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2 作者:灵魂曲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好榜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此总结之际,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一

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建立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为数不少的实验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搞好实验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对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来说不容忽视。在我们的改革中,把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金融衍生品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1研究性实验的内涵。

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大多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所谓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能力。但是,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和巩固知识,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教师指导,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能完成实验。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受到局限。

研究性实验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数据,设计实验场景,独自操作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教师在实验之前既不给出实验原理、学生也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可以查看,教师给学生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参考材料、实验要求和一大堆的实验数据。学生要在查找和阅读参考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明白有关原理并独自拟出实验步骤、查找数据来实现该实验的要求。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提高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它对于巩固知识本身,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得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和现实证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既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组织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双学双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3元,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学费负担过重、高等学历妇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偏低不仅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金项目不足。以来,市政府在全市城乡实施了小额信贷工作,市妇联也积极与市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贷款,许多农村妇女从中受益。但有的妇女因为没有担保抵押,有了项目也贷不来款;有的妇女虽有抵押资本,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和扩大生产的需要。

3、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和群众的自发组织下,全市建立各类农村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69个,发展妇女龙头企业220多家,培养女经纪人2057名,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占农村劳动力60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相比,妇女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一些组织属于松散型,对会员的服务仅局限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提供市场信息等几个方面。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4、生存环境有待改善。在去年召开的女村官座谈会上,女村官提出的55个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人畜饮用水、道路桥梁、土地海域承包、招商引资等方面,尤其在经济基础较差的村,由于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给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吃水难、看病难、出行难和居住条件差、社保水平低等仍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5、民主参与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但在村一级政权中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明显失衡,必然影响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庭》一书中,极为深刻而又精辟地阐述了妇女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传统美德为积淀,以现代理念为引导,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培育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农村妇女。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水平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无法用金钱和引进获取的。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

结合作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美德的淡化、信仰危机的出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代表要割裂传统,而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书写新的篇章。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必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强化理想,用传统文化厚重基础,强化农村妇女的民族意识、主体意识和振兴意识,引导她们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现代的意识理念塑造农村妇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在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保护政策逐步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调节和激烈竞争所取代,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逐步显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用学习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理念教育和塑造农村妇女,消除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转变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自尊自强的思想品格,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健康优雅的形象气质”的女性时代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尚,树立生活新理念,展现女性新风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开放成为一种要求、进取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她们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农村妇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号召农村妇女“上学去、上网去、学外语去”,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习奉献活动,即:“百万妇女学科技、百万妇女学技能、百万妇女学外语、百万妇女学法律、百万妇女做奉献”。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教育扶贫资金中妇女的受益面,突出解决好经济落后地区女童失辍学、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低等问题,提高农村妇女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培训阵地,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科技普及和转移培训,发挥网上致富女能手的作用,建立网上培训点和信息传递站,提高妇女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发挥龙头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研究推广新的实用技术,定期进行科技培训;发挥巾帼农业专家团的作用,针对产业项目需要,不定期送科技下乡;发挥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农村妇女进行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市农民收入虽然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妇女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妇女的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必须以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后盾,以精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引领农村妇女扩大生产、走向国际。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壮大经济合作组织。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给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现阶段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帮助农村妇女应用技术、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因此,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典型,不断扩大再生产,建立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要发动农村妇女按照产业、兴趣等建立各种横向妇女组织,推广“妇代会协会研究会”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和扶持,通过妇代会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实现妇女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妇女参加到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来。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在推广农业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农民技能、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扩大组织规模,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组织职能,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现代科技、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之间,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产业化链条中,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和资金是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扩大生产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动态,建立妇女增收致富网,发布致富信息,介绍致富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庭院经济项目,形成庭院经济专业村屯、一条街及示范户;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妇女发展基金和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充分利用特困母亲救助项目循环资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她们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贫困;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家庭小作坊,建立“农家乐”等,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由务农转向务工经商,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精品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精品化示范基地的支持。要引导农村妇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发展一批集科研、生产、营销、示范为一体的“妇”字号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妇”字号农产品品牌。以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科技结对等科技服务活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彻底改变,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和谐家庭为基石,以美化家园为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家中;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广泛建立农村妇女文化活动阵地和各种妇女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扶贫助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美德在农家、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廉洁家庭等活动载体,进一步规范对十星级文明户的管理,拓展创建范围,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后备人才。通过建设和谐家庭,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团结和睦、奉献进取的融洽氛围,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绿化美化家园。农村优美清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舒适温馨,而且可以使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的过程中树立城乡生活等值的理念,产生共同愿景和共富情结。要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规划建设和以“四个五”为载体的村屯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污染环境的事不做、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三化合一目标;要深化“三八”绿色工程,开展“增收致富绿化美化家园”竞赛活动,组织妇女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经济生态林带,改变部分农村妇女靠天吃饭、向资源要收成的现状,引导农村妇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共富之路。

(四)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性,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率和贡献率。因此,必须以维护权益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动力,以民主参与为保障,积极调动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快速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完善维权保障体系。只有有效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树立大维权意识,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咨询投诉网、法律援助网、社会救助网、司法保护网、维权监督网等网络,壮大维权力量、延长维权手臂、拓展维权阵地、增强维权实效;要强化源头参与,推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呼吁和参与立法,推动政府及时解决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使农村妇女能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生育价值、人格尊严、地位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强化疏通引导,立足于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农村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农村妇女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要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解决好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问题,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农村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精神激励的做法,物质利益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把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与尊重农村妇女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妇女和各类专业协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巾帼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要研究探索农村乡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问题,畅通以各种妇女组织、团体会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为主体的发现和推荐女性人才的渠道,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乡土女性人才信息体系,争取政府把农村妇女人才列入农业人才培养规划,纳入政府表彰序列,为农村女性乡土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打造培育多种模式的巾帼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加大民主参与力度。当前我国对女性的角色评估还是处于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之下,仍然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文化价值思维的影响,在农村这种思想尤为严重,农村妇女可以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干出成绩,但如果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欣赏就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加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力度,既是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有力回击,也是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更有效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女大学生树立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明确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要通过培养各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来,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接由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织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开拓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

结合作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美德的淡化、信仰危机的出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代表要割裂传统,而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书写新的篇章。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必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强化理想,用传统文化厚重基础,强化农村妇女的民族意识、主体意识和振兴意识,引导她们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现代的意识理念塑造农村妇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在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保护政策逐步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调节和激烈竞争所取代,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逐步显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用学习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理念教育和塑造农村妇女,消除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转变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自尊自强的思想品格,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健康优雅的形象气质”的女性时代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尚,树立生活新理念,展现女性新风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开放成为一种要求、进取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她们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农村妇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号召农村妇女“上学去、上网去、学外语去”,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习奉献活动,即:“百万妇女学科技、百万妇女学技能、百万妇女学外语、百万妇女学法律、百万妇女做奉献”。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教育扶贫资金中妇女的受益面,突出解决好经济落后地区女童失辍学、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低等问题,提高农村妇女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培训阵地,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科技普及和转移培训,发挥网上致富女能手的作用,建立网上培训点和信息传递站,提高妇女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发挥龙头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研究推广新的实用技术,定期进行科技培训;发挥巾帼农业专家团的作用,针对产业项目需要,不定期送科技下乡;发挥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农村妇女进行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市农民收入虽然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妇女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妇女的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必须以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后盾,以精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引领农村妇女扩大生产、走向国际。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壮大经济合作组织。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给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现阶段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帮助农村妇女应用技术、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因此,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典型,不断扩大再生产,建立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要发动农村妇女按照产业、兴趣等建立各种横向妇女组织,推广“妇代会协会研究会”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和扶持,通过妇代会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实现妇女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妇女参加到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来。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在推广农业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农民技能、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扩大组织规模,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组织职能,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现代科技、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之间,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产业化链条中,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和资金是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扩大生产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动态,建立妇女增收致富网,发布致富信息,介绍致富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庭院经济项目,形成庭院经济专业村屯、一条街及示范户;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妇女发展基金和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充分利用特困母亲救助项目循环资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她们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贫困;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家庭小作坊,建立“农家乐”等,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由务农转向务工经商,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精品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精品化示范基地的支持。要引导农村妇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发展一批集科研、生产、营销、示范为一体的“妇”字号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妇”字号农产品品牌。以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科技结对等科技服务活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彻底改变,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和谐家庭为基石,以美化家园为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家中;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广泛建立农村妇女文化活动阵地和各种妇女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扶贫助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美德在农家、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廉洁家庭等活动载体,进一步规范对十星级文明户的管理,拓展创建范围,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后备人才。通过建设和谐家庭,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团结和睦、奉献进取的融洽氛围,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绿化美化家园。农村优美清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舒适温馨,而且可以使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的过程中树立城乡生活等值的理念,产生共同愿景和共富情结。要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规划建设和以“四个五”为载体的村屯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污染环境的事不做、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三化合一目标;要深化“三八”绿色工程,开展“增收致富绿化美化家园”竞赛活动,组织妇女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经济生态林带,改变部分农村妇女靠天吃饭、向资源要收成的现状,引导农村妇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共富之路。

(四)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性,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率和贡献率。因此,必须以维护权益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动力,以民主参与为保障,积极调动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快速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完善维权保障体系。只有有效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树立大维权意识,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咨询投诉网、法律援助网、社会救助网、司法保护网、维权监督网等网络,壮大维权力量、延长维权手臂、拓展维权阵地、增强维权实效;要强化源头参与,推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呼吁和参与立法,推动政府及时解决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使农村妇女能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生育价值、人格尊严、地位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强化疏通引导,立足于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农村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农村妇女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要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解决好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问题,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农村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精神激励的做法,物质利益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把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与尊重农村妇女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妇女和各类专业协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巾帼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要研究探索农村乡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问题,畅通以各种妇女组织、团体会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为主体的发现和推荐女性人才的渠道,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乡土女性人才信息体系,争取政府把农村妇女人才列入农业人才培养规划,纳入政府表彰序列,为农村女性乡土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打造培育多种模式的巾帼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加大民主参与力度。当前我国对女性的角色评估还是处于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之下,仍然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文化价值思维的影响,在农村这种思想尤为严重,农村妇女可以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干出成绩,但如果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欣赏就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加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力度,既是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有力回击,也是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更有效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女大学生树立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明确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要通过培养各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来,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接由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织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开拓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三

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

――***县落实市委要求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部署和高烽书记“汉昌要提升户办工程经验,实现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新突破”的要求,在巩固户办工程基本模式基础上,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优化村容村风村貌、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入手,深入实践,与时俱进,初步探索形成了“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路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内容。

“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工程模式是我县近几年来在总结过去庭园经济成功作法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出的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迎来了省委、省政府2003年9月农建会和2004年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高层专家论坛、四川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在我县召开,“汉昌经验”在全省和中国西部广泛推广,并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在坚持其基本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以建设生态经济园为重点,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以生态家园为目标,对“户办工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并大力开展“三村建设连片”探索实践,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更加鲜明和富有特色:

1、规范提升“六个一”+“三配套”内容。“六个一”规范为: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3000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连接干道的硬化生态路,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在“六个一”基础上将原总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配套”规范提升为生态家园建设“三配套”:一是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经济园,一头连畜禽圈舍,园中饲草、桔杆和经济作物下脚料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产气,同时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入经济园,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二是退、改、调生态产业发展配套。“退”就是大力实行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天然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就是将退出来的耕地、非耕地和农居周围的坡台地、坟竹地、鸡啄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提升地力;“调”就是利用改后的耕地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以退促调、以改促调、以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是生态庭园经济与庭院文化建设配套。生态庭园基础建设就是抓“六个一”建设,重点是对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或建新房),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养花,“美化、净化、绿化”人居环境;庭院文化建设重点是“五有”生态家庭文化细胞建设:有电视、有电话、有文化匾联、有图书角、有科技明白人,从而实现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和庭园文化配套。

2、实施“户办工程”建家。即以“六个一”+“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大力建设一家一户、一庭一院的生态家园。其中,在过去户办工程的基础上,着力新提升三个特色:一是突出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以沼气为纽带,全面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生态经济园模式,大力推广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和沼气节能技术,扩大经济园建设规模,注重庭园生态保护和生态绿化,不断推进围绕庭院的生态循环圈内各环节的有机链接。二是进一步突出生态农居的地方文化特色。即引导农民不搞巨大投资、相互攀比建特色不鲜明的大洋楼,而是注重体现原生态和川北农居建筑风貌,重点在提升居住质量上下功夫。三是由过去重点注重“六个一”中的个体建设整合为建设和谐的生态家园整体形象。对生态农居建设由县建设局设计了8套新图纸全县推广,尽量形成一村一貌、一线一特色。在生态经济园和连户通院道路建设上,不再是各自为阵,而是统一规范,突出产业支柱和区域特色。

3、开展“三村”建设连片。户办工程生态家园,是组成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的单元细胞,为实现由点到片建设新农村,我们开展了“三村”建设。一是绿色产业富村,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基地跨越。为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各类经济园串联成相对连片的产业化基地,使千万个“小庭园”组连成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围绕猪、兔、果、蚕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依靠二三产业带一产业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文明创建兴村,实现文明家庭向文明新村扩展。其主要是由县文明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以户为单位的“五户十星”(遵纪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庭院文化户、五好家庭户、户办工程达标户)创评活动,以村为单位建标美村道公路、新型合作医疗卫生站、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农”信息服务点的五项公益建设创建活动,努力推进由分散的生态家园文明户不断向文明新村扩展,凡是生态家园文明户达到80%并完成五项公益建设的村可申报文明新村,由县文明委每年评选一次,两年一复查。三是村民自治管村,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向村民民主管理为主转变。民主管村主要通过四途径实现:公推竞争直选村干部,实现民主选人;村民代表监管村务,实现民主理财;制定村规民约治理歪风,实现民主育人;实行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实现民主决策。

二、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在户办工程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要求,大力推行“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模式,使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正在我县加速建设。今年,全县新增生态家园户办工程户1.2万户,累计达到6万户,占全县农户的31%;启动新村建设102个,基本成形的新村49个;成片的生态小康新村村组面占全县的16%。今年11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天增专程来我县调研,对我县的这一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主要成效有:

1、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健康发展。紧紧围绕肉食品、罐头果蔬、丝绸毛纺织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生猪、毛兔、蚕桑、汉昌梨等产业化基地,全县今年新建生态经济园4.1万亩,累计达35万亩。今年新建早熟梨基地5000亩、品改雪梨6200亩;新植猕猴桃、蚕桑分别为1.1万亩、1.24万亩;今年已出栏生猪115万头,同比增长11万头;存栏毛兔380万只,我县今年被列为国家级育肥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新引进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壮大龙头企业3家、改制龙头企业2家、引进和培育流通型龙头企业4家。建成国家级百强专业协会1个,省级百强专业协会5个。我县被中国农学会授予全国生态庭园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县,成为国家红阳猕猴桃原产地域保护基地县,绿色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到70%以上。

2、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通过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建成的经济园可实现年收入6亿多元,户平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实施生态小康新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600-3400多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00-1400多元,今年农村居民存款余额达31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由于收入逐年大幅增加,促进了农民物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目前,全县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户占50%以上,比去年新增11个百分点;100%的乡镇、94%的村实现了电视光纤联网,60%的农户通有线电视,100%的村、38%的户通电话;让农家人望而却步的宽带网、电脑也悄然进入农家,成为农民赚钱的“好帮手”。

3、农村人居条件极大改善,人与自然日趋和谐。今年新建沼气池6400口,累计达到11.5万口,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新建防旱池2500口、卫生井4200眼,分别累计达到5.4万口、14万眼以上,红层找水打井7100口(春节前完成1万口),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放心水;新改扩建生态农居1.4万套,累计达到9.8万套,人居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积极引导农户对农居进行绿化配套,建设房前屋后花园,“房在绿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独特景观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公益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新改造标美村道路370公里,累计达到1870公里,村村建有合作医疗卫生站,建农村“三农”服务点600多处,86%的农户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8个村(组)被授予县级以上卫生村(组)称号。生态汉昌建设加速推进,汉昌被列入全省唯一一个农村环保行动计划县,“汉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今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正在准备迎接国家验收;陵江镇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优美示范镇,元坝镇等5个镇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

4、农民思想观念极大转变,乡风民俗日益文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在给农民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更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乡风民俗的形成。一是农民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明显增强。过去由政府引导建生态家园转向自觉投资建设,在专业大户和农村能人带动下,农民走出农村小天地,主动对接大市场。全县常年在外营销人员达1.6万多人。二是农民科技意识、质量效益观念明显增强。积极学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致富在农村成为新时尚,全县70%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三是文明意识、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入农村,农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农村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农村达到“五好家庭”的农户达7.8万户,“十星级”文明户达到5万户,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达200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2个、市级文明村28个)。汉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交流发言,汉昌生态庭院文化今年入围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奖”,我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四是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农民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治安明显好转,每万人发案率仅为万分之一。汉昌“四五”普法经验在全省依法治省工作会上交流发言,全县100%的村创建成了市级村民自治模范村,今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村民自治示范县,并列为全省30个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工作试点县。

三、推进方式。

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断探索和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方法。

1、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创新推进。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届接着一届干,形成如今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模式,先后经历了四步跨越:一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围绕房前屋后大种小药园、小果园、小养殖、小桑园、小鱼塘,形成了庭院经济,主要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二是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由庭院经济走向庭园经济,主要建经济园解决商品经济增收问题;三是党的十六大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农村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探索形成了“六个一”+“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模式;四是今年市第五次党代会后,按照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广元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求,又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路子,全面探索和推进经济、文化、生态和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每一步跨越都充分遵循当时发展形势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并努力实现高烽书记要求的“提升新内涵、打造新亮点、实现新突破”。

2、关键:坚持“户办为主、政府帮扶”,有效解决投入机制。通过采取政府补助引导建、转变产权自觉建、庭院评星激励建、村规民约要求建、能人示范带动建等办法,建立了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市场效益回报――农户自觉投入”的良性循环。一是明晰产权自主建。对原集体的荒山、场园、水利工程等经营权公开拍卖,引导买主自觉进行绿化、改造,实施塘库、场园民营化,并将拍卖的收益用于补助农户进行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民自我创业热情。三年来全县共拍卖山坪塘2143口、场园207个,不仅使所拍卖的山坪塘、场园得到改造,而且将收益的800万元又通过补助农户发展户办工程等9100多处。二是能人示范带动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着力培育规模经营土地的专业大户及加工业大户、营销大户,通过大户带动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全县共培育业主1000余人,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业主53家,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和水面7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户4万余户。三是政府扶持引导建。一方面,政府加大统一规划和宣传教育力度,动员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干。另一方面,用好用活上级各类项目与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辅之以机关干部帮扶、税费减免、用地优惠等措施,支持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政府每投入1元可带动农户自主投入10元以上,今年来,全县各类项目打捆和县乡财政投入2100万元,带动全县农户自我投入资金近2.1亿元,投劳近960万个。四是村规民约要求建。把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分解成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由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讨论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农户自觉搞好新农村建设。同时,大力宣传生态经济致富能手和典型示范村组,以点带面,有力地辐射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3、重点:实施“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不断扩大新村覆盖面。为加快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大力实施了“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即全县启动新村建设100个,每年完成三分之一以上的组,每年建成户办工程生态家园1万户以上,通过6―7年的努力,全县80%的农户基本建成“户办工程生态家园”,50%的村组达到生态小康新农村标准。一是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确保建设质量;实行“三优先”,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国道沿线后农村腹地;先物质后精神,实现交通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农户,活动阵地联村民。二是严格新村建设“三不”要求。即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负债搞水泥路,突出“巴山农居”特色,切实增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实效。三是瞄准目标稳步推进。按照“百村万户新村建设计划”的部署,全县每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村,每个村重点打造20户以上,县级部门联挂抓好1个以上的组,确保全县每年1万户以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标准。

4、保障:健全四项保障机制,形成新村建设合力。坚持统筹党建与经济发展,力求在汉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上有新突破。一是实施“一把手”承诺上岗,强化乡村干部责任。对乡镇、村“一把手”将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作为任期承诺主要目标,承诺一年一检查,凡完不成承诺目标的,则按程序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实施这项改革以来,有2个乡镇、6个村“一把手”因此被免职或降职使用。二是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改变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置基层党组织的习惯模式,大胆尝试和推行“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从而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县已在产业链上建党小组485个,得到了四川省委领导充分肯定。三是实施“五个一”办实事亲民工程,增强党组织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五个一”(即县级干部挂包一个新村,一个部门对口帮建一个新村,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农村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联建一个生态家园示范户、帮扶一个贫困户)亲民工程,通过这一举措,全县培养了2万多名科技明白人,200多项公益事业有人牵头抓,近1000户贫困户得到资助,改善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扶贫帮扶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针对农村贫困户、五保户、缺劳户建设生态小康新农村投入不足的实际,我们采取党员干部、县属部门结队帮扶和项目资金适当倾斜的办法,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家园。全县县属部门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共帮扶贫困户2160户,帮扶资金和捐物折资48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生态小康新农村平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县“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建设新农村的探索和实践,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要求,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小康新村已成为汉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目前正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我们一定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定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贫困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外出后留守家园人口老龄化严重、贫困地区投入困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认真研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村民自治力度,不断扩大“户办工程”和“三村建设”覆盖面,千方百计加快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四

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简称“南铝”)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大型铝业公司,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2001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5388万元。下属3个分厂、2个控股企业,3个参股企业,员工4029人。

八十年代初期,南铝利用国家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多年发展,南铝在九十年代中期曾创造出了骄人业绩。由于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过大,企业负债率高达90%,连续三年每年整体亏损近亿元,一度陷入危机。2000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他们秉承“稳健发展、谋求长远”的经营理念,坚持“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文化价值观,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创新,形成了铝电解—铸造(铸轧)—加工—铝材加工(成品窗、氟碳板金加工等)为主体整体产业链,2004年,南铝及关联企业完成铝商品材1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亿元(不含税)。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3.0%和16.4%,连续多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跨入全国铝型材十强企业(综合实力名列第三)。近年来,南铝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连续8届16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被授予省首批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省级绿色社区,多次荣获省思想政治优秀企业称号,企业经济建设和改革实现了稳健发展。

一、构建“和谐南铝”思路的提出。

2000年,通过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南铝的各项工作逐渐走向正常。但是,在南铝随后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制约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显然无法简单靠加强管理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来求得解决。如何为南铝构建一种新环境,包括观念、制度、行为等,保障企业改制和改革的顺畅和成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成为当时公司发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新一届的企业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分析后认为,南铝发展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企业领导头脑清醒,决策妥当,就可以使企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保持和谐发展。企业领导决策失误,将危及南铝的生存。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消除不和谐因素,确保企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制度创新首先必须来源于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单独进行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没有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的支持,虽有助于企业实力的提高,但总体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公司结合南铝“十五”发展战略的要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出台了《南铝公司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意见》,确立了南铝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创建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从理论和具体操作上为公司构建“和谐南铝”做好了准备。

二、“和谐南铝”的内涵。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五

我校的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鉴于此,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心也为教师的学习不断创新载体,创设情境,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今后仍然需要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选派优秀的教师赴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和学习,开展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教师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能力,打造精通业务的教师队伍。

课程特色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上应增强互动性、参与性、扩大普及面、提高吸引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当主角,展现才华、享受实践课程带来的乐趣。

实践教学的宗旨不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希望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如何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课程的特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合作方式,获得最新的专业技术需求,作为教学和科研的追踪方向,将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创造机会深入企业参与调研,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与实际工程背景结合,形成科研和教学成果。

工程训练中心始终倡导科学教育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我校在不断丰富课程内涵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已有的特色,不断超越自我,给特色赋予新的价值定位,精心打造,形成品牌。

第一,重视基地建设,使特色教育手段阵地化。目前教育创新基地已成为本科生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我校成立了e唯协会,创新论坛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实践的平台,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同时提高教育创新基地的知名度,有必要提高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

第二,重视教材编写,使特色教育项目课程化。实践教学往往没有指定的教材,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素材的积累,积极编著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教材。

第三,重视科技活动创新,使实践活动时代化。积极开展和组织电子类、机械类、控制类的各种竞赛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推广教育创新基地的知名度,在学生中赢得好口碑,有益于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源。

第四,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使课程特色化建设多元化。要充分利用好中心现有的设备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四结论。

目前,我校所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合作性和主体性等特点。这是对以前综合课程的突破,也是对实践课程的升华。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各种新的挑战,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特色化建设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李爽〕。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六

摘要:跟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在新时期中也进入了改革的洪流,伴随着教育部下达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我国许多高校向着应用型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性人才,倡导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使莘莘学子在踏出校门当下就符合就业市场对多样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生参与课外设计比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方式,通过思维的活跃、团队的配合、自愿的学习完成探究性教学。在本文中,笔者就将据此来进行以赛促教视角下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究。

前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在创新改革的教育模式之中,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大学就在万众瞩目中发展了起来。在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课堂之中,课程的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的促进都是在应用型大学中发展的主体,应用型大学的核心是进行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的人员培养。在教学的模式之中,也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达到学生在踏出校门的一刻就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的改良,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并探讨教改之后的反思。通过种种方式进行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实现应用型大学培养全方面皆优的人才的最终教学目的。

1、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理念。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不能迅速的适应岗位,所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使用教材的落后,教学信息不及时更新等现象,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失去了价值,其中建筑领域尤为明显。随着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之中竞争越来越大,对于专业性人才的渴求也就越发的增加。在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之后,在的11月份,《关于引导地方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至此,正式的开展了以能力、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开展,为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全方位人才。

2、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探索。

2.1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需要颇多实践能力的课程,是建筑学课程中的重点课程,也是学生们在进行建筑学学习中的难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之中,太多的理论知识往往让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导致空有满腹经纶,动手时无从下手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往往是在进行三年级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中,没有进行创新实践的教学方式。五年制的建筑学专业,前两年是为高年级学习打基础,而三年级,作为刚脱离建筑学基础,初入较难的教学学习中,不止是学习中的建筑规模从小变大与其中功能的复杂,建筑观也有了同样明显的深入。因此,三年级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从基础知识到对建筑社会属性的了解,人文情感的联系等等。三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动手能力,应该就此去根据其余相关的学科中学习了解建筑学子多方面的概念,并就此积极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类竞赛,重点不是所获得的成绩与名次,是在这个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年级是对于一个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一个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进步、发展的过程。

2.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设计课程的任务,都是抱着一种老师布置任务就去做,没有也不去主动的过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前期能拖就拖,不紧不慢,到了快交作业的日期再匆匆忙忙的“赶作业”,有了想法都没机会进行实施[4]。在创新教育模式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用现实中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某地度假村的设计任务中,其外在条件可以选择现实中存在的,布置学生们带着问题,独自寻找设计定位和主题,通过多方面对任务进行研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中的设计课程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部分课题是由单人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较难,设计问题的加深和复杂,使部分学生缺乏对课题的认识程度,方案图纸中的表现力自然也不尽人意[5]。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中,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去进行改变,学生的设计达不到满意程度,对自身的自信心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在部分课题中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办法,例如在进行地标建筑的规划之中,就可以使用小组的办法,让学生3~4人组成小组,全部的设计过程都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最后的设计成品中,可能看到完全性质相符的设计,也可能见到充满着个人不同风格的成品。在团队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即可以让风格一致的学生一组,亦可以让在不同方面优秀的学生成为一组,成为互补的团队。两者中都会出现极为优秀的设计成品,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过程。

2.3以专题性为基础,扩展综合应用能力。

在本次的课程创新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后的办法来将传统教育模式中老旧教育方法取替,以全新的教育模式来进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专题性教学的过程中,遵守的核心就是设计题目要与一定的专题训练题目相对应。专题性教学在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样是建筑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包含了环境学、建筑行为学、绿色建筑学等,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设计灵感的来源,将其运用在教育中,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建筑相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培养了多维思考能力。以建筑设计为基础进行专题性教育的培养,去启发学生对于建筑物本体性质的思考,启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

2.4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共同授课,提升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创新之后的课程中,可以根据其在设计过程中较多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共同授课的模式。例如,在设计中,较多的学生对于功能性空间关系和设计构建性体系存在不明白的情况,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与设计主体严重脱离,优秀的设计作品在转化为实体过程中出现偏颇问题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进行一个课程中,就要由多名专项老师合力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不同的设计阶段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授课。设计初期,由设计老师和建筑历史老师提供参考书目;而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结构教师与模型教师来帮助学生完成设计理念;最后的结果评定阶段,也是要由多名教师参与进行,摒弃传统教育中一名教师考核的教育模式,创新课程中要综合不同教师的意见才能得出结果。

3、新型教学方法实施下“以赛促教”

新型教学方式的改革,倡导了应用型大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实践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三年级以上有了建筑设计初步基础的学生在课外实践参加设计竞赛,可以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会对竞赛的主题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行多方面的周全考虑才会进行初步设计;同时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设计进程,在前期就要做好时间的规划;在个别以团队为组的赛制中,学生团队要做好分工工作,使用互补的优势,各取所长各补所短,来达到最终成果的完成。“以赛促教”在应用学大学中,有着传统授课过程中不能教授给学生们的东西,在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建筑设计课程专业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团队竞赛机制更是让学生懂得了配合的重要性,这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型的学习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其方案设计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计算机制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路上,又走出了显著的一步。

4、教学改革的完善。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路上,应用型大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学的过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是在专业技能培养,还是职业素养塑造中都是皆优的学生培养模式。从目前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情况来看,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虽然仍在存在着学生在面对竞赛时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将在后期中慢慢的调整,争取早日达到教学改革的完善。

5、结论。

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的是更多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主题,在创新教育模式中,以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以竞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在教学创新的路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得到成就,这也是大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李旭,向昊.建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华中建筑,,26(9):254~256.

[2]李家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8(3):80~83.

[3]时立容,刘卓然.研究型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标体系设计———以社工行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j].现代大学教育,2015(3):104~111.

[4]吕元,刘悦,熊瑛,赵睿,张青.面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3(1):68~71.

[5]杨希文,谭湘倩.地域性开放性整合性———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3):92~94.

[6]杨晓莉,庄程宇.以赛促教视角下的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j].建筑与文化,(05):41~43.

[7]邹存旭,金景义,刘圆圆.众创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8):72~73.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七

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扩展了大棚西瓜、地膜花生、设施蔬菜、优质瘦肉型猪、奶牛养殖“三种两养”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大棚西瓜、设施蔬菜、地膜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6万亩和15万亩,奶牛、生猪常年存栏量分别达到3万头和38万头,被评为“xx大棚西瓜之乡”、“xx花生之乡”和“国家食品工业基地县”。扶持发展了xx、xx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了花生、西瓜等深加工项目,新建改造了xx花生米、xx蔬菜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1%。指导建立了西瓜、生猪等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了5000多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流通能力,使农民在流通环节上得到了最大收益。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xx板材、xx石雕、xx电热毯等8个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小区,引导现有和新建企业向小区集中发展,靠产业聚集扩大规模,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拉动农民增收。规划建设了107国道和xx、xx公路两侧经济隆起带,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民沿路投资置业,开店办厂,在全市形成了大上快上民营经济的热潮。采取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2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2元,同比增长9.2%。

我们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力度,为农民茶余饭后、农闲时间读书、看报,学知识、学科技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农村“两室”,乡镇成人学校等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先进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和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知荣辱、明是非、树立现代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成立鼓乐队、秧歌队、戏曲班等业余文化小组,经常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指导各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了广大农民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遏制了农村封建迷信、赌博和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一对好婆媳”、“友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树立、宣传文明进步典型,在全市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三化二建一改”工程(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建规模养殖小区、建沼气池,改厕),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硬化方面,采取“一争、二拿、三出”的形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争”,即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二拿”,即市、乡两级财政分别拿出部分创建奖励资金。以来,我市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资金瓶颈制约;“三出”,即村集体带头出一点,工商企业主动出一点,农民群众自愿出一点。目前,我市已经圆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村级主要道路基本达到了硬化标准。在净化上,坚持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做到“一整治、二清扫、三保证”。一整治,即环境集中整治;“二清扫”,即组织清扫队定期定时清扫;“三保证”,即与每户签定责任状,让其保证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柴草、不乱泼脏水。在绿化上,积极实施“一网三绿”工程,“一网”,即田间林网。“三绿”,即房前屋后庭院绿、主干街道两侧绿、活动场所重点绿。今年,全市完成田间林网植树10万棵,村庄绿化7万棵,绿化荒滩1万亩。加快“两建、一改、一设”步伐。“两建”,即建规模养殖小区,实行畜禽集中饲养,根除畜禽乱跑现象;建沼气池,采取财政补贴、干部示范带头等方式,引导农民建设沼气池,全市沼气池数量已突破1万个。“一改”,即改厕,建设三段式冲水厕所,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一设”,即设立垃圾填埋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内垃圾乱堆乱放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目前,我市农民群众生活在清新、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按照“一制三化”要求,深入开展“滚动升级联创”活动,巩固先进,转化后进,提升中间,整体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开展“四培三带”活动,提高“两委”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今年以来,我们以农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以打造“双强一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管理村内事务水平高)农村新班子为目的,按照“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年轻党员干部推选到了村级领导岗位,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分期分批对新任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和农村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以及依法处理村内事务、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本领。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健全完善了《农村村务工作规范化运作实施细则》、“一事一议”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程序和“两委”干部行为,提高了农村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将公开栏目由12项增加到15项,村务公开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xx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县(市)”。实行了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采取述职评议、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定期对农村干部进行考核评议,通过有效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经过认真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难”:

一是整体提升农民素质难。我市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总体上很低,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些落后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彻底改变农民的落后行为习惯,把农民培育成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冲销了农民部分收益;随着农业税的免除,财政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民增收困难;受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影响,靠粮价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二三产业比重较小,农村经济发展后续力量不足。

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我市现有农村基础设施部分因为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已经无法正常使用,改建新建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尽管各级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这些资金还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集体收入来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有的甚至债务沉重,导致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

四是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难。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看病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受资金、人才、文化设施等条件局限,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由于经济、待遇、住房等条件比较差,农村对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急需各级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突出薄弱环节,下大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方式,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重点提高农民对先进种养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熟悉程度,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致富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改传统陋习,树文明新风。

2、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立足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两个基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经济格局。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改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争、引、帮、捐”等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大乡村路网建设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建扩建乡村道路,搞好日常管护,延长乡村道路使用寿命。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加快“有线电视光纤入户”工程,提高有线电视普及率。

4、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财政支农“三个高于”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确保各项社会事业所需资金稳定增长。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改造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医疗卫生下乡活动,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八

目前,工程训练中心教育创新教学部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dsp原理及实践、可视化程序设计与工程实践、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ug三维机械设计实践、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实践、驱动及控制实践训练等七门实践课程,这些课程普遍具备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那就是选课人数往往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如何与部分教学院系开设的类似的课程相区别,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选修课程,长期获得稳定的生源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教育创新教学部的教师在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始终结合学生就业和深造的需要,按照创新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特色化,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都卓有成效。

1.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以dsp原理及实践课程为例,该门通识选修课程走过了学科型课程、综合性课程、模块化课程几个阶段。在课程框架、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框架、内容覆盖dsp软硬件开发的全过程,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弹性的教学模块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体现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理念。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体系走规范化、标准化、格式化的路线,整个教学组织和过程管理也形成各种模板,其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思路具有在整个实践类课程中推广的价值。

2.以任务驱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针对所开设的专业通识选修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教育创新教学部的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项目驱动式、轴心式、自主学习式、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和项目,学生被动地解答问题并完成项目的封闭性做法,而是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提出明确的需求并给予各种参考思路,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讨论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项目,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充实、丰富、整理、提升和重构,具有独到的思维开发作用,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的实施过程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根据项目开展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面授、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这些教学模式对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相当大的提高,教学相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3.创新考核模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考核方法在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改革。教育创新教学部的教师提出了“全程式―多元化”、“立体式”的考核模式。此类考核模式通过学生自主选题、课题式设计、答辩和撰写论文等完成全程式考核。考核成绩评定包括出勤率、开题、模块实践考核、答辩、课题成果和结题论文等部分。这样的考核模式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所占比重,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也使教与学充满个性。实践表明,全新的考核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论坛。

台。创新论坛由教师主持,公司技术专家或者参与创新的骨干学生团队主讲,公司技术专家主要介绍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国内外状况和工程技术案例;创新团队主要介绍创新活动的过程、经历、阶段成果和感受。

5.校企联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培养过程严重脱离工程需求背景的问题,教育创新教学部在校企联合方面力求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展开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与深圳比亚迪公司合作探索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两个年度毕业生创新团队,经过指导教师深入调研,提前对公司产品的技术研发和设计有深入了解和参与,运用学校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与相关行业进行联合来培养人才,并通过技术合作来建设各个层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

二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经过几年的努力,教育创新教学部的几门通识教育选修课在特色化建设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与教学院系的专业理论课相比,我校的课程以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学生到教育创新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但也面临着选课学生达不到规定人数而无法开课的困境,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教育创新基地缺乏了解,说明我校宣传的力度和方式还有待提高。(2)课程名称和内容与院系专业选修课类似,不具备吸引学生的能力。(3)受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课程的特色化程度不够。(4)对学生的需求缺乏了解,课程的受益面不够广。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九

××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总人口11余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妇女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路街道妇联立足实际,积极发挥妇女组织优势,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一、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上发挥引导推进作用。

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发挥农村妇女作用,增加她们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家庭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的重点所在,也是妇女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路街道妇联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结合各地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宣传鼓动多管齐下,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近年来,黄河路街道每年新增私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其中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占到30左右,女企业家达到80多人。11月份,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村级妇联组织-东赵社区妇女联合会。每年开展“黄河路街道十佳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举办“优秀女性创业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扩大和提升妇女创业的规模和质量,以鼓励妇女劳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增加从业收入。据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原因是缺乏熟练工。黄河路街道10多家农村精密铸造企业,缺少熟练工200多人。同时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农村妇女劳力的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妇女组织应当有的放矢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20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棉布加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1860多人。通过组织妇女劳务输出洽谈会、设立劳力转移工作站等渠道,加大劳力转移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力度,建立正常的妇女劳力转移通道。目前转移妇女劳力100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多元元。三是提高妇女种养水平,增加生产性收入。从农村劳力从业结构分析,在外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以男性劳力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劳力为主,要提高这部分妇女劳力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妇女组织应与农口部门、种养大户密切配合,帮助务农妇女发展特种养殖、果蔬苗木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应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大力引进龙头加工项目,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

二、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组织保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处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生产生活,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精神文明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黄河路街道妇联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培养农村妇女的时代精神。以唤起主体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做四有四自新女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添光彩”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广泛宣传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现代媒体与互联网作用,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妇女,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文化陶冶妇女,促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展示出时代风采。通过加强活动组织,吸引妇女广泛参与。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是提高她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街道妇联每年都组织一些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巾帼环保”活动、“健康婚育知识”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巾帼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妇女健美操比赛等,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妇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通过加强阵地建设,拓展妇女活动平台。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级经济的弱化,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平台。街道妇联积极争取,把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列为街道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到目前,辖区活动场所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积极与文化教育部门联手,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帮助,加大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力度,为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科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妇女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做好卫生服务。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操持者,创建卫生家庭、卫生村庄、卫生环境,她们是“主角”。街道妇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结合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她们打扫和维护家庭卫生、社区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尤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街道妇联组织配合计生部门,搞好妇女健康检查、孕期卫生保健,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不少妇女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实际,协助劳动部门督促企业,为女职工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

四、在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上发挥加固奠基作用。

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妇女一般是当家人,构建和谐家庭她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妇联着重作好三个层面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倡扬良好家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做到读书活动进家庭、道德评议进家庭、治家协议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推动全街道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家庭”。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女组织的基本职能。街道妇联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作好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接待来信来访等工作。有力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进一步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拓展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形成了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龙头的咨询投诉网络。依托各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和保障。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户在逐步减少,但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能丝毫减弱,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街道妇联对经济困难户,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谋生本领和致富能力,采取结对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脱贫致富;对病灾户,重点是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难、燃眉之急,通过发动社会募捐、联系重点资助等形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农村孤寡老人,街道妇联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定期组织人员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协助民政部门解决好他们的集中供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上四个方面是黄河路街道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妇女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做好卫生服务。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操持者,创建卫生家庭、卫生村庄、卫生环境,她们是“主角”。街道妇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结合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她们打扫和维护家庭卫生、社区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尤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街道妇联组织配合计生部门,搞好妇女健康检查、孕期卫生保健,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不少妇女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实际,协助劳动部门督促企业,为女职工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

四、在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上发挥加固奠基作用。

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妇女一般是当家人,构建和谐家庭她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妇联着重作好三个层面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倡扬良好家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做到读书活动进家庭、道德评议进家庭、治家协议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推动全街道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家庭”。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女组织的基本职能。街道妇联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作好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接待来信来访等工作。有力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进一步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拓展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形成了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龙头的咨询投诉网络。依托各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和保障。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户在逐步减少,但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能丝毫减弱,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街道妇联对经济困难户,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谋生本领和致富能力,采取结对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脱贫致富;对病灾户,重点是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难、燃眉之急,通过发动社会募捐、联系重点资助等形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农村孤寡老人,街道妇联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定期组织人员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协助民政部门解决好他们的集中供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上四个方面是黄河路街道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

党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在党建工作中积极投身的我个人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

党建工作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党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要始终坚持信仰、信心、信念,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领悟,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使自己的思想与党的理论能够高度统一。同时,要紧密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工作路线,贯彻执行中央决策,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段: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建设。

党建工作还需要我们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建设。只有具备过硬的理论素质和坚实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我个人深刻意识到,党员干部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我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在工作中,我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格按照党章党规要求要求自己的行为,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他人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团队中,积极建言献策,协助领导解决问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我深感,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和感染身边的群众,推动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五段: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建工作,党员干部需要积极参与实践和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个人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进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勇于开拓,推动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

总结:通过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也深刻体会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明确了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未来,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党建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它的产生既是现代大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展现,也是现代大学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反思与改革的成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将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于普通高职和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加强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高等数学。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其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就成为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了。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应注重教材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应用性和技能性,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强调一定的后续发展。而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工程和管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处于各专业教学序列龙头地位,它不但对后续课程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高等数学有着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较普通本科和普通高职中的高等数学教学,应用型本科中的高等数学教学应有所不同,不仅要有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的严谨性,还要讲究高等数学的应用性。这种不同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把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了首位。作为科技基础的数学,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为保证高等数学教学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积极作用,应该尽可能的自编或者合作编写适合本校的应用型的精品教材,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所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应充分体现“重视数学基本理论,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基本思想,不仅为学生的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为学生解决生产和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工具和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应注重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人才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坚实,即理论的科学性很强,但是内容讲解不宜要求过深。具体地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放在那里,需要教师把它说清楚,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灵活应用该理论,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在教学中只需适可而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高等数学教学,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如何能够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我所任教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业型大学,在这所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有两点非常值得借鉴:

(一)开展数学建模,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科技战线的生力军,他们要出科技成果,并且千方百计促进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数学建模能力对他们是必不可少的。

学院积极开展数学实验,强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具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参加数学模型的研究,每年都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历了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生活变成数学,将问题实际解决。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工程化,加强高等数学与专业的联系。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要为专业服务的,每一个专业问题,只要涉及高等数学的,都可以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解决,使得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思想无所不能。这样就会使得让学生切实领悟到高等数学课程与实际问题以及专业课学习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有目的的挑选、设计一些工程任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充分的发挥余地,让学生在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点评,加深印象。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理论以后,可以用这些知识继续解决专业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曲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在磨削弧形工具时,如何选取砂轮的直径,使得磨削效率最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工程任务。如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可以布置引力、流量、环流量、通量与散度等方面的工程任务;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布置工程任务时应偏重在变力沿直线做功、转动惯量上。

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使教学更好的贴近实际,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基础。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以前所提倡的教育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尖端人才。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的高等教育不再一味地追求如何致力于培养精英,而是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贴切社会实际,面对国家大量需要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现状,大量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发生变化,相应地,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应该随之变化。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既需要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也需要有“双师型”的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从从业资格上看,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从教师的职务、职称来看,应该是合格的教育者,并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力。“双师型”教师能够通过参加某个专业的高级专业研讨会、亲身社会实践、进行行业调查和专业分析等一系列活动,从高等数学对专业的社会适用性、高等数学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变化方向及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较大的贡献。

社会需要是导向,专业培养是尺度,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做好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13).

[2]徐庆军,田英翠.浅谈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04).

[3]于海波.工程实用数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二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煤矿区在为国家提供了能源支撑的同时,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已经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为适应形势所需,我国各矿业院校陆续开设了生态学课程,为工矿企业等部门培养了大量生态环境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对于促进矿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矿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矿业院校对该学科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也对该学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已显得甚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生态学课程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探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1.教学内容陈旧,未能突出地矿特色。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学相关课程,大都是作为生物、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学科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广泛的前沿学科。河南理工大学生态学课程开设较晚,主要选修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经过几年的发展,生态学的教学体系逐步建立。但现有教学体系及教学目的,还都是延续生物、环境类专业的指导思想,未能突出地矿特色,与矿业院校的特征结合不够紧密。在当前的背景下,矿业院校生态学的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偏重和更新,收集整理培养的需要。

2.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薄弱。生态学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生态思维去分析、解决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生态学教学要具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却严重缺乏,涉及实践环节的都以课堂演示或语言描述的形式来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理解比较肤浅,学生普遍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改善实验和实践条件已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3.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高校生态学课程考核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考试内容离不开书本,离不开教师讲授的内容,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占多数,真正具有思考意义、发挥学生创造力的'试题却很少,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二、生态学课程的改革内容。

对生态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只局限于对原有教学内容的增加或完善,而应该根据学校地矿特色、专业发展前景和应用趋势,在重视传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时效性,灵活确定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将课程建设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有机结合。我院的生态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仅作为选修课存在,专任教师少,且开展该领域的教研活动不多,缺乏“继续学习”条件,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院依靠测绘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整合开采沉陷、生态、地理、环境等领域的优秀博士组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教学与科研团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向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学习交流,使课程建设与团队建设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该学科的教学质量。

2.制定课程教学新大纲,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我院测绘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结合地矿行业和管理部门对本科生知识结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以突出地矿特色,以体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行课程教学新大纲的制定,以真实的、典型的矿区污染修复和生态重建等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并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随着学科的发展,生态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出现。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对教材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和补充,把其中最基本、相对稳定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将一些陈旧的,或容易和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剔除,增加能反映学科前沿和矿区特点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热点,使课程内容具有专业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入多元教学法。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了基于典型矿区生态实例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自由发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建立教学网络并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需要,适时更新和充实与课程相关的当前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热点的教学案例和视频录像资源等网络资源内容,并通过网络在线互动与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交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此外,还通过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把课堂搬到有着生态问题的矿区现场,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由灌输变成互动,现场素材变成了教材,教材图片变成了实物。例如,学校周围的缝山针公园和森林公园都是在采矿废弃地上建立起来的,都是典型的生态重建案例,非常适用于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将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现场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4.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同时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方法开启学生创新思维。课后结合课堂所讲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的问题,要求他们借助网络或校内图书馆进行课程论文写作,并指导学生学习“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网上查阅文献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灵活地广泛获取教材外的知识,该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撰写科研文章的水平。

5.实践性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生态学作为学院各专业的选修课,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尤其是实践教学。但随着国家对矿区环境的关注度提高,该学科逐渐受到重视。生态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矿区生产实践。实践教学环节是该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体系。因此,应以科研为引导,围绕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的研究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研究小组,各小组根据所承担的课题内容设计实验、制定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法等。通过这种方法组织学生相继完成了河南省土地生态调查、矿区矸石山生态治理等项目,该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还大大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矿区去进行实地调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矿区生态科研热点相结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了矸石山植被调查、采煤沉陷区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多样性研究等研究内容。同时,还将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带领学生到矿区污染农田采集土壤和作物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使学生了解矿区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启发他们通过查阅文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此外,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赋予人才的更高要求。该教学形式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单一、死板的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合理的考核体系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单调,这种考核制度显然已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基础上,将课程考核重点由知识的掌握向能力的提高转变,不仅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常规的期末理论考试只是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常规理论考试时,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加大考查学生创新性能力内容的比例。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调研报告、试验论文、操作技术等创新及实践能力考评。在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上,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下调到40%,加大其他项目考核成绩的比例。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的成绩是理论知识、专业修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这种考核模式提高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突击应付期末考试的不良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生态学教学团队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地矿特色,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以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三

近年来,**县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扭住产业化链条中这一枢纽和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底,全县共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9个,参与农户23679户、6.9万人,带动农民近10万人,20助农增收2230万元,组织内农民人均增收310多元。其中,81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社团登记和工商注册,8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21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协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跻身“全省百强协会”。,**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

二、基本做法。

该县农村专合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行业协会型;四是社区服务型。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做法是:

(一)培育依托主体,增强生命力。坚持用抓产业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依托主体,不断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命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广益食品、漓山实业、梨山面业、**种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了食用菌、粮油两大协会,建立了40余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歧坪粮食协会围绕漓山实业公司,建优质粮食基地3.5万亩,现有社员17000人,带动农户1万户,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1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粮食9690吨,年终协会又拿出利润的30%对社员进行了“二次分红”。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围绕水果、畜牧、中药材、罐藏原料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分别组建雪梨、柑桔、猕猴桃、生猪、毛兔、川明参、蚕桑等专业协会128个。如龙山是川明参的主产区,成立了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252名,带动了3000户农户,年购销川明参1000余吨。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围绕东溪兔毛市场、龙山苗木市场、元坝水果市场、五龙小家禽市场、东青花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毛兔、花生等23个专业协会。如东溪兔毛协会依托西南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东溪兔毛市场),带动4万农户养殖毛兔120万只。四是依托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专合组织上”。如店子乡鲜家沟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致富。

(二)拓展组建方式,增强带动力。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村专合组织,该县不断探索农村专合组织的组建方式。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能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牵头领办专合组织。如苗木运销大户赵子明联合苗木专业生产户和重点苗木经纪人筹办了龙山苗木协会,年购销苗木1.1亿株,销售额7500多万元。二是龙头企业联办。为满足加工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组建专合组织。如鸿宇食品公司为解决出口猪肉无公害基地问题,在永宁镇兰池村、五里乡紫练村建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580户农户年供无公害生猪5700头。三是涉农部门兴办。涉农部门以其技术专长和信息优势组建专合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如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全县红阳猕猴桃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于20组建了“红猕王”协会,已发展会员456人,建猕猴桃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融资优惠政策。对部分发展好的农村专合组织,县财政实行专项资金贴息支持,2004年为元坝镇天井村华丰公司罐藏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20余万元。同时,放宽对农村专合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近两年来共为各类专合组织提供小额贷款1560万元,为12.1万户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3亿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经营视为农户经营征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合组织经营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按有关政策给予了免征或减征,2004年共为专合组织减免税收58万元。三是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临时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办理,专合组织新建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除缴纳规费外,三年内免收用地有偿使用费。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既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需要,又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其成效日益明显。

(一)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农业产业发展和经营是“热在县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农民出工不出力,干部出力不讨好。农村专合组织兴起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促使农民在作物种类定向上,由原来的依照传统习惯或个人喜好一成不变地盲目发展,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发展;在生产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的粗放掠夺式经营,转变为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在生产效果上,由原来单纯、片面注重农产品的总量增长,转变为以质为主、质量并重;在产品销售上,由原来的找政府,转变为跑市场、找企业、傍协会、靠贩子。

(二)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值。农村专合组织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引领农民闯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县红猕王协会和猕猴桃生产合作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004年批量出口鲜果300多吨,国内直销达500吨,销售价由年的0.70-1.30元/斤提高到2.5-3.60元/斤,高出3-5倍。仅此一项,种植户增收32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县80%的水果、70%的药材、75%的畜禽、60%的苗木等主要农产品均通过农村专合组织、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销出,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坚持了既抓销售,又按照各级政府“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雪梨、猕猴桃、中药材、畜牧业、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种植雪梨15万亩、猕猴桃3万亩、中药材8万亩;年出栏生猪105万头,其中商品猪85万头;存栏毛兔362万只,外销兔毛1600吨。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农村专合组织,有效整合了生产资源,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同时,专合组织逐步成为沟通企业、农户的桥梁,成为联接生产、加工、流通的纽带,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如东青花生协会带动2万多户农户种植花生3万亩,产量4800吨,为企业提供加工原料4000吨,促进了花生产业化经营步伐。

(五)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创新。我县在专合组织建设中推行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对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县华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支部+协会”模式的成功实践,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和时事政治外,还组织培训管理流程、技术要领,介绍市场行情、政策信息,既增强了协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生产环节的链接力,又探索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考生来源也逐渐多样化,多样化的生源使得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难度不断加大。文章根据多样化生源在学院一年的表现,从课程、基本行为规范建设、业余时间等19个项目调研分析,得出他们的学风建设现状,并根据现状分析原因,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的学风建设新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职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多。同时,高考生源数量整体逐年减少,招生制度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为抢夺生源各显其能,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也日趋多元化。包括在统招生的基础上进行了对口单招,生源主要来自各类中专生、技校生等;提前单独招生,主要是在高中生高考之前的一批考试;统招生,正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注册入学,由高职院校自行设定的入学条件等招生种类。由于高职院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入学种类复杂,从而造成高职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风问题日益凸显,创新人才培养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学风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477名在校生为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提前单独招生人数108人,对口单招人数86人,统招人数283人。对13级学生的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基本行为规范、素质拓展等19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分析。

第一,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目的功利性。调查发现,不同种类生源学生对学院毕业做出要求的科目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考试通不过不能毕业。为此,学生有目的性、功利性地去学习,学习动机仅仅是为了毕业,而对于毕业不做要求的技能证书考试、理论学习的参加人数少之又少。

第二,挂科率高,学习态度不认真。在对学生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对学院奖学金不放在心上,造成学习通过率低、奖学金空缺等现象。

第三,基本行为规范有差异,个人管控能力待提高。对三类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部分数据进行调研,重点调研了三类学生的胸牌佩戴情况、晚自习扣分情况、缺操情况、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

第四,参与校园活动不够积极,素质拓展分相对较高。在调研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方面,发现刚入学时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较多,但是到大一将要结束时退出社团人数更多。在大一学年结束时发现,提前单独招生、统招生、对口单招学生参与社团的比例分别为23.14%、29.32%、79.07%。其中,统招生人数最多,参加社团人数的比例却很低;对口单招学生人数最少,参加社团人数的比例却最高。这说明统招生的活动积极性相对于提前单独招生和对口单招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这种现象从系部素质拓展积分上可以看出。系部对大学一年级的素质拓展积分要求是每个学期30分,大一结束时发现提前单独招生、统招生、对口单招人数的素质拓展积分平均为42.45、35.85、38.5。提前单独招生和对口单招学生的素质拓展积分明显高于统招生的素质拓展积分,这就进一步说明统招生参加校园活动比例低于提前单独招生和对口单招学生的比例。从学生获得的院级以上荣誉上看,提前单独招生和对口单招学生的比例大于统招生的比列。但是,从参加社团人数看比例都不高,说明素质拓展积分的偏高是相对而言的,说明所有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都有待提高。

第五,平时学习时间较少,娱乐时间过多。笔者对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学习时间(不包括图书馆)、图书馆学习时间、网上学习时间、网上娱乐时间(游戏、看电影等)、其他时间(购物、谈恋爱等)。根据调查发现,学生上网娱乐时间远远多于其他学习时间。其中,提前单独招生学生在图书馆学习在一到两个小时之内的大于其在其他地方学习的时间;统招生在图书馆学习时间大于在其他地方学习时间;对口单招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时间少于在其他地方学习时间。但是,提前单独招生、统招生、对口单招学生在网上学习时间是最少的,他们在网上更多的时间用来打游戏、看电影等。

以上数据分析,只针对13级在校学生的大一学年,对其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调查数据可能会偏低,因为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大二学年报考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等考试,其他数据分析为正常的数据分析。调研所得数据在一定情况下反映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同时反映了学生的学风建设情况。从整个数据看,学院学风建设堪忧。

由上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各类学生虽然有着相同的年龄阶段,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造成他们学习目标、职业目标、身心情况也不一样,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也是多层次的。

第一,生源地域广,农村多于城市。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地域更为广阔。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乡镇和农村,更多的来自于苏北地区的农村。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兄弟姊妹多,并且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打工,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与孩子沟通不够。这些原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身心健康、发展目标等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影响到学院的学风建设。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趋同,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的多种招生模式,造成其学生来源也是多样的。而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多种生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管理措施,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一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如对口单招、统招、提前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学生的基础水平也不一样。在班级分配方面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目前,只有对口单招学生进行组班教学,而提前单独招生和统招的学生编在同一班级学习,更有甚者把提前单独招生、统招生、注册入学学生放在同一班级内学习。这些现象不利于高职生的培养和学风建设。

第三,相互推卸责任,难以形成合力。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相互推委、扯皮现象。专任教师负责教学,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教学管理,两者对学生上课中存在的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从未深究,把这种问题简单地向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反映,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去管理。同样,学生日常管理部门对学生学习不用功、日常行为不规范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等不和教学管理部门、专任教师沟通,存在大家对学生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对称的现象,学校对学生学风建设难以形成合力。

第四,学业目标不清,职业规划模糊。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认为混个毕业证就行,至于怎么学、学什么一概不管,对专业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不主动去了解和咨询专业老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置之不理,对于毕业要求置若罔闻。其中,对口单招学生对专业了解多于提前单独招生和统招生,但是纪律表现上落后于提前单独招生和统招生。他们在校三年的学习目标不清晰、未来职业发展模糊,缺少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把过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娱乐、玩耍、购物、谈恋爱等方面。

第五,环境适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生过惯了中学阶段的紧张、乏味、被动、机械性的学习与生活,进入大学后突然放松,加之职业目标不清,来学校的目的不明等因素,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合理规划自己时间,如何提高自身能力等现象。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更多时间用于其他方面。对高职院校学工结合、理实结合的课程设置难以适应。

学风建设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教育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等做到有的放矢、统一思想,对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进行改革,让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生干部、其他同学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共同为学院创建良好的、长久的、具有规章可遵循的学风而努力。

第一,因材施教,改革生源多样化办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称[]12)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根据提前单独招生学生、对口单招学生、统招学生、注册入学学生等学生的入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差距,根据专业、专业人数等适时组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评价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在校生的综合成绩和能力素质,为学风建设推波助澜,共创良好的学风氛围。

第二,培养目标明确,发展全面的高职人才。加强学风建设,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培养出为人诚实、专业过硬、态度认真、生活朴实、心态平稳等优质人才。一是为人诚实。学院要严格考试纪律,对于考试作弊行为绝不手软,平时要把诚实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加强学生诚实做人的教育。二是专业过硬。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技术满足于考试及格等现象,学院要通过专业社团指导,各类技能大赛等载体,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三是态度认真。态度决定一切,在培养学生掌握过硬技术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对有些毕业生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却得不到用人单位重用的现象,学院要模拟职业环境,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人才的要求及早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明确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态度认真、做事稳重的工作作风。四是生活朴实。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的居多,同时是家庭独生子女的也居多,学生吃喝不愁,造成生活攀比、贪慕虚荣的心理。学院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开展比学习、比活动、比荣誉等良性互动活动。五是心态平稳。现在学生入学基本都做心理测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呈现出心理素质低下、浮躁不安、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态。这些因素不但影响学风建设,更危及到学院的安全稳定,为此,学院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技术过硬的心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到人。构建科学的学院、系部、班级管理模式,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学风建设,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清晰、运转顺畅、灵活高效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注重顶层设计,学院党政直接负责,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制,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绩效考核指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学风建设工作计划,分配学风建设工作任务,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系部党政领导共同负责,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任务,根据系部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系的学风建设工作计划,任务分配到人,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尤其是系部学生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动态掌握学生近期状况,党政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积极深入学生公寓、了解学生社团活动、定期找学生谈心,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在班级层面,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委、团支部的作用,利用好宿舍长、积极分子的作用,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等管理办法,形成良好的班风。

第四,提高教职工素质,建立激励措施。提高教职工职业素养、完善教职工工作激励措施,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专、能力强、勇于担当奉献的教师队伍,以其为榜样引领学生学风建设。其次,针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等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通过各种平台,请专家学者进校为其提供业务培训,提高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加校外的各种业务能力培训、专业能力提升的会议、论坛等,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总之,加强高职院校多元化生源的学风建设对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务必根据多元化生源的实际情况,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探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具体措施和提高学风建设的实效性的对策,有利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懂管理、精技术的企业一线需要的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新型人才也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峥.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11).

[2]孙勇.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7).

[3]戚燕.高职院校学生晚自习探讨[j].时代教育,2013,(23).

[4]全继刚.高职院校多生源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5]魏涛,韦秀英.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07).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五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

1.1学校管理者的观念。

1.2培养目标。

1.3教学方法。

1.4师资力量。

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构想。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2明确培养目标,积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2.2.1实验内容。

2.2.2考核方法。

2.3优化教学方法。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结语。

参考文献: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六

广播影视专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类型,专业实践教育是整个广播影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强势广播影视专业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教育综合体系是必由之路.要明确广播影视专业实践教育综合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构成,从转变观念、制定模式、强化规范、打造基地、监控质量、建设队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综合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作者:陈少波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科研处刊名:教育与职业pku英文刊名:educationandvocation年,卷(期):“”(33)分类号:g642关键词:广播影视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精选17篇)篇十七

近年来,我国党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探索实践是党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党建及探索实践的重要性,下面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党建工作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建事业的根本,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建工作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果。在我们支部的实践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党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员大会制度,定期举办党课,开展集中学习,我们支部的组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特别是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党的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通过组织党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帮困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真正推动党建事业的发展。

其次,党建工作要注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建事业的发展。在我们支部的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党内工作,参与组织生活,积极发言,共同商议解决问题。通过开展党员的岗位竞争,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也通过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共同努力。

第三,党建工作要注重加强党内教育。党内教育是党员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内教育,可以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党员的组织纪律意识。在我们支部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内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党课、组织党员学习,我们支部的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文化素养。通过党内教育,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党内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党员。

第四,党建工作要注重开展探索实践。探索实践是党建工作的创新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和总结,才能够找出更好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在我们支部的实践中,我积极参与了一项社区服务的探索实践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团队找到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社区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相信,只要党组织和党员们积极参与探索实践,我们一定可以不断创新,推动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党建工作要注重培养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代社会,创新和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员成长的必备条件。在我们支部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党员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充实,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了党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培养党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党建事业的发展。

总之,党建及探索实践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推动党建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建及探索实践的重要性,希望党组织和党员们能够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太空生活想象大全(13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连贯有序。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

    清明节亲子绘画活动方案(专业16篇)

    活动方案中包含了各种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

    我喜欢春天春景的小学生(汇总16篇)

    优秀作文应该追求真实和深度,不断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思考能力。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同的思考和创作的思路。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那蔚

    项目合作经营的协议书大全(22篇)

    作为一个经营者,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做出调整。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学年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大全(21篇)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我们要明确每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和时间安排。这里有一些精心编写的幼儿园工作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充分发挥《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幼儿

    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参考范文(13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的模板材料。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具体领域的优秀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根据《中共__

    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实施经验分享范文(19篇)

    阅读范文范本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触角,提高我们的文学眼光。小编从各个方面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作品在主题选择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我想变成一滴雨(模板18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只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思维的展示和思想的碰撞。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哗啦啦——哗啦啦,”

    我爱读名著范文(17篇)

    通过名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背景,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眼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名著选读,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前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

    面试单招英语自我介绍(模板16篇)

    自我介绍能够帮助他人了解我们的人格特点、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它们内容丰富、有条理,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