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翰墨2023年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模板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篇一

摘要:要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实现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和谐互动课堂教学兴趣思维多维目标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面创新的教育,似缕缕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田,也让学生充满了渴盼与喜悦。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宽了体育教学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下面笔者就从师生和谐互动的视角来探讨其作用,阐述个人的肤浅之见。

一、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最近几年,我们能看到和谐互动式的娱乐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它们通过主持人的引导,观众的参与和谐互动,使整个节目始终处于欢乐、热烈的气氛当中,观众的兴趣甚浓。同样,我们体育课堂采用和谐互动式教学也使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它不但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在现实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原本是有兴趣的`。但迫于文化课学习繁重的压力,以及体育锻炼的手段与教法单一泛味,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招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作机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爱上体育课。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使和谐互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纵箱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教师采取了和谐互动共同参与的问问、议议、答答、练练、比比的互动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急着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过?以前玩没玩过类似的游戏等等。然后,让各个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自行学练。教师审时适度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学习,看哪一组的动作舒展优美等等。最后,组织学生评委对各个小组的练习过程(如安全意识、认知程度、团结协作、创新动作等方面)进行评比。在这样的问、答、议、练、比的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奔放,沉闷的局面一扫而光,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二、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体育课堂求思、求变、求新,而思、变、新的前提是“疑”。“疑”即学生的质疑、探疑、解疑,这种习惯要靠教师去培养。所以,教师要合理地把握学习内容,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注入催化妙方,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学生去质、探、解疑。如在学习“障碍跑”主题教学时,教师可设问同学:“你们平时走在乡村的小道上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会马上回言:“有水沟、大坑、山洞、树木等等。”教师又直言发问:“你们会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沟就跨或跳过去,遇到山洞就钻或绕过去。”……“好,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自选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立刻忙碌起来,开动脑筋,去质疑、探疑、解疑,自己设置起了各种形式的障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组的障碍设计别具特色,既快又新颖。老师别具一格的问题情景创设,深深地激发学生全力以赴,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

三、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有效地实现多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是个多目标的过程。“和谐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在构建新知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和谐互动过程。它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其目标由传统单一变为多维,这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互动式”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已见,放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有效地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维目标。

实践证明,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的心理,使情、景、人在生活之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趣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实现教学的多维目标。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篇二

摘要:要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兴趣,激活思维,实现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体育和谐互动课堂教学兴趣思维多维目标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面创新的教育,似缕缕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田,也让学生充满了渴盼与喜悦。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宽了体育教学课堂,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以新理念生成的课堂动态因素来看,体育教学正朝着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和谐互动探索、开拓创新、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也就是始终把“师生互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和谐交往、互动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多维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可见,创设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一、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最近几年,我们能看到和谐互动式的娱乐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如“幸运52”、“快乐大本营”,它们通过主持人的引导、观众的参与的和谐互动,使整个节目始终处于欢乐、热烈的气氛当中,观众的兴趣甚浓。同样,我们体育课堂采用和谐互动式教学也使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它不但能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在现实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原本是有兴趣的,但迫于文化课学习繁重的压力,以及体育锻炼的手段与教法单一乏味,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招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课堂运作机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爱上体育课。

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使和谐互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学习纵箱分腿腾越这个动作时,教师采取了和谐互动共同参与的问问、议议、答答、练练、比比的互动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急着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让学生观察面对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过、以前玩没玩过类似的游戏等等。然后,让各个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去练习?练习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自行学练,教师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学习,看哪一组的动作舒展优美等等。最后,组织学生评委对各个小组的练习过程(如安全意识、认知程度、团结协作、创新动作等方面)进行评比。在这样的问、答、议、练、比的课堂上,学习气氛热烈奔放,沉闷的局面一扫而光,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二、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和谐互动的课堂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妙方。教师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方法,展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注入催化妙方促使互动,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感知、质疑、探疑、解疑,去理性思考,这是有效的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如在学习“障碍跑”主题教学时,教师可设问:“你们平时走在乡村的小道上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会马上回言:“有水沟、大坑、山洞、树木等等。”教师又直言发问:“你们会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沟就跨或跳过去,遇到山洞就钻或绕过去。”……“好,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自选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立刻忙碌起来,开动脑筋,去质疑、探疑、解疑,自己设置起了各种形式的障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组的障碍设计得别具特色、既快又新颖。老师别具一格的问题情境创设,深深地激发学生全力以赴,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

三、和谐互动的课堂能有效地实现多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多目标的过程。“和谐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建新知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和谐互动的过程。它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实践证明,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激活学生思维,使情、景、人在生活之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趣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实现教学的多维目标。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篇三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真情实感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使班级拥有无穷的凝聚力,真正成为宽松、和谐、融洽的乐园。本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班级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而班级和谐又是校园和谐甚至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班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班级管理中具体做到以下"四化"。

一、目标具体化

目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是学生行动的依据,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学生有追求优越的天性,每个学生都不甘心止步不前,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上进心,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或者说一时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因此,要改变学生,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目标做起,帮助学生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在学生定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首先帮助他们确定低要求,容易达到的近期目标,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压力,使自己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把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作为实现大目标的基础,使之有"奔头",有信心。

在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符合实际,避免空洞,要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它,切实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有用,无论学生在那一科,那一方面,有一点成绩或提高,都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民主化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道路。强调班级民主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权力,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要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将一碗水端平,以平等的姿态真诚面对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通过开展"小主人"活动,多让学生走上台来,讲讲自己的经历、爱好、理想,提出对班集体建设的希望,打算为班集体做好那些贡献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集体建设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中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班级管理只有实现民主化,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实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教育情理化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塑灵魂,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板起面孔,精神上应朝气蓬勃,学识上应富有创造性和广泛性的知识,以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即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必须加大情感投资力度,做到以情育情,以情感人。

有一个学生上楼梯时,一步跨三个台阶,一下子摔了跤,我扶起他,引导他明白做事要依照规律,循序渐进,指出他平时学习不努力,指望到考试前几天的复习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以摔跤的事提醒他,使他改掉懒惰、耍小聪明的毛病。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所以,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在班级工作中,爱事业,爱学生,是师德之魂,是教育之根,班主任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和质朴的真情对待学生,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处理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要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时机的到来,比如,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就应主动亲近学生,消除隔阂,使师生关系融洽,心理相容,形成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四、批评艺术化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有效而又不可缺少的方法,班主任只有正确地运用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以宽容为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了解学生犯错误的态度,就事论事地进行批评,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想一想,在遭到批评后,他会怎样想?这种批评方式适合他吗?他是否心服口服等,力求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即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入心,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还要注意师生间心理的协调,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先给他们一段认真反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育好班集体这块宽松、和谐的土壤,使学生的天性在这里得以舒展,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学生。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篇四

高中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中既包括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了心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让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有高尚素质的年轻人。为此,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在本文中阐述一些高中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一、构建“以生为本”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创新

我国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直到近十几年新课改的不断审核和素质教育与要求的不断提高,让中小学再次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的必要性。通过“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能够很好地契合当前社会形势,在把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中心之后,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能够更有针对性。“以生为本”是对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通过这一创新可以让高中德育工作水平获得较大提升,避免仍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成绩为标准的培养模式。由此可见,通过“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创新当前的教育模式,对教育工作改革能够带来更多的动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看到,人的价值的发挥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关联,而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仍在将成绩教育当做重点,对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比较强,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这些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会遇到较多的坎坷和挫折。笔者认为,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工作虽然不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情感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这些精神层面的“能力”能够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提供更多的帮助,能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适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对于学生的帮助也更加明显。

(三)有利于国家人才计划的实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也更加成熟,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外流的情况,这些人才选择到其他发达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愿为自己的祖国而奋斗,这说明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人才德育水平较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度不够。而通过“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个体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培养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感,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只有在这种德育教育管理模式下,人才培养计划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挽留住人才。

二、构建“以生为本”德育工作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点亮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应当将学生当做主体,这是因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人才,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成长和上升的阶梯,是为学生提供帮助的群体。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虽然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行为,但是,在当今形势下,并不能为德育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也应当得到较好的发展,“照亮”只是一种短暂的被动现象,而“点亮”才是一种主动的生命行为,教师只有先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点亮学生。未来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并不是要牺牲教师的利益,而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和进步,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当作教育的主要目的,要将自身内在的东西吸收转化,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建立一个“德育发动机”,激励自己提升个人素质,然后推动学生向前发展。

(二)尊重学生心理,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未来的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四个重点能力,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按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身心灵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负责任的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完成都需要先以尊重学生心理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高中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对学生的未来成长非常有帮助。在这段时期,应当尊重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心理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由于没有尊重学生的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较为激烈,学生因此会出现厌学和自卑的心理,这种情况并不是学校和教师愿意看到的。而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就是尊重学生的心理,在教师和学生出现矛盾时,要客观评价矛盾的根源,教师不能通过自身的地位去“欺负”学生,双方要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要积极进行沟通和协商,平等、友好地解决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尊重学生心理的重要性,仍然在使用军事化、强硬化的教育理念,教师发出的命令学生一定要执行,这种方式除了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之外,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德育教育适得其反。在未来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更加理解学生,理解这时期学生群体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校和教师要更加踏实和实际,要放下自身管理者的架子,真正体会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制度是守护学生顺利发展的保障

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依靠教师的监督作用,还应当发挥相应的制度监管作用,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应结合一些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德育教育的实施。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且结合严格的奖惩方式对学生进行实时管理,并由各班的班主任将学校的制度给学生进行不断地讲解,进行制度教育的深化,指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体验中理解这些制度规定,进而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不能只在课堂上说教,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上进行纠正,对学生平时的言行进行管理,学校的教务管理作为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平台,是通过学校制度集中反映出来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这片净土正在被现代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的思想的行为习惯不断地侵袭着,高中学生的思想处于十分敏感的阶段,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约束学生的言行,培养更具道德品质的高中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身教

班主任教师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无意间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例如教师说话的方式、行为的方式等,为此,教师应当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平时和课堂上会表现一致,会具备较高的修养,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使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批评,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学习,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效果更加实用,也是每个班主任教师应当达到的目标。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引导、激励工作,从而使学生可以领悟到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可以师德服生,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在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当前的社会形势和高中学生的思想基本情况决定的,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育模式,要注重锻炼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另外,学校和家长要联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以生为本,以德服人。

参考文献:

[1]卢立涛.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j].外国教育研究,2011(23):15.

[2]徐爱杰.论我国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5.

[3]胡立军.新时期高中生的时代特征及教育初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7.

[4]陆士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求真务实[j].北京教育研究,2013(10):22.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篇五

“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

魏红

李楼镇白莲小学,湖北老河口441800

一、师生集体备课

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和谐高效,就必须时时做到心中有学生,以生为本。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比如:哪些是易错字,哪些是难理解的词,哪些句段学生难以把握,哪些资料需要收集、哪些疑问需要解决等等。为了掌握这些情况,每次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给学生发放“预习情况一览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并且邀请一个小组与老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了解学情。能够与老师坐在一起研课,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准备充分、跃跃欲试,此环节的设计也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再去创造性使用教材,去收集处理信息,去钻研教法与学法。有的放矢地设计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程序。

二、搭建展示的舞台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讲台似乎就成了教师的舞台,教师在台上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学生就该俯首帖耳、凝神静气。我们现在要摒弃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做到以生为本,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个三尺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相信他们在有些事情上会比老师做的更好,更有效果。比如,课前三分钟可由学生介绍导入;课前要学习的字词,可让学生去书写;课文内容的板书先由四人小组探讨,精选出最优化板书,并推荐代表上台书写,教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怎样适当运用彩笔、箭头、简画、括号及字的大小等,强化重点。这种学生主体性板书打破了教师一手包办、全盘授予的局面,让学生也成为板书的主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但这种板书的使用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三、合作探究求实效

教师不只是单纯的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教学管理论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探究点,先扶后放,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感,增加自信心,张扬个性。那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最有实效呢?首先,我在人员分配上下功夫,一般来说一个小组四人为宜,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适当调配,优差互补。且每个小组内一定要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领袖”。分工要明确,有组长、记录员、纪律管理员等,每人一个编号。为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为小组起名、拟定口号,在情绪松懈时,为自己加油打气。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这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高效手段;教师可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由学生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自行探讨。此种教学方式真正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四、学生出卷见真功

学生出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锻炼出题人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一举三得。每单元结束时,我都会邀请一个小组,由组长牵头,几人围在一起讨论题目框架,按学生实际情况细化分工,并给每道题量化分数,卷子出完后,若无大的问题,我一般会尊重出题学生,不做大的改动。测试完成之后,再由出题小组负责批阅。对于出题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和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此举大受学生欢迎,也让学生着实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滋味。

五、课后作业要灵活

教学多年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上课认真积极,爱回答问题,课后却不爱写作业,或完成质量低下。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对于没有挑战性、没有趣味性的的作业不感兴趣。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学生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练习的方式,如画一画、编一编、诵一诵等;选择书写的数量与遍数,然后由小组长抽样检查,不合格者自愿接受“惩罚”。另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要让家长充当“伴写”的角色,学生有了错误不要马上指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检查,确保无误后,再由家长检查,让学生把“帮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持之以恒,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反“一灌到底,一问到底”的做法,从包办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