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

时间:2023-12-20 作者:BW笔侠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感悟,以便日后回顾和反思。以下是一些经典图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一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与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大家老舍写的最为著名的一部书——《四世同堂》。

命中注定让我们擦肩而过,美丽与遗憾并存(甚好)。缘分让我们相遇,缘分也让我有幸一睹她的芳容——那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多的民族屈辱与不幸。

端坐在书桌前,细细春风早已吹过我的耳畔;历史的温度又让我再一次遐想。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仿佛又置身于发生在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在北平城中小胡同里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愁的瑞宣、热血青年瑞全、中国式任劳任怨的韵梅、耿直忠诚的常二爷、善良热心的李四爷四大妈、由弱不禁风的隐士诗人蜕变成钢铁般革命战士的钱默吟先生、极端卑鄙并且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民族的败类)、阴狠毒辣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狡猾但正直的'的白巡长、并伴随着家庭风气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尤桐芳、在钱默吟先生的帮助下并最终成为革命战士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富善先生……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又在眼前跳动,如黑夜般漫长的八年中伴随着中国人的惶惑、苟且偷生、生不如死的饥荒一幕幕的在小羊圈的胡同里得以演绎……这段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的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屈辱、不幸、死亡与反抗斗争让我更深切的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段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那段上映着中华民族人性的历史,那段反映着北平人民身上思想斗争的历史及中华儿女为寻求救亡图存而所做出的斗争、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所获取的比较抽象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和自信心;这部书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轻轻地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当我今天重新审视全书时发现《四世同堂》这本书的书皮上有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式的门,这个门很奇特:门紧闭,没有一丝缝隙;并且给人一种很庄重、肃穆的感觉(由看所得),这或许也是封面设计丁聪所选的一个特意的景物(寓意)很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吧。据我理解这个门里面是一个家,而这个家的门是紧闭的——家是一个中国封建礼教的堡垒(北平人的谦虚与有礼貌大概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而在这个堡垒里面容纳了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一个接受中国新式教育的人,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并且四世同堂的链锁把四代的爱恨与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串在了一起,直到在外来侵略者的践踏与蹂躏下,这个门被打开啦;四世同堂的链锁也在一步一步的脱落。同时这个门里面的家甚至可以扩至到一个国家、民族。这个门里面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二

删去了后十三段不知道为什么还有点庆幸,尤其是看到关于后面的梗概,若是保留不知道又会引来多少眼泪。

书中老舍先生一遍遍提到北平人,北平人的规矩客气,北平人的爱凑热闹,北平人的沉默、北平人的不反抗……“庆祝北平陷落”“庆祝南京陷落”“庆祝保定陷落”……不止令人痛心,也觉得讽刺。

意外的是对于1号日本老婆婆的描写,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背景下,会有这样认识过世界的人,可以明确表达出:我爱我的国家,但我更爱和平,但也很不幸这样的觉悟不是每个侵略者都具有的。(最近刚好在学外国教育史,对日本在二战前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都有一定的介绍,这个老婆婆之所以有这样的觉悟大概也是因为脱离了日本的教育吧。由此可见确立正确教育制度的重要性啊)。

最最令人痛心的是看到祁天佑遭受屈辱死去的那章,他是一辈子的顺民,不管是谁的统治下始终规规矩矩,他是大家口中的“老实人”,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打被押送游街,那个时候可能只有死去才是最好的选择吧,当冬日冰冷的湖水浸透他的四肢百骸,他的心应该是一片清明吧。被人科普了老舍先生的离世,在他受到和祁天佑一样的遭遇,游街一天后,大概想的也只是和书中他曾经刻画的这个人物一样干干净净地离去吧。

想说的话真的太多,对这本始终读的拖沓的书感到惭愧,对于每个人的遭遇深感惋惜。我们的和平,是建立在多少人的尸骨之上的啊。和平,真的来之不易。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三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我在初中时期就已经读过了的,阅读这本书已经十几年过去。我要不是这几天看了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和内容实在是十分模糊了。

小的时候读书,总是有什么就读什么,我现在想想,觉得是时候该重读这本书了。人性的善恶,我那时是不大能区分的。一个孩子,能知道多少善恶,国仇或是家很呢。

这几天,我看完了《四世同堂》的电视剧,觉得伤感,又很庆幸。我们生活的年代,也许不算上是很好很好,人人都说是负重前行。可是相比于战争年代的人们,是无限的幸福。因为我们还能选择。

八年抗战,北平围城八年,除了丧葬生意,人人都在生死的边缘挣扎。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生于战乱时期,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被侵略者培养成特务,也许死在刀枪之下,也许出逃成为反对者,也许会饿死街头。而不管是哪一种,都打破原本的生活,和自己原来的模样。

八年战争,死了很多人。

现在,很少有人正视历史。现在的和平友好,堆砌在无数的尸体之上。我不宣扬极端的抵制,但是,我不愿意自己忘记民族受过的苦难。前两年,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留存下来的侵略证据,让我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满满一墙的受难者名单,有十几米高,随便拿起一个受难者名册,没有照片,没有介绍,不过是个名字,张三或者李四。多几个字,也许写的只是农民和铁匠。没有人知道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故事。我们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大屠杀的的遇难者,可是这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遗忘了。我们记得的,是我们曾经经受过的苦难,而历经苦难的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谁。历史长河中,很多事,都会被时间遗忘。我每每和朋友聊到这个问题,心里依然酸楚。也许还有自私的庆幸,我庆幸我生活的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还可以自由选择我的生活。我也总是还会听到其他的论调,过去的就过去了,何必一直揪着过去不放呢?我可以接受日本文化,也可以接受日本产品,但我永远不会觉得崇拜。我喜爱自己的国家,即使它还在成长,即使它还有许多的不完美。可这世上本就无完美。

《四世同堂》的最后,日本投降了,可是瑞宣的女儿妞子,却饿死了。人们欢呼胜利的同时,也有太多的人,再也等不来希望里的好日子了。无论什么时候,这世间都是平衡的,有真善美的地方,一定就有假丑恶。人是没有光辉存在的,人类不过是借着一些小小的智慧,在使用着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永远不属于任何人。又想起,前段时间去看了电影《何以为家》。即使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人在遭遇战争的苦。有什么错呢,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罢了。

写到这里,我的思绪还是很乱,还是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刚好看到屏保上的一句话:这世界从不缺乏欺骗、伤害和背叛。但也正因此,家才显得格外温暖而亲切。(摘自——《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

不管如何,热爱生活吧。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四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

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他们的身体虽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奸。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五

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没了。比如说好要去爬的山,要去赏的花,要去喝的奶茶,要去吃的牛肉火锅,要去见的人,要去看的电影,要读完书就写下来的读后感……只要你愿意拖,当初非去不可的冲动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在空气中留下一股凄灭的味道。

早有听闻老舍先生这本《四世同堂》,总以为它边幅过长,不愿意翻开,但断断续续,终于是越读越欢喜,越读越后悔不早些翻开了。

小说以卢沟桥事变,北平陷落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对胡同小羊圈的住户街坊们展开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不同阶层,各色人种在国难当头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当人被轻易杀死,家被外人随意搜寻,老百姓要向侵略者俯首称臣,文化得停止,尊严得抛弃,思想得所谓“改造”,人不得与生活。读,反复得读,那一种屈辱的生活在我面前立起来了,那一幅幅痛苦扭曲的人脸,那被践踏的,奄奄一息的肉体与灵魂。越是想象到这种痛苦,我也越发佩服那些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勇士们。

讲两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钱先生,一个年老的学者,不闻纷争,潜心学问。儿子的死去使他悲痛,也使他为着儿子的骨气而骄傲,被激励。遭受敌人的苦苦折磨,忍着一口气爬回家,信念!不屈服的信念!正义的信念!灾难使他奋起,头脑让他冷静。他终究成为了一个战士。自身的学识与思考使他醒悟,只有改变社会,改变根本才能救国。他执着着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去影响别人改变,坚定不移。

“河水留得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烦,水发出一点点的声音仿佛向他低声地呼唤着呢。很快的,他想起了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记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看到祁天佑的结局,我心里一颤。这,不就是老舍本人的结局吗?1966年八月二十四日,老舍在太平湖投湖自尽。怎会想到,二十年后这位老人也选择了相同的方式来结束这不公的命运,迎来了同样的结局。他写:心路窄的人往往把死看作康庄大道,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得多。八年没有击倒他,最后却也这么离开了。

大家都说老舍写尽了北平,确实。一花一树,一街道一胡同,一繁景一凄处,一言一语都刻画地栩栩如生。而老舍笔下的人又总或者说曾经总存有那么一丝底线,只不过总被环境给掐灭了。只需要一点催化剂,好人会变坏,坏人会更坏。自己还没遭受苦难之前,也没料到恶如此吧。一每每念及那些死去的文人,我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剩下的只有心痛,心痛,心痛!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六

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成语不知所措:错:错开;处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如:《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又如:巴金《秋》十四:“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身子微微发颤。”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七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八

恶人自有恶报,然而善人未必有善终,很现实也很痛心。四世同堂的愿景从一而终,也算是一个令人欢喜的结局。

总算,十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小说中一场一场战事转折的推进,胜利开始有了眉目,心情也渐渐明朗。

小顺子那一代人如今也年过古稀,成为了祁老人般的存在。我愿意聆听他们的故事,记住历史,或许,少一点仇恨。

如果妞子还在,她应该很喜欢今天的北京城。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九

他是被清朝遗弃的老人。

小羊圈胡同里,他最为年长,一言一行都彰显着十足的威严。这一带的带领者也非他莫属。若非日本人无端闯入北平,他或许还安安稳稳地当着四世同堂的老太爷。

但世事又怎会如他所愿,让他风平浪静地安享晚年呢?他“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你能指责他自私吗?不,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民族、国家相对于他的家庭,显得那么遥远和抽象。北平是否沦陷,国家是否危亡,似乎都与他无关。在那人人自保的年代,他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还把家庭发展到“四世同堂”的局面,这于他而言便是足以骄傲的资本。

小说里,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因为一场战争而变得物是人非。三孙祁瑞全不愿在日本人的压迫下生活,愿为抵抗侵略者作一份贡献,悄悄离开了北平。二孙祁瑞丰对日本人言听计从,点头哈腰都来不及,尽管领到了教育局科长这一肥差,最后仍落得被日本人活活打死的悲惨下场。而长孙祁瑞宣呢,他同老三一样,怀着抗敌的心,但被家庭所累,始终无法离去,只得辞去教师一职,到英国使馆就职,后来虽被日本人所抓,但终是在富善先生的帮助下平安出狱。儿子祁天佑则因被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而全家最小的成员妞子在抗战胜利当日因肠胃病而死。

祁老人那四世同堂的美满家庭呢?战争真的离平民百姓的生活很远吗?就连小羊圈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胡同,都陆续搬来两户日本人,无形中将小羊圈居民们的一举一动监管得牢牢的。

祁老人的心又何尝不随一个个家庭成员的悲剧而破碎呢?在富善先生眼中,祁老人的一切都带着地道的中国味儿,他是“代表着清朝人的”。然而,这个清朝遗留下来的老人的命运是如此多舛,如此令人悯惜。

小说结尾,祁老人的重孙女妞子在极度饥饿中痛苦死去,这无疑给了他心头最后一下重击——他忽地抱起渐渐冰冷僵硬的妞子,踉踉跄跄地去找住在胡同中的日本人。“他们的孩子吃得饱饱的,我的孙女却饿死了。”他挣扎着走出院子,碰见了那个住在一号院的日本老太婆。他高声叫住老太婆,想让她瞧瞧他的重孙女是怎么在日本人的压迫下死去的。但老太婆只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震撼的消息。“告诉你爷爷,日本投降了。”她用英语轻声对瑞宣说道。这消息仿佛一个响雷忽然炸起,人们心中的悲哀、喜悦和惶惑都掺和在一起了。

刹那间,人们纷纷围住了日本老太婆,想将压抑已久的对侵略者的仇恨都报复在她身上。“你们打算先揍这个老太婆一顿吗?”瑞宣一言唤醒了人们埋藏在心底的良知——是啊,她是他们的朋友,她并没有做出对中国人不利的事情,而是始终友好温顺地对待他们。

这是最令我震撼的一个片段。一向忠厚的祁老人在妞子饿死之际挺身而出,为受苦受难的人们道出了心声。而那个日本老太婆,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愿以善良仁厚换取与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是啊,她是他们的朋友。

他是乱世中被清朝遗弃的老人,时光带走了他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善良与坚毅。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

用了许久终于把《四世同堂》给看完了,其实好多次都想动笔写些什么,但又总是不知从何说起。毕竟这故事离我们生活太有点遥远,想要设身处地的了解,确实是有些困难,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一些旧中国的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不经意间就又回到了现代中来。

我怕非常佩服老舍先生的文笔,朴素幽默中折射出不平凡。优秀的作家总是如此,他们总是能以看似轻描淡写的笔墨写出令人震撼的故事。

四世同堂,顾名思义嘛,是以祁瑞宣一家四代人为中心的,可是长远来看呢,又能发现不少关于他们邻居——冠晓荷、李四爷、小文夫妇、丁约翰等等人物的描写。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反应,瑞宣一家可能是那个年代人民最普遍的真实写照吧:既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可是又不舍家中父老,总为忠孝不能两全而感到苦恼、烦闷。除此之外呢,以冠晓荷、祺瑞丰为代表的另一类人,却真实做了“汉奸”们:他们并没有什么深厚的爱国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过一些,所以也就甘心为日本人做事、甚至于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这二者在历史的任何朝代都是存在的,总会有一些人不在乎是否忠于国家;也总会有一些勇士誓死保卫祖国,不愿意国家跟了别人姓。英雄受后世敬仰,汉奸则遗臭万年。

有时候读到瑞宣的心理描写时,我的心仿佛也被揪在了一起——他爱国、他有才华,他有着文人逸士所有的特性,他理应去为国效忠!可是它还有着肩负整个家庭生活的重任。那可是四世同堂啊,是祁家生生不息的命脉啊!所以对他而言,他不能像老三瑞全那样毫无顾虑说走就走、也不能像老二瑞丰那样为了生存而给臣服于日本人。他有骨气、有责任,他不能抛妻弃子为国尽孝,更不能苟且偷生给日本人做事!他就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抗日年代的当家人。所以他不能走,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挥洒不出,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我是当家人,我走了这一下老小如何生存?所以每每讲到瑞宣时,我都不由得沉默下来。是啊,作为当家的人,哪有容易二字可言?即使心里再苦闷、再烦躁,也不得轻易流露出来,总归要撑起整个家啊!昨天早上就是如此,我心里说不出的闷,甚至都要透不上气来,只能骑着车出去四处转一转,以此来告诉自己:放心吧,你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些故事已经远去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说不出的痛。像书中描写的那样,因受到日本人的羞辱而被活活气死的、因吃不饱饭而被生生饿死的、甚至因拉肚子却被当作传染病而后被活埋的等等等等。现在的我想都不敢想这样的故事,那些事情离我们太过遥远,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能谈感同身受呢?没有扛枪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国耻,怎么能说了解呢?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了吃、为了穿、为了住,为了人生存的资本而奔波;我们单单为了生存吗?并不,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更好的吃、穿、住,甚至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人生而为人,并非是来享福的。难处人皆有之,也不一定就是你最难。总有一些先驱烈士为国效力,也总有一些甘愿逆流而上的勇士。

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一

由于语文老师要求在假期读《四世同堂》这本书,我便去图书馆看.起初并未引起我的重视,只觉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的让人头昏脑涨,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个个人物也渐渐的鲜活起来.让人读后热血沸腾.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读后,一个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表现了安于现状的人们心灵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众通过反抗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在这么多的人物中,我感动的是钱先生.他的家人接二连三的被日本人杀害,连自己也被日本人打的奄奄一息,但这些却没有使他丝毫的退缩,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二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它讲述了生活在“小羊笔”齐瑞轩家族在北京沦陷期间的平凡与不甘平凡的生活。

齐瑞轩是一家之主。他是个善良温和的人,但他身上还有中国人的血统。当bacbinh刚刚倒下的时候,他派他的第三个兄弟去抗击日本人,他告诉他的学生和邻居,中国并没有失去这个国家,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明星,不是很明亮,但是可以给人们希望。

钱鄚一嗯是一个诗人,因为他的第二个儿子,颂诗日本兵杀了日本车和被打,回来后,就成了爱国诗人,他不停地运转了一整天,游说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抗日队伍。

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我们如何能够升官发财和一些自己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可以赚取经济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很不同,其实,这是老舍先生总结了中国人3种写作班的字符。如果中国人喜欢齐蕤旋,那么北京的日本侵华是一个意外;如果中国人都像殷谦沉默,喜欢的人,那么中国永远无法被入侵日本;如果所有的费用,如冠晓人做的,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存在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中国不会进行长远的。但在这一整本书中,这段时间描写可以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学生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作为中国人对于软弱的性格,这是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丰富自己的一腔爱国热血,默默的做着一些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都是中国人的心中已经种下一颗积极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每个中国人的血性以及所在,中华传统民族精神长存的血性所在。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三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住在小羊圈”里祁瑞宣一家人在北京沦陷时期内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一段生活。

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

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其实这就是老舍先生总结的中国人的三大性格种类。如果中国都是像祁瑞宣这样的人,那么日本人入侵北平就是偶然事件;如果中国人都是像钱默吟一样的人,那么中国决不可能被日本侵略;如果全都是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呢,中国是必然要灭亡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不会长远的。但在整本书中,这段描写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中国人软弱的性格,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的做着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中国人的血性所在,中华民族长存的血性所在。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四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

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五

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

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虚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六

记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学时代第一次读的,不过那时候体会不是很深,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许多感想,决定重读一遍原著。

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想我们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来读一读这本书!老舍写得非常好!强烈安利!!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七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四世同堂高一读后感(实用18篇)篇十八

终于看完了百万字的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得不赞叹,尤其是读到好几处我都落泪了,钱先生回忆狱中地整个过程让我好几次哽咽,妞妞最后去世那一幕太扎心,妞妞的倔强让我为之流泪。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阅读的时候会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一起变化,每次小羊圈里死去一个人大家悲恸的时候我也会眼圈变红,大家开心的时候我也会心情很好,虽然开心的事情都不多,即使最后日本投降了,中国胜利了,反倒没有很开心。

八年的占领,贫穷、饥饿、寒冷、隐忍、死亡、危险……让小羊圈甚至北平人在最后一刻也没有对同住的日本人大开杀戒。就像瑞宣,期盼已久的胜利多想大声喊出来,可是看看祁老人手中抱着的死去的妞妞,一个半死的老人抱着一个死去的孩子——正好像一个半死不活的中国怀里抱着成千上万个死了的孩子。胜利了又如何,胜利和失败有什么区别?还是有那么多像妞妞一样痛恨敌人倔强地等着胜利却没挨到胜利来临就离开的孩子,还是有很多在敌人的占领期间牺牲的人,孟石,仲石,钱太太,常二爷,祁天佑,小崔,小文夫妇,孙七,李四爷,千千万万中国人。所以即使胜利来临,谁都想做点什么,或说点什么,也想出去看看胜利是怎样一番场景,都想大声地痛痛快快喊一句:中华民族万岁。可是大家都呆呆地,人们一会瞧瞧这个,一会瞧瞧那个,悲哀,喜悦和惶恐都掺和在一起。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的悲哀和痛苦,能不能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我想冷冷清清的北平,冷冷清清的祁家就是最好的回答,即使依旧四世同堂,可是死去的儿子,孙子,重孙女都足以让祁老人放声痛哭。直到最后象征着勇敢和希望的老三回到这个家才如春风一般开始融化屋子里多年来凝结的冰块,新中国又充满了希望。

整篇小说里我最想写两个人,瑞宣和钱先生。先说说瑞宣,一个十足的文人,心系国家存亡的文人,可是因为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要养活,到战争最后胜利也没能弃笔从戎。但是全篇中瑞宣的喜怒哀乐完全来自于战争的胜败,上海宣布抗战,瑞宣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上海沦陷,北平的学生上街游行,瑞宣悲愤辞职。国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到重庆,瑞宣像个游离的风筝,找不到方向,当蒋介石发布坚决抗战到底宣言,瑞宣似乎又找到了一根线,有了坚定的方向。一路的挣扎苦闷,一路的自我安慰和劝说,当瑞宣父亲去世的时候,瑞宣才明白自己的错误,自己不肯离开北平,纯粹是为家中老幼的安全与生活。可是,自己下过狱,弟弟当汉奸,连最老成谨慎的父亲也投河自尽,在敌人占领下想保护一家人简直是梦想。

父亲的离去让家人更加离不开瑞宣,需要他的工资养活,需要他拿主意,需要他安慰老小。直到老三回到北平开始地下工作邀请瑞宣加入,瑞宣才真正毫无顾忌、义无反顾、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救国的事业当中,他擅长的笔,他擅长的语言,他多年积攒的谨慎,一起参与到爱国的行动中来,他不惧畏敌人,不怕流血牺牲,更加充满希望地战斗着。如果把瑞宣的变化分为几个时期,抗战初期,积极抗战,怀抱希望。抗战中期,小羊圈多次有人离去,国土节节败退,自我挣扎和自我安慰。抗战中后期,麻木和绝望。抗战后期,热心投入到爱国事业。瑞宣是千千万万个爱国人士的代表,他们惶恐,他们憧憬,他们苦闷,他们挣扎,最后终于释放内心。

再来说说钱先生,钱先生是一个连一只苍蝇也不肯得罪的人,他整日吟诗、作画、赏菊、饮酒,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钱家的大门永远紧闭着,即使要出去也是开一条小缝。但是他是个明白人,“我是个不大问国事的人,可是我能自由生活着,是国家所赐——我不怕吃苦,不怕穷,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在国难面前,他不再赏花吟诗作画。儿子牺牲后,冠家去日本人那边打了小报告,他入狱了,但他临危不惧,在狱中也是几次鼓励同是苦难的沦落人,当他出狱后,他安顿好家里的大小事,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抗日的战争中。在斗争中他的爱国主义由报私仇到复国耻到彻底消灭战争,一步接一步走向成熟,一个隐士变成一个战士,勇敢、威武、高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钱先生便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一个典型的旧知识分子,在国难之前挺身而出,显现出刚正不阿的气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的新我的代表。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管理手机管理方案(模板13篇)

    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一门追求时尚和品味的艺术。以下是一些手机的专业评测和用户评论,它们列举了手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希

    团课学习的心得体会(专业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梳理思路,加深对学习或者工作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个人的成长和感悟,非常值得一读。我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入的团,那时候什

    雷锋月实践作业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过去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成长,还可以激发我们更进一步的动力。以下是来自各界人士的心得体会,其中融入了不少宝贵的人生经验

    参加宪法宣传活动的感想心得(优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解析自己在某个事物或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安娜卡列尼娜初三读后感(实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消化和思考读到的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下是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解读,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音乐的魔力。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

    销售部经理年会讲话稿(模板18篇)

    一篇优秀的讲话稿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传递出更深层次的信息。需要写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讲话稿?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讲话稿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敬重的各位来宾、各位伴侣

    中职家长会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

    人力资源公司的年度工作计划(精选12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关注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工作要求,人力资源部将紧

    第一天军训心得(专业17篇)

    军训心得是在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对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进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同学们总结的军训经验和感悟,供大家参考和交流。所谓。军训。就是军事化的训练让你体

    公司发言代表年会上讲话稿(热门12篇)

    讲话稿的撰写需要考虑到听众的特点、目的和传达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济界人士的讲话稿,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和洞察市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各位领导、各位宗亲、xx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