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飞雪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

看范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行文逻辑和结构的合理安排,帮助我们写出更有条理的文章。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好帮手,通过对范文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一

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三

教学内容:

找因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

找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

活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并写出乘法算式。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11943211。

反馈:

小结: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调学生要有思考,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巩固。

填空。

看l找得快。

课本第5题。

总结。

作业。

教学内容:

找质数。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质数、合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找质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铺垫。

1、找出以下各数的所有因数1、3、6、12、7、15、23。

2、根据以上各数的特点分类。

一、新授。

1、观察讨论:

只有一个因数1。

只有1和本身的3、7、23。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6、12、15。

2、学生自学课本: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3、讨论交流。

二、巩固。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9、14、3、18、25、5、16、19。

(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完成书本练习第一题。

3、指名说说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

三、总结。

作业。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1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对于前、后、上、下,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是,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在人体的这些外部器官中,左边和右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识别“左右”比较困难,即使成人有时也不能对“左”和“右”做出快速反应。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据了解他们以前学做操时,体育老师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面对面站,但所讲解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却与学生是一致的,这给学生现在学习左右造成一种误导,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县城附近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一年级班,学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学生曾受过一年以上学前教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本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中4人一排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用录音机随意地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

师:刚才播放的儿歌,同学们喜欢听吗?

生:(愉快地)喜欢。

师:喜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右手。

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评析开讲设计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这节课开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生1:脚。

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

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

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

(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生十分高兴。)。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评析教师在这里没有花费唇舌去解释“左”和“右”,而是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体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人的身体上也有数学。)。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师: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

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

(学生纷纷举手。)。

师:陈立,陈立,我问你,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陈立:尺子的左边是橡皮,

尺子的右边是笔盒。

(这时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和老师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很想对口令是不是?那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的同学互相对口令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同桌的同学互对口令。)。

(提问两个同学,然后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4.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挂图。)。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东东解决了困难,现在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

生:愿意。

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

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学生七嘴八舌,还是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用这只手写粉笔字。

师:不错,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确实是用这只手写字。

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戏。

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3.爬楼梯。

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

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

生2:不对,应该靠右边走。

师: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生: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师: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评析当观察别人判断左右时,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确定,错误率较高。教师在此及时地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进行活动,以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了方向的变化,再次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生1:客车是往右转。

生2:我认为客车是往左转。

师:现在我们在哪里?

生1:……在教室里。

生2:不对,我们坐在客车上。

师: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评析教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演、验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最后的小游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这个小游戏的安排,使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下课铃响)。

师:休息的时间到了,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再请右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挥挥你们的右手向来听课的老师说声“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我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3.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爬楼梯。在备课时,我只准备在教室中间的过道上模仿上下楼梯,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程度没有到位,突然想到学生的教室在一楼,平时上下楼梯的机会不是很多,感觉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到真实的环境去体验一下,并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临时增加了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果表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的,起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七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1)出示例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九

内容:

关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家教,共同培养学生。

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加强对孩子安全教育。

3、建议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习和生活。

4、对家长的希望和建议。

教学过程:

一、老师作简要自我介绍。

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决定孩子今后发展方向的关键。对于儿童来讲,父母的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效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点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说,从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

三、安全问题。

我们班上有49人,有的同学喜欢在课间互相追逐打闹,你推我拽,一不小心,不是碰着别人,就是被别人碰着,非常容易发生意外,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常告诉他们什么游戏可以做,什么活动不能做,可是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你的孩子的安全,这里请家长予以配合的是:一、在家的安全,请教育孩子不可以玩火,玩水,搞电,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自救和自卫常识。二、路上安全,一定要按时接送孩子,不要让孩子在约定的地点逗留太长的时间,若发现孩子没有接到,家长要立即沿路寻找,避免孩子到危险的地方玩耍。三、学校安全,不要让孩子带危险的玩具进入学校,如一些金属玩具,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在课间或站队时追逐打闹。

四、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学习、生活。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带来益处,现在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老师会严格督促他们,在家里,需要家长的督促。他们一放学回到家,就要让他们把当天的作业先完成。做作业的时候,坐姿要端正,不要让他趴在桌子上或是脚翘着,跪着,否则在学校学的好习惯就全忘了,这样我们老师在学校做的都是无用功了。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能让他们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者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将来功课多了就无法按时完成,这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写完作业,要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主要是铅笔要削好,橡皮准备好,不让孩子带刨笔刀到学校,避免不安全隐患。在此还特别提醒一下家长们,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带的来学校,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平时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多给他买一些课外书,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看书。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思考力、语言表达得到培养。家长还要注意,小学一年级还是幼儿园的延长教育,所以家长说给他听、念给他听是有必要的,千万不要一概拒绝:“自己看!”

2、家长每天查看孩子作业是否认真,有时还需要念题,家长必须给孩子念一题,做一题,别着急把答案说出来,要让孩子自己边想边做,这样才能提高成绩。家长在孩子读一年级时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对孩子的作业多给一些关注。做完作业后家长要看一看、检查一下,书写是否工整,一笔一划不马虎,有问题及时纠正,最好签上家长的姓名。切不可将家长签字当作一种形式,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整天吵架不断、问题成堆的家庭,是肯定不会给孩子好的影响、不会教育好孩子的。所以希望大家回去和家人再多一点沟通,讲明白这一点,即使真的有矛盾,真的会吵起来,也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

4、不要因为忙而把家庭教育推在某一个人身上。今天来的可能多数是父亲或者母亲一个人,还有的是祖父母来——请回去说一声:开家长会一定要父母参加,教育孩子必须是父母双方都要参与的事。曾听到过这样的话:两个人都忙,都顾不上管孩子,一天下来,半个小时跟孩子呆在一起都不可能。我觉得,咱们不说绝对,其实很多时候“忙”是一个借口——也许你忙着喝酒去了,也许忙着打麻将去了,也许忙着自己逛街去了——只要自己愿意,只要自己有责任感,我们还是可以抽出点时间来陪孩子、来引导教育孩子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一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二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一年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跟同桌说说?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注: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让学生到台上数数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做?(适时渗透有序数数的方法)。

三认读1至10各数。

(1)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中这么多事物能用数表示,在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数来表示的事物?

(3)说一句带数的话。

四小结。

no:2。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2、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的良好品德.。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一对应思想,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看图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并说给同桌听.。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请学生摆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小结:像这样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它为”一一对应”

4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对一根木头比,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换一句话说就是,小猪比木头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5操作。

(1)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

圆比三角形多2个。

(2)第一行摆6个五角星,第二行摆圆。

五角星比圆多1个。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no:3。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1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基础含义。

2能正确地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观察书本第9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换句话说: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3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画)。

你的鼻子下面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嘴巴上面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

1拍手游戏。

(1)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听口令,摆一摆书本第9页做一做。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图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no:4。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顺序。

2培养学生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后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2谁在你的前面?你在谁的前面。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三探究新知。

1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谁得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

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交流。

2上公交车图。

师:这些人在干什么?

王英的前面是(),()在王英的后面.。

四巩固提高。

1说一说。

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排在第几位?

2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三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四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年级:一年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跟同桌说说?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注: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让学生到台上数数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做?(适时渗透有序数数的方法)。

三认读1至10各数。

(1)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中这么多事物能用数表示,在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数来表示的事物?

(3)说一句带数的话。

四小结。

no:2。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的良好品德。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一对应思想,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看图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并说给同桌听。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请学生摆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小结:像这样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它为”一一对应”

4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对一根木头比,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换一句话说就是,小猪比木头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5操作。

(1)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

圆比三角形多2个。

(2)第一行摆6个五角星,第二行摆圆。

五角星比圆多1个。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no:3。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3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基础含义。

2能正确地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观察书本第9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换句话说: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3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画)。

你的鼻子下面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嘴巴上面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

1拍手游戏。

(1)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听口令,摆一摆书本第9页做一做。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图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no:4。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中,体验前后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顺序。

2培养学生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后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2谁在你的前面?你在谁的前面。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三探究新知。

1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谁得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

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交流。

2上公交车图。

师:这些人在干什么?

王英的前面是(),()在王英的后面。

四巩固提高。

1说一说。

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排在第几位?

2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五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学生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一、提问:

问:我们在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们能举例说说吗?

我们还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二、完成第2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可演示主持人两次抽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

第(1)题用4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表示4种不同颜色的座位票,演示从中抽出一种颜色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每个同学获得开心奖的可能性。

第(2)题用10张红色彩纸表示10张红色座位票,按1~10编号后,演示从中抽出一个编号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拿红色票的同学获得幸运奖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题。

出示题目,读题。

问:要使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3,必须有几个面涂上红色?有几种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必须有几个面写上2字?有几种写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写数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题必须有2个面涂成红色,第(2)题必须有5个面写2。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六

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48-8+17=。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新课讲授】。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七

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反思、总结。

小黑板。

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14(厘米)2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伴你成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八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用具小球若干。

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内容教材p110—111。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第9题。

[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年级________班备课时间:__________。

教学内容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新知学习。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十九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

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6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范文(21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三、验证数据。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生:……。

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

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

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后反思: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班队工作计划(优秀14篇)

    通过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分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汇总20篇)

    六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水平,循序渐进地设置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精心挑选了一些六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教学有所启发。50米跑(考核)。(

    市场调研报告的结构(精选13篇)

    调研报告的结论应该客观、准确,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建议。调研报告范文展示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对我们撰写调研报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病退辞职报告(汇总20篇)

    辞职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小编整理了一份辞职报告示范,希望能够为各位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本人,男,汉族,年月日出生,现年

    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3篇)

    制定学期计划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习惯、课程难度和个人目标,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份出色的学期计划,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或

    驻村工作动员讲话(汇总15篇)

    演讲稿范文的结尾需要总结主要观点和给予听众启示,使其在听完演讲后有所收获和思考。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话题进行表达和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

    大班环保工作计划(汇总22篇)

    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环保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幼儿园年度个人述职报告教师评语(专业21篇)

    述职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在写述职报告之前,可以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范文,了解各种写作风格和技巧

    部门调研报告(专业22篇)

    调研报告要求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以支持对问题的准确描述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欢迎大家查阅以下小编整理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对你的写作会有所帮助。

    新课标心得体会标题(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映出自己的感悟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