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翰墨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范文,相信会对大家备课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一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和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列强侵华罪行”是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2、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复习提问:

学生回顾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新课教授播放“太平天国”视频。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过渡:就在清政府,忙于内战的时候,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播放视频。

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过程并提问:

1、为什么要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课件展示新旧“四大件”图片)。“四大件”的演变,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看变迁。

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2.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服饰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这一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

3.“__”时,青少年喜欢穿绿色的军装。

4.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日益丰富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

1.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城镇居民吃粮油要凭票供应,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等获取有限的食物。

2.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1.人均居住面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提问:你在家里有独立的房间吗?请说说你家现在的居住条件怎样?

2.配套设施、房屋装修:改革开放前随处可见破旧木板房,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城镇居民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装饰讲究,宽敞明亮,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

(四)四通八达的交通。

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2、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教师过渡: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

就业和社会保障。

提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问2:铁饭碗要不要打破?为什么?

提问3: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课后习题。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__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办法中属于。

“铁饭碗”的是()。

a持证上岗。

b毕业分配。

c就业培训。

d公开招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三

刘刚邹坞一中******@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

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流程:

展示:图片。

(一)罂粟花、鸦片(学生观看)。

(二)《炮子谣》(节选)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播放视频:晚清悲歌http:///v_show/id_xmjg4njuyndg=.html学生:阅读课文并观看视频后共同讨论并回答。

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清政府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展示: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3业图表。思考: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展示:利用多媒体出示吸食者图片和文字材料(吸食鸦片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直观,有震撼力。思考: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学生: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贫弱;。

2、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军队战斗力。

教师:当时有些清政府官员已经意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要求禁烟,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谁?在禁烟运动中,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说明: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林则徐、虎门硝烟。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学生:看书并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思考: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不是林则徐禁烟引起。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再次明确)。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说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两个阶段:

二战二“和”

第二阶段:1841—1842年:占香港、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向英国求和。

不平等条约来了(耻辱来了)。

教师:进行了两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而结束。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也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教师: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学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说明: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信念。教师:(1)清政府闭关锁国,在世界上落伍了。腐朽的封建制度,衰落的封建经济,落后的武器装备。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补充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又获得了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战败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提高综合国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一、鸦片来了------虎门销烟。

二、战争来了。

三、耻辱来了------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练习、作业。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c.签订《南京条约》。

d.割让香港岛。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完成《助学》相关内容。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事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看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探讨性较强的问题(如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中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调动大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通过放映视频片段、展示有关图片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色之处: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视频等有关资料,使其学会从历史资料中自行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更期望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四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五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层面:

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二、教学对象。

(一)知识掌握上:小学六年级学过的鸦片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许多学生都会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再加上原有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

(三)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可能的知识障碍:如战争的根本原因与导火线的区别;再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等概念,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适当的说明、分析。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读书指导法: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事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找资料,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法:对于一些探讨性较强的问题(如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中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调动大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直观教学法:通过放映视频片段、展示有关图片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自主探究法。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有关资料,使其学会从历史资料中自行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

更期望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5-6分钟)。

首先,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录像。一是为了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二是提供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而自然的导入新课。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努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因此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来学习新内容,不但有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机会。

另外,这一部分遵照分析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分别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学习,期望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关于战争的起因(8分钟)。

我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引起的,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让大家来讨论,再尽可能多的请同学们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以达到相互启发、积极探究的效果。再借助一定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教会学生尽量避免简单地以“二分”的方式看问题,而是要辩证、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2、关于战争的经过(5分钟)。

我会提出问题“在战争时期,主要发生了哪些标志性的事件”,并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图册,来概括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过程。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再帮助大家从地图上更直观地梳理出战争的经过、找出发生的主要事件。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同学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问题给更多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

同样采用“设疑-解疑”的模式,在师生一起得到“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南京条约》”的结论后,请同学们自己读书,掌握《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条约的内容,来具体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出《南京条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开端。

(三)回顾新知识,总结第一课(4-5分钟)。

先引导学生参照板书来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既有概括的讲述、又有具体的回答。再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虎门销烟部分,通过“中国的行为”和“英国的行为”这样两条线索来总结第一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构建便于自己记忆的“知识结构图”。

(四)思考与讨论(6-7分钟)。

利用剩余的时间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自由发挥。再逐步引导学生找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五)板书设计。

体现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图文并茂,以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六)作业设计。

1、两个思考题(帮助学习回忆、复习)。

2、围绕教材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六

(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美建交的经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讨论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另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及中国合法席位恢复后在联合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及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情况,认识中美建交的重大意义及中美关系发展曲折复杂的原因。

(3)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特点及外交活动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2)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认识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综合国力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中美建交和新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课时]1课时。

自主阅读、教师讲述及问题讨论教学法。

课前引导: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了争与生产共处的坚实基础,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了许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导入新课。

一、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其意义。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访华及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2、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必将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讲评第五单元测试试卷。

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

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一、发放试卷。

二、讲评试卷。

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七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图片]提问:你去北京参观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容探究】。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师: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讨论)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生:特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过渡]《天津条约》的签订是否使侵略者得到满足呢?

生:英法联军的腐败无能。

师:正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生: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多媒体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师: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多媒体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师: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所受侵害更大。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时间:1856—1860年。

三、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四、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五、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八

1.要抓住学习生活中的零散时间来记忆,比如早晨、课间、中午、晚上睡前,具体时间要根据你的自身情况来定。每次就背一个整的知识点(如提纲上的一个表格),大约用5——10分钟。

2.背完后要及时检查反馈,可以找同学或家长检查听写,也可以自己闭上眼睛回想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再看再背。

3.对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回想知识点画思维导图,这样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更有利于记忆。

4.仔细研究从前的期末真题,对考试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一、如何做选择题。

1.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找准关键词或句,也就是筛选出与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例如。

器材:meizum5note。

光圈:f/2.2?焦距:3mm?iso:218?

其中“仁政”就是关键词,就可选出孟子。

2.针对有图片的选择题,就要特别留意时间和数据等重要信息,例如:。

器材:meizum5note。

光圈:f/2.2?焦距:3mm?iso:243?

其中1950——1970年,统计图左侧的数据增长率,国家就是重要信息,而选项中也会有干扰项,从图片中看不出的不能选,如d选项日本实行“科技立国”。

3.有的题目题干比较长,就要找到它的中心句,如。

器材:meizum5note。

光圈:f/2.2?焦距:3mm?iso:228?

二、如何做材料题。

1.审题:抓关键词。

(1)对于中国古代史的文言文,不容易懂,但出题无非都是围绕着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的。如:。

分封制,关键词:封,诸侯,周天子。

商鞅变法,关键词:商君,秦孝公。

秦统一,关键词:秦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烧,斯,万里城。

汉武帝统一,关键词:董仲舒,主父偃,封国。

(2)对于地图,也是找出地图中的关键词,例如。

器材:meizum5note。

光圈:f/2.2?焦距:3mm?iso:184?

其中秦的疆域关键词:咸阳,长城;西汉:西域都护府,长安;元:行省,宣政院;清:伊利,京师(北京)。判断准朝代,后面的题便迎刃而解。

(3)对于世界史,材料题的出题重点在近代史部分。

【近代史】英、法、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过程可能会以填空或问题的形式出现。做题时要注意问的国家和相应问题,不要混淆。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典》《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这些文件特点要抓住:。

《权利法案》——英国、议会限制国王权力。

《人权宣言》——法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

《法典》——法国、拿破仑、治理国家。

《独立宣言》——美国、独立、人权。

《1787年宪法》——美国、三权分立、联邦制、华盛顿。

这些内容可作为一个法制专题,或独立出材料,就可根据以上这些特点先判断出文件,再顺势答题;或者结合革命专题进行出题。

工业革命(时间、标志、领先国家、成就、时代特征)。

这些专题的具体知识点在下发给学生的提纲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考前一定要把这些内容背熟,不然没有知识点的掌握做前提,一切技巧都是空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九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x,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1.哺乳动物。

1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鲸等少数退化——保温,维持一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胎生,哺乳——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提高摄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

11.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

皮毛。

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危害农、林、牧业。

传播疾病。

面对动物濒临灭绝,要采取保护措施。

面对动物带来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动物的运动。

12.1动物的运动形式。

蚯蚓蠕动、鱼游泳、鸟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12.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关节的结构。

12.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活动——躯体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12.4运动系统。

12.5运动的意义。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繁殖后代等。

13.动物的行为。

13.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可以使得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3.2学习行为。

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13.3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社会行为。

14.1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形成等级。

14.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传递信息。

14.3信息交流的意义。

动物之间取得联系。

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14.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

战胜天敌侵略。

有效保证物种繁衍。

14.6探究蚂蚁的通讯。

1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维持生态平衡。

15.2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5.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利:蜜蜂采蜜等帮助传粉、传播种子。

弊:蝗灾等。

16.细菌和真菌。

16.1分布。

分布:分布广,空气、水、土壤,生物体内或体表等。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16.2细菌的发现和种类。

发现:巴世德鹅颈瓶实验。

种类:按细菌不同形态分为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枯草杆菌)和螺旋菌(迂回螺菌)。

16.2细菌的结构。

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x,没有核膜包被(原核细胞),有细胞壁,有些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

原核细胞:像细菌这样只有核区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16.3细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进行生殖。

芽孢:细菌休眠体,帮助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16.4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核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青霉的结构: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16.5真菌的生殖。

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

16.6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起患病。

细菌:链球菌——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真菌:手癣、足癣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与动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

乳酸菌:制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她们的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甲烷菌生成甲烷,净化污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种类。

非常微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大小。

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t4噬菌体);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17.3与人类的关系。

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体。

医药研制,疫苗。

农业生产,生物杀虫剂。

18.生物的分类。

18.1分类的依据。

18.2生物分类的等级。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8.3种。

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18.4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9.生物多样性。

19.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质灭绝速度加快,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19.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外来物种入侵等。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物实验题怎么答。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画出关键词,弄清生物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等。

第二步:确定并理解实验变量。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比如:教材中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设计时,注意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第三步:分析实验的现象及预测的结果进行答题!注意运用准确的生物语言回答。

一在生物实验设计中,学生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在实验步骤表述中巧用下列词语: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的”、“相同条件下”、“适宜条件”等。

二注意避免“词不达意”。例如:有些学生描述为“分别在甲、乙两试管中加入a、b物质”,如此表达则有歧义,准确的描述应为“在甲试管中加入a物质,乙试管中加入b物质。”

初中生物大题解题方法。

认真审题。审题是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准确、充分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审题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准确挖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全面准确地找到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在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尽量挖掘一切对解题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建立试题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生物简答题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着重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思想。解题时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整合。

准确作答。作答时首先要写答题提纲,理清答案要点和步骤,然后再根据理清的思路把答案要点用生物学术语完整、准确地书写出来。答题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一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二、能力与方法。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导入。

教学新课。

一、老师展示预习目标,检查学生自学(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预习目标:

2、火烧圆明园。(时间、哪一次战争、侵略国家)。

3、所签订的条约。

4、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面积多少)。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领导人、时间、战役)。

二、小组合作讨论:

2、你看了“火烧圆明园”后的感想。

3、看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后,你怎么想的?

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学生一定不忘国耻,好好学习!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

四、多媒体展示。

着重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

五、课堂展示并小结。

1、指导学生在图上指出:沙俄侵占的中国大片领土。

2、指导学生列举本课大事年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二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小历史剧:《鸡毛飞上天》。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议一议: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谁找得快: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图片《农民纷纷申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北京郊区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加深认识。

教师简单介绍手工业合作化的情况。

公私合营。

身边的历史:参观当地的一两个老字号店铺,并请管理人员简单介绍一下该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了解其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成果汇报)。

教师解释“公私合营”的概念。

学习与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三

一、基础知识:

2、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1、综合理解探索分析。

2、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3、识图填图:

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2、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课,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课后小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何时?主凶是哪国?帮凶是哪国?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共割占多少领土?

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

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a.1854年b.1856年c.1860年d.1858年。

2.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爱浑条约》。

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

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爱珲条约》d.《黄埔条约》。

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道光皇帝d.光绪皇帝。

三、双项选择题:

a.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清政府不准英国输人鸦片。

c.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d.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

2.1854年,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加沿海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a.马神甫事件b.亚罗号事件c.保护侨民d.马嘉理事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秦始皇是我国历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一、找一找和议一议。

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

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3)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

三、写一写。

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六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本课的难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图片。

这几幅图片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我们曾遭受到外来的侵略,任人宰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而卓绝的努力,建立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节课,让我们重温那振奋人心的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多媒体打出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播放《开国大典》视频。

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

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媒体打出五星红旗图片。

点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多媒体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归纳总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

解释: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最后,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首先,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其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打出朱德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宣布命令时的情景图片。

西藏地区是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方式获得解放的?西藏的解放有什么意义?

打出“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图片,并解说其过程。

解释:解放前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动西藏叛乱,-喇嘛也出逃国外,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1989年授予-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进行反华活动。

播放-集团在西藏“”视频。

课后小结。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

多媒体展示学习小结问题卡。

指导学生设计本课大事年表。

板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四、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

2、意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七

教材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洪秀全将西方的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并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势,不久天京陷落,中国历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本节课即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纲领、意义及教训。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本课。

【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

【答】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担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总结过度】对,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但是它兴起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这节课我们去深入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撤回报案申请书(模板13篇)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写一份优秀的申请书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被申请人:_________,女,汉族,19

    优质一年级一分钟演讲稿(案例14篇)

    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做出重要的决策,也可以错过一生的机会。一分钟沟通技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成为高效沟通的能手。梦是生命的渴望;梦是绚丽的畅想;梦是奋进的阶梯;

    最热桥梁设计心得范文(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所思。通过写心得体会,我更加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公路桥梁设计师,我们承担着

    最热弘扬改革精神心得(案例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思想沉淀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

    精选走过寒冬初中(案例14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个性化的思考角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1年前,我的老主人将我售

    2023年单位学车申请书范文(18篇)

    单位的目标是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单位可以不断壮大和突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决策与执行流程,供大家参考学习。尊敬的公司领导:您们

    实用qa的工作总结(模板12篇)

    一个月即将结束,是时候进行月工作总结了,以便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在下面的总结范文中,你会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工作总结,相信它们会为你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最热茶叶代售协议书范文(20篇)

    在合作项目中,合同协议是确保各方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加工方:(以下

    最热啤酒经销商合同(案例17篇)

    合同协议通常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交易内容、履行方式和争议解决等条款。合同协议的范例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帮助你起草一份完美的合同。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友好,

    热门心灵寄语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在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成长。我会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