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HT书生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

通过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成果。以下是一些知名作家的读书心得,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一

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着力描写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其本人性格、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阿德勒认为,在每个人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个人生活的典型样式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孩子在最开始的几年时间与父母接触最多,故其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很多人成年后表现出来的诸多心理问题,寻本溯源,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缘由。

阿德勒认为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对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而自卑感总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那么拥有自卑情绪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取优越感。包括问题少年、罪犯者、酗酒者等都是如此。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1、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依旧没有引起现在社会的重视,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矛盾的牺牲者,单亲、被虐待、被遗弃等儿童不得不为大人们随心所欲的行为而买单。中国人讲风水、讲因果,我觉得一个和谐的家庭就是好风水,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心理健康,能够较快融入社会,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中出身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他的行为古怪,性格偏执,对生活丧失兴趣,很难融进社会。

2、大部分孩子智力差距不明显,但成年之后出现越来越大的能力差距,根本原因是在儿童时期的教育引导上。我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明明可以成为国家栋梁,却因为孩提时父母或者任何人一句随意说出的话而彻底改变了命运。

3、解决心理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与他人合作获得认同感,但前提是有正确的引导。

4、孩子是敏感的,是脆弱的,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的,所以愿天下的父母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句鼓励的话远远胜过零食和玩具。

5、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建立心理顾问或者心理课堂,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比任何文化课都重要,希望所有教师都能得到正规的心理培训,懂得如何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这样问题少年就不会再出现,《少年的你》的故事也不会再次上演。

6、建议正在为人父母、做人师长的人读一读这本书,受益良多。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二

书里提到大部分女孩子在青春期时期就对自身的女性身份感到自卑,由于对自己身份的由衷不满,进而展现对男性的由衷敬佩。

她们会用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男性的这种仰慕:有时她们会表现出对男性的厌恶和逃避;有时,虽然她们喜欢男性,却会在男性面前表现的异常羞涩,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她们无法面对有男性参与的集会,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非常尴尬。当她们年纪增大时,虽然也会口头表达出想结婚的意思,但却迟迟没有任何行动,她们不和异性接触,也不去交异性朋友。

看到这一段给我非常大的感触,因为这些特征,在我青春时期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但我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是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我自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从小就有独立的性别平等意识。但当我真正开始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过对“自身女性身份的厌恶”。

比如,在我小的时候会认为女孩子必须得成绩好,否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比如,以前我会认为,在异性相处方面一定要男生主动才行,虽然这个想法早就被我摒弃掉了,但当真实和异性相处时,我还是希望他们是主动的,上前的,在感情方面,我还是希望他们是热情主动,并且是他喜欢我是先于我喜欢他的。我还是很难承认主动喜欢男生的事实。

但我一边又觉得这样不好,但一边又做不到,就陷入了一种非常变扭的模式,我也从未探究过这类想法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些我从未怀疑过,我只觉得自己很变扭,并且一直处在这种别扭当中。

所以当我遇见异性,和异性相处,想要进入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也会开始纠结,既希望对方热情主动但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对对方的喜欢,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被人喜欢过。

这么一想,或许用对性别身份的自卑解释起来更相符一点,既然找到了这么一点,那么原本纠结和之后的烦恼,就更容易知道该如何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重拾对性别的自信以及对自身的自信,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类似的情况。挺好的,一条探索自己的方向。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三

对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在我读的过程中,重点思考了本书的第三章——自卑感与优越感。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理解自卑感追求正确的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

同时,为了理解自卑感的表达形式,阿德勒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朋友,都是第一次到动物园去,他们站在狮虎山前,被狮子的威严吓坏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妈妈的背后说”我要回家。“另外一个小朋友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但他站在原地仰着头说:”我一点都不害怕。“第三位小朋友恶狠狠地蹬着狮子,问妈妈说:”我能向它吐口唾沫吗?”这三个小朋友的.行为其实都是自卑感的表现,只是形式不同。

自卑感的表达形式千万种,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勇气,便可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感受自卑之感,他一定会使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进他的情景,他仍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他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是不能使他有所进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在设法克服障碍,反倒是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自卑感愈多,而自卑的情境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部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

一个人如果能够有效地补偿自卑,便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及人格健全发展。如果补偿失败,便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意志消沉、沮丧、压抑,甚至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我很认同阿德勒对自卑感形成的看法,孩童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儿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一切实际行动来补足自己的自卑感,不论是模仿大人,还是独立创造,在儿童时期就有了自己应对自卑的一套机制克服自卑,这种处世态度和方式决定和影响着每个人日后的成长方向。怎样面对自卑,怎样形成好的处理自卑的方式,是一个人成长阶段重要的经历。

我认为,在一个人自出生就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在自己的心里就有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另一方面,他会对自己有了认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卑感或“自卑情结”,重要的是,在这个成长经历的过程中,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父母正确的引导会让一个人对自我有更积极的认识,帮助教导孩子有更好的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在父母的正确教育下会形成正确的应对自卑的方式。另外,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与父母一样,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消极的自卑情绪,甚至更不利于发展的影响。

自卑感在儿童身上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事实,怎样面对这个现实,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外,家长老师等角色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我认为自卑感是有两面性的,有其利也有其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这种自卑情绪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时由身体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力求振作,寻求合作,从而超越自卑,补偿弱点。然而,若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好的引导,这种自卑情绪就会成为摧毁一个人的原因,没有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致使自己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是自卑没有正确的出路。

自卑究竟是好是坏,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是不是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消解它,利用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因素,生活环境的影响。每个人不同的自卑感,不同“追求优越”的天性,不同的补偿方式,造就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格特性,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生活风格,这些个性化奠定了有可能超越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基石,也即是接受人类传递的社会文化的同时,并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人与人间差异的原因。人们的自卑感(有意或无意)不断的补偿,而又不断的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自卑不息,超越不断,终其一生,这也就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生价值的所在,消除自卑追求卓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们上进和追求卓越的根本内在的需求和原因。

其实我说的这些只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中所讲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我觉得,真的对自己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有好大的帮助,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抓住根本,去改正自己,避免做傻事 。

我现在感觉,对每一个人来说,没有所谓的错事,因为对每一个人的意义来说,他所做的事都是对的,只不过那件傻事,是从一个错误的意义中产生,而改正那个意义,才是正途。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四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对《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维也纳,是个犹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岁时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这本书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生活的意义;

二、心灵与肉体;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四、早期的记忆;

五、梦;

六、家庭的影响;

七、学校的影响;

八、青春期;

九、犯罪及其预防;

十、职业;

十一、人及其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这本书中主要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卑的一些描述。当然,在此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实际案例,来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产生此类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每天要面对许多孩子,而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更好的帮助他们和培养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有必要。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案例往往会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说之前我对孩子们的欠佳行为的教育是经验之谈、主观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够变得更专业,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学。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此书中提到不管一个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还是书香门第,都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坏,也就是说环境或遗传不具有强迫的力量。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母亲的工作和父亲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亲和父亲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对他们感兴趣。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父亲的活动范围一般比母亲广,他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经历。父母本身彼此应该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应该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友谊关系,只有这样他们的孩子才会觉得在他们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对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满的家庭是充满危险的。光是书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状况,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我们便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我所任教的每个班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个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当我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书中提到一个班的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人数太多,有些孩子的问题会被老师忽视,要适当的培养他们也是很困难的事。班上的老师最好也不要频繁更换。如果频繁更换,这样的老师就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机会,并且很难和班上孩子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读了这本书,我突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都不希望老师频换这种事情出现了。其实,家长的顾虑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当今社会,已经在鼓励老师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决定继续加强对心理学方面书籍的阅读,借助这样的书籍了解和帮助学生。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五

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这是一本简单易读的心理学书籍,刚开始读的时候,是被标题吸引,想看看是一本怎样的励志书籍,不知道会不会晦涩难懂自己读不完,读起来易懂轻松,还有很多案例,让我一直有趣味读下去。

书中说一个人的性格在六岁前就形成,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对于个体性格特征影响的重要性。书中强调合作性的重要性,一个人具有合作的能力,就能爱护别人,关心别人同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才具有生活的意义。书中讲到一些人具有性格缺陷:外貌特征具有缺陷被忽视的人和外貌优秀被溺爱的人。两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忽视或者过度关心而失去合作能力,无法与社会沟通生活的人。

摘抄书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下:

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真正标志: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但凡人们认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经验并非成功或者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只有渴望将自己融入社会整体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学会如何补偿自己的缺憾。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只有夫妻二人都将对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时候时,双方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六

自卑与超越读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计划写一篇读后感,但是一直也没有下笔。今天感谢马校长定的“正面管教学校讲师课程”的报名要求,让自己定下心来把读后感写下来。

网上看过很多人的评价,我发现评价并不高,与我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严重不符。我细想了原因,人生处在不同的阶段,读这本书能get到的知识点可能会完全不同。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阿德勒在开篇提到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奉献与合作是人生的真谛,可能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自卑和超越》这本书的。

接下来,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论证了这一论题: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合作与奉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要素。

接下来,阿德勒开始向我们讲述,家庭、学校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

为人父母,分别应该给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机会。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阿德勒认为的母亲角色,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觉得这本身并没有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母亲操持家务并不代表地位卑微,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

很多的全职母亲对于经营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于她们自身,而在于她们没有受到该有的训练,她们对于成为全职妈妈会面临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没人提供知识的普及,更没有提供科学的训练。

对于学校,阿德勒还是从办学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开了各种办学乱象的面纱。

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认为的理想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为人类的发展争取共同利益的伙伴。

以这一目标为导向,阿德勒开始梳理教师的角色,师生关系的处理,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教师将能收获教学带来的巨大的乐趣。

不恰当的评价与负面标签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设限。

接着阿德勒对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时期进行的分析。

这一时期不应是父母逐渐退席的时候。

早期养育的不当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于在青春期逐步发现并进行修补。

关于择业、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给出了建议。关于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启示。

因此,我认为,《自卑与超越》是为人父母必读的一本书。

培养孩子是长期的过程。

没有目标,我们就会在这条路上迷失自己。

而我们自己的迷失可能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可会在他人生的初期就走错了路。

前几年开始流行的一句话: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我觉得需要重新省视。

这句话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人把结果与目标混起来了,包括我自己。

于是,我们在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目标,迷失了方向。

通过读《自卑与超越》,我重新找回了:目标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了目标,才能制定方案,逐步实施,阶段性回顾,调整方案。

结果与目标有差距是正常的,接受现在的结果,对标目标,调整方案,继续前行。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七

阿德勒一生著作丰富,而此书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书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为“意义”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只对某个人意味着某些事情的东西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作出的反应,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用。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

心理学的领域是:探讨个人各种表情中的意义,找寻了解其目标的方法,并以之和别人的目标互相比较。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对他身体印象的态度,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个体心理学一个更进一步的定义:它是对合作之缺陷的了解。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考虑的是灵魂本身,是统一的心灵。我们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他们的目标,他们努力的方向,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迄至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我们说过,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个人正忙着构造他心灵的整体性,并在他的心灵和肉体间建立起关系。他利用由遗传得来的材料和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并将它们修正,以配合他对优越感的追求。在第五年结束时,他的人格已经成形。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他趋近目标的方式、他的情绪倾向等等,也都已经固定。以后它们虽然也可能改变,但在改变它们之前,他必须先从儿童期固定成形时所犯的错误中解脱出来。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现都和他对生活的解释互相配合一样,现在他的新表现也会和他的新解释密合无间。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年间确定的。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照他自己的生活样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他给我们的印象里,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带有此种色彩。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如果他觉得无法应付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以此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的自卑感,它们会变成他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这种病征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发现眼泪是驾驭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会变成爱哭的娃娃,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成人。眼泪和抱怨——这些方法我称之为“水性的力量”(waterpower)——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的有效武器。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个人的整个目标也是如此: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净尽,但是我们能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有个在家里非常听话,可是却显得相当愚笨的男孩子,他在学校总是落于人后,在家中也显得平庸无奇。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但是他哥哥的生活样式却和他迥然不同。他哥哥又聪明又活跃,可是生性鲁莽,不断惹麻烦。有一天,人家听到这个弟弟对他的哥哥说道:“我宁可笨一点,也不愿意像你那么粗鲁!”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他的目标是在避免麻烦,那么他的愚蠢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由于他的愚蠢,别人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如果他犯了错误,他也不会因此受到责备。从他的目标看来,他不是愚笨,他是在装傻。

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

除非实情被认为富有危险性,否则谎言便毫无意义。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

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

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绝不会和生活的样式背道而驰。只要他的生活样式发生了改变,他的记忆也会随之改变。他会记住不同的事情,否则他便会对他记得的事件给予不同的解释。记忆的正确与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它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早在儿童时代,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或:“在儿童时代,我便已经发现世界是这个样子了。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他开始述说故事的方式,以及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

我们大多数人应付生活的方式。我们得到一种印象后,总是喜欢用它来解释其他事情。我们经常发现:当一个人讨厌某件事物,而要找出这种厌恶的理由时,他通常会从他的经验中挑选出某些东西来作为解释。

当我们听到懒散的孩子时,我们总可以找到有某个人习惯于帮他收拾东西。当我们听到怕黑暗和怕孤单的孩子时,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一个经常在注意他、抚慰他的人。

每个自杀案件都是一种谴责。

假如下雨了,你该怎么办?你只能打把雨伞或坐出租车,想要和雨反抗或压过它都是没有用的。

据我所知,解释梦的理论只有两种是容易为人了解而且也合乎科学的。这两种声称要了解梦并解释梦的学派,是心理分析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个体心理学派。在这两者之中,可能只有个体心理学者才敢说他们的解释是完全合乎常识的。

梦的目标是它所留下来的感觉。梦的工作就是应付我们面临的难题,并提供解决之道。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在其中,我们会看到和个人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人格。此外,我们还会看到他在心灵的工作中,仿佛正准备着他将在白天运用的各种感觉。

很少有人没有做过由高处摔下的梦。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它表示这个人的心灵保守并担心遭受失败,而不是全心全力要克服困难。

当然,有些危险是真实的,但是把一个人弄得胆小如鼠,是不能帮助他应付危险的。

决定孩子行为的,并不是他的经验,而是他从经验中获得的结论。

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不再关心着要找出害怕的原因,而是要分辨出它的目的。

在不美满的婚姻下长大的儿童,除非他们最初的印象被纠正过来,否则他们对婚姻会持有悲观的看法。即使是在成年之后,他们也会觉得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没有人喜欢受批评,但是假如一个人把逃避批评作为生活的中心点,那他跟社会的各种关系都会受到干扰。

在金钱方面,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即使父亲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它仍然是家庭共有的。父亲绝不应表现得好像他在施舍,其他人则在收受。在理想的婚姻中,由男主人提供家庭的经济来源只不过是家庭成员间分工合作的结果而已。有许多父亲利用他们的经济地位作为统治家政的方法。在家庭中不应有统治者,应设法避免每一个能造成不平等感觉的机会。每一位父亲都应该了解,我们的文化过分强调了男性的优越地位,结果他的妻子在和他结婚之后,便深怕自己会受到贬抑而被置于低下的地位。他不能只因为他的妻子是女性,不会像他一样赚钱养家,便以为妻子不如自己。无论妻子对支持家庭的经济来源是否出过一臂之力,如果家庭生活是真正和谐的,那么由谁赚钱养家或谁来承担做家务,都不应成为问题。

不能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便是错误的教育。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之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他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位,在家庭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信赖的人类和朋友。

争执是无法使人心悦诚服的。

大部分的儿童在班上不同的各学期间,大致会保持相同的名次。他们总是名列第一,或排在中间,或居于人后。这显示出他们为自己订下的限制,他们的乐观程度,以及他们的活动范围。

孩子会了解自己器官功能作用的程度,他会依照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来限制自己的发展。

现在,有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性格中有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为迷信而已。在每种不平凡的能力后面,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还有些孩子一向不愿意登上领袖的位置,他们总是希望找一个领袖来跟随,这个领袖就是肯收留他作为下属的儿童或成人。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向,假如我们能降低这种卑顺倾向的话,我一定会觉得非常高兴。如果我们不能消除它,这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不能居于领袖的地位,依照他们的意愿,他们会选择小职员的职位,从事一些每一件事情都已经被人预先安排好的例行工作。

忧郁症患者还有以自杀作为报复手段的倾向,因此医生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避免给他们自杀的借口。我自己解除这种紧张的方法是向他们建议治疗中最重要的规则:“不要做你不喜欢做的任何事情。”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相信它牵涉到整个问题的基础。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所有其他人的朋友,和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一言以蔽之,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

“爱情,以及其结果的婚姻,都是对异性的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心心相印、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应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是一种社会工作,当做和天堂一样是错误的,把结婚当做是恋爱史诗的终结也是错误的。

没有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忍受卑下的地位。伴侣们必须是平等的,人们只有在平等的时候才能找出克服共同困难的方法。

我们在考虑一个人是否适合于结婚时,经常都是看他是不是曾经在正常的家庭中受过训练,以及看他对待父母、兄弟姐妹的态度。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在何处得到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的。当然,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的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他的估计是很有用的。很可能他在父母的家中经历过非常不愉快的家庭生活,但这也会刺激他设法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为美满。他可能努力让自己为结婚做好准备。我们不能只因为一个人有过不幸的家庭生活,便判断他可能会失败而拒绝他。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八

好久没有静心读书了,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涌起。阿德勒通俗地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写起,尊重个体心理学观点,向读者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了。比如,我能成为老爸老有所养的依靠;比如,我通过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为有了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当我看到身体有缺陷的生命。阿德勒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卑,用适当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处自卑的根源,你就会有一次超越。

当你为自己的不优秀而自卑时,你就会开始有了努力的斗志。在努力的过程中,你首先会把让你产生自卑的人或事当做你的奋斗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蜕变的过程中,必然经历无限痛苦与折磨,就像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老鹰。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炼。如果老鹰不进行蜕变,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会有后来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鸟类都能如此,伟大的人类应该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波浪!”只有经历蜕变,才能展现更优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须有!能够超越自卑的你,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九

在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比较容易让人读懂的著作,以为是将两者通过例子来进行比较,可是事情远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也学,这也是这本名著的魅力所在吧。

先对作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一八七零年生于奥地利一个富裕的米商家里。一_五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该校博士学位。他最初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学,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氏分道扬镳,自成一派。经过艰辛钻研,他创立了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一九三七年阿德勒在讲学途中因心脏病死于苏格兰。

主要作品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自卑与生活》等。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更多地是要问:“我能提供什么?能帮助他人什么?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而不能够一味的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因为后一种思想只是停留在对自我的关心,而前一种却能因自己的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思考问题是都会应用后一种思想。经常对自己认为不会有所交集不感兴趣的人事漠不关心,我认为这是对的,是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细细想来,却是这种“不感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快乐来源越来越小。”

这是原文里的一段比较让人深思的话,一般,我们都是把自己看作是第一位的,比较看重自己的利益和存亡,而很少去想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这就反映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一个人内心的比重。

这本书也集中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写出一个人在婴儿时期首先学会的是和母亲合作,但是也会应为一些原因,比如经济,家庭背景等,致使这种合作关系不能正常的发展,对儿童早期的影响十分巨大。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卑。书的题目是《自卑与超越》,可是,在阅读完之后,便发现,书中并不没有一直出现关于自卑很多的字眼。只是在第三章中重点提到。关于自卑,在其他的章节,便显得不是很形象化。这也许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通过许多形象的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凸显想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所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却又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很高很准确的分析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比较轻松的语调,来讲述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总结了人生意义的三大问题,也是三种制约,由此也引出了三个问题:社会感,生活的意义,和与他人的合作。

“人的目标一旦建立,随后便会开始自我管理只有此时,他才会意识到解决怎样的人生问题,才会不断的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发展。”这是原文里的一段话,总结了人们成功的原因。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的被溺爱而失败,有的学会了合作,之后便少了些阻碍。

合作,是作者提到最多之一是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合作,他就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不能很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做事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在第五章,作者提到了梦这一话题,说明了梦和现实是相关联的,而不是独立与现实生活之外的,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为他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之间也提到了精神与物质的联系与冲突,将了他们两个是相互的整体,不可分割。说任何动作都是有目标的,而精神则将这种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一个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想要克服困难,肯定会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

关于个性塑造也是很重要的,从早期记忆里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行为思考方式和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强化人生态度,提到了人生态度是梦的缔造者。

在之后的章节中,讲到了梦中跌倒的场景,说明在人的头脑中,对自我保护的恐惧远大于克服困难的忧虑。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的意义是不同的,而个体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一直致力于提升个人应对生活的勇气上。

学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必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该遵照人类的利益来工作。对于那些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生活的儿童,教师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容易纠正或防止,否则它对儿童以后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将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一脉相通的。

青春期:对于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常常表现得过于不安,其实它不过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段。重要的是个人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行动。青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他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做出独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

犯罪及其预防:罪犯并不是特别的人类,犯罪本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生活态度的病症。然而,这种病症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在生活面前,没有人是注定要被击败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指出他们的错误之所在,并鼓励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采取其它有关社会措施,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的数目也会大大减少。

职业、人及其同伴、爱情与婚姻:之所以把这三章内容合起来说明,是因为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作者在书的刚开始就提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白的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个人体会和所获得的思想精髓。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

忘了是哪儿听到的,自己却深有体会的一句话:

“一个自卑的人,必定也是一个自恋的人。”

初时听到这句话是嗤之以鼻的,我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怎么会是自恋的人呢?但是,不断地思考之后,却发现这就实情。正如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说的。“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解决的,但为了让自己“争口气”,不想让自己显得很没有价值,于是强行要求自己去做,却发现自己做不来。接着,便会羡慕,甚至嫉妒那些会做的人。久而久之,便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行要求自己去完成本不能完成之事。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会产生自卑,大概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

大概也是因为“我无法解决,却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信念,才会有“自卑的人,必定是自恋,甚至是自大的人”这样的说法吧。

生活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本身无法完成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去接受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一个事实。一旦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那么很多内心冲突就会缓解下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也会缩小。我们也就会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且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去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等。

当你去接受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懂得了“自卑”所赋予你自身的涵义,那个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而且这种超越,绝对像开了挂一样,让你“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两天在读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与超越》,快读完了,感触颇深,引人深思,怕边读边忘,速速记下,日后勉之!

我们一生都走在自我追求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尤其那些被自己定义为失败者的人们,皆是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自我修缮。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问题“儿童”,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已经在逐渐地了解到自身从原生家庭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延伸到后来的校园生涯,再延伸到社会,接着又延伸到婚姻……有了这种渐渐深入的自我了解,可谓是细思极恐!我渴望自我修缮,在自我修缮的过程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想想在这之前我是多么的幼稚,拿婚姻举例,我不断试图改变丈夫来适应我自己,并认为这样我的生活才会不那么糟糕,我的失落,我的伤心,我一切不好的情绪都与那个让我不满意的丈夫脱不了干系。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在没有得到自我修缮的前提下,可能我的观点都是有误的,无论我怎样从外界改变生活也不会走向正轨,就算我换一位丈夫,或者不婚,我想生活也依然不会让我满意。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都是双向的,只有自身是健康的,那反馈回来的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反之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想要改变身边人、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想要改变自己就要认识自我,个人认为“认识自我”是人生塔楼的基石,它会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影响整个人生道路的方向,它会指引我们走向救赎或是灭亡。

好久,没有静心读书。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涌起。阿德勒通俗地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写起,尊重个体心理学观点,向读者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曾经,我以为老爸重男轻女,因为自己是女孩而自卑;曾经,看到同窗被高等学府录取而自卑;曾经,因为自己出生在乡村而自卑;曾经,因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

尽管我外在乐观,但骨子里的自卑,一直困扰着我……。

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了。比如,我能成为老爸老有所养的依靠,比如,我通过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为有了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当我看到身体有缺陷的生命。

阿德勒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卑,用适当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处自卑的根源,你就会有一次超越。

当你为自己的不优秀而自卑时,你就会开始有了努力的斗志。在努力的过程中,你首先会把让你产生自卑的人或事当做你的奋斗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蜕变的过程中,必然经历无限痛苦与折磨,就像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老鹰。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它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磨炼。如果老鹰不进行蜕变,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会有后来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鸟类都能如此,伟大的人类应该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波浪!”只有经历蜕变,才能展现更优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须有!能够超越自卑的你,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最初知道《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因为一篇公众号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荐大家去看。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特别好奇,对于一个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结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开了这厚厚的200多页。

整体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内容不复杂,但是思想还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认真读下来,心胸会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不会再纠结于一点不放。这于我的确是有帮助的。

但要说超越,我也说不上来。因为整本书并没有什么体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较松散。我在读每一个方面的时候会将书中的理论往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套,似乎如书中所说,似乎又不完全是这样。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被惯坏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亲戚家不愿读书不愿出门的孩子。父母的娇惯和放纵,学校老师的忽视,使得孩子的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极度缺乏,从而变得不那么正常。当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阿德勒还列举了青春期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由于年代久远,阿德勒的一些思想与现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异,但是把这本书当成现代某些鸡汤文的集锦是万万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爱的观点来说,这在现代也是不过时的。

其实总体看来,阿德勒是想把自卑当作一个核心,然后用设法去补偿,但书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对一些个体的分析也不是那么严谨。不过整本书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观点都具有启发性,方法论也总是积极向上的,应当算得上是一本好书。

接触到的大多数朋友都说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翻看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后,我才发现心理学的另外一面,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阿德勒说,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情绪。

书中作者提到童年对人的影响,如果童年时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应有的爱与关心,长大后会很内向,很自卑,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做出改变,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并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

相反,过于宠爱孩子则会让孩子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别说与其他人合作了,离开了父母,当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便会接受不了,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再与别人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没有合作意识,所以很难获得很大的成就。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优越感来源于自卑,建立优越感便能培养自己超越自卑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能通过这种自卑心态的驱使改造环境、改善自己,从而获得安全感、建立优越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而选择错误的方式和错误的目标,最后,自卑就会演变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类书籍在教会大家不断认知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鼓励大家改善自己。

自卑与超越,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角逐,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一个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更是另外一种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最开始讲到的是生命的意义,在社会情感这一小节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只有当一个人的生命被其他人认为是举足轻重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被称为“天才”。在这样的生命中所传达出的意义总是告诉人们:“生命,就意味着做出贡献”......但凡能够处理好人生问题的人,其所做所为无不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即他们仿佛已经透彻地、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懂得最根本的东西在于对他人的关注以及集体协作。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看起来都符合人类的群居本性,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努力寻找不损害他人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会让自己快乐,其实付出了一定是会有收获的,不管是同事的一句谢谢,或是一个微笑,都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肯定,而其他人的肯定会增加我们自己的自信心,减少我们的自卑感。在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努力寻求不损害他人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而不是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学校这个相对简单、纯净的环境里,老师天天和纯真无邪的学生在一起,我们的人际关系本身就简单了很多,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如果有什么需要除旧布新的,那也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完成,无需他人。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每个人因为对其现实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亲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结合作之中获得满足,更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奉献的意义是广泛的,在职业之中,我们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单位的生存发展奉献力量;在社交之中,我们与同学、朋友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集体奉献力量;在家庭之中,我们与妻子、父母、孩子团结合作,为建筑一个温暖的家庭奉献力量;这牺牲换取的是大家的团结合作,从而产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一

哭鼻子和抱怨的软弱其实暗藏超越他人、好高骛远的目标,而自吹自擂也是有自卑情结的作祟。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个比较自卑的人,自卑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小时候因为幼年时几次受外伤后脑、脑门上都留下伤疤,觉得自己不完美,感到自卑;初中前后,因为哥哥姐姐都比我长相好看,他们总是被夸,而我却总是被忽略的那个,因而感到自卑;因为早恋高中复读,所以大学全班我年纪最大,感到自卑;工作后,因为自己情商较低、不屑逢迎而受到搁置、排挤,感到自卑。可是,我的自卑表现出来的是骄傲。

多年前,一个闺蜜曾当面跟我说:“开始认识你的时候,感觉你特别高冷,骄傲得不正眼看任何人。”

另一个妹妹也很坦诚:“姐,你的气场太强大,有时甚至会压过你的某些上级。上级被下级比下去了,你想他们心里能舒服吗?”

其实,我一直是在用自信掩盖自卑,用表面的强大来遮掩内心的脆弱。自卑是进步的动力,自卑本身无可厚非,它是进步的动力,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或许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一切的文明科技是出于人类觉得自己是最为弱小的原因。从某些角度来说,也确实如此。

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几次工业革命为例——。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期,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正是因为人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强大的自然面前极度弱小、常感无能为力,才激发了文明科技的进步。

追求优越感是进步的源泉。

阿德勒观点——。

人生命的意义不同,追求优越感也便是自己独有的。生命的意义像一首诗,超出了表面的文字意义,是一种追求,一种动力。

面对误入歧途的人,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追求优越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是,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才能够超越生活,顺利获得优越感。

我的“空虚”与“充实”——。

四十六岁之前的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片迷茫:除了像驴子拉磨一样的工作之外,我的精神贫瘠、内心空虚,完全不知道我的眼睛该看向哪里、我的注意力该往哪儿放、我的大脑该思索些什么......

空虚与迷茫打垮了我的精神和身体,我如行尸走肉般,活动在这世上。直到2107年初突然觉醒。

从那时开始整整两年的时间,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读书、写公众号,不断充实自己。累,并快乐着。

2018年底,我加入十点成长计划、邂逅写作训练营,经过21天的摸爬滚打,不仅学到了“万能写作法”,还深受训练营优秀同学们的影响,他们聪明且勤奋,活泼又热心,相互鼓励着一起前行。我愿意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因为我深知: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向优秀靠拢。

这两天,为了参加1月7日开始的阅读训练营,我又在拼命看书、储备知识。

《记事本·圆梦计划》、《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番茄工作法图解》,让我很懵很累的同时,受益匪浅:我建造了自己的《梦想·人生金字塔》,列出想做的事清单,把三年的长计划分解年计划、月计划,并立下“终生学习”的宏愿。

我曾极度自卑,也因此空虚、迷茫、痛苦不堪过。

但现在,我没有时间烦恼,被那么多未知的领域吸引着,如一块海绵,我贪婪地吸吮着其中的营养。

我能想象有一天,我微笑地回头看向自己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深沉又笃定。

正如《记事本·圆梦计划》的作者熊谷正寿所说:“我仍然大胆地描绘着远大的梦想,也许会有人笑我太不懂得谦虚,光会画大饼,但对于我而言,这绝对不是一场白日梦,我深切相信美梦将会成真。”

也许,追求卓越感正是我自卑的外在表现吧。

自卑与优越,是相辅相成的一对。

自卑并非难以启齿的弱点。

在面对更加优秀、美好的事物,自惭形秽并不丢人。

自卑是固有的,是需要去超越的。

而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二

嗯,我自卑过,也将一直自卑下去,仿佛一种习惯,没有他,反而不知道去哪里。

我知道我自卑已经很久了,但是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状况,还是从读了阿尔弗雷德的《自卑与超越》开始的。怎么讲呢,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书中讲,人自卑的一个因素是生理缺陷。我想我是有的。小时候,我比较好强,认为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拥有,但是别人都长得很高,而我不是。身高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以至于我觉得大学特别滑稽的是全模拟队个头1米92的大懋和我一个宿舍。这样的心理路程你们不懂,为了上课能和他们一样快,我简直就是在跑。究其原因,自卑来自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比较的标准又都来自于社会的共识,所以啦,有社会就有自卑。虽然文中讲的是个体心理学,但是怎么能逃脱社会的污。

社会这个污妖王产生了太多的坏水。比如贫穷,曾今有一年春节,家里都买不起取暖的煤炭了。那时候感觉无助到极点,自卑到骨子,也发奋的去努力,只为改变。所以说,自卑也是人们超越的一种动力来源。有人会说,你因自卑而做的努力是为了追赶,而不是超越。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想要超越的是曾经不堪的自己。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原始积累,有人有钱,有人有知识,有人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对于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是努力奔跑。

是啊,不向前奔跑,哪还有退路。有时候,最简单的不去自卑的方法就是不去比较,有人选择避开众人,两耳不闻式的读书、封闭自己的交际圈,寻求短暂的平静,但这就像毒瘾,一次一次的将你吞噬,有人从人根本的心理上去解决,超脱自然,别人所谓的出世吧!我有时候选择阿q精神胜利法,哄哄自己的内心,让他安静,有时候直面现实-------我虽然个头矮,可我身上的担子重啊。磨练的就是一种心境,这种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程度有多深,而是触底没?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幸好,在这种心境的腾挪辗转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自卑根源,我开始学着去解决他。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三

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读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了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论,说说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吧。

1、合作与竞争:

阿德勒认为人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竞争,首先是合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要先体会合作。

合作,我理解的,就像是拼图,每一块都有缺口,也有优势,但是每一块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既可以在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在合作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无疑与阿德勒是相违背的,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从小孩子们就在各种“比”中生活,妈妈们在一起的讨论是哪个孩子说话早、哪个孩子长的高、哪个孩子学习努力……到了学校,更是显而易见的竞争状态。

竞争,如果不是基于合作的,带给有优势的人的,是一种觉得我比别人好的成就感,用这种方法来认同自己,这种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是来源于外部的;而对于没有优势的人,也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种否定的,我没有别人好的自卑感。

我们忘记了我们应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状态,我们应该是合作的。如果丈夫擅长的不是细心的做家务,那么放手让他在工作中一展身手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妻子擅长的不是与人交流,那么给她一个安静稳定的家庭来料理,就是给她一个最好的平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争夺权力,而没有思考我们该怎样分担婚姻中的各种事务。

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阶段,无条件的接纳,帮助他们成为他们本身的样子,就是一种合作,“顺”着他们成长,让他们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他们就具有了一种内心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后,就更容易接受竞争了,并且不容易在竞争中迷失。

2、着眼于未来:

一种心理学的观点是,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忽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如果想要未来不受影响,必须进行弥补。而阿德勒认为应该着眼于未来,不用回头舔舐自己的伤口,只需要大步前行,让自己更强壮。这也是《正面管教》中“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来源。

修复伤口的过程,也许对成长是有用的,但是追寻伤口的过程,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不能重头来过,即使找到原因,要么是无法更改,要么已经造成影响,都是一个否定自己的过程。何不积极关注于怎样改善,改善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自信的过程,是充满希望的。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四

《自卑与超越》的三条主线:社交、职业、、婚姻,也正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所无法脱离的三个圈子。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这种意义因人而异。儿童从小就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继而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对职业和婚姻的态度。

在《生活的意义》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种孩子:

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儿童;

二、被骄纵惯坏的儿童;

三、被忽视的儿童。这三种孩子会赋错误的意义于生活。他们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渗透到社交、职业和婚姻中。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犯罪;在对待职业方面,他们或许会将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总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们会因夫妻间无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无法拥有美满的家庭。

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对生活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它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怎样使心灵拥有正确的思想,并使我们的肉体去正确地执行呢?书中,阿德勒多次提到“兴趣”与“合作”。人类总习惯于把过多的兴趣放在自己身上。现代的教育也证实了这点,人们太注重个人的成功,太强调我们能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会对孩子说:“乖乖地把饭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而不是“乖乖地把饭吃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会对学生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你就可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说:“现在努力学习,将来社会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现在夫妻的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了,不否认,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确是个错误,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发现自己并没从这桩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钱、归属感、共同的语言等),于是就决定了离婚。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把太多的兴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们太在乎自己,而忽视了别人。把更多的兴趣放在别人身上,但同时又不迷失自己,这与阿德勒所说的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学会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缓解生活压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会进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这里,我尤其认识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现代人的恋爱结婚自由有点让人担心,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更让人忧虑。失败的合作导致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婚姻有可能导致问题孩子的出现,问题孩子的出现便会给社会带来不幸。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种种摩擦,合作的结果是意见一致,并创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过父母间的种种不和,每场争吵最终以提出“离婚”来结束,但之后,一方的退让或双方的商洽和互谅总可以是他们和好如初。我把它归功于合作。之后,我查过他们的星座,双子的父亲和摩羯的母亲并不适合,,我这一举动似乎有点可笑。但是不管怎样,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这种玄幻的说法,因为我父母的婚姻关系已经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秘诀之一。

相信掌握“将更多的兴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学会合作”这两个技巧的人类会更好地发展。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五

最近,读了一本书,《自卑和超越》颇有感触。本书阐明了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和自满正好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心理品质,却都是年青人常有的心理表现。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虽然,我们无法成为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可以变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防止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了自卑也应当正确对待。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更好地发展。

这本书让我努力从自卑中走出来,让我知道了改变的方向,下一步就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改变自己。我要从自卑中走出来并且要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实,在平凡的世界之中,你会发现你并不平凡,其实你会发现你可以成功,相信自己,才能超越未来,终有一天你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六

人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卑情结。因为世上没有完人,与他人相比,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弱点和不足。有自卑情结并不可怕,关键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它。有的人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会理性地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信心百倍的努力奋斗,想法设法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不足,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断地完善自我,取得人生的更大辉煌。有的人却杞人忧天,自认倒霉,沉浸在对环境、对社会、对他人的抱怨中,封闭隔离自己,最后萎靡不振,走向灰暗的人生结局。

当我们面对自卑时,该如何超越呢?该书作者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人是社会的人,既然是社会的人,那就必须放到社会中去解决这些问题。给这种自卑赋予现实意义,并且把这种意义,建立在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益处中。在付诸行动中加强与他人合作配合,为了这个意义共同努力奋斗。这样,你才能超越自身的自卑情结,使得你的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总结了制约人生的三大问题:第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必须适应地球环境,在地球的适应中生存。第二,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与他人相处。第三,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女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延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一个人如果可以将其人生意义定义为为他人和社会谋取利益,那他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考虑他人。对他人对社会就不会冷漠,会更加感兴趣。这样,对职业、社会和婚姻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很好地处理好。并能够克服自卑,超越自我,战胜各种精神疾病,使人生光彩夺目。

当下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仅凭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胜任一项工作的完成。这就需要团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婚姻家庭中也是如此。男女之间要地位平等,相互忠诚、相互信赖,要有责任感。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是最好的伴侣和朋友。这种感觉,需要你要实际行动去证明。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而不愿意受约束于婚姻,更不愿意去为对方考虑。这样的婚姻终将会葬送在自己手中。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本身的样子,都是用我们的认知经验和标准,经过大脑思维的过滤处理后作出的一种解释,它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我们的一种主观判断。而这种主观判断都是人们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来感受出来的。其实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因此,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要永远用快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管世界和他人如何对待你。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环境,也无法改变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

最新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精选17篇)篇十七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总地来说,是一本实用类书籍,书中从头到尾都在叙述自卑产生的原因以及告诉人们如何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克服自卑情绪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自我的提升;与社会的合作;两性关系的和谐,即:职业;社交和两性。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问题了,那我们就很难认定他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也很难感觉到幸福。

由三项中有两项都是明显关于和他人合作的项目可以看出来,生命的意义其实是对社会的贡献,甚至自我提升一项都是要和他人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

人类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称之为人,由此来看,这个观点并不有失偏颇。

接下来便是自卑感和优越感的问题了,其实这都是源于童年时期家长或者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所导致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就容易成长为一个优越感大于一般程度的人,就容易骄横跋扈,控制欲会强于一般人,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用一切手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也就是很多熊孩子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而要是从小缺少父母的关注,或者父母过于强势,孩子就会往自卑的方向发展,其特点就是犹豫不决,难以担任领导职务。过于自卑的人和过于自负的人对于社会来说,都不是特别好的存在。

接下来作者还论述了青春期孩子出现的叛逆现象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犯罪的原因。青春期孩子的身体趋于成熟,第二性特征日趋明显,大部分儿童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规划好,会出现对于未来的焦虑,除此之外还有成年之后想要独立的愿望。两种情感混杂在一起就出现了焦虑,因而会出现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一切的一切在书中都认为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人类的童年对人类的人格塑造要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有效果。

说了这么多,个人认为本书的最基础的知识便是你的经历不是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的原因,通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底层价值观方面的改进,失控的行为会恢复到正轨。也就是说:

反思日常生活适当的加以修正有助于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叫正常的生活?

就像富兰克林一样,富兰克林的童年也是非常不受重视的,他的父亲由于经济原因不让他上大学,在哥哥的印刷工棚上班还不受待见(老板老给他找一些麻烦),而且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言辞犀利,经常侮辱他的对手,因此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

在这可以看出来,富兰克林这种言辞犀利,不顾一切都要激怒对手的行为方式,很可能和他小时候在家庭中的经历有关,由于缺少关注(其实这样有失偏颇,在他匿名在报纸上发表的时候,他的文章倍受当时各大家的称赞,不过这也是他去工作去的事了,富兰克林也许是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关注,不过这也侧面印证了富兰克林激怒对手也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的言辞犀利,差点丢失了性命。

不过有一些年岁的时候,富兰克林给自己制订了《13美德检视本》(我这么叫),就是上面有十三种好习惯的本子,每天对比自己的行为,最后,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的开国元勋,美国宪法的制定人之一以及一百美金上的老爷爷。

我认为富兰克林就是一个由童年的不幸经历走向卓越的一个人,我猜测,富兰克林童年时期的过于自负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因而说他完成了超越自卑的过程。

我们有很多人,由于童年时期家庭的原因,导致了性格上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不过这并不构成你要如此对待你下一代的理由,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只能专注于自己。

因而,走向超越的方法就是贡献他人,通过构建良好的两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自我提升,身边的人会给予你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多一个敌人不去多一个朋友啦,我推测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中国共青团建团周年心得体会感想(通用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深入剖析,是一种思考和分析自身经验的方式。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阅读。在团课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

    中介二手买卖合同(优质17篇)

    买卖是一种交易行为,它不仅仅涉及到货物的交换,还涉及到双方的价值观、信任和合作能力。买卖交易的社会影响和责任问题也值得关注,以下是一些可持续发展和公益慈善相关的

    带手机违反纪律检讨书(热门18篇)

    检讨书是对过去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我们成长和提高。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检讨书的技巧和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就酒店市场营销工作总结(实用2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会计个人年终总结报告(优质22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以下的个人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为自己的写作

    最新复课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14篇)

    应急预案的核心原则是科学、合理、可行和预见性,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协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高效运作。根据我为您准备的一些应急预案范文,您可以参考其中的经验和做法,来

    2023年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优质16篇)

    反思和总结让我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5月10

    2023年学校圣诞晚会策划书(优质13篇)

    策划书要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掌握了一份优秀的策划书范文,可以为我们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启示。二、活动目标:1.增强学

    最新环卫公司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情况的客观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工作状态。如果你正在为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月工作总结而发愁,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些范文。20xx年年过去了,

    2023年新人试用期工作总结(实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个人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在过去一个月里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