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论文(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雨中梧科普小论文(优秀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小论文篇一

一天下午,我骑车由西向东行,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由于附近没有楼房遮挡,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在交通信号灯上,我根本无法辨认此时是红灯还是绿灯在亮。这显然是交通安全的一个隐患。于是我产生了改进交通信号灯的想法。

现在用的交通信号灯虽然也有遮光罩,但是在早晨或黄昏前阳光入射角很低时就不起作用了,这时太阳光直接照到灯面上产生强烈反光,干扰驾驶员和行人观察信号。受到百叶窗的启示,我试验在灯面前装一个栅状多层遮光罩,其隔板的上表面涂上黑色吸光材料,下表面涂高反射率材料。这样一来,来自斜上方的阳光被隔板上表面吸收,信号灯不亮时呈黑色;灯一亮,光线除了直接照出去,还有一部分被隔板的下表面反射,驾驶员和行人很容易看清。

我制作了一个防阳光干扰的交通信号灯模型,甩废cd光盘作隔板,上表面贴上黑色即时贴,再用聚光灯模拟太阳光进行试验。当太阳地平角为40°时,普通的信号灯就有部分灯面被照亮,而我的作品在聚光灯以接近0°角直照时,从行人的观察角度看去,仍能清楚地分辨信号灯是否亮着。

科普小论文篇二

问题的论证:

大熊猫应该只吃竹子吧!它们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还吃胡萝卜,科普小论文500字作文。他们吃的各式各样,连肉也吃,比如说竹鼠,它们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证明,他们是杂食类动物。

问题的结论:

根据上网查资料,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谁么都吃,这是我查的资料。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看,大熊猫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他们的食物太特别了。

问题的延伸:大熊猫的天敌是什么?它是怎样防卫自己的呢?

参考材料:《动物大百科》《动物世界》

科普小论文篇三

自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发电的原理以来,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电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有了它,我们可以使用电灯、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有了它,城市的夜晚就会变得灯火通明,交通事故也减少了;有了它,工厂的机器为我们织出了一件件漂亮的衣裳。

不过,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用于发电的各种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终有用完的一天。依目前人类耗能的平均速度计算,2050年前后石油就会枯竭,即使是最丰富的太阳能,在数十亿年后也会耗尽。假如汽车熄了火,电灯不能亮了,电视没了图象与声音,电脑成了摆设,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但是这种情景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虽然科学家不断研究地热、沼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希望取代石油,可是一直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新能源尚未开发成功,而旧能源又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人们应当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尤其是我国本身能源又有限,因此,就必须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节约能源,必须从身边开始,从自已做起,主要方法有:

一、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二、洗澡时动作要迅速,不边洗边玩。

三、减少开电冰箱的次数。

四、夏天空调器的温度不要调节器得太低。

五、不要无休止地听音乐、玩电脑游戏、看电视等。

科普小论文篇四

我是一只蝉,一只生存在地下黑暗部落的蝉,我的梦想是钻出土地,脱壳化成知了,然后飞向天。

天开始下雨了,雨水湿润了泥土。雨停后,我开始向上艰难地爬,终于爬了出来,看到了地面上的景色,刚刚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水珠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珍珠,水珠在花朵上真是晶莹剔透。

我心想:我一定要变成知了,飞向蓝天,去找彩虹姐姐。我开始向上爬,树干上凹凸不平的树皮弄的我肚子非常痒痒,痒得我哈哈大笑。为了不让一些顽皮的小孩捉到我,把我置于死地,我一直爬到树顶才开始脱壳。

开始脱壳了,先是我的背后裂开一道,猛的疼了一下,疼的我差点晕过去。我休息了一会,便继续脱,一会儿,一只在树干上的蚂蚁说:"金蝉哥哥,你为何这样痛苦呢?你看我多自在啊,想去哪去哪,闯一次全世界都没问题。""可是我想飞啊。""飞有什么好的,很容易被发现,我不劝你了,你慢慢飞吧!"我多次忍耐住了饥饿与疼痛,终于,我把头成功脱出,就剩尾尖了,我用前爪死死抓住树皮,尾部向前一使劲,成功了!我脱壳成功了。空壳就像模型一样在原地不动,定在那里,我看着我的壳,依依不舍,便趴在壳上睡着了。

第二天,我会飞了,我高兴地飞了起来,在树干上,贪婪地吸吮着大树妈妈的乳汁,唱起欢快的歌来。

科普小论文篇五

我今天读了地球的形成这本书,科普论文作文。地球是公元前46亿年前自然形成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体。但关于地球成因的学说有十多种。其中,康德的陨星假说与拉普拉斯的宇宙星云说,虽然在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与弥漫物质(星云)。因此,后来把这个假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撕假说,而被相当多的科学家所认可。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星云假说”也暴露了不少自圆其说的新问题。如逆行卫星和角动量分布异常的问题。根本天文学家观察到的事实:在太阳系的系统内,在太阳系的系统内,太阳本身质量占太阳系总量的99.87%,角动量只占0.37%;而其他九大行星及所有的卫星、彗星、流行群能等总共只占太阳系中总质量的0.13%,但它们的角动量却占99.27%。这个奇特现象,天文学上称为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问题。星云说对产生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束手无策。另外,现代宇航科学发现越来越多的太空星体互相碰撞的.现象,1979年8月30日美国的一颗卫星p78—1拍摄到一个罕见的现象:一颗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头栽入了太阳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记记录了彗星冲向太阳被吞噬的情景,12小时以后,彗星就无影无踪了。1887年,也发生了一次太空车祸,人们观测到一颗彗星在行经近日点时,彗头被太阳吞噬:1945年,也有一颗彗星在近日点行踪。所以,地球起源的学说层出不穷。宇宙就是这么的神奇。

科普小论文篇六

——低碳生活

在最近几年,全球的气候,一下子变暖了许多。秋天要等到10月份才到,夏天4月份就开始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原来,是人类自己闯的祸。

21世纪,人类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使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成一个热球。也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造成的。二氧化碳。现在全球汽车越来越多,地球也就越来越糟。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二是家庭电器,夏天天气炎热,在家吹空调成了人们的一大爱好之一。可是空调会向外排放大量的甲烷气体,还会浪费电。所以要尽量少用空调或不用空调。

最后一点是:保护水资源。在我们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可是能喝的却只有百分之二是淡水。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淡水。动物的生物链严重破坏。水成了问题,人们就大量开发矿物质,燃烧出了c02气体严重破坏臭氧层。南极和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洞。这样下来的话,人类的生活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这样下去,太阳就会直直射入南北极,冰川就会融化。然后,陆地变少,人类也就少了。如果我们不保护,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会从这个星球上消失的。我们可以从低碳开始:

一、少买衣服,二、不吃牛排,三、要住小房子,四、绿色出行,这几个方面做起。然我们共创美好的家园吧!

科普小论文篇七

一天清晨,我和爸爸一起去小区晨跑锻练。

跑累了,我和爸爸坐在小区的椅子上休息。突然,我发现我的左手边有太阳,同时右手边又有月亮。只是月亮没有晚上那样的皎洁明亮,而是和天空融为一体,只能看见它的轮廓。起初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应该是月亮还没降得下去吧?可是我错了,在傍晚,我们一家出去散步的时候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平时都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啊?我跑到爸爸面前,问:爸爸为什么现在天上既有太阳又有月亮呢?爸爸挠挠脑袋:这个这个,算了,我还是去问妈妈吧。我迅速跑到妈妈面前,问:妈妈,为什么现在天上既有太阳又有月亮呢?我问爸爸,他不知道。妈妈回答:我也不知道。唉,看来还得求助无所不能的电脑了。

回到家后,我赶紧跑到电脑前,等待熟悉的电脑开机声响起,不一会儿电脑开机声便响了起来,我输入密码后,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我常用的网址上网,从这里开始,点入后,我在搜索栏上输入为什么有时能在天上同时看见太阳和月亮这几个字,太好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果然有答案,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哈。对于其他热心网友的解释我最信任的是这条:白天能看到月亮是由于太阳的亮度不是很大,所以造成白天有时会看到月亮。一般来说月亮都是出现在太阳落山之后的夜晚,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在大白天(早晨和傍晚)看到淡淡的月亮挂在天上,这时太阳的亮度不是很大。遇到这样的事,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您只要多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实际上这是常有的事。您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亮一起绕太阳转的时候,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就不断变化。有时候月亮和太阳位于天空中同一方面。白天太阳在天空中出现的时候,当相隔不远时,月亮就在它的旁边,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我们无法看到月亮。当月亮与太阳距离相差很远的时候,月亮就只能在夜晚的天空中见到。如果遇到月亮与太阳离得不太远也不太近,月亮就会在大白天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有时出现在太阳的东面,有时出现在太阳的西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月同辉。

原来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奇妙的事啊!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科普小论文篇八

在我的外婆家那边种了一些葱,一次,我看见那里多了一些脏兮兮的螺蛳,蛋壳,那蛋壳里还留着一些蛋清,许多苍蝇飞来飞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翘起三只指头,用十指和大拇指把那一个个的蛋壳捡出了,“啊,干净多了!”我不禁为自己啧啧称赞。

“外婆——”“什么事那么急?”“当然是好事,我做的。”“你做了什么好事?”“不知道谁那么缺德,在我们的葱上扔蛋壳,我呢,把那些“垃圾”统统扔在外面了。”“蛋壳是我扔的。”“不会吧,您不会那么缺德的,我们不是有垃圾筒吗?”外婆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傻婆,蛋壳放上去对葱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难道葱要吃蛋壳吗?”“不管葱要不要吃蛋壳,反正那,蛋壳放上去没害处。”

真另我费解,如果葱真的要吃蛋壳,那葱又是怎样把蛋壳吃掉的'呢?我思来想去怎么也不明白。查了资料以后我终于明白了,让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葱吃的并不是壳而是蛋的“肉”,因为每当把蛋黄和蛋清取出以后,总会流下一些残渣,把这些放在葱的土上,当这些流出来的时候,被土吸收,然后,再通过葱的茎来传送养料,这种食物是葱必不可少的。

当我再次来到外婆家时,我捡起了地上的蛋壳,把它又放回了葱上,外婆看了又笑了,“小傻婆,地上的蛋壳可真是垃圾了。”

外婆两次说我傻,难道我真的傻吗

科普小论文篇九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崔家小学六年级窦泽平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

(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

(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

(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科普小论文篇十

为加强科普宣传活动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我镇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全面负责,科室负责人主要负责的科普活动宣传工作小组,安排部署系列活动内容,落实开展科普日系列活动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活动一:为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我镇辖区内群众干干净净迎中秋庆国庆,9月27日下午,我镇部分志愿者开展了文化广场清扫卫生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拿着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分工明确,或清扫路面、或拔杂草,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充分宣扬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精神。

活动二:为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镇群众中蔚然成风,我镇志愿者们在街头开展“勤俭节约你我同行”倡议行动,积极宣传勤俭节约知识,倡导俭节约行为,大力提倡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活动三:我镇新时代服务志愿者们与学校开展“爱粮惜粮、从我做起”创意设计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们联合完成节粮宣传创意设计,通过“大手牵小手”的组合在纸上设计节约粮食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并选出优秀作品展览。最后,引导小朋友们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横幅上签字,小朋友们用亲身参与的方式在内心种下一颗勤俭节约的种子,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通过孩子充当小小监督员的身份,将节俭的行为传递到更多的家庭中。

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利用led屏、宣()传栏等传播科普知识,大力营造浓厚科普氛围。

3、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群众欢迎

据统计,此次科普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覆盖辖区餐饮门市10余家,活动的开展深受群众的广泛好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扩大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我镇的科普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