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曼珠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

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各科目的学习,并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校总结案例,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教育部。

2019年4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区、市)、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举措,丰富培养资源,压实培养责任,使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扎实、教书育人水平整体提升,切实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一)专题理论轮训计划。

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部级示范培训与省校专题培训、面对面培训与网络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1.开设“周末理论大讲堂”组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培训。

面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开设“周末理论大讲堂”,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学,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对每次培训进行现场直播。除去寒暑假外,每周开设一讲,每讲两个小时左右。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在固定地点组织一定数量骨干教师全程集中学习,加强引导管理。

2.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

按照更好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面向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政课骨干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以及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每年举办12期,每期规模为100人,培训时间为3周,每年培训1200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要根据本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专题培训。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专题实践研修。

(1)专题研修。教育部、中央宣传部每年暑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开展专题研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每年组织400名教师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进行专题研修,培训时间为7天。各地各高校可依托教育部及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研修。

(2)实践研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高铁、桥梁、港口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航天、潜海等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世界领先成就的单位设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各地各高校五年内组织思政课教师每人至少参加一次实践研学。

(二)示范培训计划。

依托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组织专项支持计划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参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两门必修课集中统一学习。

2.骨干教师研修项目。

(1)国内研修项目。继续办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基地等方面突出精准要求,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高校思政课教材(2018年版)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在找准、讲清、讲透思想理论教育和“00后”大学生理论兴趣的共鸣点上下功夫。各地各高校要根据培训任务,精心选派符合条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实现五年内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培训全覆盖,每所高校至少有2位教师参加国内研修项目。要引导参训教师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教研室等举办“三集三提”活动,即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不断扩大国家级示范培训的影响面。

(2)国外研修项目。每年遴选若干名高校思政课拔尖教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国外进行6至12个月访学研修。

(3)网络培训项目。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根据培训需要及时开展网络直播培训,每年直播50场次以上,覆盖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开发在线学习频道,供思政课教师自主选学、精细备课。

3.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项目。

每年依托全国高校第一批1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100名从事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学5年以上的在岗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

4.思政课教师省校协作培训项目。

指导部分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平台优势、队伍优势,与省级教育工作部门建立省校协作机制,省级教育工作部门集中选派思政课教师到基地进行专题培训,创新示范培训方式,扩大研修基地培训工作覆盖面。

5.思政课教师校际协作项目。

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建设工作指导,鼓励支持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各高校建立校际协作机制,通过挂职、支教、进修等方式,共同开展教学研讨、共同组织课题研究、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三)项目资助计划。

1.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

每年择优支持30个左右优秀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围绕高校思政课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团队攻关。每个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

2.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项目。

每年遴选建设10个左右“名师工作室”项目,培养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每个“名师工作室”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3.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

每年遴选50名左右教学业绩突出、科研潜力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思政课中青年教师,每位教师资助经费20万元,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鼓励各地各高校采取挂职锻炼、社会实践等方式对优秀中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

4.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

每年遴选20项左右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每个项目资助经费5万元,资助期限1—2年。

5.全国高校思政课示范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西部项目”

每年支持10个左右“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涵盖的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每个项目资助经费40万元,资助期限一般为3年。

6.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

每年设立不少于100项,针对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0万元,资助期限1—2年。

(四)宣传推广计划。

1.全国高校思政课示范教学展示活动。

从2019年起,每2年分专题组织开展一次全国高校思政课示范教学展示活动,将优秀教学录像、课件、教案进行集中展示,表彰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过硬、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理念先进、育人效果突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培育推广“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终身受用”的品牌课,充分发挥示范教学的引领作用。

与中央主流媒体合作,持续宣传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站位高、保障硬、工作实、业绩佳的地方和高校;持续宣传一批基层党建强、团队文化优、教学水平高、社会影响好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持续宣传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各地各高校要主动与中央及省(区、市)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推广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为思政课教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本规划由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各地各高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建设一批省级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师专项培养资助项目,切实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实现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持续提升。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二

同志们:

去年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刚才,听了相关同志对自己一年半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汇报,我深受鼓舞。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我既是学校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也是马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今天,我是以双重身份来参加这个座谈会的。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是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一级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在博士点申报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层面以及哪个校领导参与的工作,我们都会大力支持。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积极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将会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校的思政课程建设打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最近,学校在研究制定辅导员入编办法,逐步解决辅导员的编制问题,这其实也是在为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同辅导员队伍的融合,用专业优势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马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博士点申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同学生的紧密联系,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中寻找课题、发现问题,避免思政理论课远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

接下来,我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身份,结合学习总书记讲话,进一步与大家作以交流。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也一直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六点要求”,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让我感到常学常新,愈发感觉内容深刻、意义深远。在谈到思政课建设时,总书记明确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为我们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一、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政治自觉。

一是深刻认识:持续增强党性修养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都是共产党员,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也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只有自身党性修养强、信仰坚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有能力在破中立,做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照党章,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按照周恩来同志“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座右铭,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自省,才能确保在有生之年,都信仰坚定,不走偏、不犯错,才能保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才能保证讲好思政课。

二是深刻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说到底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完成好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价值引领的任务,才能拥有批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的底气,才能掌握辨别和批判错误价值观点的有力武器。

三是深刻认识:只要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就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有一些教师思政课讲得不好,学生不爱听,关键是我们有的老师讲课时担心“祸从口出”,不敢讲矛盾、不敢碰问题、不敢亮观点,总是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照本宣科,讲套话、不走心。这样的思政课又怎么能和学生交心,怎么才能打动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呢?要讲好思政课,必须要明学生所想,结合学生真正的思想实际,放开讲、大胆讲。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只要有真信仰、忠于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逾矩,就不怕讲错,也一定不会讲错。只要切实加强了政治建设、提高了党性修养,就一定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讲好思政课。

当然,学校一定也会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给教师以充分信任,不揪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板子。

二、努力拓宽知识视野,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之所以不容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政课教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同时,还要求我们能及时跟上国内外、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快速发展的变化形势。总书记十分体谅我们思政课教师,想要达到这个要求确实不容易。怎样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创新理论统领。首先,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把握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问题,回答并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发展中国的蓝图,提供了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构成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主体、主干,是国际共运史、世界社会主义史的最新理论成果。只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牢牢掌握这一创新理论,就能回答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学习新中国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这一观点值得大家参考学习。

我们学校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开得还不够丰富,这其中思政课教师还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四史”开成选修课,更可以将“四史”中的很多专题开成选修课,结合思政教师个人的研究专长开设一系列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琳琅满目的课程供给,引导更多的学生从“四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

三是充分掌握“三大规律”。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理解并充分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到:一方面,在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及时广泛学习掌握讲话精神、重要文件,聚焦工作重点、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思政课所讲的才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方向的聚焦。想要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全才是不可能的,但若能聚焦一个方向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成为专家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思政课要专题化的讲,专题化的研究,把思政课办专办精。

三、正确区分不同体系,着力聚焦学科建设。

才能将思政课讲得“新”,跟上新的形势前沿、贴合学生实际;

才能将思政课讲得“精”,深刻生动、引人入胜。

一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马院目前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生供不应求,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前几年引进的人大多数都是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教师,这对学校凝练学科方向、博士点申报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科班出身的教师对原来的专业抱有幻想,舍不得丢,学术研究和课程要求不衔接,研究方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不沾边。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科方向过于散乱,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看着表面上也不是一点成果没有,但由于没有聚焦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方向上来,一个好的学科方向也培育凝练不出来。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及时把研究方向聚焦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方向上面来。接下来,马院在学术成果奖励上,要往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上集中,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没有关系的一概不奖。用这样的方式,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切实把学科研究方向凝练出来。

二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我最近了解到有的马院教师,发现他们是以教材研究、课程研究代替了学科学术研究。其实,科学研究的维度,远远要比教材课程这个面广得多、也深得多。研究方法更需要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我们熟悉的文献研究,还包括田野调查、社会调查,这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研究类型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外,还包含社会科学研究、统计学研究等应用型研究,像我们的辅导员这样的兼职思政课教师,即使没有专业学科背景,搞纯理论研究有困难,但也完全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一些应用性研究。只要选题准确、科学,也一定都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党史研究、现代史研究要注重同八路军办事处、延安革命旧址等相关革命教育基地加强联系合作,这些遗址遗迹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有大量我们不掌握的史料,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的宝藏。通过与这些单位合作,完全可以从尘封的史料中挖掘出大量鲜活的研究素材,将会对我们的研究起到较大地促进作用,进而形成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科建设,拿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反哺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三要正确区分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我听过一些老师讲思政课,很多都是在照本宣科,这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区别。其实,教材为了体系的完整性,很多内容都比较书面化。我们拿书面的语言去给学生授课,就会出现内容过于概念性而导致学生很难听懂,更谈不上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好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变,转变话语体系,用平实生动的话语将理论概念演绎好、解释清,让学生真正能听懂、更要感兴趣。

当然,说到话语体系,大家一定要区分学科话语体系、教材话语体系和课程话语体系的异同。我们很多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差,就是没有掌握一套精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大白话是搞不成学术研究的。但如果照搬学术话语体系讲课,学生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区分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的不同,充分掌握不同话语在不同体系中正确应用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学科建设,办好、讲好思政理论课。

办好、讲好思政课,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作为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自信。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讲信仰的人首先要有信仰。思政课教师要以坚定的信仰增强职业归属感,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自省。上好思政课很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开拓视野、持续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研究,我们的钻研精神、努力程度一定不能比其他学科的专业课教师差。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变得更强更优秀,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对得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环、使命和地位。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去年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刚才,听了相关同志对自己一年半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汇报,我深受鼓舞。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我既是学校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也是马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今天,我是以双重身份来参加这个座谈会的。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是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一级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在博士点申报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层面以及哪个校领导参与的工作,我们都会大力支持。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积极推进博士点申报工作,将会有力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校的思政课程建设打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最近,学校在研究制定辅导员入编办法,逐步解决辅导员的编制问题,这其实也是在为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同辅导员队伍的融合,用专业优势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马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博士点申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鼓励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同学生的紧密联系,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中寻找课题、发现问题,避免思政理论课远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

接下来,我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身份,结合学习总书记讲话,进一步与大家作以交流。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也一直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六点要求”,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让我感到常学常新,愈发感觉内容深刻、意义深远。在谈到思政课建设时,总书记明确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为我们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一、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提高政治自觉。

一是深刻认识:持续增强党性修养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都是共产党员,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也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只有自身党性修养强、信仰坚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有能力在破中立,做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照党章,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按照周恩来同志“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座右铭,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自省,才能确保在有生之年,都信仰坚定,不走偏、不犯错,才能保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才能保证讲好思政课。

二是深刻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说到底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完成好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价值引领的任务,才能拥有批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的底气,才能掌握辨别和批判错误价值观点的有力武器。

三是深刻认识:只要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就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有一些教师思政课讲得不好,学生不爱听,关键是我们有的老师讲课时担心“祸从口出”,不敢讲矛盾、不敢碰问题、不敢亮观点,总是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照本宣科,讲套话、不走心。这样的思政课又怎么能和学生交心,怎么才能打动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呢?要讲好思政课,必须要明学生所想,结合学生真正的思想实际,放开讲、大胆讲。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只要有真信仰、忠于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逾矩,就不怕讲错,也一定不会讲错。只要切实加强了政治建设、提高了党性修养,就一定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真正讲好思政课。

当然,学校一定也会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给教师以充分信任,不揪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板子。

二、努力拓宽知识视野,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之所以不容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政课教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同时,还要求我们能及时跟上国内外、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快速发展的变化形势。总书记十分体谅我们思政课教师,想要达到这个要求确实不容易。怎样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创新理论统领。首先,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把握了当代中国的时代问题,回答并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发展中国的蓝图,提供了凝聚人心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构成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主体、主干,是国际共运史、世界社会主义史的最新理论成果。只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牢牢掌握这一创新理论,就能回答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学习新中国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学习改革开放史,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重大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这一观点值得大家参考学习。

我们学校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开得还不够丰富,这其中思政课教师还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四史”开成选修课,更可以将“四史”中的很多专题开成选修课,结合思政教师个人的研究专长开设一系列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琳琅满目的课程供给,引导更多的学生从“四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力量。

三是充分掌握“三大规律”。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理解并充分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到:一方面,在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及时广泛学习掌握讲话精神、重要文件,聚焦工作重点、拓宽视野。只有这样,思政课所讲的才不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方向的聚焦。想要让思政课教师成为全才是不可能的,但若能聚焦一个方向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成为专家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思政课要专题化的讲,专题化的研究,把思政课办专办精。

三、正确区分不同体系,着力聚焦学科建设。

才能将思政课讲得“新”,跟上新的形势前沿、贴合学生实际;

才能将思政课讲得“精”,深刻生动、引人入胜。

一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马院目前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生供不应求,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前几年引进的人大多数都是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教师,这对学校凝练学科方向、博士点申报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科班出身的教师对原来的专业抱有幻想,舍不得丢,学术研究和课程要求不衔接,研究方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不沾边。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科方向过于散乱,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看着表面上也不是一点成果没有,但由于没有聚焦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方向上来,一个好的学科方向也培育凝练不出来。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及时把研究方向聚焦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方向上面来。接下来,马院在学术成果奖励上,要往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上集中,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没有关系的一概不奖。用这样的方式,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切实把学科研究方向凝练出来。

二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我最近了解到有的马院教师,发现他们是以教材研究、课程研究代替了学科学术研究。其实,科学研究的维度,远远要比教材课程这个面广得多、也深得多。研究方法更需要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我们熟悉的文献研究,还包括田野调查、社会调查,这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研究类型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外,还包含社会科学研究、统计学研究等应用型研究,像我们的辅导员这样的兼职思政课教师,即使没有专业学科背景,搞纯理论研究有困难,但也完全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一些应用性研究。只要选题准确、科学,也一定都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党史研究、现代史研究要注重同八路军办事处、延安革命旧址等相关革命教育基地加强联系合作,这些遗址遗迹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有大量我们不掌握的史料,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的宝藏。通过与这些单位合作,完全可以从尘封的史料中挖掘出大量鲜活的研究素材,将会对我们的研究起到较大地促进作用,进而形成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科建设,拿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反哺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

三要正确区分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我听过一些老师讲思政课,很多都是在照本宣科,这其实就是没有搞清楚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区别。其实,教材为了体系的完整性,很多内容都比较书面化。我们拿书面的语言去给学生授课,就会出现内容过于概念性而导致学生很难听懂,更谈不上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好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变,转变话语体系,用平实生动的话语将理论概念演绎好、解释清,让学生真正能听懂、更要感兴趣。

当然,说到话语体系,大家一定要区分学科话语体系、教材话语体系和课程话语体系的异同。我们很多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差,就是没有掌握一套精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大白话是搞不成学术研究的。但如果照搬学术话语体系讲课,学生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区分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的不同,充分掌握不同话语在不同体系中正确应用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学科建设,办好、讲好思政理论课。

办好、讲好思政课,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作为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自信。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讲信仰的人首先要有信仰。思政课教师要以坚定的信仰增强职业归属感,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自省。上好思政课很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开拓视野、持续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研究,我们的钻研精神、努力程度一定不能比其他学科的专业课教师差。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变得更强更优秀,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对得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环、使命和地位。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四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实践性的学习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破”教学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五、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五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更好上好思政课、提高思政实效,谈如下几点: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首先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着重凸显了思政课的作用、地位,作用越大、地位越高,也就意味着责任越大。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感受到的应该是重任在肩。

二、思政课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

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思政教师,我们应当放在首位就是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弄明了,生活中活用了。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教师理论性的加强。

思政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思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重在态度。一是学习态度的认真,二是学习的长期性。一思政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涵括了哲学、历史、政治、文化、经济、法律、外交等等,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教授中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作为思政教师要弄明白这个知识“从哪来,到哪去”。“从哪来”是指这个知识点的理论渊源,“到哪去”是指这一知识点在当下、甚至未来给我们的启示,全面性、准确性的学懂弄通理论知识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二思政课本的更新基本维持在三至五年,但思政的时政资料却在时时更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时时接收新的政策、新的理念,当好学生引路人。

2.创新教学。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次座谈会我注意到一个小的细节,这次与会人员既有在抖音上非常火的来自于复旦的讲师陈果,也有来自于职业院校的教师,这促使我对思政的创新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所谓的创新最终落脚点还应是学生从思政课的获得感来衡量。这个获得感要求教师在课堂创新,要做到真正意义上创新教学,其基本原则应是“关注学生、关注社会”。习近平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是指只有让学生喜爱你,才能主动去接收你所讲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喜爱你、亲近你,首要原则应是关注学生即想学生所想、听学生所听、见学生所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找理论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我们教授的学生每一届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要上好思政课就要关注学生的时代差异性,了解学生。其次是关注社会,课堂创新源于对社会的关注。用社会的热点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只有时时关注社会,才能及时了解错误思潮,在初期予以遏制。

3.人格端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其基本前提就是人格端正,课上与课下要统一,不能言行不一致,要政治立场坚定,不能双重脸皮,做两面派。

三、思政的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党委在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思政队伍建设更要注重党建工作,目前思政教研室共有九人,其中正式党员四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拟录入党积极分子两名,递交入党申请书两名。在党建工作中,要注重思政教师党性培养。对于正式党员要不断提高党性觉悟,要清晰明白自己一肩双挑,要主动担当好党员和思政教师的重任,要在党言党;对于非正式党员要注重考察入党动机,保证入党思想端正。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并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小学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的现状令人担忧,农村小学更是不容乐观。现在许多学校都把“德育为首”、“德育兴校”作为学校之本牌子竖起来了,各种计划里也写上了,可实际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一部分学校没有按新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没有开足课时。有些学校特别是村小,普遍只开设课时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采用两套课程表应付。课表中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上的却是语文、数学。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已成为束缚思想品德课正常开设的重要原因。

除了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师短缺等原因以外,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是重大原因。有许多教师还在刻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将思想品德课上为语文课或数学课、练习课等种种因素造成思想品德课落不到实处,甚至于成为摆设。

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全国政协常委、__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向大会提交了《深化中小学德育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的提案,为提升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提出了适用性、可操作性建议,受到广泛关注。他认为目前学校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对学生的德育采取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甚至是简单粗暴“训令式”,使得学生不愿听、听不懂,甚至有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加强德育要加强课堂上的德育。要探索寓教于学、寓教于行、寓教于乐的符合德育教育规律的生动活泼的德育形式,利用丰富的内容带动、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学校应该在完善课件上下功夫,丰富课件呈现形式,比如可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文娱等单位创作的新颖、生动的作品改编为课件,作为相应年级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课程化读物使用,使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德育教育是关于心灵的教育,是关乎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育人为本,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理应是教育工作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我们理应重视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开展,重视对德育教师的培养,对德育工作多样化的创新,上好农村小学德育课,铸魂育人。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学们好:

今天下午,我非常高兴为全校同学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望着台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看着你们一个个活力飞扬的身影,我感到内心都被你们的灿烂年华和勃勃生机给照亮了,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多年前坐在中学教室听课的场景,当时的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现在非常地激动,也非常地羡慕大家,因为你们正朝气蓬勃,你们有豪情壮志,你们完全能为自己、为祖国、为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是要心中有祖国;

三是要心中有人民。

一、心中有党,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强盛中国。大家学历史知道,近代中国是在黑暗、苦难和压迫当中艰难前行的,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孙中山先生曾感叹:“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为什么一盘散沙?就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组织。

99年前的1921年,一个最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中华民族迎来了浴火重生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广泛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了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赶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几乎一切不平等条约,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之下,我们中国人用热血和信仰、智慧和汗水,一分一分地为中国洗刷落后,一点一点地为中国创造财富,一次又一次地开创中国奇迹,终于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擦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讲:“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就是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全面领导。

在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带领人民战胜疫情的战斗历程,充分表明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和对一切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在抗击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指挥。党中央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小组,全面指导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中央督导组深入疫情一线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全面落实党和国家防控要求,我们身边各个农村、社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也全部行动起来。同学们都还记得,你所在的乡镇、街道、社区、农村的共产党员纷纷冲上防疫一线,成立了卡点执勤、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生活保障等各种团队,有效地组织了我们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共产党员总是挺身而出,坚决站在一线,哪里任务重,哪里任务险,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

国家和地方财政在很短时间内就向湖北等地投放了数千亿元资金;

我们集中大量人力物资和科技力量,仅用15天时间就建成了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启动了十多座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面奋战,形成了全面部署、全面防控、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举国动员局面,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和突出优势。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使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最早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最先实现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并且有望成为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这是非常难得、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众多国外专家和领导人纷纷赞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全球卫生史上前所未见的,其他国家很难做到。

包括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次磨难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由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带领国家和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同学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小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主动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学习党的思想,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时刻听从党的号召,在内心种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思想种子。

二、心中有祖国,树牢爱国报国、强国兴国的鸿鹄之志。

(一)自觉坚定爱国之心。爱国,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也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始终传承下来的伟大民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有心系国难、忧愤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驱逐敌寇、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有宁死不降、从容就义的抗元名臣文天祥,有视死如归、沉海殉国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有坚贞不屈、壮烈跳崖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有舍身炸碉堡的战斗烈士董存瑞,有以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火箭之王”钱学森,有捍卫海疆、壮烈牺牲的“海空卫士”王伟,有航空报国、以身殉职的杰出工程师罗阳,有至诚报国、忘我工作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这一个个闪亮的人物,无不具有赤诚的爱国情怀。可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和基因,成为动员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位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要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多出去走一走,和家人、朋友们去看一看我们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去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底蕴,去接受家国情怀、爱国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悟与理解。随着时间推移和见识增长,大家将越来越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和精神财富感到热爱,越来越对中华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感到自豪,越来越对国家前途命运感到关心,最终要像刚才提到的一个个著名爱国人物那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甘愿为祖国奉献一切。

(二)自觉增强民族自信。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爱国主义深厚感情的集中反映,也是最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封锁中国、孤立中国,前苏联则在经过最初的友好阶段后也开始敌视中国、遏制中国。面对外界打压和遏制,我们中国人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坚定民族信心、振奋精神士气,依靠自立更生、勤奋创造,研发制造了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设计建造了万吨级以上大型远洋船、核动力潜艇、主战坦克、石英光纤、核电站,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代杂交水稻……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在美苏封锁的情况下,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充分表明只要我们全体人民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就能焕发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激情,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无穷力量。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把精力转移到遏制中国发展上来,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而且千方百计阻止中国科技发展。从1996年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是工业设备和武器制造国)签订《瓦森纳协定》,严格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技术,试图以此压制中国科技进步。在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这样打压、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人并没有灰心懈怠,而是更加下定决心、自信自强,靠着千千万万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多个高技术领域突破了欧美技术封锁,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研制了全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制造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fast”射电望远镜,发射了世界测量范围最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和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卫星,建成了世界上总跨度最长、技术最复杂的港珠澳大桥,发展了世界上建设最快、时速最高的高速铁路,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石墨烯发展技术……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总体科技创新水平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人必须要有中国自信。尤其是在座的同学们,从小就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国发展方式、发展路径、体制制度的认同感、自信感,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热情和气概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拼搏、努力奋斗,以自信进取的姿态,去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自觉树牢报国之志。同学们今天坐在校园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未来,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毛泽东主席在读书时就被同学称赞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二位伟人都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了终身。在座的同学们也要向毛主席、周总理学习,要时时想到国家,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奉献国家、报效祖国为荣。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中,最核心的部件是芯片。目前,我们中国大陆最强的芯片制造公司叫“中芯国际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张汝京,是中国台湾人,原本在美国一家全球著名的半导体企业工作,待遇丰厚、生活优越,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张汝京的父亲叫张锡纶,曾是我国知名炼钢专家,也是一心报国的爱国人士。张汝京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以做中国人为荣”,在张汝京的内心种下了爱国的情怀。张汝京在美国工作期间,他的父亲问他:“儿啊,你什么时候回大陆,为祖国也建一座工厂呢?”正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让张汝京下定决心回国建芯片厂。他毅然辞职,放弃了自己在美国和台湾的优厚待遇,全力筹集资金、招募人才,在中国大陆创建了中芯国际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成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排名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企业。正是少年时树立的报国之志,以及父亲的充满爱国之情的教育引导,驱使着张汝京不远万里回国效力,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芯片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像张汝京这样,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来报效祖国的杰出爱国人士还有很多,比如,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就是其中一位。施一公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河南郑州,后来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一路奋斗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成为行业内“重量级的领军人才”。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施一公的实验室面积最大、科研基金最高,每年的经费至少在200万美元以上,学校还帮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1英亩的花园。虽然在美国有优越的工作和富裕的生活,但施一公却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应当报效祖国。2008年,他向普林斯顿大学提出要辞职回中国工作,校方感到很震惊,并提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想要挽留他,但施一公不被利益所诱惑,毅然选择了回国工作,并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国后,他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不仅吸引了70多名海外顶级人才到他的学院工作,而且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科研人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就。施一公曾说:“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欠中国全职工作15年。如果我不回国,在美国生活一辈子,到晚年会极其痛苦,会非常非常的抑郁,会觉得自己这辈子欠了无穷无尽的债,我还不了,我会很伤感。”他的话语和行动,充分表明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

同施一公一样,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也是放弃了国外优厚待遇,依然会中国效力,并为祖国作出了杰出贡献。黄大年1958年出生在中国广西,他在学生时代就立下志向:“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92年,黄大年出国前往英国学习深造前,他向同学约定:“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2009年,在英国已成为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的黄大年,看到祖国发布“千人计划”招揽科技人才,就毅然放弃英国的高薪待遇,在最短时间内辞职、卖掉在英国的别墅、办理回国手续,到吉林大学担任全职教授。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回国后,他带领研究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我国国家“巡天探地潜海”事业填补了多项空白,将我国深部探测能力提升到了国际一流水平。黄大年的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但他却说“我每活一天就是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为了国家,他长期废寝忘食、高负荷地投入科研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于2017年因癌症去世。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爱国事迹作出批示:“我们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心中有人民,永葆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赤诚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几年内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书写的,我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创造的,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培育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是由党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出来的,是广大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闻名世界的伟大思想家,创造了“四大发明”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万里长城、大运河、故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开拓奋进、自强不息,建设了壮丽秀美的祖国河山,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阔粮田,治理了奔流不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众多繁荣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们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民族关系,形成了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凝聚了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同学们,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今天有幸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新时代,社会安定、物质丰富、生活幸福。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也请大家记住网络上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从大家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到大家乘坐的汽车、高铁和飞机,再到大家阅读的书本、观看的网课、欣赏的音乐和电影,都离不开我们广大人民的劳动创造。可以说,在座的同学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甚至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因此,我们更应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发自内心地去热爱我们的伟大人民,去歌颂我们的伟大人民,并且通过努力发奋的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最终成长为伟大人民中的一员,去共同努力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学们,你们长大后都将是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到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民能不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就取决于你们能不能发挥好作用、服务好人民。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储备知识,进入社会后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主动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干。

在今年抗击疫情期间,同学们经常听到“钟南山”这个名字。武汉疫情爆发后,钟南山劝国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前往武汉前线。1月18日傍晚,在航班买不到机票、高铁票也很紧张的情况下,他挤上高铁餐车就冲向了武汉。即便在餐车上,84岁高龄的钟南山也顾不得白天忙碌工作的劳累,仍然拿出文件认真研究。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持续高强度地工作,冒着风险去武汉的医院、疾控中心等地了解情况,马不停蹄地收集资料、制定对策、参加汇报、出席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通常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有一次钟南山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在提及武汉、提及英雄的武汉人民时,他眼含泪光,令人感动。为什么他的眼中含有泪水?正是因为他对人民爱得深沉。包括钟南山在内,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医护人员,为了广大人民的平安健康,有的主动请战到疫情一线,有的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不眠不休,有的因超负荷运转累倒在岗位上,有的不幸感染确诊因公殉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健康甚至生命,在保护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安全。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这次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正是为了人民、保护人民的白衣“侠客”,在灾难面前,他们勇敢地把同胞挡在自己的身后,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在近年来举国开展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间,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留下了一段段感人事迹。

比如“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从小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身体也不好。但黄文秀自立自强、努力上进,通过刻苦求学,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为回报和服务家乡人民,她选择回老家工作,并主动申请去了一个山区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村里条件非常艰苦,但黄文秀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去。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因为节假日或周末而放松工作要求,一直都是埋头苦干。就连家人患重病住院动手术时,她都没能时时在身边照顾。黄文秀在工作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经过她一年多的辛苦付出,这个村的103户贫困户中有88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倍。2019年6月的一天夜里,黄文秀为了保护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回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她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同学们要以黄文秀姐姐为榜样,把为祖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立志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始终把服务人民、奉献人民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努力在平凡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以上讲到的三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希望同学们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

最后,我再提四点建议,与全校同学们共勉:

一要树立坚定信念,在志存高远中放飞青春梦想。要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牢记在心,让它们铭刻在脑海中、扎根到内心深处。大家还处在学生时代,还没经历社会实践的锻炼,对党的领导、家国天下、苍生百姓的内涵暂时还不能理解得很到位,但只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积、眼界的开阔和阅历的提升,就会逐渐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在同学们成长、成熟、成才的过程中,要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各种事,不断回顾、思考和加深这些思想认识。从古到今,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多都是在少年时期就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二要学习先进楷模,在对标看齐中锤炼道德品格。要从内心真正尊重和崇敬民族英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增强向英雄学习、向榜样看齐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高尚的思想追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比如卫青、霍去病、戚继光、林则徐、张自忠、杨靖宇、邓稼先、南仁东、袁隆平、杜富国……等等,数不胜数。他们无一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榜样,他们为国为民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宝贵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侠之大者”“民族脊梁”,为我们中国人做出了光辉的示范。此外,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都还有众多值得我们对标看齐的先进楷模,包括“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各类志愿者等等,还有那些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典型人物,等等。大家要把他们作为学习对象,努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向他们靠拢,像他们那样追求崇高思想和良好品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的品格、德行、素质、能力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作为学生,大家暂时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为祖国和人民做很多事,但也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多思考、多反省、多感悟、多总结,促使自己有所行动,然后坚持下去、日积月累,自己的志向就能逐渐树立,学习就会更加勤奋,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热爱就会越来越深。

四要虚心接受意见,在纠偏改过中持续完善自我。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不断改正缺点、弥补不足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同学们处在青春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要注意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同学的提醒和劝告。有缺点和不足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及时发现、充分重视、认真改正,就是了不起的进步。所以说,同学们都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良好习惯。

同学们,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毛主席有词写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少年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和改造天下的壮志豪情。各位同学正值青春年少,处在立志向、学知识、长本领、树品德的黄金时期,又幸运地成长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党的关怀指引下,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立德修身,刻苦学习,严于律己,积极上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积蓄力量!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七

政治是指政府、政党和其他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一种影响社会所有成员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1.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4.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5.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博士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科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科阶段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

6.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7.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课程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课程教材图谱,分课程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组织专家编写深度解读教材体系的示范教案,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开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书单,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

8.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各地要统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各高校可在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高校要积极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各地应对民办学校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9.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以培育一大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依托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重点开展理论研修,依托高水平师范类院校重点开展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建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政论、时政节目要积极推出优秀思政课教师传播理论成果,展示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影响力。

10.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各高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要有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要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畴。实行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11.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党和国家设立的荣誉称号要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教育部门要大力推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2.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提前批次录取或综合考核招生等方式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给予推免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采取硕博连读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加强培养。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专门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并逐步按需增加招生培养指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13.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为重点建设学科,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根据需求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关高校联合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14.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门课集体备课牵头人,学校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思政课教师网络备课服务支撑系统。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15.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逐步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参照设立相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投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支持新创办一定数量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列入其中。委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片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设立一批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基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巡讲活动。打造一批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6.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建好建强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有条件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各地宣传、教育等部门共建所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

17.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18.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结合学习和工作至少讲1次课。各地要把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纳入思政课建设整体布局。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

19.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推动高校领导干部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及职能部门力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讲话等要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

20.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思政课建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要指导抓好军队院校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保证思政课管理人员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强化中考、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这个主题的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三次会议上发表的三篇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三篇重要讲话的要点,现已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擘画了宏伟蓝图,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好书写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答卷。

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鲜明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其中强调最多的是学校思政课建设。切实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就是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让思政课在最长久的学业陪伴中,对学生产生最持久的“三观”塑造,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充分体现正确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在教育领域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学科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深刻表明,办好学校思政课,关乎我们党长期执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要从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领导力、检验学校办学方向的试金石。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每门课程每本教材、每名教师每项工作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但学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载体。抓住思政课,就是从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上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纲举目张推动各项事业;办好思政课,方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道“必答题”,积基树本回归教育璞真。

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切实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面对“两个大局”,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现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思政课常讲常新、讲出“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学校思政课要把“四个自信”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大中小学做到内容并存、时间继起,根据学段和学生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中华文化为什么“兴”等一系列关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让思政课成为播撒“四个自信”种子的沃土,成为铸就“四个自信”基石的熔炉,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举各方之力加快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整体谋划、大步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全新局面。

——顶层设计让机制硬起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规划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引起热烈反响。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教育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打出了政策落地见效“组合拳”。2019、2020年教育部分别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工作方案,突出年度工作主题,进一步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良好态势。

——课程建设让主线亮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效显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以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为范本,针对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政课必修课,分别研制专题教学指南或教学建议,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在线进行教学指导并答疑,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精准定位、差异衔接、合力育人。推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开课范围、师资配备、学分设置等规范要求,研制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多轮试讲和完善,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将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20年6月,一项涵盖部属省属、公立民办、本科专科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文法理工农艺等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92.9%的学生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1.9%的学生对我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抱有坚定信心,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乘势而为让自信强起来,多维立体阐释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批鲜活生动深刻的“教材”。在“停课不停学”特殊状态下,一方面抢抓教学空间转换窗口期,强化对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统筹指导,另一方面紧抓防疫抗疫斗争实践,将疫情防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安排部署,对制度自信教育作出专门安排,组织专家为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研制《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强化培训指导,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辐射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6次网络集体备课和示范教学,指导教师讲好讲深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首次听课达29万人次。强化示范带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活动,5027.8万人次观看,瞬时成为全网现象级爆款思政“金课”。

——赋职赋能让岗位热起来,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思政课教师配备提出明确要求,高校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并尽快配备到位,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有92430人,其中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增15373人,增长20%。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加大示范培训力度;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设立“周末理论大讲堂”,打造共享型高端理论学习平台,设立一年多来已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30余篇,累计培训超160万人次。以战略眼光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实现突破,截至2020年高招录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已累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800余人,8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承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已累计增加6070个博硕士招生指标,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评出特、一、二等奖项500个,9万多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别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为思政课教师开辟科研“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座谈会召开以来,已有10余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在2019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有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8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荣誉称号。

——激发活力让一线动起来,形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共识和良好氛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令教育战线受到巨大激励和鼓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深入践行“一线规则”,组织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查活动,让教师成为宣传会议精神的主力军,把课堂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主阵地。参加座谈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成立“百人巡讲团”,累计巡讲示范课1350多场次。各地各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思政课的思路、教材、师资、教法、体制、环境创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10月,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拍摄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全景反映了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改革创新,影片通过巡回展映、线上展映等方式,现已覆盖全国1485所高校和290所中小学,观影量超过360万人次。2019年,中央主流媒体刊发播出思政课相关报道400余篇,营造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

——开立新篇让合力聚起来,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蔚然成风。2019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共讲课听课调研思政课200余次,形成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头雁效应”。压实高校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切实履行推动思政课建设职责。突出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考核,将思政课建设重要指标纳入政治巡视、纪检监察,将思政课建设标准整体纳入“双一流”评估体系,更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刚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物质支撑。

以思政课强基铸魂引领教育强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办好思政课,抓住了教育的根和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政课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为引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突出主题主线,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学校思政课最新教材。分学段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四个自信”思政课辅助教材,组织编写“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等辅学读物。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思政课选修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一体建设,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紧紧围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总结推广各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强化创优理念,攻坚克难推动重点工作落细落实。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继续以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方面创优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将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等作为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重点,把思政课建设与巡视工作、教育改革评价工作相结合,集中力量推动解决编制保障、人员配备、岗位津贴、经费投入等问题。

——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质量。深入实施《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以先行试点工作为牵引,尽快在全国形成多点突破,及时总结先行试点地方和学校的做法经验,引导各地各校互学互鉴、整体提升。

——打造一省一策,因地制宜凝练思政课特色品牌。压实各地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共建帮扶等方面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推动区域间思政课建设协调发展。

——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形成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抓好课程思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是强国之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学校考察,多次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或回信寄语,发表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感情、对教育战线的特殊关怀、对教育问题的特殊重视,更加坚定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敬畏,以奋进之姿埋头苦干,不断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我心中的思政课,也是我所期望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政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之一。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才有所用;育人,在于塑造可用之人,让学生有所长,能所用,而这也是我对我们的思政课给予的要求。

一、打造不是一流教师照样教出一流课程的概念。

作为大一新生,思政课学习生涯的起点,我很荣幸能够受教于黄老师,她上课呢有种特别的魅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营造一种你问我答、积极发言的热烈气氛,富有明显的节奏感。她在上课前,有时会先给我们讲一些生活中刚发生的事情,并让我们各抒己见,有的时候甚至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辩论,有时会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有时讲个笑话等等。

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我们,给我们时时刻刻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此外,在黄老师的课中,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我认为这才是每一个学生所期待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要用到翻页笔,但我没有,想到黄老师有,就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和老师说明来意,但老师说她那个已经借给其他老师了,就在我失望之际,黄老师说她可以替我借借其他老师的,但那时已经是午睡时间了,黄老师也回家了,就在我说不用麻烦的时候,老师说她立即来学校帮我借,让我等她消息,说完就挂了电话。二十几分钟后,老师打电话跟我说已经帮我借到了,让我去办公室拿。当我来到办公室时,老师正在梳妆,我才知道,老师为了我的事情脸啥的都顾不得洗就来了,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只有不住地说谢谢。我想,黄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师,更是我生活里的导师,在这里再次向黄老师说声谢谢您,老师,学生让您操心了。

同时,我觉得,这才是一流课程的真正含义,共勉共进,师生情厚。

二、不拘泥于教材,打破课本限制。

我在大一的下学期思政课老师是张新刚张老师,他这个人呢一上课就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打扮青春干练,上课时那时时刻刻风趣俏皮的格调,无不在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还有那略显撇腔的普通话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错觉,没错,就是错觉,因为他在学术上是很严格的哦,对我们要求很严。

还有就是他那别具特色的讲课内容,很容易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记忆深刻,很长时间之后还能想起他说的话。每次他都会找一些重点题作业,让我们制作ppt并上台讲课,这样每一次上台讲课之前我都会精心筹划,自己规划重难点,有时为仅仅上台的十几分钟会在台下准备一星期,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备课的辛苦。而且,张老师每星期的固定时间都会让学生去办公室,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备课,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这样学生全身心投入这门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约束自身,当好导演和听众,并在听课后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上台讲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时,为此我准备了一星期,期间查阅各种论文,甚至在要上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到两点,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备的课和老师所讲的重合相似率相当高,后面老师讲课时被多次引用,有时还会抢老师的要说的话,导致那堂课老师只能退而其次讲详细内容(本应是老师讲大纲,学生就某一事件详讲),虽然很尴尬,但我想这正是对我努力之后的肯定。这节课给我最大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和刻苦钻研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而在现阶段,对于思政课不是专业课的一类学生的我们,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我们的作用无非就是在某一方面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指导。至于所说的思政课开展的目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成绩,没有效果,只是效果较微,没有达到预期。其主要原因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有关。

主要就是学校重视不足,甚至说不给予重视。

学生在久而久之地学习这一老师上的课之后会不会感到厌倦呢?就像夫妻之间,丈夫面对一个毫无性冲动的妻子时,第一次还会有新鲜感,但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之后呢,还会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就会有小三的介入了,而我们学生在课上的小三就是开小差了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等等,各种花样百出,总之是无心听讲了。而经费的缩减也使得教师始终处于一种教学压抑的状态和精力高度负荷运转的状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导致现在许多高校年轻教师任教不久就跳槽其他行业等等。

高校思政课要成为精品课程,要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更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解决问题,进一步认清问题实质,进而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心中的我们的思政课所要达到的境界。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切实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规划》提出通过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示范培训计划、项目资助计划、宣传推广计划等多种途径和措施,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规划》提出了“三项计划”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是“专题理论轮训计划”,重点开设“周末理论大讲堂”组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培训,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重点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专题实践研修。二是在“示范培训计划”中,既深入精准实施“骨干研修项目”“示范培训项目”“在职攻读博士项目”,又指导各地各高校积极主动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思政课教师省校协作培训项目”“思政课教师校际协作项目”。三是在“项目资助计划”中,深入实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西部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等。

《规划》还提出两项宣传推广计划:一是定期组织开展全国高校思政课示范教学展示活动,二是加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宣传,充分发挥示范教学的引领作用,宣传推广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为思政课教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上海新增加5所大学足球高水平运动队。

江苏:到2025年建成三千所足球特色学校。

教育部:同意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足球特色学校将达到4万所。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九

style="color:rgb(18,91,134);">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告别小学生活,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了陌生和新奇,也不懂得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本学期教学中需要在规范和学习方面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培养,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根据“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认识自我,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个受欢迎的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作为奠定本册教材的基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学习与生活,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与快乐;了解、正视自我身心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活泼、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中学生。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旨在帮助初一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悦纳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珍惜青春,做青春的主人。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我们以中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为主要内容,意在使学生通过了解、体验与自己生活中最切近的人的交往,来理解、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学习、掌握在不断拓展的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艺术,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内涵。

第四单元“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多听各学科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等。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2、鼓励优生带差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四)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政治学习。经过学习,感受颇多,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则是师德中的爱与职责。在此谈谈自我的感受。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则是师德中的爱与职责。在此谈谈自我的感受。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职责则是师德的灵魂。我们的爱,首先是要爱岗敬业。所谓爱岗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虔诚、一种执着、一种深情的眷恋,从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工作。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我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职责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靠近学生。

我们的的爱,其次是要爱学生。师爱应当是一种真正纯洁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师爱应当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师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师爱应当是一种公正公平的爱,是惠及全体而没有差异的爱。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公平、公正,经常与学生谈心,使他们感到教师在意、关心他们。可是关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爱而有格。过了度,出了格,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偏颇,导致教育的失败。故教师要严爱相济,不迁就姑息,甚至放任自流。仅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严而可亲,威而可敬。

爱与职责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职责也是一种爱,是对自我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教师的职责同样也来自于爱岗敬业。能够说,任何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一部爱岗敬业的奋斗史。

教师的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准则。爱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动力;爱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走向辉煌的保证。让我们用爱去点燃那期望之灯,使之迸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光芒。

所以,我们要严格规范自我的言行,负起自我的职责。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安心乐教;努力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材。仅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进一步加大“师资创优”力度,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部现已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深入实施《规划》,向各地各高校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同志就《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在总结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和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的基础上,贯彻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牵头起草了《规划》,已由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

答:制定《规划》的主要原则是坚持突出主题主线、体现问题导向、强化落地见效。突出主题主线就是始终贯穿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一主题。体现问题导向就是精准回答《规划(2013—2017年)》实施几年来反映出来的问题。强化落地见效就是《规划》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的主题、内容、形式、数量、时间等方面均提出具体要求,可操作、可落实、可检查。

答: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实施《规划》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区、市)、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举措,丰富培养资源,压实培养责任,使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更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扎实、教书育人水平整体提升,切实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答:在培养途径和措施方面,一是“专题理论轮训计划”,突出强调重点开设“周末理论大讲堂”组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专题培训、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重点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专题实践研修,提出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世界领先成就的单位设立一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

二是在“示范培训计划”中,既深入精准实施“骨干研修项目”“示范培训项目”“在职攻读博士项目”,又指导各地各高校积极主动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思政课教师省校协作培训项目”“思政课教师校际协作项目”。

三是在“项目资助计划”中,深入实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西部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等。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二

今年暑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xx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传。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给我带来了特别深刻的影响。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澧浦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政治理论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有幸参与了这门意义非凡的政治理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政治理论对于我们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首先,新时代政治理论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是一切活动的灵魂。在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政治是社会实践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名学生,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术成绩,而应当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只有通过理解和学习政治,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新时代政治理论课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系。在课堂上,老师详细介绍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伟大理论体系。我了解到这一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重要理论体系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结和创新,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指南。在新时代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体系,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新时代政治理论课让我了解了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在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括人民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命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科学、稳定的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应当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为国家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四,新时代政治理论课让我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使命。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了解到党的建设不仅仅是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大事,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当始终做到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新时代政治理论课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重要论述。他指出,新时代青年应当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认识到我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当牢记身负重任,肩负使命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

总之,新时代政治理论课给予我巨大的收获和启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是一切活动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使命是每一个党员的义务,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始终坚定信仰,不断学习,勇敢担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四

爱情,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而又令人羡慕的风景线。农学院08届90后女生的到来,将会把农大校园的爱情装点得更为色彩斑斓。90后一代的女生,是这一代的特殊群体,由于90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当属这一代的弱势,因而她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了解农学院08届90后的新一代大一女生的恋爱观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有便于学院日后开展学生工作;让我们农学院90后大一女生健康成长。

半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我感悟到,思想政治确实是我们一生都不能丢的,我需要进一步学习。在老师把我们的课后实践学习材料发下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组队,讨论实践方向;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确定做关于08届农学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的实践学习;实践方向确定后,我们小组开始收集材料,编制问题,制作问卷调查表;然后我们在农学院女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同学们积极配合,在问卷过程中我们不小心丢失了一份,因此有效问卷为45份。

现我对我们问卷的部分问题作分析。

第二题:你有无恋爱经历?其中有24人曾经有恋爱经历,有一小部分还恋爱了多次;对于恋爱,大家都很看得开,表现出大家心理较为成熟。

第三题:当看到别人有男朋友时,你也想交吗?绝大多数有点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女生需要我们大家呵护。当然这与恋爱校园环境有关。

第四题:假如在你渴望爱情时,刚好有位从未受你关注的人追求你,你会?有26人作出了“先不理睬,观察一段时间”,说明我们农学院的女生都比较理智。她们多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第八题:你心中最喜欢的异性类型是(限选两个):得出如下结果:

经验体会。

理性思考。

问题和建议。

从相关数据发现:我们农学院90后大一女生比较实在,有自己的主张。

第九题:假如你爱上一个异性,你会?其中有7人敢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占总样的17%,可以得知:我们女生趋于开放,不太压抑自己的感情,这从心理来说这是一种叫好的现象,她们会为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第十题:如果失恋了,对你意味着什么?大多数选择认真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事。

简答题:“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的问题。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对于我院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她们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她们的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注重学习,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会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她们爱情心理稳定,较为成熟;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但还是缺少恋爱方面的相关知识。

最后,对于这次问卷调查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我提出如下建议:1.我院女生应该端正恋爱态度,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恋爱;2.摆正爱情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3.学院要加强爱情法制教育,积极关心我们90后女生的成长。

从这次调查中,我学会了很多,如何独立做事以及团队怎样合作,ppt制作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相关方面的知识。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6张,收回有效问卷45张。大多数同学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做了认真的回答。下面就此次调查的细节做一下报告。

这次调查所用的问卷由十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组成,问题覆盖到08届农学院90后新一代女生的思想观念和恋爱心理方面的大部分。

调查结果表明:我院90后女生的恋爱观更独立、更自我,自控能力很强,不易受周围的人和事打扰,见多识广的她们更专注倾听心灵的声音,她们信奉“因为爱,所以爱”,而不是“因为无聊、寂寞而恋爱“的恋爱观。

首先,我们从90后恋爱观念方面(所能接受的亲密行为,恋爱可能带来的影响,恋爱对象的类型,表达方式以及失恋)调查得知:90后的女生爱情观较为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易接受一般的亲热方式;同时她们也注重学习,如果拥有爱情也希望爱情可以服从学业、促进学习。她们在大学校园空闲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中也需要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失恋有一定的痛苦,但痛苦之后还是能更好的自我调节,尽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然后,我们在90后恋爱心理方面(恋爱的动机,失恋等)调查发现:爱情心理稳定,爱情心理承受较强,有自己的主张。

最后,我们从简答题分析可知:对于90后来说,大学恋爱是很为正常的,但对要结婚之事,她们也表现得较为坦然,同时她们也注意到了结婚需要一定的基础。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五

在大学生活中,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使其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政治理论课旨在教育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提升其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具备理解和辨别各种政治信息的能力。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内外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比较等方面。教师通过讲课、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拓展学生知识面,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问题解决法、案例分析法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政治理论课,学生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则,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治理论课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色。另外,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状况,增进自己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心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政治理论课还可以促使大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并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

第五段:政治理论课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些政治理论课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政治理论课教材的更新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应该及时调整课程教材,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加强与时政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和关注。

总结。

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的培养基础。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影响和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然而,政治理论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使政治理论课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发展服务。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经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就为我们思政老师指明了准确的。

教学。

方向和明确的教学要求。的确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初中是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教学目标,关键在我们思政老师。为此我校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道法老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积极倡导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彻底整治怕慢假庸散等工作作风,杜绝老师向学生家长索拿卡要吃或变相收取费用等不良作风,摒弃违规、违纪行为。为了提高老师政治素养,把学习强国作为新常态,常抓不懈,为激励老师学习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学校采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并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围绕“我是什么老师,我是谁的老师"召开座谈会,让老师广开言路谈心得,说体会,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忘初,方得始终。

2、为了提高道法老师业务水平,学校积极派遣老师参加各种培训,并认真开展“三校联合体"和学校公开课教学等活动,采取集体备课制度,由教研组长牵头,学校领导支持和参与,建立道法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全面提升老师的教研、教育、教学水平。

二、立德树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在校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因为做人是一辈子的。而我们农村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属于隔代教育,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很多学生坏毛病、坏习惯一大堆,在校老师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把道法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开拓多元化的教学路径。

以习惯之星评选为抓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分成两块,每月评选一次,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

1、学习习惯之星(五个维度):1)主动预习;

2)乐于倾听;

3)善于表达;

4)合作探究;

5)独立作业。

2、生活习惯之星(五个维度):1)文明礼仪;

2)遵章守纪;

3)关爱集体;

4)勤劳俭朴;

5)自理自立。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校还组织老师切合实际编写了《文明习惯伴我行》、《法律在我心中》等校研读本。

通过习惯之星的评选,国旗下讲话等途径,把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第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力求让每位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学校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研学旅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敬老院去帮扶老人,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攒知识,拓展视野。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七

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十几年来,我一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良传统,同时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尝试研究性教学,心得如下:

一、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成长。

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来到大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思想,甚至与学生同吃同住,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成了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多年来,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良传统,深入大学生宿舍,与大学生促膝谈心,学生们美其名曰:“家访”。通过“家访”,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思想需求,及时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泛收集大学生需要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解决。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家访”,拉近了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组织的温暖,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困难,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以大学生为本,让大学生受益”的理念,通过“家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映学生心声,架起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

作为湖南大学名师博客群成员之一,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撰写了四十多篇博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撰写的《透过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大学生困惑问题征集令》、《学费父母的血汗》、《助人为乐为什么这么难》等多篇博文,先后被作为精彩博文在中国大学生在线首页推荐。其中《从幼儿园叔叔到大学教授——与20xx级新生共勉》、《助人为乐为什么这么难》和《一堂特殊的党课》等博文分别在20xx年9月26日、10月24日和11月7日的《湖南大学报》全文刊登。

以《我的学费我的爸妈》、《学费父母的血汗》等有关学费的博文为例,博客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费,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并纷纷表示,现在要努力学习,对得起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学费,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将来找个好工作,报效祖国,报答父母。从学生交流可以看出,这些博文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勇做一名敢于担当的大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多年来,充分利用我校便利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学生参观岳麓山抗战遗迹,开展实践教学。通过黄兴蔡锷墓、抗日战争遗留的战壕、长沙会战碑、抗战古炮台、薛岳第九战区抗战指挥所等地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缅怀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同学们普遍认为那是最有意义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很大。

同时根据教学改革实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项目和教育厅《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研究》等教改课题,再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教研相济。

四、拓展教学渠道,全方位、立体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渠道。担任我校党校专职教师,每学期给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xx年11月1日,在湖湘文化重地岳麓书院,组织了一场学习xx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强国”为主题的开放式党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参加并指导学生班级主题班会活动。20xx年11月5日,受法学院政治1001班邀请,我参加了“廉洁修身诚信做人”主题班会,并为他们做了题为“我心中的廉洁与诚信”主题报告。通过参加和指导主题班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本人的指导下,该班获得了湖南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之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一等奖。

五、营造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研究性教学,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八

传统的备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必须突破这种单一的备课模式,创新灵活多样的备课模式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合力。

3.1专题型备课模式。

专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时预先选定一个专题,大家围绕这一专题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学参考书,搜集、选择教学案例,补充教学资源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最后在集体备课会上展示自己的专题教学内容,由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特别适合教学学时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独立学院。通过专题备课,教师团队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了教学体系,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2案例型备课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与各种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经典教学案例。案例型备课模式就是教学团队以一个专题或一个章节为教学核心,大家一起挑选、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研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合力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库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的能力,最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3.3问题型备课模式。

问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的备课模式。传统的问题型备课模式往往把重点放在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仅仅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只是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某一知识点的作用。从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的现状分析,思政课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问题型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首先应该是备学生目前的思想问题,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想法及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其次,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最后才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知识点的问题。学生思想困惑的解决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新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除以上三种集体备课模式,独立学院还可以选择视频学习型、文件学习型、优秀教师示范讲座等模式对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方式进行创新。

总之,独立学院通过创新集体备课的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的发展。还可以起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平.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思路之坚持集体备课锤炼教学团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院,,(3).

[2]姜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10).

[3]姜勇,朱新翔.拓宽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内容[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十九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高校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的基础,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物质、精神文明严重失调背景下,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直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如享乐、拜金主义等,大学生作为最早接受该类思想的人群,如若不能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给予思政理论渗透和行为纠正,受到现实影响而产生人格扭曲的几率就会大幅度上升。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在深刻强调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日常思政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客观验证评估;同时结合自身已有实践经验进行全新指导方案制定实施,希望借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合理培养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探究解析。

1前言。

自从我国建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后,有关人才技能、素质多元化培养要求日渐严格,至此学术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相继创设,因为当中关于人才培养方向不是十分一致,因此后期实际招收学生也存在本质性差异。单纯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结果为例,学术型院校教学质量明显略胜一筹,这和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过分关注实践操作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由此看来,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调试,绝对是迎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诉求的标准途径。

首先,主动迎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特征的行为模式。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实用性作为课程教学核心动机,在面对思政理论课程时,如若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根本无法令学生清晰掌握该类课程重点。以我国经济体制选择结果为例,主讲教师有必要及时联系当下时代背景,进行学生身心特征客观鉴定,阐明党为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根源在于既有社会生产力的匮乏结果。学生主动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察解析过后,便可更加细致地解析政治理论课程内部蕴藏的一切应用价值。其次,为贯彻落实党的一切先进领导思想,做足准备工作。社会主义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学生作为继承发展主体,接受思政教育过后,能够更加完整地观察认证基础国情,将其内心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情怀全面激活,为今后社会繁荣贡献合理数量的支撑引导力量。最后,为学生身心健全化发展结果提供保障。社会现象映射出的便是一类普遍思想素质问题,相对地,思政教育的核心功用,便在于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思想加以精确化指导维护,确保其在学习、生活、岗位实习中自觉抵制一切不良风气。至于过往单调的鸭架式灌输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顺利贯彻此类指标,而将思政理论教学透过特殊载体改革运行,不单单能够将教学中过于抽象的知识要素转换为生动具体的表现,降低实际教学难度,同时更为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3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全新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方案的相关问题解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流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协助功效,可以认定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3.1教学原则方面。

首先,引导性原则。归根结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类引导性思想内容,时刻彰显社会主义共识,目的是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品质全面改善,进一步落实党的一切领导方针。其次,人文性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和人文教育工作,长期维持相辅相承关系,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人本服务性教育理念得以大力认证推广,不管是纯理论或是实践性教学引导模式,都必须全面遵循高校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而思政人文教育主要是在思政理论之上发展而来,而实际地位要高于思政理论教育,对于时代多元化发展前景,产生较大影响效用。由此看来,人文性在思政理论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最后,包容性原则。任何一项科学或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思想,都需要借助可持续发展路径予以推广覆盖,在此期间,涉及思政理论课程原有的包容性特征得以有机呈现。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思政理论课程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其余课程的适用、统一性层面上,如面对管理应用型专业课程时,思政理论会顺势转换为人文教育工具,包括企业文化体制建设、职员使命感培养等。具体来讲,这里强调的包容性,是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事业系统化延展的必要支持条件,相信日后也会更加迎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特色。

3.2教育管理改革举措方面。

第一,教研活动同步运行,确保尽快建立起专业化教学指导团队。教育不单单限定在理论、实践指导细节之上,同时更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时代发展诉求,进行各类先进思想吸收,最终进行既有教学方案改革完善。特别是对于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想要快速完成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科学化改革任务,就必须尽心竭力地在较短时间范围内组织一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步完善的教师团队,再就是自觉处理好内部思想政治学术研究等事务。实质上就是长期推行教研同步运行理念,保证教学队伍中各类成员完成特定指导计划基础上,借助学术研究渠道,大幅度提升自身专业教学管理水准,最终成功组织一类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真正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加快思政理论和实践交流项目融合效率,稳固课堂教学实用性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核心特征便在于实用性,因此内部思政理论课程必须结合实践项目予以综合布置。如在社会责任感教学期间,教师不单单要令学生记忆社会责任感内涵,同时要督促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公益活动,在其中自然贯彻体现这部分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义务劳动过后,包括向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去街道打扫服务等活动,从中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社会全面尊重,至此该类群体会对自身有着更深层次地认知评定结果,最后便可形成足够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自觉营造和谐的文化交流氛围,时刻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综合教育特征。校园文化可以说是高校师生形象、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尽管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时刻将注意力投射在学生实用性教育事务之上,但是脱离校园文化适当熏陶感染,整体教学管理进度也会产生不良滞后危机。这和我国思政道德人文性追求现象关联极深,在面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途径方面,主要包括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栏、服务核心主题班会等,都可以令学生在助人为乐实践中获得思想渗透感染,自觉抵制外部一切不良风气,在今后诸多社会挑战中树立起科学的自我发展思想和生活态度。另一方面,集中一切科技、经济手段完善既有实践考核机制。公布实施实践考核评估机制,是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须知,过往单调的笔试方式,已经难以迎合社会新型综合人才培养管理诉求。在此类背景影响作用下,为了进一步激活高校学生思政理论课程学习的主动积极意识,顺势全面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类发展特色,作为现代专业化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指导教师,有必要更加灵活地将实践交流项目和课堂模拟情境有机融合,共同作为最终个体素质考核的核心鉴定单元,鼓励学生在相关课堂情境和外部实践活动中,主动表现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来讲,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旦说教师无法加入新奇元素,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便很容易在课堂之上衍生出诸多不良抵制现象。由此看来,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学,不单单要适当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抽象理论内涵拆解层面之上,同时要配合多元化实践交流情境与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身心进行全面的渗透影响。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尽快树立起为社会、他人服务奉献的心态,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素质、技能型特色兼具的人才。

参考文献:

[2]吴建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实践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14(10):123-136.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二十

对于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我,能有机会下乡体验生活,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生活,是难得的事。在下乡期间,我能有机会学以致用,增加自己的实践活动经验,把自己所想所感教授给小海一中二中的同学,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下乡期间,还能联系自己的专业,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的旅游发展,对自己完善专业知识构建有很好的帮助。在当地生活期间,也能感受到风俗民情,可以更加了解一个地区。

时间:xxxx年7月14日――xxxx年7月24日

内容概括:支教授课、资料组拍照、调研组调研

地点:贵州威宁县小海镇小海一中

一)支教授课

此次三下乡活动几乎每个队员都要上课,而且每个人每天都有课。对于从来没有给别人上过课的我来说,在三下乡期间上十几节课真算是一个挑战,而且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不是小学生不可能教得太简单,否则学生们会觉得上的课太没有水平,不愿意听,同时课也不能上得太难,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他们抱着补课的心态来上课,希望学到对考试有帮助的知识,我们却不能完全教授课堂知识,一方面是我们不够专业,同时太枯燥的课他们不愿意听。这个时候,我们才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的难处,回想起以前对自己非常讨厌的老师的误解,这一刻不禁感慨万千。

我虽然在许多场合进行过多次演讲,但那毕竟是少数。我对自己是否能上满45分钟的课,镇得住几十个学生表示怀疑,还好做了十足的准备,不过后来这些准备都是徒劳的,因为学生人数,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的原因,都是在前一天的晚上,才知道明天上哪一个班,该上什么课。不过也好,这样临时的准备练就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最后几天上课时候,心态已经很平稳了。

二)资料组拍照与发微博

我算是深深体会到了拍照片的不容易,别以为拿个相机拍照片是一件简单的事。关键问题是,拍的照片必须要有引爆点,不说什么技术上的问题,单是说抢镜头,就是很难的了。因为被拍的人可能不配合,你要是拍不到正脸,这照片也没用。为了拍捐赠仪式,我们搬桌子,抬椅子。为了拍每个队员上课的样子,我们一有空,就到教室里抢镜头。

拍了照片还不行,一天之内,我必须在官方微博上发几条微博,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进展,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我们都会爆料到心里微博上去,让关注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知道发生的事情,不让他们担心。

三)调研组调研

调研这天,非常累。早上我们先做车到了威宁县城的清真寺,看到教室里,阿訇(注: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网黑板上一看,才发现教的是阿拉伯语,原来宗教与阿拉伯语有密切联系,再仔细看同学们的穿着,发现小姑娘的打扮都是典型的穆斯林装扮,头上戴着头巾。阿訇发现我们调研组的同学到了,便下了课,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小屋里坐,给我们讲解宗教的文化。

在这之后,我们调研组去了威宁草海,在码头发放了调查问卷,但是由于天气阴冷,又不是节假日,游客几乎没有,故而我们只发放了十几份调查问卷,在威宁草海码头败兴而归。经当地同学推荐,我们又去了百草坪,这个地方,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景点,只是的确风景不错。百草坪是面积达十几万亩的天然牧场,由于海拔达两千八百多米,接近贵州海拔最高处韭菜坪的两千九百米,故而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长满了小草与各种高原小花,我也叫不出名字。这里的温度很低,即使是7月的夏天,温度也就15度,空气中的水汽很多,到处都湿湿的。这个地方除了一条颠簸的路,几乎没有任何旅游性质的开发,只是在每一座山坡高地,都有百米高的巨大风车,用于风力发电。此外,我们还在百草坪看到了施工工地,但不知是准备修建什么。

一)有关乡村英语教育

因为我在教课时教的是英语口语与说话小技巧,所以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颇有感触。首先,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原本以为,他们会不太喜欢上英语课,但是事实是,他们不是因为喜欢才上英语课的,是因为他们的英语不好,考不了很高的分数,才迫不得已上英语课的,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一开始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环境练习英语的。就算是在一群中国学生中练习英语,也需要有几个英语口语不错的学生撑场,如果一开始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很差,是很难形成练习的环境的,而教英语课的又只有老师一个人。所以大多数情形是,学生们的英语只是停留在笔头去应试。

二)有关当地旅游

当地的风景是不错的,然而风景过于单一,开发程度也很低。如调查结果表明,游客对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都不太满意。比如住宿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在威宁县城,没有公交车,游客只能选择走路或者打车,这使得交通成本上升。威宁草海码头正在建设当中,我们不知道修建好以后是什么样子。撇开正在建设中的码头,我们还发现威宁草海的开发不足,除了在草海中有铁丝网防止游客进入之外,就是分隔草海上中下游的标牌了。这样的开发只有一个标志作用,保护的功能体现得很低,上游的水很浑浊,完全没有给人想坐船游草海的冲动,中游的水也不是很清澈,下游的水比较清澈,能看见水底的水草,一眼望不到边际。游草海的船虽然是统一的,却给人不安全的感觉。每一只小船可以坐六个人,由一个船夫撑船。如果要坐船游草海,必须坐六人的船,要是没有六个人呢?假设是一对情侣游草海,而周围又没有人,他们如果想游草海,也必须花让一条船出游的钱。上游180元每船,中游240元每船,下游360元每船。六个人平摊船费。如果出行的人数不是六的倍数,那么游草海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会涉及到拼船或是把一家人拆散的问题。所以旅游景区不应该只为方便管理着想,可以造不同规格的船,方便不同需求的游客。

我们发现,最主要的还不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的问题,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码头都会有大失所望的感觉,因为没得选,只能坐船出游,价格还很贵,水质也不好。如果能够公园,该收门票,也许就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而不是单一的只有坐船这一种形式,不坐船连风景都不好看。交通、住宿与旅游地的基础设施问题,都是最基础的,没有这些,甚至连旅游开发都谈不上,只是单一宣传风景秀美,也是徒劳的。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二十一

在高新区党工委的领导下,我参观了_看守所,认真听取了两名罪犯的现身说法,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扎扎实实的推进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扎扎实实的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就必须把坚决反对和防治_作为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的落实好,不坚决惩治_,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失去的危险,党就会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通过学习让我既充分认识到了肩负的使命,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面临的挑战。对照先进找差距,反观_鸣警钟,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结合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是贯彻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自觉抓经济建设与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反腐倡廉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改革开放同经济建设新的实践,切实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深入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捍卫党的性质和宗旨,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党和国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推动依法治国。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工作是塑造党员形象和领导干部履职形象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落实“两个务必”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和领导干部的履职形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员干部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时时警戒,处处谨慎,事事笃行,自觉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始终保持_员和领导干部政治本色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二、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主动接受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

三、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许多铸成大错的党员同志,在反省自己一步步走向堕落罪恶的过程时,普遍反映出一点,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动作、小利益开始,诱发他们私欲膨胀,不顾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原则,心存侥幸,降低了标准,放松了的要求,逐步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造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警钟长鸣,时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永葆_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保持_员先进性。

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章,全面贯彻党内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保持_员的先进性。坚持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去工作,做一名廉洁自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党员领导干部。

这次参观学习的意义是深刻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引此为戒,常常做到自省、慎独,时时敲响反腐倡廉的警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鼓舞人心的政治判断,让我们党的历史翻开了继往开来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崔书记说道:报告明确了从现在到2020年的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描绘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提出了全新使命。我们基层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敬业,严格执行党章,在学生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始终保持_员的先进性。

学校政治理论课(汇总22篇)篇二十二

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韩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上讲一堂思想政治课,主题是“从小我做起,共同维护民族团结”,“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是这节课里我要跟大家讲的四个话题。

华夏和谐千载旺,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形成的大家庭。千百年来,我国56个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诠释了悠悠华夏各族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手拉手的兄弟姐妹情。

一、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中国的民族人口组成首先我给大家讲讲中华民族的发展。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都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现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山族、苗族、傣族等56个民族。2021年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现有总人口约14.12亿(141178万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汉族人口为12.86亿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25亿(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358万人(13586087人,不包括台湾省),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3.7%。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地。

而在我们青海省,西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湟源县常住人口10.98万人,少数民族1.91万人,增长0.84%。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二)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

(1)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共同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共同开发了辽阔的疆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现今的民族组成与疆域是四千多年以来以华夏主体的政权与周边各族的部落、部族和政权在长期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最早原始社会过渡的夏朝,继而兴起的商朝,再到后来的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融合时期,各民族也形成了以统治者(首领、皇权)为核心的民族聚居局面,中华民族地域的初步版图也开始形成。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大地,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民族。总的说来,有古羌、夷、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几大群体。炎黄族就是出自于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地区。夷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被称为“东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苗蛮在商朝称为“荆蛮”,西周时期建立了楚国。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者,于是称呼自己为“夏人”,“华夏”第一次出现。分封到了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华夷之辨(华夏和四夷)的民族关系初步形成。

春秋时期,随着各国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使得“四夷”和华夏产生了大规模的融合现象。秦国不断和西戎斗争,吞并了大量的戎族国家;晋国不断进攻北狄;齐国吞并了莱国等东夷国家。这种吞并现象让“四夷”融入了华夏文明。在南方,楚国、吴国、越国大量吸收了华夏文化,也不断融入了华夏体系。

战国时期,各国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各国对外扩张的速度不断加快。秦国吞并了巴蜀、楚国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国统一辽西、辽东,赵国吞并了中山国,征服娄烦、林胡。这种扩张就基本奠定了后来的华夏文明圈,也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国用了15年的时间先后打败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民族融合的范围更加扩大,早期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地域版图形成),随后秦朝又征服了百越地区。西汉、东汉时期(蔡龙发明了造纸术,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有纸的国家,纸张的出现给各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各民族间的聚居,疆域领土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疆域的扩展版图。

汉武帝时期,征服了南越、东越、西南夷,占领了河西走廊。此时,百越民族和羌族经过长期的交往进一步融合成了华夏族。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就产生了,那就是汉族,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也初步形成。

(2)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再到三国、东晋、西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边区民族伺机兴起,向农耕地区扩展,在黄河流域出现了全国性的民族大迁徙。黄河流域第一次进入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逐渐开始向中原地区移动聚居,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商贸往来、扩大文化交流,为后期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出现打下了基础,随之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唐。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为隋唐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五个非汉族政权,由匈奴、鲜卑、羌、祏五个部落的政权组成的国家)和南北朝两个漫长的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经过了326年的治理和发展,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火药已经开始运用在军事中,雕版印刷也逐渐普及,进而促使了国家的壮大与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也较为开明,百姓田多粮足、商业发达,各民族生活富裕,也影响了周边部落向唐朝靠拢,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隋朝时期也标志着封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形成,我国的疆域达到了2307万平方公里。

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游牧开始大规模进入了中原地区,开始形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西晋末期,这些少数民族发动了“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产生了两个重要民族融合趋势,一是晋室南迁(大量的汉族迁徙到了东南地区,加速了和百越民族的融合)。二是衣冠南渡(北方游牧民族迁入北方地区,他们不断吸收汉族的文化习俗,开始汉化)。

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了“十六国”的战乱,但是也有许多民族在学习汉族的文化,例如前秦确立了以儒治国的理念。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统一了十六国,建立了“北魏”,北魏的胡太后和孝文帝大力推行了全面的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和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北魏之后,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基本汉化。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给汉族带来新鲜的血液,为了更大规模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前589年,隋朝统一了陈朝,最终完成了南北方的统一,之后的唐朝更加强大。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国力日盛。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势力不断增强,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向唐朝请婚。唐太宗见吐蕃请婚态度诚恳,礼节周到,便许诺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吐蕃距长安(如今的西安)万里之遥,文成公主清楚此次远嫁吐蕃,可能终生都不能再回家乡,但为了唐蕃世代友好,她毅然踏上了进藏之路。第二年正月(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一行离开长安向雪域高原进发。漫漫长路,文成公主翻越积雪终年不化的高山,忍受恶劣气候,在途经湟源日月山的时候,看着荒芜之地,没有一片人烟,顿时间异常想念家乡,再次动身之前留下了眼泪,也就有了文成公主流泪在久了青海倒淌河的传说。历尽千辛万苦,松赞干布亲率群臣到河源(今青海玛多)迎接,文成公主才到达了逻些(拉萨)。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不少能工巧匠。和亲队伍在沿途停留时,工匠们在崖壁上刻下佛像、经文,还修建佛塔。文成公主依据拉萨地貌特征,因地制宜,主导兴建了大昭寺、小昭寺,深受当地人爱戴。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倡导和带动之下,吐蕃人学习唐朝的文化蔚然成风,不但从中原引进了纸墨制造以及农具制造、纺织、服饰、制陶、冶金、历史、天文、酿酒技术、历算等方面的书籍,这些对西藏的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汉藏团结友好的大好局面,民间联姻、社会交往和贸易活动也逐渐增多,唐蕃古道呈现“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繁荣景象。矗立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体现了唐与吐蕃“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的美好愿望,成为千百年来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3)第三次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的形成唐朝灭亡后,汉族的势力范围就基本局限于长城之南。然而,东北的民族又一次强大了起来。契丹族在东北建立了辽国。辽国推行了南北院制度,以汉治汉,以夷治夷,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辽国也不断吸收汉文化,最终契丹族也逐渐汉化了。辽国灭亡后,西辽国就在西域推行汉文化。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宋后,占据了中原地区,大量的女真族迁徙到内地。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融合,到蒙古灭金的时候,汉族和中原的女真族已经没有了区别,统称为“汉人”。

13世纪,蒙古兴起,先后灭西辽、西夏、金国、吐蕃、大理、南宋,完成了东亚的统一,建立了空前辽阔的元朝。蒙古在入主中原也在学习中原文化,但是自己的汉化程度显得十分不足,最终失败。但是元朝消灭南宋时期的割据局面,也为民族统一创造了条件。

明朝建立后,推行了严格的华夷之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分)政策,导致在疆域方面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明朝却在西南地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朱元璋大力推行了向西南地区移民驻扎军队的政策,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使得云贵地区逐渐纳入了内地汉文化地区。

清朝建立后,废除了明朝推行了“华夷之辨”,认为汉族和周边的各族都是中国的民族。清朝第一次在外交上使用中国为国名,奠定了中国的法理基础。清朝开疆拓土,基本统一了东亚大陆,为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清朝入关后,满族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到了清朝后期,满族已经和汉族没有多大的区别。于是乎,清末的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如孙中山则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第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结束,中华民族最终形成。

再经过了大辽、西夏、北宋、金、西夏、南宋各朝代的历史变迁,周边各民族因长期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以及汉族和周边民族之间有了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更加促使民族融合与壮大的发展,到了元代,多民族更加统一,人口规模也越发扩大,使得元朝也更为强大。元代是中国疆域史上的又一次扩展时期,是由边区少数民族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而形成的统一帝国。少数民族将其原本居住的根据地的广大地区加入了统一的大家庭,疆域再次变得辽阔,领土面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达到了4305万平方公里。再发展到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带领军队东征西讨,疆域跨越欧亚大陆,首次将蒙古高原和西藏高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为近代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朝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弱和一些战争,部分领土被分离出去,领土面积缩小到了1668万平方公里。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羌、戎、月氏、匈奴、汉、鲜卑、吐蕃以及蒙古、回、土、撒拉、哈萨克等民族都在中原地区频繁活动,长期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18世纪中叶形成的清代疆域,是秦汉以来各民族数千年长期交往、融合的必然结果,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这一时期依赖更加紧密,产生了共同建立一个统一政权的愿望,为形成近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格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了12位皇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耕,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时有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领土面积达2342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带领革命队伍成立中华民国。1921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国民政府从此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之后,民国进入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期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败,中华民国时期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国内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方针政策。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尊严,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提高了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的中华的文明,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今天,我们的祖日益繁荣昌盛,从建国时期的一穷二百,到今天的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我们各族人民不断突破困难,建设起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迈入了发展的大国强国行列。我们的卫星上天,实现了自主的北斗导航;我们的载人飞船上天,实现了远程无人登月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我们的高速铁路里程全球第一、我们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世界第一。(在这里我想说下青藏铁路精神,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地质结构复杂,地层不稳定,地质活动很多,在这样的条件下,要修建一条铁路的难度巨大。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经过26的辛苦建设,1984年交付营运。但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以及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2007年7月1日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行。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是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正是在这样的困难下,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辛苦付出,在经过了49年的勘测、设计、建造才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创造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青藏铁路精神。青藏铁路的通车,进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都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的象征。2020年我们国家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迈入了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我们创造了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驰援武汉。4万多名医务人员志愿奔赴抗疫第一线,其中有云南的苗族小护士、宁夏的回族医生、广西的壮族小伙……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各省把最好的粮食蔬菜水果送往湖北,有青海的虫草、蒙古的牛肉干、陕西的猕猴桃、东北的大米……积少成多的物质保障,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成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人人参与、个个行动的全国动员,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数以百计的名医务人员奋战在第一线,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轮守,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955.9万名党员自愿捐款83.6亿元。以大局为重的各族人民自觉遵守防疫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宅家里,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全国迅速动员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才能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这就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同甘共苦的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都极大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要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美丽!

三、

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是由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整体文化。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语言,汉族有端午节、中秋节;回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藏族有藏历新年、雪顿节;蒙古族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回族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礼仪隆重的节日。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这个月里,人们在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十月一日(教历)为开斋节。回族穆斯林沐浴盛装,上寺礼拜,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散贴,又叫“济贫节”。走亲戚,拜邻里,互相问候。家家户户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男女青年喜欢在开斋节举办婚礼。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等,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会礼等活动外,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喜欢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仓州地区的回民在节日里喜欢表演武术;青海大通一些青年节日里喜欢唱花儿、摔跤、扳手腕、拔腰、拧手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民喜欢游公园等等。

四、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依旧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

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对外反渗透、反分裂形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少数民族,尊重他人的民族习俗,去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伙伴,与他们友好地和睦相处,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欺负弱小、残疾伙伴,本地生和外地生要不分被此,他们难过的时候,要像朋友一样去安慰他们,当他们开心的时候,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让我们并肩携手,同心同德,从小做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婚前财产协议(实用18篇)

    婚前协议是为了保护双方的权益,避免潜在的纠纷和财产争议。以下是一些婚前协议的优缺点分析,帮助夫妻们更全面地考虑是否签订协议。甲乙双方于____年__月__日履行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15篇)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规划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安排,使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

    五年级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5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在工作中制定的一个具体方案和安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阅读以下教师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工作计划的设计

    安全会议领导发言材料(热门19篇)

    发言稿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仔细思考每一个观点和论据的呈现方式。以下是一些深入思考的发言稿示范,它们引领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刚才艺术设计学院、xx学院和经济管

    酒店年会领导发言稿(通用17篇)

    在各种正式场合,比如会议、庆典等,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份发言稿来确保在讲话时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我相信只要我

    幼儿园下半年招生计划方案范文(13篇)

    下半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它代表着一年的收官和新的开始。我们在下半年中经历了很多挑战和机遇,也完成了许多目标和计划。下半年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争

    可以用于的现代诗(模板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才华的展现,它能够感染读者,引起共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参考。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头等

    军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事纪律、集体荣誉和个人形象等方面的体验和思考。小编整理了一些同学们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这是我的第一次军训,这次

    企业活动策划书的内容范文(21篇)

    活动策划的目标是通过精心的组织和创新的设计,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活动体验。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活动策划案例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在活动策划中有所帮助。

    监事辞任报告(热门18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报告,包括市场调查报告、科研报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