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的天空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QJ墨客最新国学的天空读后感(通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篇一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下面是有国学的天空的读后感,欢迎参阅。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国家对传统经典教育的恢复,慢慢对孔孟之道的了解多起来,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们鄙夷的称作孔老二。后来,自己买了《论语》,也就是为了看《论语》而看,好似在学习古文,在记忆其中的经典名句,对孔子学说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系统,也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国学的天空》这一本书。应该说,我们对于孔子学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不足。傅佩荣老师对于孔子学说的演绎,深入浅出,他总结了孔子学问的三个特点。即学习传统、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学习传统,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学习五经六艺。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技能。所以他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现在需要学习的传统,就应该包括我国自古至今所有文化的经典之作,也应该包括其他文明的经典之作。学思并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仅仅知道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一,难免导致混乱。在这一点上,就要按照哲学中的“扬弃”处理,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既要有发扬、保留和继承的“扬”的过程,也要有抛弃、克服的“弃”的过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学行并重,是要注重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的欲望,还要在言行上磨练自己,然后在向良师请教的基础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象书中讲的老人粘蝉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就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还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研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经典学习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主动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时引领大家一起造福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学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不是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拿来运用,而是在学习中领会书中的精髓,读经典,悟人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责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在创先争优实践中自觉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人人都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之作,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读完本书后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哪一节呢,我的头脑中立刻出现孝敬父母这一章,孔子认为,孝顺出于子女爱父母之心,这种爱心自然表现为和悦的神情与利脸色。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在此,我想结合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谈一下我的思考。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篇二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的天空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对于中国的士人来说,儒家之学可立伟业,道家之学养天年。两家之学为中国读书之人提供了两条可以选择的路,此路不通还有一条,众人又何乐不为呢?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素来对国学怀有一种崇敬之情,觉得它那样高高在上、触不可及。对于如我一般底蕴并不深厚人而言,国学,或多或少带着些深奥、博大的感觉。傅佩荣先生所著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也同样如此。但当我不断深入去品读这本书时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褪去长久以来国学被人们批上的厚重外衣,用易懂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内涵,让读者在欣赏国学美妙之处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

傅佩荣一直有“中国台湾版于丹”之称,他在《国学的天空》一书中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逍遥。他还用这四位圣人的理论,以最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提高能力降低欲望,人才能快乐。要有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自然随之而来。

关照各人的内心,在快乐中成就立体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孔孟是一致的。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开阔而坦然时,当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时,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

傅佩荣教授笔下的孟子,是一个真诚的人,快乐的人----他的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自信而快乐的。傅教授重新解读了孟子的快乐人生,他所展现的孟子,是全方位的孟子:教育,人伦,修养,人生等。并以他的朴素主义哲学观点为依据对现今人们的困惑一一做了点拨,古事寓今,启发人深思。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篇三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的天空的读后感二

正如本书作者傅佩荣所说,人在三十岁之前学儒家,可以走得更好,因为它告诫人们向善,有理想、有追求。但过了四十岁以后,会发现有儒家思想还不够,因为人生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情,善无善报,恶无恶报,才发现,孔子的思想虽有善意,却未必有善果;所以必须看开,所以要跟“道”结合。本人很以为然,作为一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人,至今仍有许多迷茫和困惑,所以更多地学习了《国学的天空》中道家的章节,更多地来谈一谈对道家思想的感受。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人活得累。所以老子说,人活得这么辛苦,到处受人约束,必须委曲求全,认真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何必做这些事呢?有身体就要有面子,有形象,就开始与人争名夺利,痛苦和烦恼就会随之而来。老子的意思是,人不要太在意自己,不要太在意我要吃什么,喝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功名利禄;你太在意,就必须放弃你的自主性。人生的痛苦源于“我执”,认为我一定要胜过别人,我一定要达成某种目标,或者我一定不要碰到什么困难。所以要尽量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太在意身体的享受。

人们在对物质的追寻过程中,欲望不断膨胀,忘记了身体和钱财、地位哪个更重要,结果劳累和伤害了身体,得不偿失。道家告诉我们“少私寡欲”,一个人多思多欲,不可能快乐,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生出更多的欲望,结果更痛苦。所以,知道满足,知道停止,才可以保持长久。

庄子谈到人的修炼,要做到“心如死灰”。当别人都在耍弄心机、争奇斗艳、巧取豪夺、夸耀富贵时,你却能使“心”进入虚和静的状态。人在世上,若能做到不与别人攀比,安静的守住自己的内心,就会免去很多痛苦,拥有很多快乐。

庄子谈到“混沌之死”的寓言,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混沌没有耳鼻目口这七窍,无法与外物沟通,因而也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本来“混沌”处于一个和谐宁静的世界里,过着单纯的日子,但当别人给他打开了这七窍以后,“混沌”很快就死了。人活得简单、单纯了,才可以领悟到道,人类生命的伟大潜能才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现代人,生活的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去研究,一切唯利是图,科技是发展了,但地球却遭到破坏,现代人生活在自己自以为的聪明而造成的苦难中。所以现代社会要做到和谐,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真正觉得快乐应该不为物使,遵从于内心真实的需要。

老子说:为政者宽厚,粗枝大叶,人民就淳厚;为政者苛细,人民就狡诈。所以政治人物看起来淳朴反而是好事,为政最怕刻薄一刻薄就会伤害人心,不如尽量管的宽松一点,不要要求严苛。大道至简,老子的话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这些只是端午节假期小读的一些感悟,只是采撷了伟大国学天空中的几缕星光。学习国学,学习老庄,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上活得更真实一些,更内敛一些,更加回归内心,又能超然于物外,去除浮躁,涤荡心灵,在这样一个浮华、烦乱的世界上,还能让心灵静谧,还能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还能知道自己活着,并且生活着。任自己的心灵逍遥遨游,真的很惬意!

国学的天空的读后感三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国家对传统经典教育的恢复,慢慢对孔孟之道的了解多起来,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们鄙夷的称作孔老二。后来,自己买了《论语》,也就是为了看《论语》而看,好似在学习古文,在记忆其中的经典名句,对孔子学说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系统,也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国学的天空》这一本书。应该说,我们对于孔子学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不足。傅佩荣老师对于孔子学说的演绎,深入浅出,他总结了孔子学问的三个特点。即学习传统、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学习传统,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学习五经六艺。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技能。所以他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现在需要学习的传统,就应该包括我国自古至今所有文化的经典之作,也应该包括其他文明的经典之作。学思并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仅仅知道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一,难免导致混乱。在这一点上,就要按照哲学中的“扬弃”处理,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既要有发扬、保留和继承的“扬”的过程,也要有抛弃、克服的“弃”的过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学行并重,是要注重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的欲望,还要在言行上磨练自己,然后在向良师请教的基础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象书中讲的老人粘蝉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就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还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研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经典学习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主动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时引领大家一起造福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学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不是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拿来运用,而是在学习中领会书中的精髓,读经典,悟人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责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在创先争优实践中自觉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国学的天空的读后感四

国学的天空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并且能看懂的书。

提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到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

对于入世者,孔孟之道可谓必修;出世者则与老庄相伴。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儒道两家亦颇有渊源,孔子多次问礼于老聃。而在百家争鸣后,唯有儒道两家存在至今。究其因缘,大有说头。

两者既有对立,也有互补。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起过很大的作用。在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实施正是对道家之学的借鉴。而武帝时期,重用儒生也是国家要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不破。

当然了,一般都是先想平天下的嘛,人最初的理想总是很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了,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找到道家之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仍可存在发展。当然也和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有关。

国学的天空的读后感五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读完本书后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哪一节呢,我的头脑中立刻出现孝敬父母这一章,孔子认为,孝顺出于子女爱父母之心,这种爱心自然表现为和悦的神情与利脸色。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在此,我想结合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谈一下我的思考。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学的天空读后感国学的天空读后感。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篇四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国家对传统经典教育的恢复,慢慢对孔孟之道的了解多起来,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们鄙夷的称作孔老二。后来,自己买了《论语》,也就是为了看《论语》而看,好似在学习古文,在记忆其中的经典名句,对孔子学说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系统,也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篇五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国家对传统经典教育的恢复,慢慢对孔孟之道的了解多起来,孔孟之道不再是大毒草,孔子也不再被人们鄙夷的称作孔老二。后来,自己买了《论语》,也就是为了看《论语》而看,好似在学习古文,在记忆其中的经典名句,对孔子学说的认识并不深刻,也不系统,也没有多少体会和感受。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国学的天空》这一本书。应该说,我们对于孔子学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不足。傅佩荣老师对于孔子学说的演绎,深入浅出,他总结了孔子学问的三个特点。即学习传统、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学习传统,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学习五经六艺。孔子不仅学习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习得传统技能。所以他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为一个人才的典范了。现在需要学习的传统,就应该包括我国自古至今所有文化的经典之作,也应该包括其他文明的经典之作。学思并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仅仅知道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一,难免导致混乱。在这一点上,就要按照哲学中的“扬弃”处理,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既要有发扬、保留和继承的“扬”的过程,也要有抛弃、克服的“弃”的过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学行并重,是要注重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的欲望,还要在言行上磨练自己,然后在向良师请教的基础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象书中讲的老人粘蝉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就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还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研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经典学习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主动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时引领大家一起造福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学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不是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拿来运用,而是在学习中领会书中的精髓,读经典,悟人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责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在创先争优实践中自觉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读爱我中华有感(汇总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最新祖父与我读后感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实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最新家训承家风读后感 家风家训书籍的读后感(汇总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跳舞的蛇读后感 我的心在跳舞读后感(优秀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

    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设计(优质5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

    2023年名著读后感高中 高中励志名著读后感(模板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最新婚礼策划方案(精选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

    绘本故事亲一亲读后感(优秀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

    最新书的世界书的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汇总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最新将来的你读后感(精选6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