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念青松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考的一种展示和沉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一

在阅读《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之后,我对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由著名的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著,它对于投资的基本原则提供了极其基础的教育。

首先,我学到了一些投资的基本原则,比如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而应该基于公司的基本价值和潜在增长来进行投资。这本书还强调了安全边际的重要性,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投资,尤其是在市场下跌时。

其次,本书对于投资策略的分类和选择提供了有益的见解。它强调了应该选择高质量、低成本的伟大公司,而不是追求高回报而投资于低质量、高成本的股票。这一点对于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投资策略,如定期投资、定期定额投资和长期投资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回报,而忽视了长期的投资回报。

最后,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耐心和坚韧。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坚韧。只有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投资,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

总的来说,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不仅学到了投资的基本原则,还学到了如何选择优秀的投资标的,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未来的投资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二

首先,我要感谢作者,帕特·多尔蒂,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本宝贵的投资指南。作为一名寻求提高投资技能的个人投资者,我在阅读《聪明的投资者》后,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导。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使得复杂的投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为我和其他投资者提供了理解和评估投资风险的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这对我理解投资有深远影响。作者揭示了投资者常常陷入的误区,即过度自信和过度交易,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导致投资结果的恶化。同时,作者也提供了策略性的建议,以帮助投资者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在深入探讨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些背景信息。我是一名长期关注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经历了各种市场波动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理解投资风险的重要性,并开始寻找一本实用的投资指南。当《聪明的投资者》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本书所阐述的理念和原则与我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相吻合。

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特别是在风险评估和避免常见投资陷阱方面。通过阅读,我深入理解了投资风险的含义,以及如何评估和管理风险。此外,我也学习了如何保持冷静和客观,以便在投资决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许多关键点和引用,这些内容在理解投资原则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作者提到的大致投资框架、价值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等概念,对我形成了清晰的思维框架。这些内容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投资策略,并为我提供了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基础。

在回顾我的阅读经历时,我意识到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投资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评估和管理投资风险。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和客观,以便在投资决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我非常感谢作者帕特·多尔蒂,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本宝贵的投资指南。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三

这个月,在理财读书会学习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作者杰明.格雷厄姆,因为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恩师,也是巴神财富神话的思想指导者,所以,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学习完这本书。格雷厄姆是神级的价值投资大师,他的这本书从1949年第一版到1970年的第四版,流传至今仍被投资者们奉为伟大的投资金典。巴老也曾经说过:“在我的血管里,百分之八十流淌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巴神在漫长的投资生涯里取得的成就,来证明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体系是多么的'成功,按照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体系是可以在资本市场长期取得成功的,这也是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的重要原因。

通过学习这本书,尽管里面大量的历史案例跟现在时代似乎很难契合,但所阐述的观点在投资市场是永久的金点,比较重要的3个观点:

1.“股票并非仅仅是一个交易代码或电子信号,而是表明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所有权;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不依赖于其股票价格”,我们可以把买入的公司当成非上市公司来看待,要多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关注我要转让这个非上市公司能换回多少钱。过滤股票交易价格带来的情绪影响,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2.给起伏波动的市场先生下了定义,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所以每天过度的关注股价波动是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市场是由千千万万的投资者组成,我们不可能对每天的价格波动作出预测,既然做不出预测,那么就可以否定短线交易的可行性,长期看k线炒股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所以我们要学会过滤和屏蔽市场带来的‘价格’噪音。只在市场先生情绪过度亢奋或悲观的时候出手,无情的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而不是去预测股价。聪明的投资者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此时股票价格过度高估),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此时股价过度低估)。

3.坚持买入时的安全边际原则。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只有坚持格雷厄姆的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无论一笔投资看起来多么令人向往,永远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你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每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是其现在价格的函数。你付出的价格越高,你的回报就少。

格雷厄姆在书中有一段话:“那些情绪适合于投资活动的“普通人”,比那些缺乏恰当情绪的人,更能够赚取钱财,也更能够留住钱财,尽管后者拥有更多的金融、会计和股票市场知识”。可见情绪管理在投资中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坚持股票就是公司的一部分,无情的利用市场先生的差价,坚持买入公司时的安全边际原则,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做一个乐观主义者,长期以往,我们一定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富。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四

这篇读书心得将围绕《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展开,它是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德瑞曼合著的。在探讨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之后,我将分析其对投资者的启示,并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主要聚焦于如何聪明地进行投资,提供了一种基础而必要的投资策略。戴维·德瑞曼以独特的教授方式,引导读者理解和实践投资原则。本杰明·格雷厄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投资知识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本书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格雷厄姆和德瑞曼强调,投资者应该用合理的态度对待投资,避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影响。价值投资则强调寻找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购买,然后等待其价值回归。

《聪明的投资者》对投资者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投资者需要理解并遵循投资原则,保持理性,不被市场情绪影响;其次,投资者应该评估投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次,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坚定执行;最后,投资者需要持续学习,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就个人而言,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投资不是赌博,而是一种长期责任。只有通过理性投资和耐心等待,才能实现财富增值。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评估投资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总的来说,《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为投资者指明正确投资方向的书,它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实例,帮助投资者避开投资的陷阱,走向成功。虽然市场和投资环境可能瞬息万变,但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这本书的价值和启示仍然对现代投资者有着深远意义。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五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投资理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领域,杰出的投资大师瑞·达利欧的《聪明的投资者》无疑是座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投资的灯塔。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战的独特风格,让我们对投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第一个主题是“理智投资”。在书中,达利欧强调了以理智和冷静的态度面对投资市场的重要性。他认为,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理解风险、评估潜在回报、了解自身情感的影响,以及保持耐心和坚韧的毅力。这些都是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重要规则。

第二个主题是“安全边际”。达利欧提出的这个理念,是提醒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为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做好准备。他解释了如何计算安全边际,以及如何选择具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机会。这个理念对于那些在投资中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个主题是“长期投资”。达利欧强调,聪明的投资者应该避免短视,而应该看重长期的投资回报。他提出了一种名为“投资时钟”的策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例如,当经济处于周期性疲软时,投资时钟可能会指向“防守”策略,这时候需要的是持有现金或者债券。而当经济复苏时,投资时钟可能会指向“进攻”策略,这时候需要的是积极寻找高增长的投资机会。这种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达利欧的《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投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理智冷静的投资态度。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投资理财的本质,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投资路上应该遵循的路线。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六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都是有史以来投资学著作当中最著名的一本投资圣经,甚至在第4版当中,连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也亲自为这本书作序。《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是作者专门为普通大众所写的,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更是一本不得不读的投资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巴菲特也是他的学生之一。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主要来源于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说过:在我的血管里,百分之八十流淌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

虽然,如今的投资环境与格雷厄姆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但是格雷厄姆所建立的投资原则,至今仍然是无懈可击的。每当我对投资环境迷惑不解时,我就会重新翻看一下这本书,找到坚持长期投资的底气。

当然,这本书很多时候讲的都是股票,而我已经很多年不碰股票了,股票投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我更喜欢用一种懒人思维,远离股票市场,但又能通过股票型基金来赚取市场上涨所带来的高额收益。所以,很多时候,在这本书当中所展示的股票投资理论仍然可以运用于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当中,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七

本书旨在是授人以渔,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本书主要介绍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强调投资者控制自身情绪,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本书开头第一个观点就是精神态度比技巧更加重要,当你做的事是大家都在做的,你就赚不到钱:“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另外书中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本书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以下为作者在每章开篇前面对章节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众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八

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中阐述的是一种投资的思维理念,不是投机的技巧,更不是火速赚钱的公式。这本书主要有四个重点内容,这也是格雷厄姆投资理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重点内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重点内容,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也就是说要如何应对股价难以预测的涨跌;第三个重点内容,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后,在开始投资后,怎么样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这两件事最显著的区别是投资关注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人会好好研究公司,最后才会决定买哪只股票。而投机的人其实是试图通过预测股票走势来获利,不会研究公司,因此购买股票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也就是股价涨跌的影响。格雷厄姆说股票并不是一张纸,它代表对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买公司。

第二个重点,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买了股票就意味着你要不停地面对价格的波动和账户的盈亏,这是一件很考验心理素质的事情。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类的恐惧和贪婪情绪。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产物,这意味着股票价格大幅波动难以避免。格雷厄姆的观点是请投资者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市场波动上更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后立即购买股票,也不要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后立即出售股票。格雷厄姆指出,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降时买入心仪的股票。大幅上涨到危险的高度时停止买入,甚至卖出股票,等到市场纠错的时候,便是投资者赚钱的时候。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格雷厄姆有两条半开玩笑的铁律,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亏损?格雷厄姆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安全边际。这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安全边际是指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当一只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它的安全边际就是正值。虽然,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会犯错误,但格雷厄姆认为坚持安全性原则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除此之外,格雷厄姆认为,要满足安全边际理论的公司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财务状况比较稳健,至少以后几年利润不会下降;第二,市盈率不能太高。市盈率是投资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每股价格和每股利润之间的比值。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相对较低价格购入股票,比如一只股票的价格是24块钱儿,过去一年里它每股赚了三块钱,那么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就是24除以3等于8。

最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获得稳定的回报呢?格雷厄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其实重要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力。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历史上有许多伟人例如牛顿炒股亏损的例子,可见就是聪明人也未必能成为聪明的投资者。投资者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思考,并避免被市场股价涨跌情绪所影响。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始终在强调的是一种投资的理性思维也就是投资者需要驾驭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不要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自己的投资目标,避免进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比如在牛市中,当所有人都过分乐观的时候,你就应该小心谨慎了,熊市中,当市场充满悲观的时候,你都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发现被低估了的机会。当然,投资光有正确的思维模式以及理性态度也不够,你还需要真正下功夫去充分了解你想投资的企业。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花至少一年的时间去跟踪和挑选股票,先进行模拟购买,一年后将模拟投资结果与指数进行对比,看情况如何,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要去买股票了,先不要着急掏钱,稳住了,先用一段时间来观察你心仪的股票,最后再行动。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九

第六章和第七章讲的是积极型投资者的被动投资方法和主动投资方法。文章列举了几种投资方法。总的来说,主要的方式,第一。你要保证自己投入足够的精力,并且乐于投入精力去研究市场,第二要选择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来进行投资。

文章还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情况下发现并投资普通股。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历史上相当有效的一种投资方法,在该书再版的时候经过模拟发现已经不适合使用了,这更进一步说明了股市的不可预测性,不太可能靠技术分析的手段赚到钱。

当然,由于我肯定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投资股票,所以,这部分我可以忽略了。

切记,能获得超过一般人投资回报的部分,肯定是你花大力气研究并对其他人或行业有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地方,比如自己的工作。如果想靠投机靠概率就赚钱,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

在一个安静而宁静的乡村,有一只聪明的小公鸡,他总是热爱读书。每天,他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仔细地品味书中的知识。他相信读书可以让自己更加聪明,也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第二段:书籍带给小公鸡的启示。

通过阅读,小公鸡获得了很多有关生活的启示。在书中他了解到,只要肯努力,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自己是只公鸡,不能像人一样飞上天空,但他从书中学到了,虽然他无法像鸟一样飞翔,但他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用它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三段:读书给小公鸡带来的改变。

小公鸡在阅读中不断地成长和改变。他从书中学到了农事知识,懂得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从而使农田的收成倍增。他还学习了一些商业知识,懂得了如何与商贩进行交易,从而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财富。同时,他也学到了一些道德和文化知识,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通过长期的阅读,小公鸡深刻地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他懂得了,读书不仅可以扩展他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他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他明白了,读书不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而是与作者建立精神共鸣的过程。通过书中人物的经历,他也获得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智慧和思考。

第五段:希望与启示。

小公鸡对读书的热爱不仅改变了他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其他动物。他通过与其他动物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书籍,激发了更多动物参与到阅读中来。他希望每个动物都能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他认为,读书是一个无限宽广的世界,每个动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宝藏。

小公鸡的读书心得体会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知识,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读书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发展。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小公鸡一样,不断地热爱读书,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与收获。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一

最近在看两本书:一本是巴顿·比格斯所著的《对冲基金风云录》,从创办人的视角描述了创办一家对冲基金的心路历程,包括从最初创业时的兴奋,到公司成立初期募资时的期望与落差,以及基金实际运作中当市场与自己的判断不相符时所遭受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是投资领域的经典作品;另一本是号称华人金融学第一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罗闻全所撰写的《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这本书通篇在讲如何分析评价对冲基金,全书最后一篇是实际案例,针对2007年8月的一周美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定量基金在三天内净值遭遇远超过正常水平的回撤,而又在第四天净值又快速回复的事件分析。这两本书虽然讲的都是对冲基金,但很多投资理念上的结论与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完全吻合,因此记录下来。

1、从规模小的资产中寻找超额回报的机会。

《对冲基金风云录》在开篇就提到:“一开始有人说起美国有8000只对冲基金,资金规模在1990年还是360亿,如今(2005年)差不多有1万亿……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金雇佣的人才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从资产类别到个股,一切的定价都被投资者严密监视着……事实上,大家可以抓住的机会就那么多,现在被分散到更多只基金、更大量的资本上,所以对冲基金作为一个资产类别来说收益降低了”。事实上,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这句话。作为一名资深投资家,巴顿比格斯对规模的领悟相当深刻。

规模越大,平均回报越低的道理不难理解。在中国理财市场的实际案例则是——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从2009年的兴起到2015年的衰落。回顾一下2009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信托项目(如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等)的演变路径:2009-2010年,这类产品刚刚问世,收益高(年化13%-15%)、质地好(交易对手多为知名公司,风控措施充分),那个时候市场不认识这种资产,只有小部分胆子大的个人投资者敢于尝试,因此额度也非常充裕,想买多少就有多少;2011-2013年,第一批认购了产品的客户陆续拿到本息,开始带动其他个人投资者跟进,产品逐渐变得好销,也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开始采取这种融资形式,产品收益率开始降低;2014-2015年,中国的降息周期开启,同时投资者通过过去几年对于此类产品的学习逐渐掌握了产品的各个关键点,产品信息越发透明定价越发公允,机构投资者开始大举跟进,大量的资金造成产品收益率下滑并且严重短缺。在大量资金的簇拥下,项目的资质开始降低,带有瑕疵的项目也不愁销售。可即便如此,投资者还是面临无产品可买的局面。

规模过大对于回报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反之则是规模小往往带来超额收益。目前规模小的资产有很多,例如一些处于底部的资产如股票、大宗商品等,当然这些已经是被中国投资者所熟悉的品种,他们当前规模小的原因是在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同时对未来的预期偏悲观;除此外还有一类资产也处在小规模的阶段——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的规模之所以小,主要原因是主流资金对它还不熟悉。

回顾对冲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主要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2010年推出,至今才5年时间。头两年的对冲策略以股指期货套利为主。作为一种风险极低的交易方式,套利策略在早期的市场里几乎能做到年化20%以上的收益,充分享受了早期市场定价偏差大的优势。2013年起,市场中性策略开始问世,2013年和2014年市场中性策略的平均年化回报为15%左右,回撤平均控制在3%以内。2015年虽然遭遇股灾及中金所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但很少有市场中性策略在股灾中亏钱,大多是被迫选择空仓,净值保持不变。资金目前对于对冲基金的认可程度处在什么水平呢?2013年起,小部分个人投资者开始尝试,大部分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刚刚接触这个概念。到2014年,一部分个人投资者开始参与,机构投资者还在观望。2015年,在资产荒的压力下,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跃跃欲试。对比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中对冲基金的比例平均为20%-30%,而中国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几乎是0。这意味着,主流资金对这个资产的配置才刚刚开始,从概率上说现阶段是对冲基金获取超额回报的黄金时期。未来随着机构配置比例的提升,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整体回报也将逐渐回归正常、与之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匹配。

中国金融市场相比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仍有很多新资产会慢慢的出现。如果一个资产在成熟市场已是主流,而在中国才刚刚兴起,那么它就非常值得关注,因为从概率上这些资产比较容易获得超额回报。反之,对于已经过热的资产,如当前的固定收益类信托、过热时的股票最好留有一分警惕,因为过大的规模是超额回报的杀手。

除了大类资产以外,产品层面也是这样。炒过股的朋友应该都了解,资金小的时候收益相对好做,规模大了收益往往就不太好做了。因此即使是相同策略的基金,规模小的那只通常比规模大的更容易跑出收益。对于对冲基金而言,规模过大将导致冲击成本(每交易一次对股价的影响)成倍放大从而吞噬基金回报,因此基金往往达到一定规模后会被迫封闭。

2、逆向投资:一切都将向均值回归。

《对冲基金风云录》里提到一家大型组合基金的投资方法:如果一只基金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大幅跑赢业绩基准,那么就赎回它;如果一个公认能力优异的基金经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幅跑输业绩基准,那么就申购它。背后的原理则是:一切都将向均值回归。这与绝大多数人总是追逐热门基金形成反差。

这么做细想想有其道理。在投资行业能做到基金经理、有资格管钱,可以说是在一系列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的佼佼者。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但总体不会离均值差距过大。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例如智商超常、内幕信息等),不太可能长时间持续跑赢;当然,也不太可能持续跑输。因此,某段时期业绩过好或过差,未来都有很大概率向均值回归。

来看看a股市场的例子:对阳光私募感兴趣的投资者对于“新价值”这三个字一定不会陌生,2009年杀出的一批黑马,以190%的费后回报成为当年度阳光私募冠军,当年沪深300涨幅为86%;2010年费后回报18%,当年沪深300涨幅为-12.5%。优异的业绩表现使得新价值成为了2010年度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之一。但接下来的2011、2012年,新价值业绩却跑输基准:2011年新价值收益为-32%,沪深300收益为-25%;2012年新价值收益-39%,沪深300收益为7.5%。如果投资者在2011年底买入新价值,持有至2012年底其累计收益为-58%,即未来基金要上涨110%才能拿回本金。而大多数的投资者的选择则是,在2009及2010年像明星一样追捧新价值,新价值产品一度额度紧张甚至传言要封闭产品;而到了2012年底,即使最有耐心的投资者也无法承担长期、大规模的亏损,选择赎回。赎回之后的事情又是怎样呢?2013年新价值虽称不上大幅反弹,不过也取得了接近14%的回报,而沪深300当年收益为-7.6%;2014年新价值收益44%,略跑输沪深300,两年合计涨幅64%,沪深300合计涨幅39%。

先说一些题外话。应当承认的是,在新价值净值高低起伏的整个过程中,最先要反思的当然是新价值的投资团队。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做出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就应当为其承担责任。但是另一方面,投资者自身也应反思。投资者总是在一个产品最好的时候入场,最差时离场(从《对冲基金风云录》里的描述来看,美国的投资者也喜欢这样,看来全世界投资者的心理都差不多)。并且比这还要糟糕的是,当产品表现达不到投资者预期时,很多投资者会向基金经理施加太大压力,有时恨不得指导基金经理操作。这样的事情不仅是4、5年发生,在今年的股灾中也再度发生:当市场发生恐慌性暴跌时,不少投资者就开始质疑基金经理为何不减仓;一旦当市场有所反弹,又开始质疑基金经理为何不加仓抢反弹。须知,基金经理也是人,也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操作风格。如果投资者对一款产品表现不满意,最好的方法就是赎回产品、用脚投票,最忌讳的则是干扰、打乱基金经理的节奏。一旦基金的风格发生漂移,这将是比产品业绩回撤更为灾难的事件,因为风格漂移意味着将无法有效预测基金经理的后续操作,进一步增加产品的不可知性。如果一个产品风格出现漂移,唯一的选择就是远离它,直到其风格重新稳定。

继续回到逆向投资的话题。新价值作为曾经的私募冠军,其业绩构成有偶然性,但也肯定有其必然性。无论是偶然也好还是必然也罢,所呈现的事实的确就是在创造超高回报后业绩的大幅回落——正收益向均值的回归,以及持续低迷之后业绩的再度爆发——负收益向均值的回归。实际上如果看2009-2014这5年的整体回报,新价值的累积回报为136%,而沪深300涨幅为80%,这个业绩仍然非常不错,只是中间波动率偏大。

这样的例子在私募行业还有很多,例如同属于老牌私募的从容,也经历过业绩的高峰-低谷-高峰。在业绩表现最好的时候,基金经理是市场的宠儿,难免有些飘飘然,所谓福兮祸所伏;而最低谷的时期,所有的资金都撤离,也没有愤怒的投资者每天来干扰,所以反倒能够让基金经理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过往的失误,调整心态重新出发,所谓祸兮福所倚。从概率角度来看,则是一切超额收益终将向均值回归。一个人的智商可能会高于均值,但在一群都是高智商选手的比赛中,要做到持续超越才是一件真正的小概率事件。

因此,有时我们不妨逆向思维,这里往往可能会蕴藏着不为人知的超额回报,或者帮助我们避开一些不易察觉的风险。

3、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大幅回撤就一定好吗?

这个论点很有意思。大幅回撤意味着犯错,无论这个错误是由市场造成的,还是基金经理自己造成的,总而言之错误就是错误,错误就意味着投资者的损失。因此,我们在观察一款投资产品的时候,非常关注其历史表现。一根平滑的历史业绩曲线总比一根起伏不定的曲线更让我们感到心安。

可是另一方面,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即便是巴菲特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平滑的业绩曲线意味着投资经理过往的优秀,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市场也许还没有出现超出投资经理经验范围的事情。而经验表明,这些事情不出现则已,一旦出现则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仍以市场中性对冲基金为例。市场中性对冲基金由于对冲掉了市场整体波动的系统性风险,通常是一类风险非常低的资产,其可比对象也是传统的固定收益类信托。本文第一部分提到过,这些产品在2013-2015的3年内表现的都非常不错,性价比远高于年化收益10%的信托产品。不过在2014年12月,这些对冲基金中的一部分却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滑铁卢”:净值在1个月内回撤了5%。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2014年12月是一场以银行股为代表领涨的权重股:当月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7%,而许多个股尤其是中小盘股票涨幅是远远跑输大盘的,这也被很多投资者戏称为“满仓踏空”。而通常情况下,中小盘股票由于其成长性及波动率均高于蓝筹,是市场中性策略多头仓位的主要组成部分;空头方面,则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因为当时中国的股指期货仅有沪深300一个标的(中证5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2015年才推出)。因此在2013年及2014的大多数时间里,市场中性基金表现得非常好。而2014年12月偏偏遇到几年也出现不了一次的蓝筹行情,给市场中性基金带来的则是多头部分盈利较低或不盈利,空头部分则随着指数的不断上涨而亏损,因此产生的业绩的回撤。5%相对于股票来说不算什么,而对于平均波动率在3%左右的市场中性基金来说,则不啻于一次小型的黑天鹅事件。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联想到,在今年也曾出现过指数权重股上涨,其他个股下跌的情况——在今年6月的股灾中,国家注资稳住权重股,而其他非权重股则在市场抛压下集体跌停。当历史再一次重演,曾经吃过亏的市场中性基金表现如何呢?这一次,市场中性基金几乎没有因此而回撤,原因是“吃一堑长一智”,上一次的教训让整个行业都在反思模型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改进了模型。

另外,9月2日以来中金所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政策,期指陷入大幅度贴水(即股指期货价格低于股票指数)。由于反向套利机制的缺失,全市场中性基金只能选择空仓。而10月以来,可以观察到部分基金的净值开始小幅回升,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和观察,投资经理开始寻找出一些对策来应对当前的局面。犯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丰富了投资经理对市场的认识。虽然犯错需要付出成本,但对于后来的投资者而言,不一定是坏事。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如果没有经历早年投资生涯的低迷,可能也不会造就现在的传奇。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二

春节有空,买了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读后感《《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

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三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抗议,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你想没收,会有学生质问,我的书,你凭什么没收。面对做出这样抗争的孩子,硬顶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让,也无疑不利于班级建设。

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教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做一个聪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线,而且知道何时反击。当然,妥协是有原则的,底线不能突破。

书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赘述。诚如王老师所说,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拿来主义。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维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他人思维方式的老师。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四

国学经典的魅力和重要性在中高考中已被验证,经典诵读能够为人生幸福奠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本学期开学初,教体局给每一位教师下发了一本著名教育家陶继新老师撰写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刚一翻阅我就爱不释手,配合着学校下发的读书笔记,边阅读边摘抄边思考边感悟。

为什么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老师的幸福感指数却降低了呢?我想这与今天部分老师没有能够好好读书,尤其是认真阅读经典名著有关吧。

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做一件事情,我们会给自己找到一千个理由:缺乏阅读的时间,学校工作的繁重,各种上级的检查应接不暇,有时连备课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手机以及微信每天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正大光明”的拒绝了阅读。一本语言文字优美构思新颖别致的《瓦尔登湖》我读了快两年了也才读了三分之二,可是,陶继新老师的这本《做幸福的教师》我用了不到十周的之间不仅通读了一遍,写了半本读书笔记,并且给多人介绍推荐此书。

《做幸福的教师》给我们老师的幸福获得感指明了方向和方式。陶老师已届七旬高龄仍每天坚持读书不断、尤其坚持诵读经典,每天笔耕不辍。在这本书里,陶老列举了全国大量通过经典诵读、师生共读成功的案例,这些事例虽有其个性特点,但也反映出共性——教师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功底、文化素养、人生格局、教育理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孩子们树立了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孩子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和微信的盛行使得大巨量的教育信息每天充斥在我们的眼球周围,给我们提供信息抉择的同时也束缚了我们思想的跃升。纸质图书静静的躺在书架上等待我们的召唤,经典图书的巨大潜能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翻阅经典可以使我们尘嚣疲惫的心灵得以宁静致远,可以使我们的追求趋真向善而不是庸俗的钱权名利,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宠辱不惊而不是随波逐流,可以使我们显得气质高雅而不是被人们在社会上小瞧一等。

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熏陶,经典著作依然璨烂炫丽。《论语》不仅有益于国家的治理,更是我们修身养性培德明理的基础;《道德经》在陶冶我们的性情之时也在为我们处事为人上注入智慧;《弟子规》在今天读来依然是满满的正能量萦绕心田;《千字文》《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

君不见,多少小学放学的路队上,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背诵唐诗三百首;君不见,大大小小的国学经典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君不见,琳琅满目装帧考究的国学经典图书在各地的新华书店都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君不见,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渐渐多出了经典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发人深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国学经典是指路明灯、精神之基、腾飞翅膀、力量之源。

《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大量引用了国学经典,高度评价了国学经典著作诵读为人生幸福奠基的作用,我们年轻教师没有理由不开始自己的国学经典诵读。

为一生计,为一生幸福计,我决定,从诵读《论语》开始。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体会大全(15篇)篇十五

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当我搜索完书架上所有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最终挑选了《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只是希望从案例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雏形。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虽然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专业性的话语,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充满智慧的指点,一点都不感到枯燥。虽然我未能从中找到一模一样的事例,但却收获的远远不仅解决一个事例的方法!

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回顾自己短短的两年多的教育生涯,正如王老师所说我也仅仅只是一个管理者,根本称不上教育者。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我似乎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业绩,并为真正为学生成长着想。不管大错小错,甚至不管错不错,只要看着不顺眼,上去就管,不准学生课间跑跳,怕有危险,自己管不过瘾,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老师管理学生,不准学生看电视,上网,同学间打电话,看着她做作业,阅读书籍,逼迫学生做摘抄,默写来检测学生的阅读量。

对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要时刻管住学生,把他们看出个好习惯以后就好了。不幸的是,今天读了王晓春的书才发现自认为的法宝原来是多么荒唐,习惯是靠熏陶的哪里是管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老师是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每天与学生交流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诱导学生喜欢。学生为何普遍厌学,重要原因之一是老师家长也是厌学者!不要把精力用在督促别人读书上,不然将起反作用!

“教师的情感和理智是相互支撑的”,教师必须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是理智的发动机,有了爱,教师才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必须理智,才能准确判断学生情况,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不知何时老师爱在教育界成了灵丹妙药。我也沉迷在师爱的颂歌中,班上有位学生作业老是不能按时完成,表扬,鼓励,闪光点挖掘的不少,但作业还是老样子。和他商量后我每晚留他下来陪他完成一部分,可他动作慢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当我明白除了爱,我还得理智思考原因何在后,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孩子是属于“蜗牛族”,需要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找出治疗方法。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不要急于管,而要急于研究”,回顾自己在与学生冲突或者交流时,发现自己总是没有耐心的去解决问题根本,甚至不愿多花时间去听学生讲事因,曾不只一次的粗鲁的呵责学生“你没有任何理由,老师的话就该去听去做”!这正印证了王老师的你必须服从的管理冲动,道德冲动。而应该更多具备的是“他为什么这样”的认知冲动。作为老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要突破现象深入本质,其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王老师希望老师走专业化道路,做研究型老师,他提出的研究型公式:凡事先不问怎么办,先问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再问面对这样的状况的原因。这个公式将知道我以后的教育工作,运用到实践中!

王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收获,告诉我学会面对学生冲突时,要适时妥协,撤退!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想做智慧型的老师,我想光掌握规律不行,还得有专业知识,所以下阶段我继续拜读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局办公室XX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大全(16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从中学习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万圣节活动游戏方案(专业18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注重细节和实施的可行性,以提高活动的执行效率。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假面舞会:一起唱英语歌,跳万圣舞,盛大

    写元宵节的英语写元宵节的寒假日记(优秀13篇)

    元宵节是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祭拜祖先,为家人祈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元宵节庆祝活动的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

    四讲四爱活动总结(专业21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最后,希望这些活动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演艺界有一句话,叫做

    亲情的温暖(通用16篇)

    优秀作文在语言运用上富有变化和创意,采用准确、美观、生动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将优秀作文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个人德育工作的总结范文(20篇)

    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自己的表现和成果。这次总结让我明白了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评价,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鼓励,通过总结我更加坚定了自己

    期末考试教师发言稿(实用17篇)

    在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以增加其说服力和艺术感。接下来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发言稿案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同学们:大家好!又

    乒乓球赛策划书(优秀19篇)

    策划书的编写涉及到对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和潜在风险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策划书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策划书的技巧和方法。为丰富我校14级新

    超市开业庆典策划方案(实用15篇)

    一个完善的策划方案能够指导团队的工作,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掌握了策划方案的编制方法和技巧,可以为个人和组织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效。4、报纸媒体宣传。(暂定以平面广

    辞职报告样本辞职报告(热门22篇)

    辞职报告是一种告知公司上级离职打算的书面材料,有助于维护职业形象和人际关系。辞职报告的样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书写一份出色的辞职报告。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