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模板(九篇)

时间:2023-04-08 作者:储xy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一

小豆豆在旧学校时,因为学校的书桌跟家里的不一样,是开盖子的,她特别好奇,上课时频繁地打开书桌。老师不觉得这是小豆豆的好奇心,反而觉得她是在影响课堂纪律,让小豆豆受到了惩罚。

小豆豆转到了巴学园,小林校长让小豆豆穿最差的衣服来上学,因为他知道小豆豆对钻篱笆这件事情充满好奇心,每钻一次,身上的衣服就会被篱笆勾得破破烂烂。小林校长很理解小豆豆的好奇心,为了保护小豆豆的好奇心,才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要求。读着读着,我不禁在心里为他的言行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好奇心是多么重要啊!人类好奇大海深处的世界,于是有了潜水艇;莱特兄弟好奇鸟儿的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于是发现了地心引力;汉武帝好奇西域的世界,于是开拓了丝绸之路……小林校长深深知道保护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他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再想想自己的生活,如果大人也能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该是多么棒的事情呀。

我在水果店里见到过一些小朋友对新的或是没见过的水果特别好奇,想买一个回去看看,但大人们总是说:“你又不喜欢这个水果,买回去不吃,不就浪费了嘛。不买不买!”

我在公园看到小孩子好奇平衡车为什么会自动开,站上去试一下,结果摔得重了,被大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你个毛孩子,怎么敢站上去,摔倒了吧,活该!”

我在小区里看到几个小孩把煮熟的花生种在花盆里,天天往里面浇水,期望能长出花朵来,结果被大人无情地拿走了花盆:“一边玩去,这花盆我有用。”

我对diy手工特别感兴趣,平时在家经常塑料泡沫、纸盒子、胶水做一些手工。我会用卡纸折鞋子、小包;用旧衣服给芭比娃娃做衣服;用塑料泡沫做房子模型……我对折纸的过程充满好奇心,总想找出更简便的折纸方案并且一探究竟。每每通过努力,用更简短的时间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心里就很有成就感。可是妈妈并不这么认为,她固执地以为做手工是“不务正业”,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每次看到我在做的手工,总是眉头紧锁,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周末,我正在做纸板城堡,妈妈就来阻止我:“奕欣,别做了,赶紧收拾好去弹钢琴,弹好钢琴去做作业,写好作业后看一会儿书,看好书再……”我听不下去了,不耐烦地说:“好的,好的。”我心里多么烦躁,恨不得能有一种神器的魔力,把我送到那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去,在那里没有人会阻止我做手工,我就有很多很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唉,可惜,这只是个幻想,永远没有变成现实的可能,现实是,我不得不放下手中未完成的纸板城堡。

母命难违。等我乖乖地完成了妈妈的“作业”,以为可以继续完成纸板城堡的时候,她的命令又来了:“时间太晚了,快去睡觉,明天早上还要去上书法课。”我愣住了,伸出去的手停在了半空。唉,有这样的妈妈,日子过得可真不省心呢!

今天,读着小林校长保护小豆豆好奇心的故事,我不禁心动了,或许我应该给妈妈讲一讲《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吧。小豆豆的原型是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小豆豆长大后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绩,小林校长保护孩子好奇心的行为居功甚伟。所以,我多么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像小林校长那样的妈妈。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二

在今年暑假里,我买了三本课外书。其中,我最为喜欢的是《窗边的小豆豆》。每次合完书,我都要闭眼做一次深呼吸,回味着书的墨香,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好似自己也经历过一场童话般的童年一样,脸上洋溢着快乐。并且回忆着书里的一个个难忘又搞笑的镜头 这本书的作者是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是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xx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这本书的翻译者是赵玉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获日本文学硕士学位。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 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 “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 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 没有一丝不耐烦, 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 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 所以蔬菜、肉类、鱼类, 都得吃;“巴学园”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 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 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 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 无论老师、学生, 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 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 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 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 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 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 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 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小豆豆是个十分调皮的女孩子,我觉得比我和班里的同学调皮多了。她在原来的学校上课时,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弄得老师都上不成课,只好让她退学。当她妈妈带她找到“巴学园”后,在这个世外桃园般的新学校里,她过得很开心。因为老师能容忍她的淘气,她因为调皮掉过粪坑,也因为好奇掏过粪坑,她在“巴学园”里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快乐。

我很喜欢“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他是一个很了解孩子的校长。他的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是旧的电车车厢,他教学生们跳韵律操,带领孩子们在晚上装妖怪,行夜路,练胆量,学生们经常可以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还有“巴学园”的运动会,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难怪长大的小豆豆黑柳彻子会对童年的“巴学园”念念不忘,我真不相信日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学校,但这是真的!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希望自己在掌握更多本领的同时能有更多的玩耍时间,有更多的自由,能像小豆豆一样过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

家长评语:是啊,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过去了就不能再来。希望你能珍惜这段童年的时光。让你的童年丰富多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三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新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封面是粉红色的,那句“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的话,勾起了我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前几年曾经看过这本书,小豆豆的故事,早已模糊不清,我记住的是当年阅读的温馨和感动。如今重读这本书,更加感受到一份童真和不带世俗的纯净。也不知道现在热哈利波特的小孩是否还会为小豆豆那些小小不言的淘气动心,真正动心的倒是我们,少年时代的记忆只要有一扇窗口打开,就会像清新的空气一样扑面而来。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也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最最棒的是,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有人把《窗边的小豆豆》说成“成年人的童话”,把它和时下流行的几米系列、麦兜麦唛系列混为一谈,并说什么“成人的童话很美好,成人的童话很无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小豆豆并不是成人的童话,而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小孩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现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它和童话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童年绝不等同于童话,童年始终是真实的,而童话纯属杜撰。

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这种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居然整整一生我们都没有想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读这本书,弥补这种遗憾。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 我会经常想起小豆豆曾经给我带来的这份恒久的感动,还有对当今教育的思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四

元旦长假里,女儿的班主任蒋老师让我们亲子共读《窗边的小豆豆》由于本人一直比较懒惰,好久没看这么厚的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开始随意的翻了起来,但是翻着翻着被书中描述的那个“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而倾倒。我开始细细品读起来。

看完整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巴学园里老师的教育方式,他们善于肯定和表扬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尽情发挥自己的天性。其实因材施教并没有说说的那么容易,但是巴学园的老师做到了,他会一直告诉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对于小豆豆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和支持,也正是在这样的鼓舞下,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大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

沉浸在巴学园这所特殊教育的学校氛围中,总是会联想到现在的教育环境,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也能接受到这样的待遇呢?女儿看完的第一个问题是:“妈妈,真的有这样的学校吗?”我想,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实际的吧?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理念被埋没,根本得不到实施。从《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是目前的学校和老师能借鉴一下巴学园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接受自然的教育,多给孩子一点点肯定和表扬,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明天。

我想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没有一个不羡慕小豆豆的吧,很多成年人也一样,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在大人的呵斥声中变得太短暂。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事实上,无拘无束成长的小豆豆长大以后就非常成功,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书中的小豆豆,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真诚的爱护。她在被别的学校退学后,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在校长面前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最后,小林先生抚摸着她的头,说道:“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书上写道:“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

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五

胡静亦,在秦皇岛住了13年,现在浙江海盐。

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会在上课的时候把课桌开开关关,她会在课堂里对窗外的宣传艺人和燕子打招呼,她会在美术课时在桌子上画上军旗使老师苦恼,她甚至还会“打扰”隔壁班的老师。

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它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它的校门是从地上长出来的矮树,它的围墙是由各种各样的树木组成的,甚至它的校园里有着六辆电车作为教室。

如果有这样一本书。它是由一个孩子的视角所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东京,它的主人公是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女孩子,它有着令人向往的学校“巴学园”,它还有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黑柳彻子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学校,她写的.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她还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就是小学一年级时就因淘气而被退学的小豆豆。她所讲述的这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校就是“巴学园”,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的时候,就被这所奇怪的学校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所学校会“用电车作为教室”。在接下来第一次看到校长先生时,校长先生告诉自己“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后,兴奋的说了4个小时的话,而校长先生就那么认真的听着,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点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尊重吧,因为他的做法使小豆豆感到“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更是特别,小学生们的座位都是由自己的心情每天都可以变化的,课程也是由老师写在黑板上一天的内容,孩子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的,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去问老师,老师耐心讲解过后又会出例题。这是真正的学习,因为是由自己的爱好开始学习的,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不认真的情况。

我应该是和小豆豆一样第一次见到校长先生和他的巴学园就被他们吸引住了吧,我觉得不可思议,觉得羡慕,也觉得微微有点难过。因为很不幸我生活的十多年来还没有见到这样特别的学校和如此尊重孩子的大人,可是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毕竟又是少之又少的吧。

我是那么喜欢这个学校的一切。

这本书可以让我回忆起童年的很多事情,比如像小豆豆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热爱小动物,还有我小时候跟她一样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上美术课,老师让把一件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就异想天开的把两个袖子涂成了两种颜色。然后老师拽着我的袖子说,谁的衣服袖子是两种颜色呢?接着把可怜的我骂了一顿,后来以我的大哭结束了这件事。我想如果要是换成小林宗作先生的话,他是绝对不会说我什么的吧。因此每当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有点遗憾,那个老师真是扼杀了天才。

从很小的时候就规划过自己心目中的小学,它不一定要有顶级的教学设备,但一定要有很好的老师。他们上课时风趣幽默,下课时与同学打成一片,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定要了解,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学生。巴学园就正好和我心目中的学校相符,所以我是那么喜欢巴学园,那么喜欢小豆豆。

我期待在我长大的某一天也盖一座这么有创意的好学校,如果我的学生会把衣服的袖子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我也不会责骂他,因为我和小林先生一样,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他们自己最阳光、最灿烂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六

刚刚接触这本小说时,我认为其中的内容过为幼稚,平淡,不如其它小说那样有跌宕起伏的动人情节,不明白其能畅销海外的原因。可是如今我认真读完了整本书,不得不称赞,写得真好!

据作者自述,这本书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小时候真真实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我很羡慕她,因为自己不和其他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听话,所以才一年级就被老师要求退学。却因祸得福,来到了巴学园这所如同童话般美妙传奇的学校。我喜欢这部小说里的每篇故事,每个人物。在巴学园中,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同,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生活,看待事物。

小豆豆为什么会被要求退学?就因为她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呀,好奇心,新鲜感有错么?如果没有好奇心,我们又怎会有奇思妙想,提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从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答案,得出真理。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失去了这些童年时珍贵的宝物,是刚进入学校就被老师的谆谆教诲给磨没了呢?还是幼时在家就被长辈们的礼仪教导给教没了?曾经看到一年级的弟弟作业本上很残忍的一幕:题目是“冰雪融化了是___?”弟弟填得“春天”,而换来的却是老师的红叉叉,外加所谓的正确答案“水”。我看了感到心寒,“冰雪融化了是春天”,多美的一个答案,老师的红叉划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吧,她划掉的更是一个孩子美好的想象!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实在是惨绝人寰的。一个孩子的美好幻想就如此破灭。可是怎么办呢?正确答案是那样啊。正确的答案也该是时候改变一下了吧?

在孩子说:“想要自己能够有双翅膀,能够飞翔在天空中时。”大多数大人会觉得很可笑,认为童言无忌,甚至从未把小孩的话当一回事,每次都是:“脑袋里整天胡思乱想些什么!学习才是最关键的!快!做习题去。”这样的话多说几次,孩子慢慢就被灌输了“学习大于一切”的思想,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也失去了想要追求自己梦想的动力。

而在书中,小豆豆的老师,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就有着特殊的教育方式,他能把每一个孩子,不管年龄大小,都当做大人来看待!把他们看成大人与他们谈话,每一句都认认真真的聆听,说出自己的见解。能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独立做好每一件事情,交予他们任务。巴学园细心呵护着孩子们与身俱来的珍贵宝物:童真,童趣,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那种宝物一旦被伤害,被磨灭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巴学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同童话一般,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探究自己喜欢的一门学科。午餐以“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来要求孩子们吃东西要营养搭配,不偏食,边吃还边教孩子们认识一些蔬菜,水果。现在的一些中学生甚至连哪种是芹菜哪种是菠菜都不认识,生活实践能力实在太差。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来临,这所童话般的巴学园一定会继续创办下去,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会继续流传下去。

当然,如今时代不同了,社会思想也就不同了,我们活得很现实,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拼搏的基础就是要好好学习。可是请别忘记,从你刚出生时跟随你的那一份童真,虽然你不知什么时候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它。可是真的,儿童时期实在是人生中最可爱,最童话的时期了。还有,也请老师,家长们放孩子的心灵飞翔吧,别再伤害那一颗颗童年的心了。

看,路边的树长新叶了,那嫩绿的新生与下面墨绿的成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的是两种不同的生命周期啊。

哪里是我纯真的童年?

树阴哪里去了?

道路通向何方?

哪里是我丢失的回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七

这次研修的网络读书活动,李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窗边的小豆豆》。以前没看过这部书,看到这个书名感觉有点怪怪的,心想这是儿童读物吗?今天是周六,抽出了一天时间仔细地阅读了,感觉非常不错,给我这个13年教龄的老师很大的触动,也反思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很受启发。《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它是由日本的黑柳彻子写的,描写的非常生动,有精彩的故事、流畅的语言,是一本值得大家仔细阅读的好书。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作者黑柳彻子被认为是最了解孩子内心的人,从而成为了亚洲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我想,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幸运地遇见了一位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取决于她进入了一个我们都梦想进入的乐园——巴学园。

还记得小时候,一旦受了委屈,总希望大人们可以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如今,成为一名教师了,反倒在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因为如今我们是“大人”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地要求他们理解“大人”的想法。

小豆豆原本是老师们心中认为“无可救药”的那一类学生,她会在上课时走到窗边,对着街道上走过的艺人们大声打招呼,因为她最初的梦想是在长大后成为一名艺人;她会在课堂上不停地将抽屉挡板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因为她新奇地发现学校的抽屉和家里推拉的抽屉构造不一样……这一切仿佛将我带入了童年的记忆之中,那是一片充满童真的天地。遗憾的是,小豆豆的老师和我们一样,不再是小孩啦。

小豆豆的境遇在巴学园里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他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只有平等和尊重;在这里,同样有悲伤和无奈,但快乐是巴学园带给孩子们的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善良和宽容的种子伴随着知识,一同在小豆豆的心灵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巴学园是一片乐土,孩子们的一切想法都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小林宗作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独到作为都令人钦佩不已。他能在午后的办公室认真聆听小豆豆长达四个小时的说话,只为让她能快乐地表达自己;他能为有腿部缺陷的孩子设计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只为树立他的自信;在小豆豆为了找心爱的钱包,而将粪池里的东西一锹一锹往外铲的时候,他只说一句:“记得把它们放回原处哦”;在上游泳课时,他鼓励学生不论男女都光着身子下水,因为他认为“要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别人不一样就不好了”……

这样的教育在巴学园里屡见不鲜,的确,良好个性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同样重要。读着,读着,我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巴学园中:和大家一起在饭前唱着“慢慢嚼呀,嚼呀……”,在结束一天的课业之后,集体在巴学园中漫步;和大家一起在废弃电车改装的教室里读书,看烧瓶里的液体咕噜咕噜地冒泡……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曾经是我们所梦想的校园;任何一名老师也不能否认,这曾经都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八

“百忙”中读完了这本少儿教育的著作《窗边的小豆豆》,有很多思想上的碰撞……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聪明、淘气、善良的小女孩。她身上有很多小朋友的共性。少儿时代是一个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疑问的时期。正因如此,才有了本文开头的“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然后又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等一样一样地全部放到书桌里面等等之类让大人们不理解的举动,其实都是很正常的!

少儿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梦想交织的年代,以至于小豆豆一会要做卖票人,一会要宣传艺人、一会要芭蕾舞演员等等。所谓“出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有一种敢于求知、探索的精神!本来是好简单的事物,而对他们来说却是如此的神奇、不可思议。怎样去教育、引导他们呢?知识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怎样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求知的欲望呢?不要抹杀他们的兴趣、特长,让他们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有思想力、创造力!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小林校长可以耐心、专注地聆听小豆豆讲着她的故事,整整四小时!尊重、这是对小豆豆的尊重。他的博爱、尊重生命、因材施教、无微不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连吃饭,本来是件平常的事,他都可以耐人寻味地什么“海地味道,山的味道”。更有意思的是还有?饭前歌?,好—好—嚼啊,把吃的东西,嚼啊……这种方式比起我们说的“营养均衡”、“慢点吃,吃快了不好”的唠叨胜过千倍!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是有优良的品质……”他的一视同仁,关怀备至,不歧视劣等学生的品质更让人敬佩!山本泰明、高桥君是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校长先生为了不让他们产生自卑,设计了暑假“露营”,大冒险、试胆量,巴学园式运动会,希望高桥君“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助的思想品德。

他引进的韵律操,他们的座位不固定;从喜欢的课开始上课,由此掌握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个性;还有他请来的“旱田”老师;对自然的亲近;他的那句“真是一个好孩子”等等,他们在那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造就了作者,造就了那么多成功的学生。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中国一所学校的老师,因一个学生上课喜欢拆东拆西,弄得大家上不好课,就把他的父亲请来,说你的孩子没法教了,把他的坏习惯说给父亲听,要他领回去。父亲说:“那好,你们不教我自己教育”随后他就自己教,在他儿子长大以后成了拆迁办的主任。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豆豆、小林校长、高桥君等他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遇到“知己”,好像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一样,不幸的是遇到战争,从此巴学园消失了……

窗外下着绵绵细雨,车流涌动,我们这辈人每天都忙着利益、金钱、为生活奔波。我之所以说“百忙”,其实是措辞吧,什么事大过教育孩子的事,我理解学校为何提倡我们进行亲子阅读,为何要做那么多工作,我们为何不多花时间在小孩上面,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祝愿大朗中心小学教学质量节节高,校长、老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字篇九

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后有三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小豆豆。小豆豆是一个随意而为的小孩子,她不懂什么是规距,不知道什么是上课,她可以在别人上课的时候和路边的艺人说话,请他们表演,她可以和窗外的燕子说话,她甚至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罚站把别的班的老师都问得不知所措,所以她被退学。可是,在巴学园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随性而为,可以跳到粪池中,可以钻铁丝网把衣服刮破,但是在巴学园里,她又是一个快乐的学生。

另一个小豆豆的妈妈。出于对女儿的爱,妈妈没有告诉小豆豆被退学的事,小豆豆的话妈妈可以很快地听懂,小豆豆的每一个新奇的未来职业设想,妈妈都表示赞成,从来不反对孩子的天真想法,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还是表示了赞同。

最后一个是校长。校长可以听小豆豆四小时的讲话,他还是那么耐心,他可以让孩子们穿最脏最破的衣服来学校,只是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他可以为一个孩子设计一个运动会为的是让这个身材特别矮小的孩子增强自信,他可以让小豆豆自由地掏粪池中的小钱包而不制止。

三个人物形象中,小豆豆是主角,总是做出一些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行动,完全凭自己的意愿行动,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只有在巴学园里才能让这样的孩子成长,甚至成才。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妇女形象,我觉得她不一定是懂教育,但她做得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我最佩服的是校长,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豆豆这样的在别人眼里无法教育的孩子才能被教育得很好。

校长要求孩子带午饭必须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其中蕴含着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培养,包含了营养要全面、均衡的要求,能把复杂的事情,如此简单地进行要求,真令人心折。

校长给巴学园的孩子完全的自由活动时间,每天的放学前都有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学生爱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人会干涉,在他看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孩子的个性在这个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形成了,虽然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显现,但这个时间的活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校长可以求小豆豆不要戴一个特别的蝴蝶结上学,原因是他的女儿也要这样的蝴蝶结,他却买不到,他只好求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所有人对对方的困难都能够互相理解,不分年龄,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没有校长的教育,这种事情恐怕不会发生吧。

窗边的小豆豆被退学了,也幸而被退学,她才有机会到巴学园进行学习,她才有机会最终成长,成才。“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是校长对小豆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让小豆豆成为了真正的好孩子。

这是一所非正规的学校,可是却是一所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学校,不适合正规学校的学生在这里受到了正规的教育。我不知道我们的这些正规学校怎样去理解巴学园,怎样去理解小豆豆的成长,我们敢这样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吗?我们有机会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吗?我们可以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吗?

小豆豆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巴学园,而在我们学校里面的一些“小豆豆”命运如何?他们也会像小豆豆一样最终成才吗?我不确信,你信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