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雅蕊

在书写心得体会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突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言之有物。【示例文本十】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一些改进计划和措施。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也是高度重视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四条带有根本性的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并深刻认识到,这四条路线是高度统一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对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都有明确而规范的表述,唯独对组织路线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表述。

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紧紧围绕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是对党的路线的丰富和完善,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任何正确路线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总结、理论的结晶。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强烈的现实动因,是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历史传统的发扬光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萌发于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探究组织工作规律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从和服务于政治路线。党的一大党纲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强调各行各业的干部要又红又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并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生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空前的力度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强基固本,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在这一正本清源、革故鼎新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展现出崭新气象,创造了新的宝贵经验,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水到渠成、应运而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字字千钧,每一句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实践探索作支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和鲜明的现实指向。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源自于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同时实践中还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的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以及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打铁始终自身硬,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眼的是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聚焦的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进而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形成一条正确的路线不容易,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更不容易。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一个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明确“一个重点”和“两个着力”,突出“一个坚持”,形成了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纲”和“本”,必须长期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思想宣传范文】二。

中国共产党创建97年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和塑造了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其中,“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源头。

南湖红船与井冈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两种精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与奋斗史的高度统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自身革命精神过程中的历史自觉。两者都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

“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世情、国情、党情的不同,导致两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具体的历史任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一脉相承,流淌着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红色基因,成为前进的指路明灯。

1.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建党是石破天惊、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在军阀混战、水深火热的年代,克服千难万险成立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这需要何等的胆略,何等的勇气!

100年前,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率先成功取得革命的胜利。短短三年多时间,无产阶级革命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新生事物,在理论、实践等方面还明显不成熟,而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这样一个全新的政党,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夙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件常人难以相信的事情。这就需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非凡胆略和勇于创新的伟大气度。

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引用了《庄子》中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此语用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再适合不过。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

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红色政权“波浪式前进”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并且对井冈山斗争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理论概括,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创立了中国革命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事实表明,“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是任何本本上所没有的新思想、新结论。

2.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建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和远大的抱负。中共一大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党的性质和纲领。会议确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明确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个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鲜明地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强调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崇高的理想。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频繁的“进剿”“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最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导致一部分人思想发生动摇,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处于危难之际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场坚定,矢志不移。毛泽东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壮阔豪情,真可谓入木三分。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有着一大批留学生、大学生、师范生,以及许多豪门子弟,他们之所以在井冈山坚持战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崇高理想。可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3.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更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折射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引领全国人民抵达成功的彼岸。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一大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的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也是衡量一个党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根本标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成为日后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根据地在四周白色恐怖之中生存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战,从而铸就了牢不可破的军民团结的钢铁长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和颁布,集中体现了红军军民一致、秋毫无犯的新型军民关系。同时,在湘赣边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在湘赣边界建立苏维埃政权,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取信于民。井冈山人民“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从内心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这种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旧址和南湖红船,重温建党历史。20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可见,“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并未过时,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永葆生命力,并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再续开天辟地、书写新的时代传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井冈山精神既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又是对其基本内涵的丰富和发展,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磅礴力量,它们都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产生重要影响,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两种精神中凝神、聚力,做到不忘初心,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牢记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思想宣传范文】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积40年之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攻坚克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这是经过长期探索才逐步得出答案的重大课题。在总结计划经济深刻教训的基础上,随着改革的展开和深化,我们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认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我们认识上的飞跃,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国内,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所以更多地强调按市场经济要求办事,而对政府作用则看得很淡,几乎越少越好。有人则把政府作用看得比较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在于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在国外,直到今天有人还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动辄指责中国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采取产业政策,甚至不惜挑起贸易战。

实际上,我们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发展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地存在,而总是与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各个国家各种社会制度的共性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史看,由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的方式不同,曾经形成几种市场经济模式,如美英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等。这些模式之间存在政府干预市场程度的差异,但完全放任市场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只是自由主义学派理论的想象,事实上并不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理所当然地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共性要求,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完善的生产体系和自动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任何否定市场作用或否定政府作用的认识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我国国情。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挥市场或政府作用,而在于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两者的关系是,政府发挥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市场、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在市场可以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应该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而市场作用的发挥要接受规划、政策的引导,趋利避害,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总的原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点。

自确立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一直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认识。先后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认识,从“基础性”到“决定性”,同时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是实践做出的回答。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形成社会化生产需要的协调比例,求得最大的效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人类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由计划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一种是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实践证明,由计划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难度大、效益差;而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则自动性强、作用显著。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几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资产阶级曾经充分地利用了这种文明,“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应该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利用这种人类文明。

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配置资源之所以有如此效果,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础的机制,价格水平上升,既刺激增加供给,又会抑制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则既会引起需求增加,也会引起供给减少。市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变动则受供求的影响,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展开竞争,努力提高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这样,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共同作用,不仅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客观比例,而且推动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此为基础,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包括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另一重含义是指社会总劳动量按一定的比例用来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决定,资源配置也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资源在同一部门内配置,另一个层次是资源在社会各部门配置。不管哪一个层次的资源配置,都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决定。

基于上述道理,今天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上是强调尊重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

之所以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是因为:第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要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应有的制度、环境、秩序等公共保障之外,还要担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任、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所以,政府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第二,我国曾走过计划经济下政府管得过多过死的弯路,现在的政府职能也正在转变过程中。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如果政府不能自觉地转变职能,自觉地学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就会束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甚至走到保守僵化的老路上去。

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借鉴别国的有益做法,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做好经济调节。政府要加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的职能,更好发挥国家战略、规划导向作用。同时,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在内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市场监管。政府要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三,加强社会管理。政府要加强和优化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法律服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职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政府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和协调。

第四,做好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维护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五,保护生态环境。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保护土地资源等,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保障。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既要借鉴别国经验,更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

首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塑造市场经济主体。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建设成市场主体,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其次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再次要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调控方式,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公共预算体制,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发挥财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柱作用。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和优化金融管理,增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协调性,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和优化政府对外经济服务管理工作,推动落实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最后,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思想宣传范文】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供求结构性矛盾明显改善,经济增速逐渐企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韧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基本确立。

受世界经济复苏、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等利好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8%。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6.8%,二季度gdp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区间,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基本确立。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于明朗,出口形势有所好转。2017年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美元)较上年增长10.6%左右,比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3.6%)高出7个百分点。这表明,经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淡去,世界生产、就业、市场等全面恢复。2017年,我国出口增长10.8%,扭转了负增长态势,增速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外向型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4.9%,货物进出口顺差收窄,贸易结构继续改善。虽然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民粹主义泛起,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难以改变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保持有一定波动的正增长状态。

新型城镇化取得积极进展,投资内生动力增强。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一是城镇化的领军城市已从一线城市扩展到多个二线城市。南昌、苏州、武汉、郑州、杭州、南宁等一批二线城市年轻指数已经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反映出随着一批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环境大幅改善和产城融合度明显提高,这些城市的人气度快速提升。二是城镇发展空间拓展、协同性增强。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带动了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使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得到有效弥补,促进了一批中小城市环境改善、产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气度提升。这些都有效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带动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趋于活跃,提高了投资内生动力。受此影响,大宗商品市场销售形势明显好转,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形势好转、效益改善。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年以来,我国出口、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消费增速相对平稳,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8.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十几亿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为此在社会生产、建设方面持之以恒付出艰巨努力,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快速扩大,也支持了工业、服务业和城乡建设蓬勃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各类消费品以及与生活消费相关的服务供给日益充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商品和服务种类日益丰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三是党和政府为确保基本民生作出不懈努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基本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党和政府在保就业、精准脱贫、帮扶困难群众、稳定居民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稳定了就业,促进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进而保障了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明显提高。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已由商品普遍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这就导致市场竞争对企业转型的“倒逼”作用显著增强,对企业和产能的优胜劣汰力度不断加大。在市场调节程度较高的领域,大量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市场需求成为决定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另一方面,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加快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步伐。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着力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着力补齐制约市场竞争发挥作用的制度短板,使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明显增强,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比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gdp的2.12%。随着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低水平产能、无效供给加快退出市场,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好转,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增强,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活动明显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我国供给体系在总量与结构方面动态跟进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

也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短期下行压力等。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渐释放,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风险可控,稳中向好态势不会改变。

继续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保持和增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优秀企业不断脱颖而出。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从产业、市场、规则等多个方面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中释放经济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调整的关键时期,应综合施策,加快理顺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更好融合发展,不断释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快改善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提高产城融合水平、城市人气度和城镇化率,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稳定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大力抓好城市群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时,基于城市发展远期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三是根据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协调财政资金使用,同时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保证必需的建设资金。四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五是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宏观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应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注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应统筹协调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关系。一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对于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应按照堵后门、开正门的原则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三是针对短期流动性收紧、投资增速下降等问题,在加强对违规融资活动监管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

尽管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但我们仍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关注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当前,要按照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展望全年,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趋势就不会改变,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就会不断增强,同时金融秩序将更加规范、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供给质量将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将迈出坚实步伐。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全会还提出,保持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定力、耐力、活力,保持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前瞻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矢志不渝,稳中求进,善作善成,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思想战略上保持定力,体现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他还强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党中央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要有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定力。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把学懂弄通做实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握其中的精神要义和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

要有一以贯之“全面从严”的定力。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让“高压线”带电,让监督“长牙齿”,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既管住“关键少数”又管住“大多数”,做到事事严、时时严、处处严,真正把从严要求落实到管党治党的全过程、各方面。

要有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要持续深化“三转”,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把监督作为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挺在前面,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要贯彻稳中求进这一方针,贯彻实事求是这一“灵魂”,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科学有效、精准有序惩治腐败,提高巡视巡察监督实效,更有效地遏制增量、更有力地削减存量,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思路举措上保持耐力,体现稳定性。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正确的大政方针要取得成效,重在坚持、难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

要有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的耐力。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在坚持中深化,必须继续坚持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深化中发展,要求在坚持和深化基础上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就。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和解决管党治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改革创新,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要有标本兼治、一体推进的耐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标本兼治,既要夯实治本的基础,又要敢于用治标的利器。标本兼治是我们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惩与治辩证统一,一手惩、一手治,惩中治、治中惩,惩治同向、同步、同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是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方法论。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要把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准确把握惩与治的辩证统一关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治理腐败长效机制。

同时,要落实好三个“结合”的要求,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要坚持治标不停步,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要着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治本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制度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四个自信”;同时注重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持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要有补强长板、补齐短板的耐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作风上找不足,着力补齐监督和能力两个短板。比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条件下,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何提高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的专业化能力等,都需要在狠抓落实中,不断补齐补强。

在改革创新上保持活力,体现前瞻性。

改革创新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在增强改革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稳中求进,实事求是,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保持活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新升级。十八大以来,纪检体制和监察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推进。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破解的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深与浅的问题。要完善党委领导反腐败的工作体制、决策机制和实施举措,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全过程,实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围绕纪法贯通、法法衔接,不断修订完善与监察法衔接的相关制度,为监察工作高效顺畅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实践探索监察工作运行机制,理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不断提高反腐败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通过创新方式方法保持活力,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和水平。围绕深化“三转”要求,积极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式方法,打好“组合拳”、杜绝“微腐败”,构建“新常态”。要牢牢把握“提升能力”这一要求。提高日常监督、执纪审查、依法调查能力,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工作水平,做到本领高强、能打胜仗,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不断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实情,通过谈话、看材料、分析研究等多种方式,精准科学、实事求是地提出对策、进行整改,切实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实效性。要善用新技术新手段。顺应时代潮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好先进高效便捷的网络技术工具,把网络信息技术用好用活,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保持活力,更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要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本人不干净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长期任务来抓。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要敢担当善作为,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也是高度重视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四条带有根本性的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并深刻认识到,这四条路线是高度统一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对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都有明确而规范的表述,唯独对组织路线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表述。

今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紧紧围绕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是对党的路线的丰富和完善,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任何正确路线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总结、理论的结晶。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强烈的现实动因,是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历史传统的发扬光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萌发于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探究组织工作规律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从和服务于政治路线。党的一大党纲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强调各行各业的干部要又红又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并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生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空前的力度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强基固本,正风肃纪、严惩腐败,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在这一正本清源、革故鼎新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展现出崭新气象,创造了新的宝贵经验,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水到渠成、应运而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字字千钧,每一句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实践探索作支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和鲜明的现实指向。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源自于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同时实践中还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看到,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的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以及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的重大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打铁始终自身硬,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眼的是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聚焦的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进而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形成一条正确的路线不容易,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更不容易。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一个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明确“一个重点”和“两个着力”,突出“一个坚持”,形成了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纲”和“本”,必须长期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

【思想宣传范文】二。

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和塑造了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其中,“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源头。

南湖红船与井冈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两种精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与奋斗史的高度统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自身革命精神过程中的历史自觉。两者都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

“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世情、国情、党情的不同,导致两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具体的历史任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一脉相承,流淌着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红色基因,成为前进的指路明灯。

1.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建党是石破天惊、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在军阀混战、水深火热的年代,克服千难万险成立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这需要何等的胆略,何等的勇气!

1前,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率先成功取得革命的胜利。短短三年多时间,无产阶级革命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新生事物,在理论、实践等方面还明显不成熟,而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这样一个全新的政党,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夙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件常人难以相信的事情。这就需要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非凡胆略和勇于创新的伟大气度。

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引用了《庄子》中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此语用来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再适合不过。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

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红色政权“波浪式前进”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并且对井冈山斗争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理论概括,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创立了中国革命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科学地论述了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事实表明,“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是任何本本上所没有的新思想、新结论。

2.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建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和远大的抱负。中共一大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党的性质和纲领。会议确定: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就明确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个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鲜明地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强调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崇高的理想。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频繁的“进剿”“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最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导致一部分人思想发生动摇,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处于危难之际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场坚定,矢志不移。毛泽东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壮阔豪情,真可谓入木三分。井冈山斗争时期还有着一大批留学生、大学生、师范生,以及许多豪门子弟,他们之所以在井冈山坚持战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崇高理想。可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3.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更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折射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引领全国人民抵达成功的彼岸。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一大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的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最高从政道德,也是衡量一个党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根本标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成为日后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根据地在四周白色恐怖之中生存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利益而战,从而铸就了牢不可破的军民团结的钢铁长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和颁布,集中体现了红军军民一致、秋毫无犯的新型军民关系。同时,在湘赣边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在湘赣边界建立苏维埃政权,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取信于民。井冈山人民“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从内心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这种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旧址和南湖红船,重温建党历史。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可见,“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并未过时,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永葆生命力,并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再续开天辟地、书写新的时代传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就要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井冈山精神既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又是对其基本内涵的丰富和发展,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磅礴力量,它们都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产生重要影响,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两种精神中凝神、聚力,做到不忘初心,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牢记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思想宣传范文】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积40年之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攻坚克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这是经过长期探索才逐步得出答案的重大课题。在总结计划经济深刻教训的基础上,随着改革的展开和深化,我们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认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我们认识上的飞跃,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国内,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所以更多地强调按市场经济要求办事,而对政府作用则看得很淡,几乎越少越好。有人则把政府作用看得比较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就在于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在国外,直到今天有人还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动辄指责中国政府对经济干预太多,采取产业政策,甚至不惜挑起贸易战。

实际上,我们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发展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地存在,而总是与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各个国家各种社会制度的共性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史看,由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的方式不同,曾经形成几种市场经济模式,如美英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等。这些模式之间存在政府干预市场程度的差异,但完全放任市场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只是自由主义学派理论的想象,事实上并不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理所当然地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共性要求,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完善的生产体系和自动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任何否定市场作用或否定政府作用的认识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我国国情。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挥市场或政府作用,而在于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两者的关系是,政府发挥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市场、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在市场可以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应该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而市场作用的发挥要接受规划、政策的引导,趋利避害,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总的原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点。

自确立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一直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认识。先后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认识,从“基础性”到“决定性”,同时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是实践做出的回答。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形成社会化生产需要的协调比例,求得最大的效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人类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一种是由计划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一种是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实践证明,由计划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难度大、效益差;而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配置方式则自动性强、作用显著。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几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资产阶级曾经充分地利用了这种文明,“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应该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利用这种人类文明。

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配置资源之所以有如此效果,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础的机制,价格水平上升,既刺激增加供给,又会抑制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则既会引起需求增加,也会引起供给减少。市场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变动则受供求的影响,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展开竞争,努力提高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这样,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共同作用,不仅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客观比例,而且推动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此为基础,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包括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另一重含义是指社会总劳动量按一定的比例用来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决定,资源配置也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资源在同一部门内配置,另一个层次是资源在社会各部门配置。不管哪一个层次的资源配置,都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决定。

基于上述道理,今天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质上是强调尊重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

之所以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是因为:第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要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应有的制度、环境、秩序等公共保障之外,还要担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任、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所以,政府能不能发挥好作用,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第二,我国曾走过计划经济下政府管得过多过死的弯路,现在的政府职能也正在转变过程中。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如果政府不能自觉地转变职能,自觉地学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就会束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甚至走到保守僵化的老路上去。

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借鉴别国的有益做法,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做好经济调节。政府要加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的职能,更好发挥国家战略、规划导向作用。同时,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在内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市场监管。政府要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三,加强社会管理。政府要加强和优化在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法律服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职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政府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和协调。

第四,做好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规则,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维护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利,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五,保护生态环境。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保护土地资源等,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服务和保障。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既要借鉴别国经验,更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

首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塑造市场经济主体。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建设成市场主体,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其次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再次要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调控方式,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公共预算体制,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发挥财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柱作用。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和优化金融管理,增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协调性,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和优化政府对外经济服务管理工作,推动落实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最后,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思想宣传范文】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供求结构性矛盾明显改善,经济增速逐渐企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韧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基本确立。

受世界经济复苏、国内消费市场活跃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等利好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8%。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长6.8%,二季度gdp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区间,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基本确立。

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于明朗,出口形势有所好转。20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美元)较上年增长10.6%左右,比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3.6%)高出7个百分点。这表明,经过近的持续努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淡去,世界生产、就业、市场等全面恢复。年,我国出口增长10.8%,扭转了负增长态势,增速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外向型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4.9%,货物进出口顺差收窄,贸易结构继续改善。虽然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民粹主义泛起,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难以改变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预计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保持有一定波动的正增长状态。

新型城镇化取得积极进展,投资内生动力增强。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一是城镇化的领军城市已从一线城市扩展到多个二线城市。南昌、苏州、武汉、郑州、杭州、南宁等一批二线城市年轻指数已经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反映出随着一批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市场环境大幅改善和产城融合度明显提高,这些城市的人气度快速提升。二是城镇发展空间拓展、协同性增强。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带动了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使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得到有效弥补,促进了一批中小城市环境改善、产城融合水平提高和人气度提升。这些都有效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带动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趋于活跃,提高了投资内生动力。受此影响,大宗商品市场销售形势明显好转,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形势好转、效益改善。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以来,我国出口、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但消费增速相对平稳,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8.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十几亿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为此在社会生产、建设方面持之以恒付出艰巨努力,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快速扩大,也支持了工业、服务业和城乡建设蓬勃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各类消费品以及与生活消费相关的服务供给日益充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商品和服务种类日益丰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三是党和政府为确保基本民生作出不懈努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基本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党和政府在保就业、精准脱贫、帮扶困难群众、稳定居民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稳定了就业,促进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进而保障了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供给对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明显提高。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市场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已由商品普遍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这就导致市场竞争对企业转型的“倒逼”作用显著增强,对企业和产能的优胜劣汰力度不断加大。在市场调节程度较高的领域,大量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市场需求成为决定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另一方面,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加快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步伐。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着力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围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着力补齐制约市场竞争发挥作用的制度短板,使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明显增强,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比如,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占gdp的2.12%。随着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低水平产能、无效供给加快退出市场,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好转,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增强,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活动明显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我国供给体系在总量与结构方面动态跟进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明显提高。

也应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短期下行压力等。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渐释放,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风险可控,稳中向好态势不会改变。

继续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保持和增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使优秀企业不断脱颖而出。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产权制度,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从产业、市场、规则等多个方面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中释放经济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调整的关键时期,应综合施策,加快理顺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更好融合发展,不断释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快改善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提高产城融合水平、城市人气度和城镇化率,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稳定就业和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大力抓好城市群发展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时,基于城市发展远期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三是根据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协调财政资金使用,同时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保证必需的建设资金。四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五是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宏观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应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注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应统筹协调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关系。一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对于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应按照堵后门、开正门的原则完善地方债发行工作,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三是针对短期流动性收紧、投资增速下降等问题,在加强对违规融资活动监管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

尽管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但我们仍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关注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当前,要按照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展望全年,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趋势就不会改变,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就会不断增强,同时金融秩序将更加规范、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供给质量将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将迈出坚实步伐。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前夕,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集中学习。这即是庆祝党的生日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为了推动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早在7月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为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保证。”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开创性贡献,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为今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培养又红又专干部队伍,集聚各方面人才的指导方针。

一、事业是干出来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在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实现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所提到的“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员”,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要不断完善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人才的机制,改进人才评议机制,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要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制约,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二、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一流之人识一流之善。为发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组织人事部门首先要自身知事识人、知人善任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和公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按照新时代的党的组织路线的要求,培养造就人才第一条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不能出现国家和人民花掉大量的财力物力培养出来的人,跑到国外为外国服务去了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爱国家爱人民的教育要跟上,坚决防止那些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搞自我包装的人混入人才队伍。毛泽东同志说:“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一代接一代的去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完成历史重任的可靠保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发现培养造就又红又专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和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四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的整体要求,也分别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提出了“三段”具体要求。

党的组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央和国家机关作为“前段”,就像人的“头部”;地方党委作为“中间段”,就像人的“腰杆”;而基层党组织作为“终段”,就像人的“四肢”。它们既有密切配合,也有分工协作。要畅通组织体系这个有机体的“筋脉气血”,必须正本清源、辨证施治。

前段要重视“头部”,立标杆、做表率、树模范。中央和国家机关服务党中央最直接,离“中枢”最近,既是引领全国的“风向标”,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头部”严起,从“塔尖”抓起,从机关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要有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万山磅礴中“看齐主峰”,在大是大非前“坚如磐石”,在大风大浪时“气定神闲”,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尽责,对马克思主义绝对信仰,不断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有绝对自觉的大局意识,对上承接党中央方针政策“不走样”,对下履行部门职权“不任性”,时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智囊团”,第一时间归纳、分析、研判改革难点、发展重点、社会热点、民生痛点,善于把方向、出主意、拿政策、督落实。要有绝对过硬的工作作风,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不”,做到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不自以为是;又要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办真事、报真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更要坚持细节至上,无论是办文办会办事都要精益求精、对标极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节之间显水平。

中段要挺直“腰杆”,听指挥、讲团结、正风气。各级地方党委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中转站,“前段”的方针政策能否原汁原味地落实、落地、落细,“中段”传输“不衰减”“不跑偏”“不掺杂”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地方党委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清气正的坚强组织。一方面,要当好“接收器”,做到原原本本地执行,必须提高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本局意识,把地方发展置于国家的大背景、大时代、大环境下思考和摆布,力戒本位主义,学会换位思考,坚持把好经念好。另一方面,要当好“消化器”,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用科学态度、调研成果、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推动改革创新,在不突破上位依据的基础上,以“心底无私天地宽,改革发展为人民”的坦荡胸襟,大胆想、大胆争、大胆干,为中央宏观政策在地方中观层面的见绩见效打造“改革样板”。

终段要壮大“四肢”,抓基层、补短板、建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树立基层导向,促力量“聚合”,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健全“大党建”“大工委”机制,促进“社区+小区”联合、“居委会+物委会+业委会”共治,引导党员、居民、志愿者、物业等多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将区(县)职能部门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保障、公共卫生等力量下沉一级,赋予街道对派驻机构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等。要补齐治理短板,促改革“聚能”,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切实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借鉴“民呼我应”“乡呼县应”“最多跑一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地方改革成果,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快受理、快批转、快处理、快反馈,把考核的“指挥棒”交给服务对象,真正以“群众评价”提升“服务效价”。要建强战斗堡垒,促主业“聚焦”,变“属地泛化”为“权责明晰”,把不属于基层的“责任包袱”和“任务摊派”还给上级部门,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主责主业上来。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组织“生命线”,在新时代要更加抓紧、抓牢、抓好。

要以忠诚“起头”,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才能拧成一股绳。“忠诚之心,人之大德。”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筑牢忠诚之魂,要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依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绝对忠诚于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到实处,见于细节,养成对党无私的精神品质,不断化作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自觉。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9191.4万党员才能拧成绳、攥紧拳,干事创业有力道、出成效。

要以严密“编织”,只有体系严密才能经受住战斗考验。“举大事必慎其终始。”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慎始慎终。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还是基层党组织都要严谨地传导好。既要能跑好“最初一公里”,也要接力好“中间段”,更要畅通“最后一公里”,一棒接好一棒,棒棒起到表率作用。要着力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持之以恒地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锤炼,严密地编织好、落实好党的组织路线,更要常抓不懈,才能历久弥坚。要传导好新时代党的声音和力量,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赢发展中的各项攻坚战。

要以科学推动,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指导发展。“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也是如此。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要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刻领悟好建设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意义和其根本内涵,筑牢思想之基。要坚持科学选人用人机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一支与发展相匹配的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坚持用科学制度推进。当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愈加完善健全,要积极贯彻落实,绷紧制度这根弦,以制度来推进新时代组织路线向前发展。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六

6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要切实担起选人、用人、管人、育人职责,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教育关,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核好政治关,精准识别干部。建立政治考核、关键时刻考核、日常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突出政治考核,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把“政治上是否忠诚、政治上是否坚定”作为考核测评的第一要素。加强关键时刻考核,结合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实行“一事一考”办法,在重大工作一线考核、识别干部。注重日常考核,近距离了解干部。建立领导干部随访制度,完善谈心谈话制度,经常性、不定期地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随访,面对面谈心谈话,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经常化了解干部。

把好能力关,精准使用干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在重大工作一线发现使用年轻干部,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要敢于把新提拔的干部放在抗疫第一线,勇于让年轻干部战斗在抗疫最前沿,经历过艰难环境的历练,重大任务的锻炼,才能让干部快速成长起来。对于有担当有能力、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敢于提拔重用。

守好廉洁关,精准监管干部。要着力抓好预防教育工作,利用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用好廉政教育基地,强化干部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立足紧抓苗头性问题,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专审制度,对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消除,将可能会犯的错误扼杀于摇篮之中。要严格处理违法违纪违规事项,深化与执纪执法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建立干部违规违纪信息库;严格落实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措施,惩戒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处的监督管理链条。

抓好教育关,精准培养干部。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开展“互联网+”学习模式,开设“云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结合实际,定制符合不同干部特点的“学习套餐”,让干部随时随地可以“在线充电”,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干事本领。要利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要带领党员干部走近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多听、多看、多思、多学、多悟,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励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红色革命精神砥砺前进的精神动力,把初心使命化成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七

6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要切实担起选人、用人、管人、育人职责,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教育关,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核好政治关,精准识别干部。建立政治考核、关键时刻考核、日常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突出政治考核,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把“政治上是否忠诚、政治上是否坚定”作为考核测评的第一要素。加强关键时刻考核,结合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实行“一事一考”办法,在重大工作一线考核、识别干部。注重日常考核,近距离了解干部。建立领导干部随访制度,完善谈心谈话制度,经常性、不定期地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随访,面对面谈心谈话,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经常化了解干部。

把好能力关,精准使用干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在重大工作一线发现使用年轻干部,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要敢于把新提拔的干部放在抗疫第一线,勇于让年轻干部战斗在抗疫最前沿,经历过艰难环境的历练,重大任务的锻炼,才能让干部快速成长起来。对于有担当有能力、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敢于提拔重用。

守好廉洁关,精准监管干部。要着力抓好预防教育工作,利用典型案例和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用好廉政教育基地,强化干部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立足紧抓苗头性问题,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专审制度,对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消除,将可能会犯的错误扼杀于摇篮之中。要严格处理违法违纪违规事项,深化与执纪执法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建立干部违规违纪信息库;严格落实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措施,惩戒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处的监督管理链条。

抓好教育关,精准培养干部。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开展“互联网+”学习模式,开设“云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结合实际,定制符合不同干部特点的“学习套餐”,让干部随时随地可以“在线充电”,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干事本领。要利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要带领党员干部走近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多听、多看、多思、多学、多悟,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励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红色革命精神砥砺前进的精神动力,把初心使命化成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八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健全党的组织制度。

抓好党的领导这个“关键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人民的必然选择,更主要在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

用好理论武装这个“加油站”。身处新时代,面对新任务,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根”和“魂”,进一步强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机关党建学习、支部政治学习等,提高新时代组织工作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要坚持原原本本学,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坚持全面系统学,着力厚植理论根基;坚持联系实际学,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真正做到学思悟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捏紧组织监督这把“纪律钳”。加强组织监督,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防止腐败发生的有效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要抓在日常、落在全体,加大监督频率,延伸监督触角,敢于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实现监督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要从制度规范上把关,增强监督制度建设的完备性;从实践操作中把握方向,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从畅通渠道上着力,增强监督的民主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力监督意识,“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九

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党经受革命性锻造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正确路线指引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重要保证。

6月29日,在党的99岁生日前夕,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凸显了坚持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引党的组织建设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要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立足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衡量组织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根本在于建立健全确保党领导一切的严密组织体系,教育引导全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培养选拔善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认真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首先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抓好自身建设,为全党立标杆、作表率;其次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把地方党委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要辩证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既重品德,也不忽视才干,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科学严谨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规范,是我们党将400多万个党组织和9100多万名党员严密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组织力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从制度层面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了确认、细化和落实。要按照党内组织法规和党中央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制度,不断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重大举措、目标要求,在党的99岁生日前为全国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党课,对我们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江西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兵,山西临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文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既是对组织工作的“继往”,更是对组织工作的“开来”。江西南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镇发认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根植于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沃土,有深厚的组织工作实践探索作支撑。山西晋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志刚,山东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柳景武表示,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山东烟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纲”和“本”,要坚决做到“每开展一项工作都首先学习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每落实一项工作都自觉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标对表”。江西瑞金市委书记许锐认为,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要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出合格答卷。

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行动指南。江苏宝应县委书记王逍霄,江西黎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章军华表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住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与魂,才能确保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一切工作都要朝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推进、来检验。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江苏宿迁市钟吾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家猛认为,疫情冲击下的“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全国道德模范、江西莲花县97岁的老党员龚全珍激动道,新中国成立前我相信党能够带领人民走向解放,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现在我更加坚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家纷纷表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执行者,要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的党员、干部、人才凝聚到党的周围,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推动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江苏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周贤山表示,“欲事立,须是心立”,只有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才能使党的科学理论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委党校副校长陆云良说,“箍不紧桶就散,志不坚路就歪”,如果没有党的科学理论这一个“箍”的指引,政治、经济、生态等各块“木板”无法聚拢到一起。江西莲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敏表示,将结合基层实际,通过流动书袋、三句半、红色戏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选调生杨伟威表示,“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战斗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更要强化理论武装,才能更好地团结党员群众,让基层党建工作更加坚实有力。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江西德兴市人民医院护士宋枝表示,作为一名新党员,要自觉学习党的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护理工作实践,全心全意为病患提供贴心服务。

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最初一公里”、“中间段”和“最后一公里”的形象比喻,生动诠释了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定位。江西广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青认为,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出发,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注重组织体系建设一直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山西大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涛,江西广昌县驿前镇党委书记李军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实践证明,党的组织体系哪里不健全,哪里的防治工作就会出现空白点。只有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才能在遇到各种风险挑战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疆阿勒泰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王君安说,作为边疆地区,要突出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着力消除党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和盲区,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边远牧区、山区,覆盖到边境一线、维稳一线,让党的旗帜在边境线上高高飘扬。广西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表示,要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资溪县新月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兰念瑛表示,作为“六级书记”中的最小书记,要做实、做细、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让村民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为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选干部、用人才。

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明确“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必将激活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殷修湖,浙江桐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林根认为,“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者奖”要求,要用好用足激励关爱政策,让优秀干部有甜头、有奔头、有劲头,带动广大干部比学赶超,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浓厚氛围。江苏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卫东,江西分宜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小平表示,要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等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真正发现和识别优秀干部。新疆哈巴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永红认为,现在“85后”、“90后”干部已逐步成长为“顶梁柱”,要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大力发现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驻村管寺、“访惠聚”工作队等艰苦环境、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表示,自己能够创立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充分释放创业团队的创新、创造活力,在产业发展一线实干报国。浙江公元集团高级技师陈小兵说,正是因为这些年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关注和关怀前所未有,自己才能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最年轻的“浙江工匠”,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更好地推动产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乌克兰专家科诺瓦洛夫表示,中国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乌中两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江西“95后”选调生姚静怡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年轻干部的鼓励和鞭策,作为新时代的“后浪”,将努力练好“十八般武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最根本的保障是制度。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把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和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具体化,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浙江丽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丽勇表示,近年来组织工作各领域党内法规密集出台,为组织工作搭起了主体框架,立起了“四梁八柱”,对于市级组织部门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要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确保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江苏常州市天宁区委书记宋建伟说,组织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建立健全以制度激励约束、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执行落实、以制度检验成效的良性机制。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利山村党支部书记蓝剑青说,基层党组织书记首要就是抓制度执行,不让“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变成“走过场”,通过执行党内制度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贡献。深入学习、牢牢坚持、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成功实践的理性升华。首先,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在党正本清源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根植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其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伟大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求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组织、干部和人才支撑。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揭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核心要义和本真价值。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科学指引。思想的力量是全党最深刻而持久的伟力之源。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想开新局、谱新篇,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和科学指引。第二,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重点。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把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牢牢把握住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组织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终端末梢,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一根钢钎”从中央直钉到基层的组织保证。第三,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关键。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练就“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决定性因素。第四,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是支撑。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把集聚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作为新时代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一起构成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基本格局,凸显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是选人用人标准。做好干部工作,选好人用准人,最核心的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是干部工作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干部服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第六,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和本质,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总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六句话,既层层递进又融为一体,是一个系统科学、内涵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贯通、相衔接,需要统筹把握、全面落实。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必须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谋思路、定措施,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抓落实,切实让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彰显出强大生命力。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钢铁纪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持之以恒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着力在筑牢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升品行作风上下功夫。要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延伸覆盖到最终端、落实到最基层。要坚持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快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干部工作体系,严把政治首关,坚持事上练、事中看、为事业选、为事业用,认真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集四海之气、聚八方之力,大力、大胆、大方、大气培养引进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落实“天下才天津用”,为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保证,要抓好改革期的机遇,勇于自我革命,贯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健康蓬勃的状态迎接新时代的考验。

贯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理顺经脉,加强组织建设。党的思想决策来自党中央,党的力量来自党组织。党的整体就像一个生命体,思想到哪里,行动就建设在哪里。理顺经脉,要理顺隶属关系,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令行禁止。党组织要在建设上强调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抓政治功能重点,强组织党员弱项。要在贯彻落实决策部署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向上级党组织层层看齐,紧密衔接,坚定政治方向,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组织建设,开展工作,走在时代前列。要发挥出组织党员的功能,党组织作为连接党员的经络,要确保血液的输送和回流,党员就像是细胞,党组织通过组织党员提高落实能力,反馈能力。借助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落实和反馈中使党的政策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贯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重点穴位,聚焦在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少数上。培育干部还是要回归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上去。为了人民信服,保持党的执政活力,干部要认清自身意义,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筑牢信仰之基;为了人民能够支持党的工作和发展,要将纪律挺在前面,全力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夯实廉政之基为了人民对自身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以走在人民前面克服困难,担当重任的能力,体现中国自信,因此要注重培育干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能力,强化能力之基。同时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激励与关爱。通过激励促进工作作风向讲实干,讲担当的方向转变,为踏实做事,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基层干部要多一些关心和理解,关心在身心健康,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上,理解和支持在实际工作上。理解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理解工作成果与政策标准的不完全吻合。根据实际问题提供实在帮助,在监督的基础上给予干部灵活处理的权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的工作方法。

贯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培养活跃细胞,建设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一是输送到细胞的血液要红要正,将爱国情怀,奋斗精神融入到人才教育中,让广大青年人树立以学报国,作国家栋梁材的志向。拓宽年轻干部的选择渠道,提高人才的政治素质,增强广大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作贡献的主动性,让人才发展与中国梦的实践同频共振,奏出华章。二是活跃细胞的量要足,将年轻干部的选拔放宽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注重在一线和基层工作锻炼的年轻人才。广泛激励年轻人才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炼就充足的钢筋。三是活跃细胞质要好。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注重困难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练,提高政治素养。形成崇尚实干,自我革新,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以过硬的素质,担负重要责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炼就坚实的钢筋。

贯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在新时代下党的自我革命。只有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使组织力更加强大、组织队伍充满活力、人民衷心拥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组织保证,以健康蓬勃的状态迎接新时代的考验。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了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增强组织工作的有效业务供给。我认为应该以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着重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紧抓新时代新要求,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想要较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选好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站位高不高、能力素质强不强,决定了整个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水平。选一个好书记,就能坚持把党的思想和工作融会贯通,团结大家一起在基层深耕党和人民的事业。二是要塑造组织生活的政治严肃性。基层党组织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基层党员,基层党员就容易觉得党的伟大事业于己无关,觉得国家大事不需要靠自己。但是党的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需要全体党员共同的努力。所以要塑造组织生活的政治严肃性,不管级别高低,在基层党组织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都要共同为党的事业出谋划策。要把基层党组织变为让党员获得荣誉感、归属感、事业感的坚强堡垒。三是要加大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投入。一方面要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智力输入。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大多数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如果不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软实力输入,一味的追求硬件设施。那就容易舍本逐末,造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能力不足问题。紧抓新时代新要求,做好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党员不在于多,在于精。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就是旗帜,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只有强化党员引领,党的事业才能在基层落地落实,党的事业才能不断更好更快取得新成绩。一是要严肃纪律,让党员做守规矩的模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保障一切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学习,让党员做社会发展的领跑员。社会的发展必然是有一群领路人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社会发展成果才能转化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动力。三是要培育典型,让党员成为思想上的明白人。培育典型的目的就是宣扬党的意识形态。思想出问题就容易出颠覆性的问题,在世界格局多变、快变的基本情况下,在全党全国迈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绝不允许少数居心叵测的敌对分子窃取我们的发展果实。要进一步拓展方式,以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树立典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紧紧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只有这样,中国梦才会更快实现。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说,总书记重要讲话凸显了新时代理论之魂,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作出完整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开创性、原创性、独创性贡献,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凸显了新时代强党之纲,着眼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标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价值取向、目标方向、实践指向,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行动总纲。凸显了新时代力量之源,始终保持“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政治清醒,保持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决心,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必将聚合起奋斗新时代、开创新境界、实现新使命的磅礴力量。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田庚说,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高举旗帜、紧跟核心,把握大势、谋篇布局,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必将载入史册,必将引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次回望历史的经验总结,以“八个坚持”概括了五年来党的建设走过的艰难历程、取得的历史成就、凝练的宝贵经验;是一次管党治党的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是一次着眼未来的政治动员,指方向、出题目、提任务、讲要求,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次发出了动员令。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深刻领会、矢志坚持、大力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铭认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全部事业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自身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带领人民攻克一个个难关、战胜一个个挑战,取得巨大成就,党自身也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只有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我们党才能统揽“四个伟大”全局,才能团结和带领13亿多人民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会议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学军说,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六句话积淀了我们党来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党进行革命性锻造的丰硕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内涵极为丰富。其一,指明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我们党必须一刻不停歇地固本培元,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守政治灵魂。其二,突出了组织建设的根本功能和关键支撑,就是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其三,强调了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这也是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决定性因素。其四,强调了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其五,强调了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这也表明了我们党广开进贤之路的鲜明导向,好干部必定有用武之地。其六,凝练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内涵,就是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六句话,既层层递进又融为一体,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贯通,揭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本真要义和历史使命。

邹铭谈到,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组织路线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党的建设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说,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理论和实践只有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组织工作看,我们深入领会、牢牢坚持、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广大党员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大力选拔使用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素质干部;就要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彰显强大生命力。

郭文奇指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植于对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如何服务于政治路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更好地把全党有效组织起来的一条路线,要求我们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各方面智慧力量凝聚到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推进“四个伟大”中来,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四个服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有力提升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的一条路线,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在构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五大体系”、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培养“四大机制”、落实农村和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等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的重要要求,是加强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杨东奇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培养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结合山东实际,我们将更加注重一线锻炼,通过干部双向交流、选派第一书记等工作,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要改革、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的最前沿接受锻炼;更加注重岗位历练,对有潜力、看得准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去,让他们早挑担子、成长成熟;更加注重优化来源,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实施好选调生优选计划等。

马学军认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赓续接力,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有远超以往、规模宏大的年轻才俊脱颖而出、挑起大梁,因此,年轻干部数量充足是基础。同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年轻干部没有过硬的政治担当、没有足够的专业本领,是接不好这个班的,因此,建设质量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关键。我们不但需要把新疆现有的年轻干部资源用好用足,培养意志坚定、善作善成的各民族优秀年轻干部,让大家各得其所、尽展所长,而且需要呼唤和吸引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有许党许国情怀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多地投身新疆,守护好祖国的西大门,建设好祖国这片宝地。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五

一个拥有878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世界上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更是个令世界惊叹的命题,作为她的儿女我们颇为自豪,同时也在不断自我思考。全国组织工作会的召开,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重大思想、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具有创造性意义,也给我们基层组织工作者指明了总的方向:继续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全面融入各项工作中。

一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把忠诚老实融入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和工作,党内集中教育,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谈心谈话、日常监督等,都要看“四个意识”强弱、忠诚老实真假,促使党员干部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把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优良传统和基本制度传承好、落实好。要坚持和完善新党员入党宣誓、重温入党管词等政治仪式,推动党员干部将政治信仰融入情感之中、内心深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前期我们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指导意见》,坚持把“三会一课”、“政治生日”、“六必谈六必访”等制度沿袭固定下来,把“主题党日+”制度作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一项落地举措,持续深化、常态执行;深化“激情、干净、超越”作风建设;推行党员积分制,坚持定性定量结合,精准设置积分指标,简化工作程序,强化党员日常考核,促进党员把“做”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把党员承诺践诺、日常积分情况作为年终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强化党员年终考核。

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持读原著悟原理,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四必读”,采取党员自学、研讨交流、集中培训等形式抓好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党章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习重中之重突出出来,从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中涵养政治品格,从党章党纪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纪律规矩约束,从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奋斗精神,唤醒初心使命,激发先锋作用。持续深化“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工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组织和党员特点,采取科学方式、实施精准“滴灌”。用好“天汉先锋”“汉台党建”等党建微信矩阵,及时推送、跟进学习内容。

认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六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纵观我们党的组织工作的历史沿革,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习总书记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党的全部工作都要依靠坚强的组织的组织体系实现,我们的组织工作意义和目标就是使各级组织能够“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实现政令的畅通无阻,确保与中央的精神高度一致。

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和组织体系建设的变化都是与主要矛盾变化息息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形成了纵向的党组织体系,我们都知道以前单位单位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全能性的行政功能,而所有单位性组织的构建都以党组织的存在为前提,所以党组织与社会组织是有机统一的,党组织的全覆盖和强大的组织能力是我们党最大的组织优势,我们基层党建工作的本质就是保持这一组织优势。但是,变革和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传统的单位性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渐放弃原有全能性的行政功能;另一方面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而且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建立为前提。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各类组织之间出现了“位移”,出现了组织覆盖的空白,同时社会形态越来越多地呈现扁平化特征,与党的“树状”组织构架差别较大,党组织难以继续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必须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研究各类组织和各种人群“横向关联”的依赖性特点,加强所在地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为进一步巩固全面过硬成果,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我们推行了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日前又开展了全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覆盖到农村、城市社区、医院、学校、机关、非公和社会组织,就是横向扩展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一种积极探索。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并探索流动党员、新兴领域党员的党组织体系建设,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为着力点,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要着力建强带头人队伍,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有针对性开展大规模轮训工作,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以上集中培训,今年我们对444名换届后村(社区)支书和村居主任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前期我们已对软弱涣散村进行了摸排,逐一制定了整顿方案,马上对每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派驻一个整顿工作组,实行“五个一”项目化推进机制(一名区级领导带队、一个包联部门帮扶、一名第一书记驻村(社区)、一份公开承诺书、一本整顿工作台帐),实行挂号销号制度。

管党治党严字当头。

一直以来,我们党拥有严肃的组织原则,严密的组织体系,严谨的组织路线,严明的组织纪律,严格的组织生活。敢于刀刃向内,是保持我党鲜活生命力的优良传统。要意识到,我们党面对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保持战略定力,拿出恒心韧劲,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提高新时代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节大学活动策划书(汇总21篇)

    通过活动策划,我们可以提前考虑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端午佳节,让异地的同学感受到集体

    小学五年级写老师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的欣赏和思考,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处为优秀作文的精选范文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作品带来的震撼和启示吧。

    入党积极分子周年思想汇报范文(20篇)

    入党积极分子应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在党的组织关系未确定之前,表现出积极参与党的活动、表达党的观点的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述职报告(专业12篇)

    最后,在写完述职报告后,我们还需要积极参与讨论和接受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读草房子有感(优秀22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观念,并进一步拓宽眼界。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优秀的写作。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

    加气站员工个人总结范文(19篇)

    在撰写总结范文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将重点放在对重要事项的分析和总结上。7.下面是一些精选总结范文的摘录,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担任站长以来在

    书记讲党课内容(专业16篇)

    党课还可以结合党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经验,让党员们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党课总结是对自己在党课学习中的成长和收获的回顾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课总结范文,请

    广东深圳市劳动合同(实用14篇)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雇佣双方可以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雇佣关系,增加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劳动合同范文,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考和学习。。签字日期:签字

    幼儿园新年演讲稿(优质18篇)

    新年是人们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刻,象征着旧的不再,新的开始。新年是一个全球性的庆祝活动,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休假、聚会和庆祝,因此我们不妨在新年之际写一篇有

    部队党委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精选17篇)

    汇报材料是在工作、学习或研究中,将所得到的结果、进展、问题等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书面形式。汇报材料范文8:为了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团队的凝聚力,我们组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