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只赚一文钱读后感(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薇儿2023年只赚一文钱读后感(大全8篇)

励志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这是一份励志总结范文,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向前。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一

一、首先入市前想好你买股票的钱,是否短时间内不需要用它。也就是说它是暂时的闲钱。

二、选好要买的股票,公认的好公司。

三、等待买入时机。

(1)股市出现较大调整后。

(2)股票出现较大调整时。

(3)只买入一支股票。

四、买入数量。

(1)手中资金的三分之一,即1/3仓位。

(2)当天买入后,收盘前五分钟前,如买入的股票又跌3%以上跌幅时,马上再补仓1/3。

(3)第二天收盘前,你昨天买入的股票,再跌3%时。将手上剩下的资金全部补仓。

五、卖出股票。买入股票后耐心等待。

(1)当你买入的股票连续两天上涨,且每天有3%涨幅以上时,第二天早盘开盘半小时前卖出。

(2)当股市在你买入股票后,第二天突然放量暴涨,你的股票也有6%涨幅时。这时你要马上卖掉手中的股票。

永远记住:买股票要慢,卖股票要快。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二

中文名称:赵匡胤

又名:宋太祖

性别:男

所属年代:宋代

民族:汉族

生卒年:927~976

相关事件:杯酒释兵权陈桥兵变

相关人物:赵普

生平简介

赵匡胤(927~976),北宋的创建者。涿州(今属河北)人。五代时,为后周将领,以战功升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后周显德七年(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国号宋,都城开封(今河南)。他以三年时间平息内部反对势力,随后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征战十余年,平定荆南、后蜀、南汉等各地割据政权。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军事、政治、财政、科举等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位十七年,庙号太祖,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在位期间,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三

一天,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带到单位,让同事做出选择:1.今天一次性给你100万;2.今天给你1元,连续30天,每天给你前一天两倍的钱。你会选哪一个?结果,所有的同事都选择了1。

然而,选择1的,只能得到100万元。而如果选择2,却能在连续第三十天时得到五亿多元!

当我把这个结果说出来时,同事们都不敢相信:第一天仅有1元,每天也只是比前一天增加一倍,怎么到了第三十天就累积到五亿多元呢?一些固执者甚至运用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进行验证,结果果然如此。

我想,这道选择题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是深刻的`:不要企望一夜暴富,因为一夜暴富的财富,总是有限的。

浙江诸暨市大唐镇,是我国袜业的销售基地,这里袜业市场拥有1600间摊位,曾经创造出一年销售70亿双袜子的纪录。一个乡镇,为什么竟成为全国袜业销售基地呢?在一次“发展民营经济交流会”上,大唐镇代表出了当地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三块五毛一双的高档精纺袜,只赚一分钱就卖。

只赚一分钱?这令不少与会的见多识广的专家吃惊不小,很多企业主更是不敢相信。大唐镇代表给与会者算了一笔账:一双袜子赚一分钱,一个普通摊位每个月要销出70万-80万双袜子,也就有7000元-8000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有近十万元。大唐镇人就是靠这毫不起眼的一分钱利润,培育出了数不清的百万富翁。

赚一分钱,并不是什么难事,正是因为不是什么难事,很多人不屑去做,而大唐镇人做了,实现了自己财富的梦想。

今天成功的起点再低,哪怕低到仅有“1元钱”,但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努力一点,明天比今天努力一点,每天努力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四

相传,战国时,文武双才的伍子胥,初次上朝时,在殿前刚举完千斤鼎,君主又传谕试才。

结果,满朝文武都论不过他。这时国相就给他出了个字谜:东海有大鱼,无头又无尾,丢了脊梁骨,一去直到底。伍子胥当即答了出来。

接着他又回国相一个字谜:出东海,入西山,写时方,画时圆。

其实谜底都是一个,却难住了国相。

猜一猜是什么字?

谜底:“日”字。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五

1.首先摆正你的心态,心态很重要,无论是陪是赚,心态都要平和。

2.要学会用别人的钱去炒股:

如果你第一次炒股,你先可以投很小的一笔资金做风险投资。即使1000元也可以,可以先来练练手,你可以买200股4元左右的低价股,1000元你就当全陪了,也陪不了多少吧?一旦你赚了些钱后,你就把你的本钱慢慢地给撤回来,用你赚来的钱(其实是别人的钱)去炒。这样即使赔了,也无所谓,只要你报着这样的心态去炒,是不会亏大的,甚至会有奇迹出现的。相信奇迹会发生!

3.懂点必要的行情和股票知识也很重要,这样更有利于你的发展!

4.一定要知足,知足者常乐!要学会高抛低吸!找好支撑,在低处买入,机会来了逢高卖出,跑的快些就不会被套住。不要去抢个至高点,这样你反而没有抢着,反而被套!千万别老是追高,追高的风险更高!

5.一般去买些刚热起来的股,以中低价的股为合适,这样即使盘中调整,也不会大亏!

买股票只赚不赔的简单方法:

一、入市前想好你买股票的钱,是否短时间内不需要用它。也就是说它是暂时的闲钱。

二、选好要买的股票,公认的好公司。如万科、招行等。

三、等待买入时机。(1)股市出现较大调整后。(2)股票出现较大调整时。(3)只买入一支股票。

四、买入数量。(1)手中资金的三分之一,即1/3仓位。(2)当天买入后,收盘前五分钟前,如买入的股票又跌3%以上跌幅时,马上再补仓1/3。(3)第二天收盘前,你昨天买入的股票,再跌3%时。将手上剩下的资金全部补仓。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六

一文钱难倒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当他还是一名武将时,就已名扬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这样一条英雄好汉,曾因一文钱竟被逼得就地打滚。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他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办法,只好拖着青龙宝棍,无精打采地骑在马上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远,仍不见一个人影儿。赵匡胤心想:好家伙,难道今天要饿死不成?就在他眼睛发花、恍恍惚惚将要栽下马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点,定睛一看,像是一个棚子。于是他打起精神,拍马赶去。

黑点越来越近,果然不错,是一个看瓜的棚子,棚子前边是一片青绿青绿的西瓜地。满地的大西瓜,使他顿时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马,拖着那条青龙宝棍,来到瓜棚旁边,正要开口买瓜时,一摸口袋,竟连一文钱也没有。怎么办呢?继续赶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说明没钱吧,又觉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边转过来,走过去,也没有想出啥好办法来。停了一会儿,他想了一个混账的'办法:到瓜棚只管让称瓜吃。吃罢,如果卖瓜人要的价钱贵,就吓唬一顿,骑马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瓜棚。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胡须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赵匡胤粗声粗气地说:“老头子,拿瓜来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军爷请坐,我去给您挑瓜。”老人说着进地挑了一个大西瓜,抱到赵匡胤面前,说:“军爷,请吃吧!”

赵匡胤虽说饥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卖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强鼓起肚皮子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怎么不称一称?”老人听他这样说,就过了秤。称罢用刀切开,拱手递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赵匡胤吃瓜。

不一会儿,赵匡胤把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净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人瓮声瓮气地说:“这瓜多少钱一斤?”边说边在心里合算:他就是说个公道价钱,也要说他瓜贵,有意诈人,吓唬吓唬,便扬长而去。

卖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说:“军爷,自己的瓜,过路人口渴了吃个瓜,从来是不要钱的。”

“胡说!你是有意小看人,难道说我给不起你的瓜钱吗?”赵匡胤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军爷真的过意不去,那就按别人吃瓜的价钱,一文钱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

这一下可把赵匡胤给难住了。人家不要钱,自己硬要给;价钱又极便宜,可该怎么办呢?他不自觉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没有分文。此时,赵匡胤脸红了,汗珠也从鬓角上渗了出来。卖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等着接钱。赵匡胤服软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带钱,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干,顶瓜钱好吗?”

卖瓜老人轻蔑地瞟他一眼,说:“年轻人,你一来我就看出你饥渴难忍,而又空无一文。可你又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请你在地下打个滚儿顶瓜钱吧。”

赵匡胤无奈,只好在地下打了个滚儿,满脸通红地上了马。一路上,他不住地长叹:“哎,真是没有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哪!”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七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叫赵二,在财主家当了几年苦力,攒了一些钱,在集市上开了一家小酒馆,取名叫“实惠酒家”。

开始的时候,小酒馆的东西卖得确实很实惠,大大的碗,又香又醇的米酒,而且价钱很便宜。无论是过路的.生意人,还是来赶集的老百姓都愿意到酒馆里坐一坐,喝一碗米酒,解解渴,歇一歇。每天从早晨一开张到晚上关门,客人总是爆满,伙计们忙得团团。有时候,不到天黑,酒就卖完了。

赵二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是手工作坊,每天就只能酿那么多酒,没办法扩大规模。于是他就动了心眼。

第二天,大碗变成小碗,价钱还是大碗的价钱。

赵二说:“客官,这是新配方,酒里加了名贵的中草药,喝了可以治病的。”

客人们都是老主顾,不但相信赵二的说的话,而且还大加宣传。客人不但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一连几天酒都不够卖,赵二又多赚了不少钱。

赵二尝到了甜头,就又想出一个主意,往酒里加水,开始的时候加得少,客人觉察不出。于是赵二胆子越来越大,水越加越多。

几天过后,客人越来越少。再后来,伙计们干脆闲起来没事干了。

一天,赵二正坐在空空匠酒馆里发呆。这时走进一个白胡子老大爷,赵二赶紧跑上前去招呼客人。老头儿一边喝酒,一边问:“年轻人,这店里怎么这么冷清啊?”

赵二很无奈的摇了摇头。

老头儿接着说:“其实开店是有秘方的。”

赵二赶紧把头凑过去问:“什么秘方,请您告诉我,要多少钱都行。”

老人仍不慌不忙地讲:“有一个诚实的人,本来很穷,在别人的帮助下开了个小饭馆,不久就家财万贯。别人问他有什么秘方吗?他说:‘有,就是一份菜中赚一文钱。’”

赵二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头儿又说:“拿纸笔过来,我给你开个治疗‘酒馆冷清病’的药方。”

赵二乖乖地拿纸笔过来,老头儿提笔写了两个字,写完就走了。赵二拿起来一看,是‘诚信’二字。

赵二猛然醒悟,于是把酒馆的名字改成:“只赚一文钱”,从此诚实经营,坚持一碗酒只赚一文钱。

没过多久,他的生意又兴隆起来。

只赚一文钱读后感篇八

生平经历生平经历

赵匡胤,河南洛阳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i,祖父赵敬。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殿前司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初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交出兵权的故事。这就是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历来的史学家大都深信不疑,而且广泛流传。但也有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件事下了这样的评价:故事性强、子虚乌有。从这之后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赵匡胤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内守外”,重文轻武,导致北宋日后“内重外轻”、“积贫积弱”的局面。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丘(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丘,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丘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匡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匡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