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读书笔记(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笔砚情书读书笔记(汇总8篇)

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写公益总结时要注意用积极向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公益活动总结范文,分享成功经验。

情书读书笔记篇一

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竟然收到了回信,由此引出了两段纯洁的爱恋。两个女孩间的偶然通信竟然牵扯出一段尘封已久的暗恋。

我是通过好朋友才知道这本书的,她说这是她的最爱。好奇心让我在某个堆满书的小小的书店里发现了它,然后买下它……看完后,发现自己不后悔。因为这是一个纯洁的初恋,美的让人流泪。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一直暗恋着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树。但是害羞的男藤井树从不开口说,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引起女藤井树的注意:他为了她而与同班同学打架;他在放学路上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通过恶作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懵懂而羞涩的爱情;他故意拿错了她的试卷,是为了放学后两个人可以在昏暗的脚踏灯下和她说几句话;他借那些不受欢迎的图书,读书笔记。

然后在借书卡第一行写下未加区别的“藤井树”;他特意绕到她家,脸冻得通红让她帮忙还一本叫《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希望她能看到借书卡背面他为她画的肖像画然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遗憾的是,女藤井树粗心地一直没有发现····直到博子寄来的让她莫名其妙的信,通过博子不停的追问以及自己的回忆,在她回到初中时的学校时发现整理图书馆的学妹们竟然在玩着一个与自己又与阿树有关的游戏——谁能找到标有藤井树的名字的书最多的人,然后在大病初愈的一个飘着漫天飞雪的下午,她收到了一本学妹送来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借书签上有着“藤井树”的名字,而那个背面画着当时的她……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电影里面女藤井树看完后湿了眼眶,抱着这本书然后看着天空。我想她在向阿树道别又或者在告诉他,她知道了,原来,曾经他喜欢过她。心里的吃惊和感动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另一方面,当阿树寻找到那飘渺在回忆里的爱情时,博子却也同时也只能痛苦接受爱人的离开还有对自己爱情的怀疑,害怕当初是因为自己长得很像阿树才会被男藤井追求。然后博子登山时被强迫向已经不存在于人世的阿树告别,在白雪皑皑的群山间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还好”。这是她对阿树的思恋和守望,同时也是一种释怀。真相之后她也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整个小说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做作的影像,一切都汇成一封不能寄予思恋顶端的情书。如果没有那个乌龙的插曲,那片盛放在初三的回忆就会就此泯灭。那么,在时间这端的我们也就找不到爱情的真相了。像安妮宝贝说的,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举动,偷偷喜欢一个人,悄悄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静静地等待着他从自己眼前经过、心里小鹿乱跳地给他留下一点点的痕迹,兴奋地期待他是否能感觉一丝丝到你对他倾慕的心动。暗恋是没有结果的等待,没有结果,我们却依然倔强地期待。两个藤井树间的暗恋正是这样,由于太纯粹,太不计较得失,太不讲究回报,终究是阴差阳错。直到多年后才明了这份爱情的真相,可惜此时已时过境迁。但这两段爱情却没有随着藤井树的死亡而枯萎,活着的人依然可以感受到死者的情意,虽然阴阳相隔,但是爱不是生死可以阻隔的。

男藤井树终于等到了女藤井树发现真相的这一天,一段美丽而哀伤的暗恋终于有了完结。岩井俊二也正是通过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感而不伤的表达了故事的主题——珍惜有限生命和宝贵的爱情。

情书读书笔记篇二

在书店淘书的时候,因为封面随手将这本书塞到了口袋里,3个月后的今天终于完成了本书的阅读(真是懒到家了)。碰巧今天迎来了北京的初雪,坐在出租屋里面看书,别提有多惬意了。

正如书名想要表达的那样,情书贯穿了整个故事,勾起了他人中学“苦涩”的回忆,勾起了爱人之间相互的思念,即使已阴阳两隔。女主博子本是约定了和藤井树结婚,但藤井树登山失足而死,博子就此失去了挚爱的人。在翻看遗物的时候偶然方向相册中他中学时候的住址,抱着没有回信的态度写下了对爱人的思念。

可就是巧合,那个地址属于中学时期同名同姓也叫藤井树的一个女孩。一个是对男生藤井树的无限思念,一个是对他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回忆而怀恨在心。就这样两个人误打误撞的完成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安抚了博子悲伤而遗憾的婚姻,化解了女生藤井树中学时期刻骨铭心的矛盾。故事到最后,女生藤井树才发现原来中学时期的那个男生原来是喜欢她的,而博子收到的“你相信一见钟情么”是男生藤井树弥补了自己错失的爱情。

男生总是这样,即使像我已经到了大学毕业的年纪,为了自己喜欢的女生也总是准备了一些小惊喜,就像书中男生给女生藤井树在书签后面画的那个画像一样。即使这个动机在女生眼里被认为是奇怪的举动,即使礼物被轻易地女生忽略了,但在男生心里就仿佛完成了一项壮举,毕竟,“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我发现我逐渐喜欢上了日本文学,那种安安静静的看完,然后慢慢遗忘掉,在以后的某个时刻突然回忆起来,就仿佛变成了自己过往的回忆。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看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后又拉着我妹一起回看了这个电影,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但总感觉书中所描述的世界更令我向往,更像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白纸黑字的呈现在我眼前,而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合上了书,博子的心中永远的留下了属于藤井树的位置,而女生藤井树更有可能当作无事一样回到自己的正轨,但当以后再有人叫起藤井树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道她会不会突然的想起中学时期喜欢过她的那个藤井树呢。

情书读书笔记篇三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思之切,然终是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如斯乱世,身为一名中国人,你又能如何,为了革命大业,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肠如鉄,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觉民也曾言:“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还在用文言,明明还在清廷的压迫下,本是书生一辈,却能扛起国家大任。

还记得你说“死有何惧,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唤醒亿万炎黄胄裔,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洒神州,快哉,快哉”家与国之间,你选择了国;笔耕与枪战之间,你选择了为国而枪战,而牺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国事不平,何以为家?是的,死有何惧?当林文喊“新军兄弟们,当同我们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还没说出就被打死的时候,你们就应该已经真正无畏了,当新婚的声洞执意要参加敢死队时,当骁超与元栋双双就义,元栋的眼镜被踩碎,珺瑛在城门外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热血的回应。

还记得你们两人,意映与你在院中跳舞,放着sakura的音乐盒;海边放纸鸢,意映说你是高高于天的鸢,但你却把舵放入其手中;还记得你们一起相拥于竹林;你给她梳头,看京剧,意映等着你,从初为人妇,到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齐刘海到头发长长,不梳刘海。

情书读书笔记篇四

说起读岩井俊二的《情书》的感受,犹如我对书中提到的那只“翅膀和尾巴都是在舒展的时候被冻住了的”蜻蜓的感受一样:美丽、浪漫、哀婉。

透过晶莹剔透的冰看舒展的蜻蜓是那么的纯净。少年时期暗恋的往事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纯真。“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的认知又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纯粹。认真写信给天国的阿树的博子是美丽的,陷在与阿树相遇相知相爱的回忆中的博子是美丽的,在雪地中央冲着大山放声呼喊的博子是美丽的。同样,认真回信给博子的藤井树是美丽的,明白自己也喜欢阿树的藤井树是美丽的,佯装平静想把画像放进兜里的藤井树是美丽的。因为纯,因为不做作,所以《情书》很美丽。

定格在最美丽时刻的蜻蜓是如此的富有诗意。小说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如此的浪漫:在没人借过的书的空白书卡签上“藤井树”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在《追忆逝水年华》的图书卡背面画着女藤井树的样子。我能体会男藤井树在图书卡上签名的心情,他签下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是假公济私,是为了能与喜欢的人名正言顺单独呆在一起,即使没有言语。而让喜欢的人帮自己还那本夹着有她样子的画的书,其实也就是间接的表白。可惜这些做法浪漫,但太过含蓄,两人只能是擦肩而过。

冰封的蝴蝶即使美丽,也透着哀婉,即使浪漫,也透着悲伤。对于女藤井树来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她不该到那人走后才明白他心中的秘密。对于渡边博子来说,还君心思双泪垂,恨不相逢更早时。她不该是另一个人的影子。

当一切真相大白,当博子与藤井树都面对了自己的感情,当书中洁白的雪花融化在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的时候,一只冰封的蜻蜓也成为了我记忆中永恒的标本。

情书读书笔记篇五

今天连看邮件都曲折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邮箱有问题了。坏了也满好的,我一向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坏家伙。

写封读后感吧,其实小猪的文笔还行,看起来还是满感人的,大概是从来没有用心写过什么东西。这可是我收到的他的第一封情书,简直是杰作。认识这么久以来写给我的第一封邮件。点评一下,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呵呵,不错80分。

其实,真的,我也不想为这些破事情发作,真的没劲。我一整天开心的心情就这样给自己发作掉了。可是如果我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话,我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的人了。原来我认为自己很强,可是不是的,我是凡人,不是神仙。我是个小小的人,有颗小小的心,反而,这颗小小的心更精致,更需要好好呵护。我也脆弱,只是希望自己表现的坚强,不把眼泪流给别人看,可是有的时候真的是委屈,我可以倔强的说不,倔强的收起眼泪,可是却装载不下太多的委屈。

好了,日子总要好好的过,我也不想撮的,撮到最后,总是我自残的。

还是开开心心的做我的青天白日大头梦,象猪一样开开心心的生活。

情书读书笔记篇六

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高中时期的爱恋少了一些自私,多了一份纯真,只因入世不深,不必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情书》虽为题情书,可事实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情书,有的只是一张张写着藤井树的借书卡片。甚至因为两人都拥有相同名字的缘故,一瞬间也令人搞不清楚那写着的藤井树究竟是谁。

岩井俊二独特的构思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两个拥有相同姓名的但却性别不同的男女,两个拥有相同面庞因一封误寄的信而联系到一起的人,也许过于巧合,但却将那份喜欢,那份单纯的喜欢表达的淋漓尽致。总是点到为止的岩井俊二,在书的结尾用一张背面画有肖像的卡片来告诉我们一个藤井树对另一个藤井树深深的爱恋。翻过来的卡片背面,肖像,是初恋回忆的完美情书,也许这便是岩井俊二所想表达的。

对于结局,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我曾想过,若是当时女藤井树早早发现那本书夹的卡片,或是更早男藤井树勇敢的告白,那么,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便好,那份最真挚最单纯的不受污染的情思都应该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那是对于青春最好的纪念。

你好吗?我很好.一封封的信构成了通往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桥梁,两个拥有相同面庞的人,她究竟是不是她的替身,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无法感受到当时博子得知自己的丈夫也许只因将其当做他人的替身而一见钟情时的心情,毕竟在我看来,她早已是局外人,这是属于藤井树与藤井树的故事,当听到博子对着藤井逝去的那座山峰喊到:“你好么,我很好”的时候,便已经释怀了。

一封误寄的信,讲述了一件令人动容的故事,她究竟对他抱有什么想法,我们都不知道,可我愿意相信,在他喜欢她的同时,她也喜欢着他。在看不到窗子旁边那抹身影时的惆怅,在听到多年后老师调侃时的脸红,在收到那肖像卡片后害羞的手足无措时,我想她也是喜欢着他,可惜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他。可那份喜欢在此戛然而止却是恰到好处,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点,愿那抹身影一直长留心中。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故事过于故事化,现实中不存在如此多的巧合,但不得不说《情书》使我动容,因为《情书》让我懂得爱.

情书读书笔记篇七

《情书》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挚爱的一本外国文学书籍,当初虽然是由于喜欢这部电影的导演而爱屋及乌至此书,但后来,每年放假读一遍,成为了习惯,并随手带在身边并时不时品味其中的苦与乐。

故事是由一个葬礼开始,并由一封看似不可思议的来自天堂的信展开的。这样的开头很特别,而后又以两位女主角的视野分别描述,用第一人称的口气,不同换位的展现。这么看来岩井俊二先生是极其细腻的,不单单是文字还有情感,使用女性的口吻是那么的信手捏来,我想这大概是擅长于写青春小说或是拍那种伤痛文艺片的人所拥有的独特才能。

他文笔极轻,轻描淡写中却着实有着简单中展现出不一样的技能,比如,一句简单的“你好吗?我很好。”在信件的问候中是一种自言自语,甚至让人觉得神经病,然而对着巍峨的高山下所传来的回声,倒是让读者觉得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如山高海深。看《情书》总会觉得暗恋是极其美好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永远的秘密,是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是一个人寻找未来的方向,所拥有的不单单是距离和幻想空间,更有着唯美和没有悲伤的日子。

看了《情书》你会相信如此冷淡的社会是存在真爱的。大概喜欢,应该是一种不顾一切,应该在不知道他的家庭,不知道他的工作和专业,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或者讨厌什么,只一味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自我和自由,不带一丝讨好或是顾忌,等到两人习性真正融合的时候,才是可以说爱的时候。故事里的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便是如此的纯真的爱着,大概像岩井俊二先生说的,人越是到了年纪大的时候,越是向往纯真,所以当我每一年看到这份纯真的爱的时候,心境也是不断变化的。

岩井俊二先生用一句话形容阿树(男),说他,“不是在画画,就是在去画画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种执着,也显示了阿树的性格,对爱情也是如此的执着。这看似简单的执着却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多少人希望为理想而去生或死,伟大的切·格瓦拉先生也说过,“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一个“现实”折断了多少人的翅膀,若想再要飞翔大概也等到人老珠黄时,将自己打磨得光滑后,挣扎滚动。

所以多么想,趁年轻,也去追逐梦想,捆绑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俗事琐碎也抛弃了吧,生命还在,是你的终究归来。就像那句话所说,“不是读书就是在旅行,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秉承信仰,继续拼搏,为理想和希望而战,只为在死去之中,属于自己的遗愿清单上的条数变为零。

当然在我看来,《情书》中最为感人的片段应该是当年迈的爷爷,在没有救护车的支援前提下将因重感冒而生命危险的阿树,冒着大雪,背到医院抢救,并及时到达,那一刻两个人同时进入医院抢救。爷爷如此拼命只是为弥补当年没能就活阿树爸爸的那份责任。这一段情节,设计在此常常让人觉得费解,因为这是一部写爱情的书,但是岩井俊二先生却从不同的角度下笔,将爱情、亲情、生命等各个方面完美结合,并能够与爱情的情节相联系,比如在医院排队看病梦见了男藤井树,比如因为父亲的死亡而忽略男藤井树给她的画像。

一切的喜剧因素看起来全然是悲剧的效果,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人家很相似,可是不幸的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男藤井树家失去了儿子,女藤井树家失去了父亲,但是活着的人依旧拥有自己的生活,死亡看起来是自己的事情,一个人孤独的离开,什么都不知道了,也什么都不再拥有,然而亲人却是因此而祭奠或者以独特的方式思念着亡者,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总能引起万分的感慨,这大概就是人们的情谊,也是能够使得情感迸发的缘由吧!

温暖的书总是能够给予你我力量,不需要强有力的震撼,微小细节的捕捉后,一样是卓越不凡的感悟。

情书读书笔记篇八

一本书,两个爱情故事,三个人的情感归属。喜欢回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往事,深沉且充满眷恋。更喜欢作者那字里行间那股回忆中的忧伤与美丽。每一个人都会有初恋,在初恋之前也许会有那么一个暗恋的对象。你也许会把他变成初恋,也许会让他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珍藏。这种感觉简单而纯粹,如樱花般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百转千回直达心底最深处,鲜明而深刻。

“你相信一件钟情吗?”藤井树说。“我相信一件钟情。”博子说。这是第一个爱情故事的开端,但是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局。好的结局中间也许掺杂了许多的辛酸。藤井树的死亡对博子是一个打击,也意味着这段爱情是没有结局的。但是博子的深情使我感动,两年后的她来到藤井树的墓前,虽心如止水,但是最深的爱是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的存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最深情的男子,总是沉默的像棵树”。我想说博子的爱更胜于此,无法忘记已逝去的人,就牢牢的记住。她之后寄出第一封信的疯狂,还包涵了深深的'思念。收到第一封回信后博子的激动,才真正开始见证她两年后一如既往的情感。同时也见证博子将要退出这场爱恋,因为此后一切她都不再是主角,真正最幸福的是另外一个藤井树。

秋叶在故事中是作者的一条线索,因为他是使潜在的暗恋明晰化的一个转折。他喜欢博子,他对博子和安代有着愧疚,在登山过程中,在发生意外之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放弃了他的好友,却救了更多的人。他必须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有生机。他一直默默的在背后保护着博子,所以博子也有自己幸福。

在与女的藤井树通信时,博子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他男友的事情。回忆也因此慢慢的展开,和这段回忆只关乎于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博子只是一个回忆的见证者。以前的藤井树与藤井树在一个班上,他们一起接受了很多的嘲笑,他们一起去做图书管理员,还因为名字而拿错试卷,因为试卷他们又发生了一写很温馨的事情,还有最后男藤井树离开时交给女藤井树的那本书。都体现了男生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书中最浪漫的事是最后在校园中掀起的“寻找藤井树”游戏,他默默的做着这些,却不曾用言语表达过。在博子看过藤井树本人与之后从她的书信的字里行间渐渐的明白了一些事情。最后她把所有属于他们的回忆都寄回去了。当年那本书也浮出水面,里面有着一张画着藤井树的卡片。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是幸福的。所以博子在明白一切后,能够很平静的接受。同时相信秋叶与博子最终能得到幸福。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藤井树的暗恋是最单纯,唯美,无暇的。就这样静静的回忆,就这样细微的回忆。勾勒出的情感也是细水流长的。这样一段宛转曲折的心意,感动的应该不仅仅是当事人,同时还有博子,有作者,还有我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