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雁落霞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

范文范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作品写作和评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一

朝代:魏晋。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白话译文。

序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文学赏析。

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名家评点。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

陶渊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二

“三十不学艺”。我想测试一下记忆力是否严重退化,就决定背诵一下陶渊的《归去来兮辞》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前者完成,略有所思。

一、回归山林有一定经济保障。

“僮仆欢迎”、“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等说明陶公是一个小地主,可以养得起家仆,也能收些地租,否则如何生计?这说明,首先,现今,即有与陶公同类者,所谓市民、文化人、知识分子,连陶公之微薄保障亦不可求;其二,该保障实不足以令人放弃“昨非”而拥抱“今是”,陶公心性高洁、高远拔俗之形象未稍有减,退一步讲,没有保障,该辞依旧可能赋得。

二、经济保障不过聊胜于无。

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可见一斑。陶公是穷困潦倒而死的,另有足证。全辞刻画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能坐在椅子上把自己托起来的人,一个违背了定式和规则的人。其胸襟气韵、人格涵养、淡泊心境完全是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迥异、纯洁坚定的信念使然。

三、心中幽愤不平激荡。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等都可以揭示其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背后蕴含着心酸无奈与焦虑。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兼济天下的道德使命今天都不得不“相违”,满腹诗书与无暇理想只能相伴自己,终老林泉。这种忧心与屈原相比,肯定略弱,因为陶与屈毕竟志向有异,且背景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士”的职责――“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生有限,而其志不得展,空对日月,怎能不自叹自咿!愈不平,愈显其真,愈才厚,愈彰其卓。天然雕饰的文字方让人开悟:陶公的自然之笔来之不易。

四、眼观手应,心灵笔巧。

“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等都以纯朴自然的语言描画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和心胸,连读者都觉得留连忘返。“由来意气合,直指性情真。”这些都揭示了陶公不仅是第一流的思考者和自我践行者,也是第一流的写者,口心相一、文笔卓然。固然言为心声,其文字功夫镂刻眼球,清新之风更无来者。

五、定义了诗歌语言的标记。

风、晨光、松菊、酒、园、云、鸟、琴书、车、舟、木、泉、富贵、良辰、天命等都成为陶公之后中国文化诗歌中大成之作的标记,这些词经其推敲后被默定为中国诗人的标志性语言,就这个意义而言,其一代文坛领袖,开诗派之先的功劳又怎能为后世所淡忘。若有异议者,请君读罢东坡《琴诗》再来辩论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三

辞是战国后期楚地创造出来的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韵文;赋体起源的时间要早一些,都是散文的滥觞。两汉时期,辞赋不分,均重文采、讲铺陈、善用典,区别在于辞重韵而抒情,赋重在咏物说理。《归去来兮辞》是辞赋的结合,既咏物说理,又抒发情感。全文537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阐述入仕和出仕的原因。陶渊明坦陈是为贫而仕,“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诸侯、家叔帮忙,“遂见用于小邑”。最后,“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辞官归隐的原因是“质性自然”,与官场的污浊格格不入,在彭泽当县令“八十余日”,“自免去职”。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一、二、三段,写了归途的心情、到家时的心情和在田园里的心情,洋溢着诗人欣慰无比、怡然自乐的幸福。归途的心情是立于船头,归心似箭,盼早日到家。到家时的心情是“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意思是,远远地望见简陋屋门,且喜且奔地飞跑回家。在田园里的心情是“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意思是,整天在园中散步而自得其乐,虽然设有门户却常将它关闭。拄着拐杖随处漫游歇息,不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段,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意思是,顺其自然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这是一种哲学思考,是陶渊明对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

品读《归去来兮辞》,我们深深为陶渊明的自然品格所折服。做人自然、自然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难就难在人有七情六欲,容易为物欲所困和名利所累。陶渊明真正做到了自然。陶渊明确信,自然是他的血脉、他的生命和他的全部,只要回归自然,他才会有幸福。这种自然是质性自然,不是作秀的自然,更不是作伪的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有了质性自然,陶渊明才会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像天上的云,云卷云舒,自由飘荡,无所系羁;像空中的鸟,飞来飞去,翱翔蓝天,依恋树林。这种自然是田园风光。田园是最真切的自然,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大地。在陶渊明看来,田园代表着宁静、和谐、安详,代表着温情、善良、真诚,代表着对世俗的拒绝和对权力的蔑视。田园是他质性自然的载体,是他安身立命的处所。因而《归去来兮辞》正文一开篇就动人心魄地喊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真是天籁之音,在历史上的苍穹久久回荡,深深震撼着士大夫的心胸。这种自然是平淡语言。

陶渊明的诗文几乎找不到怪僻字,用的都是农家语,以致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认为不够高雅。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用语是否高雅,有没有怪僻字,而在于是否有真情,是否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了真情,田园可以显现为风光,农家日子可以提升为诗意,简单事物可以唤起美的享受,这正是陶渊明诗文最大的特色,也是他质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评价《归去来兮辞》是“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评价陶渊明的诗文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归去来兮辞》告别了官场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段话既有悔恨又有醒悟,富于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觉悟到以往的过失已无法挽回,知道将来的'美好还来得及补救,其中今是而昨非,就是陶渊明彻底否定了13年甚至是30年的宦海沉浮。

陶渊明28岁才做官,40岁告别官场,实际只有13年时间,但他在《归园田居》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大概是算上了他少年时就有了入仕做官的愿想。其实,陶渊明年轻时是很想为官从政的,他自己说的原因是“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也就是在子多且幼、谋生无术的情况下,不得不外出做官;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的“大济苍生”的宏愿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陶渊明也着实做过几次官。他第一次入仕是28岁。《晋书》记载:“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意思是,他那时家贫,到江州任祭酒一职,属于州府的普通办事员,但他不愿仰人鼻息,没过多久就辞职回家了。

据说,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属秘书类的差事,他没去就辞谢了。第二次入仕是36岁左右,他到荆州府桓玄门下做属吏,而桓玄当时控制着长江中上游,正伺机篡夺东晋政权。陶渊明不愿与桓玄同流合污,借故母亲去世,归家居丧,辞别了官职。第三次入仕是40岁那年,陶渊明远赴京口在刘裕那里做过建威参军和镇军参军,也是一种文职小官。对于东晋而言,刘裕与桓玄一样都是篡国谋逆者,陶渊明不满刘裕,很快就辞了职。半年之后,叔父陶逵介绍任彭泽县令。当了81天县令,又一次挂印而去,写就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宣言彻底告别仕宦生涯。这一年他41岁。陶渊明辞官隐退的表层原因,按《归去来兮辞》的说法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按萧统《陶渊明传》的说法是“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这也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出处,后人对此有疑问,认为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得不到印证。然而,这倒比较符合陶渊明的思想逻辑和性格特征。深层原因,却需从陶渊明自身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寻找。

其一是由于陶渊明的个性,他崇尚自然和追求心灵自由的品质,与仕宦生活的诸多羁绊不能相容,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其二是东晋士族文人普遍谈玄说理、不拘形役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对陶渊明的人格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为他辞官隐退奠定了思想基础,发挥了催化和促进作用。

其三是黑暗的政治现实,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与南北朝初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一生遭遇乱世,这不仅是他无法改变的历史现实,而且也为宏图大志的实现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综合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的种种因素,终于酿成了陶渊明辞官退隐的结局。这对陶渊明个人来说,可能是一杯苦酒,而历史地看,却是一杯精神美酒,为我们酿造了“隐逸诗宗”的美好诗篇和士大夫超凡脱俗、清高自洁的光辉形象。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四

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辞的成就很高,历来为人所称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世事的纯隐士。由于受儒家的影响,陶渊明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军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但不过是祭酒、参军一样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督查属县政绩的官吏)来县,县里说应当冠带整齐,前往迎见。他叹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这要问乡里小儿。"就辞官归隐,他在回家时,写下这篇文章表明意志。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安适的田园生活,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和不快如决提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本应回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表明诗人已有归意。而后一层是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感到欣慰。紧接着,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者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了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是人生观张本。诗的结尾,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这篇《归去来兮辞》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但不是抒写归田后生活实况,而是他登舟启程之前对归途及归田后的想象,让读者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他结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坚决与畅快,表明了归隐田园的决心。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五

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缸遗。

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於西畴。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尽归。

乐夫天命复奚疑。

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六

前段时间,我读了出自东晋诗人陶潜之手的《归去来兮辞》,这篇美文让我受益匪浅。对于陶潜的远离官场,只为追求内心的宁静这种做法感到惋惜。当国家重任与个人不幸的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弃前者奔后者。可是,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比,孰轻孰重?我认为:身为国家的一份子,应心系九州,胸纳赤诚之志弃小幸而怀大志。

当暮霭沉沉时,我们或许彷徨过,想要卸下身上之重任追求自然;当草长莺飞时,我们或许向往过大雁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陶渊明又何曾不是为了这些世外桃源而放弃了对国家的大志。

但是,小幸为己,大幸为天下,当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应毫不抉择地选择前者。因为唯小不壮志而国大幸,推己幸而达家国,方为君子。自古以来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兼济天下的伟大情怀,后有王进喜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死也要为祖国拿下大油田”的这种壮志豪情。只有心系江山之大,胸怀千钧之任方能忠义于自己的祖国。

历为小幸,抛大志者也不是没有。身为当时秦朝大丞相的李斯,在面对赵高的威逼利诱时,竟然为了其小幸与赵高同流合污。历史并没有因他犯下的错误而原谅他,最终还是难逃在咸阳城的一刀,这一刀定格了他的历史与宿命,并且让他臭名远昭。这种一心为己的的“上蔡小吏”的意识终究还是会将你毁之于刀下。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出身于贫寒家庭的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但却能“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揭开了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如果不是胸怀大志,辛弃疾又何会在深夜低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文天祥又何会在身陷困境中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志向。

我们应向先人学习,发扬自我,视忠义天下为自任,以鸿鹄之志而自勉。博爱怀仁而心安,开拓分发则业成,天下为公则国安。如此,则天下幸甚,中华幸甚。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七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句包含自悔的话语从不远处传来,只见那人一袭青衣,手持酒杯,身处菊花丛,与月争辉。细看,月与他交相衬托,竟有些莫名的和谐,在不禁间散发出生命的芳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辞官归隐,只因他看破了世俗,官场的腐败令他心灰意冷,他宁可要匕首方宅,宁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也不愿趋炎附势,放下尊严去做那个自己不愿做的人。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若是真的放下名利之心,纵然身处闹市,亦如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言虽如此,但陶渊明还是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放下了繁华,远离了仕途。陶渊明隐逸南山时,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采菊东篱下,或临清流而赋诗。他远离了喧嚣,以一苇渡江抵挡人世的沧浪。

虽说如此,表面上看起来陶渊明身处桃花源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心中的苦?当他满腔热血想要效忠于国家时,却看到了官场的虚伪、黑暗。

同时,他也明白凭借他一人之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便只能选择愤然出世了。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嗟叹自己的才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的施展。或许就是他这样的一个人,才能在这浑浊的世俗中散发出生命的芳香吧!同时,他的做举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不被认可的,甚至是对他嘲讽,认为他辞官简直是荒唐之至。在当时许多老板姓都以做官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在他们的认知里,做官,可是一件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大事。而陶渊明的做举,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个疯子所做的事。

所以说,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苦难的加剧,即“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已矣乎”“胡为乎湟湟欲何之”都表明陶渊明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浑浊的世俗中,谁独树一帜风采?唯他恰如秋霜中傲然绽放的菊花,在严寒下挺直自己的脊梁并散发出生命的芳香。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八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九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迳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十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文学赏析。

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名家评点。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十一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选自《陶渊明集》。文章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在文章开篇,陶渊明就表明了他辞官归田的原因:“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诗人指出,自己本不愿出仕为官,只是为了免于饥寒,才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了官。这种生活让自己悲愁失意,内心痛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是诗人深深反省的结果,坚定了自己归隐的决心。

陶渊明出身於没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晋王朝已面临瓦解,人民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都使社会环境愈加混乱污浊。由於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他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当他带著“大济苍生”的愿望踏入仕途,社会的现实却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发展的机会。刚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惯官场种种的黑暗现象,於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辞官而去。终於,他因为不愿奉承位轻权重、跋扈非常的督邮,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泽令,也结束了他的出仕生涯。

从本段的内容,我们可看出陶渊明有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接着,诗人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按时间顺序,突出表现归田园前后的感受。

先写归途之上,“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舟遥遥”“风飘飘”似写景物,实写轻松愉快的心情。而一“问”一“恨”,所揭示的正是归隐田园心情的急切。次写抵家时的欣喜若狂。“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这种平静的生活,让诗人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无华,让诗人真正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可以说,这段文字是作者想象的诗化了的田园生活,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

在文章的第3段,“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本段中,陶渊明写了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而在第4段中,陶渊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他还曾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仍然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十二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课文(通用13篇)篇十三

误几回,那更乱红悲咽。

——题记。

月未歇,照着离别夜,更持青灯看花,一曲独奏冷月牙,。软语华章,素写离人赋,头枕青花,牵挂水木年华。

箜篌弹尽悲欢离合,星引月残,独断共生,也无人惜从教坠,扰了谁的眠,流年似水,虚度着一生,使得夜浓残酒浸软了剑气,被风偷走的相思捻成花,偷袭一个梦,围攻一个人。月出时,人静后,无限思念可沉舟。

对面无言相视久,且道风流依旧,约在晚霞落后聚西楼,共赏孤行残月,月如钩,千古愁,说不休,沧桑变换海横流,才到残叶暮雨知足秋,感叹红尘年少,少白头,温情相待,才能鉴往如来,清风舞明月,山梦落花间,独晓一卷梵经下。

独然屹立月下,形影相吊,飞云冉冉蘅皋路,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一夜鱼龙舞,风满袖。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看,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逃,若荣相仿引牛津,相对望贫。

离人泪,相思赋,谁道闲情抛掷久,惆怅还依旧,梦为元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人间望玉钩,没于青山,人歌人哭水声中,幽兰露,如啼眼,烟花不堪剪,你的错,我的过。

饮清露,出疏桐,那堪来对白头引,风多响易沉,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飞,云仙古今同,风雨之夕,若解多情任君夸,绿杨处,怀芳心檀郎逐便飞,结同心,明月下。

平林新月人归后,不辞镜里朱颜瘦,隔着时光,模糊了红豆,月未央,人歌长,微度绣芙蓉,闲情抛掷久,玉笙寒,泪始干,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韶光夜,最是仓皇,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明月,消磨不过这离别,微吟先偷眼,断魂不过挽离歌,汉隶梅花敛迹,千年前我用汉隶写下唐诗,而今生我又开始为你填词,城未见花,年来薄似纱,明朝卖闲茶,春风一杯酒,夜雨十年灯。

白头吟离骚,相思难捱轻离别,短歌微吟不能长,忧来思,明月忘,斗酒散襟颜,难处心,念尔零落逐寒风,秋风别,拟咏怀,总为浮云蔽月,代衣冠成古丘,半落春天外,中分明月楼。

举案齐眉,岁月静好。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佛教工作年终总结(案例22篇)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帮助我们回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以下是经过整理和归纳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工作。

    优秀师德与师能建设心得体会大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稿。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或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百年大计,教育为

    优秀纪检巡察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对所遭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想我们需要记录一下

    最新大专护理毕业论文范文(18篇)

    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具有一定难度。以下是一些获得较高评分的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中专生产生厌学

    最新会计财务实习报告(汇总24篇)

    实习报告可以详细记录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下面列举了一些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写

    实用英语数字的心得体会和方法(模板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十几遍都没

    热门团员年底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梳理所学所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作为一名团员,我们要

    最热迎新年国旗下讲话稿小学生(案例17篇)

    国旗下讲话稿可以结合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形式,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老师同学们:畔

    专业种植植物的心得体会报告(案例15篇)

    编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梳理思路,对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进行提升。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种植植物是一种常

    最热餐饮老板感悟与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成长和进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阅读这篇心得体会让我对某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