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雁落霞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观看一部电影后,对个人感受、思考和体会的总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读后感,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经验。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一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淼、王爽等大科学家,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二部给孩子讲物理科学的书籍,上一本是《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因为是一个系列的书籍,这本书的设计延续了上本的特征:图文并茂、深奥的知识趣味讲解,有知识、有料,更有科学家逸闻趣事以及有延伸补充科学知识。孩子们对地球、宇宙、世界末日等问题的疑惑,在这本书可以得到满意的解答。

全书分为4讲,并且每一讲后面都附有延伸阅读知识,延伸阅读更准确的对前面的知识起到了补充与拓展。第一讲是地球是什么样的;第二讲是宇宙是什么样的。第三讲是宇宙是怎么诞生的。第四讲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四讲的内容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小处着手到大的视觉,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地球、太阳、月球、火星、木星、银河系……不知名星系组成了宇宙,把人类和地球放在整个宇宙中才知道我们有多么多么渺小,正是渺小的若干个我们才组成了浩瀚的宇宙。

微信的登录画面上有个孤独的小人看着一个蓝白相间的大圆球漂浮在茫茫太空之中,这其实来源于一张真实的图片,名叫蓝色弹珠,是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宙员在1972年在太空拍摄的。这个悬浮在太空中的大圆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全貌。前面这段文字是书中第一页的第一段文字,用这个我们熟悉的图告诉孩子地球的模样。然后又讲述了人们没有科学知识的时候对地球的认识,现在看来很有趣,但那时候大部分的人是这样认识地球的。

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就是说,天像一个圆形的大伞,笼罩在像一个正方形棋盘平摊大地上。天像一个巨大的鸡蛋壳,里面包裹着像蛋黄般的大地。印度人认为,大地是被驮在大象的背上,而四头大象又站在一只大海龟的身上。还有人反对说大地是有海龟塔的样子,大地是被一只一只的海龟驮着。我们的大地竟然是这样的。

古人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大科学家李淼用飞机绕地球飞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又讲述了第一个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故事,以及后来众多的科学家对地球知识的研究探索,科学家们知道了地球是圆形的,他们又在探索地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地球这个球有多大呢?这些问题都用严谨有趣的科学知识展现在书中。

地球是一颗蓝白相间的球星弹珠,也是一粒悬浮在茫茫太空中的微小尘埃。茫茫太空就构成了宇宙。科学家这样告诉我们,宇宙它是一片跨越了数亿光年的广阔空间,没有任何中心;里面至少包含了2000亿个星系和200万亿颗恒星,而这些物质还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期中。宇宙里的这些星系和恒星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发现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很多的问题都在第二讲第三讲中。

我们人类预设过世界末日的情形,地震、海啸、人类无处可逃等。这些归根到底说的是地球的末日。宇宙有末日吗?宇宙末日会是怎样的?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说宇宙是有末日的,但是也不要担心这个末日离我们还很遥远,或者在未来科学更发达的时候,人们会对宇宙又会有很多的探究,宇宙也许不会有末日的。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二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问父母,我从哪里来的,父母总是回答得含含糊糊,说我是从外婆家里来的。后来长大一点,亲戚送给我一本关于地球生物科学的科普书,有关地球什么样子,人类如何演变出来的还有当时的最新科学技术,像克隆什么的,书名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觉得很有趣,看了很多遍。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以后问的问题我尽量能给他科学合理的解释,无意中看到这本《给孩子讲宇宙》,下意识相信孩子会喜欢,想要给孩子屯着。作者李淼是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及筹建人。

以前,总觉得关于宇宙,关于天文无理学,是非常深奥的东西。但这本书却让我改变以前的想法,因为是主要给孩子的科普读物,有趣第一。厚厚的纸张,有很多精心挑选的插图,增加趣味性,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小白也看得十分起劲。可以看出,作为中国顶尖物理学家的淼叔,非常善于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初心,想要把天体物理这类科普知识传播给我们的下一代。

虽然是写给小孩子,但内容却一点不含糊,既有趣,又有料。全书分为四部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向我们详细描述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程——地心说,日心说,宇宙无中心说……让小朋友了解到人类对宇宙漫长的认知过程。对于书中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作者也会有意识去不时总结,很贴心。

同时,作者在描述科学家对天体的研究时,也讲那些科学家的轶闻趣事,如哈勃是吹牛大王、斯穆特爱钱、爱因斯坦曾经高考落榜,而且是联邦工学院物理系历史上第一个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使全书读来一点也不枯燥。每一章完了之后都有延伸阅读,很喜欢这部分,就像以前历史教科书上的小字,很有趣味性。

另外,书中不单只是科普性的东西,还有一些科学家哲思类的文字,让孩子了解科学的同时,也了解了这些科学家的思维想法,启发孩子思考。

总之,很喜欢这类科普作品,既学到科学知识,又不会觉得枯燥。让即使对这方面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有所收获。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三

从古至今,人类都未曾停止探索自己栖居的世界和抬头仰望可见的浩渺星空。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对宇宙充满了好奇,会不会有超人?会不会有外星人?地球上现在还有恐龙吗……不到三岁的孩子有时就会提出类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想想,自己到现在仍然对宇宙充满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更是从未止步,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用尽毕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一本宇宙学普及读物。在这本书里,李淼教授用朴素的语言,简介的表达,以时间为主线,串起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这四个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千年宇宙探索风雨、无数学者心血历程,再现了以众多科学家为代表的人类对栖身之地及眼睛可以不可以看到的浩瀚星空的艰苦探索历程。

自从意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人类就开始睁大了自己的眼睛,不断观测着,也不断思考着地球以及人类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作用。从一个又一个猜想开始,到从用太阳光测算地球周长,到用电磁波证实宇宙起源……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宇宙的手段和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一个个惊人的理念与发现诞生了,这是宇宙研究的发展史,也算是人类智慧的发展史吧!即使人类未能成为宇宙中最智慧的生命形式,但人类依然可以为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感到骄傲,并且为未来假以时日更为高超的科技水平而期待。

在《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中,精彩纷呈的艺术插画以及更多珍贵的宇宙图片帮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神秘又迷人的宇宙中“实地”看一看、感受一番!宇宙充满了太多的奥秘与知识,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孩子作为人类未来的主导者,有必要更有义务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找寻……那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出发,通过这本书一起了解我们浩瀚的宇宙吧!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四

在我小的时候,对于天文学知识是很抵触的。有关于天文学的纪录片不看,和天文学有关的书籍不瞧,甚至连看动画片也极尽可能的不去看和太空有关的。现在想想看,当年的我就是这样极端。

原因放今天我自己都觉的可笑,竟然是因为我害怕。那时年纪小,在被告知宇宙是无边无际时,心中不免在想如果连太阳系在宇宙中都如大海中的一滴水,那么人类又算是什么?这种无限大无限小的对比让我心生恐惧,从而开始了我童年时对天文学的强烈抗拒。

如果那时我是一只井底的青蛙,那我肯定是那种永远蜷缩在井底的,既无知,又胆小。

说到底,还是对宇宙理解的不够多啊!当年适合小孩子们看的有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实在是不算多。

现在的孩子们比起我小时候,自然是幸福了许多。有各种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籍可供选择。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看起来十分的厚实,实际上的页数并不算多,总共有一百六十页左右,这样的篇幅,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不会因为篇幅过多而产生畏难情绪。

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讲述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以及宇宙会不会有末日。该书从我们生存的地球开始讲起,进而引申至地球所在的宇宙,又将宇宙的前世今生一一讲明。

既然是讲述给孩子们听的,那么其中的内容语言一定不能够太过于晦涩难懂。这一点此书的作者做的还是相当的不错的,单从这些构成部分的名称来看,此书的内容表述应该是相当清晰且有条理的,没有过多深奥的内容在里面。看上去仿佛是作者在为这些小读者们讲述一个个有关于宇宙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加上所配的珍贵的宇宙图片以及艺术性的插画,使得该书作为一本孩子们认知宇宙的启蒙书来讲,是相当合适的。相信孩子们在阅读完此书之后,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好奇之心,而不是想当年的我那样心生恐惧。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五

地球的照片,是在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的时候,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一张照片,隔着遥远的距离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这张照片也被命名为“蓝色弹珠”,现在我们用的微信上那个登陆界面的地球的照片就是这张照片了。

其实最早期的人类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一片宽广不见边际的平地上,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作为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而随着科技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类完成了环球航行,印证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星球,而随着阿波罗17号登月,人们远距离的观察到了这颗我们居住的星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

人们对于宇宙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他们继续的探索其他的星球,在太阳系的其他星球试图找寻其他星球曾经有生命的痕迹。

在这本书中,关于地球是什么?宇宙是什么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是写给孩子的一本很不错的科普读物。

类似为什么在现在距离很远的大洋彼岸有着相同的物种,这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原本链接在一起的大陆由于地壳运动而逐渐分开,最终被大海隔开,最早期的人类也是穿过没有分开的大陆,去到新的地方。

科学是非常神奇的,也是有趣的。并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六

马斯洛在晚期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近年来,在国内的亲子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安全感的培养,这充分反应了社会和家庭教育理念的进步。

当然,安全感的内涵和外延很丰富,但对年幼的孩子及其家长来说,这点相对还是好达成的,因为孩子的认知比较有限,父母及家人的认可、肯定和鼓励,以及所创造的安稳的外界环境,都可以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但随着孩子长大,特别是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不乏让家长烧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够圆满,可能会造成小小的隐患,而聪慧的家长,不但能够将问题化解,更能引导孩子去主动深度探索,强化孩子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自信、满足和安全感,更能激发深度探索欲望。

面对每天能够见到的日月星辰,孩子们常常问题多多,虽然有很多神话传说故事还在时代传承,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其“仅仅是故事”,少有真实,更无科学性。

最近,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的科普新书《给孩子讲宇宙》正式出版了,这是继,畅销科普书《给孩子讲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力作,个人认为这本书比前一本书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性,因为通常关心“量子力学”的孩子年龄上应大于关心“宇宙”的个体。

《给孩子讲宇宙》沿袭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的写作风格,朴素的语言,简介的表达,以时间为主线(这是问题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由之路),串起伟大科学家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微信登录的入口的画面开始,讲述了“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到“宇宙会不会有末日”,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千年宇宙探索风雨、无数学者心血历程,再现了以众多科学家为代表的人类对栖身之地及眼睛可以不可以看到的浩瀚星空的艰苦探索历程:认识论一再变革,技术一再发展,二者的螺旋推动下,人类的视野越来越久远,也更加明确了当前人类在地球、太阳系内的绝对安全,以及未来还有足够人类突破地球乃至更大宇宙的安全距离。

一本好科普书,用简朴的语言说清复杂知识或大道理:坐飞机旅行,能够证明地球“肯定是弯曲的,而不是平坦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断定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大航海“证明了我们脚下的大地的确是球形的”,用牛顿经典力学证明大地处于“引力能最小的球形状态”,地球的周长等于950次马拉松(一次马拉松等于105圈中学操场)......

一本好科普书,用诙谐的语言讲清科学家的肉胎凡身:吹牛大王“哈勃”,毕业就失业的爱因斯坦,创始观测宇宙学并不入正堂的勒维特女士......

一本好科普书,能勘误更能激发后世之人的美梦雄心:砸醒牛顿的苹果并不存在,荷兰老板偶然发现引出“第一架望远镜”,无数的跨界奇才如罗素、勒梅特等推动人类进步,“暗淡蓝点”让人心胸豁然开朗,更有n个八爪鱼的腿脚那么多的“延伸阅读”......

2017年9月25日,本书开篇提到的“微信欢迎界面”更换了,换成了“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拍摄的地球气象云图”,如果能够在本书付印之前,也许能够弥补一下我国科学家贡献的欠缺,虽然以前我们没有做到,但我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有今天的科学家,更有此书熏陶的无数孩子们......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七

20xx年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因为成为一位"大人"之后,我仿佛每一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得很平静。但是这一年不同,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小宝宝,他的到来让我开始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

在后来,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成为一个"大人",我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得不到内心的实在感,后来我在想,做"大人"应该要先做自己吧,这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樊局长推荐的这本书——《孩子的宇宙》,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遇见自己的过程,在书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的自己。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而存在着。""大人们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坏的无法复原。"。

看到书中的这些话,心头一震,尤其是这一句"一想到这种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称的‘教育’、‘指导’和‘善意’的名义下进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无法接受",看到这句话我赶紧想我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答案是肯定的,当我的学生带着小秘密来找我分享的时候,我和她站在一起去感受这秘密的美好了吗?当孩子们带着自己不同的小问题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还是沉浸在他们写错的字、做错的题中,甚至有时候还会反问一句"作业完成了没有?",现在想来,孩子们也曾伸出手想要把我从这"毫无生气"的赵老师身边拉开,我却假装看不见他们的手。

一、遇见自己。

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断地遇见了自己。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老公看到了书名说:"孩子的宇宙?一个连世界都不知道多大的人,竟然在研究宇宙!"很显然,他在开我的玩笑,这个场景我是从我姑姑那里听说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姑姑一起看电视,当时新闻在说全世界怎么怎么样,我扭头问我姑姑:"全世界就是上坡、下坡还有立羊河?"我姑姑说:"对,还有将军墓。"我说的那三个名字是我们村和邻村的村名。当我第一次听到小时候的我问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佩服小时候的自己,能问出思考全世界的问题,而长大后的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却没有再问过思考过。也许在小时候的我的内心中也有这样的宇宙,正如书中所说"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凝望着这个宇宙,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又不断地遇见了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曾想要离家出走的我,那个有着秘密基地的我,那个埋葬小猫的我……而现在成为"大人"的我,却几乎忘了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的,忘了小时候的我有着这样的宇宙,而现在我却已经丢失了。

二、秘密。

秘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书中已经论述过,孩子们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秘密,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保守和培育秘密,有的也挣扎在想要分享秘密却又怕破坏了秘密的神秘感中纠结,所以保守秘密和接触秘密都是至关重要。书中提到"有时,秘密就像是侵入身体的异物,不把它排出体外就无法忍受。"这让我想到了《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一绘本,小女孩莫伊拉有着自己的小秘密:弄坏的裤袜,丢进垃圾桶里的梨,弄脏的妈妈的婚纱……她的小秘密憋了一肚子,难受极了,所以说出来的那一刻无比的轻松。总而言之,秘密很重要,如何处理也很重要。

当然,这本书也勾起了我更多的阅读的兴趣,作者在分享事例的时候,总是能保留着读者的好奇心。现在作为一个"大人",我离孩子们的宇宙越来越远,但我始终会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八

这本书讲到了黑洞和虫洞,这两个名词让我非常好奇,这会是什么有趣的知识呢?黑洞,是比太阳的质量大几倍的星球衰亡后形成的。黑洞的引力很大,连光都逃不过它的“魔抓”,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会来到消失层——一个时间静止的地方,让我感到有点害怕。连光都无法逃脱,要是是个人的话,那必死无疑了!科学家还推测过,从黑洞中心穿过去可能会达到另外一个地方。

再来讲虫洞。虫洞现在还没有生成的办法,因为有人曾计算过,生成虫洞需要负能量,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能量都是正的。虫洞实际上是一个将现在加速到未来的隧道,可以这样想象:一张纸片展开后在两头做标记a、b点,蚂蚁从a到b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们纸片卷起来,a和b就很近了,这就是虫洞穿越。我希望早日做出虫洞,让我看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九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宇宙的秘密》这本书,我从中了解了许多宇宙不可告人的秘密。下面让我给你诉说一二吧!

我从小就对宇宙充满幻想,这本书使我的模糊的幻想变得清晰。从中,我了解了很多:宇宙的万物在大约200亿年前,是一个密度极高,温度高达100多亿摄氏度的大火球,被称为“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没有恒星和星系,只是充满了辐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火球发生了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飞到了四面八方,在后来的10000年里,散落在空间的物质便开始了局部的结合,星云、恒星、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凝聚而成的。就这样,形成了宇宙。

然而,我所了解的知识中,我最关心的还是关于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事。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寿命了,它的生命史已长达38亿年,人类则有2、3百万年的历史。可就这几百万年的时间,地球已因人类而快速“衰老”。例如,地球如今正在不断的膨胀,体积在不断的扩大,地心密度在不断减少,地球的运行速度在不断变慢。

据推测,在原始海洋拥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时,距今约6亿年,那时一年有425天,一天长仅为20小时;当第一批植物离开水向陆地生根时,距今约4亿年,那是一年有405天,一天有21。5小时;在2亿年前,恐龙统治着整个世界,当时一年有385天,一天有23小时;而如今,一年只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

不仅地球速度在放慢,而且全球内外气温都在涨。

人们曾为了寻找钻石和金矿,曾试着不断向下挖,但越向下挖,温度就越高。根据这种情况,地心温度大概有68000度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涨。

地面温度上升,是指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臭氧层破裂,全球温度上升的现象。气象部门预测,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再不断增加,50年后,地面平均温度将达1。2度,70年后,将达2。8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深有感触:我们青少年应把握住光阴,好好学习,将来探索宇宙、地球其他的秘密,更好地保护他们。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

读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

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70%-80%;堆肥法,约占10%-20%;焚烧法极少,仅占1%。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国内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监测手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环境。我希望在新世纪里,人们的观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顾眼前的发展,忘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排出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发生!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一

刚收到书,沉甸甸的,366页可谓长篇巨作了吧,银河行星的作品说实话之前还没读过,所以这次很用心的感受了一次作者的心路历程,看很多人的评价似乎都不太满意,可我却觉得书写得挺好,每每都有反转,宇宙的规律也若隐若现的呈现了出来,很有趣。

首先,书里的我——肖恩,在不同的宇宙形态间跳转,实现不同的身份转换,面对信子,小小月,爷爷,妈妈,元首,同伴等等,处理不同的关系,看似棘手的问题,却用他的睿智与担当,忘我与无私,一次次的保护了人类。这是天性使然吗,也许只有这样,才符合万物轮转的意义,一个自私贪婪的生灵是不会永远长存于世的。

其次,不同意识形态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能机器人,bd人,鹞羽人……看似脆弱的生命却最终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霸道残忍的下场,终将走向灭亡。宇宙钟摆让意识跳转,让生命得以延续。两大高级文明从最初的争斗,到最后的融合,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大团圆。

再次,书里暗含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读书的同时,也可以对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这也算是一份额外的收获吧。不仅有远古的钻木取火阶段,还有后期秦朝一统天下,甚至后面的兄弟相残争夺王位……这一段段人类的发展史与宇宙的发展史也同步进行。

所谓的宇宙钟摆的跳转,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书里也有了阐述。

“生命没有大小轻重之分,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唯有活着与繁衍,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存在要靠希望来牵引,没有希望,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宇宙钟摆真的存在吗,我在心里也开始有了疑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过一个孩子似乎有看穿万物的本领,知道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的肉身只是载体,命运被注定,可如果真的这样就失去了意义。只有不断探索未知,拼搏努力才能让生命闪光。书里的钟摆最后如何了,大家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宇宙的存在,也许就是创造一个个的出其不意。最后爆个小料,开心一笑吧~信子(小小月)不断轮回到小棋,努力拼搏,如愿考上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马津大学~这个大学名字很熟悉吧~当然,这只是个花絮,书里还有许多精彩的章节等待大家去探索哦。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二

由于20xx年,人们发射了诺亚方舟200,去各个星球探寻生命迹象,而让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诺亚方舟200号检查了:水星、土星、木星、天王星,而刚要登陆火星时却发现了一股能量波动。突然,一股能量波击中了诺亚方舟200,霎时间,诺亚方舟200爆炸了。这让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诺亚方舟200是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大炮是对他无可奈何的,但他们居然一炮就击毁了它。

随即,地球侦察兵就发现地球外太空出现了一支军队,规模浩大。我们全部战士做好一级战斗准备,安装战斗铠甲,和他们大战。由于火星战士全部是机器士兵我们一开始占下风,后来,我们启动了大炮,防御系统,才逐渐追回来。

后来,火星士兵派了几个士兵驾驶着飞机来攻大本营,我们派了5架拓荒者-x就轻易的将其击落,这时,从天而降一个小芯片。我们捡起来看了一下,一位科学家一不小心,把芯片植入了kit-56,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它杀伤力极大,可以海陆空三位一体,防御力极强,是军事界的骄傲。

这时,前方战报来了,说他们快抵挡不住了,这些科学家赶紧把这种芯片复制,装在了kit-56上一些精英驾驶着它们三下五除二就消灭掉了。

这场宇宙争霸是地球赢了,我们战胜火星后把那些俘虏全部放回火星从此和平相处。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三

暑假我看了很多本书,其中《宇宙》最有趣的。顾名思义,《宇宙》这本书讲的就是有关宇宙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伊夫、奥德和阿兰。这本书生动地给我们诠释了宇宙中一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奥秘,以前我们认为的宇宙是从载着我们生命的一个起源,是宇宙大爆发的一个清明,但是看完宇宙这本书我有了更全新的认识,我对宇宙的燕子更加的全面。

这本书从生命的起源从银河系的起源开始讲起,讲他是怎么从一个基点到如今的400多亿光年的距离?你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这个银河系里面有这么多的星球的原因,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这个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力量终究是这么的伟大,经过35亿年的时间才演化出我们这种人类动物。

当然,如果有人问你太阳地球,木星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的话,或许你根本不能够回答。但是当我们看了宇宙这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它本身就是在太阳星云的重力下不断的凝聚形成的一个一个天体。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太阳系从来不会往下坠落,而是在不断地向前行进,其实这也是由于太阳系在围绕着银河系转动的原因。

所以整个宇宙其实是非常奥妙的,宇宙当中有非常非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东西。当我们用人类的眼睛去看宇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人类其实非常的渺小,几乎连尘埃都算不上。我们总是自诩为地球的主人,但是我们连病菌都抵抗不了。我们仅仅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而地球上的细菌已经诞生了几十亿年。所以到底是我们统治了地球还是细菌让我们以为自己统治了地球?看了这本宇宙这本书后,让我能够更深层次的明白,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堪一击。所以以后请爱戴我们的地球,因为他是生我养我,培育我的家园。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四

关于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必是“盘古开天辟地”以及“上帝七日创世”等各类神话故事吧!那么,有没有对这个问题更科学、更真实详细的描述呢?答案是——有的。

霍金在《宇宙简史》的第一、二讲中以时间为主线,简明扼要地通过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中提出地球是个圆球开始,到托勒密的宇宙模型,再到后来的弗里德曼模型等等一系列天文学成就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述了宇宙大爆炸可能就是宇宙的开端这个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理论是怎么形成的。里面虽然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可是通过霍金的解说却也能让普通大众所理解,毕竟霍金著本书的思想是为喜欢仰望星空、探寻宇宙秘密的人提供一次最好的宇宙学启蒙教育。

又例如在谈论到黑洞安置问题上,霍金运用比喻的方式给我们简单地做了回答:“安置这样一个黑洞的唯一地点是应当把它放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而且,可以使它绕地球作轨道运动的唯一途径是,在它的前方拖动一个大质量物体,以把黑洞吸引到那里去,这种情况有点像在驴子面前放上一根胡萝卜……”

如此形象的比喻,即说明了它的原理又让我们有了想象空间,由此可见霍金才华与机智。

除此之外,书中还讲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之概念,并穿插若干富于丰富想象力的精彩描述,使人阅后难忘,此书对于想了解天文学的普通大众来说是极好的科普之作。

最后,关于本书的诸多精彩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翻阅。

孩子的宇宙读后感(通用15篇)篇十五

好奇是人类(大爆炸的远代子孙)习性,理解是种乐趣,知识是生存先决条件。航海家-最讲实际的人-拿生命跟亚历山大的一个科学家的数字打赌。哥伦布在能找到的书本上采用了地球最小圆周长和最大亚洲东延范围甚至还再加以夸张,假如没有遇到美洲,就彻底失败了。

cosmos希腊语天地万物井然有序,混沌chaos的反义词,天地万物的相互联系,对错综微妙机制的敬畏。历史上多少谜只要亚历山大图书馆(既不在基因也不在大脑存贮公有记忆)的一张借书证就可解答。武士蟹,外部作用的淘汰。未被人类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灭绝。大气层的百分之九十九源自生物。物种匆匆来去一闪而过。植物用阴影遮蔽近邻相互竞争。整个微妙循环以1.5亿公里外的一颗恒星为动力。地球生命的核心-控制细胞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和携带遗传指令的核酸(存储40亿年进化的全部信息),相同的电码本。生命的分子充满宇宙。

氢氦宇宙物质99%。核物质必须靠很近才能抵消电斥力,从而使近程核力起作用,这只有在几千万高温下才能发生-粒子运动极快以至于斥力不起作用,自然里只有星体内部才有这样的高温和因此而产生的高压。每次类星体爆炸过程中都有几百万个世界毁灭。如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是个不断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震荡宇宙,大爆炸就不是宇宙的创始,而只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结,也就是宇宙最新化身的毁灭。

所有射电望远镜已经收到来自太阳系外的总能量,要少于一片雪花落地所产生的能量。大脑皮层使人类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书本就像种子,它们可能蛰伏几个世纪,然后在最贫瘠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宇宙射线击中不同基因产生不同变种,这在进化早期可能后果微小,但在后期后果就巨大了。四十亿年来到舞台,只经过几千年观察就宣布自己掌握了永恒的真理,在如此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种宣称预示着不幸,因为所有民族宗教经济体系和知识都不能回答有关人类生存的所有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顶撞领导检讨书大全(18篇)

    检讨书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一种反思和自我批评,对错误和失误进行总结和概括。我在与同事交流时,经常表达过于强硬和不耐烦的态度,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会改变自己的沟

    小学防溺水建议书参考大全(20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我们可以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来共同促进进步和发展。以下是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

    居间解除合同(汇总20篇)

    居间合同的形成需要交易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和互相的协商一致。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居间合同格式和内容要点,以供大家参考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

    年度医院医务科业务总结(优质20篇)

    每个人都应该写一份属于自己的年度总结,以反思和成长。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完成年度总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本人平时注

    企业员工个人发展规划(通用12篇)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团队合作,都需要进行规划计划,以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规划计划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总结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一、本年度目标:1、通过参加培训

    押金退款申请书(优秀18篇)

    申请书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和经历的宣示,通过清晰的文字表达来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校院领导:你们好!作为

    沉醉的世界里(通用17篇)

    优秀作文可以启发读者的思维,引发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以下作文范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和主题,非常值得一读。秋天,夏的结尾,炎热仍有好不肯退去的意思,

    小学生看图写英语(汇总19篇)

    英语学习可以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英语总结范文,了解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的总结写作风格。奶奶解决了我的问题,说:“你扔在地

    超市营业员自我鉴定(汇总20篇)

    5.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规范的写作风格,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展写作的思路和拓宽写作的视野。一年来,在经理的正确领导

    广告服务合作协议(优质23篇)

    服务月也是培养青少年关注社会问题和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行动中感受到成长和成就。小编总结了一些服务月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