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翅读后感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雨中梧蝶翅读后感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蝶翅读后感篇一

认识自己如此之难,就从比较柔软的舌头开始吧!

读《鱼翅与花椒》的两天恰好是周末,于是连着两天下厨,对吃有了关心,忙忙碌碌中也好像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

高蛋白饮食给身体塑造人群,必吃榜单给观光客,不为人知的私房菜给风雅名流,苍蝇馆子给众生……如今若不是自己擅长厨艺,想在这盘泾渭分明的饮食图谱上发现点新玩意儿,倒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

作为外来者,扶霞克服身份认同困惑的“以身试法”锐化了她的感受力,但作为本土文化原住民,要获得这种持久弥新的热情,非要抱持着开放的心态并上些冒险精神,让身体忠实于观念,才能让舌头复苏。

蝶翅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有味道的书,英国人写的川菜饮食,挺有趣。1992年,从事亚太地区新闻报道助理编辑的扶霞来到中国,本意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却在途径成都时爱上川菜。

她留在四川大学学习,并成为当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第一位外国学徒。其实在挺多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吃的东西都奇奇怪怪的,比如我们和一个外国朋友吃火锅的时候他就坚决不肯吃鸡爪、火腿肠、鸭肠和脑花。很多时候,通过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才更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江城》如此,《长乐路》如此,《再会老北京》如此,这本书也是如此。

没有政商巨子的伟大成就,没有知识精英的傲人成果,没有冠绝全球的华彩建筑,没有傲啸四方的杰出事迹,书中聚集的,都是日常的普通人,以及我们每日所见的普通街市。但是这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与很多其他城市一样,成都的老城区也正在被拆除,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正在努力摆脱过去留给它的成熟风尘,努力的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青嫩的小姑娘,这里的一些记录就好像是一座城市的墓志铭。

蝶翅读后感篇三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西北边的偏僻后街上,水泥建筑里一扇敞开的窗户传出切菜的声音,轻柔而充满韵律的捶打声、瓷勺与瓷碗的碰撞声在空气中产生共鸣……这里是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课堂。

正在这时,两张“洋鬼子”的面孔满含着急切与兴奋地冲进房间,在师生们当中引起一阵骚乱。原来作为美食发烧友的英国女留学生扶霞和她的德国朋友沃尔克打算到这里偷师学艺。

他们等来了一场漫长的谈判。办公室里,烟抽了一包又一包,烟灰缸都装满了;茶杯里一次又一次地续上热水,又不断地被喝光。经过各种讨论和善意的讨价还价,终于定下了费用、上课形式和时间。在流连于餐馆和小摊,在朋友家中开眼尝鲜之后,扶霞这才正式进入四川美食的堂奥。

这还是她在成都居住的第一年。早在1992年,扶霞初次看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开始学习汉语,试验一些中国菜谱。两年后,她前往四川大学留学。也是去国离乡的生活,让她开始重新省视自我的认同。“我来中国到底是干嘛的呢?”过往的生活好像一条传送带,她顺着它走,用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上剑桥大学,走向新闻事业,从事学术工作,这却并不是她真正感兴趣的,成为专业厨师的想法一直以来被压在心底。抛开了过去的世界,她自然而然追随异国他乡的指引,重新发现并探索自我的方向。

在书中,扶霞用她的生花妙笔记录了她浸淫于成都的美食、文化和城市生活之中的感受。细腻而鲜活的场景,铺陈这个城市的声色犬马,如同中国古诗的意象连绵排布,从中可见她卓异的观察力和发自内心的好奇、包容和热忱。食物和场景刺激着她的多重感官,成为油腻腻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画,留下回味无穷的记忆与关于文化和自我的反思。

美食事关美味,还事关身体和文化,乃至于宗教、祭祀、爱情、亲情、生意往来、行贿受贿。经由美食,扶霞拥抱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使之嵌入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之中,剥离了从小在欧洲生长起来的文化和习俗,“像一条蛇一样慢慢蜕皮”。自我的探寻和改变这条线索隐藏在她在成都最初的跨文化体验背后,也贯穿了她日后走遍大江南北品尝和考察的路途。比如,她接受了英式价值观认为“恶心”的中国食物,接受了用食物的凉性或热性疗愈身心,关注属于食物本身的口感,放弃了原来的“干净”或“安全”的标准,对英国人可能认为的危险见怪不怪……总之,“奋不顾身”投入到不同文化的冒险之中。

融入了这片“友谊的绿洲”,研究中遭遇的任何挫折和不快都能在爱和欢乐中化解。她感到自己这才真正将自我迷失在了中国,在与当地好朋友的对话中,思维方式也变得和他们相似,“我可真是个变色龙,再也记不起自己原本的颜色。”

“变色”后的扶霞面临回家势必陷入身份转变的危机,她选择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之都寻求缓冲,正如她初次去成都时一样。中国的吸引力与回家的渴望、以及中国与英国的不同自我在互相冲突,正如香港本身也充满了反差及大的几种元素之间的角力——贫富、东西、传统和现代,她在这座都市身上看到了胶着中的自己的面影。

当然,扶霞也有过厌倦了中国的时候。面对这里“疯狂”的生活方式和食物,她倦怠了;面对正在高速改建中的老城,她失望了。乡愁牵引着她,回归到年少时的生活。

直到2007年,她来到扬州,老城的姗姗古意、温柔收敛的淮扬菜,成为了一剂有效的补药,化解了她面对中国狂飙突进的发展和自己的研究的疲累。她从之前打仗一般的研究中脱身,同时也离开中国积贫积弱而后暴饮暴食的历史,遇见了中国人对吃开始有品位和讲究的时代,重见这个国家的优雅和古朴。

许多记忆在脑海中翻滚而来:她学会了中文,会烧中国菜,改变了自己的口味,广交中国朋友,甚至丢失了妈妈从小为她苦心培养起来的英式餐桌礼仪。但无论在她朋友眼中,还是自己看来,她仍然是一个外国人,只是突破了西方习俗的界限,敢于自己决定自己吃什么和怎么吃,“老娘一点儿也不管别人怎么想。”

通过饮食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意味着一种内心深处的自由。只有被地大物博的神州所滋养和磨练过的心灵,才能享有这般丰盛,得以自如地被安放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而不迷失。这关乎吃,也关乎身份和自尊。那个自我认知的灵光时刻,扶霞记了很久很久。

蝶翅读后感篇四

“咚,咚,咚,咚”,伴随着楼下每天准时不断地修建地铁的声音,花了一天多的时间,读完了《鱼翅与花椒》,这本书留在我的读书清单里面接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回到成都后,伴随着火锅和乡音,几乎没有停顿地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有英语版,我想买几本作为以后送给外国友人的礼物,让他们从一个最容易接触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领域去了解我成长的地方。特别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生活后,我发现当地人或许对中餐的了解或许只有咕咾鸡,咕咾猪肉,咕咾鱼以后,他们能吃到的和体验到的只留下了中文名字的中国饮食后,对遥远中国的理解,也只能隔着屏幕想象的时候,《鱼翅与花椒》绝对是一本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书籍。

《鱼翅与花椒》是英国女孩扶霞.邓洛普于90年代初期,最初抱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来到中国后,却一发不可收拾地被四川美食所吸引,并在中国饮食的引领下发现了自己一生的天职后,旅居和游历中国几十年后,写下的有关中国各地美食的文化体验。或者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本以饮食为契机,记录了近2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分享和中西方对话交流的书籍。

首先,我想说下翻译,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会让四川人觉得亲切的书籍,译者信达雅地还原了作者对中国饮食和文化的理解,甚至在很多词语和段落中地道地使用了四川话,让我忍俊不禁地怀疑这个英国女孩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四川灵魂住在她身体里。就连粤语的部分,也是绝对地使用了很传神的口语,让读者很容易被带入她描写的美食王国,跟着她一次次冲破自己对饮食和文化的禁锢,伴着老妈兔头,莲香楼的早茶,卤煮火烧,大闸蟹,扬州炒饭,完成了一趟中国美食之旅。

作者写到,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我们的饮食又不仅仅是只是饱腹,而是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与社会发展(宴席文化),饮食与社会地位(夏商时期的鼎文化),饮食与性之间的关系(溥仪与妃子),食物的历史(花椒的历史),地域饮食与本地人性格之间的关系(四川人的温柔和爽快)。饮食更具有治愈的作用,到让受伤的人找到一处温柔抚慰的地方,美食亦是人生避难所,“生活是苦的,食物却能带来一丝暂时的甜”。

三年前去伊朗旅行,从德黑兰到伊斯法罕的大巴车上,售票的师傅很热情地帮我们搬行李下车,虽然他只会简单的几个英语单词,却匆忙地打开一名中国男性生吃老鼠的视频,并好奇洋溢着惊讶和激动的心情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都要生吃老鼠?!”我看得出来他的复杂的表情中除了好奇激动,还夹杂着种种难以理解的疑惑。对于一个以kabab为主菜的国家,除了整块的牛羊肉和鸡肉,对视频里的一切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这就是扶霞在书上写的,所谓的文化误解,外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偏见,或许来自她书里写到的根本毫无根据的”猴脑“宴,或许来自因为非典被演绎的野生动物饮食,或许来自鸡爪猪蹄毛肚肥肠,这类习以为常的家常菜里。

而我也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踏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生活时的恐惧,从网络和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抢劫和谋杀的新闻,促使我在那里的头几个月生活战战兢兢,连下楼买生活品都得鼓足勇气时,而在一年半的生活期间,当我越发了解那里,越懂得那里的文化后,其实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我自己的假想,我也在反问自己,是否对其他文化带有先入为主的态度呢?!

简单粗暴地框定在遇见的每一个人身上。其实对独立个体而言,扶霞不仅仅是一名蓝色眼珠的英国淑女,更是一名热爱中国美食和文化的女性。而我不仅仅是一名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娃娃(有时候外国友人喜欢叫我chinesedoll),更是一名喜爱探索世界的女性。傲慢与偏见,都只是来源于我们对陌生的不了解。而文化的鸿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深沉,当我们愿意放下旧有的陈念,尝试一国的饮食时,其实已经开启了一扇与新文化交流的门。就像扶霞在书里写的一样:“无论在什么社会,一流的厨艺都远不止味道这么简单。和所有的艺术一样,这都是一场关于文化的对话,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探索更丰富的内涵。要是你你不懂菜品展现出来的主题与传统,那就无法完全欣赏其美妙。”

扶霞作为一名热爱中国饮食的美食家,经历了中国巨变的20多年,常常“以我们成都自居”的友人,也提出了她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食物浪费,环保等问题的关心,而这些关心应该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关注的。从个人层面上,作为美食作家,扶霞也在反思她的职业矛盾,“一边是多年习惯的杂食和好吃,一边是道德谴责让我没有胃口,真是太矛盾了。”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价值观,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肆虐至今时,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因为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好恶,导致了人类侵占了地球上多少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借用苏轼的《浣溪沙》里的一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这种质朴无华的清欢也是一种值得参考的人生态度。

楼下修建地铁的声音还在持续,离开中国四年后,我本以为这些声音是我早就熟悉的声音。而在这四年中,似乎和扶霞一样,我不得不承认,我心中那个自己也变了。或许是在尝试第一口异域饮食开始的,或许是在学习了第一句波斯语开始的,或许是在爬上第一座亚美尼亚神庙开始的,我也不知道到底那些留在血液里的东西到底是怎么运作影响我的,但已经让我和扶霞一样,分辨不出“文化的界限在哪里”。

蝶翅读后感篇五

《鱼翅与花椒》是一本很神奇的书,透过书,简直能闻到阵阵菜香味。这本书翻译的非常地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中国人写的书嘛。

书中提到了川菜、湘菜、广式早茶、淮扬菜等等,不仅介绍了菜的做法,同时也介绍了这些菜系的由来以及中国这几十、上百年间形成的文化。书中的介绍也让我进行了一番反思,对于吃,我只属于好吃,只逞口舌之快,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道菜的食材、烹饪技巧、背后的文化。

《鱼翅与花椒》更是将我拉入到这个真实细腻、充满烟火气的世界里,之前看的书多为心理学、方法论,太虚幻、太缥缈、甚至太不切实际,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生活是什么,自由是什么,什么是追求,丰富精彩的人生又是什么,引我不断地去思考和反思自己。

这是最近难得的一本无比惊喜的书,每打开一个章节,就忍不住将整章一口气看完,太引人入胜了。不仅书的内容太让我感到惊喜之外,还感慨身为一位女性独自闯荡在中国大地上的羡慕之情,因为有着一重外国人的身份,让很多独自行动的危险性和困难性降低了。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缤纷世界读后感 缤纷羽毛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2023年落花生读后感(优质9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最新地震读后感(大全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

    饮酒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红楼读后感诗句有哪些(实用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

    最新读后感格式(汇总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读了小瓶子后的感悟(优质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外婆树读后感(精选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

    2023年冰心海上读后感 海上劳工读后感(精选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2023年女勇士读后感 海上小勇士读后感(汇总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