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FS文字使者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

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醒我要不断进步。10.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一

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看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受益非浅。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而这本书的封面正好是蓝色的,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让我回忆起去日照见到的大海——湛蓝湛蓝的,一望无际,让我心旷神怡。我还看了好多关于海洋的电影,比如,《海洋》、《深海探秘》、《大白鲨》……我还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馆,看到了许多海洋生物。我对大海情有独钟。

读了这本书,我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知道了希腊神话中的海王波塞冬和中国的海王妈祖;知道了伟大的航海家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和中国的郑和;知道了海洋史上的英雄郑成功、魏源、毛泽东、林文虎,我还了解了海洋史上几次战争。

书上最后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我为电影《海洋》里捕捞鲨鱼、切取鲨鱼的鳍感动痛心,也为日本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冷却水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海里感到可耻。海洋属于大家,我们一定要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二

海洋,蓝色宝藏,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财富。“走向海洋”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海洋,海洋的未来发展形成。大海我的未来发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未来,我会去海底探索国家宝藏,把宝贵的资源全投资到海洋经济建设中。我想在海底环境建设游乐场,这样,会有学生更多的空间玩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发展增加,我想在海底盖城市,减轻陆地负担。还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范围,招收更多社会工作管理人员,解决这些人们的就业质量问题,一举两得。

我想建立一个“黄金农场”与凹陷宝,在那里活的海洋生物,到最大的鲸鱼,最小的虾。50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可容纳200种海洋动物。的5.1亿平方公里地球总面积,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约3.61亿,做十“黄金农场”绰绰有余。我也想开发植物园,即使有人类居住的写作是不容易污染,我种了许多的海藻,珊瑚......海洋环境是越来越好!

我要在中国太平洋公司开发,在北海创业,在大西洋完成我的梦想,美化自己一个企业又一个的.海底世界。

当然,这只是一个梦想,发展海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日本做到了。日本为阿拉伯建造了一座水城,它由八根柱子支撑,不用时可以作为一艘船收起来。不仅有住宅建筑,还有花园,公园,学校...一切。日本也将在21世纪末完成水下公园的伟大工程。

我们现在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保护已经被严重污染的海洋,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看着它们遭受同样的痛苦;第二,好好学习科学知识,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的未来服务,完成这个养育我们的宏伟蓝图!

“走向海洋”,我学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三

乘风破浪,任重道远。

在蔚蓝的大海中,两只海豚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空中,海鸥勇敢地飞翔。这是《走向海洋》一书的封面画,它激起了我对海洋的无限遐想与向往。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鉴真东渡徐福出海、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这些由华夏儿女创造的航海奇迹为人类航海史竖起了一座座里程碑。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国的海洋探索之路更是越走越远。

人们之所以要开发海洋,是因为海洋里蕴藏着宝藏。据估计,海洋中的石油蕴藏量约为900亿吨,仅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50年。科学家发现,在同等面积中,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如今,在海底建造牧场和庄园已不是幻想。人类将在海底大量种植海藻和海草等“海洋作物”,制成喂养牛猪羊等家畜的饲料。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来海上”。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海洋环境,这样才不会导致海洋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海洋才不会变成人类生存的杀手。

乘风破浪,任重道远!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也是共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四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在这本书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属第五章:保护家园了。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凶手是谁?看过这本书的同志可能会说是化工废水。错!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我哭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悔,这正如俗话说的:“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印度教手稿中说的好:“何谓有道德的行为,就是绝不残害生命,因为杀生是所有罪恶的根源。”残害动物的人算是有道德的吗?不,那是一种罪恶。是给我们人类脸上抹黑……有位回教先知说:不要是你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场。什么意思?你果你有一颗爱动物的心,你就应该明白的。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五

大家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走向海洋》。

这本书主要讲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也陈述了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矿物。类如说蓝藻化石——叠层石,这种化石在海洋里生长,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xx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驾航天飞船来到了太空上。杨利伟与想象那样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宝库”是矿物的资源。

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过观察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而写出来的,海洋的深处,值得让我们去探究,去钻研。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想起来一件事: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海滩游玩。我们带着赤脚,在海边散步,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下午3点钟。那时,游客已经没有几个了。当我们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几位游客在乱丢垃圾,这让我们看了十分气愤。

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珍惜海洋,让海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吧!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六

《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那这“四海”的未来式什么样的呢?那就要靠我们的举手之劳来创造了!

让我们与海洋同行吧!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七

你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吗?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有960万平方千米。是的,但你又错了,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对充满神秘色彩的蓝色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海洋,它是一个巨大的淡水资源宝库。就拿被包围在海洋之中的属于海洋一部分的南极来说吧,它是一个冰雪世界,冰川总面积达1623万平方千米,冰盖面积1398万平方千米。冰川是陆地上的雨雪凝结而成,经过蒸发过滤,淡而不咸。南极的冰川总储水量就超过了2160万立方千米,占了全球淡水总量的90%以上。所以,海洋它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最大的淡水库。

海洋,它又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这里孕育着数以万计的生命,是一个生命的摇篮。它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最初的生命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海洋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洋中的动物有数十个门类,20余万种,超过动物总量的八分之一,蕴藏量高达32.5亿吨;海洋中的植物也有2.5万余种,约占植物总量的近十分之一,蕴藏量达到1.7亿吨。海洋中的这些生物在物种多样性和数量规模上着实让我们感到吃惊,它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一供了充足的生物资源。

海洋,它还是一个丰富的矿物资源宝库。在海洋中,拥有着凌驾于全球70%的石油和天然气,已知的可开采的储量就有3000亿吨。而埋藏于海底的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质更是不计其数了,海底到处分布着储量惊人的金银铜铁等矿藏,就连微不足道的海水中,也蕴含一着几十种稀有的矿物元素。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期待着人们更好地去开发和利用。

海洋,一个巨大而丰富的资源宝库,它虽然披着神秘的面纱,但它依然可以为人类所认知和利用的。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走向海洋,善待海洋,海洋将会以她慷慨的胸怀极力地回馈我们,为我们提一供无尽的资源。热爱海洋吧,热爱这个巨大而丰富的资源宝库吧!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八

“我要走向成功!”这句话人人都会说,而且说得无比轻松,因为无论谁,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自然都希望成真。但是我们又都知道,真正实现理想难。

在我们父母老师以及大多数人眼里,只有成绩好,分数高,考个重点高中,再上个重点大学,然后找个赚钱多的工作,你就算成功了。这种观念几乎已成为潜规则,我们大多数中学生都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了“分数是王道”这一观点。

不管你能不能消化吸收老师讲的知识,反正得在中,要为了分数拼命,排名榜上不停变化的名次让笑容已不再出现在我们这些花季少男少女青春的脸上。

又或我形象思维差,读到文章我头就大,我也想看懂它们,可反复看就是不知写些什么。我们这样的学生应该到职业学校去,根据自身的`基础、兴趣爱好,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努力学习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你们怎么不能体谅我的难处呢!谁说上职业中学就不能出人才?《走向成功》中介绍的不都是成功了,他们走职业学校这条求学路一样取得成功了。

现在,只有一个月就要了,我们就要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作出选择。我认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好学校是当务之急。这里的“好学校”不一定指名校,重点高中,而应该是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发挥的学校,适合才是最好,因为无论走哪条路,只要适合,努力了就能走向成功。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九

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走向海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中国的海洋史,一个个故事让人无不自豪,但有个故事,却是个例外,这个故事就是《鴉片战争》:鴉片战争追根溯源引起战争的却是茶叶,当时中国茶叶快速流通到英国,在英伦三岛非常有名,英国派出使者想通过正常贸易解决问题,却遭到中国皇帝的拒绝,英国眼睁睁看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于是,他们选择了鴉片。围绕鴉片展开的两国战争开始了…英国太坏了,贸易不成功,因为自己的国家是列强国家,就把大量鴉片流入中国,要知道,鴉片的主要成分是罌粟,人长期吸入就会上瘾,还会影响人身体健康甚至死亡,而且一旦上瘾之人,没有鴉片可以吸就会失去神智,书上说“可叹中原无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可见,鴉片带给神州大地多大的灾难,中国土地那么大,吸食鴉片让整个神州大地的人们都颓废了,整天只知道花银子,買鴉片,花银子,買鴉片,能让这么大的中国陷入这种情况,可见有多少鴉片流入中国,这些鴉片让中国损失了1670万两白银,直到林则徐的出现,这种情况才所好转,他将收缴到的鴉片全部销毁,自此之后,神州大地慢慢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林则徐真了不起!在清朝,在许多人受鴉片毒害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拯救了整个中国,他真的是中国在鴉片泛滥危害人民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从此,中国拒绝了鴉片贸易,我觉得中国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看到这里,我很感慨,鴉片战争,历史上很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中国在列强入侵,山河蹂躏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出现了鴉片战争,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软弱,林则徐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我觉得一个民族要有骨气,要明白退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00多年前的鴉片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为国家的利益而战,遇到战争就退缩,这些清朝官员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有战争就什么都不顾只顾自己,在朝廷上信誓旦旦,战争爆发,什么国家,什么人民死活全都不管,通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与爱国将士形成鲜明地对比。海洋的故事许许多多,说也说不尽,就先说这些吧。

这本书除了这个例外的故事还有《占据南极高点》、《海上丝绸之路》等许多令人骄傲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更深的了解了祖国的海洋史,也让我对祖国更添一份敬佩和爱戴,在海洋世纪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海洋同行!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

语文阅读怎么考?这是考改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宜昌市以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蕾提出“三个淡化”为标志拉开了考试改革的序幕。

“三个淡化”即:“淡化语法,淡化课文,淡化文体”。

“淡化语法”是针对教学中纠缠于繁复的语法概念而忽视语言的生动运用提出来的。考试中不考语法概念的辨析、不考静态的语法分析,而是在读写中渗透语法的真实运用。例如:中考试题《优点零》第4题仿写句子,不谈句子的因果关系,而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和真实表达。“淡化语法”的提出,将语文教学从机械繁复地肢解语言的训练中解放出来,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运用。余老师《语法啊,语法……》一文正是陈述了这一观点。

“淡化课文”更是一个大胆的思路,意在让考试与课文脱钩。它的提出则引起了我市语文界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课文不考了,那还上什么课。也有人说淡化课文就是忽视教材。对此,余蕾老师撰写了《重提与〈课文脱钩〉》《谁说课文可以不教了》等文章阐述了考试不考课文的实质正是为了激活教学,为了有效地用好课文、用活课文、用足课文。“课文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考试淡化课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运用课文这个“例子”联系生活来“反三”,促使学生学好“例子”,运用“例子”。以中考《说到音乐》第1题为例:文中加横线的“江南丝竹”中“丝竹”作“音乐”解,在你读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任举一例。试想,如果学生在学习《陋室铭》《醉翁亭记》时对文中出现的“丝竹”一词的意思含混不清,即使是开卷,他又能到哪里去查找原文,又能怎样完成答题?考试“淡化课文”改变了“抱着课文打滚”的封闭的教学格局,使语文教学得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使课文得以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

“淡化文体”所倡导的是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束地、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发挥写作优势,写出得意之作。而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在教育部就中考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中得以证实。

从“三个淡化”开始的宜昌市中考语文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最终形成了“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16字命题方针。随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几步:20试题以减少标准化,增加主观性试题为基本特色,奏响开卷的序曲。20提出废止标准化试题,语文实行开卷考试!20继续实行开卷考试,突出开放性评价特色,大步走向新课程标准。

阅读考试的走向正是如此。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卷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考试的几大特点:

1.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多年来的“课内外衔接”实验极大地改变了宜昌市语文教学的格局。师生已形成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热烈蓬勃的课外阅读是我市衔接实验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课外阅读有效地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畅通渠道,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为四个‘四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的落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余蕾语)新课标提出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果加上小学应读的145万字,初中毕业生应有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总量。我市取材课外的命题思想正是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所以在中考的阅读考试中,我们可以大胆地与课文脱钩,以大纲和教材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训练项目为命题依据,取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余蕾老师撰写的《八小时以内学不好语文》《400万,你拥有吗?》《谈谈课外阅读》等文对课外阅读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命题中对阅读质量的考查主要表现在:a.考查阅读习惯。书写习惯、积累习惯、归纳习惯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如年第1题考纠正常用语中的错别字,第8题给长篇名著做一张阅读卡片,年《三层结构》第1题做读书卡片等。b.考查阅读积累。没有积累,便没有质量。如2000年第9题的第4小题,年《萤火虫的“小灯”》第3题,2002年《熟读精思》第5题、《优点零》第5题等都是考查学生的积累量。c.考查阅读策略。2001年、2002年在阅读题目中出现的“速读、略读、精读、品读”的字眼,并非简单的标签,它所倡导的是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速读,重在抓住中心,贯通文意,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1题即为实例;略读,要求抓住要点,理清脉络,2002年,《三层结构》第1题填表便最能体现;精读,要求熟读精思、深入理解,2001年《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就作者的说法谈自己的观点正是代表;品读,要求反复揣摩、用心玩味,2001年《雨的随想》第1、2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一题反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感情与意境。d.考查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积累、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扎实的基础训练的综合体现。重在整体感知,理解运用。对此,余老师的《阅读贵在整体感知》一文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在中考试题中,如2000年第11题《雪白》的第4小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5题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内容广泛,近三年的选文、选段可以说涉及了自然科学、思想政治、艺术文化、文学修养、现状反思、文化继承等等,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涵盖了说明、议论、散文、寓言、科学小品等多种文体;在语言风格上,有的科学严谨,有的生动简明,有的含蓄隽永,有的富有哲理;在可读性上,生动灵活、耳熟能详。以2000年的中考试题为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材料俯拾即是:“圆你一个出国梦”“享誉神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鲜活的材料,既体现了“降低难度,不设审题障碍”的命题原则,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走向生活的语文观。

我们的选文以美文、时文为主,意在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注重在内容上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与滋养。以2002年中考试题为例,爱读书者可以在此获取更好的读书方法;爱科学者可以更全面认识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爱思辩者还可以更深入反思教育现状;而在托尔斯泰墓前,每个人都将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在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精华,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学生人文底蕴。

2.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试题不追求知识复现式考查,不以单纯的字词名篇知识概念列项,堆砌名词术语,而是突出读写,考查迁移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读写结合是我市阅读考查的又一鲜明特色。语文学习既重吸收,又重表达。而取材于生活的时文、美文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感”“悟”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真实表达的热切愿望。所以,我市中考命题从减少标准化试题,到2001年废止标准化试题,到2002年不提供“标准答案”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注重读写结合,注重能力运用的结果。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性越来越强。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记住老师给予的结论,而是用心揣摩,独立思考,如实陈述,表现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实际运用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是要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的完整,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只能是大量的语文实践。”余老师撰写的《基础知识怎能忽视》《基础知识重在运用》等文中对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作了明确的表述,并在中考命题中得以具体体现。

比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仿写题。(2000年第7题、第9题的第4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1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4题、《世间最美的坟幕》第3题等)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它以读懂原文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情感态度来完成,要求读得深入;写好一个句子,必然涉及句法、句式、修辞、连贯等问题,但若只记住这些概念、规律是远远不够的,会用是关键,要求写得贴切。读写结合,极富创造。

再如,近三年中考试题中都有概述题。(2000年第8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3、4题,2001年《说到音乐》第4题,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3题等)这类题型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具体情感,获得独特感受,然后调动语言积累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准确、精当地表达出来。读与写融会贯通,全面展现语文素养。

此外,近三年中考试题中还有语言揣摩题。(2000年第9题的第1小题,第10题的第2小题,第11题的第1、2小题;2001年《河水与大堤》第2题、《雨的随想》第5题,2002年《优点零》第3题等)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语感。语言的运用,词语也好,句子也好,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结合自己对词语或语句的深入理解,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必然是熟读精思的结果,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

2002年《世间最美的坟墓》第6题完成“阅读提示”应该是最典型的读写结合、注重运用的题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命题者在每则阅读材料之前都添加了“阅读提示”,特别又在此段阅读中明确鼓励学生借助注释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来完成。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必须在阅读感知内容、参阅提示、研读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才能写出精彩的“阅读提示”来。

3.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开放评价。

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生“独立阅读,自由阅读”的品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思想在我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将“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考查,部分试题力求做到开放,以便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表现”写进了《中考说明》。

首先,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学生是拥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精神个体,如果考试变成了对他们的约束与禁锢,考试就只能是命题者操纵的游戏。所以我市的中考在命题上十分注重提倡学生的独立思维,致力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主观感受。比如,2000年第10题的第4小题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还有2001年《说到音乐》第5题简评歌词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而《说到音乐》第6题、2002年《优点零》第2题,针对文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认同也罢,反对也罢,个人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主观感受,都将给他们以心灵的触动,激发出各具个性的表达。

其次,给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想像是创新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想像,只能驱遣着想像来读,才能真正品味出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我市中考命题对学生想像力的关注力度很大。2001年《萤火虫的“小灯”》第2题的设想、2002年《三层结构》第4题的创造性比喻、《雨的随想》第5题和《世间最美的坟墓》第2题的想像描写,都是在集中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合理想像。好的想像并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以《世间最美坟墓》的第5题为例,其想像的基础来源于文中夏天、冬天的描述内容引发的情感体验,而学生对春天、秋天的实际认识以及对墓地氛围的体察则成为想像的合理要素。

另外,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评价环境。我市于2001年开始实行开卷考试,在探索开放式评价体系的改革之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卷只是一种形式,但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它所要突破的是封闭的教学格局和封闭的评价方式。这种思想反映在试卷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答案惟一”的题目大大减少,(2001年2002年都只有11分,占全卷总分的9.2%)而“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明显增多。最典型的要数2002年,试卷开宗明义,在《给考生的话》中,明明白白告诉学生:“许多题没有设计‘标准答案’,你不必有顾虑。……答案就在你的笔下”;在《评分说明》中,同样写给阅卷老师一段话,希望老师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力求为学生的个性思维提供宽容、认同的氛围。对此余老师撰写了《为不给“正确答案”叫好》《语文不是1+1》等文加以阐述。

4.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古典文化的熏陶,文学常识的积累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方面。在实施开卷考试的今天,文言文怎么考?识记怎么考?都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对此余老师撰写了《文言文的读和考》等文进行了解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学和文化的载体,不少文言词汇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浩如烟海的文言诗文,我们还读得太少太少……一句话,要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把文言文教学定格在考试上,尤其是定格在古汉语知识的考查上,恐怕难入佳境。”

因此,在中考试题中,文言文的考查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分散在各阅读篇目中,重在考查学习文言文古为今用的能力(如2001年《说到音乐》第3题根据阅读理解,解释“使贪夫廉,懦夫立”一句,还有《雨的随想》第3题解释带文言色彩的“独”字的意思,并列举两个同例、第4题读文联想诗句等题);一是集中选读浅显的文言篇章,重在考查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如2002年《熟读精思》一文的阅读理解);一是在阅读联想中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能力(每年均有)。

多年来,我市的语文教学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探索改革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01年教育部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说新课标的思想并没有让宜昌人有“恍然大悟”的感受,而是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因为我们明白了:我们多年来的改革之路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对我市的教改和考改,刘国正先生作了高度评价:“搞这项衔接实验,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考试改革,否则就会……绊手绊脚。宜昌的同志看准了这一点,大胆地改革考试……由于指挥棒指得对头,考试促进了实验,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2001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以《语文的正途》为题对我市实行中考开卷考试进行了相关报道。

当然,我们更知道,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考试改革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但我们将会坚决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我市语文的课改、教改和考改继续推向深入。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一

地球的三分之二都是被海洋包裹着,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向太空鸟瞰大地时,才发现地球不应该称作“地球”,确切地说称为“水球”才更合适。的确,但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迄今为止,大海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有些科学家表明,曾经被人们忽略的沙漠植物沙棘和骆驼刺,原是海洋中两种古老植物的种子先漂移到大陆上,再移到沙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变异,才形成了如今的沙棘和骆驼刺。

海洋是神奇的混水盘。海洋中,有两处被人们发现的奇异淡水区,颜色、成分、味道、作用和周围海水甚至可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两处神奇的地方叫“淡水井”“玉带泉”。

海洋是一个大药房。海洋中有着许多灵丹妙药。比如家喻户晓的海带。海带经沸水煮过后的汁液可以有降血压的奇效。海蜇的`胶原肽可以防治癌症,海葵可以缓解病痛,而褐藻作为一种新药材,更是受到了广大医师护士的青睐。

海洋是一个大宝库、大空调。它是大宝库的因素很多,就拿货轮“白狮号”来说吧,“白狮号”上有各种珍稀金属、矿物。仅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在货单上的数量就有一千一百一十三颗之多。我国有一颗卫星,上面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最有价值的是毛主席金章,周边镶有十几颗黄豆粒大的金刚石。海洋也是个大空调。主要就是因为海洋中有一种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克制温室效应,释放氧气的本领丝毫不亚于吊篮等十分高级的植物。只要投入适量铁粉,他们会加速生长。目前这种方式已应用,效果非常好。

《走向海洋》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海洋。海洋是美丽的,海洋的奉献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要保护海洋,不可以污染海洋。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于心悦同学。今天由我带大家走进《走过海洋》这本书。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洋的形成。在39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火球。由于来自太空的陨星撞击和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原始时期的地球遍地烽火。在此之前,外层空间既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也没有一滴液态的水。然而,当溢出地壳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氢气和氧气形成包围地球外层空间的大气层之后,天穹不断降水,使地表不断降温,直到地表的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时,水才被陨星撞击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中积聚起来,于是形成了海洋的雏形。

再告诉你们一个惊人的事情,其实海洋是人类的父母!当海洋世界雏形形成之时,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取得生长发育的摇篮之日。最早的生命正是借助于海水的屏蔽,躲避了紫外线的杀伤,得以进化、发展。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今天,地球上有10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就不可能像今天那么美丽。在陆生动物的发展进化中,人类出现是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事,大海也是人类祖先的家。

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二单元就是灯光捕鱼法。回想以前人们要么孤撒网;要么江边垂钓,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偶然上。而在今天,人们再也不是苦苦等待,而是利用科技的发展,并且还能得到巨大的收益。许多渔船到了晚上就亮起了灯。为什么要亮灯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就如同夜晚飞蛾扑灯一样,大多数海洋生物都有喜光的习性,例如螃蟹一见到光就会慢慢爬到光的周围去。

好了,我今天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吧。如果你也感兴趣,那就也请走进《走向海洋》吧。再见!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三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读了《走向海洋》使我认识到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凶手是谁?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我哭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悔。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四

周五学校发了一本书。书的封面是湛蓝的海水中,两只可爱的`海豚在玩耍嬉戏,远处帆船扬帆起航……这都是我从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画面,我不由自主的翻阅起这本书《走向海洋》。

因为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大海对我比较陌生。蓝色的海洋一直让我充满了好奇。书中告诉我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如果没有它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80%的生物,90%的淡水,还有超过全世界70%的石油和天然气……我真想乘坐潜艇看看那神秘的海底世界。

读一本好书,长一筐知识。

让我们一起热爱海洋,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吧!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五

大家都知道,海洋为我们提供的物品数不胜数,比如,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天然气、石油等。众所周知,石油是关乎国家命运的资源,许多国家都在寻找石油。而对于向来素有“世界石油宝库”的波斯湾来说,它自身就有许多石油。

波斯湾又称阿拉伯湾,自古以来就是国际通道。而真正让它成名的,是它丰富的石油储量。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素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美称。目前波斯湾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约占全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

读到这里,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一个海湾居然能生产这么多的石油,而且这些石油可能只占了波斯湾石油蕴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石油真等着人们去发现。它让我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给了我们这么多能源,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它可能是用之不竭的。

读完《走向海洋》,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宝物”。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罗布泊湖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这里曾是一个物产丰富、景色秀美之地,养育了楼兰古城的居民。但如今,这一切已变得面目全非,湖底已经全部干涸,被盐层覆盖。原因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积开垦,此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没有水再流入罗布泊湖。这里极其干旱,一年就能蒸发一米的湖水,三年就全部蒸发干了。

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吧!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六

《走向海洋》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海洋丰富的矿物资源,告诉我们中国悠远的历史。它呼吁人们:走向海洋,向海洋进军!

可是,海洋究竟是什么呢?爸爸说:海洋是蓝色的宝藏。海洋里有全天下80%的生物;有全天下90%的淡水——南极、北极冰山;有全天下70%的石油和天然气,现知的可采储量就有3000亿吨。可见,海洋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妈妈说:海洋是文明的起源。明朝初期,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这不仅打开了海外贸易这一新篇章,还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便有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中间饱含着辛酸,但是,这些都过去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自古以来,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将士,他们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上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形象。是的,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又强大起来了!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走向海洋!

走向共和的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七

通过读“走向海洋”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米,而海洋的面积约占3。61亿平方米,为地球表面积的70。8%,不仅面积大她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从古希腊神话的海神波塞冬到中国的.四海海神、南海观世音菩萨再到妈祖等等,所有种种无不体现着她的文明之源,同时也引发了海洋的探险和争斗,正因为此也诞生了像郑和、郑成功、魏源和毛泽东等海洋历险家和革命伟人。

我们做为祖国的未来,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只有从现在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探索出更多的海洋奥秘,才能有能力更好保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共同携起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而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采购工作工作计划(专业19篇)

    采购过程中,需求管理、供应链协调和成本控制是关键,需要采购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购总结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

    个人工作学习总结大全(15篇)

    这段时间内,个人在生活方面的收获和成长,总结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个人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总结。20xx年即将

    网络金融心得体会总结(优质23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不足之处。探索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开拓我们的视野。当今社会,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

    改革党史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考和成长过程。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加深对该写作形式的理解。第一段:引言(

    初中生读书心得演讲稿范文(15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而设计的一篇演讲稿,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将范文中的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演

    婚内保证承诺书(优质21篇)

    阅读范本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担保有限公司:。本公司因业务之

    国际赛事心得体会(模板23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所在,还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第一段:引入国际赛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议书(模板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学习优秀范文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文体的写作方式和特

    法制心得体会初中总结(优秀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或许会有一些灵感和启发。随着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平凡世界读书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以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继续往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品味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