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安排和规划的重要文件。小编整理了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一

第一,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

努力经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提高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第四,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二

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宿舍为单位抽签,分别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舞蹈、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藏族锅庄舞。

4、特邀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我院的多民族特点。

导入部分: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学院,在我们84人的班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公共进步。

3、小品表演:满族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台秀。

(三)民族舞蹈大荟萃。

1、分别由一个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学生组合,表演壮族竹竿舞。表演结束,由学生自主参与由该舞蹈设计的游戏。即,谁在游戏中被竹竿卡住,就要表演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或说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藏族学生代表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而后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起舞——藏族舞蹈锅庄舞。

(四)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五)辅导员总结。

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我们从中了解和学习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六)结束主持人甲、乙: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在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做任何有失团结的事。

能力目标: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1、让学生了解到习近平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

2、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帮助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二是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多说有益于民族团结的话。反过来说,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四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感受到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各族人们相亲相爱,知道我们身边的民族有维族、哈族、蒙古族、和汉族。

2、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中,感受民族团结友爱、互敬互助教育的良好氛围。

3、通过活动体验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激发幼儿相亲相爱一家亲的民族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民族团结一家亲》、音乐《感恩的心》、情景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1)“小朋友们,请你观察一下,图上的人们是在什么地方?都是哪个国家的人?”

(2)“天安门前人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服,当你看到他们手挽着手,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3)小朋友们说说,我们幼儿园都有哪些民族?平时我们在一起都是怎么玩的?

(二)、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感受民族团结。

1、如意姐姐今天来到幼儿园,她要给小朋友们讲述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会后老师们结亲的故事。如意说:我的妈妈在八十四团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后,教师们个个参加了结亲、认亲、助亲活动,我的妈妈结亲认亲的是一位哈族阿姨。胖妈老师也是和哈族阿姨结亲,就像亲姐妹一样。回族马丽老师认了一名汉族狗狗爷爷,你看张璞老师到结亲户家笑的多开心啊。

2、幼儿园张老师结亲的是一位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他也是幼儿园老师们的精准扶贫户,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家住六连。他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病,为了看病家里欠了很多债务,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也年老多病,叔叔家的阿姨当时肚子里还怀着快要出生的小宝宝。家里种的几十亩菊花又没人捡,正当吐尔逊江叔叔焦急万分的时候,幼儿园全体老师每人捐款,送吐尔逊江叔叔家的阿姨去医院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十一节假休息日人们都在休息过节,幼儿园的老师们没有休息,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去采摘菊花。老师们又联系医院医生为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看病、入冬前,大妈老师了解到吐尔逊江叔叔家还没有买过冬的煤,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送去了一车煤,听说叔叔家的小弟弟病了,大妈和老师们又送去了营养品。老师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吐尔逊江叔叔,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逢人就高兴的说:“民族团结就是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吐尔逊江叔叔还清了7万元的债款,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他常常高兴的对大家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亚克西!

3、故事讲完了,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民族团结、互敬互助的故事,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只有各民族团结了,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只有各民族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教师小结:我们幼儿园里,汉族小朋友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唱歌、舞蹈!小朋友一起你帮我,我帮你,让我们一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让我们手牵手,一起欢歌起舞,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五

本课我预计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感受民族小学的团结、和谐。

第三课时,练习背诵课文,完成作业。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

教学设计。

(一)激活情感,提炼主题。

1、创设语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第一课,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

课件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并同时出示有关民族小学的图片。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团结、和谐)。

2、引入:

(1)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作者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写这篇文章?(自豪、赞美)。

(2)你是从文章的哪个语句中体会到的?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六

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的民族 风格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所听音乐的特点。

3、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聆听、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美,了解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多媒体室、课间件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

(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

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

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

(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1)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见学生活动)。

以上图片说明从古到今,中央政权非常重视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所以我们要搞好民族团结。因为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更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板书设计:(略)。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2、运用生活中的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3、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热爱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小物品进行造型设计,结合绘画与剪贴的方式,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表现民族娃娃的民族形象特征和服饰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分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汇报。

(4)学生分小组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一起讨论民族;的形式和特点。讨论后进行汇报。

二、启发引导,解决困惑。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教师示范做一个会跳舞的朝鲜族娃娃:a.用纸杯做娃娃的裙子。

b.用色卡纸卷成筒状做娃娃的上身和手臂。

c.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头部,剪下插入娃娃的上身及手臂中间。d.调整完成。

(5)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设计思路,进行汇报。教师小结。

三、自主创作,大胆表现。(1)教师讲述制作的要求。、(2)学生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并进行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交流总结。

(1)学生展示已完成的作品,并介绍创作的过程。(2)学生互评作品,教师点评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五、课后拓展。

(1)自己尝试用泥塑彩绘的方法制作一个民族娃娃。

(2)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氏族服饰的图片,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少数民人物。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九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以下几点教学思想:

1、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这样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和再现文章的情思美感,使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颤中体验美。

2、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环境,架设了可供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也真正成学生的引导者。

3、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场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为主线,通过欣赏、动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1、认识并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

4、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为广东省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中第二节教学内容《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在音乐课本上只有一般的乐器图片和简单的分析,学生从呆板的书上很难去了解各种乐器的结构色彩以及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效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先分出重难点按各器乐的特点在课件中常见的四种乐器:古筝、古琴、琵琶以及扬琴。首先通过实物直观介绍它们的结构、音色和演奏技巧,再次通过欣赏各自的代表曲目听辨其音色说出各自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对乐器进行比较,然后总结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更适合学生的需求,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中常见的几种弹拨乐器(古琴、古筝、扬琴、琵琶等),了解它们的演奏特点和音色特点。

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

8月8日的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吗?

生:二十九个脚板印、击鼓倒计时……(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有一个最难忘的片断,大家想知道吗?(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古琴演奏视频)。

生:弹拨类。

师:同学们真聪明,古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中的一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出示课题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以问题交流的方式导入,教师主动亲近学生,在创设平等教学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乐器介绍讲解。

师:那究竟什么是弹拨乐器呢?(出示课件)。

师边向学生展示指甲、拨片和琴扦边介绍: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扦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统称为弹拨乐器。(板书)。

师:到底哪些乐器用指甲,哪些乐器用拨片和琴扦演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a、古琴。

(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刚看过的古琴,它有几根琴弦呢?让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七根。

师:所以古琴也叫七弦琴,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那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故事中的伯牙为钟子期演奏的乐曲分别是什么?(播放动画视频《知音的故事》)。

生:《高山》和《流水》。

(出示课件)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富有吟唱韵味的曲子,看你们能不能像钟子期一样成为伯牙的知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和感官上认识弹古琴,感受古琴的音色特点。

b、介绍古筝:。

师:那同学们知道在弹拨乐器里面哪一种乐器跟古琴长得最像吗?

生:古筝(出示课件)。

师:虽然长得很像,但还是有区别,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琴弦。

师:那古筝有多少根琴。

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数一数。

生:21根。

师:古筝也是用指甲演奏的弹拨乐器(介绍演奏姿势,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感受)。

师: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鉴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悠扬如歌……。

c、介绍琵琶。

师:“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弹拨乐器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拨乐器,它就是琵琶。

师:琵琶呈半梨型,四弦,它也是用手指拨弦的弹拨乐器。(师简介演奏姿势)。

师:可是老师也不会弹哦,谁来帮帮老师,使它发出声音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一首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请你们用动作模仿琵琶的演奏姿势。(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欣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使同学们了解琵琶音色的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d、介绍扬琴。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室里面还有一种体积大,琴弦很多的乐器?

生:扬琴!

生:行!

师为学生进行扬琴演奏《欢乐的新疆》。

生:用琴扦演奏、形状是梯形、琴弦特别多……。

师:在弹拨乐器乐器中,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古琴、古筝、琵琶和扬琴之外,还有几种乐器是我们比较少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有月琴、柳琴、三弦、阮……(师出示教学课件,简单介绍月琴、柳琴、三弦、阮)。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拓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弹拨乐器,你们有没有把记住它们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都有哪些乐器?(师生总结)。

a、听辨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三段音乐,你们听听都是哪些弹拨乐器演奏的?然后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告诉老师答案。我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演奏姿势最正确。(师依次播放古筝独奏曲《出水莲》、扬琴独奏曲《将军令》、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片断)。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启发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体会乐曲的情绪。

b、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不仅能独奏、齐奏,还能合奏出美妙动听的曲子,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旋律动起来吧!播放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弹拨乐器合奏丰富的表现力。

4、师生总结。

这是一节民族弹拨乐器欣赏课,认识弹拨乐器的名称、外形,了解其演奏方法,感受、听辨其音色特点是乐器欣赏教学的重点。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自主参与的意识,尤其是欣赏课,应该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课堂中来,让他们觉得我是课堂的主体。使他们在接触新课之前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堂课有足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从民族民族乐器那丰富的表现力中,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乐器可以给学生一个直接的感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音高,同时又可以选择最优美的旋律。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审美得到培养和发展。通过本课教学,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表现和展现艺术的美,以娱乐性和活动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渴望。

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精神指导下,力图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本理念。

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改变教学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充裕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当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时,学习已成为一种对话、一个游戏、一项创造,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一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知道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总人数的90%以上,其余55个民族人数之和不到10%,因此习惯上将它们称为少数民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些少数民族,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了解民族名称。

1、在这些少数民族中,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说给你的同桌听。

3、播放录像《我国的56个民族》。音乐《56个民族56枝花》边听音乐边看录像,看看从录像中你还能找到哪个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

4、提问:听了歌曲说说你的感受?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5、小结: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大约有1600万,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和赫哲族。

(三)了解民族分布。

1、这么多的名族又是如何分布的呢?看书27页我国的民族分布图。

2、怎样来看这幅图?

3、同学们先总体看,在具体看。了解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4、师总结:分布广;聚居;杂居;散居。

6、在我们学校有一些回族的同学,学校为了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午饭。

7、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力,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除了民族自治区之外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1300多个民族乡。

(四)走进少数民族。

1、播放《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这是哪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说说你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由这些美景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敕勒川》这首诗,齐背《敕勒川》。

2、播放《坎儿井》。

3、播放《布达拉宫》录像。

这是什么建筑?是哪个民族的象征?说说你了解的藏民族。

(五)总结。

56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民风民俗,请同学们课后从衣、食、住、行、礼仪、节日、歌舞等方面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交流。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三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工农业。

总产值。

valign=topwidth=95。

粮食。

valign=topwidth=95。

原油。

valign=topwidth=95。

铁路通。

车里程。

valign=topwidth=95。

卫生机。

构床位。

valign=topwidth=95。

1952年。

valign=topwidth=95。

37.9亿元。

valign=topwidth=95。

1582万吨。

valign=topwidth=95。

5.2万吨。

valign=topwidth=95。

3787千米。

valign=topwidth=95。

5711张。

valign=topwidth=95。

1992年。

valign=topwidth=95。

3053.6亿元。

valign=topwidth=95。

5670万吨。

valign=topwidth=95。

1316.1万吨。

valign=topwidth=95。

13143千米。

valign=topwidth=95。

375377张。

valign=topwidth=95。

增长。

valign=topwidth=95。

79.5倍。

valign=topwidth=95。

2.6倍。

valign=topwidth=95。

252.1倍。

valign=topwidth=95。

2.5倍。

valign=topwidth=95。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四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重点与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二)新授。

阅读课文,自学探究:1.我国个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政策?有何意义?原因何在?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及分布格局?(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启发归纳)。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气象:(学生回答)。

2、教师归纳指出:

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4.根据“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三)总结多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友好往来。

(四)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简单,主要了解中国的民族问题,我采用启发教学法,效果很好。此文章来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为主。就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下回顾: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中提供的基础的历史信息。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和应用。

2、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堂课以党的政策,民族的发展、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按照激情阅读—理解—掌握的有效教学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给与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过少,总想老师多讲。课堂练习设计缺乏科学性。缺乏面向全体学生,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处理的过于简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教案)。

行为与习惯: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1-p43页内容,话题为“亲情源远,共融共存”。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4-p46页内容,话题为“心相连,手相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民族歌谣齐欢唱1.播放民族歌曲大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微山湖》(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我们新疆好地方》(维吾尔族)。

请学生试着哼唱并猜一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以上几个民族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4.小结:(板书课题:民族一家亲)。

活动二。

2.读故事:和亲使者——王昭君。

3.教师简单介绍王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了解昭君和亲的意义,欣赏图片昭君墓。

4.师小结: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5.学生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故事。

7.师小结: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如今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现在全国很多人去西藏旅游,看看这是人们参观布达拉宫留下的照片。欣赏布达拉宫图片。

共融共存)活动三。

共融共存。

第二课时活动一。

手相牵)活动四。

共融共存心相连。

手相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实施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团结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更加坚定坚持我国的民族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都有明文规定。因为它们都是损害民族团结的。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这是由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最大影响这一现实情况所决定的。汉族干部群众在警惕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方面,应当高度自觉和经常注意。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反对大汉族主义一样,对于保证国内各民族团结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许多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并不属于两个民族主义的范围。所以,应该对民族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慎重从事,从有利于民族团结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轻率地扣这个帽子和那个帽子。这样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我国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化、散居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保障城市和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国家制定实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服务与管理,重点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满足他们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为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国家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依法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八民族教案(通用16篇)篇十六

根据对本课文的理解,以及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坪坝”等词语的意思,发现、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

2、静心涵咏、自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小学的情感体念。

3、创设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咀嚼品味,引领学生走近民族小学,走近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中感受民族小学的团结、优美、和谐之情。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意了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专业13篇)

    1.读后感是一种对于读者阅读某本书籍之后的感受和思考的文字表达形式。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文中戴尔。卡耐基指出,天下只有一

    纸飞机的四年级范文(17篇)

    优秀作文是对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这些是一些获得优秀作文奖项的作品,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说起我小时候的“

    最新迎接高考倡议书(精选15篇)

    了解范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我们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半个学期,期中考试的

    2023年人生思索散文人生思索(模板20篇)

    人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成功的秘诀,避免重复的错误。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如果在学校里学习成为一种职业,一辈子

    我和遥控车初中(汇总18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既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有思辨性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小学五年级一本书范文(17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对于细节描述和描写形象的生动性,以及行文逻辑和线索连接的合理性。现在,我们来看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感

    学会反省走向成功(精选21篇)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才能够逐渐提高的。阅读优秀的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优秀作文的要点。经常听到有人在说如果高效地利用时间,然后是各种各样

    2023年行政年终工作报告(热门12篇)

    工作报告需要具备客观、详实、准确的特点,确保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团队的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团队合作和管理的思路。我于今年x月入职x

    2023年软件测试经理个人简历(实用15篇)

    个人简历对于申请工作、进入学术界或参与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必备的工具。以下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历:本科。工作年限:3-5年。工作地点

    沉香救母读后感沉香救母读后感(热门18篇)

    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今日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沉香救母》是我深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