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那年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曼珠十岁那年读后感(汇总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岁那年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奇怪的书――《十岁那年》。这本书奇怪之处在于里面不是文章而是诗歌。

本书讲述的一场蜕变的旅行,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短发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和三个保护她的哥哥还有亲爱的妈妈被迫离开了家,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生活很难,但却没能难倒这个坚强的孩子。面对现实,她深深地懂得长大了的她不能再依靠妈妈,这场变故使她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孩子。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永康打工创业,我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爷爷开着三轮车连人带车从高处翻下,我被狠狠地甩了出去,脸上被荆棘扎得到处是血。这一次的经历使我变得胆小内向。妈妈知道后非常内疚,可是生活所迫,她还是没法和我生活在一起。为了锻炼我的胆量,可谓是煞费苦心。今年六一节,我所在的美术社团有一个展示节目,我被老师选中参加。一听到老师宣布我的名字,我害怕极了,但又不敢跟老师说我不想去。晚上和妈妈视频时她见我闷闷不乐,就关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对妈妈说出了我的顾虑。妈妈就和我谈起了《十岁那年》里的河,慢慢的,我放松了紧张的心情,立志像河那样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六一节那天,我勇敢地走上舞台,大方地完成了美术作品展示。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你勇敢面对,不逃避,积极向上,那么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

十岁那年读后感篇二

十岁那年,我们都在做什么呢?或许有些人去了国外,有些人在忙着培训、比赛。大多数的同龄人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下面这位女孩―――金河,她在十岁那年,却经历了战争。

暑假里,我阅读了赖清河阿姨著作的《十岁那年》。故事的主人公金河是一个活泼、善良的小女孩。因为战争移民到了美国,在学校里受尽欺负。金河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直到最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振作起来,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赖清河阿姨用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恐慌,逃难过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后寄人篱下的凄凉,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时的无助等等心理感受。尤其是描写战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里,我也留意了一下新闻。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因为资源掠夺、因为宗教信仰等等原因还在爆发战争。在战争中受伤害最深的就是妇女和儿童。儿童是世界的未来,若没有了儿童,人类便没有了未来。希望每个国家不要因为一点资源而发生战争。全世界要和睦相处,让绿色的橄榄枝长满全球,世界永远和平!

十岁那年读后感篇三

“珍惜”这一词对我们来说很普通很熟悉,常常都能听见。可是如果有一样东西你没珍惜,可能你永远也看不到和听不到。这样你就懂得珍惜了。这本书是用诗歌的形式写的。

书的大意是: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可她没有珍惜。但在这一年里,一场意料以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的家园被炸了,被迫离开了美丽的家园。她们在轮船上漂流了一个月,才搬到美国南部。适应新的环境是那么难,一切都变了:食物、邻居、同学、家……最后在她自己的努力下,有了自信,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律师。

作者是赖清河,是越裔美国人。她出生在越南,后跟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国,在努力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和主人公一样的困境,最终她的工作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她写的《十岁那年》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美国国家图书奖。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要坚持不懈、要永不言败。学习别人的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十岁那年读后感篇四

主人公是个十岁的小女孩--金河。

在她十岁那一年,一场战争打破了安宁的生活,战争的气息是不会最早被孩孩子们捕捉到的。但是战争依然伴随着炎热的夏天到来了,金河也慢慢明白了战争的恐怖。母亲每天担惊受怕,年长的三个哥哥们各有各的打算,最小的金河心中充满迷惑。最终,在爸爸的好友宋叔叔的帮助下金河一家5口坐上了逃难的轮船。在逃难的路上,虽然金河和三个哥哥每天苦中作乐,但背井离乡的惶恐已经开始侵蚀金河的心灵。

在新学校里金河受尽欺负,原本活泼开朗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最后金河才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读完后,我发现这本小说是以为数不多的以诗歌体裁创作的,而且这本小说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写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小孩在向我讲诉她童年的忧伤和快乐。我觉得这一本书应该给大人们看看,让他们感受一下战争对孩子的伤害。我希望今后的世界是和平的,是快乐的,是充满笑声的。

这是用简单、明快的节奏;诉说着并不轻松但依旧充满希望的故事。推荐大家都去看看,它会打动你的内心。

十岁那年读后感篇五

漫无边际的草地和蓝天相拥,棉花糖一般的云朵幻化着各种形状游走在天空,一棵清瘦的树和小女孩相互依偎着,我仿佛听到了树叶“沙沙”地哼着小曲儿,小女孩紫色的裙摆在风中舞动。我瞬间被书架上这本书的封面吸引。

《十岁那年》――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10岁:和弟弟一起各自戴着头盔舞着大铲子,妈妈气得眉头紧锁;在农村老家扔一个小炮吓得一窝鸡四处逃窜,爷爷在一旁笑着骂骂咧咧。书中的十岁是否也和我一样无忧无虑,我揣着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却让我始料未及。

清河,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十岁未涉世的小女孩。她有一个英俊温柔却永远只在照片上的爸爸,一个坚强勇敢美丽的妈妈和三个性格各异的哥哥。她有熟悉的家乡,熟悉的生活和传统,熟悉的朋友,熟悉的木瓜树。

她应该和我一样,觉得童年就该是这样的吧!但战争摧毁了她生活中的一切。

战火摧毁了她美丽的家乡,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她挚爱的父亲。清河来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有了一个新的家,一所新的学校,一个新的班级,一位新的老师,这一切的“新”不是她满心欢喜的新生活,而是陌生的恐惧。十岁那年,她尝到了寄人篱下的苦楚;十岁那年,她被迫学会了看陌生人脸色;十岁那年,她完全告别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的自己。

《十岁那年》的故事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清晰的厌恶,也让我对家人爱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感触。最终,让清河重新振作起来,找回生活信心和勇气的,是家人和朋友的帮助。

小主人公清河从一开始在学校经常被同学们取笑,到有了华盛顿小姐无私的帮助与结交到新朋友。她渐渐适应了“新”的一切,也慢慢重新找回原来那个聪明自信的自己。看见书本封面上那个清河,自信地遥望未来,我松了口气,会心一笑。

十岁的我读着《十岁那年》,懵懵懂懂地体会到,原来幸福不一定是生活的常态,童年不一定都是糖果的味道。

十岁的我读完《十岁那年》,我的心如落叶般飘摇。原来,家人的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未来人生路上遇到每一次磨难,我想像清河那样,站在风中,坚定地向未来招手。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网络教育大专自我鉴定(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简爱读后感大学生(模板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优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

    最新医学大专毕业自我鉴定 毕业医学生的自我鉴定(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2023年秋天的心读后感(模板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

    最新员工培训心得体会(汇总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2023年教育书籍的读后感(优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

    2023年追求卓越读后感(大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2023年好小猫读后感(精选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家庭教育的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汇总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