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 三位数的减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2 作者:梦幻泡最新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 三位数的减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篇一

这段时间授课内容是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加减法,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一部分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到底是怎样计算的?难道都是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研究错误的原因迫在眉睫。

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面对面的访谈、分析、统计,发现我们班学生计算失误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有写字潦草,结果是6、0;3、5不分,1、7互变、4、9;0、6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但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常常抄错数字或计算符号,而导致计算错误。

原因二:懒字当头,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草算习惯。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有草算,但为节约时间书写字潦草;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草稿纸都没有,而是直接写在桌面上、卷子上,甚至写在手心手背上,……。

原因三: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良好习惯。其中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

原因四: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该退位的没有退位,没有标注进位或退位符号;或者即使标注了进位退位符号,实际计算时没有加上进位的1或减去退位的1;或者不该进位的去进位,不该退位的打上了退位点,造成计算错误。

原因五:不理解算理。有个别的学生对于计算的算理没有理解。如:不清楚“相同数位对齐”指的是什么。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通过数学故事、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计算的淮确性的重要。

2、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试卷和草稿纸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三对照:首先要求学生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和每一个“数字”;其次是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对照;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对照;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对照。这样做既减少了笔误,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3、加强计算的常规训练,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一练。同座互相出题,然后互相检查,有效的训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看算和估算训练。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要注意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如:用游戏、竞赛、奖星星等方式训练。

4、要培养学生自觉认真草算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数字较大的计算时,必须要在草稿本上进行草算。

5、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明白算理。

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要教会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计算时合理的计算方法就是提高正确率的方法之一,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根据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篇二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三位数减法》中的不连续退位减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结束后,学校的数学老师就我这堂课作了点评,经过自己的消化,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本堂课的复习不够,虽然在一开始,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目,但三位数的减法一般都采用竖式,所以在引入部分涉及一些竖式计算两位的减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今天所学知识进行铺垫,学生也更能从旧知过渡到今天将学的新知中来。

在对例题的教学中,我很好地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德育教育。并充分尊重教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我会让学生落实到书中,将书中的空格填上,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过对于这一点呢,也有老师提出来会不会过于死板。对于这点我自己持保留意见,我认为教学应最后落实到教材,通过对新知的学习,然后用习题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这节课争论最大的就是对于验算的教学,因为从三位数的加法开始就接触了验算,在例题中也涉及到了验算,对于验算的方法,我是从根据一个算式可以写出与他相关联的其他三个算式这里入手,但听课老师普遍认为对于验算可以从数量关系来入手,比如例题2,我就可以从总人数、男女生人数,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入手让孩子进行验算,并可以通过这个例题给孩子提出加减法的关系,为以后三年级讲解加减法关系做好一个铺垫。对于这点,我也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在备课时也根本没有想到这点,只是通过例题而讲例题。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学生的书写还应强调。在教学中,我也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过在评价中还应更注重细节,比如书写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就是学生自己在练得时候,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看到了自身教学能力与“生态课堂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根据自身不足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在班级中不断实践运用,去糟取精,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探寻更适宜与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方法、策略及原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篇三

1.经历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2.通过学习,能够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3.感受三位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会算三位数减法。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连续退位减法中十位是多少减多少。

小黑板、计数器图片

师:刚才我们有三个问题都是用减法做的,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独立演算,集体核对。

1.探究例1。

(1) 调查中,老师从图书馆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咱们班去年借书185本,今年借书335本。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作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 335-185=)

[再次活用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 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学生汇报)

(3) 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个位上5减5得几?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并说明: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 l?

(4)我们算对了吗?怎么验算?

2.教学例(连续退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通过调查,老师还知道:咱们二年级借书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书410本。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十位上是( )8,为什么?

用计数器来验证

3.归纳总结。

(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三位数的减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来的竖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查。

(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

(2)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减数被减减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1组。

学生们独立解答、交流。

本课教案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巩固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篇四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可是在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时就感觉很舒服,总实在爱不知不觉中就切入了正题。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可是在让学生估算的时候,我却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另外对与我的估算,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让学生估算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把517看成500,把348看成300,但48比17,所以我觉得答案大约是173。确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的,虽然他的最后答案是是错误的,但毕竟这只是一个估算的过程,结果只是一个对正确参考的数字。所以说估算有时候把握不好,也会误导,迷惑我们的学生。

在让学生计算时,我强调了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可是听了评课之后,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我在让学生说时,没抓住重点,我只是让学生说整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没有把十位的计算过程单独拎出来讲,学生不明白哪个是计算的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多次说十位的计算过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课后反思篇五

一、解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4+3=6+9=15-8=

24+3=56+9=65-8=

324+3=256+9=165-8=

724+3=456+9=465-8=

924+3=856+9=965-8=

二、算法大讨论。

596+8=805–7=492+9=201–8=

三、判断题

236893602

+9+7-8

335900604

()()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班烈日当空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2023年电子商务实践报告(优秀10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

    光与影的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设计心得体会(模板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光与

    2023年职工座谈会会议记录(大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2023年高一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高一年段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2023年组织部工作鉴定有作用和意义 组织部申请书(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2023年企业合同管理部门有哪些(实用5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一般

    有趣的染纸教案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

    2023年企业门面租赁合同(优秀5篇)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做管理心得体会 管理心得体会(通用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