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GZ才子颐和园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颐和园读后感篇一

今天的风虽然很大,但是我很快乐。

今天游览颐和园的人真不少啊!除了来春游的,还有游览参观的外国朋友呢!你可不知道,人越多,就越热闹,看,那边耍狮子的和扭秧歌得更欢了,旁边的外国朋友直说:“good!good!”呢!

不一会儿,我们进去了。一进门,印入眼帘的是坐大殿,绕过大殿就是“昆明湖”了。颐和园是由“昆明湖”和“万寿山”所组成的。“昆明湖”是个不规则的“8”形湖,湖中间有座著名的`“十七孔桥”。这时,风大了,湖中的水波涛汹涌,很好看,你再看旁边墙上的爬山虎的叶子,绿油油的,风一吹,一层连着一层,也很好看!不一会儿,我们上了“十七孔桥”,这座桥共有十七个孔,所以就叫它“十七孔桥”了,桥柱上坐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石狮子,只见他们的动作不同,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脚下踩个球,好像生怕别人和他抢似的;有的躺着,好像要沉沉入睡似的;还有的.....我们曾学过颐和园这篇课文,还知道有个著名的“长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打破了“迪尼斯”记录。总共可分为273件,每一件的横槛上都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由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有诸葛亮巧用天使,草船借箭的;有孙悟空空大闹天宫的;还有......我们还爬了一部分“万寿山”,这“万寿山”可不是也善,而是当年挖“昆明湖”十大起来的人造山,山上还有好多野菜,绿油油的,可新鲜了!

虽然我们只参观了颐和园的一部分,但是我很满意,因为我看到了“长廊”、“十七孔桥”、“万寿山”、“昆明湖”......我八岁时来过,景色很美三年过去了,这里的景色还很优美。我喜欢颐和园!我爱颐和园!

颐和园读后感篇二

昨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学了语文书18课,让我认识到了颐和园的美。()

作者使用了浏览顺序来观赏颐和园,从前门走到大殿,作者只看大殿的外表,所以直接绕过大殿,来到长廊,作者把长廊的颜色说给我们听,长廊的柱子是绿色的,栏杆是红色的,这和其他的古物一样,很传统,加上两种原色很配,长廊特别长,一眼望不到尽头,它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都画着许多漂亮的图画,周围也有许多花草,显得特别长,特别美。

作者观赏了长廊,又来到了万寿山脚环。作者抬头一望,只看见许多佛香阁和宫殿,等到山上却看见了许多东西:茂盛的树木,玻璃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很绿,船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还能看见古老的建筑城里的白塔。

看见了昆明湖,作者把十七孔桥描写下来,又说小狮子。

颐和园读后感篇三

寒假我去了北京的颐和园玩。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公元1750年,当时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颐和园的风景非常美丽,我至今仍留恋不已。

我们从码头上了精美别致的皇家游船,在水上游了四十来分钟的路程,就到了颐和园。这条水道就是当年慈禧去颐和园度假所经过的水道,因此也叫慈禧水道,水面大约二十多米宽,水很清,船行得十分平稳,因为两边的堤岸是经过了特殊的设计。下了船,走进颐和园的大门,就看到道路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让人看上去十分舒服,空气中还弥漫着花草的清香。走完茂密的树丛小路,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这长廊十分长,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房。柱子是绿绿的,栏杆是红红的。每间的`横槛上都有生动的画,画着动物、树木和风景,这么多幅画,没有哪几个是相同的。走过长长的长廊,登上过万寿山,下山后,就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清澈见底,静如一面碧玉般的镜子,围着长长的堤岸,两岸栽满了绿绿的垂柳。

在湖中心有个不大不小的岛,岛上长着许多树木,在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十七孔桥,就可以跑到小岛上玩。可想而知,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桥上的栏杆上立这100根左右的柱子,柱子上都雕刻着生龙活虎的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完全没有一样的姿态。

颐和园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我仿佛也走进了颐和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大公园吧!

走进了颐和园的大门,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栏上都画着画,有人物,风景,花草等,共几千幅,没有那两幅画是相同的。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走完长廊就是万寿山。万寿山上面是排云殿。从万寿山下来是昆明湖,湖中心有个小岛,游人走过石桥可以到小岛上玩。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每个桥洞栏杆上都有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形态不一,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都有一种想冲过去看看的感觉,真的好美呀!你想去吗?我们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颐和园读后感篇五

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