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顾城的诗读后感100字 顾城的诗读后感500字汇总(6篇)

时间:2023-05-17 作者:储xy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一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后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让我印象中的顾城多了一份浪漫气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诗集后,我才对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他诗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他的诗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感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诗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诗写得十分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

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十分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我很长一段时光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此刻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理解和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

可是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从顾城的诗中却始终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纯净的心,裹这一种与生俱来,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尘世纷杂,便多给自我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二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迷上了那本《顾城的诗》,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朦胧诗人顾城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诗集,收录了顾城近一百首诗歌,在这些作品中,诗人用他那双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口吻诉说着他最原始的想法。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感受最深的《一代人》中的这诗句,已经成了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这是顾城最想表达的主题,也是我理解这本诗集的钥匙。诗人从小好发高烧,孤僻成性,可固执的诗人,不安于现状,他对这个世界的复杂、黑暗与残暴有清楚的认识,正如他自己说的,自己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固执坚毅却也纯洁。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支黑色的笔,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孩子般天真的口吻描绘这个世界。在文字的背后,在那个哀伤幽怨的文革时期,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他不免彷徨,却也斗争,却也呐喊。他注定要用这支笔写破他人生的黑暗,去写破所有令他不满的黑暗,同时他用那双眼寻找光明,一步步发现光明,让阳光与光明充斥身旁,让正义和美好回到身边。虽然顾城仅仅活了37年,但他却一直认真用眼睛去发现美好与光明。

我不免想到我们自己,生活中难免有痛苦和不快,心里彷徨也正常,难过也正常,但我们总是要学着去面对,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超越,去看透阴云,用自己的心,试着拨开阴霾。像顾城那样,即使再不如意,也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仍然保留着心中的那一份快乐和对生活的信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其实就是需要一颗勇于面对困难的心,在失败后,在挫折后,鼓起勇气,收拾行囊,继续前行。

顾城早已逝去,但他那份积极和乐观,仍留存于那一首首简短精炼的诗句中。我也向往,也迷恋顾城诗中的快乐世界,所以我也要让我的眼睛,变得积极乐观,去发现,去看破一切的繁杂之事,拨开阴云,去发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为喜欢《顾城的诗》,我也要像顾城那样,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三

要在阅习经典时,日渐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吃东西前要洗手的意义一样! 经文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并为他人演说,其福德不可思量。读诵可以,但受持二字最难。道理虽明白了,但要转化为思想和行为那就更需要勇气和恒心(善护念)

《金刚经》提到了时间,空间,生命形态,心灵等方面的问题,它的宗教性并不突出。

这本书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不同人感兴趣的话题。一来因为是读后感,二来是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局限,所以就不全面展开。

(一)从 生命的形态开始来入手,我们无法想像死后会是什么样,所以只能依托各种宗教来解释这个问题,现代哲学,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力来解决和解释。所以不管你想不想这个问题,它都在那里。很多人说好好的,想这玩意干嘛?那只是暂时逃避,终究那一天还是会来到,正如经文所说:人一生如露亦如电。我们死后成为鬼的可能很大,但鬼非鬼,是名义上的鬼!(经文里说: a非a,是名a),鬼它是永恒的吗?会怎么转变?原文形容众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作为读后感,也不展开,有兴趣的可以翻阅,百度。

(二) 各个宗教的见解,一定都各有独到之处,但不管信解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个人认为辨析最为重要,否则与“迷信”无差别。记得前年在拉萨的色拉寺看到群僧辩经,这也是佛教为历朝文人所信奉,流传至今的原因。同样西方很多近代科学家就有因辨析怀疑神权,而遭迫害和牺牲,比如伽利略,布鲁若,哥白尼等。所以敢于怀疑和被怀疑,这才是真正的经典,中国的禅宗便是如此。

(三) 我们看问题都是以人(也就是我)的立场开始的:认为这样,那样,比如认为蛇可怕,熊猫可爱,可熊猫和蛇自己可怕可爱吗?相反它们觉得人很可怕!同样,人认为有外星人,认为有鬼魂,认为有神仙,认为生命是空的,实的,等等。都是以人和我的观点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就住了一个我相,我见的观念,所以得出的结论未必是正确,显然没有跳出来看问题,相对宇宙来说,人类的知解,好比井底之蛙。在天地的眼里,人和祭祀用的刍狗(稻草扎的狗)没什么分别,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释迦摩尼佛就让大家从放下我见,放下自我开始,如果没有了我就没有了很多痛苦烦恼,知解也就慢慢走向正确!但大多数人害怕失去自我,我也是!

(四) 一个想法,用文字很难表达,即使说出来,也只能表达10%,别人理解你的意思时又打折扣,所以我们用语言表达时还要用眼神和动作。所以误会也从言语开始,有时候发现说出的话,并不是自己的意思,但话却已经说出口。释迦摩尼佛的表述精简到位,但他最后说他无法可说,因为实在没有办法用文字语言来穷真相。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宇宙的速度,维度,我们根本无法用大脑来想像。霍金那样的科学家也只是探取了宇宙海洋的一粒沙子而已,最近说关于之前黑洞的观点有错误。所以我们人类的眼睛虹膜只能看到三维空间的事物,佛说宇宙至少有十个维度,对于四维我们人类已无法识别,何况更高维度。所以我们说在找外星人,但外星人可能在研究“人类细菌”,就像细菌感觉不到人类一样。

(五)《金刚经》原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不住心开始,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忘记它。第2天就让它空掉,烦恼也就没了。我们昨天心里恨一个人,但到今天就该忘记了,或时间长的,2年3年也该忘记了,原来存储恨的地方,现在空了,烦恼就没有了。一笑抿恩仇,像闪电一样的肉体生命,多大的事情。

(六)a非a是名a,所以佛非佛,是名佛。空也非空,是名空,因为有了我们这个真实的存在,才会体现有虚空。所以我目前不认为什么都是空的,不然还上班干嘛,在家等死算了,反正是空的。释迦摩尼在世时,和普通人一样,吃好饭坐在那讲法。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所以《金刚经》并没有说什么都是空的。相反是因为有,才相对出来这么一个空。易经的阴和阳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比如当我们失去我们这个曾经拥有的肉体时,我们的灵魂回过头来看着自己的身体时,才体会出来相对的一个空。

(七)《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见如来。看过林语堂写的一本散文《人生不过如此》,他是这样形容他那个时代(120xx年前),国人对于佛教有种既相信又怀疑的心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烧香拜佛犹如交易的很多,直接的,含蓄的,具体就不展开了。所以我们可能见到佛的形象吗?可能因为恳求佛祖保佑而得到什么?我目前认为只有通过研习,辨析经典,从而使自己内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真相,完善自己的言行。

(八)有人如果做到了没有了我见,没有了偏见后。这个时候你去做好事,去布施。就开始走向佛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的道路上去了。那确实是一种境界,普通人只能想像,所以知道了,并不一定做得到,这当中有段过程叫:修行!

(八)去潜心阅读学习一部宗教经典,如果你说自己是光从哲学,人文,宇宙观,生命科学,文学的角度为出发点的话,那可能有点苍白。也许你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种名的宗教情结在里面。每个人都有一种情结,各式各样的,但唯独宗教情结是最为神秘和莫解的,不论你信仰或正在信仰某个宗教中。

(九)道家的想法是:爬山不一定非要到高峰,半山腰的风景同样独道!所以我选择发发微信,非常希望遇到有同样见解或不同意见的朋友来探讨。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想法,暂时可以把学些当成哲学,生命科学,宗教,宇宙观等任何一种形式来看待!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四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顾城,也算是个伟大诗人了,可是他却和很多伟人一样,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也没有把自己写东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伟大永远是口头禅,文章中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却很难做到,何不从现在开始,打开心扉,吸取自己所产生的精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兵演练,所有人都做个“伟大的人”。

顾城的诗很难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诗人的心。

肤浅地谈下我的读后感:这是诗人的一个梦,顾城试图通过诗将梦重现:我将铁链理解为阳光(一节节阳光的铁链),因为此梦和水有光,所以出现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鱼而有水则有岸则有“台阶”,大海同"晴空"一样都是青色,鱼与‘鸟’相恋象征宿命的绝望。

白马从森林深处踏着闪烁的阳光奔来,开遍鲜花。青色的大海翻滚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这晴空最强的兵,它们可以冲破一切束缚夺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见飞鸟与鱼相恋,我想起了你……然而这阳光确如铁链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梦中。

这是一曲对心中美好的颂歌与哀歌,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或许是爱情),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面对大海,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为你开。表达的爱慕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绝望与孤独,我们都在阳光的铁链下行走,你我的结局逃不了飞鸟与鱼的宿命。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五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我想做的事情。但是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帽子我就能够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续自我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刻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我最大的回报。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遥远,但“你看云时很近”。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恋,对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能够使人抛开一切凡尘俗世的杂念,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能够让你敞开心扉,大声倾诉自我的心声与难以说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让鸟儿的歌声来安抚你的心灵,把疲惫的双脚伸进凉爽的清泉,抚平浮躁的心,微风带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时刻围绕着周围,就像一片片柔软的花瓣,轻轻地落在身上,尽情的把自我融入大自然,放松情绪,这世界就与你无关了。

《一代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对黑暗的抗衡,对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是一种叛逆,这是一种反抗,对光明的向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可见顾城的清澈,纯净的心,是一种与生俱来,也是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对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对阳光的憧憬;就像大人们对童真的憧憬。

尘世纷杂,便多给自我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与顾城的相识,大约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当然顾城不认得我,但我很熟悉他。

记得大约六年前,课堂上老师偶然间说起了一首诗。我记不得老师怎样描述顾城,只记得那简单的两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无法形容一个孩子懵懵懂懂的震撼,只觉得这首诗与众不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类似的工整诗句是那个时期我接触的全部。回了家,我照起自己的眼睛,不是黑色的,是深棕色的,可我相信我也在寻找光明。

仿若是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某天,我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天真的创伤》,我蓦然间看到了那首诗,《一代人》。我始终没有忘了它,这一次,它又跃入眼帘的时候。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黑夜中的行者,执着的走向那虚幻的并不见得真实的光明。时代与环境的黑色给了人审视生命命运的能力,却要用这样的赋予完成对荒谬的战胜。诗中有种力量,推动着我,我说不清是重还是轻。于是我来了兴趣,渐渐的入了文章。没有让我想到的是,文章提到了顾城的死亡。它提到了顾城用斧头先砍死了妻子,然后上吊自杀。文章接着分析了顾城的性格以及诗中透露的性格缺憾,可我再没看下去。虽然我们现在知道顾城的死亡一团重重,可是当时的我至为相信。那时正是我对于死亡的理解正要加深而未能深刻的时候,到现在我也不能确认是否当初了解顾城的死的震撼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也了解海子的坠落。那时我始终认为两个人自我牺牲式的毁灭难以理喻,是不能容忍的,是对于生命的亵渎。读《一代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诗人是谁,我怀着神秘的崇敬;再读《一代人》的时候,我认识了顾城,可我怀了偏颇的鄙夷。

时间的马,累倒了。

后来大约就上了高三,就是不远之前。我生日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书,《顾城的诗与顾城的画》。她在封面上写道:希望你能享受活在书中的片片刻刻。又是这个人,我心想。我打开书,读诗,品画,然后彻底沉沦。手不离这本书,就算去剪头发,吃饭的时候,我依然捧着。捧着看的时候,什么都忘了。现在很多时候我想到那时景象都是感到幸福与恬静。“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叠在一起”“我的心爱着世界”“梦太深了/你没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等等的诗句萦绕在脑际。也许是高三忙碌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在顾城那些诗与画毫无关系又深有关联的艺术中,我的呼吸舒畅极了。久违的自然味道,久违的真实呈现。再想到他的死时,我已不想从前的那样妄下推断,我尊重他的选择。我渐渐明白有些东西比生命要重要的多,当这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死又足兮呢?我也明白,一个8岁开始写诗,十几岁就读完个中国名著的天才而言,他自有他的理由。他的诗,虽然童真,梦幻,意识和印象,也许我看不明白,但确实是发自灵魂的作品。顾城,给了我在生活中停下来,慢下来的机会。

《我的诗》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不曾侵蚀

碑石和青铜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我的诗

只是风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过患者

梦的帐顶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使之变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绿野上

不断沉降

像春雪一样洁净

消溶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顾城的诗读后感50字 顾城的诗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

    2023年顾城的诗读后感800(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700字模板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最新《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200字大全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

    顾城的诗读后感100字(优秀六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

    顾城的诗读后感800(优秀七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顾城的诗读后感300字优秀(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最新顾城的诗读后感100字(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20字大全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了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300字汇总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