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雁落霞2023年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汇总5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篇一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反映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疑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定。因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基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和弱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统筹协调好人与水土资源、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出物、人居环境间的“四大矛盾”。

协调优化人与水土资源间的矛盾。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缓解并克服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必须在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村庄空闲地、“四荒地”等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并重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北方黑土地流失、南方重金属超标等治理力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发展旱作农业,推广节水技术,坚持以水定地、量水而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产权制度改革。

协调优化人与农业投入品间的矛盾。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极大束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严格种养殖、加工储运等环节的投入品监管,加紧制修订农业绿色发展地方性法规,出台农业负面清单等约束措施。加大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推广,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新型技术应用,加强肥料统配统施社会化服务。普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协调优化人与农业产出物间的矛盾。从产出端来讲,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要实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必须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千方百计生产数量充足、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发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对体量大、分布广、污染重的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资源再造实现价值再增,全面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协调优化人与人居环境间的矛盾。加强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必须因地制宜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创新政府支持政策,激发农民参与动力,着重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加强收运储处等硬件设施条件建设;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科学选择和探索完善厕改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治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村容村貌,创建美丽乡村。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篇二

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征程上,要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大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其在所有中国式现代化体系中一马当先、勇立潮头。

一刻都不能放松,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对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拥有粮食的主导权才有国家现代化的主动权。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上,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供给安全战略,才能奠定了国家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基础。

坚持共同富裕,确保农村相对贫困持续缓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是逐步降低贫困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和谐程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通过完善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方式推动的农业现代化,惠及到九成以上的贫困群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程上,消除贫困的重点从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除了传统意义的农业现代化之外,还需要砥砺前行,继续承担持续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升级转型。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现代化。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将会成为我国使用举国机制进行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战略选项。

党建引领,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中央通过派遣驻村工作队等方式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等方式激活了农村集体资产和公共资源,既壮大了集体经济、有效解决我国农业经营中长期面临的三种困境,又将农村的精神文明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促进党建引领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城乡融合和城乡资源的高质量配置,加快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6

3

2014

116

号)和《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政府、秦皇岛市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为抚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合作协议》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以增强现代气象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抚宁的绿色崛起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2017

年,初步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完善气象人才队伍,强化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业务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气象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总体达到较高水平。气象服务的“四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作用,成立气象灾害防御中心,落实地方编制人员,实现规范化、业务化运行;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健全基层气象服务组织、人员培训和队伍稳定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城乡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等平台建设内容,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发布、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工作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普查、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保障,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信息发布能力,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全覆盖。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短信、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气象信息服务模式,构筑信息传播的

“绿色通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气象服务产品制作能力,实现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体现对公众日常生活的指导性。开发面向公众、针对性强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健全气象科普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意识和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自救和互救能力。

。围绕需求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灾害评估与风险管理,大力提升面向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直通式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及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开展旅游气候资源普查,加强旅游景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气象资料,全力做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警、监测及火灾救援现场的气象服务。。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研究和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雾霾天气应对能力。加强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提高科学作业能力。开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实现作业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效果评估。积极推进我区地面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在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安装新型自动站设备,在天气预报关键区、观测站点稀疏区域加密布设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努力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时空分辨率和信息可用性,逐步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在全区重点景区、人员密集区、易燃易爆场所和危化企业开展降水、风、温度、湿度等要素观测。加强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掌握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制作客观化预报产品。加强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支撑能力,改进乡镇要素预报模型,建立一体化乡镇精细化预报产品交互订正业务。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完善短临预警系统,加强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和平台建设,加强预报服务的支撑能力,满足预报服务需求。充实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气象精细化预报、特色农业服务等天气气候及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气象科技成果,结合我区实际进行本地化开发和应用;健全气象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管理机制,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与农牧、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部门在气象应用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应用效益,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贡献率。。着力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定期参加省市气象局开展的重要业务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评比活动,促进业务一线高技能人才成长。将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纳入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等机制,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强化气象依法行政,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大气象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完善行政审批流程,气象行政审批工作做到透明、高效、便民,提高服务满意度。健全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气象违法

“黑名单”制度,借助社会力量监督气象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落实社会管理职责。

以落实区政府和市气象局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为重点,加大合作项目落实力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评估制度,形成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快落实政策、项目和资金,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完善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气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稳步推进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加快职能转变,调整业务布局,加快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气象事业新结构,促使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更加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明显,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认真贯彻执行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依法加强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预警信息传播、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推进气象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壮大服务实力,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篇四

县委中心组第35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上,省综治办副主任沈国新同志做了《法治江苏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解读》的专题讲话。通过学习,我对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坚持严守党纪国法,强化自我约束。党员干部应当把党纪国法视如戒律一样,把对法律的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作为修身理政的法宝。比如,中央的“八项规定”约束了党员干部内心欲望的膨胀,守住底线、红线、高压线,远离是非之地、是非之事,促进心安、家安、国安。其他党纪国法和“八项规定”一样也是修身理政和凝聚民心的法宝。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把党纪国法置于心中敬畏它,做党纪国法的守护者、先行者,这也是党员对自己内心的崇敬,对自己良知的负责,对自己入党宣誓的忠诚。

二、坚持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社会。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作为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三、坚持弘扬法治精神,释放法律正能量。法治精神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依法治理的前提与根基,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源之水。高举法治精神就要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行动,避免走进“信访不信法”和“走关系强于走程序”的恶性循环怪圈。要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全民的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法治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法律的正能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3页/(共3页)目标犹如一面旗帜,旗帜高高扬起来了,才能凝聚人心,引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总目标明确,才能汇磅礴之力,收长远之功,保障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前进方向。

党掌舵领航。在中国,谁能负担起领导建设法治国家的重任?毫无疑问,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我国一切法律法规和相关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只有适应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稳走好。

理论指引方向。在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个法治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搞什么样的法治,怎样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引中国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和导航仪。

以上三个方面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

建设法治国家目标已确立,怎样走好我们的法治道路是关键。

回望过去,走出一条成功的法治道路极为不易;面向未来,继续走好这条道路更加不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增强道路自信。近年来,法治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对我国法治建设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有这样那样的议论和争论。而且,敌对势力把法治作为“武器”,大肆宣扬西方法治理论和法治模式,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

明确目标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我们要坚守目标不动摇,把握原则不“越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越搞越好。

落实重点任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十六个字,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础。

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动力在改革,出路是改革。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都是涉及到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要有革新的勇气,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改革举措,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开创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其中就包括法学专家和律师。尤其是《决定》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将使广大律师参与立法的范围大大扩充和可能。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大力加强对律师参与立法工作的支持,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之后,律师在各级政府法律咨询、法律顾问等非诉讼业务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之,《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行政法律业务领域将是律师业务的一个新增长点。在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普遍推进之后,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以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听证等环节中更好发挥律师的作用,也是今后律师工作的职责所在和历史重任。

《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国家设立律师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对司法活动进行制衡监督,发挥律师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发挥律师的监督制衡作用,关键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又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的三句话,即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其中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是更好发挥律师维护公平正义作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律师的执业权利来自于委托人的授权,是公民权利的让渡和延伸,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实际上就是保障每一个参与司法活动的公民的权利。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难言公平正义。

《决定》还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要促使各级党政机关落实有关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政策,要改变以往习惯于让律师免费服务、无偿劳动的做法,要尊重律师的劳动,尊重律师的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制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律师的职业特点和执业实践经验决定了律师在法制宣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律师在办理具体案件,提供具体的法律服务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普及法律常识,提升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律师还可以通过办理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以及举办各种法律讲座活动起到普法宣传教育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赋予了律师如此多的新任务、新使命、新责任,既是对律师队伍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律师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三大素质的考验。在不久之前,在中央政法委员会的主导下,“两高两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律师工作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会议精神振奋人心,尤其是孟建柱书记代表党中央发表的重要讲话,肯定了广大律师是党和人民信赖的国家法律工作者,是我国法治工作队伍、法律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律师具有专业优势、职业优势、熟悉社会的实践优势,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律师队伍的一员,而且又是律师协会的领头羊,深感责任重大。律师一定要坚持依法执业的底线,必须规范执业、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忠于事实真相;要严守执业纪律;要谨言慎行。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篇五

4月8日上午,在县大剧院聆听了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为县委中心组第七次(扩大)理论学习会所作的“全面从严治党的里程碑”专题讲座。本次讲座,运用很多事例,让大家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训,对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有多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昌否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不以私害公,不以权谋私,在勤政廉政上作表率,必然能以好的品质和作风,带出好的队伍、好的风气。反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违纪违法,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改进和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狠抓落实。《实施纲要》在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提出一四条具体措施:一是要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各级党委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二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三是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要进行廉政培训;四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定期讲廉政党课。

听了教授讲课内容,有很多干部本身都很好,最后经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伸出了一双安脏的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结果把自己送进监狱,害了自己的同时又害了家人,后悔也晚了。所以希望党员领导干部千万不能再有非分之想,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