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琉璃最新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优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篇一

学习,标志成“型”,勤学,应蔚然成“风”。执政党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学风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执政党的学风解读,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提到的,是“学习型”。

李瑞环同志新出的《看法与说法》一书,可作教材,好在学风。

学风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学好用好哲学,思想方法对路,看问题就能抓住本质一针见血,把握规律通透见底;说话有精神,下笔如有神。瑞环同志是木工出身,但酷爱学哲学,下了“真学,学真”的功夫。例如,他学《矛盾论》、《实践论》,全能背下来,他的看法与说法,总含着透彻的哲理、深厚的哲思、鲜活的哲学。

学风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先后为革命和建设,提供着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总是在、尤其关键时刻总是在困扰着全党。就在我们身边,“狗屎都不如”的教条主义,“常常是由于无知”的经验主义,总在那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瑞环同志的这些段子,很多都是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斗争的产物,今天读起来仍感亲切、深刻。他的讲话,不少是来自基层的实话,富有活力的新话,好记管用的短话,群众喜欢的笑话。例如,1992年,瑞环同志作为主管宣传工作的,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如何告诫大家少讲空话?他举了一个来自湖北神农架地区,用高音喇叭没法驱赶野猪的案例,叫你忍俊不禁。“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何况人呢?”

学风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在群众面前说话做事,首先要端正态度。瑞环同志常说,群众看我们干部,无非两条,一是怎么干事,二是怎么说话。干群众的事,就要特别上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说话,也要特别上心,是“随谈”,却不“随意”。党的干部把话讲实在了、讲明白了,党的理论才能彰显应有的魅力,党的政策才会有实践的感召力。但话要说好,既要有底气,也要下功夫。“所谓‘一觉醒来,疑团顿解’,实际上是一夜未眠,冥思苦索。讲艰苦,这种头脑的加工最艰苦。”此乃“是大家常讲家常,凡才子夜读子夜”。

《看法与说法》里透着的学风,一是有神气,这个“神”,是哲学思维;二是接地气,这个“地”,是“人民至上,实践第一”,是坚持以研究问题为中心,拿起理论的武器,到社会实践中敏锐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三是带灵气,这个“灵”,来自下苦功琢磨问题,塌下心研究问题,方“心有灵犀一点通”。

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学习型”政党怎么学习?《看法与说法》里,有系统而不是零碎的,实际而不是空洞的,务实求理、与时俱进的,充满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xx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加强和改进全党的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内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使我们党真正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深刻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8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中央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

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政治多极化更加明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不断加速,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创意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形态,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重视和加强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会落伍。正如指出的,“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我们党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就必须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更好地带领人民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当代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而繁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过程。正如所指出的,“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现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掌握好、运用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长期的历史性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越来越成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紧迫任务。我们党已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党的先进性得到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必须看到,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素质才干与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都与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学习。如果不通过新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就不能有效应对严峻挑战,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全党同志必须居安思危,认真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认真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必须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深入总结中国人民的独创性经验,不断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与中华文化交汇的过程,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必须认真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融合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华文化的特质、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总是与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相联系,总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得到丰富发展。要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敏锐把握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给经济社会乃至人们思维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拓宽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学习、吸收其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使马克思主义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象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列宁讲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也是根本立场、根本方法问题。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关注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要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析事明理、释疑解惑,澄清理论是非、辨明前进方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长期战略任务

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素养,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实践证明,理论越是丰富和发展,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要求越迫切,理论武装工作越重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

1.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的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结合起来,同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指针。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全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有新提高、思想上有新收获。要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创造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2页,当前第112

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篇二

3.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产生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当前,特别要紧密联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工作大局和首要任务,全面把握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在战胜风险困难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过程。

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和先锋队,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认识理解,才能成为自觉追求。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努力在党员干部心灵中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也要反映在情感上。要着眼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运用先进典型、感人事例,展现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真、善、美,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2.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观念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必须贯穿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规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到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体现到各级党的组织生活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3.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要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引导全党同志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正是通过遍布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党的组织,我们党才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各级党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以学习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的要求,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1.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否注意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广大党员要有一种“本领恐慌”意识,时刻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能力,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以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浓厚学习风气。各级党组织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学习促进工作、通过工作推动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超越,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

2.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专业技能、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现在,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我们既要抓住学习重点又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要着眼提高理论素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着眼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要着眼完善知识结构,广泛学习哲学、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3.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表明,真正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不仅要爱学习、勤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改进学习方法,下苦功学习,挤时间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坚决避免形式主义、搞一阵风。学习要重思考,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实际工作学习,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要重实效,注重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仅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学习要重创新,善于在消化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4.加强学习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要切实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各项制度,努力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明确具体要求,保证时间、提高质量。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各种学习形式,加强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等,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执政党的学风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学风端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上成熟进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非狠抓学风,努力把学风搞端正不可。

学风问题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它至少应包括学习理论的动机、对待理论的态度、掌握理论的途径、运用理论的目的等几个问题。而这无一不和政治成熟密切相关。

学习理论的动机是否端正,事关政治上的坚定与纯洁。抱着什么样的出发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学风的首要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基础,深刻理解列宁所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才会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实现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上的纯洁性。否则,被动地学习理论,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不是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应付差事,岂不是最大的学风不正!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此不恭,是很难谈得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与纯洁性的。

对待理论的态度是否科学,事关政治上的敏锐与清醒。科学理论是活生生地发展着的,而不是盘踞“顶峰”的“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死的教条。对待科学理论既不能抱轻视、忽略的态度,也不能抱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只有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它,才能不陷入盲目和僵化的泥潭,而永远保持政治上的敏锐和清醒。这一点,2 0 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已经生动地作了注释。闭眼不看发展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以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政治上的迟钝和麻木。

掌握理论的途径是否对头,事关政治上的深刻与稳健。学习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根本对立的途径。一种是下功夫读原著,吃透精神实质,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种是简单化、庸俗化地记取片言只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前者是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学风,后者是投机取巧的态度,浮躁轻薄的学风。投机取巧的态度和浮躁轻薄的学风,取不到“真经”,学不到精髓,也就摆脱不了政治上的肤浅和幼稚。

运用理论的目的是否明确,事关政治上的认真与负责。毫无疑问,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改造主客观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谓改造客观世界,就是向贫穷落后宣战,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谓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腐倡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理论联系实际,就要联系改造主客观世界这个根本的实际。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言不及义,甚至言行不一,嘴上说得好听,行动上做得难看,那就有辱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职。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党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都与学风不正密切相关。而我们党真正走向成熟,还是从延安整风开始的。延安整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主观主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文大革命”极大地败坏了党的优良学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学风不正的问题,仍在党内包括少数领导干部中严重存在,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今天,重温党的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认识学风问题的重要,增强端正学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从而使我们党和党的每个成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更加成熟起来。

2页,当前第212

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篇三

执政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在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同时承担了向人民负责、向社会负责的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执政党的权力解读篇,欢迎大家阅读。

执政党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及其运行方式受到传媒网络的挑战,怎么办?我们认为,执政党起码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第一,传媒网络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不可逆转;第二,执政党要学会管理好传媒网络,主导其发展方向;第三,执政党要学会善于利用传媒网络,促进执政党权力更好、更健康地运行。要想用好网络,首先就要管理好网络。管理好传媒网络,特别要注意避免用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传媒网络出现“反弹”,甚至走到反面。假设传媒网络走到了政党的反面,那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在现代社会,传媒网络的影响力太大了,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

所谓社会组织,在中国语境下,特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

在人们民主意识、组织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据统计:在我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1988年为4446个,而20xx年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44.56万个,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增长了100倍[4]。同时,不仅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涌现出一大批未经登记注册,或采取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种社会组织。据有关方面调研和估算,全国各类社会组织的总数大约在300万家左右[5]。

社会组织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和社会整体转型的渐次加快,人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利益意识、组织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起来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你比如种地,假设就一个人,那他不仅要种地,还要到市场上去销售粮食,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等。所有的这些事情都需要他一个人去打理,他哪里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所以,他的信息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极度匮乏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怎么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时候假设他参加了农产品销售联合会、农资供应合作社等社会组织,情况就会大大的不同!因为这时候有人会专门组织统购和销售,有人会专门负责农资供应,他只需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高高兴兴的种好地就可以了,收获后直接将农产品交给农产品销售联合会,卖的事由农产品销售联合会负责。至于卖没卖出去,卖多卖少,那是农产品销售联合会的事,不管他的事,他只管按以前签订的协议拿钱就可以了。这样对于他来说,既很好地节省了时间、精力,又很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于是社会组织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面对如此众多社会组织的出现,这对我们党执政也提出了挑战。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论是政党还是社会组织,它们都是组织,都是民众为了一定目的而让渡“一部分权力”的结果,它们都需要代表民众的意愿。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组建的目的,政党组建的的直接目的是执掌政权,社会组织组建的首要目的是追求部分或全体民众的“公益”[6]。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执政党必须把全体民众的“公益”作为执政的首要前提和根本目的,而社会组织也往往会对“公共权力”提出自己的诉求,特别是对于处在剧烈社会转型中的国家来说,二者的“边界”有时并非完全不可逾越。这恐怕是执政党对于社会组织最大的“担心”,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对执政党的“最大挑战”。同时,我们党过去比较习惯于在计划的条件下来掌控国家,包揽一切,好多的设置、功能,其实在官方机构里也能找到,这时候民间再新冒出一部分社会组织来,有的官员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有时候甚至会想,社会组织是不是要脱离党的领导啊?是不是要另搞一套啊?假设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怀疑、限制、压制社会组织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直接利用行政手段取缔社会组织的情况。

我们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讲,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此,执政党工作的重心,现在应该放在如何更好的去引导它们的创建和发展,更好的去利用它们,发挥它们在政党和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不是对它们加以怀疑、限制,甚至压制。就社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而言,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民间社会力量的自发演化;二是政府自上而下地理性构建与民间自下而上的自发演化相互结合。就中国特定的国情而言,前一种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很容易出现社会游离于政府,甚至与政府对抗的局面,这一点已经被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的教训所证明。相反,中国只能采取后一种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政府需要承认社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通过相关法律保障它们的基本权利,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的自组织治理能力,鼓励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7]。与此同时,政府需要保持对社会组织的必要控制和指导,将社会组织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并且综合运用各种公共政策防止形成某种分利性和掠夺性的利益集团,有效整合社会利益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8]。

三、小结

现在大家看到,在民众、政党、公共权力的循环系统中,不仅民众的构成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执政党不仅要对自己权力来源——民众构成的变化进行不断“调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将“自己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让渡”一部分给传媒网络和社会组织;同时,执政党需将“该管的事情”集中精力管好,以更好地代表全体民众“公益”。

当前,对于传媒和社会组织,政党已不可能用强制的方式把它们排挤出公共权力领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有序地组织起来,加以引导、协调、规制和利用,来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执政党,要有这个自信,也要有这个能力,因为毕竟在它们中间,政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政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在所有的组织里面,只有执政党可以直接掌控公共权力,况且我们党还拥有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既然有这么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假设利用得好,政党完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始终代表全体民众的最大利益,巩固自己的权利基础,找到权力运行的的科学路径和方法。

引咎辞职不能说是新鲜事情,中国古代即有之,不加分析地说这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未免有些牵强。但是,时代毕竟是发展的,今天的引咎辞职,与古代的引咎辞职有重要区别。中国古代官员的引咎辞职,是基于向皇帝负责,因其权力是皇帝赋予的。而今天的引咎辞职,是向人民负责,因为权力来源于人民。只有当权力行使者因有负于人民的期望、嘱托而辞职的时候,从这个特定意义上讲,引咎辞职才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

无论古代还是近代、现代,引咎辞职都是与特定的权力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何人,只要享有某种权力,就得到了与这一权力相联系的权利、利益,但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一旦在其职责范围内出现了失误,就应向授权者致歉,当这种失误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不适宜继续担任同一职务,就需要引咎辞职,同时由特定权力所带来的权利与利益也随之取消。尤其是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引咎辞职不仅仅是出于权力行使者的自责,更受到国家法律、社会道德的制约,迫使其向拥有选择权的人民群众负责,面向群众辞职。这正是社会进步的特征之一。无论权力行使者的日常表现如何,无论其过去有多么重要的政绩,一旦出现严重失误时,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是权责对应。

在中国各级公共权力行使者往往都是共产党员,并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中担任一定的职务。由此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20xx年一系列重大事故的引咎辞职者中,辞职者都是行政领导者,而这些人所在的党的领导班子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这就牵涉到执政党的权力与责任问题。

执政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在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同时承担了向人民负责、向社会负责的责任。各级党组织拥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那么,对于某些地方的决策失误,当地党组织承担怎样的责任?县长、市长工作出现了重大问题,对其负有领导、监督职责的党委集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这就是典型的权力与责任的问题。行政首长固然应当为其分管的工作失误承担主要责任,但在党内,其所在领导班子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绝不是为某些失职的行政领导减轻责任,而是说,在党领导一切的原则下,权力与责任怎样对应?笔者认为,这种对应至少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党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决策成败事关大局,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众多群众的利益。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决策失误,本着决策者必须承担责任的精神,党的领导班子作为整体应被追究责任。从党的历史上看,虽有领导班子集体受处分甚至被解散的先例,但因决策失误而被追究责任却很罕见,这是导致权力没有边界而责任有限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难以遏制的原因之一。追究其责任,可以迫使领导班子尊重决策规律,减少决策失误的概率。有的领导班子内部“一把手”个人专断导致决策失误,应追究其主要责任,但是,这种决策往往以“集体领导”的名义作出,如腐败分子王怀忠始终不承认自己的某些错误,强调都是集体作出的决策。这就需要认真反思决策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一定要公开,只有公开,人民群众才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才能监督决策过程,才能使一切名为“集体领导”实为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行为暴露在公众面前。在公开、民主的情况下,即使决策失误,人民群众也是可以谅解的。反之,决策者即使是一个集体,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执政党掌握了行政资源,有行使行政权力的便利条件。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职能转换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背景下,执政党可以利用的行政权力的范围、力度都发生了变化。在不应该使用行政权力的地方行使了权力,比如,强行指示某些企业组建所谓的“集团”而导致好端端的企业破产,这一责任由谁来承担?事情是由政府来做的,决策却是由党委来决定的,党组织能否为此承担责任?如果不能,是否有权做这种决策?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政运作机制,调整党政关系,区分党与政府、人大的决策范围,在党组织无法承担责任的事项面前,不能滥用权力,应明确党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在不能行使行政权力的领域,党可以通过非权力的方式发挥政治影响力、发挥引导作用。

——党管干部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党建立了追究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制,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在实践中,某些腐败分子边腐败边升迁的事例表明,这一责任制还没有健全化。尤其是一些身居要职的领导者,其腐败行为败露后,对这些人的使用、提升应由谁承担责任?既然建立了责任制,那么,应当承担责任的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这一责任制面前,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受到同样的制约。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对用人失察、失误的追究也应该公开。

执政党权力与责任对应,与领导者个人的引咎辞职虽然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但道理是一样的。谨记权力与责任对应,才能真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换一个角度说,才能长久地掌握权力。

执政党的权力准确的讲是政治权力。汉斯*摩根索写道:“政治权力的概念是政治科学中最为困难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是,政治家、理论家们却能轻易地就关于权力问题高谈阔论。权力是什么?顿纳斯*h*隆认为“权力是一些人造成他所希望和预定影响的能力”。有人认为“权力是一种起控制或强制作用的支配力量”。加尔布雷思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行为之上的能力”。罗伯特*达尔认为权力是“让另一方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麦克斯*韦伯第一次从社会学的角度给权力下的定义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拥有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使他们通过集体行为甚至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意志。”不管对权力下的定义是什么,权力并不是个让人喜欢的“能力”。无产阶级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常一出口就是:“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根本不要执政者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执政者的这种强迫能力越强,人民可能越遭殃。

美国是人权典范。访美时,在康奈尔大学演讲时用流利的英语背诵《独立宣言》。共产党中国的的举动使大学生们一时惊呆了。当最后一个单词刚背完,全场便爆发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许多冲动的大学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的确,《独立宣言》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比法国的《人权宣言》早20xx年。马克思称它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还称赞参加起草《宣言》的华盛顿为最伟大的总统。不过在我看来,《独立宣言》同样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伪善。在他们宣布独立的各州,绝大多数的人无法享受到他们假定“是由造物主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当时,甚至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妇女、奴隶、获得自由的黑人,以及土著居民,不仅没有他们宣称的“政治权利”,而且也丧失了其他许多“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于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财产权也是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而奴隶则是他主人的财产。妇女是丈夫的财产。《宣言》起草者之一的托马斯*杰斐逊,自己就拥有奴隶。自由人中40%没有选举权,直到19世纪,在美国各州,只有有产者才享受选举权。

美国统治者的权力,看起来是人民给的。人民投谁的票多,谁当总统,由总统组阁构成领导班子。不能不说有一定道理。这次美国大选,现任总统奥巴马与罗姆尼对决,反映出选民在贫富分化加剧、制度弊病积重难返的社会大背景下,对国家何去何从的复杂矛盾心理下所作的选择。实际上,美国总统选举,是错纵复杂的力量拔河的产物。社会运转机制决定总统必将诞生于有众多财团撑腰,连接着政治、经济及宗教等社会命脉和中枢神经,从而左右新闻媒介等人们视听和判断的信息来源的强大党派里。竞选过程往往伴随着烧钱。大选中,奥巴马化费了一亿多美元,罗姆尼也化费了好几千万美元。这些钱主要是财团赞助。美国赌业大亨拉斯韦加斯金沙集团老板谢尔登*阿德尔森,支持罗姆尼竞选,化的钱就超过5300万美元。当然,他当选了总统也必定会回报他们。

苏共垮台后,俄罗斯成为多党制。目前执政党是统一俄罗斯党。普、梅的体制中,普京当总统,还是梅德韦杰夫当总统,都要经过俄罗斯人民选举,选中谁就是谁。俄罗斯人并非看中他们当年一个是苏共克格勃官员,一个是苏共中央书记,而是看谁真正地为人民服务,并且得到人民的满意。这样,人民才会投你一票,否则谈都别谈。普京是个著名的硬汉,当他得知总统选举获胜时,当即热泪夺眶而出。因为他认为他为俄罗斯人民服务所作努力得到了俄罗斯多数人的认可。俄罗斯统治者的执政权力可以讲主要是人民赋予的。

几千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句名言就是“人是政治的动物”。马克思也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为威权政治统治者所误解。握有权力者往往不自觉地成为动物园的老板,被他“代表”权力的人,往往成为任由他宰杀的动物,就连动物的笼子宽不宽敞、动物喂什么饲料,好坏、精细、多寡,也由他们决定。执政的权力哪里来的?毛泽东有个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紧密相关的另一句名言就是:“党指挥枪”。这才是实话实说。所以,毛泽东一再告诫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当他发现党和国家面临改变颜色时,就发动了由人民来监督政府权力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我们讲执政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认为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国家根本大法——宪法上确定的。但是,人大是在党领导之下开展工作的。实际上是划了个圆圈,圆圈的中心正是党。大家自己想想,你给人大代表投票了没有?人大代表是你推荐的还是上面指派或经上面审查认可的?一些人见到大红横幅上写着“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横幅下面办公桌上的投票箱,就绕道走了。因为贴出的候选人名单中他一个都没接触过,怎知投谁好?党代表大会的党代表的产生同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式一样,可能候选人,你一个都不认识。我们的民主只能算是个学习了西方的程序民主。我们应该通过政治改革,探索出建立一种源于自己文化,同时又汲取百家之长的、在品质和实效上都超越西方水准的新型民主制度,授权于民来有效制衡执政权力。

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篇四

执政党所掌握的公共权力及其运行方式受到传媒网络的挑战,怎么办?我们认为,执政党起码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要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第一,传媒网络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不可逆转;第二,执政党要学会管理好传媒网络,主导其发展方向;第三,执政党要学会善于利用传媒网络,促进执政党权力更好、更健康地运行。要想用好网络,首先就要管理好网络。管理好传媒网络,特别要注意避免用简单、粗暴、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传媒网络出现“反弹”,甚至走到反面。假设传媒网络走到了政党的反面,那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在现代社会,传媒网络的影响力太大了,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要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

所谓社会组织,在中国语境下,特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

在人们民主意识、组织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据统计:在我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1988年为4446个,而20xx年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44.56万个,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增长了100倍[4]。同时,不仅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都涌现出一大批未经登记注册,或采取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种社会组织。据有关方面调研和估算,全国各类社会组织的总数大约在300万家左右[5]。

社会组织为什么会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和社会整体转型的渐次加快,人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利益意识、组织意识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起来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你比如种地,假设就一个人,那他不仅要种地,还要到市场上去销售粮食,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等。所有的这些事情都需要他一个人去打理,他哪里还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所以,他的信息就是不完全的,甚至是极度匮乏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怎么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时候假设他参加了农产品销售联合会、农资供应合作社等社会组织,情况就会大大的不同!因为这时候有人会专门组织统购和销售,有人会专门负责农资供应,他只需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高高兴兴的种好地就可以了,收获后直接将农产品交给农产品销售联合会,卖的事由农产品销售联合会负责。至于卖没卖出去,卖多卖少,那是农产品销售联合会的事,不管他的事,他只管按以前签订的协议拿钱就可以了。这样对于他来说,既很好地节省了时间、精力,又很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于是社会组织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面对如此众多社会组织的出现,这对我们党执政也提出了挑战。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论是政党还是社会组织,它们都是组织,都是民众为了一定目的而让渡“一部分权力”的结果,它们都需要代表民众的意愿。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组建的目的,政党组建的的直接目的是执掌政权,社会组织组建的首要目的是追求部分或全体民众的“公益”[6]。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执政党必须把全体民众的“公益”作为执政的首要前提和根本目的,而社会组织也往往会对“公共权力”提出自己的诉求,特别是对于处在剧烈社会转型中的国家来说,二者的“边界”有时并非完全不可逾越。这恐怕是执政党对于社会组织最大的“担心”,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对执政党的“最大挑战”。同时,我们党过去比较习惯于在计划的条件下来掌控国家,包揽一切,好多的设置、功能,其实在官方机构里也能找到,这时候民间再新冒出一部分社会组织来,有的官员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有时候甚至会想,社会组织是不是要脱离党的领导啊?是不是要另搞一套啊?假设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怀疑、限制、压制社会组织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直接利用行政手段取缔社会组织的情况。

我们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讲,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此,执政党工作的重心,现在应该放在如何更好的去引导它们的创建和发展,更好的去利用它们,发挥它们在政党和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不是对它们加以怀疑、限制,甚至压制。就社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而言,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民间社会力量的自发演化;二是政府自上而下地理性构建与民间自下而上的自发演化相互结合。就中国特定的国情而言,前一种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很容易出现社会游离于政府,甚至与政府对抗的局面,这一点已经被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的教训所证明。相反,中国只能采取后一种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政府需要承认社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通过相关法律保障它们的基本权利,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增强社会的自组织治理能力,鼓励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7]。与此同时,政府需要保持对社会组织的必要控制和指导,将社会组织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并且综合运用各种公共政策防止形成某种分利性和掠夺性的利益集团,有效整合社会利益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8]。

三、小结

现在大家看到,在民众、政党、公共权力的循环系统中,不仅民众的构成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渠道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执政党不仅要对自己权力来源——民众构成的变化进行不断“调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将“自己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让渡”一部分给传媒网络和社会组织;同时,执政党需将“该管的事情”集中精力管好,以更好地代表全体民众“公益”。

当前,对于传媒和社会组织,政党已不可能用强制的方式把它们排挤出公共权力领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有序地组织起来,加以引导、协调、规制和利用,来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执政党,要有这个自信,也要有这个能力,因为毕竟在它们中间,政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政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在所有的组织里面,只有执政党可以直接掌控公共权力,况且我们党还拥有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既然有这么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假设利用得好,政党完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始终代表全体民众的最大利益,巩固自己的权利基础,找到权力运行的的科学路径和方法。

执政党的权力解读心得体会篇五

执政党的学风问题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学风端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理论上成熟进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非狠抓学风,努力把学风搞端正不可。

学风问题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它至少应包括学习理论的动机、对待理论的态度、掌握理论的途径、运用理论的目的等几个问题。而这无一不和政治成熟密切相关。

学习理论的动机是否端正,事关政治上的坚定与纯洁。抱着什么样的出发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学风的首要问题。只有真正认识到理论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基础,深刻理解列宁所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才会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实现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上的纯洁性。否则,被动地学习理论,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不是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应付差事,岂不是最大的学风不正!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此不恭,是很难谈得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与纯洁性的。

对待理论的态度是否科学,事关政治上的敏锐与清醒。科学理论是活生生地发展着的,而不是盘踞“顶峰”的“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死的教条。对待科学理论既不能抱轻视、忽略的态度,也不能抱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只有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它,才能不陷入盲目和僵化的泥潭,而永远保持政治上的敏锐和清醒。这一点,2 0 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已经生动地作了注释。闭眼不看发展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以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政治上的迟钝和麻木。

掌握理论的途径是否对头,事关政治上的深刻与稳健。学习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根本对立的途径。一种是下功夫读原著,吃透精神实质,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种是简单化、庸俗化地记取片言只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前者是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学风,后者是投机取巧的态度,浮躁轻薄的学风。投机取巧的态度和浮躁轻薄的学风,取不到“真经”,学不到精髓,也就摆脱不了政治上的肤浅和幼稚。

运用理论的目的是否明确,事关政治上的认真与负责。毫无疑问,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改造主客观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谓改造客观世界,就是向贫穷落后宣战,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谓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腐倡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理论联系实际,就要联系改造主客观世界这个根本的实际。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夸夸其谈,言不及义,甚至言行不一,嘴上说得好听,行动上做得难看,那就有辱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一种政治上的失职。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党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都与学风不正密切相关。而我们党真正走向成熟,还是从延安整风开始的。延安整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主观主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文大革命”极大地败坏了党的优良学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学风不正的问题,仍在党内包括少数领导干部中严重存在,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今天,重温党的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认识学风问题的重要,增强端正学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从而使我们党和党的每个成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更加成熟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

    最新毕业自我鉴定函授中医 中医函授毕业自我鉴定(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2023年小学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模板5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

    2023年工作移交会议纪要(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

    最新乡镇环保站工作职责(模板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最新生命的警句名言(优秀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开学第一课的国旗下讲话 开学第一天国旗下讲话稿(大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开学第

    2023年云边有个小卖部阅读心得(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个人总结(汇总8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