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在从容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紫薇儿2023年自在从容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在从容读后感篇一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贾先生也喜静,但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自在从容读后感篇二

《浮生自在》是我这个月会随手翻一翻读一读的散文集,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治愈的书,有的文章我也不止看了一遍。如果你目前正处于一个比较迷茫或者浮躁的状态,我都会推荐这本书,读一读里面的故事会觉得心能沉静下来。人生不过如此,起起落落,悲欢离合。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脚踏实地过好眼下的生活就好,努力抓住眼前的一点一滴小幸福也不错。

这本书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以及“静思与独处”。“放下的禅意”这一辑的散文告诉大家“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放下心中纷扰,舍得外物得失,包容他人果实,岑鞥实现自我修行”。“享受自在生活”这一辑聊的是日常生活,说的是“我们需要珍惜每一个云淡风轻的小子日,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也要从容抵抗所有的风暴的不安”。“静思与独处”这一辑谈的是人与自我相处的智慧,“静思是肉体与灵魂的天人合一,独处时自我生长的必要空间”。

所有故事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蒋殊的《大地之上,天空之下》,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母亲重病住院,手术前后的精神状态、家人们的心理路程、以及陪伴母亲过程中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悟。我想之所以印象深刻,是自己也非常有共鸣。此前我经历过爷爷和奶奶前前后后出入icu病房,内心大抵也经历过同样的煎熬。

作者母亲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得知自己得了重症也表现得淡定自若,非常听儿女和医生的话,除了希望自己身体得以恢复以外,也是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麻烦。人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很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自尊心很强。身体再多疼痛,头发再多脱落,都变现得从容。毕竟亲人照顾自己身体已经很辛苦,不想透露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别人来抚慰的需求。对于家人来说,医生的每一句话都意味着这一秒是天堂,下一秒即是地狱。

家属们也很配合会把门前整理干净。虽然并没有人告知家属们自己亲人所在的病床号码,能有机会进去看望亲人的家属也会帮忙留意其他家属的病人床号。医生每一次窃窃私语,家属们也都会仔细倾听是否提到了自己的家人。每当有病人脱离危险,离开icu的时候,所有其他病人家属也会投来羡慕和祝福的眼神。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内心真的有被牵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场景,仿佛自己也正焦急等待着亲人。

人生在世,除了生死无大事,请安心认真的生活。面对当下的小烦恼,置之一笑就好。

另一篇《花朵上的沙尘暴》讲的是作者杨献平独身一人在巴丹吉林沙漠的生活。本来居住的宿舍后有一座果园,开着漂亮的梨花,香气扑鼻,晚上尤为美丽。可这一切美丽都是不长久的,因为沙漠地区时不时就刮起能置人于死地的沙尘暴。一夜之间,居住的房间都盖满了沙子泥土,若不清洗所有的生活用品,无法再继续生活。而美丽的果园也变得一片狼藉,花瓣散落一地,只剩下破败。可当太阳再次升起,一切回归平静的时候,沙漠的生活也就再次好起来。顽强生长于此的动物、植物还有人们也就再次充满着朝气。

我敬佩与作者有勇气有耐心可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生活,并自得其乐。他经历的起起落落其实也就如我们的人生一般。当你觉得一切恬静美好的时候,生活或许给你一剂重创,迫使你卷土重来。而当你坚持不下去,觉得茫然昏暗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太阳看到希望。

《浮生自在》,我很喜欢这本书,在这里推荐给你们。愿我们都能放下过往、享受当下、并学会静思和独处。

自在从容读后感篇三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冠以“行者”称谓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却又未忘记在纷扰的俗世中的前行。作者应该算是一个,其实“先生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璀璨,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这些都是在《自在独行》中要告诉你的。

《自在独行》是一本散文集,展现的是贾先生独行的内心世界,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书中坦言“真正的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更是来自内心的安宁”。

孤独从来都是每个行者灵魂的真谛,或许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韵味,然而从来又都是有“大隐隐于市”的畅快,然而真正的宽释与从容都是经历岁月的磨砺、大潮的激荡之后所获得的,贾先生就是,从那个特殊的政治时代穿越而来,练就了一份冷眼旁观的本领,在烦扰的时代中,用一份“任性”孤独地前行,极具叛逆却又不失淳朴。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对一些灵感。

日月交替的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其实生活从来都不苛刻,却又不宽纵任何人,既然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能自在就自在,能潇洒就潇洒,完满的一段旅程,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啦,莫为食不果腹而忧愁,莫为等待花开而心急,莫为生离死别而悔恨。尽心如意,少留缺憾而已。读书笔记其实世上的事情,认真不对,不认真也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应该在这种不争、不快、不抢、不夺中一路走过来。

贾先生性格不羁,却也洞明世事的学问。譬如他会告诉你“过日子的秉性就是:过不好,受耻笑;过好了,遭嫉妒”。而其却看透而不入窠臼,淡然自乐而活;又譬如先生言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所以先生怡然自乐于书海,置身于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这是一本冷眼看世界的书,在苍茫的大地上行走,察观人生百态,却又能用独特的视角给予解读,给人以启迪。值得一看!

自在从容读后感篇四

浮生若梦,难免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自在不成人,自在不成人。”如何在浮生中获得自在,是个大学问。最近读《浮生自在》这本书,有很多共鸣,我似乎找到了更真切的答案。

《浮生自在》是《北京文学》70周年经典作品系列丛书的散文卷,作者阵容强大,既有史铁生、汪曾祺、贾平凹、毕飞宇、蒋韵等众多名家,也不乏蒋殊、杨献平等散文新锐作家。

全书作品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所收集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篇篇精彩,扣人心弦。刚拿到书的那天,我一口气读了好几篇,喜欢字里行间的那份真诚与亲切,仿佛是和老朋友在对话。

放下,心无挂碍,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放下二字,说起来简单,但是放下的过程却往往很艰难,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如刀割!时代滚滚如车轮,作为个体,力量是那么渺小。有人对命运奋起抗争,有人选择对命运臣服,有人抗争之后只能无奈地臣服。

《青梅》一篇,我读了几遍,每次读时,百感交集,而后释然。作者的姥姥小时候被她娘强迫裹脚,说她是要在这本乡本土过活的,挣不过命去!好在她爹极力反对女子缠足,他认为,一辈子做个混沌而快活的人,不是他女儿莲的宿命和人生。她娘拼命裹,她爹坚决放,结果是,姥姥有一双并不天然的畸形脚。

姥姥被她爹送去学堂念书,她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然而,她没有在学堂念到毕业,她病了,患了头痛症,看书写字久了就头痛欲裂,天旋地转,身体孱弱的她最后只好休学。

新学堂的经历,渗入了姥姥的生命中,它催生了一个少女的不甘心和对未来的一点憧憬。她到很晚才出嫁,嫁给已在北京读完大学的姥爷,不是做原配是续弦。姥姥心大,对未来有憧憬和想象,只身一人,离开家乡离开离开父亲,跟随夫君去闯荡一个大世界。命运却给她开了无数个玩笑。

她夫君比她小几岁,对她心生敬重,却捉摸不透她,从来没有像爱人一样爱她。后来他婚外恋,离家。她就是在那段时间喜欢上了竹叶青,边喝边说:“好酒!”心中多少泪,和着这酒喝下去,暖着百结的愁肠。

姥爷钟爱滑冰,常常和她的恋人一起滑冰,他们心心相印,转出很多醒目的花样。姥姥在三楼的露台弄成了一个冰面,她把那双畸形的不甘心的脚塞进女儿的冰鞋里,很倔强,很努力,最终没有学会自由地驾驭冰鞋。“她的心想飞,可是,她的身体不允许。她的生活,她的命运不允许。”

她的命运,已然无力挣脱。姥姥生育了十个孩子,但活下来的只有四个,且都是女孩儿。姥爷为了延续香火,纳妾了,就在姥姥失去她最疼爱的小女儿不久。姥姥放弃了抵抗。姥爷和他的妾生了一个儿子。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颁布婚姻法,姥爷只能二选一,最终是姥姥主动说出了离婚两个字,为了那个刚出生的男孩子。两人办完离婚手续一起下馆子,姥姥喝了最爱的竹叶青。几十年的悲伤与纠缠,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杯酒里了。

生在旧时代的读过书的姥姥,命途多舛,她抗争过,善良而坚韧的她,最终选择了放下,原谅伤害过她的人们,和命运和解。我们无数的普通人,何尝又不是无数次的在抗争与放下中前行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放下心中纷扰,舍得外物得失,包容他人过失,才能实现自我修行,拥有一个豁达、通透的生命。”一边经历,一边成长,有勇气拿起,有心胸放下,便是自在。

自在从容读后感篇五

今天拿起了贾平凹老师的《自在独行》,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人,刚认识他。现在,我拿起存封已久的它,我还是一个人,像从未遇见过他一个多月了。今年过去快五个月了,可能这一个多月过得是最快的吧,每天没什么可记得的,总是过得最快。
走进了第一章,孤独地走向未来,生命的睿智——从容是真!
随着贾老师来到了,他的小学生活,瞬间亲切感袭来。我的小时候,小学的教室也在寺庙里,每早每晚都是估摸着起床睡觉。晚上嘛,就是想着五点半的动画片开始了,七点的新闻联播(每天最不想看的,但是不能切台,因为啊就两个频道),七点半开始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啦(最最喜欢得),那时候晚上八点多九点就睡了,哪像现在十二点还在倒腾。早上嘛,听到院子里的闹腾着叫吃早饭了,差不多我已经起来了,没表,不知道什么时间,就怕迟到,起来得老早了。后来,爷爷为了我有个好点得教育,把我转镇上的小学了,每天可要走三四十分钟的小路。我记得最深得是冬天得时候,我们都是院子里七八个不等的小朋友一起打着电筒一前一后的去学校;下雨时,我们还会背一双干净的小皮鞋放书包里,进学校得时候,去熟悉的小卖部把筒靴换了,再去学校。想想那时的我们还是挺好玩的。后来五年级去华蓥的某小学了,兜了一圈还是去华蓥了,记得我幼儿园还是在华蓥读的呢,家里变故回老家了…
难得如此平静的静心下来看看书,感觉很棒!
最期待第二章,人世的悲心——宽释是福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