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发展建言 大学学院职业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GZ才子十四五发展建言 大学学院职业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十四五发展建言篇一

为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依据津教委职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到企业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学历教育是指我校教师或其他人员,参加公司或教委认可的学历班教育,或参加公司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学历的教育。

1、学校鼓励教师报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参加其它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学校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奖励办法按《职业学校关于教职工进修的暂行规定》文件执行。

2、继续做好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工作。凡是男50岁、女45岁及其以下的教师未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实习指导教师没有达到大专学历),必须参加相应的专业学习,进修相关学历课程,保证三年内达到相关学历。

3、学校将依据专业实际适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到相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进修。

“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

1、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求及途径如下:

1)专业教师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规定的学时数。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或调研。

通过专业实践,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

2)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现场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并和指导毕业设计相结合,制定并完善毕业设计指导书。有创新的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按照《天津铁厂职业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按规定在优秀教师评比中予以加分。

3)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要进行适应岗位要求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学校对部分中青年教师要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职业资格。

2、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公司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3、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的年龄、学历、教学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将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十四五发展建言篇二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实施“交通大会战”,继续保持超过x亿元的交通投资规模,将加快推动x高速、九绵高速等x个续建项目,新开工建设川九路、叠松路、麦唐路、双江口还建路等x个项目,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热点问题。同时还要争取开工一批储备项目,特别是争取开工的x个项目中还有一些是“十四五”规划内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在年内实现开工。同志们,要在一年内实施x多个项目,任务比去年更加艰巨繁重。这一方面是由于项目涉及前期要件、征地拆迁、施工协调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需要大家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推进问题,还要兼顾全市旅游时节的通行保通等压力,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妥善解决。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围绕“交通大会战”实施方案,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不仅要苦干,更要实干,确保交通项目又好又快地建成。特别是各县(市)要认真对照《2021年交通建设项目清单》,专门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挂图作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服务保障要及时跟进、做到位。市交通运输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主体责任,落实好班子成员联系项目制度,进一步把工作责任压紧压实。从现在起到年底,市交通运输局联系领导都要盯紧一线,经常深入一线,在项目现场督促解决问题,对项目推进情况、前期进展、问题症结等都要做到清清楚楚,及时跟进解决。各县(市)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服务保障职能,全力做好征地拆迁、地材供应、治安维护、矛盾化解等工作,突出解决好违法阻工、无理取闹、漫天要价、扰乱环境的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工作做得如何,反映的是当地的政风民风,检验的是干部的作风,更体现的是“一把手”的担当。x高速路建设中的问题,我开会协调了x次,之前x常务副市长也开会协调过,应该说,有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有些问题还是久拖未决,今年x高速要实现局部路段通车,这是省里和市里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一些问题影响了通车目标或在局部通车后仍然得不到解决,将影响到全市发展大局,届时有些干部将要被问责,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

二是建设方案要优化细化、好操作。今年要启动实施项目的清单已经印发给大家,各项目业主单位要对照清单细化任务,结合项目实际,及早谋划并组织实施。要把每个项目的方案做优做细做实。在工作中,要提前谋划好每个阶段该做什么工作,每个节点该什么时间完成,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时序上要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效结合起来,系统考虑、统筹安排,避免相互干扰。项目一旦开工,要督促施工单位从一开始就要优化施工组织,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充分利用有效的黄金施工期,激发动力、提高效能,实实在在搞施工、争分夺秒抓进度,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

三是前期要件要加快办理、盯得紧。项目前期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从去年项目推进的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就是由于前期工作滞后导致没能如期开工。交通建设项目涉及的要件较多,专业性较强,受政策变化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仅靠交通部门去推动,容易出现因政策把握不准、向上对接不畅等问题,从而造成工作反复、延误时间。此项工作迫切需要……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今年,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将建设项目需要办理前期要件任务分项落实给了相关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请各有关方面结合自身工作职责,高度重视抓好要件办理工作,要有钉钉子精神,积极向省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加快予以办理,千方百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元旦之前,我和清礼副市长到省林业厅汇报交通几个项目的前期要件办理,省厅都非常支持。所以,关键是我们相关部门要主动去对接,要争取当面沟通汇报,这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是督导协调要抓铁有痕、重落地。今年这么多的项目,如果不加强统筹、不加强督导、不加强协调,是不可能完成的。督导协调绝不是走马观花,是要奔着解决问题去,要有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效果,而且要有定力,持续抓、抓住不放。去年项目之所以推进缓慢,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对项目建设督导协调抓得不紧,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解决不及时。各县(市)、各项目业主和市级有关部门都要加强督导协调,要汲取经验教训,牢牢盯紧目标、盯紧进度、盯紧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梳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抓紧解决,该由谁负责的要切实负起责来,能在县级层面解决的及时解决,需报请市政府协调解决的要及时汇报,绝不能让问题在你推我捂中久拖不决。

十四五发展建言篇三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围绕学院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学院服务、就业导向、发挥性别优势的理念,加快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高尚道德、精湛业务、合理结构、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制定本计划。

(一)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有效

十三五期间,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引进、培训、使用三个重要环节,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杠杆,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五年来,师资队伍总数持续增长,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提供了保障。

1.教师总数持续增长

五年来,学院坚持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引进评估和就业考核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4月,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人才,其中专职教师净规模较2020年增加约15%,专职教师增加73人。

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与2020年相比,我院师资队伍结构在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从职称结构来看,高职称教师数稳定增长。学校现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265人,其中正高59人,增加7人;副高156人,增加2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从学历(位)结构看,高学历教师数较快增长。学校现有博士学历教师共6人,增加了3倍;硕士学历(位)教师111人,增加了79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53.6%。

从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居多,发展潜力较大。35岁及以下教师101人,36-45岁教师57人,46-55岁教师44人,56岁及以上教师5人。

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采取国外进修与国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通过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十三五”期间,有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5人成为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奖,选拔和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34人,骨干教师22人。另外,选派2名教师到国外访学,多名教师到国内高校进行访问进修,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革创新,为新一轮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学院被列为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校企合作创新教师评聘机制和培养培训体系为着眼点,全力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管理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革,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管理办法》、《关于企(行)业人员兼任教学工作暂行规定》、《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规定等各项制度》、《人员岗位津贴和福利补贴办法》、《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不断施行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为“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双师”型教师不足,缺乏专业领军人物,外聘教师比例较低

教师多为教学型人员,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的时间缺乏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学术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外聘教师队伍不稳定,所占教师比例较低。

2.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师资结构不够完善,部分专业教师表现出不能满足专业调整的需要,专业知识与专业需要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新办专业教师数量缺口较大。

3.制度建设尚待完善,保障机制需要调整

学院目前的制度设计和保障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新要求,职务评聘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尚需调整和完善,重身份轻业绩,重身份轻能力的问题突出。

全球金融危机后,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实现这一重大转变,人才是根本。大学作为国家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高等教育必将继续处于极好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应选择和吸纳优秀的具有教学经验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即“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教学任务。

由此,“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以下发展趋势:

1.注重师德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提升教师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应通过从事科学研究了解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及方向,将所研究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通过鼓励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使教师能不断进取,富有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素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财政部把高校“社会服务领先”作为示范性院校的入选条件之一,足以表面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对高职院校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在区域或行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中作出重要贡献;鼓励教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提高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3.校企深度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密切交流,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定期实践的机制。在专业教师的遴选上,应选择和吸纳优秀的具有教学经验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即“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教学任务。

4.以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

高校发展,既要着力建设一支重视师德,加强自身修养的教学科研团队,又要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让年轻教师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做好团队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需求,适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的各项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围绕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学改革意识优良,学术造诣深厚,社会服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总体规模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规模,到2025年,普通全日制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学生合计达到16800人。专任教师数量达到550人,兼职教师达750人,且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

2.结构目标

学位结构:到2025年,学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

职称结构:“十四五”期间,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5%和30%,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培养13名省级教学名师。

双师结构: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并非是讲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或具有“双师经历”、“双证书”的教师,而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和教师综合构建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必须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双师”素质的内涵,校内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与规格应达到“双师”、“双能”、“双证”,即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具有能进行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能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开发的及应用的能力;取得职称资格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到2025年,“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初步建成一支师德优良、规模适当,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的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设立“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建成2支省级双师结构优秀团队。

专业结构:根据学院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配备要求,以核心骨干专业为重点,基础专业、拓展专业和前瞻性专业同时并进,协调发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需求以及学校内涵式发展需要,鼓励有关教师积极调整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一支与学院专业建设相适应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师德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博学精业、为人师表”。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模范,以此带动全校师德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师德评价在内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4.校企合作目标

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到2025年,校企共建6家以上“校中厂”,建成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120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5.社会服务能力目标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校企联动机制下的联动作用,面向社会接受各种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力争每年达到9000人次;成人继续教育规模达到800人,与1-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

6.制度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和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完成新一轮的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适时推出“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规定”、“人员岗位津贴和福利补贴办法”、“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政策导向。

(一)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1.实施“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工程”。

(1)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制定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计划,按照专业群选取与专业对口并且能代表产业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合作建设6个教师企业工作站。

(2)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合作开发,为企业提供必要技术服务与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再由企业为教师提供有关核心工作的实践机会,使教师能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同时,由企业选派能工巧匠参与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承担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等。

(3)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规定,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一师一企”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稳定联系一家合作企业,开展“百名教师下百企活动”。采取定期轮流脱产的形式,确保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和待遇,让青年教师能安心融入企业的实践工作。把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与“双师型”资格评定、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访学进修等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对在企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效的教师给与表彰奖励。

(4)加强考核监督管理,确保锻炼实效。实行学校和企业实践锻炼单位双重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跟踪服务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不预告性检查,通过与企业领导、员工座谈等方式,真实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实践结束后,安排实践教师为本部门全体教师和本专业学生做二次实践专题报告以及参加座谈会进修交流,全面汇报实践成果。按照整体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津贴发放、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等工作的依据。

2.实施“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工程”。

(1)政策指引,转变教学观念。制定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检查验收办法,明确“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专任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突破教科书的局限,掌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能力需求、活动素材等方面的一手材料,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做”合一,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2)开展教师特色培训活动。以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特色讲座等为基本形式,要求教师组队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由骨干教师引领,开展培训活动。将培训过程与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优质教学资源予以共享,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开展说课比赛等活动。按照先行试点、逐步展开的办法从“课程设计”与“课堂讲授”两个方面对专任教师进行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将测评结果与教师评聘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长效的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机制。

3.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1)制定落实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到相关院校进修或参加学术活动,支持参与职教改革、科研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实行重点专业“双专业带头人制”,即每个重点专业培养1名在行业内有影响的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1名专家,组成校企结合的专业双带头人队伍,共同引领和掌控专业发展方向。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制定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聘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带头人实施办法》等管理规定,设立“双师素质”教师津贴、挂职锻炼津贴、技术服务补贴,提供个人提升和发展的机会。设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项培养基金,“十四五”期间,培养7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学名师4名。

(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和职称聘任制度

1.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体现“三全”即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加的评价方法,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科研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改变目前业绩考核重“量”轻“质”以及注重“科研”,忽视“教学效果”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教研课题和教学奖励等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

(2)实施教师分类考核和管理。完善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并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测评、教师互评、督导评价、行业企业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寻求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一致性。

2.健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

(1)探索实施多元化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终身制,视个体的工作情况区别对待,对部分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设立终身教授职位,同时,通过聘任合同、聘期考核等方式,促使在教学岗位上不称职的教师主动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岗位,充分建立“能上能下”的聘任机制。

(2)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拓宽聘任考察依据。改革校内专任教师的聘任办法,把“双师”素质、下企业锻炼经历、社会服务能力等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专业教师申报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双师”素质资格,且在任现职期间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企业锻炼(服务企业)经历;在学院规定的聘期内,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至少要与1至2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能满足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的需要,否则一律不予聘任。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都必须到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否则,取消相应资格。

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强化校内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以岗定薪、优劳优酬、责权利对应的分配制度。在绩效分配制度中坚持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倾斜的激励原则,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进一步完善学年度部门考核、教职工考核方案,设立考核绩效奖励金并加大奖励力度,发挥学年度考核的激励作用。探索在非在编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实行同工同酬,充分调动非在编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结构

1.广泛吸引人才,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岗位津贴、课时补贴、共享教学团队教育培训资源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进校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扩充、优化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的比例逐年增加,逐步做到校外实习课及校内实践课以兼职教师为主。改进教学安排,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授课和指导时间,确保兼职教师教学、工作两不误。

2.重视培养,鼓励融入,加强管理

把企业兼职教师纳入学院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实施兼职教师教前培训、开展教学公开观摩课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规范培训等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在专兼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促进专兼教师协同工作,取长补短,整体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设立优秀兼职专业教师奖,每年教师节在企业兼职教师中开展评优活动,根据兼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质量和工作量进行评定,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求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同时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才能。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1.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以重点专业和专业群为平台,围绕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以及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以团队提升教学,以团队促进科研,以团队推动服务,全面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能力。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建设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2.大力培养团队领军人物

选拔和引进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大的领军人物作为团队带头人,委派到企业进行1-2年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并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科研项目、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创新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

充分授予教学团队管理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业务考核权、奖惩权等,为团队提供活动需要的经费、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的培训机会。培养团队意识,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制定和实施专业带头人责任制,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4.加强考核机制建设

根据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社会认可为重要指标,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构建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教学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成员给予必要的鼓励,为教学团队良好的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十四五”期间,拟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院级教学团队4个。专兼教师比例达1:1,并建立1个8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库。着力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6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以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基层单位人才工作的建设和领导,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统筹考虑其与专业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各类关系。

(二)健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按照学校、系部、学科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三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分别确定各级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并制定具体措施。

(三)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和出发点,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1200万元,重点用于专业领军人才及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培养、教师管理的机制体制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鼓励广开渠道,吸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设立各类人才基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十四五发展建言篇四

、县长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靠前办公,强化现场督办协调力度,这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各项目业主要紧盯一线施工环节,解决好项目资金、要件统筹、施工环境等问题,全方位调动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要素支撑。对于问题解决不力的县(市)和单位,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领导进行约谈。

总之,就是希望大家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合力,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推进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共同为x交通的大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四五发展建言篇五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围绕学院近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学院服务、就业导向、发挥性别优势的理念,加快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高尚道德、精湛业务、合理结构、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制定本计划。

一、十三五期间,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不足

(一)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有效

十三五期间,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引进、培训、使用三个重要环节,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杠杆,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五年来,师资队伍总数持续增长,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提供了保障。

1.教师总数持续增长

五年来,学院坚持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引进评估和就业考核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4月,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人才,其中专职教师净规模较2020年增加约15%,专职教师增加73人。

2.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与2020年相比,我院师资队伍结构在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从职称结构来看,高职称教师数稳定增长。学校现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265人,其中正高59人,增加7人;副高156人,增加2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从学历(位)结构看,高学历教师数较快增长。学校现有博士学历教师共6人,增加了3倍;硕士学历(位)教师111人,增加了79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53.6%。

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采取国外进修与国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通过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十三五”期间,有2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5人成为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获校级“教学名师”奖,选拔和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34人,骨干教师22人。另外,选派2名教师到国外访学,多名教师到国内高校进行访问进修,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革创新,为新一轮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学院被列为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校企合作创新教师评聘机制和培养培训体系为着眼点,全力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管理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革,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管理办法》、《关于企(行)业人员兼任教学工作暂行规定》、《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规定等各项制度》、《人员岗位津贴和福利补贴办法》、《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不断施行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为“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双师”型教师不足,缺乏专业领军人物,外聘教师比例较低

教师多为教学型人员,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的时间缺乏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学术型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外聘教师队伍不稳定,所占教师比例较低。

2.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师资结构不够完善,部分专业教师表现出不能满足专业调整的需要,专业知识与专业需要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新办专业教师数量缺口较大。

3.制度建设尚待完善,保障机制需要调整

学院目前的制度设计和保障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新要求,职务评聘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尚需调整和完善,重身份轻业绩,重身份轻能力的问题突出。

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全球金融危机后,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实现这一重大转变,人才是根本。大学作为国家聚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机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高等教育必将继续处于极好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教师应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应选择和吸纳优秀的具有教学经验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即“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教学任务。

由此,“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以下发展趋势:

1.注重师德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提升教师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应通过从事科学研究了解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及方向,将所研究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通过鼓励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使教师能不断进取,富有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素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财政部把高校“社会服务领先”作为示范性院校的入选条件之一,足以表面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对高职院校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应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在区域或行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中作出重要贡献;鼓励教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提高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3.校企深度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密切交流,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定期实践的机制。在专业教师的遴选上,应选择和吸纳优秀的具有教学经验且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人才,即“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教学任务。

4.以中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

高校发展,既要着力建设一支重视师德,加强自身修养的教学科研团队,又要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结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让年轻教师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做好团队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需求,适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的各项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围绕重点方向和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学改革意识优良,学术造诣深厚,社会服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二)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总体规模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规模,到2025年,普通全日制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学生合计达到16800人。专任教师数量达到550人,兼职教师达750人,且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

2.结构目标

学位结构:到2025年,学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5%。

职称结构:“十四五”期间,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5%和30%,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培养13名省级教学名师。

双师结构: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并非是讲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或具有“双师经历”、“双证书”的教师,而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和教师综合构建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必须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双师”素质的内涵,校内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与规格应达到“双师”、“双能”、“双证”,即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具有能进行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能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开发的及应用的能力;取得职称资格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到2025年,“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初步建成一支师德优良、规模适当,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的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设立“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建成2支省级双师结构优秀团队。

专业结构:根据学院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配备要求,以核心骨干专业为重点,基础专业、拓展专业和前瞻性专业同时并进,协调发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需求以及学校内涵式发展需要,鼓励有关教师积极调整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一支与学院专业建设相适应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师德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博学精业、为人师表”。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模范,以此带动全校师德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师德评价在内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4.校企合作目标

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到2025年,校企共建6家以上“校中厂”,建成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120个以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5.社会服务能力目标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校企联动机制下的联动作用,面向社会接受各种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力争每年达到9000人次;成人继续教育规模达到800人,与1-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

6.制度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和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完成新一轮的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适时推出“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规定”、“人员岗位津贴和福利补贴办法”、“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的政策导向。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1.实施“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工程”。

(1)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依托平台。制定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计划,按照专业群选取与专业对口并且能代表产业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合作建设6个教师企业工作站。

(2)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合作开发,为企业提供必要技术服务与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再由企业为教师提供有关核心工作的实践机会,使教师能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同时,由企业选派能工巧匠参与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承担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等。

(3)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规定,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一师一企”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稳定联系一家合作企业,开展“百名教师下百企活动”。采取定期轮流脱产的形式,确保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时间和待遇,让青年教师能安心融入企业的实践工作。把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与“双师型”资格评定、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访学进修等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对在企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效的教师给与表彰奖励。

(4)加强考核监督管理,确保锻炼实效。实行学校和企业实践锻炼单位双重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跟踪服务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不预告性检查,通过与企业领导、员工座谈等方式,真实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实践结束后,安排实践教师为本部门全体教师和本专业学生做二次实践专题报告以及参加座谈会进修交流,全面汇报实践成果。按照整体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津贴发放、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等工作的依据。

2.实施“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工程”。

(1)政策指引,转变教学观念。制定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检查验收办法,明确“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专任教师联系企业定期调研,突破教科书的局限,掌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能力需求、活动素材等方面的一手材料,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做”合一,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2)开展教师特色培训活动。以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特色讲座等为基本形式,要求教师组队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由骨干教师引领,开展培训活动。将培训过程与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优质教学资源予以共享,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开展说课比赛等活动。按照先行试点、逐步展开的办法从“课程设计”与“课堂讲授”两个方面对专任教师进行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将测评结果与教师评聘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长效的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机制。

3.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1)制定落实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到相关院校进修或参加学术活动,支持参与职教改革、科研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实行重点专业“双专业带头人制”,即每个重点专业培养1名在行业内有影响的校内专业带头人,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1名专家,组成校企结合的专业双带头人队伍,共同引领和掌控专业发展方向。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制定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聘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带头人实施办法》等管理规定,设立“双师素质”教师津贴、挂职锻炼津贴、技术服务补贴,提供个人提升和发展的机会。设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项培养基金,“十四五”期间,培养7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学名师4名。

(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和职称聘任制度

1.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1)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体现“三全”即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加的评价方法,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学、科研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改变目前业绩考核重“量”轻“质”以及注重“科研”,忽视“教学效果”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教研课题和教学奖励等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

(2)实施教师分类考核和管理。完善各级各类教师的岗位职责,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并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测评、教师互评、督导评价、行业企业评价等多方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寻求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一致性。

2.健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

(1)探索实施多元化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终身制,视个体的工作情况区别对待,对部分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设立终身教授职位,同时,通过聘任合同、聘期考核等方式,促使在教学岗位上不称职的教师主动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岗位,充分建立“能上能下”的聘任机制。

(2)建立有效的政策导向,拓宽聘任考察依据。改革校内专任教师的聘任办法,把“双师”素质、下企业锻炼经历、社会服务能力等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专业教师申报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双师”素质资格,且在任现职期间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企业锻炼(服务企业)经历;在学院规定的聘期内,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至少要与1至2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能满足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的需要,否则一律不予聘任。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都必须到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否则,取消相应资格。

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强化校内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以岗定薪、优劳优酬、责权利对应的分配制度。在绩效分配制度中坚持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倾斜的激励原则,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进一步完善学年度部门考核、教职工考核方案,设立考核绩效奖励金并加大奖励力度,发挥学年度考核的激励作用。探索在非在编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实行同工同酬,充分调动非在编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结构

1.广泛吸引人才,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岗位津贴、课时补贴、共享教学团队教育培训资源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进校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扩充、优化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的比例逐年增加,逐步做到校外实习课及校内实践课以兼职教师为主。改进教学安排,根据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授课和指导时间,确保兼职教师教学、工作两不误。

2.重视培养,鼓励融入,加强管理

把企业兼职教师纳入学院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实施兼职教师教前培训、开展教学公开观摩课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规范培训等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在专兼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促进专兼教师协同工作,取长补短,整体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设立优秀兼职专业教师奖,每年教师节在企业兼职教师中开展评优活动,根据兼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质量和工作量进行评定,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求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同时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才能。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1.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以重点专业和专业群为平台,围绕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以及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团队和社会服务团队,以团队提升教学,以团队促进科研,以团队推动服务,全面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能力。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建设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共同组成的,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2.大力培养团队领军人物

选拔和引进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大的领军人物作为团队带头人,委派到企业进行1-2年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并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科研项目、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创新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

充分授予教学团队管理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业务考核权、奖惩权等,为团队提供活动需要的经费、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的培训机会。培养团队意识,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制定和实施专业带头人责任制,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4.加强考核机制建设

根据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社会认可为重要指标,将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构建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教学团队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成员给予必要的鼓励,为教学团队良好的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十四五”期间,拟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院级教学团队4个。专兼教师比例达1:1,并建立1个8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库。着力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6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以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五、规划实施

(一)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基层单位人才工作的建设和领导,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统筹考虑其与专业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各类关系。

(二)健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按照学校、系部、学科三个层面,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三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分别确定各级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并制定具体措施。

(三)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和出发点,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1200万元,重点用于专业领军人才及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培养、教师管理的机制体制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鼓励广开渠道,吸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设立各类人才基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学院职业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模板2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管理检讨书 管理工作失职检讨书(实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2023年学初级会计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

    2023年体验环卫工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银行的行长个人述职报告(通用10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学风建设演讲稿三分钟 学风建设演讲稿(汇总10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第一季度工会工作总结汇报(模板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

    民间借款合同续签协议书(汇总5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模板,

    2023年新教师培训心得标题取好 教师培训心得(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最新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演讲稿 国旗下的演讲稿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模板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技师年度个人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