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飞雪

读后感是读者通过阅读一本书后,对书中思想和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一种文字表达。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一

(1.)把课本看熟,基础打牢。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看课本有四个关键点:?第一、抓住书本的框架,再用具体知识来填充,这样我们接受的就是知识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第二、看书要细致,包括小字批注插图都要留意。

第三、复习要及时,上完课当天复习,效果最好,周日在家最好把本周的课程再熟悉一遍,加深印象。

第四、要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不能机械地背书。思考文字中隐含的意思和结论性语言是如何得出的。如课本中提到北美独立战争手启蒙思想得影响,究竟如何影响书中没有明确,我们就可以从领导人、《独立宣言》的发表、确立共和制等角度思考。

(2.)在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高考状元学习法中还提倡背诵目录,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把课本上的目录给背下来,这里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为什么要背目录呢,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目12分,要答4个观点,每个观点3分,可能你写了很长一段但只有一个观点,那么你只能拿到一个观点的分数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写了4句话,每句话却都踩着一个点,那么你的分数肯定要比你只答一个观点更高。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二

真理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深奥晦涩,恰恰相反,真理是最朴实无华的,《论语》语言简练,但千百年来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名著深为文人志士所尊崇,其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其人文思想的光华,已然灼照了千古。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论语》中最令我折服的是《述而》一章,述而述而,只是阐述而已,述而的开章写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说:“我只是阐述前人成说,而没有创建新的理论,我深信并喜爱古文化,只是力求像老子和彭祖那样谨慎的延续传承古文化精华的工作。”孔子没有创建新的理论么?答案是肯定的:他创建了,并且发扬光大了。他将自己的言行思融入了他所传承的古文化,他发觉了古文化与人的联系,可以毫不怀疑的说孔子是伟大的,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孔子不会急切的立论或夸夸其谈。真理是朴实的,圣哲从不故作高论来炫耀才华,也不刻意危言耸听来惊世骇俗。大道至道,莫不以极简洁极明晰的语言紧扣其真谛精髓而道出,“夫大道不言,而致远也。雀噪聒聒,何所见也。”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刻意的标新立异,而在与继承和发展。

孔子73岁归逝,算得上长寿之人,其实在我心里,若不是仔细的看过孔子的生卒年月,怕是我会相信孔子是修行已满升级做了神仙,孔夫子的精神世界始终是安详平淡的,有文为证:“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生活中神态也总是保持安详快乐的,这便是生活的深度,所谓独处见操守,居家见性情,赋闲见德行。生活是一种境界,不疾不徐,不愠不火,始终保持一种从容恬静,淡泊宁居,安享生活的乐趣与美好。心忧天下不需要整天一副忧心忡忡的苦相,表面的忧形于色,是做给人看的,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为道德文化奠基,并不与生活的快乐相矛盾。既能够平静的高居荣盛的热闹,也能够安然的静处退居的寂寞,超脱于凡尘的琐碎与卑下,显示出的方是人生的境界与深度。

《论语》开篇讲《学而》,强调‘唯学习为人生的第一要务’,

差,例如:歧视女性等。但那是一种时代下的思想产物,带有一定的时代标志,而《论语》对思想的弘扬,经久而弥新。《论语》表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一种历史的文化,你无法去否决它的价值。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不同人品读《论语》自有不同的体会,这便是其传承千古的内在品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记得小学的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学过的知识要温习,不能得过且过。”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因此我在那时一直保持着这个好习惯。有一次在温习中我发现老师那天所讲的一个知识点是错误的,第二天我将自己的想法跟老师讲了,老师微笑着不住的点头,并在课堂让我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在老师的夸赞中,我找到了一种自豪与骄傲。“温故知新”那时在我心里烙下了永远的印记。在温习时获得了新的理解与体会,这让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错,的确是这样的。在小学,我们班聚集了年级中的很多学霸,除了六年级那一年,平常我们都是该玩儿的玩儿的,但是为什么成绩在年级中依旧是名列前茅呢?这还得从那时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说起,她是我的好朋友——吕梦媛。她和我们是有所不同的,在身体方面她的脚从小就患上了病,走路很困难,是需要拐杖的,但她非常坚强,每天都是微笑着面对任何一件事的,她的学习非常棒,一直是班上的三好学生,为什么呢?她其实并没有很聪明,但是她喜欢学习,她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此她为了“尊严”为了快乐而努力、坚持、勤奋,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是我学习的标榜。不仅仅是她,班上的所有人都很爱玩,但是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经过了我们的不断努力并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我们顺利地进入了自己理想的中学。虽然现在并不是在一个班,吕梦媛也因为身体原因做了手术,也没有同我们一起升入初中,但是她的坚强、自律对学习的热爱会伴随着我,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学了十二章后,细心的潘老师还为我们补充了两条,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绝对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吧,上个周周五我们开了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从幼儿园以来,这次家长会可谓是“独树一帜”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次家长会是我们学生同家长一起开的。家长会上许老师的一句话就刚好印证了这个观点,许老师对家长们说:“如果孩子在写作业而你却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那么孩子还能认真学习吗?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这不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就拿刚刚上体育课的例子来说吧!体育课上我们班测了100米跑,班上有些长得高的同学歧视长得矮的同学,下课后许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发育期是不同的,有些人在小学就长到了一米七左右,有些人上了初一也才一米五,但是有些有可能一米七的人上初三还是一米七,而一米五的人上了初三就要比一米七的高的多,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你现在小瞧别人等到别人上初三比你高得多的时候小瞧你,你心里肯定一百个不愿意,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教给了我许多,如:要善于自我反省、要懂得学思结合、珍惜时间、虚心请教等等。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道理会伴随着我一生,为我指点迷津。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四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论’理论,理论人生,理论人生沧桑百态,理论孔子儒家思想,《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五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包括内容非常广泛,有zz·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日常的主要依据。

《论语通解》对论语的全部原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以方便人们阅读和理解。

《论语》中有很多语句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颂的名言警句如‘言必行,行必果’;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论语》不仅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的不朽名著。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精神遗产之一。

《论语通解》对《论语》的全部原文进行翻译,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观念,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求学,和处事的道理。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其次还包括“忠·恕·孝·悌”等道德观念在《论语通解》中更加深刻的表现出来。

孔子不仅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让每个人都有和王公贵族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体现了孔子以学习为乐的性格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修养。

“孝悌者也,其与仁之本也”孝悌是仁的根本,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不再世都应如此,而孔子着重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孔子和《论语》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论语通解》则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这些道理,要以学习为乐;并且与人为善,谦恭和蔼,并且要学会肖申父母,做到发自内心的孝。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六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想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七

《论语》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否则,《论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一些古奥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样,钻研《论语》多年,然后带着火药味地和别人争论仁义君子。我是不太赞同的。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八

读书,倘若读得浑然忘我,茶饭不思,便是“痴”了,读《论语》便该有这种境界吧。

孔子提倡待人要坦诚,开诚布公,最恶巧言令色、貌恭神怨之人。“巧言、令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反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谓“忠”即指忠于人、忠于事、忠于理。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见一般。

忠于事,即实事求是,忠于事实的真相,绝不添枝加叶,也不缺斤少两,正所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吾少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则是忠于理。孔子说话,处处可见真理,以理为本,随意而行。

“忠”是人之根本,亦是“仁”的前提,更是处事必不可少的。而“恕”则是人格的精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孔子有言:“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便是“恕”之所始。

如此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却只是《论语》的表层含意,而我实在无法将遍地奇珍异果完全采集,只能在这华美的庭院穿梭,流连忘返,深为我们的先人深刻的生命与智慧而感到叹服。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议,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读书人遇到危险便可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严肃恭敬,沮丧时考虑悲哀那也可以了。”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有成就的人?”孔子郑重指出三点:“‘见利思义’见到财利,首先要想想是否合乎道义;‘见危授命’,遇到危险时,要用于为正义事业献身,不怕牺牲;‘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长时间遇到困难或与人有旧约,不忘当初的诺言。”孔子又问那一条重要,子路回答:”‘见危授命’只有面对困难,不怕牺牲,才自然会‘见利思义,’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同学听子路的回答,很激动,不由自主地报以掌声。

这句论语告诉我们人生要做到三点“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三点,才能做到一个有成就的人,特别是见危授命遇到危险时,要用于为正义事业献身,不怕牺牲,就像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一样,为国家而牺牲,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见利思义”,“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两点。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一

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

----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二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语高中读后感作文5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来自孔子的著作《论语》,而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在我成长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会我许多道理。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对父母一定要孝顺,要谨遵父母的教诲。“巧言令色,鲜矣仁。”不要做一个花言巧语,虚伪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尔反尔。“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对人也要仁德,礼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吿诉了我孔子他从小便有远大的志向,坚持不懈地学习,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对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让我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学,还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收获很多的知识。两样少了一样,都会让学习变的学习变的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要常常复习回顾以前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

《论语》教会了我许多,孔子的那些话语让我历历在目,深深铭记于心,对我来说,《论语》中的每句话都是座右铭,指导我前进的方向!

这次假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要我读。刚开始我只是读着玩。可是越往里读我就越觉得受益匪浅。

《论语》的第一篇是讲怎样学习做一位好人的,开头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读这一句话时我很不明白,这一句话是讲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件快乐的事。可他跟做好人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前言。咦!前言上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一定是好人,而好人一定学习好。”是啊,学习好是做好人的基本准则。

《论语》上还有一句话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检查反省自己。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非常羞愧,已经放假快一个月了,可我整天玩想着放假了就可以放松了,从来没有想着学习,每次妈妈让我学习时我也并没有学进去,只是给妈妈学的,做做样子。其实现在想想我还不是自欺欺人,骗住自己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照这句话去做不在骗自己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都说《论语》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能体会这句话了。并且《论语》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自欺欺人。都要想想这样做对不对。这《论语》真是一颗灵丹妙药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博学多才、诲人不倦的孔子。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中的孝道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更深层的孝的含义。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三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明朝确定以《论语》作为教辅书,也奠定了《论语》在中国文人心中的低位。《论语》对于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教会人的德行的养成,还告诉人们怎么看待功名,怎么做好教育等,对人们的各方各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质朴凝练是《论语》的一大特点,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去说明深刻的道理,让人回味无穷,百读而不厌其烦。

提到《论语》,我们不得不先说了一下,什么是“仁德”?这是春秋和平时期备受君主们所喜爱的,他们主张以孔子的仁德治理国家。这是一部告诉如何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怎么去提高道德修养,“仁”是施政的根本宗旨。“仁政”是什么?仁政就执政者应该关心民生,善待自己的百姓,真正做民为根本,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不仁”,对百姓苛捐杂税,人民名不聊生。这些不懂得仁政对于统治的重要性的统治者当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无可争辩。做人,做事,执政不仅仅需要“仁”之外,你还得“忠”“孝”“义”“信”,历史上但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必被人唾弃,遗臭万年。所有《论语》对人们的启发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是具有深邃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的是,对于教育,孔子可谓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摒弃了贵族才有权利去学习的这种陋习,而是宣扬人人都可学习,都可成才,所谓有教无类。他一生弟子3000人,足以看出他对于教育有教无类身体力行,并且各行各业都有出色弟子。孔子先进的教育理念一直沿用到今日,对于学习习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处不体现出了孔子对学习的的理解,做学问不仅仅要温习,还要学会独立思考。

孔子被美国作家爱慕生誉为“哲学上的华盛顿”,历经几千年仍旧,足以可见这部东方的“圣经”的魅力,也可以看出《论语》对于世界的影响力。熟读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并且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四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如果让你写一篇论语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中论语读后感6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有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句“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仿佛现在还回荡在耳边。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书中提到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该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该何以处众的道理。矜,是矜持、庄重、严肃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如果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智慧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这种人非常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件时会显得很泰然。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和选择。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故圣人云:“临大节而不可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不安,无所适从,不堪一击。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执、争斗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后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情况,拜金主义严重,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原因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给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后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伟大企业家。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就如同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睦,很容易相处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欢,给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而很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固然原形毕露。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原因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5000给你,2000给我,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如果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之谓也。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须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故孔子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此乃治国之道,不可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互相私助营利,作恶偏袒。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注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情况发生。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而在政治上,如果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朋党论》云:“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智慧。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别人才愿意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五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别人来请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谦虚,要耐心的教给别人,不能厌烦,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朋友来问我问题时,我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事情,会拒绝他们,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我们学习是永远不会学完的,所以我们不要对学习轻易满足,我觉着这一点,我做到了。我看到有的同学比我学习好,我会把他看做我的榜样,去追赶他。追上后,我还是不会满足,我会再去追赶更好的同学。

另一句话是: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思为下矣。”意思是: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背过这句话以后,我想:我是第几等人呢?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更不是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呀!那我应该就是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啦。这正像《论语》八则中孔子说的那样“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论语》八则,不仅让我吸收了许多的知识,也让我懂的了许多的道理,对我有很大的用处,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六

在读《论语》这本书时,其中孔子提到最多的便是“仁”。那么,何又为“仁”呢?我从这本书中觉得其中的“仁”包含三个境界。

第一层便是仁最表面的意思,这就是指人的品质,所谓善良正直的品质。在第十三篇中孔子这样说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其一边是刚强、坚韧、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质的人便接近仁德。这仁又在第十七篇中写道。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九次。所以我认为所谓的第一层仁便是人的美德。

第二层“仁”,便是人与人交往之中的“仁”。是那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礼术。第六章中,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则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即所谓自己想树立的同时要帮别人,自己可以顺达的也帮别人顺达,凡事能够推以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第二种境界。

第三层人便是我们所说的孝悌,尊敬父母,尊敬长辈,一个孝字便是第三层了。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我认为这基础便是仁的最高境界。往往越简单的事情却越难做到。“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仁,只有能先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才能尊敬自己身边的人,最后才能使得自己的品质得于升华。论语中提到“仁”的根本就在于孝悌。

所以我在读《论语》后我便认识到“仁”的三种层次。

虽然要先从自身再到社会再到国家做起。但所谓的人根本是孝悌即也是国家层面。只有先做好了孝悌才能由上而下改变对他人的态度和升华自己的品行。当你学会了“仁”,我认为人,礼,爱,恕,智,也会有所提升。

我认为《论语》这本书中“仁”才是关键,才是核心啊!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七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

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

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

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

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

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

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

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请益。

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

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

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

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

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他的能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欢的一段话。

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

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八

《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词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

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句型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翠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十天,我夸下海口说我知道一个半元音字母,结果我姐姐不信,偏让我说出来,哎,这下可闹笑了笑话。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思考,然后明确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我已读懂《论语》,但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知识、启迪,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我还会坚持研读《论语》,一点一滴的通透其心灵,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高中读后感好文(精选19篇)篇十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其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经典《论语》高中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

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们向上的阶梯。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为世人推重,视为治世宝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干部在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培训所学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在下面的总结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培训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老家的风景老家美丽的风景(热门20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在这些优秀作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学生会干事本学期工作总结(热门19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院团总支学生会:20xx年9月份进

    电脑棋手的教学设计(精选23篇)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它是教师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

    以关爱为初三(热门13篇)

    优秀作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词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以下这些优秀作文充满着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感悟,让人忍不住为之赞叹。同样是列车事件却引发了两个不一样的故事

    运动员志愿者加油稿范文(17篇)

    加油稿是一种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文体,让我们重拾信心。加油稿是一种鼓励和激励自己或他人的文字材料,可以帮助人们树立信心和坚定决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充

    父亲节活动开场白主持词(通用18篇)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有幸担任主持人,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活动。这是一个关于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男:各位同事们。合:大家晚上好!男:今夜,

    棒棒糖的友谊小学(汇总16篇)

    优秀作文需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准。优秀作文是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而成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一篇

    房屋出售合同房屋出售合同书(热门20篇)

    合同协议是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达成一致,确定各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合同协议的样本文件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合同的组成和规范。

    公司活动计划书(热门20篇)

    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可以将不同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以下是一些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和经验总结,对于创业者来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