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你很特别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翰墨绘本你很特别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一

绘本《咕咚》是我们教研组一起研究的一个绘本,采用一课多研的形式进行,从前面几次的活动到我的教学,已经是第四次教学了。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的改变:

在教学形式上,从故事教学的形式逐渐变成幼儿自主阅读。以往的绘本往往就是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观察画面了解故事情节,直到最后完整讲述时才给幼儿看绘本,幼儿阅读绘本的时间很少。现在,变成了自主阅读,在阅读前教师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次教学活动,给孩子三次阅读的机会,逐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绘本里的故事。

在观察画面上,从一幅一幅观察到重点观察封面上的角色形象。由于之前教师在引导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引导他们观察每一张的画面,而观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了解小动物害怕的样子。因此,在我设计教学时,我发现绘本的封面很好地诠释了这些内容,所以我在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花的时间较多,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如角色形象,角色表情,还有名称。

经过这次活动,我对绘本有了更多的想法:

一、针对幼儿的个性,选择贴近生活的绘本阅读材料。

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阅读兴趣。比如,中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注意事物的表面属性,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就不太适合他们阅读。教师应选择那些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比如我们选择的《咕咚》它的画面就很清晰,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让大家一看就能明白角色形象。

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的教育功能为主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绘本的选择,“板起脸来说教”是我们一贯的作风。但是绘本教学的本质不应该如此,选择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沉浸在幻想和快乐的天堂才是绘本应有的作用。因此,选择绘本,不是选择“大道理”,孩子美好的童年时光,不该是被端端正正地钉在教育里,而是在轻松愉悦的绘本故事中笑着成长。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明白道理的瞬间,但我们也没有去强化,而是作为一次活动的总结。

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确实,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懂得阅读,懂得关注书中的细节描写、人物情感、故事内容,更能使阅读伴随他的终生,在阅读中获得最大、最多、最好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当他们对书产生了兴趣之后最迫切的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了解阅读习惯的要求和规则:如爱护图书,在阅读中要轻轻翻阅,不卷折书本弄皱撕破书页,知道爱护图书;阅读的方法和规则,阅读时从前往后翻阅,按照页码的顺序看书,观察画面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可以边看边说,阅读时应该安静并保持专注,不影响他人;阅读的姿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不要离眼太近。可能规则很多,但每一次活动我们可以提一个重点的引导幼儿强化,这样一次次幼儿就能逐步掌握阅读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在绘本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继续加油,争取更大的突破。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二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利用校本课和语文课给孩子们读了很多绘本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爱读绘本故事。因为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中的图画色彩鲜明,构图精美,内涵丰富。本期的第一节校本课,我给孩子们上的就是绘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该故事由多幅图组成,讲的是小白兔皮科用聪明的头脑战胜大象和河马这两个庞然大物,是一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猜谜,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猜关于小兔子的谜语,引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把他们带到了故事中,引发了他们往下听的欲望。

2、角色转换,增添乐趣。

出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后,让想当这只小兔子的学生举手,说说自己知道的小兔子,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说出小兔子特点的过程中产生角色转换,把孩子们带入小兔子的角色。我指导着画面介绍说它的名字叫小兔子皮科,你的名字叫小兔子××,给几个孩子的名字前加上小兔子,加强了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也给故事增添了乐趣。

3、巧设悬念,引导思考。

在讲述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所有的故事直接讲出来,而是巧妙质疑,让“小兔子”们积极思考想办法。如当皮科遇到大象的欺负,假如你是皮科会怎么办?遇到了河马,你又会怎么办?皮科真的会和大象和河马拔河吗?对于某些图片中的文字也设计成不与画面同时出现,而是只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怎么说;或是看到一个画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出现该画面上的文字进行对比。

4、引导观察,训练说话

当课件出示第二幅图时,我问孩子们:“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它生气了?”我继续追问。“大象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大象的眉毛竖起来了!”“大象的鼻子卷起来了,好像要抽打小兔子一样。”孩子们争着回答。“你们猜猜大象会对皮科说什么呢?”我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有的孩子说大象责怪小兔子闯入他的地盘,有的孩子说大象呵斥小兔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打扰自己的生活……孩子们根据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5、续写故事,发散思维。

故事讲完,我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继续编写故事。小兔子皮科又蹦到了哪里?遇见了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这些提示,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讲的故事真的很精彩。有的同学说皮科在森林里遇到老虎和大熊,还有的同学说遇到了蛇……这时,提醒孩子们如果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再配上美丽的图画,那就是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了,鼓励学生多写多画。

5、推荐好书,课外延伸。

再次回到书的封面,读题目,简介作者。这本书是德国著名儿童画家皮特那?布罗斯特创作的,他特别喜欢兔子,在他的笔下兔子特别活泼可爱,深受读者喜欢。他为了编出好听的故事,曾把全世界所有关于兔子的寓言、童话都收集过来。告诉学生今天读的这个故事就是他从非洲一个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请记住这本书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再一次强调以后看书一定要先从封面看起,这里也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且向大家推荐了一本有关兔子的书《逃家小兔》,鼓励孩子们回家阅读这本精彩的图画书!

这节课,孩子享受了阅读的美好,度过了一段既有趣又有收获的时光。我明白,让孩子从读绘本故事开始,渐渐地爱上读纯文字的课外书,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会义无反顾地将绘本阅读进行到底。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三

《生气汤》是一本优秀的情绪绘本,它不仅是孩子的读物,也是成人的读物。生气,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们也一样,妈妈不守信用或者与孩子抢夺一样玩具,都会生气。因此我以《生气汤》绘本为载体,向幼儿讲述关于一件霍斯与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从而让幼儿了解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经常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让幼儿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能够仔细倾听,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心情转变的原因,学会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幼儿都有过生气的经验,因而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准备的时候,对绘本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绘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点做成ppt,也便于幼儿的理解。但在对幼儿回答的预设上还是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将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幼儿,让其获取直接有效的经验。整个过程我都是围绕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气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为主线的,我借由故事,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点,反馈给幼儿。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气的危害,从观察图片,倾听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让幼儿从故事然后回归到自身,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交流,我再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生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自己失去朋友。虽然幼儿愿意说,但是我觉得大多孩子还是不能够很好地畅所欲言,不愿意把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我本来是想让幼儿能够大胆表达的,孩子们把玩飞机作为最大的快乐,沉浸在了游戏中,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但我想游戏本身能给孩子快乐,这也是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所以我总结时就提出了:看来,玩游戏也是调节情绪的好办法,以后我们也可以来试试哦!

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真正的操作结果之间有着很多的变异和未知数,这既需要教师的预设,也需要巧妙地应对生成的问题。师幼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细地观察到每一个幼儿,抓住其中的亮点,将其放大,再反馈给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这是我在今后活动中需要提升的地方。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四

这是一部荣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的绘本作品,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感人的画面,纯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从忧伤走向希望的故事。现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轻柔的音乐声贯穿整个课堂。整节课的配乐一共出现了六次,既有老师的配乐范读,又有学生的配乐品读,还有配乐改写。文本与音乐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放松心情的同时,读懂故事,感受内涵,升华情感,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了“音文共鸣”的境地。

阅读教学注重合理取舍,同样,在这次绘本阅读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重点,对多达27幅画面的阅读内容,做了合理的取舍。我着重选取了其中的两组图片:一组是麦先生在游乐场上“走来走去,嘴里哼着比微风还要轻柔的催眠曲”、在马戏团“观众们都笑着离开了,只有麦先生还会在舞台中央安静地呆上一会儿”、在海边“麦先生看见了一座沙丘城堡,他看了很久很久……”的场景;一组是“麦先生和男孩就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一起开始了旅行”的画面。这两组图很好地体现了麦先生情感变化:忧伤——快乐。在品读这两组画面的同时,我配以相应的语言训练,以画面补白和改写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在训练中进一步感悟麦先生的内心感受。整节课,我用在这两组图上的教学时间,占了课堂时间的大半,其余内容一带而过,删繁就简,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在本次课堂上,我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绘本阅读作为一种语文形式,同样不能忽视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本节课中,读和写是重点,听和说是铺垫。

听:在教学伊始配以音乐,我用深情的声音向学生传达出故事的情感,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在配乐声中的范读,训练了学生聆听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感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说:通过三个场面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走进麦先生的内心世界,去触摸麦先生那颗破碎的心。在这样的片段补白中,学生感受到了那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感受到了麦先生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

读:教学中,我抓住麦先生在游乐场、马戏团、海边的三个重点场景,通过学生配乐朗读去体味其中蕴含的那片情。

写: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学生对故事的改写:《麦先生与小男孩的旅行》,即写写麦先生和小男孩还会去哪些地方?那又是怎样一个愉快之旅?这一写不仅是为了练笔,同时也是为加深学生的感悟而服务的,感悟麦先生和小男孩内心的伤痕正在慢慢愈合,感悟他们此时的心情一定是快乐的、开心的、幸福的。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五

:鸟窝里的树(绘本)

1.通过看看、讲讲,鼓励幼儿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体验鸟先生和鸟太太对小树苗的关爱,增进对树的爱护之情。

1、绘本书籍《鸟窝里的树》;

2、课件:鸟窝里的树

一、出示课件,介绍书名《鸟窝里的树》

我们先来看一下书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再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呢?

二、观看课件,一页一页地翻阅,幼儿认真仔细地观看,教师适当的引导。

活动一:

1、它们是谁?

2、这是鸟先生和鸟太太,他们在干吗?

3、小结:春天到了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在树上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好温馨好幸福啊!

4、鸟窝里又长出了一棵树,你们觉得奇怪吗?鸟太太怎么说?幼儿学学鸟太太说话的样子。

5、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活动二:

2、谁也来了,它会怎么对鸟先生鸟太太说呢?它有什么好办法?

活动三:

1、小树苗被大家轻手轻脚从鸟窝里搬下来,种在了泥土里。生活中还要做什么轻手轻脚?

2、后来怎样了?

三、今天我们读了一本充满爱的书。教师完整讲述。(配上音乐)

四、你知道树有什么好处吗?你觉得鸟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对,鸟太太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它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爱护小树苗,舍不得伤害它,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要像鸟太太那样有爱心,爱护小树苗,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环境。

五、小鸟长大后,鸟窝里还会长出小树来吗?你说呢?老师把这本《鸟窝里的树》放在图书角里,你们去看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六、活动结束。

绘本你很特别教案篇六

《生气汤》是一本优秀的世界级绘本,它不仅是孩子的读物,也是成人的读物。生气,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们也一样,妈妈不守信用或者与孩子抢夺一样玩具,都会生气。因此我以《生气汤》绘本为载体,向幼儿讲述关于一件霍斯与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从而让幼儿了解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经常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让幼儿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

1.能够仔细倾听,理解绘本中主人公心情转变的原因,学会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首先从准备上看:幼儿都有过生气的经验,因而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准备的时候,对绘本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绘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点做成ppt,也便于幼儿的理解。但在对幼儿回答的预设上还是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将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幼儿,让其获取直接有效的经验。

再者从过程中看: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气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为主线的,我借由故事,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点,反馈给幼儿。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气的危害,从观察图片,倾听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让幼儿从故事然后回归到自身,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交流,我再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生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自己失去朋友。虽然幼儿愿意说,但是我觉得大多孩子还是比较拘谨的,不能够很好地畅所欲言。还有一些问题过得比较快,就像霍斯为什么生气,也只是让孩子听了一下,然后再说说,孩子们似乎还不是特别了解;另外对于幼儿的回答我也没有接应得很好,比如在问到“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时”,在孩子回答“想打人”时我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等等,我觉得在这一部分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是勾起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生气的情绪,但在这里我匆匆地过了,没有与幼儿进行很好的互动。第二部分是观察霍斯生气后的表现,以及妈妈的做法。这一部分重在感受,幼儿基本上都知道霍斯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不能理解妈妈的这种做法是为什么,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想的,但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提问中让幼儿知道怎样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是第三部分的重点。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说说自己生气时是怎么发泄的,但在这个部分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孩子的已有经验,但有几个孩子说的还是蛮好的,我也借由他们的说法给与小结,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等等。在这里,我想是否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来判断是对是错,作为经验的提升,这样可能对他们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升华会更到位。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我本来是想让幼儿能够大胆表达的,但孩子们还是比较拘谨,重在了游戏却忽略了游戏的实质,这也是这个活动遗憾的地方。

一个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真正的操作结果之间有着很多的变异和未知数,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活动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幼儿的了解上。我觉得师幼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细地观察到每一个幼儿,抓住其中的亮点,将其放大,再反馈给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