。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引导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把加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谋划“十四五”发展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在精心组织、宣传普及上狠下功夫,在全省政府系统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会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更加清醒认识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全省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全省政府系统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收入了《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一文。习近平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幸福、维护人民权利、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围绕“人民至上”理念扎实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不断奋进和努力着。从中国国情出发,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就是对“人权”的最大尊重和保障。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历经了“国共合作”“十四年抗战”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1978年12月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到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从“温饱时代”迈进了“总体小康时代”,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11月,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下,中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中国精神”,体现了“大国担当”,中国从“大国时代”迈进了“强国时代”,中国人民“强起来”了。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让“人民幸福生活”从“希望”走向了“现实”。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领导者”,那么党员干部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推动的是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践行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就是要把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看在眼里、装进心中、落在行动,牢记“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全力以赴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着力建好乡村公路,解决“出行难”问题,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解决“收入难”问题,帮助群众找一份工作,解决“就业难”问题,在贫困山区建立学校、输送教师,解决“就学难”问题,医务工作者适时上门问诊,解决“就医难”问题等等,当人民经济水平提高了,问题得到解决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幸福生活”自然也就来了。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劳动创造价值,人民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其自身勤劳的双手。任何的帮扶和帮助都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正如我们的贫困群众,如果帮扶干部送给他一群鸡崽,他不会想着养大就直接出售,而是会选择“鸡生蛋、蛋生鸡”的方式让这群鸡崽产生更大的收益,所以说中国人民向来都是勤劳的、智慧的、勇敢的。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一元钱”会让人觉得毫不起眼,那如果是“14亿元”呢,瞬间就会让人觉得是个“大数值”,同样,“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14亿人”的力量却是磅礴的。因此,要保障“人民幸福生活”,还需要14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朝着相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团结奋进,一起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维护好这最大的“人权”。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八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工作。在实践中,更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新举措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工作,不断从新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九

2018年6月5日教学一部党支部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研讨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将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17个专题精辑成书.主要内容包括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将改革进行到底。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6、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7、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9、坚定文化自信10、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1、建设美丽中国12、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13、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4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5、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16、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1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细致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认真学习,提高本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工作实践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党的教育方针、新时期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当代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理想信念,要自己给自己制定提升目标、工作目标,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工作,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同时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还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第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定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自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各章节具体内容并做好笔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宝坻中专校园落地生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

最早一篇文章为《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是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最晚一篇文章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开卷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点明了全书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本书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守纪律,讲规矩》(2015年1月13日)、《增强看齐意识》(2015年12月11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8月13日)等。

第一个专题所收8篇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提出的重大思想。第二到第五个专题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大量阐述。第六个专题围绕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制定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七到第十一专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习近平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谈治国理政》一书,将***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谈治国理政》开篇是***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中提到,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仅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好的政策在于顺应民意。古人曾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回应民众呼声,听取民众意向,应为好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好政策会滋养理性,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建设一个崇尚理性的社会,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好的政策来源于人民,滋养人民,引导人民群众求真、务实、慎思、明辨。

例如近年来开展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保障网络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之余,将网络谣言这个破坏公共秩序、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互联网犯罪深度清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谣言入刑”让造谣者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再无藏身之处,还民众一个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从“高空抛物”到“高铁占座”,从英烈保护法到“见义勇为”入法免责,无不是在回应民之切,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根植于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们要在工作中守护民心、守护民意,时刻不忘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三

在单位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见过太多的死亡,但是比起“死”,这里教会我更多的是如何去“生”,那便是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之心为己心,敬畏生命,服务群众。

民政,即为民行政。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殡葬服务,不仅为逝者服务,也是为生者服务,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是服务的最高标准。最近,我们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书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全篇,强调了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表达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这和我们民政工作的宗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的。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过阅读,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乃至殡葬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筑牢政治信念。我们要把读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学习,深入广大群众内部调查研究,了解民之所需、所求,全面提升殡葬服务的思想境界和服务理念,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殡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要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是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作为奋战在殡葬服务一线岗位上的党员干部,我将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发扬党员先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把殡葬服务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到位。三是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殡葬服务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把生死教育、临终关怀、殡仪服务三者贯通,形成专业服务接力,继续推行惠民殡葬改革,让殡葬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民政人,我们要系统学习、整体把握,学深悟透,知行合一,立足工作实际,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四

近日,组工干部间开始了一轮新的“比拼”热潮,“今天你学的哪个篇章”“有什么新见解说来听听”“学习感悟写了没有”,一番讨论好不热闹。自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以来,广大组工干部为不断丰盈精神、武装头脑、沉淀思想力量、坚实思想方向,纷纷自发“挑灯夜读”,我们亲切地称为组工干部的“夜话”时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坚定人的信念的智慧结晶,认真学习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的重要论述,将为广大组工干部的理论思想赋上与时俱进、指导实践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理念的“波澜壮阔”、品格的“海晏河清”。

“夜话”常伴风雨声,“心心”交汇知使命。“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组织部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有人在奋笔疾书,有人在细细品读,空了便坐下来饶有兴味的“复盘”一番,分享今日所学、所感、所获,“复盘”成了近几日我们最喜欢的“互动环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先进思想的“精神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组工干部把自身情感与坚实初心融会贯通了进去,形成与习近平总书记在读书内外的“对话”,不仅学习到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思想精神,更是结合实际感悟,体会理论成果与党的发展,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切力量。

“夜话”不负寸光阴,“细细”品读学常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学习理论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提升思想更不是“朝发夕至”的事情。只有把书“越读越厚”,持之以恒,常学常新,才能够不断从中汲取理论力量,指引前进方向。为了能够“钻得进去”,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深、学实,部里的干部案牍上都放了一面“学习规划表”,自发的“理论比拼”环节更是吸引了许多干部的加入。理论学习有了“趣味”,广大干部也就有了“兴味”,“夜话”时间也成为了大家的学习成果“展示舞台”,练就了理论学习“积沙成塔,水滴石穿”的“真功夫”。

“夜话”互动勤勉励,“比拼”践行重实绩。“事不躬行终是幻,书能活用可通神”。我们常以一句“今天你又比昨天更博学了吗”来打趣对方,再以良性比赛“拉动内驱”,“夜话”时间也成为了我们互相勉励、比拼实绩的重要“节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既点明了当前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又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是指导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实践结合起来、把思想内蕴同方式方法统一起来,做理论的“弘扬者”和“践行者”,组工干部都在“暗暗较劲”,势要“争个高下”“比出胜负”。理论学习引导了工作实践,“夜话”环节也因此活力四射,热闹非凡。

“学,然后知不足。”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精神的过程中,“夜话”时间成了分享理论学习感悟、砥砺初心使命、比拼工作实绩的重要“环节”,学习也多了“趣味”,激发了组工干部的“胜负欲”,更带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愿广大组工干部在理论学习道路上也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确保学深、学实、学懂、学透。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五

2021年6月,党中央专门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开篇就指出,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这是检察机关必须始终担起的职责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履职提出的更高要求。

党中央专门针对检察工作印发《意见》,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极大的显示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特别是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我将以“两个确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扎实贯彻党中央《意见》,落实落细到自身本职工作中。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不断的强化学习,来武装头脑、提升素养,及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积极把握形势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办公室“中枢神经”的作用,在能动服务中,承担好决策参谋、综合协调、政务保障、协调外部监督等职能,以“抓质量、创亮点、强素质、固根本”的工作思路,抓实抓细各项任务落实。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一个专题的篇幅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9篇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全面阐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这些讲话、指示和批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提供了一部全新实用的好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路径,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我们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并且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仍然存在,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仍然存在。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党的自我革命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要把“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落实,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作为一名基层纪委书记,我将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扛责在肩、忠诚履职担当,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打造和锤炼自己,从严从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作好表率,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努力把青秀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律铁军”。

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鲜明品质。要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涵养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切实用理论清醒促进政治坚定。要聚焦“塑形铸魂”,加强监督检查、执纪审查、依法调查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敢于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坚决斗争,敢于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战士”。

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修正自身错误,从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严于剖析自己、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同时积极帮助身边同事发现和纠正错误,切实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干净做人是党员干部的操守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守廉洁自律底线,严格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谨慎用权、廉洁办案,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重拳出击、精准施治,切实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青秀区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七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署名文章,指出:“我国专门的法治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等。

法治队伍内涵丰富,既包括专门的法治队伍,即立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等政法干警、纪检监察机关的执法办案人员,也包括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和高校法学教师、学术科研机构的法学专家、学者。各支队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辅相成,共同汇聚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磅礴力量。

作为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检察干警,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崇高的职业追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职业良知、职业伦理、职业荣誉。

身为案件管理部门的检察干警,我将继续紧紧围绕案管工作实际,强化履职能力,从案件管理的专业性要求和职业特点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努力把服务保障作为成事之要,凡事想在前、预在前、做在前,立足检察业务工作中枢的职能定位,突出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两大主责,树牢科学管理、能动管理、智能管理理念,健全业务指导、业务评价、业务管控、业务保障和外部监督等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案件管理工作新格局,切实担负起案件管理工作职责,奋力谱写新时代案件管理新篇章,在服务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的案管力量。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八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决定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为我们面对时代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发行和集体学习,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这一思想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也更深刻的领悟到这一思想对于兴党强国的重要意义。

强党是强国的必要前提,治党是治国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治党和治国相统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统一起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包含着丰富党建的科学规律。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单列两个专题,昭示了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韧劲。科学的指导思想、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严格的组织纪律、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等等。在研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治理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指导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许多的“金句”,比如“打铁必须自身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时清除两面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这些“金句”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思考的集中反映,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的重要武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必须始终重视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战略安排,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经济发展为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道路”书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等战略举措,最近又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的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的重大进展,是认识和理解“中国之治”的“思想之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有开阔水域,也有急流险滩;有江河归海,也有乱云飞渡。科学的思想,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新的力量。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心得体会(通用19篇)篇十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在五年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旗帜和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火炬。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这次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这批重要文稿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通过一篇一篇地学习原文、逐字逐句地研机析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理论特色、实践要求、时代背景、历史贡献,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最好的脚本和注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个重要方法,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人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领域、体现到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全过程,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理论武装和行动指导。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竞选三好学生的演讲稿范文(18篇)

    学生演讲稿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复杂词汇和长句,保持简洁明了的表达。以下是一些关于学生演讲稿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

    新郎最佳婚礼致辞范文(19篇)

    致辞是在各类庆典、会议或重大场合上,对于特定主题或特定群体的一种演讲形式。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致辞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消防演练开幕式致辞(优秀16篇)

    致辞的最后一段通常是总结和展望,可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这些范文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开场白和亮点之处,可以在你的致辞中加以借鉴和运用。各位老师同学们:。大

    护士实习工作体会(模板14篇)

    工作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这些工作体会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

    退休告别会发言稿(精选18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充分准备,包括收集信息、整理思路和反复推敲文字,确保内容精炼和准确。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准备的发言稿,它们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经过深思熟虑的

    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实用17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安全管理和工作措施的评估和反思,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方法有所

    项目培训计划方案(专业19篇)

    培训计划是为了提升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案。培训计划的范文5:以下是某政府部门为公务员制定的一份培训计划,供参考和学习。

    经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5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能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还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写月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

    大老板的开业致辞(专业13篇)

    致辞是对听众的一种尊重和关怀,通过表达感激之情和赞赏之意,来拉近主办者和听众的距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致辞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出优秀的致辞。

    初中安全在我心中(热门22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巧妙,能够引导读者按部就班地阅读,领略作文的美妙之处。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评选结果,大家可以看看并进行借鉴。生命如花,我们要珍惜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