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XY字客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深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读书心得范文可以起到一个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但要注意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不要简单地模仿和复制他人的表达。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一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便是“孝”。读了《陈情表》后,更是临表涕零。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一个人,六个月大就没有了父亲,四岁母亲被逼改嫁,九岁还不会走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姐妹,连一个近一点的亲戚都没有,只有一个祖母扶养他,而祖母又多病,离不开汤药。

因为李密很孝顺,又有文化,当时的太守推荐他为孝廉;后来刺史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因为祖母生病无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别下了诏书,封他为郎中;没多久又让他做太子的待从。他都上表说明情况,不去就职。

这个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大家一定会说他傻。放着朝廷大官不做,在家里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对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读后感·李密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曾子说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够自己谋生的年龄阶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发奋图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李密是一个有智慧、有机遇、有实力、有情义的西晋官员,而他素来有孝顺的美誉,尤其是当他写下闻名天下的《陈情表》之后更是得到了“以孝谨闻”的称号,这也让人不得不感慨他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真君子。

李密曾经有幸得到了太子先马的好职位,可作为一个亡蜀之臣,他心中很是忧虑、纠结和惆怅,尤其是面对郡县逼迫、诏书连连的事实时,他心中着实是进退两难、难以抉择,因此为了不违背本心,他就以祖母供养无主的缘由写下了拒绝走马上任的《陈情表》,以此来声情并茂地表明自己的歉意和态度。

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报答祖母的赡养之恩,李密不得不拒绝高官厚禄的好气运,也不得不在祖母短暂的有生之年内承欢膝下、以表孝心,于是就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千古绝句。而李密这一句感恩戴德、知恩图报、诚心诚意的感慨之言不仅感动了孝治天下的帝王,而且感召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因为他让我们明白了孝顺、回报、感恩的重要性和觉悟性。

我们不得不说李密的思维缜密、文笔,他巧妙地运用紧凑连贯的四字词语营造了自己命运多舛、双亲去世、伶仃孤苦、无依无靠、门衰祚薄的事实,以此说明了祖母养育之恩的深重和沉重,从而让让人明白了自己不得不供养祖母的情谊和决心。之后李密又说自己是卑微、卑贱、鄙陋、渺小的亡国之士,所以得到了过分的提拔和宠爱是受宠若惊、难当重任的,因此为了不做一个自命清高、不可一世、薄情寡义、不忠不孝的卑鄙小人,他只能狠心拒绝皇帝的好意和恩情,以便让自己安心做一个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好儿郎。

李密这通达、晓畅、自然、深情的言语很是感染人,他那先尽孝后尽忠的德行更是感动人,但愿我们都可以好好去解读一下这篇佳作,然后做一个和李密一样德才兼备的翩翩君子。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出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国的俘虏,身份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二

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便是“孝”。读了《陈情表》后,更是临表涕零。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一个人,六个月大就没有了父亲,四岁母亲被逼改嫁,九岁还不会走路,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姐妹,连一个近一点的亲戚都没有,只有一个祖母扶养他,而祖母又多病,离不开汤药。

因为李密很孝顺,又有文化,当时的太守推荐他为孝廉;后来刺史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因为祖母生病无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别下了诏书,封他为郎中;没多久又让他做太子的待从。他都上表说明情况,不去就职。

这个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大家一定会说他傻。放着朝廷大官不做,在家里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对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读后感·李密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曾子说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够自己谋生的年龄阶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发奋图强,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三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四

暑假里,我再次品了《水浒传》。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那厮“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鹰抓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第一次看《水浒传》的时候,觉得鲁智深是无礼的小人,出家时又不懂规矩。每次下山都喝得伶仃大醉。回到了寺院,众多和尚见他这副模样,都感到不屑,纷纷将其赶出寺院。终于,鲁智深按捺不住了,当场发飙,大闹寺院,最后被方丈发配看管菜园。

然而,现实中的我却只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小鬼,一点点失败都无法承受,更别提成为英雄了。所以,我要不断锻炼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水浒传》陪伴了我整个暑假,为我消除暑气,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懂得了这些好汉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五

作家路遥写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这部小说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荡气回肠、充满活力的生命赞歌,向人们揭示了生命中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挣扎、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一个空壳,真正博大的生命意义在于对自己的坚定信念,体现在对生命无尽的虔诚与热情上。

邵平和邵安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里,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在反复的苦难中得到锤炼和升华。从平凡的故事中,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生活,以及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苦难确实是一种不幸,它会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伤害,甚至精神上的打击。但是,换个角度考虑,苦难也是对我们身体和精神的锻炼和磨砺。只要我们有信心面对它,战胜它,它就会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苦难的确是一笔财富,这让我们时不时地问自己:我们在努力中追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奋斗的历程。人生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个过程的美好和刺激,人生的价值在于你能平静而兴奋地欣赏这个过程的美好和悲剧。

在悲叹《平凡的世界》苦难的同时,我们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爱,对土地和乡亲的深情。邵安与润叶的爱情,与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与金秀的爱情等。书中最常用的词是亲爱的。

text—indent:2em;text—align:left;"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也正是这些浓浓的爱,像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人们自强不息,不断前行。

在我们周围,父母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成功时朋友的一声祝贺、失落时爱人的一句安慰,让我们把这些爱的片断品尝、珍藏,不仅作为美好的回忆,更是作为内心的一份宝藏。这亲情、友情、爱情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人心的爱网,时时刻刻给我们温情与力量。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美丽。

《平凡的世界》,永远珍藏于心中的盛典,她让我懂得:面对生活的苦难,只要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让我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六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然而,由于文章中所要表达内容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辞章也就各有千秋。李斯在文章中,全文贯穿的是一个“理”字。他采用一个“制高点”,晓之以理的处处为秦王阐述了一个“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制国大计,完全不涉及到自己,因此得以成功使秦王收回成命。而李密的文章,全文则是围绕的一个“情”字。动之以情的诉说自己艰难的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虽然违抗了圣命,但在朝廷的紧急召逼之下,不得不诉说衷情。最后感动了皇帝,他也因此成功了。不但不被杀头,反而还得到赏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皇恩。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李密之所以采用表的形式上书给晋武帝,应该可能也是有此依据。足可见,汉魏晋时臣子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凄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行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凄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清高的怀疑,追述少年时期就已任职前朝,本来就是希望求官职显发达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的意思。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可能有些历史对李密当时不愿入朝为官另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旧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和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文章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恩。晋武帝虽然残暴不堪,但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深深的打动了。

李密所作《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然淡语浅言,但句句真情,皆为肺腑之言。再加上行文简练畅达,因此经久不衰,光彩照人,才被后世的人们不断的千古传诵。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七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中学读书心得

暑假读书心得

陈情表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陈情表》说课稿范文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课堂研究读书心得

《细米》读书心得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

最好的读书心得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八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o”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文档为doc格式。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九

陈情令这部影视剧自播出以来,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作为一部改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古装剧,它既保留了原著的经典桥段,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作为一位《陈情令》的观众,我深受触动,从中获得了许多心灵的启迪和感悟。

首先,它教会了我对于友情和师徒之情的重视。剧中的主要线索围绕着蓝湛和魏无羡展开,他们从最初的陌生人,到后来的朋友,再到最后的至交好友,这种变化过程让人动容。他们之间的友情无私无欲,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这正是友情的真谛。而魏无羡和魏琮之间的师徒之情更是让人感动。在亲情之外,师徒之间也有一个特殊的纽带,这种纽带是情非得已的情感纽带,是一种亲情所无法替代的情感。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友情和师徒之情的重要性,更懂得了在人生中真正的珍贵之处。

其次,它让我明白了执着和坚持的力量。在剧中,魏无羡为了追求正义、为了维护他所相信的东西而不断努力,勇敢地面对恶势力,不畏艰险。他不仅展示出了极强的执着精神,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精神鼓舞了我,告诉了我只要坚持下去,不放弃,就可以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就像剧中所说的“要有真正想做的事情,要有自己的信仰。”这魏无羡的执著与坚持,无论在剧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种强烈的鼓励和激励。

再次,剧中的爱情真挚、感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蓝湛和魏无羡之间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他们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友情,还有着深刻的互爱之情。一直以来,爱情都被理性和冷漠所包围,而在这部剧中,爱情被赋予了更多的温暖。爱是一种无比珍贵的情感,无论是师徒之爱,还是友情之爱,还是爱人之爱,都应该被我们用心维护、用行动去证明。这让我深刻明白了爱的力量,懂得了爱的美好和意义。

最后,剧中关于家和亲情的描写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剧中,魏无羡为了家族的尊严与荣誉,不惜同自己背离,勇敢地站在自己家族一方,为家族争取利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对家族亲人的爱和尊重。这使我深深反思了今天的亲情和家庭观念。当生活中充满了疏离和无关心时,我们是否要更加关注和重视家庭呢?剧中的描写让我更加明白了真正的家人是多么的值得珍惜。

总的来说,《陈情令》是一部情感深邃、感人至深的影视剧,其中蕴含了许多的道理和哲学思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部剧,我学到了友情、师徒之情的重要性,明白了执着和坚持的力量,感受到了真挚的爱情的温暖,思考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从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部剧给了我很多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加努力地面对困难。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一

李密的这篇文章,是我高二的时候学的,很感人,这不仅仅让我想到我的曾祖母,她已经离开了我,而李密都那么大了,还有祖母在旁,幸福呀!

虽然我好像说远了,或者李密本来也有孝敬祖母之意,只可是他的本意的背后还有另一种利益的推动,听教师说李密是不想给这个君王办事罢了。

即使君王可能明白他的意思,可是看见他写得有理有据,毫无破绽,拳拳真情也可能打动了君王,如果要想一封推辞信,这篇文章不失为一篇典范。

首先要表达自我对祖母的关心和祖母对自我的重要性,然后要道出君王对自我的赏识和自我本来亦想为君王奉献余身的意愿,又从君王自建朝以来实行仁义,孝为先,所以不做官,孝敬老祖母自然“合法”了,最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李密答应在老祖母去世之后还会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二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

散文。

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李密的《陈情表》以其“悲恻动人”的情感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成为流传千古的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历代文论家对它评价甚高,有的认为它“沛然出自肺腑,无斧凿雕琢痕”;有的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苏轼则把它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以为“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而我读《陈情表》,虽然也觉得它确实是一篇千古美文,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文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蜀汉被灭亡之后,作为西蜀才子又是蜀汉旧臣的李密,自然有一种故国之思,何况他还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对于蜀汉的被灭亡,他也就有一点不服气,对于篡曹魏而立的司马氏的晋朝,也就有一点不屑和不齿,或许还有一点仇恨,当然也就不愿意到这样的朝廷去作官而为它尽忠了,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供养祖母的问题。因此,司马炎对他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就遭到了它的推辞、拒绝。然而,由于他拒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而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中对所有人们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这个行动本身也就非同一般了,故而,他向司马炎写的这篇《陈情表》,也就与在他之前的嵇康所写的类似性质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大不相同了。

嵇康由于被好友山涛(字巨源)举荐去做官而勃然大怒,不仅不感激山涛,不接受举荐,反而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一篇千古奇文来痛骂山涛并与之绝交。嵇康的绝交书,洋洋洒洒近两千字,作者称心而言,率性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人格、真性情,那才是真正“出自肺腑”的“至性之言”。文中虽然有对山涛的讥讽和痛骂,但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矛头直指当时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大将军司马昭,明确表明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决态度。嵇康之所以能够如此直来直去,除了他的直爽性情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文人山涛而已。

嵇康虽然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文人山涛,但他最终还是被司马昭假借罪名而处死,他或许没有料到他的奇文能够传到司马昭的手上,使“大将军闻而恶之”,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李密虽然最后达到了自己的不出仕的目的,还受到了司马炎的赏赐,但是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读到最后的“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这一句时,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李密的那副充满忧虑、恐惧颤抖的面容!悲哉!

从李密的这篇千古美文中,我又一次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看到了俯伏在强权淫威之下的颤抖的灵魂!同时,我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谁也不会强迫我们去做官,我们也用不着去写这种如屡薄冰式的,可能使人回肠百转、一夜白发的劳什子“美文”了,更不用害怕文章写得让人不满意而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了!幸哉。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愿望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决难承受了。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引致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北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的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o”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琅琅上口。由于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三

从儒学巨著《论语》里的“百善孝为先”到《诗经·小雅》里《蓼莪》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从《乐中由百里负米》的故事家喻户晓,到将领岳飞的“至亲至孝”万苦流芳,一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泪,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唱碎了多少人的心弦,孝,就这样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美德,一种习惯,时时刻刻震荡着我们的心泉。

随着近代潮流的大门缓缓打开,人们逐渐屏弃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丧三年这样繁琐的礼节。鲁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乐”“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本质,“孝”脱去了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的光鲜亮丽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当下,“孝”似乎变了味,任凭广播里一遍遍地弥漫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一些在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还是无动于衷,不愿也不肯回到黯淡破败的老家,任凭老人们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呼唤着儿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还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话语。他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往父母的账户上扔下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便自认为报答了父母亲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谁知花高价所买来的“孝”也抚慰不了老人们在门边翘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还是孔子明白得透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转身便忘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老年人随子女漂泊异乡主,照顾新生婴儿,这些老人也被学术界冠以新的标签——老漂族。表面上,他们是这座城市极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属于那里,这些老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一天的黄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黄昏中漂浮不定。儿女们只明白工作忙,没时间带小孩,这时才蓦地想起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他们,匆匆一个电话过去,他们便驮着大袋小袋家乡的气息搭上火车,放下电话后“被需要”的欣喜,儿女们无法体会;广场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们更多的选择是远远地观望着。儿女们不曾知晓,和当地老人搭话时,对方“听不懂”的尴尬处境,儿女们感受不到;还有孙辈们因为“代沟”的嫌弃……他们整日奔波在狭小的圈子里,却达不到子女的标准。

不仅仅是老漂族数目的宠大,此刻的孩子们也难再有《陈情表》里李密对祖母深深的感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条件,不停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们,抑或整日为“代沟”所困,处在无限的不被理解的烦恼中。

当然,尽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善,许多感人的瞬间也在一次次地温暖我们。孝心少年曹胤鹏乌鸦反哺,生死相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大多数人都懂得“孝”的含义,可不幸的是,我们往往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体会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可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这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所以,从此刻开始,别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谈着“孝”,别再为教师布置的为父母洗脚的任务发愁,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句“我爱你!”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四

《陈情表》一文虽然是在说辞官回乡,但是有很多伏笔,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五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李密详细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说自己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表明祖母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他希望自己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直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而且,我现在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六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七

“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句话存在即有其合理性,所以也凸显出本文作者李密的高明之处。他用时间衡量出“孝”、“忠”的先后次序,并在此表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求用微薄的力量撼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

表里运用了“微”、“陋”等字眼来无数次贬低自我,可想而知李密作此表时定被权力的威严所压迫着,忧虑而恐惧——他抱着皇帝的腿不停磕头,卑微乞求着一条路。我相信支撑李密写完全篇581字的仅有一个“孝”字,仅有他与祖母间难以割舍的感情。也唯有此情,才令这篇字字泣血的文章打动了司马炎。

“孝”总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往往与其他部分产生矛盾和冲突。我想我们无从评判,一位救人牺牲的消防员,是否应受到未对父母尽孝的指责——他的父母是会为他感到骄傲的,尽管他再也无法给他们养老送终。我们也能够理解某些参与国家机密,而不得不隐姓埋名几十年的工作者们——他们离开了父母,而为另一位“母亲”兢兢业业地奉献着。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选择:孝,忠君,忠于国,忠于事业……其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仅有观念之异。

单就“孝”这一方面而言,“孝”的'标准似乎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渐降低。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告诉人们“不敬”何以别事父母和养犬马;《陈情表》中已经从“敬”退化为了“终养”,《论语》里提出的一整套孝悌之礼已不见踪影;如今,“养老”是“养老院”的职责,“空巢”已成为常态,更要命的还有“啃老族”出没……物质生活的丰富永远填补不了情感上的空洞,用金钱难以买来的是天伦之乐。

“老”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当它不代表“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只给人以孤单、衰败之感时,人们的担心多数出于意识到了自我的所作所为,但常常仅停留于此,惰于改变,空荡荡的巢穴中不知何时才能重新传出啁啾。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八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能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体会;着重要注意鉴赏语言特色,节奏的抑扬顿挫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此外,要特别注意熟读和背诵,积累散文知识和鉴赏方法。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陈情表读书心得(汇总19篇)篇十九

陈情令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华语古装玄幻剧,改编自魏晋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魔道祖师》。当这部剧播出后,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观众。我也是陈情令的忠实粉丝,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感受到了很多东方文化的魅力,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陈情令在叙事方面给了我深刻的感触。整个剧情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进行展现,既有过去的回忆,也有现实的发展。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剧情的悬念和吸引力,更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情感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闪回和反转,故事步步深入,逐渐揭露出隐藏在背后的真相。这样的叙事方式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既有满足感,又增加了一种探险的快感。

其次,我也对陈情令的角色塑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无论是主角魏无羡还是配角蓝湛,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魏无羡从一个被误解的叛逆少年逐渐成长为能够担负起重责大任的豪杰,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而蓝湛则是一个为家族荣誉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他忠诚、正直、坚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得剧情更为立体和有趣,也让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此外,陈情令的音乐也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的配乐和主题曲都非常精彩,既能够凸显剧情的紧张感和动感,又能够传递角色的内心情感。无论是舞曲还是悲曲,都能够在关键时刻提升观众的情绪和体验。尤其是主题曲《无羁》,以其深情的演唱和悲壮的旋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每当这首歌响起,就仿佛能够将我带入剧中的世界,感受到那份激情和痛苦。

最后,陈情令所传递的东方文化也让我受益匪浅。剧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元素,如道家哲学、中式剑道等。特别是陈情令中对友情、家族责任和道义的追求和表达,让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观看这部剧后,我也更加重视了友情的珍贵,以及对家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些东方文化所展现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给了我对生活和人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陈情令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剧集,更是一次东方文化的体验和探索。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不仅获得了欢乐和激动,也有了更多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这部剧将会继续在观众中掀起一股“陈情令热潮”,让更多人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心得(专业22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我想我们都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下是一

    爱祖国爱家乡的发言稿(汇总22篇)

    无论是在学校的班会上,还是在企业的会议中,发言稿都是演讲者展示自己能力的重要工具。希望以下的发言稿范文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使你的发言更加出彩。

    安全教育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在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学习成果,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下是一些对培训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重阳节代表的讲话稿范文(16篇)

    通过讲话稿,演讲者可以充分回顾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并表达对所在领域的热爱和探索。无论你是需要撰写一个校园开学典礼的讲话稿,还是企业年会的致辞,这些范文都能给你提供

    会计大学实习报告(实用18篇)

    我们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在实习报告中得到体现和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实习报告范文,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的参考。xx年年2月28日,我正式以一

    公安局上半年全县公安工作总结(实用12篇)

    月工作总结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可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国际贸易商务谈判论文(优质21篇)

    贸易的开展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贸易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精编教师的个人总结(优秀17篇)

    个人总结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人了解我们的能力和潜力。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收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如何指导新班主任工作计划(专业23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的依据,有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以下整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可以激发出大家更好的创意和思考,为工作计划提

    中秋游戏活动总结(精选15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改进未来的活动安排。都说范文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吧。中秋是一个特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