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QJ墨客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书籍。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示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楫:船桨、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初看到李白二字,想到的便是这句诗。

李白有一个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侠义,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他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那些侠客,嗜酒如命,剑术超群,敢爱敢恨,豪迈洒脱重义气,更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才气,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还被无数人喜爱和赞颂,还被人尊称“诗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不单单是中国人。

这也正是我读《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儒士,这个道士,这个侠士,这个谪仙人——而不仅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赏析和参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义,敬他的才华横溢。

初识他其实是因为那首《静夜思》,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句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那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无比敬佩又懊恼——写这么多诗,要背多少赏析啊!开始迷恋他是情窦初开时,羡慕他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喜欢他的“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爱,那么点距离又算什么呢?于是开始试着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迈和狂傲。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三

《梦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作者: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楫:船桨、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翻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赏析】。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四

唐代: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五

原文:

杜甫〔唐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

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对久久不至。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出门时搔着满子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赏析: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李白)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死别”发端,此诗以“身后”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六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翻译。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解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两首诗。

诗文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七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八

【诗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全诗】。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李白)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死别”发端,此诗以“身后”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九

唐代: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相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两首诗。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译文: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赏析: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一

有这样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题目叫《铁杵磨针的少年李白》。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学们看过,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有“诗仙”的美称。故事讲:有一次李白的父亲要出远门,叮嘱他要努力用功学习。李白读着读着,读到不懂的地方,头脑发涨,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亲回来后,把他关进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时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铁杵磨成针。心想: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对他说了一些道理,李白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学,不论先生留下多少作业,他都按时完成。最终,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使他成为了著名的大诗人。

我们应当记住老婆婆的话: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这句话好比是读书,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不要辜负了父母亲的期望。我们坚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文档为doc格式。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二

读《老婆婆的绣花针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第七小学六年级六年级(五)班李瑗瑗李白从小是个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铁杆,要磨成绣花针。李白从中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不再贪玩。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他曾经用美妙的诗句,来描绘了这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人情的冷暖。可他小时,只不过和我们一样是一位贪玩的'普通小孩。

我,现在也是个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常常没有独立坚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没有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我要像老婆婆那样坚持不懈。去年暑假学游泳时,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坚持学完。不能像从前那样游不到25米就灰心。应该坚持每次多游一点,总有一天会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样每天都积累。今天开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关知识的课外书以增长知识。从前,我认为书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现在我认为,书和知识虽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自已一点点地积累,总会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我还要像李白那样知错就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把以前贪玩的我的那一页撕去,贴上一张崭新的我。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三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是你总是神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1.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3.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4.这两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5.这两句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6.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8.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四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思念:李白被流放夜郎,当时的杜甫也飘零到秦州,诗人惦念着自己的忘年之交,一直积思成梦。天上的浮云每日都飘来飘去,可是远游的故人却无法归来,久久等待,等不到归期。想到故人对诗人的深情厚谊,几乎夜夜都梦到故人的归来,牵挂的心总是无法放下。高山流水遇知音,分离总觉无趣,没有了知音相伴,生命中似乎就缺少了重要的元素,日日不得欢愉。情谊相投的人终日里相互倾诉,相互配合,其乐无穷,可有一天这情同手足的朋友远去,那种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更无法说听到朋友流放受苦,生命垂危的时刻却杳无音信,那种担忧着实令人难免。

担忧:流放的生涯总是诸多磨难,多少人都命丧流放途中,这被王璘案牵连的故交命悬一线,担忧之情不禁升腾。江湖上航行总会有很多险峰恶浪,真的担心故人的船只被掀翻沉没。每次相逢,故人你总是说来的不容易,见一面很难,分别时候也是神色匆匆,这一别,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向往你能平安的归来。不知道押解的士兵是否像朋友一样对待你,世事不平,只希望朋友能够多留心,保重自己,安全抵达流放地,也十分希望这流放能够早日结束,到时候能够再次重逢,谈着我们相投的诗词。

感慨:临行的时候,故人你搔这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了自己平生的志向,去承受这份冤枉。高车礼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沦落至此,容颜憔悴。谁能说着天道是公平无欺,垂暮之年却无辜的遭受到连累。即使会有流芳百世的美名,也难以弥补遭受的冷落悲戚。在杜甫的严重,李白才华旷世古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却遭受到这无辜牵连,实在是天道不公,难道是天嫉英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诸多的才华横溢的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离开我们远去。就算这些才子能够流放百世,可是这冤枉和这可悲却无法弥补,多希望才华出众的人可以长寿,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多多创造价值,增添光彩。可是世事无常,总有不平事,只能寄托希望给天命。

非同一般的情感,知音流放受苦,朋友也心如刀绞,无法入眠,实在是思念情切,难以自拔。我们可以看到一份真情,一份浓厚的情谊,这情谊带着熠熠光辉照耀着后世。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五

一千年前的大唐国境里,大匡山上微弱的灯光,那正是李白读书的影像,那时的他已经心系天下。

《李白传》这本书讲述了李白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他的离世,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到悲哀啊,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眼中那个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诗仙,原来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人。李白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挫折。从他小的时候,他在大匡山上挑灯读书,这让他有了一个梦想:成为宰相,匡扶天下,为大唐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之后,便在森林或湖边隐居,于是他苦练剑术,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但他对朝廷有很大的误解,许多人都说地痞流氓令唾弃。但他们不知道朝廷官员比他们更令人厌恶,在那里你要像韩信一样能屈能伸。也要像许多人一样对官大的人低声咽气。但李白做不到,他的性格直爽想与人平辈而交,但这样只会让人对他憎恨,说他狂妄自大,他不惧强权,就算皇帝也不给面子。这让他四处碰壁,安史之乱的爆发使他有了希望,但因为自己的狂妄,背叛和逆反的罪名在他的身上出现,他只好流放在外,当他归来之际,事情才就此了结,但李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他只好含恨而亡。

诗仙的一生中,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匡扶天下,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因为他天生只是一个诗人。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六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七

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讲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荡,游子李白也与我相别日久。一连三夜频频梦见你,足以看出你对我的情意是多么亲挚深厚。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略释愁怀。后两句与上篇“故人”句互相照应,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你向我辞行时,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诉说前来不易。你说江湖上**险恶,唯恐船只失事沉没。诗人选取梦中片断,描述李白的幻影。“告归”句写神态,“江湖”句是独白,表现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你走出门去总是搔着满头白发,好像是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满城都是,惟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顿不堪,失意憔悴。“出门”句,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过动作、外貌揭示描写对象的心理。后两句是为李白的遭际鸣不平。“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代指高冠华盖的权贵。“京华”,京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谁说天网恢恢,善恶终有报应?你年高身老,却反遭牵累。千秋万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将传扬天下,可那毕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漏失,善恶总有归结。“孰云”句反其意,言李白虽善而得恶报。“将老”句,李白获罪时,年已五十九。后两句言外之意是说,现在活着的时候,有谁去顾怜李白困苦的处境呢?在深沉的嗟叹之中,寄托着杜甫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切同情,也包含着诗人同病相怜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寂寞”,指死去,与“身后”同义。

【点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评析】:

翻了翻《唐诗三百首》,撞到《梦李白·其二》。除了朋友间的真情厚意,互助扶持,更使我动容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名,即使是李白、杜甫又如何,还不是不乏抗拒。虽然老杜现在有看破的意味,而他也实在不断的挫折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无奈的承认这一点。古人读书,本就是要科举功名,这本无可厚非,至少他们还有明确的追求,而我现在,浑浑噩噩,全然已迷失方向。

有时,猛然觉得自己太天真了吧,然骄傲的自尊却叫我对它视而不见,违心的沉沦下去。

生活本有很多乐趣,什么寂寞事,那都是身后的玩意了。赶快收拾心情,青春作伴好还乡啊!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梦李白》共两首,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八

暑假,于琐事之余,闲暇之时,有心出游,不如读书。余读李白传,感其宏伟,叹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辉,千载即逝唯李白一人。

他是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给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宝藏。他本身也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籍贯,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虽然不能完全解开,但我们还能,在这位伟大的诗人身上发现珍宝。

自古以来,凡有志气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为侠客的梦想。仗剑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兄弟二肋插刀。可叹,许多人都被残酷的现实困扰后击败。李白也是一位豪杰。他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五岁时牵至蜀地彰明县青莲乡。幼时李白和小伙伴们在桃树下舞动桃木剑厮杀,行侠仗义,除凶杀恶是李白自小以来的梦想,从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的《结客少年场》到杀掉江二太岁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无一不体现了李白的侠客精神。实际上李白的一生漫游都在拜师访道学艺练剑,而且剑术有极深的造化。所以李白最可爱的地方莫过于他的侠客性。侠客的高洁孤寂让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侠客的洒脱,让他畅意挥毫写下了“人在世间不顺意,明月散发弄扁舟”。侠客的自信让他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涌现了一个侠客的不凡洒脱之气。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单从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败的甚至是极不负责的人。从第一任妻子许氏开始说起。许氏可谓是名门之秀,但是李白拜师出游,游览名胜,一去就半个月一年多,照顾孩子操持家事全归许氏一个人操管。再加上堂兄欺人太甚,最后一病不起,撒手离世,直到临终也没等到丈夫的归来。第二任鲁女虽无名分,但甘愿为李白照顾孩子,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李白与宗氏结婚。好在李白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理解李白,通情达理。呜呼!如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或许伟大的人物总要牺牲家庭来换得成就。哀哉!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为官,清除天下的恶人恶事,扫除大唐的乱臣贼子,精忠报国。可是无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偌大的大唐帝国竟没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许是生世使然,或许是造化所为,最后几经周折弄了个翰林待诏之职。虽受人羡慕,礼遇,但李白是思想主义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现实中来,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管仲这类贤才,所以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李白感到,纵使宫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动请辞。

李白终究是孤寂的,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捞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汉”了。李白死后,他的诗句为世人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句。李白也被世人誉为诗仙。也许这是对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十九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本着对诗仙李白的敬仰,我研读了《李白评传》一书,感慨颇丰。

李白生于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唐代,其诗歌情绪高昂,境界开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反映了美学家艳称的盛唐气象。唐初形成了了宽松的空气,有助于种族之间的交流,很多反映异族风光与异族兴味的文艺作品,与华夏文化交相融会,呈现出璀璨多姿的风貌。这时唐代文坛上多姿多态的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厚的沃土。悟得人不能改变环境,但环境可以改变人。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有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的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是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让一个优秀的人变成懒汉。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有天赋的人也会庸碌无为。

唐代环境造就了唐诗,也造就了李白。而李白自身的经历也十分重要。李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至尚道术,为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不屑于走一般的仕宦道路,一步一步地求得升迁。他要像诸葛亮,陶弘景那样,以隐士起家而立抵卿相;像管仲,乐毅一样,干一番旋乾转坤的大事。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十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楫:船桨、船。

局促:勿促不安。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十一

此诗是组诗的第二首由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一首五言杂体诗此诗写作者梦见李白表达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愤慨以及对李白功名的肯定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介绍:

《梦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十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

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

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

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

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

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

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

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

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

谊。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十三

七年级课本作文:小人物白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对新同学作一下自我介绍。

457000河南濮阳市第七中学张岚。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姓张名岚,是个眼睛不大不小,脸儿圆圆,一笑有两个深深酒窝的女孩儿。小人物生于龙的故乡――濮阳市,父母是工薪阶层,小人物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有两项最爱的活动:读书、睡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人物孤独时,书是益友;苦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心中有阴霾时,书是灿烂的阳光;心灰意冷时,书是熊熊的.火焰……小人物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如同打开一扇智慧的大门,受到心灵的洗礼,得到人生的启迪,领悟做人的真谛。因家里的大人物之一是具有专业水准的医生,因而说出的话也极具专业味道:“睡眠不足影响大脑,久而久之会引起智力下降,导致成绩倒退,还会……”小人物听得毛骨悚然,倒吸几口冷气,连连倒退好几步,忙说:“晓得了!晓得了!”从此养成了爱睡觉的“好习惯”。虽然小人物养成了爱睡觉的“好习惯”,但小人物还是把读书放在首位。不会像原来那样,一有时间就钻到被窝里打呼噜了,因为小人物在学习中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此生最怕的,不是大人物的“铁砂掌”,也不是老班的“通缉令”,小人物最怕的只有三个字:写作文!莫笑,莫笑!其实,小人物自认为写作水平还不错,在班里虽不是一流水平,但也决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怕写作文,可动起笔来就刹不住,洋洋洒洒几大页。每每考试之后,小人物日不能食,夜不能寝,天天想着盼着捧个满分回来。最令小人物伤心的是,这个时候两个大人物总是将小人物从头到脚打量一番,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做梦!”最悲哀的是,大人物的话每每言中,小人物每次都因为小失误而与满分无缘,小人物气得七窍生烟,望“单”兴叹,却又无可奈何。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

小人物现在面临中考,决定要重整旗鼓,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小人物的理想是考入重点高中,升上大学,向知识的深层领域进军。从梦想到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小人物有信心,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请等着听小人物的好消息吧!

小人物是我,我就是小人物。想认识我吗?且罢!且罢!我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见笑!见笑!

(指导老师谭芳敏)。

梦李白其二读后感(专业24篇)篇二十四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比赛做题英语(通用17篇)

    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今天下午,我去会议室参加了英语讲故事比赛。

    鸟的天堂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21篇)

    教案中应包含充实的学习素材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总结的四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一、教学目标:1、

    大班健康健康宝宝教案(优质18篇)

    大班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请大家参考下面的大班教案范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作。1、幼儿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2、通过歌曲

    简历写作技能经验(热门17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详细记录个人经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文字材料,它是展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7.下面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范例,你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风格和内

    幼儿园评估自评报告(精选16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事物。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报告中的思考角度和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幼儿园,原称勘

    小学竞选班干部发言稿二年级(精选23篇)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发言稿实例,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经侦的个人总结范例(模板16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激发自我进步的动力。以下是一些优秀个人总结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总

    在敬老院个人自我鉴定短文(专业19篇)

    范文是指在特定领域或主题下,具有一定水平和标准的样本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本人主要负责财务

    别样的风景(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基础上,能够展现出作者对语言运用的功底和灵活性。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作品和范文来提高。友谊如同青春的一道明媚阳

    理想国读书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