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文锋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五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一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二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位数》教材第105页例4、第106页例5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中位数的认识计算过程,体验合作探讨,理解认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导与讲解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生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

王丽同学1分钟跳绳比赛成绩如下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绩124108136132。

她这四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下面让咱们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学正在进行的掷沙包比赛,他们的成绩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页例4情景图)。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朋张炎赵丽。

成绩/m36.834.725.824.724.624.123.2。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

师: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比平均数大,有五个数都比平均数小,用平均数表示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适吗?(不合适)想想办法:从这组数据中挑出一个数代表他们掷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这是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估计,计算比较,发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从而引入新的内容——中位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介绍中位数。

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直接关系,任意一个数据大小的变化都会对平均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弥补平均数在描述某数据组的不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中位数。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间的数据它的优点是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师:那么,五(1)班7名同学掷沙包成绩的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动手尝试,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数24.7。

师小结求中位数的方法。

a、按大小顺序排列b、最中间的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理解,体验求中位数的过程,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3、小结: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学的跳远成绩表。

姓名-强陈文王文贤赵军张鹏刘卫华于国庆。

成绩/m3.062.902.743.522.832.892.78。

师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数的一般水平呢?

(1)让学生分别求出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同桌之间议一议,说一说。

2.96比这一组数据中大多数数据都高,用它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合适,应选中位数。

(3)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杨东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

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5、知识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这合作中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并动实践求平均数,中位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生读题,小组讨论,共同解答,汇报交流。

3、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学生讨论自由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中位数。

例4例5。

中位数24.72.89(2.89+2.90)/2=2.895。

按大小顺序排列。

数据个数奇数:最中间的数据数据个数偶数:最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比较平均数,从而产生中位数的教学的必要性。本人循着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设计了“平均数有时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有时能——发现概括平均数时候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该用什么数表示,学习中位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关系,——在练习中分散难点,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平均数不能正确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数则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数的稳定性。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四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是5或0.

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是2,4,6,8,0.

3的倍数的特点: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3、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2,4,6,8,0的数叫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叫奇数。

4、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100以内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6、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7、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可以表示为(12,18)=6,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8、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可以表示为[12,18]=6,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9、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1,[3,7]=2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1,[5,8]=40。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五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进位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大型的活动,还记得是什么活动吗?

课件播放学校春季运动会的现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发现。

二、探究新知。

2、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盒吧。(预设:把48估成50,把37,估成40,大约是盒)。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学生独立计算。

写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全班交流。

指名到前面结合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怎么算的。

学生评价。

6、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补充板书:进位。

7、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4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课件汇总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4、猜猜猜。

四、我的收获。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六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七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课内练习一-----第1、2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相关作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八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九

我开始时,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作秀”。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二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教后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三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问题.(揭题).

二、展开.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四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续页)。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2.05×6。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道练习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大家迅速的将2.05×6在你的练习本上完成。

(1)请一名同学汇报答案。

(2)通过练习,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

(4)指名学生口答,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汇报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二)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课后小结。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后习题。

o:p。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6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相关范文推荐

    新婚典礼主持词(通用13篇)

    大家好!欢迎各位莅临现场,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些成功的主持人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安全教育反恐宣传心得体会(专业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过去经历的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四月十五日,是国家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

    纪检挂职心得体会及感悟(优质18篇)

    3.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验和感受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纪检人员作为党和国家的利剑,

    幼儿园中班班级安全教案范文(16篇)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学习基本的数字、字母和认知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中班总结范文,看看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班的成长轨迹。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

    富民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第一段:引言(150字)。关

    走进祖国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9篇)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惑,但经过总结,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智勇,是一对互相依存、不可或

    护理礼仪的收获与体会(优质19篇)

    护理工作既需要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也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和体贴。下面是一些护理培训和进修的推荐资料,希望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有所帮助。有幸参加了我院护理部举办的

    顾问聘用协议书(精选21篇)

    聘用的过程涉及到招聘、面试、考核等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此,我们分享了一些建议,帮助您提高聘用的效率和准确度。甲方(聘方):乙方(受聘方):甲方因发展需

    博士生导师申请书范文(19篇)

    在编写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对所申请事项的解释和陈述。阅读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你可以学到如何通过优秀的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尊敬的贵公司领

    财务人员个人总结及自评(热门19篇)

    总结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在今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成功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灵感。20**年即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