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MJ笔神

教案模板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内容,用于提供教学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记住,教案模板不是僵化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模板,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一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一、导课:

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1、完整的欣赏音乐。(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设问:你认为乐曲可分几段?

2、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3、分析作品。

(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意境、乐曲的风格特点)。

三、赏析作品情感体验。

师: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设问: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

意图: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欣赏第二段。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设问: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起什么作用?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板书)。

3、欣赏第三段。与前二段对比,找出乐曲的特点。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扩展延伸体验升华。

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结束: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二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乐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时间:1分10秒)开始部分用口笛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名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1—3)(1—b3),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接着,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描绘出:林间布谷鸟清脆、婉转的呜唱,百鸟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勃勃生气。

第二段(47秒)是乐曲主体部分又以明快、热烈的节奏描绘出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场面。尤其是其间不断出现的鸟叫声,使音乐气氛显得更加活跃。

乐曲的尾声(33秒)再现了开始部分的音乐,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这种再现三段式的结构形式,使音乐显得更为完整,好似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1、说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说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3、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4、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2)将音乐教室布置成“民族展览馆”的“苗族展示厅”。如:在墙壁挂上一些苗族风景、人物画和特色手工艺品等,使整个教室都洋溢着鲜明的苗族氛围。

5、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我将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

上课前,我将扮演“解说员”带领学生参观已布置成“苗族展示厅”的音乐教室,当他们沉浸到苗族氛围中时,开始上课。

一、导课:(时间安排:2分半钟)。

播放课件,结合“展示厅”的布置,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板书)。

二、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8分钟)。

1、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2、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三、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4分钟)。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板书)。

2、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3、欣赏第三段。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总结。

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4分钟)。

五、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最后,师生手拉手,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板书是一堂课的总结、概括,所以我尽量做到少而精炼。

第一段:速度慢节奏舒展。

表现了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气氛。

第二段:速度快节奏活泼。

表现了苗族人民歌舞与劳动的热烈场面。

第三段:速度慢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描绘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三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

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

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出示图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出示图片)。

二、欣赏。

1、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

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

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

(2)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重复、对比)。

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师生共同分析)。

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小组准备并练习)。

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

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

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

小组展示。

(3)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情感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想象力。欣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一、区分乐段。

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笛、画笔、白纸和打击乐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教学。

1、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流传着几千年的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是我国的瑰宝之一。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族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苗族音乐。

提问:乐曲中有什么乐器演奏?(口笛)。

4、出示口笛乐器,简单介绍口笛的'构造、音色和表现力。

(这首乐曲是笛子演奏家于孙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以苗族“飞歌“的音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能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

5、(出示民间笛子)请一名学生用口笛试吹。

试吹后提问:它能模仿出什么声音?

6、复听乐曲,乐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

聆听乐曲感受速度的变化。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行。

7、分段欣赏。

(仔细听听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节奏、气氛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画面。)。

第一乐段:从缓慢自由的速度中感受乐曲舒展轻柔的情绪,从中想象到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气氛。

(用“口笛”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布谷鸟在欢鸣,百鸟在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了勃勃生气。)。

第二乐段:乐曲的主体部分节奏活泼、旋律欢快,描绘了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不断出现的鸟声是音乐气氛更为活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再次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

提问:a、此乐曲最欢快的乐段是哪一段?(第二乐段)。

b、第三乐段是哪一段乐段的再现?(第一乐段)。

8、列表。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三乐段。

速度。

力度。

节奏。

气氛缓慢自由快速弱缓慢自由强弱宽松紧凑宽松宁静热烈宁静。

9、(出示课件)。

a、请学生聆听音乐用不同色彩表现这三段乐段。

提示:气氛热烈可以采用鲜艳的颜色。气氛宁静可考虑黯淡的色彩。

b、加入模仿鸟声的笛子、用报纸模仿自然声源、并加上打击乐器创作出另一个苗族音乐。

10、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苗族的风土人情、服饰。

苗族人民主要居住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贵州省最多。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忠厚朴实、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每逢节日、聚会,都以歌唱来表达祝贺、友情、和对下一代的传统教育。

11、选择喜欢的乐段进行绘画。请三位同学找同伴上台合作苗岭的图画。各组进行评价。谁画的好?为什么?其余的同学一起作画,并选择代表性图画进行展示。

三、扩展。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悠扬起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是民族乐曲。我国还有许多很好听的民族音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悦耳的民族音乐《瑶族舞曲》。

四、小结。

回顾乐曲带来的美丽晨景。想想我们聆听了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我们的民族团结友好,手拉手一心向着党,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五

早晨,苗岭的雾还没散,像在下雪一样。过了一会儿,晨雾散去,带来了阵阵清香。太阳从东边出来了,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到金黄色的麦田,像一个金色的地毯。绿油油的茶田,像一个绿色的地毯。忽然一声鸟叫,让还在睡觉的人们起了床。

大家吃了早饭,小姑娘们拿起篮子向茶田走去。有的小姑娘帮在家里干活,小伙子们有的拿起镰刀向麦田跑去,还有的小伙上身飞马,赶着羊群向山上奔去。小姑娘来到茶田里,把茶叶摘下向身后的竹筐中扔去,在空中飞起的茶叶不计其数,飞起来的茶叶好像一只只的小蝴蝶在空中飞舞。不一会儿就采了非常多的茶叶,多得连数都数不过来,不一会儿第一筐就满了,小姑娘高兴的看着自己的收获,高高兴兴走回家了。

在田中耕种的小伙子的镰刀起落的非常快,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的小麦。他看天还早,便来到萝卜田中,拔了一大堆的红萝卜,红色和黄色在一起的样子非常美丽,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小伙子一看筐满了,便回家去了。

中午到了,一位老人坐在大树下的一个躺椅上喝着茶,看着满园的葡萄,一脸高兴的样子。一只二哈沉浸在这美丽的茶园中。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六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1、完整的欣赏音乐。(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设问:你认为乐曲可分几段?

2、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3、分析作品。

(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意境、乐曲的风格特点)。

三、赏析作品情感体验。

师: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设问: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

意图: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欣赏第二段。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设问: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起什么作用?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板书)。

3、欣赏第三段。与前二段对比,找出乐曲的特点。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扩展延伸体验升华。

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结束: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七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答疑。

例如:

a.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b.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教师归纳:

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八

太阳悄悄的升起,露出了半张脸,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渐渐地,雾散了,太阳的面貌也渐渐的清晰起来。这时的苗岭好似被太阳遮上了红色的纱巾。

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悄悄的睁开了眼睛,它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气。揉揉眼睛,它在寂静的苗岭,一个人,于是它便去叫它的小伙伴了,第一个伙伴是一只小鸟,他知道小鸟爱吃虫子,于是它自己就捂着鼻子捉了一只小虫子,塞进了小鸟的嘴巴里,可是贪吃的小鸟只吃虫子可就是不睁眼呀!他竟然把他那毛茸茸的大尾巴插到了小鸟的鼻子中。害的人家小鸟一直打喷嚏,可他却在一旁笑着。小鸟就和小松鼠一起去把苗岭的小动物们都叫醒了。他们该工作了,在他们干活的地方,有的在搬运,有的在传递,还有的在睡觉呢!有一只很可爱的小松鼠只靠在树上睡觉呢!他还用两片树叶遮着脑袋,仿佛心中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还有两只小鸟在树枝上聊天呢!

他们正在开心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大怪物,有一只小鸟面色发绿的大喊了一声:“啊!”就连忙多了起来。这时这个大怪物走了过来,她穿着一个白色的裙子手里拿着一个红通通的苹果,还拿着一些松果。苗岭中的小动物们一看见他就都躲了起来。有的躲在了大树后面,有的躲在枝头,还有的缩在一起。这是,那个大怪物把松果放在地下,躲到了树后面,一只贪吃的小松鼠居然想去偷吃松果,他正准备下嘴去吃时,大怪物从他后面出来了,吓得小松鼠瑟瑟发抖,可是大怪物又给了这只小松鼠一些松果,这是这只小松鼠吃完又回到树上睡觉去了。怪物手中还有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放在地下,大怪物又在一旁看着,一只小刺猬悄悄地从树上爬下来,他准备去扎那个苹果,他蹑手蹑脚的往前走,他走一步,小伙伴就为他捏一把冷汗,它一滚,就缩成了一团,一下子就把苹果扎到了背上。这时这个奇怪的大怪物坐下来,摸摸小刺猬的头。这时小动物们知道了他是我们的朋友。于是小动物们知道了他是我们的朋友。于是小动物们都纷纷从树上下来了。一只小猴子在他的头上,这调皮的小猴子居然把人家的发卡自己戴上了。小猴子还在人家头上摆起了姿势,好似一个窈窕淑女。还有一只小兔子,非要人家抱着她,可是他还在人家怀里睡着了。小松鼠在他的肩上坐着,还用毛茸茸的大尾巴在人家的鼻子上蹭来蹭去。太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在他的肩上,把他的头发披在了自己身上,可真是可爱极了。

太阳高照,小朋友也该回去吃饭了,小动物们也回巢了,苗岭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

文档为doc格式。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九

“咕咕”随着鸟鸣,一轮红日升起来了。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一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太阳完全升起来了。云雾慢慢的散了,几只小鸟在空中跳着舞,互相追逐、戏耍,唱着欢快的歌。溪水哗哗的流着,空气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

这时,有欢快的歌声传来。一看,原来是一群头戴草帽,身穿花裙手拿竹篮子的小姑娘。她们要去采茶哩!她们边走边唱,不一会儿就到了茶山。而有一些少年在田里耕地,他们不停的除着杂草。还有一些少年,他们背着铁桶,来到河边下去捉鱼,一下子抓住了好几条鱼。他们把鱼放入铁桶,铁桶里的鱼活蹦乱跳。过了一会儿,他们捉满一桶鱼,背着桶,面带笑容把鱼放到家里。这时,在山里采茶的姑娘正用手轻轻地折断茶叶,把上面的茶叶一个一个的轻轻地放进篮子里,没过多久就采了许多茶。她们把茶带回家,家里的老人正戴着手套在大锅里炒茶叶,只见老人把茶叶翻来翻去。炒完茶,老人躺在摇椅上轻轻地摇晃着,欣赏着远方的风景。大狗跟在老人旁边,不时蹭一下他的腿,真可爱。

上午一下子就结束了,人们用捉来的鱼做菜,用炒好的茶叶做茶水喝。这就是苗岭的早晨。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

认知目标:通过听赏《苗岭的早晨》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情感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想象力。欣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一、区分乐段。

二、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多媒体课件、口笛、画笔、白纸和打击乐器等。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教学。

1、导入:播放《爱我中华》。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流传着几千年的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是我国的瑰宝之一。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族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关苗族音乐。

提问:乐曲中有什么乐器演奏?(口笛)。

4、出示口笛乐器,简单介绍口笛的构造、音色和表现力。

(这首乐曲是笛子演奏家于孙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以苗族“飞歌“的音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能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

5、(出示民间笛子)请一名学生用口笛试吹。

试吹后提问:它能模仿出什么声音?

6、复听乐曲,乐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

聆听乐曲感受速度的变化。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势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行。

7、分段欣赏。

(仔细听听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节奏、气氛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和画面。)。

第一乐段:从缓慢自由的速度中感受乐曲舒展轻柔的情绪,从中想象到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气氛。

(用“口笛”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布谷鸟在欢鸣,百鸟在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了勃勃生气。)。

第二乐段:乐曲的主体部分节奏活泼、旋律欢快,描绘了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不断出现的鸟声是音乐气氛更为活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再次把我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美丽恬静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

提问:

a、此乐曲最欢快的乐段是哪一段?(第二乐段)。

b、第三乐段是哪一段乐段的再现?(第一乐段)。

8、列表。

9、(出示课件)。

a、请学生聆听音乐用不同色彩表现这三段乐段。

提示:气氛热烈可以采用鲜艳的颜色。气氛宁静可考虑黯淡的色彩。

b、加入模仿鸟声的笛子、用报纸模仿自然声源、并加上打击乐器创作出另一个苗族音乐。

10、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苗族的风土人情、服饰。

苗族人民主要居住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贵州省最多。这个民族历史悠久、忠厚朴实、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每逢节日、聚会,都以歌唱来表达祝贺、友情、和对下一代的传统教育。

11、选择喜欢的乐段进行绘画。请三位同学找同伴上台合作苗岭的图画。各组进行评价。谁画的好?为什么?其余的同学一起作画,并选择代表性图画进行展示。

三、扩展。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悠扬起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是民族乐曲。我国还有许多很好听的民族音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悦耳的民族音乐《瑶族舞曲》。

四、小结。

回顾乐曲带来的美丽晨景。想想我们聆听了三首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我们的民族团结友好,手拉手一心向着党,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一

谁记得我们进教室的歌曲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苗族)。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首歌曲。(随教师的钢琴伴奏演唱全曲)。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苗族吗?(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苗族的资料)。

老师也为大家介绍一下苗族的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将我们带到了鸟儿争鸣、笛声飘飘、风光秀美的苗家山寨。仔细聆听,用心去感受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初听全曲)(学生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这首乐曲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苗族歌舞和劳动节奏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快乐幸福生活的情景。这首乐曲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欣赏的《苗岭的早晨》。

你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根据这些变化为乐曲分段吗?让我们在聆听音乐中找到答案吧!(完整地欣赏全曲)。

(学生回答是小提琴演奏的,教师介绍小提琴。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学生能清晰地分出三个段落。课件展示。)。

每段中乐曲旋律速度节奏怎样呢?让我们来细听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1、聆听第一段主题音乐。

这段缓慢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的早晨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师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我们用歌声来感受这一主题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2、聆听第二段主题音乐。

在你们动听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苗岭上美丽清新的早晨,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们在做什么呢?音乐速度和节奏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这段音乐表现了―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课件展示)。

请你用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跳起苗族舞蹈)。

这里有打击乐器串铃,想想我们用什么节奏型来为这段音乐伴奏最合适。(教师引导学生用串铃表现音乐形象,为音乐伴奏,创造气氛)。

3、聆听第三段主题音乐。

我们接着往下听,仔细听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聆听并分辨出与第一段主题音乐的异同,课件展示)。

那这一段如果没有了,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这一段起到尾声的作用,同时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使山寨的秀丽景色再次出现,突出主题)。

通过我们大家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

(1)我们感受到苗家儿女的勤劳、热情、苗家山寨的秀丽。

(2)我们还发现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用我们优美的舞姿来展现这首乐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并真正地体验到苗岭的早晨和苗族人民的劳动喜悦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现全曲)。

这么美丽的山寨景色,可是有一些不道德的人恶意捕杀鸟类,乱砍乱伐树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学生有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的教育。)。

欣赏完这首作品,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苗岭的早晨》不仅展现给我们美丽的山寨风光,民族风情,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丰富的音乐文化,初步了解了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的音乐,孩子们,爱我们的音乐,爱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地球家园,让它永远年轻、美丽吧!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二

妈妈总说在音乐中能得到宁静,能让人心情变得舒缓。我一开始不懂是什么意思,今天聆听了轻音乐《苗岭的早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先是在我耳边响起了汩汩的流水声,又偶尔响起了几声清脆的鸟叫声,顿时山间云雾缭绕的情境浮现眼前。我想起了开学前一天的早晨,那时正下着点点细雨,沙啦啦,沙啦啦……此时我觉得这声音像一首离别的小曲,好像在告诉我暑假快结束了。对面的山慢慢被云雾环绕了起来,像仙境一般,又是几声鸟叫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为这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那些鸟在哪,哪里又会再传来鸟叫声。我回过神来,发现音乐已经到了第一节的末端。响起了几声布谷的叫声,我又仿佛看见了布谷鸟站在枝头上高歌,歌声婉转动听,一位来到河边捣衣的小女孩,听见布谷鸟的歌唱,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太阳慢慢升上了天空,鸟儿们多了起来,百鸟齐鸣,像一个大合唱团,声音时而清脆,时而欢快。人们陆陆续续地醒来,到田间劳作,干得热火朝天,丝毫没有了清晨的宁静。乐曲变得欢悦起来,我偷偷地瞟了一眼周围的人,只见他们都是沉浸在这动听的音乐之中,仔细聆听,第二节的音乐也在此时接近尾声。

太阳悄悄爬到了头顶,快接近中午了,在田间劳作的人们渐渐散去了,他们一定回家歇息去了。小鸟们唱了一个早晨,它们也一定累了,都飞回到巢里去了,只剩下河水潺潺流动的声音。

音乐停了下来,而我还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之中,无法自拔。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三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第一次我先从导入新课说起,运用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引入主题,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思考,这样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肯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让他们谈谈对苗族的了解。再有教师简单讲解,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导“苗族”,一边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通过教学,感触颇深1、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不要去刻意的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2、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能过多,以防打乱思维。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四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

先从导入新课说起,运用苗族特有的舞蹈“芦笙舞”引入主题,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思考,这样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学生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肯定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苗族的风俗、文化,让他们谈谈对苗族的了解。再有教师简单讲解,很自然的把同学们的思路引导“苗族”,一边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的劳动人民中去。

通过教学,感触颇深:

1、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不要去刻意的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2、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能过多,以防打乱学生的思维。

3、教师的口头语不能太多。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五

银子是苗家可爱的女儿,她带着自然与泥土的芳香从湘西大山深处走来,她朴实善良,热情而奔放,全身上下融合着唯美的古典与现代的气息,她穿着艺术而另类,总让人感觉目不暇接,流连往返,尤其是她明净的双眼浸透着智慧的光芒,灵动而清澈,深邃而悠远,我很想全身心地去欣赏她,可她在我的视线里就象流动的风景,来去匆匆,我知道她是在追求人生的文学艺术,我知道她是在追求着人间的真爱,我知道她是想融合陌生的人海,我知道她是想寻找自我的清新与自然,把更多的快乐留存在她撒满鲜花的原野。

在苗岭的山寨,银子从小就深深喜欢这片让她神往的土地,她会时常眺望由近渐远的美景,象一副美丽的山水画静静地铺洒在蓝天白云之间,叫人美不胜收,只见前方山水相连,绿叶环抱,层林浸染,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忽隐忽现,在美丽的诗情画意的长廊里,沱江之水从山的两侧缓缓地流过,如同一条长长的五彩斑斓的飘带,蜿蜒曲折地仿佛从自己的心上流过,在这里,她不断地感受自然最真实的美,在这里,她不断陶冶自我的性情,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融合,在这里,她不断地开阔自我的胸襟,让美丽的山水尽情浓缩在心灵的足迹,在这里,她追求着生活的纯净与超然,纯洁着自身,纯美着她人性的宁静与高贵的气质。

时光浸染在山水间,永不回头地向前走去,走向更加广漠的空间,高中毕业后,银子因为家境贫困,无心再去高校升造,她又回到了可爱的大山深处的山寨,她时常会想起熟悉的同学还有尊敬的老师,他们是否还记得渺小的可怜复可叹的我呢?她记得毕业离开校园的时候,她在静心品味着校园的周围的每一人,每一物,欣赏着,留恋着,她知道,就将离别,也许以后再来,早已物是人非,正如沱江的流水,昨日与今日还有将来,我还是停留在这里,然岁月的冲刷已经使我变换着模样,使我改变着心情,使我找不回曾经的过往,那曾经岁月的流水,已经随着我心潮的涌动走向更加遥远的陌生。

在一次举办苗族歌舞晚会的时候,我遇见了楚楚动人,清纯亮丽的'银子,她窈窕的身材,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银光闪烁中,在耀眼灯光的照射下,银子激情地跳着苗族传统舞蹈的步履,在人海里,在欢歌笑语中,我能从中感受到她迷人的气质,还有那从自然深处走来的反璞归真的情怀,都融合在这心灵的旋律里,她曾对我说:美是自然的,也是真实的,更是流动的,在不断变迁的风景里,只有勇敢地走出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试想山水虽美,但走不到天空的另一头,伊人再俊俏,也只能隐逸在山水之间。任凭岁月的洗礼,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岁月中消失着往日的容颜,我就是坠落,也要心生希望的翅膀,我就是卑微,也要走向更加广漠的空间,融合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去。

在人世沉淀与升华的瞬间,银子对苗岭内心深处是难以割舍的,这里是可爱的家乡,这里有令人心弛向往的山水美景,这里有朝夕相伴的父母,还有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山间小路,都是那么亲切与熟悉,银子在离开家乡的前一天,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大山里,深情地对着大山呼唤,我是银子,我是苗岭的女儿,我爱你们,在悠远的山林,回音在山的那一头回旋,是那样的低沉,是那么的轻轻地响起,好象无数次在轻敲到她的灵魂,银子的过往已经深情地融化在这片神气的土地,她在回望,她在沉沉地思索,泪水从她心上流过,洒向沱江清澈的湖里。

融合在茫茫的沧海,银子是渺小的,她时常感到孤独,感到自我的身心不能彻底地释放,她也很难被世人所关注,她时常想,要是固守在苗岭,也许心灵愈加纯净,思想更加单纯,生活的欲望也不至于如此强烈地渴望生活的美好,在自然与生活的碰撞里使银子矛盾而困惑,然外面的诱惑也促使银子有了更多的向往与追求。

岁月无痕地飞向远方,在人生的期许与渴望中,银子也有过短暂的婚姻,而更多是与孤独为伴,在心灵的影子里,她时常嘴嚼着寂寞,品味着茶香的余味,感味苦涩的咖啡里是浓还是淡然好呢?是需要简单地浓缩,还是需要复杂地添加更多的调味品呢?在一个人的日子里,银子会在寂寞的黄昏游走在寂寞的雨巷,在悠长的小巷中,她打着心爱的花雨伞,看雨水的滑落,看熙熙攘攘的人流从她的身边轻轻地消散,她潮湿的心灵和着淋漓的雨水在轻盈地融合,流向生活的纵身。

夜是充满无限神秘的梦幻,在华灯初上的夜晚,银子学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沉思,开始学会用手中的笔尖去书写心灵的故事,她很想留驻青春的脚步,很想在岁月沉寂里,学会与生命的另一个我去真心地交流,很想在有限与心灵无限的世界,有一个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会悄然地走近,给她如春风的温暖,给她人性般真心的关怀,用心去聆听,真心地相融,默默地凝望,心与心交流,她相信会有那么一天会真实地来到,来填满她内心的空洞。

偶然中我会给她真诚的祝福!因为我知道走过岁月的风雨,她似乎越来越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会问银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如往昔般的青纯与美丽,银子呵呵地笑了!风淡云轻地对我说:走出苗岭20多年了,我感受到岁月的年轮丰盈着我的生活,其中参杂着情感的缘聚缘散,事业上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人生的困境与生命的困惑都一步一步地使我走了出来,人不管流落在哪里,都要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学会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迂回曲折只是暂时的,总会有那么一天会峰回路转了,那是大山的呼唤,那是人性的执着与坚守,还有一颗完整的心去融合在沧海,融合在拼搏与奋斗的人生征途上。

银子在红尘里依然漫步于心地向前走去,她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省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成功事业的路上,相信她会走向事业的更高峰,获得人生更大的收获。

银子永远是苗岭的女儿,我仿佛看到她穿着苗族美丽的服饰,从高山峡谷中走来,走向更加成功的舞台,银子带着她心中的向往,在人生的残缺与真实中,追求着她完美与不完美的情结,追求人生中最纯洁的美好的情感,追求她真爱的天空,追求在有限的生命里融化在充满无限的心灵世界,银子永远是成功的,因为她从大山的自然中走来,最后又将走向更加宽阔的大自然。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2、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教学反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段时,应根据音乐的情绪进行划分,比如:欢快热烈的情绪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个图形来表示,抒情的情绪用另一种颜色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分出段来。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七

清晨,苗岭一片安静,烟雾朦胧,整个苗岭好像变成了一片仙境一样。山间的溪水慢慢的流着,河水干净得像玻璃一样,都看见底部了。从远处看,就像一条又长又细的带子一样,在苗岭的山谷里流动着,平静的山谷里传来布谷鸟和百灵鸟等等鸟儿的声音,它们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火红的太阳升了起来,整个山谷被太阳给照成黄色的了。

这时,苗岭的人起来要上山去采茶了,小姑娘穿上花花绿绿的裙子,背上竹篮,开心的走在山路上,从远处看那些小姑娘像是在山路里走来走去的小花朵。来到种茶树的茶树园里,轻轻的用手把茶叶一片一片的摘了下来,又向后轻轻的一扔,茶叶像在空中跳舞一样,落进后面背的竹篮里面。这时,小孩子在山间里玩游戏,嘻嘻哈哈一片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采完了茶,又回到了家里,开始休息了。老人在椅子上坐着,听布谷鸟和百灵鸟的歌声。他们家的二哈也在那里边吃狗粮,边听歌声,其他人也在听着歌声,听着这音乐,我好像来到了音乐厅。

苗岭的早晨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八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一、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播放《苗家儿童庆丰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

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出示图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出示图片)。

二、欣赏。

1、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

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

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

(2)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重复、对比)。

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师生共同分析)。

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小组准备并练习)。

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

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

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

小组展示。

(3)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相关范文推荐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读书心得(模板14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书心得范文分享,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能够激发大家对书籍更深入地思考和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大全(23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下面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1、认识11个生

    残疾人低保申请书(优秀16篇)

    完善的低保申请书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救助。以下是一些低保申请书的实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份有效的申请书。

    招商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6篇)

    我在这个月里,努力克服了许多工作上的难题,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其中包含了不同领域和职位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收获。

    寒假英语教师读书心得范文(14篇)

    9.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历程,形成积极的学习反馈和自我提升。在下面的内容中,您将看到一些读者写的精彩读书心得,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行政助理职位个人简历(实用20篇)

    个人简历是一种对自己过去表现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值得学习的个人简历样板,希望能够为大家在求职中提供一些

    主管护师竞聘医院护士长的演讲稿(热门19篇)

    护士需要经常更新医学知识,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专业水平。护士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一些护士们的心得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传递微笑大班教案(热门18篇)

    在大班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和借鉴。

    一年级下学期班务的工作总结(精选22篇)

    通过学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学期工作总结中,我要坦诚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

    花儿努力地开范文(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无忧的微笑:每个人都羡慕他的微笑,因为那是一种无忧无虑的微笑。下一次,就算你没有对我说不要哭,我也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