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翰墨

读后感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促进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书中的问题。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的写作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一

读他,如涓涓春水融化万丈玄冰;望他,似凌霄仙翁误入人世歧途;念他,像萍水相逢却似曾相识;品他,却是独倚高楼道不尽万古的悲凉。

《庄子》——千百年来落寞文人的心灵港湾。他用他的逍遥拂去尘世的伤痛,用他的达观换来心灵的皈依。他用他的乌托邦俘获了我的灵魂,而踏入他的世界,我却读出了那潇洒的外表下一颗饱含无尽痛楚的心灵。

世人说他逍遥,我却说那是一种无奈。

楚人请他为相治国,它却持杆不顾,以乌龟之典故婉言相拒。人都赞他淡泊名利,参透凡尘,我却看到他的矛盾。为何为相就定会如庙堂龟壳?他所向往的是既能保得一方百姓平安,又能像泥塘中的乌龟一样逍遥。难道出世就非要等同于受难吗?他所希望的是没有冰冷的杀戮,没有生灵的涂炭,没有道德的悲哀。世界再无出入之分,处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如果这样,纵使居于庙堂之高也享得一世逍遥。可是,世界却被巨大的利益所划分,出世与逍遥成为了永不相容的对立面。这恰恰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但他无法改变,他剩下的只有抉择和抉择后深深地无奈。面对曾经的逍遥世界,他只能无奈地说声抱歉,转身离去,留下悲凉。

世人说他达观,我却说那是一种逼迫。

庄周妻死,他却鼓盆而歌。世人问他为何不哭,他却笑道妻子已经超脱尘世,回到快乐的故乡。人都说他对情达观,我却看到这是人世的逼迫。人活着的时候是痛苦,只有死后才能回到快乐的世界,这是多么的悲凉!为什么活着就注定是痛苦?他所希望的是:生也是快乐,任何生命快乐的生,快乐的死。这样的生死无差别,这才能真正的超脱生死。可是,当世界充满无尽的杀戮,人们用自己的脚碾死同等的生命,在一个漠视生命价值的时代,他只有向往死后的快乐,因为,生就意味着无望。与其说他是达观,倒不如说是他被逼的不得不达观,这是一种无情的逼迫。

世人说他浪漫,我却说那是一种反抗。

列子御风而行,而凡人为何不能御风而行呢?是因为列子能够与天地融为一体。而是什么让我等凡人和天地分开呢?是一种对尘世的欲望。而正是这种欲望的累加,才有了杀人盈野,尸骨遍城的惨象。

庄生梦蝶,却不知孰是庄生孰是蝶。为何蝶是那么的惬意快乐?因为庄周不快乐,他向往快乐,所以向往化蝶。

每一笔浪漫的色彩下,总会有悲凉的阴影。而这阴影便是他无声的反抗。

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当这个世界荒唐到灭绝人伦时,庄子则要写出更荒唐的故事。因为他要反抗,看看他与世界究竟谁荒唐。当这个世界的生命已经没有价值可言,他便要超脱生死。他要告诉你:面对生命,我早已经超脱,我比你更看轻生命。当这个世界已然到处充斥着腐臭,他也会抬起高贵的下巴,告诉他们,宁肯饿死也不践踏生命。

他用他的秃笔与诸侯的剑比试,他想用热心去感化世界。而世界所给他的,却是执迷不悟与无尽的冷眼。他只有借逍遥的躯壳,写下自己的无限悲凉。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二

庄子当然知道不可能有这样的神人,于丹知道,你我也都知道。于丹和庄子说这个神话,其实也只不过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心游万仞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生活,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对生活少一点成见,少一点抱怨,给自己的心多一点智慧,让自己的心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让自己的心干干净净。也许这样的心态便就是平川万里吧。

做为女人,一生需要担当的角色真的很多,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与人友与人同事等等。不同角色的转换以及生活给予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是否也让我不经意的会有一点点疲惫,所以丈夫才有平川万里的心态一说?我没有问他,但是我知道,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的确让我常常有点浮躁,亦知道自己的心智有时会因此而有障碍,看不见春的百花秋的月,感受不到夏的凉风冬的雪。余秋语先生写了一本书叫《行者无疆》,我做不到是无疆的行者,但是也许我也可以试试乘物以游心,给我自己的心灵安上一双翅膀,遨游无疆看看平川万里的吧。

如何让自己的心也平川万里?

我又想起了旅游途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游完敦煌,我们乘大巴前往兰州,车子沿着祈连山脉长长久久在一望无际灰朦朦的戈壁滩中行使。导游介绍说如果天气晴朗阳光很好的话,我们可以在中午时分看见美丽的海市蜃楼。看海市蜃楼是我久远的梦想,只是不巧,偏偏那天在沙漠戈壁上下了一场据说是十年难一遇的雨,阳光迟迟不肯出来。但是行驶途中,在祈连山下远远的出现了一个水库,水库上面云雾缥缈,映着山巅的白雪,美丽极了。不知是谁喊了声:看啊,海市蜃楼!车里一下热闹起来,七嘴八舌还有相机喀擦的声音,好象真的看到了海市蜃楼。导游说那只是水库,大家一下又失望了,情趣一下子跌落到低谷。肖卉笑着说不要紧,我们当它是海市蜃楼就是!

是啊,我们当它是海市蜃楼它就是,管它是不是真的呢。

很久以前看的一篇台湾作家写的散文《也是水湄》,作者坚持自己在四层楼高的公寓里把长椅坐成了小舟,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潺潺水声,隆隆车声就是车如流水,她自己正是泊舟水湄的舟子。作者因为自己的意愿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我们当然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心愿意而将美景幻成海市蜃楼。

万水千山总关情,知道了其实看山看水关键的只是我们的心境,丈夫的意思也许正是这样吧。不论何时,自己感觉山在水鸟在林,将冥漠大化万里江山放在心中,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这样生活就可以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心无智障,如此便就是平川万里了。

我愿用一生的智慧朝此去坚持与努力,仍借用于丹的一句话,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三

世俗名利和青山绿水之间,你选择了淡泊明志,持竿垂钓碧泉绿潭;权力富贵和草舍茅庐之间,你选择了宁静致远,晓梦翩跹姹紫嫣红。

阴暗朝廷是鸢飞戾天者的翅膀,但却是束缚你灵魂的锁链;计谋社会是追名逐利者的天堂,但却是折磨你身心的地狱。为了恪守那一份淡雅,你毅然决定步入山林,感受鸟语花香的自然气息;为了保护那一份清静,你决绝离开官场,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烦扰。你放弃了楚王的盛情相邀,宁曳尾于涂中,不展翅于仕途;你原谅了惠子担心威胁的陷害,宽容了这唯一的一份友情。

一间草舍,一幽清梦,将你带到五彩斑斓的花间,化身为淡蓝的蝴蝶,飞舞、翩跹、悠然,忘却世俗烦忧,只是一直简简单单的蝴蝶,与同伴一起,快快乐乐地徜徉天空,可以永远不受精神和身心的束缚,自由自在、恣情率性。

在最贴近自然心灵的山中,在最能体会到虫鸣鸟叫、高山流水的世外,你成为了真正只为自己而存在的自己,你也真正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最成功的人,你恪守了最纯真、最无欲无求的本质,而那些被名誉金钱所蒙蔽了双眼的人,才是那个时代最可悲、最最让你不屑一顾、也最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最终得到的所谓的在你看来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他们却拼命向往的虚华,而他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重要和有价值得多。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在乎闲云野鹤般的采菊东篱、身心自由,置身置灵魂于旷野,高声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悠悠然永远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利禄的隐者。

迷蝶,在午夜梦境之时;洒脱,在淡然无悔之刻。

踯躅,在绿水佳林之间;化仙,在灵魂升华之日。

只恋你化身的蝶,淡蓝,不失信仰……。

只寻你走过的路,坚决,不变方向……。

永远的蓝蝶,永远的庄子!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四

《庄子·齐物论》中说: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生与死,是人的一生中开始与结束的两极。一般来说,人们是乐生恶死。我也一直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理所应当的事。但读了《庄子》上述文字却使我有了新的感悟。按庄子说的意思,死后去的那个世界不一定就不好。这就如同做梦一样,好梦不一定是好预兆,而坏梦也不一定就是坏预兆(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认为,对于未知的事没有必要忧伤。他给我们讲了丽姬的故事:她开始被晋国掠去,因而哭泣(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后来成为王妃,享尽荣华富贵(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就为曾经哭泣而后悔(而后悔其泣也)。庄子借此告诫我们:有可能到了那个世界后,我们会像她一样,后悔当初哭泣。而且还有可能后悔死而投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生与死所在的两个世界到底哪个更好些,恐怕无人说得清。

婴儿出生时,都是哭来到人世间的。有人说,一落生就啼哭,是说婴儿知道苦难的人生开始了。此话虽不科学(科学的说法是:环境骤然变化的生理反应),但确有一定道理。确实,极少有人在一生中,步步坦途,事事皆顺,处处有圣人帮扶。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为生存奔波劳碌的一生。有过不完的坎儿,着不完的急,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与婴儿本人相对应,人们大都以欢笑来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既然人生多苦难,旁人为何还笑,是笑又多了一个陪着自己受罪的人?好像没多大道理。

死后要去的那个世界,外国人称之为“天堂”,佛法称为“极乐世界”,按说是应不错的。但一个人故去时,本人哭者有之,平静者也有之,笑者恐怕极少。旁人大都是要哭的,也可不哭,但绝不能笑,笑则一定招骂。

由此说来,以往我们认为正常的表现好像没什么道理。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生,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生(生活)。死,也快快乐乐地去迎接死。还是那话,快乐每一天!每天快乐,一生快乐。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五

说起阅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庄子》,对于《庄子》中的思想,有许多都是对我们生活有所启发的。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人们的生活方面,他同老子一样提倡人们回到古朴的先民生活时代去,因此庄子的思想里对于“人为”的一切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天然”的事物,则是给予了最大的肯定与赞扬。与老子相类似,他也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下面我想谈一谈我阅读《庄子》的感受。

首先,我想谈一谈有关于庄子有关于崇尚自然与自由的思想。在结合庄子对于自由和自然的追求之后,我想到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是说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庄子否认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结论,也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认为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规律,并且妨碍自己去认识“道”、掌握“道”,因此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次,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思想。在庄子《知北游》中这样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里强调真正的“大美”,是不使用语言、不发表谈话、不附加解释的。这个观点表达了庄子认为人所表达的文字也好,音乐也好都不是天地之间的“大美”。庄子认为真正的美是一种不加以人工雕琢的,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美。“大美”实为主体以自然为宗,在自由关照中获得一种美的体验。所以庄子的“大美而不言”也是强调我们对于真正的美应该如何把握,认为应该否弃人力,追求自然。

结合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与庄子同样的强调“虚静”。庄子在老子的理论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心斋”与“坐忘”。庄子强调主体应该由虚而明,达到无知无欲,不受外物干扰,空明宁静的心灵状态。而“心斋”和“坐忘”在我看来是一种达到“虚静”的方法或者是过程,通过“心斋”和“坐忘”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的心灵洗涤,读后感m提升自己的心灵修养,从而达到“虚静”。而庄子在“虚静”的状态下提出了“物化”的理论。庄子曾在《齐物论》中说到:“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我与蝴蝶之间必定有所区别,而这个区别正是“物化”所在。庄子在认为“虚静”正是为了达到“物化”,而“物化”之要害是使主体与客体完美地默契合一,不知是我还是物,亦不知是物还是我。同时提出“物化”是一种审美特征,是主体对对象生命情趣和本质的感知,是“体通”的境界一种创作过程中的主客关系。

以上的感受都是我通过阅读《庄子》所体会到的,对我的生活有许多的启发。因为爱上阅读我才会阅读《庄子》,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热爱阅读,将阅读变成生活中的习惯,真正做到爱上阅读,手不及卷。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六

最近,我细心地看了《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很有趣。拿到书仅仅翻了几页,我就发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科学文章,都是介绍历史中人类是怎样发展的,很多文化是怎么发展的。难怪同学们都说这本书蛮好的。

神话起源,中国文明起源……这些文章的题目我以往几乎闻所未闻,听来就叫人颇感兴趣。编者正是利用了读者对这些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大赚一笔”。《世界上下五千年》包含了中国及其他各个国家五千年来的各种文化发展和相关的历史知识。厚厚的一本书,里面包含知识的价值可比书本身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倍。有句话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的内容价值越高,铺出的阶梯就越坚固,通往成功的路就越加平整,离成功的距离就越短。

《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是它也和外国扯上关系,中国人也就更加在意。我有幸一睹它的风采,它讲述了外国许多有趣的历史、古代文物,有的还配上插图,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外国古老的气息,又令人恍如身临其境,啧啧赞叹。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也让我觉得读书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下五千年》真的教会了我许多知识。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七

两千多年来,庄子在中国家喻户晓。庄子的智慧,蕴藏在那汪洋恣肆的三十三篇文章里。不读《庄子》,不知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不读《庄子》,不知中国艺术的高蹈出尘。“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是《庄子》的典型特征和独特魅力。然而,这些“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里奇谲瑰丽的思想却是很多读者难以理解通透的玄妙。而当我读到《庄子的世界》这本书时,才有了一点相对明晰的理解,同时也感佩于王景琳、徐陶两位作者治学的严谨与勤奋。

该书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作者把出于庄子本人的内七篇视为一个环状结构的完整世界,而内篇中的每一篇,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紧扣,首尾相接,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完整的立体化的庄子的世界。帮助我们开拓生命的另一片天地,打开人生的另一重境界,推开艺术的另一层洞天。带领我们在庄子的世界里,乘着哲人神彩的翅膀,飞翔在美丽的广袤的天地之间。

庄子在首篇《逍遥游》里尽情地渲染那只由“鲲”变化而来的“鹏”,场景恢宏壮观,神奇惊世。从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苏轼的“鲲鹏击水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再到毛泽东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等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鲲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后人们志向远大宏伟的象征,一直翱翔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一次在给学生们讲析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逍遥游》一文的节选内容时,我也会带领着学生们一起感受庄子寄予大鹏的大理想、大抱负、大智慧、大情怀,同时还有庄子那面对现实欲飞而不得的无奈与悲哀。

但在《庄子的世界》里,作者认为,庄子三次写大鹏,两次写蜩与学鸠、斥鴳,得出“此小大之辩(辨)也”,并非是贬小褒大。庄子并没有在大鹏的身上寄予任何宏伟远大的志向,也不包含什么对自由的向往。而是要通过“大”与“小”之间的强烈反差,说明世间万物虽有大小之别,但也只是大小之间的程度之差,而无本质区别。这一点,从下一篇《齐物论》中“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万物齐一”“道通为一”的思想论述可知。大鹏与小虫皆是“有所待”,不自由,不是“逍遥游”的境界。从而得出,真正的逍遥游乃是突破一切限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无己”“无功”“无名”,把自我与天地精神融为一体,才会进入“无待”,最终获得一种自由自在、无所拘束的精神自由。

在深入地理解庄子的意旨之后,我想,我依然钟情于这只“其翼若垂天之云”的“有所待”的大鹏。中国动画《大鱼海棠》里,援引了“鲲鹏”的意象,动画里那条名为“鲲”的大鱼,状似海豚,通体丹红。

而我,在一次次读着《逍遥游》时,却希望那只神奇的在水为鱼、在天为鸟的“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鹏”,它的身躯与翅膀都是如天似海的纯粹的湛蓝之色。在那湛蓝且阔大的翅膀“怒而飞”的时刻,我们的灵魂拥有了如此神奇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

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孟子·《离娄上》)的乱世,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是人于乱世如何安时处顺的处世哲学。《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则指出了一条进入“逍遥游”的途径,这就是齐物、齐论、齐物我、齐是非、齐彼此、齐贵贱,最后齐生死。生死大问,是人生最难以参透的大关,也是人最无法逃脱的命运。对此,庄子感悟得最深切,理解的最透彻。

面对妻子的死,庄子鼓盆而歌,且通透地阐述着生命的本源与变化,人本无生,无形,无气;变而有气,有形,有生,终归于死。人生就像四季一般循环往复,一切都是自然所赋予,听其自然,“生死无变乎己”。妻子“偃然寝于巨室”,庄子坦然歌之处之。面对自己将死,83岁的庄子,无需厚葬,他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璧玉,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他的陪葬。以如此达观泰然的胸襟做到万物为一、以死为归的人,就是能够穷天理、尽道性的至人庄子吧。

刘武说“生则养生以尽年,死则委怀而任命。”史铁生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只有大觉悟的人,才能明白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一如李白,一如苏轼。忘年,忘义,忘生,忘死,便是庄子“栩栩然胡蝶也”的境界。《齐物论》最后一个故事就是庄周梦蝶:在梦中,庄周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胡蝶,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醒来的迷幻中,不知刚刚是庄周梦见了胡蝶,还是胡蝶梦见了庄周。庄子的“胡蝶梦”美丽浪漫,神兮恍兮,飘兮渺兮。这是一种迷离而惬意的精神境界,也是由生到死的“物化”境界,也是生之可善,死亦可善的天地境界。

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庄子之蝶,逸飞的翅膀应该是如云似雪的纯白且轻盈的。安时处顺,逍遥无待,拥有这样一双美丽灵动的翅膀,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因内在的精神而放射出耀眼璀璨的光芒。

庄子的翅膀碧泽而葱茏。

庄子在第三篇《养生主》中,连用“庖丁解牛”“公文轩见右师”“泽雉十步一啄”“老聃死,秦失吊之”等寓言故事,从不同层面描绘了“缘督以为经”“以无厚入有间”的处世方法,说明生于乱世的人们当如何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之后的《人间世》一文,前文讲述了历史上三个真实人物:颜回、叶公子高、颜阖的处世故事,孔子、蘧伯玉为他们提出了以“顺”为主导的处世方法。而在后半部分,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中,看到了更加高超的处世之道。

树冠高达山顶几丈高后才长树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有几十根。观者如市,而匠石却不顾。因为,匠石认为栎社之树不过是“散木”,无所可用:做成船它会沉没,做成棺材它会腐朽,做成器具它会毁坏,做成门户它会流出污浆,做成柱子它会被虫子蛀蚀。然而,比之于那些“文木”,如楂梨橘柚等果树的被击打、被摧残、被折断、被扭曲等,栎社神树,恰因是不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世俗用处,所以才有如此长的寿命。这便是“无用之用”,无用之大用。

商丘之木。这是又一棵外形与栎社树十分相似的巨型大树:分枝卷曲,不可以做栋梁,树杆木纹松散,不可以做棺椁。舔一舔树叶,则口烂舌伤;闻一闻气味,竟让人大醉,三天都醒不过来。而因其通体不材,故才是“全生之道”。

然而,庄子的“无用之用”并不仅仅限于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是对社会、对他人无用而只对自己有用,这其中也包含着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因素。例如《逍遥游》里的大樗,虽是“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但却可以“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让人惬意地躺在大树的树荫下享受逍遥无为的自由自在。栎社神树,可以“蔽数千牛”,作为一地之社神,供人们祭祀观赏。商丘之木,可以“结驷千乘”,这都是它们的不同于世俗之用的用处。因而,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两方面的,这些能够终其天年的大树恰是因为能够处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一如庄子。这才是乱世之中,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有效方法。

庄子之巨木,碧泽而葱茏,神灵般舒展开青冠蔽天的枝叶宛若翅膀翱翔在广阔无边的天际。乘着碧绿的翅膀,进入奇幻的世界,在庄子仪态万方的妙思奇想之中,我们终于明白在人生的绝境中,亦可用智慧发掘出光明的前景,找到实现突围的路径。

庄子认为,儒家提倡仁义礼智的意识形态让人更虚伪;功名利禄让人充满了更多的欲望;是非荣辱让人充满机心与矫情。而在当今社会中,伤害人的自然本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在灯红酒绿的是非地、形同苦役的名利场,“我”一旦在市场上滞销、掉价、积压而后处理,那么,“我”便会难以承受,甚至抑郁崩溃。对于这样的“劳神累形”,庄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市场价格,坚定了生命的恒久价值。

庄子是雄浑的,是妩媚的,是鲜活的,他以其丰满而神彩之羽翼,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跹飞舞。学习领悟庄子的不执着于名利,超然物外,超脱世外之道,我们或许就可以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少一点纷争,少一点矛盾,最终获得一个圆融虚静的、合乎道德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八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历史将传奇般的一幕幕演绎在舞台上;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布满灰尘的陈封年代;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感叹――历史永远是我进步的阶梯。

历史对于我而言是过去时间的统筹词汇、但历史的确对未来很有帮助。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舜我们就不会感到孝,没有王羲之我们就不会学习到他习字的毅力,没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我们就不会以周幽王的愚昧引以为戒。未来是历史的延伸,历史可以帮我们创造未来。

我从历史的舞台中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我关上这本书,不禁啧啧赞叹这是一本好书,而这本书是《世界上下五千年》。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九

读《庄子》,我懂得了许多。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犬儒主义的创造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驼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外”,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又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实际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

《庄子》一书想象奇特而丰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汇万状,出人意表,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既写大之玄妙,又写小之情状,还有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的交错。

一、大之玄妙。

北冥之鱼。

【释读】《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其主旨,是说人当看破功名利禄,而是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的境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就出自本篇,比如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等。

这一段是《逍遥游》的开篇,起笔就描绘了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北海有一条鱼叫鲲,鲲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化成为鸟叫做鹏,鹏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广。鹏飞起来,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大物必生于大处,鲲鹏如此之大,庄子笔下的世界有多大,也可观一二了。

当然,庄子的描述并没有戛然而止。他写道:当海动风起之时,鹏迁往南海。大鹏既然要去往南海,绝不可能决然而起,所以要举起击打翅膀。据《齐谐》说,当时水花激起达三千里,翼拍旋风而直上九万里高空,鹏乘着六月大风而飞去。野马般的游气,飞扬的游尘,以及活动的生物都被风相吹而飘动。

我们在地面看到天色苍茫,那是天的本色吗?天的高远是没有穷极的吗?而鹏往下看,也就是这样的光景。可见天地辽阔了。

庄子借变了形的鲲鹏以突破物质世界中种种形相的范限,将它们从经验世界中抽离出来,并运用文学的想象力,展开一个广漠无穷的宇宙。

任公垂钓。

【释读】《外物》出自《庄子》杂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外物即外在事物。出自这篇的成语,有枯鱼之肆、得鱼忘筌等。

这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鱼的。任国之公子垂钓,用巨大的钓钩、粗黑的绳子,并且挂着五十头犍牛作为饵。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于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可一年了都没能钓到一条鱼。直到有一天,忽然大鱼来吞饵,牵动大钩沉下水去,大鱼扬其头尾、翻腾奋鳍,白波涌起如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可见大鱼之大。等到任公子钓起这条鱼,将它做成腊肉,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一起吃,没有不饱吃这条鱼的。这也可以想见此鱼之大了。

说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说经世者当志于大成。像后世的人听说了任公子钓鱼这件事,竞走相告,举着小竿去小水沟,守着鲵鲋之类的小鱼,这样想钓到大鱼,是很难的。

二、小之情状。

蜗角蛮触。

【释读】《则阳》也出自《庄子》杂篇,也是取篇首二字为篇名。则阳是人名,游仕诸侯。

魏惠王和田侯牟约誓立盟,但田侯牟违背了约定,魏惠王很生气,想要派人去刺杀他。但是公孙衍将军、季子、华子都不认可这一做法,魏惠王不知如何是好,惠子就引见了梁之贤者戴晋人。戴晋人向魏惠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蜗牛的左角有个国家叫触氏,蜗牛的右角也有个国家,叫蛮氏。这两个国家经常相互争地打仗,死亡无数,追逐败北的十五天才能回军。

戴晋人用这个故事,其实是比喻当时的诸侯征伐。世界之大,无穷无极,期间的战争,不也是和蜗角中触氏和蛮氏的战争一样吗?后世常以蜗角斗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三、万物无界。

庄周梦蝶。

【释读】《齐物论》出自《庄子》内篇,其主旨是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内容及其价值。出自这篇的成语,有槁木死灰、朝三暮四、栩栩如生、恢诡谲怪、沉鱼落雁等。

庄周梦蝶是写物化之旨。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而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子。忽然醒过来,发现自己分明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庄子。

庄子和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这种转变就叫做物化。庄子所说的物化,前人的理解各不相同。西晋郭象认为是指死生之变,唐代成玄英则认为是物理之变化。陈鼓应先生解释为物我界限之消解,万物融化为一,其实也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庄子借蝶化的寓言来破除自我执迷,泯除物我的割离,使人与外在自然世界,融为一大和谐的存在体。而蝴蝶,其实比喻了人性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庄周梦蝶的故事,可以说是庄子笔下的诗化哲学,既有丰富的哲学思考,又有浪漫的情感所托。因此更是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共鸣,比如说李商隐的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一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消极怠工,就去吊儿郎当的.混日子呢?我想庄子是不会答应的。每个人的青少年阶段的成长和积累是自己无法掌控的,因为这和我们的出身、家庭、成长环境、教育资源等息息相关。但成年以后,在我们有能力去构建一个独特的多维度的自我时,我们还是要积极的让自己的版本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达到最好效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之后再因其固然,再依其天然。我想,这样才会可能达到庖丁的游刃有余的踌躇满志的状态。

如何安然自在,应该就是积极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有智慧去区分二者。自在是一种心中有数,自在是一种经历过之后达到的满足,自在是世事通明,达练人生。

接触过一位很资深的民办大学校长,70多岁的年纪,但看上去像是50多岁,问其保养心得,校长说,不过是该处理事情时集中精力处理事情,到了休息的时候绝不拖延,每天晚上10点左右一定就寝,每日再忙要保持散步1万步以上……听起来没有什么高深的手段,不过是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但其实,你看到她本人,你会感觉到那种自在、内心平和的状态,身为大校长,也没有让人感觉很繁忙,感觉就是一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自信。并且教书育人,薪火相传。

因此,我想接纳自己,安然自在就是在经过人生磨炼之后的一种智慧和慈悲共存的悲智双蕴状态。

文中,作者讲养生过程比喻成手机的使用过程,感觉很形象贴切。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二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他的了解,始于中学的语文课本,我所知道的关于庄子的一切都源于语文课堂,来源于各个老师的口中。因此,我对他的认识,只是各个老师心中庄子印象的总和。

在深入接触他之前,我对他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庄周梦蝶""濠梁之辩"中那个思想奇诡而能言善辩的主人公,"逍遥游"中那个遗世独立,孑然一身行于世间的老翁。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庄子的追求是出世,是放荡不羁,正如道家所讲的无为一般。但老师所给我的庄子是如此的片面,洒脱到近乎消极的一个人,又怎会成为一代思想大家。于是我想要自己去了解庄子,找寻一个更加丰富的,属于我的庄子,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庄子。

认识庄子的第一步,我决定从"知其文"开始,一个人的气质总会不经意的透露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庄子》被金圣叹称为是"天下第一才子书",庄子文章写得好,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可以说是千古之下无出其右者。好在哪呢?好在庄子的语言更有魔力。用我的话来说,庄子的文章更好看,更让人看得懂,也更让人想看。而这,大概就是源于庄子采取了一种寓言式的"言说方式"和"叙事策略".这也正是庄子与孔子不同的地方。孔子常常把自己参悟的道理直接告诉弟子,因此才有了《论语》,而庄子则更喜欢讲故事,把自己所要说的道理,藏在故事里,让后人去参透。因此读庄子文章的过程实则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要不怎么说庄子是哲学家,寓理于事看似复杂且多此一举,不如孔子来的直截了当。

相对于孔子灌输式的说理,庄子多了些趣味,与其生硬的接受,不如自己去探寻,这样反而更易于接受,体会的更透彻。因此我觉得庄子比孔子多了几分人文情怀,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少了自己思考和探求的过程,庄子的学生则不然,你自己参透了什么就是什么,所得的道理更有现实意义。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读庄子的文章,可能都会得到不同的启迪。而孔子说的话,过了几千年还是讲的那个道理,虽说深刻,不免少了几分灵活。

除了叙事手法的高明之外,庄子的文字和语言汪洋恣肆却又不失优雅。用郑开先生在书中的话来说,庄子的语言介于"固着性"和"魔幻力"之间。语言的固着性,即语言所能传达给人的只是很有限地以抽象的形式传达事物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活生生的精神经验是难以表达的,语言的局限性也正在于此。即使是像"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样的诗句也无法传达出赏烟花之人当时那种新鲜而兴奋的心境。

长期以来,一切的物似乎只是成了代名词,提到长江,大家想到的无非是一条很长的河,但这却不是长江,他少了长江的奔腾万里的气势,提到泰山,人们只是脑补出眼前有一座很高的山,但这座山磅礴的气势却无法体现,说到底,用文字体现出来的事物毕竟是死的,少了几分生命力。

"庄子对于语言有着极其深刻的洞见:一方面对于语言的局限性他有着很深的体察,另一方面又充分意识到哲学思维实际上离不开语言,尽管任何语言都绝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道的真理’。"庄子是个哲学家,如何将他的哲学思想诉诸于文章是他所要研究的,语言要表达一个既是又不是的东西时,他会非常拙劣、不灵活。而我们的经验往往正是这种既是又不是的东西,因此我们每次想要把经验化成语言时,就会觉得特别困难,只会把这些语句弄得拐弯抹角,搞得很别扭。老子洞见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名".

在某些地方,庄子像极了李白,这么说可能不太贴切,但李白被人誉为"诗仙",而庄子则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李白的诗浪漫飘逸,庄子的文洒脱优雅。可能这也是郑开先生说的"魔幻性".读庄子的文章,有种读诗的感觉。诗的本质是什么呢?诗的本质是要去建立一个纯粹的,玲珑剔透的,金刚不坏的世界,使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空间。这就是诗的本质,不管它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庄子》则有了诗的特质。庄子把声音分为三种"天籁"、"地籁"和"人籁"."无心之言"发乎天机则为"天籁";风声、雨声、万物自然之声称之"地籁";人之声就是"人籁".庄子想告诉我们的,却难以直接明了的表达出来的,我想应该就是这天籁,而庄子以人籁和地籁这些人们习以为常听得懂的声音为契机和媒介,向我们传达一种天籁之音。所谓大音希声,天籁不只是用耳朵去聆听,而是用心去感悟。

说庄子的文章写得像诗,还有就在于要把内心的那个激情,那个感动,要充分有力的`表达出来,其他东西也都不在话下。庄子想要表达的最深刻的东西,是无法用世俗的人类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他只能以"天籁"予以我们一些提示和启发,其目的就是要召唤大家进入他的那样一个世界,主动地进入而非被动的关照。

庄子确实是个诗人,他的文风似李白般清逸洒脱,所写之物却是白乐天的朴实无华之物。他所写的物,比如蝴蝶,乌龟,溪水,皆是自然之中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之物,由此可见,庄子实在是个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情趣的一个人,这可能也是现代人读不懂庄子的原因之一吧,越来越远离自然,当然不能理解当时庄子的心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庄子果然是个智者,同样的花鸟鱼虫,他却洞见的物背后的本质。庄子就是能在幽微处发现人生的奥妙。禅宗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庄子大概是已经明了了此种真意。上面说别人写物只是物,而庄子却能把物写活,写成人,这也是庄子的高明之处。庄子在他的文章中经常提及的就是大与小,物与道的辩证关系,可能我的认识还过于浅薄,在我看来物则是小,道则是大,物中参道便是小中见大。

《庄子》中的"大小"可能更为复杂些,《逍遥游》开篇提出"大小"的问题,有较强的辩论意味。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为大;蜩与雪鸠"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哪,难道只是说鲲鹏为大所以能够遨游于世间而不受拘束吗?仔细想来当然不是,庄子的眼界自然更为宽阔,他所求的逍遥并不是此逍遥。常人眼里看来,小与大是对立的两个面,而庄子则不然,在他眼里"大小虽殊,其性一也",郭象认为,"大鹏"也好,"麻雀"也好,不管体型是大是小,只要有飞的姿态,动作没什么障碍,就可以适性逍遥,就可以尽他自己的性。在这点上,我的想法倒与郭象特别贴合,但后世流传的《庄子》皆为郭象所著,他有没有对其进行调整我们也不得而知,众人对庄子的小大之辩众说纷纭,我想这也正是庄《庄子》才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才是千百年来帮助士大夫们"解毒"的《庄子》。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庄子》。

人们读庄子常常陷入一个怪圈或者误区,前段时间我也陷入过这样的迷茫,大家都认为庄子讲求的遗世独立,是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不需要在乎别人的想法意见。如果把这种想法无限放大,则势必会导致一个极端,就是人们盲目的桀骜甚至演变成了嚣张。这难道就是庄子给世人的开导吗?我想显然不是。后来我在了解了庄子之后才发现,他讲的遗世独立,是指一个人可以活于世间,而不影响他人。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少害关系",人与世间则是一种承载关系,这与一般人认为的随心所欲、肆无忌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庄子所追求的并不是出世,而是豁达和刚健,初读《庄子》只知庄子逍遥快活,不拘于物,再读《庄子》才发现他才是更有温情和责任感的那个人,他教导世人应该更温和地刚健起来。是他在那些一流人物陷入困境时,与他们对话,给他们安慰,帮他们回归正途。

现在我眼中的庄子多少终于是丰富了些,但这也终是郑开先生眼中的庄子。这本书我还只是初读,只是大概了解了庄子的文和名,对于其中深意还知之甚少。我会继续阅读下去,弄明白庄子想要传达的究竟是什么。也希望在课堂之中,见到一个更不同的庄子,让我脑海中的庄子更立体更鲜活。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三

他住在穷乡陋巷,斜阳草树之中,享乐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倘若用笔勾勒庄子,应当用近乎白描的悠闲飘渺的线条画他的衣纹,用灵动疏放的墨色写他的鬓发,他厌恶乱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钟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风吟虫唧。他啸傲山林,怜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绝游,知道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不如鱼之相忘于江湖。知道繁华落尽必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无欲无求。他的精神高高地飞翔在污浊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辉煌的垂天之翅,他驱散着人类贪欲,残暴和自大的阴霾。庄子的思想是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带来林林总总自然的生命与言说,欢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广博的宇宙苍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自然之美,正是美在率真和纯朴,毫无雕饰,灵动清晰,刻意雕琢可能美丽,但已失之于生动。人也应该如此。《庄子》中关于东施效颦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观点。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惹人迷醉。即便略施淡妆,衣饰朴素,也无法遮掩她的天生丽质。有个长得很丑的人叫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娇柔无限,十分惹人怜爱。当她从乡间走过,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东施看见西施姑娘这个样子很好看,就模仿着西施的样子,也手捂胸口,双眉皱起从乡间走过,可是村里人看到她这样子,都吓得紧紧地关上门不出来,或是远远的走开了。这丑女人只知道人家皱得好看,却不知道人家皱眉为什么好看,西施丽质天成,哪怕陷于疾痛之中,也自有一番风韵,动人心弦。那丑女人本已很丑,再以愁苦的样子,可谓丑上加丑了。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以为庄子借此嘲笑东施的丑陋和不自量力。其实,庄子讲这个故事,不是嘲笑东施的面貌形体,事实上他也并不在意人的外在形体,在他的著作中,对于丑得奇形怪状但心灵淡泊飘逸的人,庄子都是大加赞美的,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是个自然的真人,一个诚实本色、率性、纯洁的人,一个卸掉众多虚伪面具的人。

我们都经过孩提时代,那时候饿了就哭,吃饱了就不闹,没有贪求的欲望。爱父母,亲同伴,恶坏人,全出自内心的情感而非虚饰和矫情,面对五彩的的世界,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只因好奇而非功名利禄之心。所有一切,皆自本性,快乐与悲伤、喜爱与厌恶毫无半点虚假。可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却学会了各种各样的虚伪。痛苦的时候不敢放声大哭,拼命地挤着笑脸面对世人,开心的时候不敢开怀大笑,偏偏板起脸像是没有发生任何事。我们一面真实的感受生活给予的苦难和幸福,一面虚伪地掩盖面容上的喜怒哀乐,慢慢地,我们学会硬起心肠,不动声色。我们失落了自己的本真,同时也失去了无所挂碍的自然的快乐。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切最美好的都是最真挚的,只有能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才是精神的伟人,也才是永远快乐的人。相对于宇宙来说,人生何其短暂,为什么要逼自己背负各种各样的理想,使自己的心被奴役?假如世外有一双慧眼俯视红尘之间的财貌名利之争。看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绞尽脑汁,刻意苛求,不再保持率真与纯朴,那它该如何悲悯人的愚昧啊!世事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绝非人力可以全然改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人力之外的声音,强人强己都不如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是一个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能是一个“美”的人。

看见拈花微笑的佛祖和迦叶了吗?见到鼓盆而歌的庄子吗?见到发现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苏格拉底吗?背离了自然的本性,才是让人越来越不快乐的根源啊!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四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满招损,谦受益。

庄子的世界读后感(专业15篇)篇十五

20xx年,我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重视自身理论研习;认真阅读区委宣传部下发的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因为今年是我工作岗位的转换之年,所以我特别注重在读书中领悟和掌握更多有助于科学思考的规律。今年除了阅读推荐书籍外,我还自己选读了一些书,其中一本是《庄子》。结合工作中的思考,有了些粗浅的心得,并立志在明年自身修养的磨砺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以下汇报其中两条心得:

庄子提出“齐物”,意思是物不分大小长短久暂高低贵贱,必须一视同仁。他用鲲鹏与斑鸠作比喻,认为虽然鲲鹏嘲笑斑鸠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斑鸠嘲笑鲲鹏沽名钓誉、迂阔空疏,但是大知大年与小知小年都有伟大而值得尊敬之处,同时他们都存在只有对方才能弥补的不足。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是不了解那些燕雀的艰辛生活的;而燕雀站的枝头很低,也不会理解大鹏为什么要飞那么远。世界不能只有大鹏,也不能只有燕雀,所以必须“齐物”;世界不能只有君王圣贤,也不能只有平头百姓,所以必须“齐人”。

**的发展即将迎来人才汇聚的时刻,伴随而来的将是思想的碰撞、方法的矛盾和习惯的冲突。这是一个有利于转型的过程,但是对机关文化发展来说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机关文化向来平和,但随着这几年青年干部的增多,这种平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经过一年中大量的沟通谈话有所察觉),未来几年量变会加剧,新老思想、新老方法、新老习惯的交锋频率和强度可能会提高。如果处理得好,机关文化会在平和的基础上体现一些诸如高效、进取的元素;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冲突破坏了最宝贵的平和。所以**机关的文化建设应该及时被提上议事日程。我主张从三方面着手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在机关内部广泛挖掘先进事迹,尤其是要大力宣传中层以下干部的点滴闪光点,鼓励每一位机关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精彩的人生,逐步构建一个机关干部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施行导师制,一方面切实帮助青年干部加快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促使青年干部更多地接触、了解老同志,有助于相互理解和宽容;三是加强机关党总支和机关工会的工作,以党员学习为平台,经常教育党员干部带头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奋进,以工会为纽带,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提供快乐合作的体验机会,不断营造“齐物”、“齐人”氛围。

庄子描述了一个残疾圣人王骀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德行是否充实,是否够得上一个美德的标志(符号),不在于他的外表,而在于他的内容。王骀的圣明伟大,在于他把一切凡俗的喜怒哀乐全部淘汰,建立了超稳定的心里架构。庄子认为修养境界的核心是心功,心如止水,无私无惑,无骄无赘,清可鉴人,明洁永远。有了或者过于注意自身的好恶,就会带来伤害,这种伤害不仅是给予自己的,也会是给予他人的。所以他认为有德之人必须“自我守持”。

对于自我守持,不止庄子提出过,孔子也有中庸化、适度化、非极端化的要求,比如他说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等,以防干扰心智。老子也曾不遗余力地提倡虚静心态。这些年,我把庄子、孔子、老子等圣人们的守持说当成座右铭,不断提醒自己做懂得自我守持的人。懂得自我守持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人。习惯于自我守持的党员领导干部才可能成为强大党的真正基石。归根结底,领导干部做事的“度”在于“爱自己”还是“爱群众”,“爱享受”还是“爱真理”。守持住了,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不卑不亢、顾全大局;才能说话有理、交往有节;才能做成事、做好事。守持不住,把握不好这个度,就可能出现不该定的事擅自定;不该管的事乱插手;不该办的事胡乱办;不该讲的话到处讲。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时刻注意自我守持,才能自然而然地做到不揽权、多揽事;不干扰,多支持;不武断,多协调,才能在工作中毫不犹豫地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庄子》的内涵丰富,以上两点只是我今年阅读它时得到启发的一部分,不全面也不够深入。但是我在读《庄子》时,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读书对于机关干部的益处——读书确实能够给到自己很多思想的指导和实践的启发,有助于自身修养的提高和思辨能力的增强,我将坚持下去,多读书、读好书,指导实际工作不断出成效。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新学期文明礼仪演讲稿(热门19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弘扬文明礼仪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亲爱的.同学们:中国是文明古国,

    三年级写人物(精选21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改变,使读者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将它们作为参考,相信可以提高大家的写

    学习计划三年级(专业15篇)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追求全面发展。在下面提供的学习计划范文中,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这天起我就就是一名三年级的小

    思念的学生四年级(模板14篇)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紧凑,段落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优秀的作文注重感情表达,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下面是一些写作高手的范文,值得我们学习和模

    乡老干部工作总结(专业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能够将工作中的亮点和问题都放在一个整体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小编搜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模板。

    工作调动申请书集锦(优质20篇)

    申请书要求我们用精准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来向评审者传达我们的价值和期望。通过阅读这些申请书的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申请者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和亮点。

    我的心爱之物手表五年级(精选14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语言流畅,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我最心爱的东西是一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的笔

    警校新生发言稿(专业15篇)

    发言稿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每部分都需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的选择。在以下发言稿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特定问题的剖析和独到观点,对我们撰写发言稿提

    学生防溺水家长安全承诺书(精选12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好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小编搜集了一些精美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我向孩子及学校郑重承

    教育教学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