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雨中梧

读后感是对所读作品进行感性思考和主观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一起阅读和分享自己的感想。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一

中午吃完饭回来,陈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视频的摆设非常奇特。到处都是把手,里面还站着三个人。

咦?这是什么?我怀着疑惑的心理继续往下看,才知道原来这是天宫课堂。是三个人在太空中的生活,今天这堂课是给我们讲科学知识有多有趣。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乒乓球可以在杯子装停留,并且不动。亚平老师让正在看直播的同学在玻璃杯中到一半的水,然后把乒乓球放进水中,把浮起来的乒乓球用手指往下按,再松手。乒乓球全都扶起来了。于是亚萍老师也在杯子里倒水,固定住之后,就用棍子把乒乓球往下压,再一松手,发现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上也不下,不会像在地球上乒乓球一样浮在水面,而是留在了杯子中央不上也不下,不动了。我顿时惊讶万分:乒乓球怎么不上来了呢?难道牛顿说的地心引力失效了?但是当听完亚萍老师的话以后,我就不这么惊讶了。原来太空中是没有地心引力的,所以乒乓球才不会浮上来,我点了点头,心想:原来是这样啊!

看完这个科学小实验之后,后面也有一个小实验吸引了我的眼球。放大镜还能这样做?在太空中,水是不能在正常杯子里的,所以他们喝的是纯净水,并且装在袋子里,还插了一根吸管。亚平老师用手挤出来了一点水,水成了一个个小水珠,不会掉落在地上,非常神奇。接下来,还有更让我觉得新奇的东西。只见她拿了一个圈,放入水中做出了一个水镜,从水镜的对面看里面的东西,是放大并且倒着的。亚平老师说这是凹透镜的原理。两面都是水,还是椭圆形状的,就形成了放大镜。

等看完了天宫课堂的第一堂课,我不禁感慨道:“原来科学还能这么有趣啊!"。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二

小时候,我们总想象自己拥有一对翅膀能一直飞向太空,飞向宇宙,飞到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飞到嫦娥姐姐的月宫。现在,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研发和发射,华夏儿女的太空梦终于实现了!从第一艘“神5”载人航天飞船到今天发射的“神舟14”,仰望星空,我们的中国航天探索之旅终于踏上了康庄大道,一路高歌猛进了。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未来有一天我也可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加油中国!

[篇八:观看神舟十四号发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而自豪,也向航天人们致敬。每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航天人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中国红”,共产党人精神本色、人生底色“中国红”,全国人民热爱祖国、团结一致的“中国红”,大唐人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中国红”,都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也必将继续发扬大唐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为集团公司“二次创业”和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三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间,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之时。伟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方位崛起的梦想,无疑,中国航天梦成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给百年党庆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四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活动将面向全球进行直播,航天员为孩子们进行太空实验。

其实,在国内外进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实验中,孩子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青少年参与太空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5种。

一是参加专业的研究实验。科学家进行太空实验时让一些学生负责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是为学生设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三是参加载人航天工程活动。一些是为了航天工程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参加硬件或软件的研制;另一些是学生创意大赛中的获奖项目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实验。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实验。学生们在教室完成模拟太空相应条件的实验,或者进行空间站上专业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比地面实验和太空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五是教育性示范活动。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简单有趣的太空实验,并将它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材,提供给学生,以便进行航天教育。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五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失重感,像一条小鱼一样四处游走。

在空间站也有许多休闲活动,可以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可以在舷窗边欣赏日落时的美景,还可以做一些运动,比如说:骑单车,跑步机等。

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当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我有了解过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六

今天是不一样的一天,因为我们上了第一堂“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是由王亚平、崔志刚和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主讲的。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太空舱。我们先参观厨房区,这里有加热食物的微波装置,有装着饮用水的饮水机,还有冰箱,这样宇航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然后我们再参观太空跑台和太空自行车。因为宇航员在太空待久了,会影响健康,所以他们在太空舱内也需要保持运动来锻炼身体。王亚平老师给我们示范了骑太空自行车。

最后,叶光富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了细胞跳动。

参观完太空舱,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还给我们做了四个太空实验。第一个实验:叶光富老师表演了太空转身。可以用右手转圈,越转越快。也可以双臂伸直,让身体转起来,双臂反复合拢、张开……这样就可以在太空自如转身了。第二个实验:制作一片水膜,再折一朵花,把它放在水膜上,它就会慢慢张开了。第三个实验:在水膜里注入更多的水,水膜就变成了水球。再用针管往水球里注入一些空气,水球里就出现了一颗小气泡,王亚平老师走到水球后面,会发现水球里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气泡里的却是正着的。第四个实验:王亚平老师往水球里注入了蓝色的色素,然后再放入一片黄色的泡腾片,会发现水球产生了很多黄色的小气泡,黄色和蓝色相互融合,这时候的水球就想地球一样美丽。

今天的“天宫课堂”真是神奇有趣!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七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20_年12月9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组航天员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早在20_年6月20日,王亚平老师就曾在“天宫一号”开展过基础物理实验。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术,深邃的宇宙知识理解不了多少,但是这却激发了我探索知识宇宙的强烈兴趣。我们每天只能迎来一次日出,可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却可以一天中迎来十六个日出,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这次“天宫课堂”,我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所有青少年。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

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的旗帜,我憧憬高科技能传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八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九

中国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准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地面老师也在做相同的实验,天地对比实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

今天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太空授课,叫“天宫课堂”。

通过太空授课的内容,真让我大饱眼福。我知道了宇航员们在飞船是怎样生活的?太空的厨房功能很全,能吃到又鲜有甜的苹果。他们在飞船上给大家做了实验演示,用一种带吸管的水袋,只要把水挤出来,水就会飘在天空,再用嘴接住,喝下去。王亚平阿姨又把水挤出来,再在水球里加入蓝色的颜料,一颗圆圆的蓝色水球就形成了。接着阿姨再把泡腾片放进水球,泡腾片慢慢地被吸进去,没一会,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的泡腾,产生了很多小气泡,水球慢慢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小气泡的气泡球,五颜六色,像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

阿姨又给大家做了“水膜实验”,在圆圆的水膜上放进一朵粉红色的花朵,花朵绽放后颜色更丰富,更美丽了。阿姨又拿来一杯水,把乒乓球放进去,但乒乓球并没有漂浮在水面上,而是沉下去,这就是“乒乓球实验”啦,阿姨说要是在地球上,乒乓球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因为没有浮力,小球沉了下去。

今天的太空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太空真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一

你们了解宇航员吗?可能你们不了解,有个视频里就展现着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让我们走进这个视频吧!

在这个视频中,三位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太空神奇。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神奇,在地球中它会浮到水面上,太空就不一样了,先用一个管子将乒乓球压在水底,然后松开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员老师将装有乒乓球的水桶抛起来,结果里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没掉下来。

宇航员老师们又做了一次实验,而这一次实验更加神奇。首先拿出一个模具,然后他们又往模具里灌满了水,一个宇航员老师又加了更多的水,结果就成了一个大圆球。最神奇的是当另一个宇航员老师拿着一个注射器往里面注小水滴的时候,小水滴进入大水滴之后,还是完完整整的一点破损都没有,而那个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没有掉。

太空可真神奇呀!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二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特殊的学习体验——天宫课堂。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员研修训练中心与学校合作推出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们通过虚拟实境技术,进入航天宇宙,亲身体验航天员的训练生活。本人在此次活动中参与了第一课的学习,既开拓眼界,也收获良多。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天宫课堂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引领下,我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如同和航天员一起共同飞向天空的无边宇宙。我可以看到地球的壮丽景色,触摸到流星和彗星的轨迹,感受到宇宙中神秘的力量。这种真实的感觉令我如痴如醉,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探索宇宙的壮丽之旅。

其次,天宫课堂让我了解了航天员的艰苦训练和生活条件。在课堂中,我亲自操作太空舱模拟器,体验了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维护设备的过程。我不仅感受到了太空中的失重感,还学习到了航天员生活的种种细节。例如,在太空中洗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航天员需要借助漂浮在空中的水球进行清洁。这些细节的了解让我对航天员的职业选择和付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再次,天宫课堂激发了我的科学兴趣。在课堂中,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宇宙中的各种现象,还可以亲自操作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我有机会进行了一次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是一门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学科,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继续深耕科学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最后,天宫课堂让我明白了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我们需要与同伴们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在模拟战斗任务中,我们需要配合默契地进行各种操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不仅对于航天项目很重要,对于任何团队合作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通过天宫课堂的学习体验,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活,还激发了自己的科学兴趣,并认识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相信这次特殊的学习体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亲身感受航天的魅力,为未来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三

在科学课上课之前打开我们的班班通,在电脑上忙碌了一阵,很神秘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想随我们的宇航员游历天宫吗?”

才反应过来的我们,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喊:“好啊!”

原来是神舟十号宇航员要在天宫课堂为我们授课了,我们按捺不住兴奋,焦急地等待直播的神圣时刻。

在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宇航员聂海胜伯伯为我们表演了一个“悬空打坐”,“哇哦!”我们惊讶地张大了嘴,王亚平阿姨玉指一点,聂伯伯竟然轻飘飘地旋转起来,这精彩的开场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太厉害了,宇航员的本领太高强了。

随着王亚平阿姨的讲解,我们才渐渐明白,这是太空的失重条件下造成的神奇现象。

王阿姨拿出一个水袋,把开口朝下,并不见一滴水珠滴下,她轻轻挤出一滴水,那水滴形成一个亮晶晶的水晶珠,稳稳地附在连接水袋的吸管上,阿姨微微一抖,水晶珠脱离了吸管,在空中飘福阿姨风趣地说:“要是诗圣李白生活在天宫,一定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因为在这里是不可能有飞流直下的景象的。”说完,她以独特的方式收集了这颗水珠,她—口吃掉了它,说不能让它随意飘浮,影响了天宫里面各种仪器的正常工作。

王亚平阿姨接着做了一个水膜实验,她用一个金属圈伸进剪开的水袋里面,小心地抽出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像放大镜样的漂亮水膜了,王阿姨举着它左右晃动,水膜被拉出半个泡泡的模样,却丝毫无损,我们屏住呼吸,看阿姨把一个可爱的中国结贴在了这个水透镜上,水膜竟然安然无恙。我们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哇,这水膜真结实!

最不可思议的是王阿姨开始用注射器向水膜注水,真像变魔术一下,水膜在我们眼前变化,中间慢慢鼓起来,直到变成了一个晶亮的大水球。阿姨用针管细心地吸出里面的小气泡,又特意从两边分别向水球中间注入两个大些的气泡,它俩在水球中游弋,相互接触却不会彼此相容,和在地面上看到的现象完全不一样。

王阿姨向水球中注入红色的液体,水球就变成了可爱的红宝石了,鲜亮的颜色实在迷人。

小球单摆,陀螺飞旋,太空称重,直立睡觉,三位宇航员不断向我们演示着各种有趣的现象,教室里掌声和惊叹声频频响起,我们瞪大眼盯着宇航员们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当王阿姨告诉我们,他们在天宫一号,每天能够见到十六次日出,老师和我们一起露出惊奇的神色,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啊?”

宇宙太空充满了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过去只在诗里读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今我们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已经进入天宫,还为我们开辟了奇妙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传授宝贵的知识,这一刻太奇妙。

我好想快快长大,继续航天英雄们的飞天梦。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四

今天下午的三点四十分,“神舟十三号”里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教师”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关于在外太空生活的课程,我听完之后感觉非常有意思,也收获了很多。

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漂浮着的陀螺,之后,就陆续出现了三位老师,首先登场的呢,就是王亚平老师,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在太空舱里的东西,比如:太空跑台,太空橱柜,饮水分配器等等。我认为太空真的很奇妙,在太空舱里的太空厨房功能很全,以致他们还可以吃到鲜苹果,王亚平老师还告诉我们在太空中如果看上去胖胖的,是因微重力致血液上涌,也让我们知道了在太空中如果长时间不锻炼会影响健康。

在王老师的一步一步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叶光富老师和翟志刚老师,他们两个则是给我们介绍了叶老师身上穿的服装——企鹅服,它在许多地方都有一些拉带,也可以对抗肌肉萎缩心管血功能下降,很神奇吧,小小的服装背后,迎来的竟是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之后,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太空细胞学实验。等同于他们开展的是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当然,显微镜是在“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中拿出来的,把样本放在显微镜的镜头下,再利用软件,就可以对细胞观察检测了,在太空中的细胞和在地球上的细胞不一样,在太空中的细胞非常“活跃”,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看来,这节课对我们的生物学也会有一些帮助。老师在乒乓球实验当中,给我们传授了“浮力随着重力出现,空间站内浮力几乎消失”的知识。到这里,就已经有了不少收获了。

这堂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水球的一系列实验了,在水球里面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就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么水球都不可能有,他会直接变成液态后消失,何况会有这一现象?还有一个实验,是在水球里面放上一个泡腾片,我们都知道,泡腾片遇到水后都会形成一串小气泡,三位老师首先是将水球染成了蓝色,之后把泡腾片放进了那里。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水球和地球很像,所以有一种亲切感。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五

天空是蔚蓝的,天空之外的宇宙是深邃的。宇宙无穷无尽,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为了在太空中进行长期研究,我们发射了属于自己的太空站,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今天,央视与空间站进行同步通话,向全国直播,航天员们为我们进行授课,讲讲他们在“天宫”的故事。

在太空,他们三人会进行一些细胞的培养,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细胞在太空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其中,聂叔叔还向我们展示了心肌细胞在光照条件下发出的闪闪荧光和它们那富有活力的跳动。

在空间站里,可以看到一些凸出来的扶手,它们是帮助航天员们进行移动和转身的。但在失重条件下,不借助任何外力进行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转动,那会发现上身与下身总是在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因为角动量守恒,所以,在太空转身时,他们会用胳膊画圈,以达到移动的效果。

在太空中,水也变得神奇起来。表面张力似乎被无限放大,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一个大水球。在微重力条件下,这个水球不但不会破裂,反而还会呈现出凸透镜的效果。若是在其中抽成一个大空泡,那么一段观察另一端时,就会出现一正一反两个像,看起来极为神奇。

在评论区中,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叹,认为中国真伟大!是啊,伟大的时代有伟大的一代,我们就是中国的未来!所以,现在的我们应当好好学习知识,为了未来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准备。

天宫之奇,奇幻无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茫茫宇宙!

天宫课堂第课读后感(专业16篇)篇十六

这次的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间站上仪器设施的使用和原理,令我们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失重、向心力等知识点,让我们领会了科学的奇妙和科学家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回望过去,18世纪6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了新的动力来源,工作效率远远大于人力,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带领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每一次技术上的创新,都大大增加了社会生产力。我们所看到的空间站,也与科学家们的辛劳成果密切相关。

在宇航员们在空间站里为我们演示的仪器结构之精密、功能之完善、设计之巧妙也都令我们叹为观止。遥望过去,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伟大成就;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五十个春秋,我国航天便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这节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们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程的飞跃。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那些记忆(优秀16篇)

    优秀作文在语言运用上富有变化和创意,采用准确、美观、生动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思想火花和艺术魅力。

    我的童年演讲我的童年演讲稿大学生(热门15篇)

    大学生演讲稿需要结合自身的思想和经验,以及对观众需求的把握来撰写。这是一份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合集,内容涉及生活、学习、社会等多个方面,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第二学期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8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总结的一种重要文件。如果你正在为写班主任工作总结而苦恼,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借鉴和参考。

    一次紧张的运动会(实用12篇)

    运动会是每年一度的体育盛事,是学校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运动会总结范文的发布旨在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大家可以通过欣赏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珍惜感情初三范文(13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人生,因遗憾而懂得了珍惜,因后悔而学会了努力

    美丽的秋姑娘小学生(实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内容连贯、观点正确、结构严谨的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这是一些杰出作品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春天,在一场场绵绵

    小学数学小教研活动总结参考(优秀15篇)

    活动总结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

    激情燃烧的日子(优质24篇)

    优秀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的语法和流畅的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意思。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和文学才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实实在在生活在这座充满活

    销售总监个人年终总结(模板20篇)

    个人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凝聚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的个人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迪。我于进入市场部,并

    体育局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大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完善自身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范文,这些范文以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