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念青松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依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教学的灵感和创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一

1、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4、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5、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看电脑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 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第三、四、五这几个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二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

导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导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图片、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

1游戏激趣。

2、导入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

(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四、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五、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六、板书设计(略)。

作者邮箱:ylhchzq@。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三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四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4.体会爬山虎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出示实物引出课题。

出示吸盘:这是什么?什么样的吸盘?你能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观察时要细、抓特点、注意变化)。

有一种植物的茎上长出的细丝触着物体时顶端变成了小圆盘就有这种吸附的功能,谁知道是哪种植物的什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释题读文理清段落。

1.谈谈你眼中的爬山虎好吗?(展示课前查找的关于爬山虎的资料):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上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爬墙虎、地锦、常青藤、飞天蜈蚣、假葡萄藤。原产我国,北起长白山,南至广东、广西,广泛分布。为葡萄科落叶大藤本,是一种美丽的垂直绿化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叶由三片小叶构成掌状复叶,夏季枝叶茂密,用于绿化房屋墙壁、公园山石,既可美化环境,又能降温,调节空气,减少噪音。爬山虎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繁殖采用播种、压条、扦插等多种方法,通常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达95%。一年生苗株高可达一米。房屋、楼墙跟或院墙跟处种植,应离墙基五十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一点五米为宜。在楼房阳台可以盆栽,苗盆紧靠墙壁,枝蔓迅速吸附墙壁。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2.自由读课文后理清哪几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除了写它的脚之外还写了什么?(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与叶子的特点)。

三、逐段剖析理解内容。

(2)爬山虎长得怎样,从哪能看出来?画出相关词。

(3)为什么作者把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写得这么具体?

(二)爬山虎的叶子(在黑板上画出几片叶子)。

1.指读思考: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颜色:嫩红到嫩绿)课文着重讲了长大的叶子又是什么样子的,讨论: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教师可播放录相片,静态与动态的爬山虎的叶子。)。

2.出示卡片引导孩子试背此段:嫩红、嫩绿、引人注意、新鲜、一顺朝下、均匀、重叠、空隙、拂过、漾起波纹。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样子、怎么爬、与墙的关系)。

1.灯片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上。茎上( )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每根( )像蜗牛的( )。( )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要求:小组学习填出空白的地方,并思考写了脚的什么特点?(位置、形状、颜色)。

师:我这里有好几种颜色的粉笔,你能自选一种上黑板前面画出爬山虎的脚吗?(让学生上黑板上去画可以运用课文中关键词对爬山虎的脚的位置与形状、颜色的理解)。

2.默读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此段的中心句,用画出爬山虎脚动作的词,讨论这些词能随意变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后观看flash动画)。

学生根据画出的动作词想象爬山虎脚向上爬的样子,指名上前贴出这几个词。(触、巴、拉、贴、爬)试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爬的。

3.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脚的变化包括哪两种情况?

出示:触着墙的(     )。

没有触着墙的(      )。

师:爬山虎之所以能不断地向上生长着,也使这绿绿墙呈现于人们的眼前,可这变化是作者一天就能观察到的吗?(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结果,才能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

四、练习巩固升华主题。

1.看板书: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

2.看录相配乐朗读,欣赏爬山虎。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六

2、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一、板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二、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1、上课前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

(听写:重叠、均匀、逐渐、触角)。

2、 背诵第二自然段(指名背、齐背)

三、新授: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联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随着叶圣陶爸爸一起去学习写“脚”的部分。

1、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形状、颜色;爬;触着墙,没触着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那书上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课件填一填

(4)评一评,是否画得准确(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体会“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

(5)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写得非常细致,那么为什么作者会写得细致呢?因为他……(生答后板书:仔细观察),你从本段的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抓“注意”一词)

(6)让我们一起细致、认真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合作学习(出示课件):

a、指名读合作学习要求

b、合作学习

c、反馈

(2)抓住“巴”字(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老师演示“巴”这一动作,请一名同学说出“巴”的感受),结合第四、五自然段,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爬山虎的脚就紧紧地“巴”在墙上的。

(4)齐读三、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后去观察葡萄、丝瓜、冬瓜等并试着去写一写。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七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八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1、教学挂图。

3、词语卡片,句子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读了本课的生字、词,不知道你们记得怎么样了,这节课老师来报一下听写,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齐答(好)。

师报听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师出示词语。同学们对照,做错了的下课改正。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爬山虎的叶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

生:叶子的顏色、叶子的排序。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顏色,还是静态的叶子、动态的叶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是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呢?下面老师想请三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的3、4、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

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几段写的是什么?

读完后请同学评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究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学生发现它很难“长”在墙壁上,一脸的疑惑)。

师:(拿着那根爬山虎)假如这根爬山虎没有被剪下来,它的`脚一定能帮它爬上这块墙壁了。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爬山虎的脚这么神奇,我们一起再来用神奇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二)研讨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4、出示句子,用“----”画出动词。

5、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讨论,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议。

6、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7、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8、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

讨论。小组汇报。

9、这段话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10、齐读。

(三)研读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九

教学目标:1、品析文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习目标:1、品析文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析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黑板。

预习要求: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2、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回顾总结时出示)。

三、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深入研读,加深理解。

学习要求(一):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预设:

1、眼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分拂面。

指导学生勾画,朗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研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习要求(二)。

1、认真朗读6--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及我内心感受的句子,再次品读,想一想,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思考后与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预设: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2、院里的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生气。

3、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指导学生填空并认真朗读,说说体会,加深印象。

四、当堂训练。

学习了全文,你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中有何启发?与大家交流后简单地写下来。

五、结合学习目标回顾学习过程,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六、板书。

1、修改作文。

2、邀请做客。

3、教诲激励。

第一课时地址:/xiao/news/。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空隙、拂过、漾起”等词语,朗读课文,能背诵二至四自然段。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时,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二、整体入手,感知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主要内容。

三、自学赏析,品读积累。

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体验,发挥学习自主性。

师:批划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自批注,再在组内品读赏析,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组汇报,师适时指导发言、引导组织。

如: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得,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排列的,我抓住了“一顺儿”“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茂盛,排列得很整齐。我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感情朗读,师做适当指导训练。)。

师:就像这位同学这样交流、汇报。还有谁对这一段进行补充?

(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一部分一部分有条理得汇报)。

再就其它段落、其它部分进行交流赏析。

师适时板书,以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纲要,把握全文要点。

四、朗读背诵,梳理整体。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板书。

五、课外延伸,仿写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种植物,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一

2、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积累方法。

对,美是爬山虎叶的特点,那么爬山虎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

二、整体感知3-5自然段。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叶老爷爷是从哪山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特点、怎么爬、脚的变化)。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生汇报观察结果。(结合出现爬山虎脚的图片)。

3、那么,叶老爷爷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请孩子们迅速读读课文3自然段。然后用(~~~~)勾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

4、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么,这个关键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

茎上、反面——脚的位置。

枝状、细丝——脚的形状   细丝是怎样的?(出示蜗牛和细丝的图片)。

六七根-————脚的数量。

嫩红——脚的颜色。

5、小结:在这里,叶老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通过具体的数量词,准确的比喻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使我们认识了解了爬山虎那与众不同的脚。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叶老爷爷对爬山虎脚的准确描述。(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2)、勾一勾。(~~~~关键句,.........关键词)。

(3)、说一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3、生分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

(1)、指名回答关键句。

(2)、出示关键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指名说出关键词:触、变、巴、拉、贴。

(4)、根据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再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5)、课堂练习:填关键词。

(6)、小结:爬山虎的脚并不象动物的脚那样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所以,书上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2、生自读课文,勾划,批注。

3、指名回答。

脚的变化:触着墙的,灰牢;没触着墙的,萎。

4、再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爬山虎脚的变化。

六、刚才,我们随着叶老爷爷一起认识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正在爬行的脚,触着墙的脚,没触着墙的脚,你们还想再次欣赏一下这与众不同的脚吗,好,请看录像。

(欣赏录像)。

七、多么可爱的脚,多么与众不同的脚,多么充满生命力的脚,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

八、学生自由积累(背书,摘抄)。

九、总结:今天这堂课大家完成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随时记录下来,相信你们以后的作文一定能同叶老爷爷一样棒。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二

2、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积累方法。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爬山虎的叶子,谁来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对,美是爬山虎叶的特点,那么爬山虎脚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研究一下。

1、默读3—5自然段,思考:叶老爷爷是从哪山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脚的特点、怎么爬、脚的变化)。

2、生汇报观察结果。(结合出现爬山虎脚的图片)。

3、那么,叶老爷爷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请孩子们迅速读读课文3自然段。然后用(~~~~)勾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

4、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那么,这个关键句子中你认为哪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

茎上、反面——脚的位置。

枝状、细丝——脚的形状。

细丝是怎样的?(出示蜗牛和细丝的图片)。

六七根—————脚的数量。

嫩红——脚的颜色。

5、小结:在这里,叶老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颜色、数量、形状。通过具体的数量词,准确的比喻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非常清楚明白,使我们认识了解了爬山虎那与众不同的脚。让我们再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叶老爷爷对爬山虎脚的准确描述。(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

(2)、勾一勾。(~~~~关键句,~~~~关键词)。

(3)、说一说。(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3、生分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

(1)、指名回答关键句。

(2)、出示关键句“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指名说出关键词:触、变、巴、拉、贴。

(4)、根据关键词说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再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5)、课堂练习:填关键词。

(6)、小结:爬山虎的脚并不象动物的脚那样交替爬行,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所以,书上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生自读课文,勾划,批注。

3、指名回答。

脚的变化:触着墙的,灰牢;没触着墙的,萎。

4、再读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爬山虎脚的变化。

刚才,我们随着叶老爷爷一起认识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正在爬行的脚,触着墙的脚,没触着墙的脚,你们还想再次欣赏一下这与众不同的脚吗,好,请看录像。

今天这堂课大家完成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优美词句随时记录下来,相信你们以后的作文一定能同叶老爷爷一样棒。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三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投影仪录音机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六、我的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齐读课题,设疑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三、感受环境描写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水和洪水凶猛的句子;人们面临洪水的.表现。2、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式特点及表达的作用。四、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2、组织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图片和句子,读(男生;女生;齐读)――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感悟。3、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师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课文(第7――23自然段)。五、情感抒发1、想象说话(假如你就在现场祭奠老支书,你会怎样哭诉。)2、说一句赞颂老支书的话,尝试用上“桥”字。3、师生共赞老支书(出示相关句子,齐读)六、总结全文。七、领悟表达特点。八、视听欣赏《为了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五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2、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妇人?这样一个在危难中的老妇人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学生快速默读)(打开书)。

2、全班交流。

1)“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现在,你就是老妇人)。

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全班交流: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假如老师就是那位风雪中的老妇人,请你安慰安慰我吧……)。

…………。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谁能用天经地义造一个句子?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

7、引读6、7自然段。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该给多少钱,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全班齐读)。

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

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个别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互敬互爱、积极、乐观……)。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六、拓展。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最深的感受写下来好吗?(抒情、议论)5分钟。

七、建议阅读《传递光明》、《仁爱季节》……。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六

早上,我乘着车去往学校,时间已经不早了,风呼呼地吹进车子,把叶子也卷了进来,外面正下着小雨,雨水打在我身上冰冷冷的,我不禁轻叹了口气。我挂在脖子上的金花生丢了,使我心里很难过。

迈进校门,心情更是沉重,天气仿佛也和我作对,雨越下越大。走到教室,把书包乱塞进桌肚,我趴在课桌上开始胡思乱想,它会不会被雨水冲走啦,会不会被人带回家啦,一大堆的坏结果顿时塞满我的脑袋,把我搅得晕乎乎的,连周围同学的吵闹声都听不见了,这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来形容我目前的状态真是不为过。这个时候,徐老师跑过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金花生找到了。我当下就激动地蹦了起来,找到那位帮我拾回金花生的同学,连连道谢。下课后,我问他:“我应该拿什么答谢你?”他听了,愣了愣,随即马上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以后也请你多帮助别人。”我回到了教室,开始沉思起来。

下午,英语老师让我们把一些重要的过去式单词抄在a号本子上。我上午刚找回宝贝金花生,自然心情大好,不一会儿就抄完了。抬起头看见一个同学坐着,并不在记,这里望望那里看看,一脸焦急的样子。原来他的笔丢了,到处借却没人有多余的笔借他,我还有一支新笔,还真不舍得借人家呢!我自己都不舍得用,更别提借给别人了,可是看着他一脸难过,急得鼻尖上泛起了一层汗珠。我顿时想到了那位同学说的话,于是毅然地把笔借给了他,他很感动,我只是笑着把那位同学的话反复了一遍,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有人有困难时,每个人都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得到启示: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依赖父母,应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努力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用时: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小狮子学自立的故事。小猴子带来一些词宝宝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准它们呢?(两列火车带读)。

1、复习词宝宝。

懒洋洋练功享福。

劝告刻苦依赖。

一辈子必须本领。

师:小朋友真棒!生字词读得这么准确。能不能选择你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练习说话(生1,生2,同桌互说)。

3、小老师带领复习本课生字。(晒,功,抬,何,原,饭,劝)。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哇!小朋友们认词认字快又准!真是了不起啊!黄老师相信你们朗读课文肯定也很棒,能试试看吗?我们先看看课文共有几段。请八个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靠大家智慧帮你解决。

1、随机抽读8个同学。

2、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能解决及时解决,中心问题留在黑板待讨论重点指导)。

3、让学生谈谈理解的内容,解决中心问题。

(结合插图,恰当板书)。

小狮子。

真正。

学会本领。

图1图2。

懒洋洋刻苦练功。

晒吃睡说滚扑撕咬。

4、朗读指导。

(1)联系生活,表演体验。

a、演一演小狮子懒洋洋的'样子。演一演“滚扑撕咬”

b、想一想,我们怎样读出小狮子的懒?

(2)过渡:小狮子为什么这样懒?想知道吗?

a、同桌互相读一读小狮子与大树对话。

b、指名答。

c、指导朗读:小狮子回答大树应用什么语气?

d、指名读小狮子的话,师生评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朗读领悟。

师:小狮子的话被谁听到了?狮子妈妈是怎样劝告小狮子呢?请认真听,想想狮子妈妈的意思。(录音范读,全班读。)。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小狮子要学会哪些生活本领?不学本领会发生什么事?要学本领就得吃哪些苦?(学生纷纷回答)。

(4)听了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有什么改变?(师生共读)。

(5)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表演。学生展示表演。

三、讨论延伸,感悟提高。

1、四人小组讨论:

(1)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怎样的?你喜欢小狮子吗?为什么?

(2)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黄老师相信,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会像小狮子一样成为一个不依赖父母,自己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四、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做一件事证明自己长大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八

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训练幼儿的绘画太阳的能力。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2.讨论:让幼儿谈谈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师:提问,小白兔明白了,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你们想一想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没有太阳,花、草、树木,它们会都死掉。没有太阳我们也会生病。

3.教师讲解,请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

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太阳,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画法。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涂画太阳,增加幼儿对色彩表现力的认识。

师:这两个小朋友画的都漂亮,那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示幼儿大胆的表现心中想象的太阳,越夸张、越拟人化越好。

5.引导评价、互相欣赏。

(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可请画好的小朋友把画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互相说一说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题墙。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十九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

1、读词: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每生读一个词。

2、回忆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段,我们来试着背诵第二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3、回忆大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大问题。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4、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上节课圈画的有关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一)、学习脚的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

师导语:是的。还有吗?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

师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导语: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图画: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学生说感觉怎么样。)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大家齐说。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

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3)学生说,老师画。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5、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叶嫩红—嫩绿新鲜准确。

生动。

朝下均匀无叠无隙具体波纹好看。

脚茎上叶柄反面按顺序细丝。

嫩红。

爬巴、弯、拉、紧贴、爬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虹》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金字塔”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组织教学,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五种能力(看、听、说、读、写)两种精神(主动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构建小学语文“金字塔”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即以语文知识为塔座,以看听说读写五种能力为塔的不同侧面,以主动学习精神为塔身,以创新精神为灵魂支柱居塔尖,探索一条有形、有块、有层次、有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推动素质教育。

一般目标: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尝试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最终目标: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看听说读写五种能力培养为手段,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1、借助媒体复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中意思难懂的句子。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学懂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雷雨后天空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1、理解课文中两句比喻句。

2、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学懂课文,感受雨后大地美丽的`景色,感受彩虹的美丽。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xx年5月20日

一、借助媒体复习字词

1、媒体演示学生做摘苹果认生字的游戏

2、认读词语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二、观看录象初知内容

1、导入:夏天到,雷雨多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那么雷雨过后,大地天空中会出现哪些变化呢?请小朋友仔细观看下面一段录象。

2、学生各自交流。

句式说话:雷雨过后,。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导语:雷雨过后,空气新鲜,天气凉爽,景色美丽。今天,老师向小朋友介绍一段写雷雨过后大地美丽景色的话,希望小朋友能喜欢。

2、媒体显示课文第一段,学生边自由读边思考有几句话?

3|齐读第一句话,想: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二句“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1)读一读有什么问题问吗?

(2)老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3)交流讨论情况设计训练点

明白句意谁好象给谁洗了个澡?

观察说话雷雨过后,山____________,树_____________。

想象说话假如山树会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尝试美读学习用高兴喜欢的语气朗读。

5、同上学习第三句“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交流讨论情况时设计训练点

理解字词雨水来了,干渴的玉米苗会怎么样喝水?你是怎么理解“喝了个饱”?

想象说话玉米苗喝饱了雨水,长得更好了。到了秋天是怎么样的?

尝试美读用高兴喜悦的语气朗读。

6、学习迁移说说雷雨过后大地还有地方发生了变化?(有能力的小朋友自己联系生活说一说,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从老师给你的四幅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

7、朗读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导语:雷雨过后大地发生了好大的变化,天上也非常的美。

2、观察感受彩虹外形美

媒体展示彩虹图:说说天上有什么?你能用一至两句话夸一夸彩虹吗?

3、品读感受彩虹的语句美

句子练习:彩虹的颜色真多啊!有_________________。

4、领悟彩虹蕴藏的科学道理

观看录象讨论彩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颜色?彩虹是谁画出来的?

评议下面三句话哪一句说得更有科学性?

(1)雷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2)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3)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5、理解比喻句

“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

理解句子什么像什么?

观察想象假如你在彩虹上,你最想做的事上什么?

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比读——齐

6、朗读背诵第二段

四、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2、揭示课题36、虹

3、齐读课文

4、总结全文大自然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用自己的小眼睛找到更多美丽的东西。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课后练习2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专业22篇)篇二十二

《葡萄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3:运用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品尝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3、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5、(1)葡萄沟的葡萄好,葡萄沟的人怎么样?有什么优点?读书画一画。(2)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7、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8、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三、升华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范文推荐

    骨科主治医生个人总结(优秀14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调整自己。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

    敬老院学雷锋活动讲话稿(优质16篇)

    讲话稿的撰写需要准备充分,包括事前的资料收集和演讲的实践演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雷锋,原名雷正兴

    晚会策划书(精选12篇)

    一个好的策划书可以为项目或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指导。策划书的编写需要遵循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其实施效果和成果。2、名称的含义:我们是祖国的

    在学习方面的自我评价范文(24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身在特定时期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反思与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下面是一份详细的评价指南,请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案(专业21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素养,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高中教案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桃花源记复习教案(优秀18篇)

    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

    十九大的思想汇报(专业21篇)

    思想汇报是个人对于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体验、感悟、反思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思路和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思想汇报的写作中

    县委书记综治维稳工作述职报告(优质20篇)

    用一份详实的述职报告,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增加上级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以下是一些成功写作述职报告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年以来,本人在县委、县政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教案(汇总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基础,促进教学互动和学习参与。如果你正在为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感到困惑,可以参考这些范文,寻找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护理专业个人实习总结(优秀17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并加以发展和利用。这里有一份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启迪和帮助,让你更好地写好自己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