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

时间:2023-11-23 作者:文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或文章的重塑和重现,可以让我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与国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唯有秉持清正持家,方能施以仁政治国,坚守正道惠及天下。党员干部在肩负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使命而全心投入的奋斗之路上,需坚守好廉洁朴素的家风、相守好无私陪伴的家人、守持好不触及公的家事。通过“守”好三“家”,做到清白为官、廉洁从政,行稳漫漫奋斗征途,谱写党和人民事业的壮丽篇章。

需坚守好廉洁朴素的家风。“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好家风似如春风化雨,引导家族成员以家中长辈为榜样,传承家族精神接续奋斗。身为党员干部,需要重视坚守廉洁朴素家风,以身作则传承优良作风,实现优质家教家风代代相传,激励约束自身和家人发扬艰苦奋斗、清廉简朴的实干精神,共同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国氛围,共同激昂奔跑于实现共同理想的奋斗征途,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蒸蒸日上。

需相守好无私陪伴的家人。“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党员干部胸怀千秋伟业,持续昂扬奋斗,而不被生活琐碎磨平“棱角”,重要支撑在于家人默默付出。作为党员干部,需常怀感恩之心,以身作榜样传承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守好无私陪伴的家人。需坚守正道、身当奉公,将家人付出转化为助推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做到“倾己勤劳,以行德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只争朝夕的拼劲,书写好“十四五”时期的历史答卷,投入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万夫不当之勇”冲锋“第一线”,做大浪潮头的“排头兵”和“先锋军”。

需守持好不触及公的家事。“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若将家事与公务混为一谈,则会衍生为公权私用、中饱私囊,越过为政底线、纪律红线,终将受到党纪国法严惩。党员干部需端正态度,绝不能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需谨慎持家、不忘初心,做到家事与工作严格分离,践行“两袖清风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通过守持住自身家事,切实避免假公济私,做到权为民所用。需不辞辛苦、不辱使命,以汗水为丹青、以民心为妙笔,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绘出奋斗的大美画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二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这不仅为全社会涵养家风提供了科学指南,也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清风传家的自觉性主动性。“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引领风尚;家风差,难免累其家人,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和生活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风是百年党史中恒久的话题。对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家风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有利于纯正党风、端正政风、带动民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带头树立好家风,可以很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培养时代新人、红色传人。在培育优良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立起了标杆。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家风,要把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传承好发扬好,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无不叹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陈云教导孩子,“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彭德怀对待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这样的家风,全党为之敬仰,百姓为之钦佩。

我们党一步步发展壮大,优良家风也在传承中光大。在党的历史上,很多先进模范人物创造了清正廉洁的家风。有人曾追问:“‘焦门家风’为何历久弥新?”那是因为焦裕禄以勤政廉政的一生,传递给孩子们三个核心理念:付出才能有收获、孩子要比学习和艰苦朴素、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这些理念,看似朴素,却意味深长。谷文昌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给子女留下两袖清风。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他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从未为子女谋私利。廖俊波坚持一尘不染,他多次对妻子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如此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家风优良,推动党风向好,益于党的发展;家风不好,影响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在台前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到头来,“一人腐带来全家腐”。

学习党史,重在践行。对党史中的优良家风,要当成“红色养料”,以此加强家风建设、树牢新风正气。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继承和赓续革命前辈的好家风好作风,当好家庭课堂的建设者、示范者。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三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员干部要做好家风建设“新文章”,紧扣“要”“责”“魂”三字诀,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理解家风建设之“要”。家庭,自古以来便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建设在岁月的长河中积累沉淀,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齐家而后国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箴言警句都在昭示着家风建设实现小家团结、大国进步的重要因素。带头抓好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人生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能为党员干部修身齐家和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良好的家风,能为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文明祥和“提供动能”,只有深刻理解了家风建设之“要”,才能真正重视家庭,珍爱家庭,建设好家风,形成新风尚,为国家这个“大家”增光添彩。

担起家风建设之“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党员干部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就要抓住家风建设这个“精神内核”,切实担起家风建设之“责”,以好家风涵养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和社会的好风气。要抓好家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好“立家身正”,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身体力行推动家庭和睦,亲人相爱。其次要做好子女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好“第一任老师”的作用,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教育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每一步台阶。同时要管好身边人,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建好小家庭,带出好家风。

传承家风建设之“魂”。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古往今来,优良家风不胜枚举。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世代流传,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今天,更有无数共产党人展现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将家风融入作风,孕育出新时代的好家风。“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才”告诉我们要“以德传家”;“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告诉我们要“以学兴家”;“农民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告诉我们要“以俭持家”;“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告诉我们要“以严治家”。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古代家训和红色家风之“菁华”,真正将家风建设之“魂”传承好,延续好。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四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涵养与品行,良好的家风家训,是长辈送给晚辈的一本无形的书,一堂无声的课,却又给予后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入脑入心,受益一生。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族从普通农家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更是与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教子之道密切相关。现如今,党员干部也应拿起家风这把“钥匙”,锁好“家门”,约束自己和家人,才能更好奠定廉洁基础。

严于律己,做良好家教的“践行者”。作为家庭中的“主心骨”,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独善其身,当好家风建设的“排头兵”。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在八小时内外都做到不纵私欲、不谋私利,时刻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一名让组织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党员干部。要多自我反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侥幸心理,是否逾越过纪律红线,是否沉溺于不良诱惑,要常见贤思齐,对标对表先锋模范,以此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微,只有家中的党员干部这根“旗帜”定得住、立得高,家庭这艘“大船”才能行得稳、行得远。

言传身教,做家门关卡的“守门员”。显而易见,光是家庭中的部分成员克己复礼是远远不够的,党员干部应当立好家规,定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做好家庭道德规矩的培育与弘扬,让家人也能自觉约束好自己。一方面,自己要多从古代清廉官吏、名人志士身上学到传统美德和廉政意识,要多向无产阶级革命前辈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另一方面,要时刻以自己的言行向家人传递这些正确的观念也意识,尤其是处在价值观形成期间的孩子,宣传党的纪律制度,帮助家人认识是非,教育子女辨清善恶,做出正确选择。

积极引导,做家风故事的“说书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有无数先人前辈以优秀的家风家训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他们囊括了家庭教育、社会交往、为官做人、治国理政等各个方面。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政治感,向家人亲友讲好这些故事的内涵,带领家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一大家人”公道正派,坚守道德底线、廉洁底线。同时,党员干部也要做好自家家风家训的培育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发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共同参与家风家训的培育,着力营造廉洁清正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

正人先正几,治国先治家,一个国家是由无数小家庭组成的,一位党员干部同时也在家里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而他有多少个角色,就意味着他的“廉洁”有多少个突破口。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先修自身,再拿起家风家训这把“钥匙”锁好“廉洁家门”齐本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五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不仅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冀和厚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的爷爷就是一位具有家风传承的人,他的家风,写在毛笔字间、摹在油彩画里、蕴在收藏盒中,也潜移默化间“刻”进我的心里。

爷爷的毛笔字间,书写着正直做人的“准则风”。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多次获得县里书法比赛的大奖,每逢过年的时候,村子里很多乡亲都会带着丹纸上门找爷爷写对联。每年寒暑假在爷爷家的时候,他都会教我写毛笔字,一横一竖、一笔一画,手把手教我。有一次我写到一个“君子”的“君”,下面有个“口”字,写得不方不正,爷爷看到后严厉地批评我:“从这个细小的事情看,书法跟做人一样,一定要横平竖直,端端正正,别说是一个‘口’字,一笔一画都得认真去写。”自那以后,我每次下笔前,都会先想一想爷爷的教诲,一撇一捺,也要看个十遍八遍,斜了没有?歪了没有?爷爷的家风,是字里行间的堂堂正正,是正直做人的准则。

爷爷的油彩画里,描摹着乐观向上的“生活风”。爷爷非常喜欢画画,在当老师之前,曾是公社里的宣传干事,经常拎着油彩颜料,到公社的宣传栏手绘黑板报和宣传画。听奶奶讲,家里请木匠做了新饭桌,等涂完漆后,爷爷就拿出自己的画笔和颜料,在饭桌上画满鸡、鸭、鱼、肉。“人啊,都要活在希望中。虽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但是看着饭桌上的‘大鱼大肉’,每顿饭都得多吃几个馒头。”爷爷的话语之间充满了乐观和豁达。后来,日子越过越好了,爷爷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在一点一点消失,话语越来越少,行动也变得迟缓,但他始终坚持着作画。初升的太阳、执着的向日葵、风沙中的胡杨……一幅幅油彩画,画满了爷爷心中的希望。爷爷的家风,便是对生活的乐观和希望。

爷爷的收藏盒中,蕴藏着朴实无华的“家国风”。自打我记事以来,就知道爷爷有个小盒子,但爷爷从来没有给我看过,我还常调侃爷爷是个“小气鬼”。我读高中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和父亲整理爷爷遗物时,打开了那个收藏盒。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和不同版本的党章,有北京火车站像章,解放牌汽车像章,毛主席74岁诞辰像章。父亲跟我说,其中两个像章是爷爷花了5块钱买的,那时候爷爷一个月的工资也才18块钱,为此一家人那个月没吃饱过饭。盒子的最下面还有一个泛白的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爷爷的入党申请书,字迹已经有点模糊不清,纸张也破旧不堪,但依然叠得整整齐齐。那一刻,我明白了,爷爷的家风,更多的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平凡而又朴实的家国情怀。

如今,爷爷离开我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读完大学、入了党、参加了工作,更读懂了爷爷的“家风秘笈”。虽然很多东西、很多事情都在改变,但爷爷的家风一直陪伴着我,指引着我,上前去。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民族才有希望。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推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具体到每个家庭,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经过代代传承,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这些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好家风是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子孙。好家风是什么?好家风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调节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利益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让后人铭记在心、代代受益。

领导干部家风,对党风政风社风影响重大。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是以千千万万领导干部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引领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

弘扬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家训家风传承和百年红色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弘扬优良家风,要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遵循,把传统家风、家教、家训、家规、家书的文化传承,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传承文明古风、红色家风,抓好青少年品德教育,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推动全社会树立新时代家庭观。

弘扬优良家风,要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集4亿多家庭和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建设伟大的新时代。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七

很快就是“小年”,我家的年味愈发浓郁起来。年味在回望和期盼之中,反映出亿万普通人家之一的“小确幸”,我试着从悠悠岁月中采撷出“三句话”,可以反映家风中变与不变、革故鼎新的传承。

“洗的洗、浆的浆,得利利索索的,日子不能囫囵着过。”

这几天,母亲在家里每天忙得腰酸背痛,我劝她,年前还有时间,赶那么紧做什么?母亲说,要过年了,家里得收拾得利利索索,衣服鞋子该浆的浆、该晒的晒,被褥铺垫都要赶着天气全部晒一圈,全部收拾干净了,才叫正儿八经过次年。在母亲心目中,这是打小就有的规矩,不这么做压根不行。母亲的观念在我媳妇身上也有体现,就这样,娘俩个从早忙到晚,只为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家,只为过一个整整齐齐的节,这或许就是生活的“仪式感”,也可以视为一种传承吧!这也提醒我,屋子要经常打扫,节前还要彻底清洁,初心也当时常擦拭,逢了春节更要一尘不染,要过个一尘不染的春节,走出一尘不染的人生!

“焚狼烟杀鞑子,贴对子放鞭炮,当父亲的要教会孩子怎么过节。”

每一年三十的早上,我都没能睡个十足觉。一度,我曾经对母亲表示质疑,怀疑她的坚持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我觉得过节就是乐呵就是放松,干嘛非要这么一板一眼的,尤其是我不得不在这一天,天不亮就披衣起床,去燃起狼烟,放上拦门棍,点上一挂鞭炮,才能返回被窝,在迷迷糊糊之中睡个囫囵觉。睡不多会儿,吃了早饭就得贴对子、挂灯笼,待里里外外装扮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也就接上年三十的大餐,才算可以一门心思地喝酒吃饭。待到晚间还要打起精神头“守岁”,所以,年三十于我而言并不轻松,即便我当了父亲,打算说说我的“新观念”,却被母亲直接拒绝,并且上升到了教育孩子的高度,让我明白,我不要设想以自己的“新观念”去行“偷懒之实”,该干的活计,该走的步骤“一步也不可少”。这份坚守中的传承,一年一年过下来,便有了底蕴,有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事关春节的底蕴与传承。我想,无论将来我的孩子走到哪里,他一定清楚记得他的家,记得有关春节的这份传承。

“一家人一桌饭,斟满酒、举起杯,这才叫三十,这才叫春节。”

春节期间,其实最忙碌的是母亲,她除了节前的浆洗,还负责一大家子的美食。在我们家,母亲的主厨地位一直稳如泰山,即便有些时候,我们不愿她累着,在饭店就餐,母亲还是要坚持三十亦或初一摆上一大桌。这是属于母亲的领地,也是她施展厨艺的舞台,或炒或炖,或凉调或热炸,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食材有多少不同,母亲总能用她的一双巧手,给我们全家提供一顿丰盛的大餐。在母亲看来,这做菜的过程,就是享受一大家齐心做一件事的过程,心思那么纯正而又真挚。母亲常要提早备齐食材,一大早就开始制作,这时间常要延续到正午的那最后一条鱼,在一挂长鞭炮声中,一场精彩从母亲的妙手中以一碟碟的形式摆满圆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一刻的幸福离不开辛勤的付出,离不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幸福都是劳动者奋斗出来的,平凡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在这份用劳动支撑起的和谐之中涵育、闪光。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八

父亲是农民,戴斗笠、穿草鞋,一生都没从泥土中分离开。解放初入党,当干部、跑田坎,从民兵队长开始,到乡文书、大队主任,父亲当了近三十年的村组干部。

父亲从小吓唬我们:不能糟蹋有字的纸,糟蹋有字的纸要变成瞎子!他还说: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

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父亲多次唠叨他组织人修建学校的情形。新中国成立初的学校,不是在祠堂里,就是在庙里。我们村以前的学校,就在张家祠堂。后来,当大队主任的父亲,组织人修建了那几间低矮的瓦房。当时用了石块多少挑、木材多少根、石灰多少斤、青瓦多少匹,泥工单价多少、木工单价多少、杂工单价又是多少,父亲说得头头是道。从父亲的话语里,我听出的是对知识的膜拜,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我们的期望。

让人惊讶的是,只读过初小的父亲,居然有一套《康熙字典》。几本薄薄的且已泛黄的线装书,锁在一个木制的小匣子里面。民国六年章福记书局印行的《康熙字典》,石印,竖排,全是繁体字,蚂蚁一样,密密麻麻。“一二子中寻,逢三问丑寅,四划卯辰巳,五划午中分,六划未申问,七划酉中分,八、九归于戌,其余在亥寻。”在字典的封底,父亲用钢笔写着《寻字口诀》。每当注视这些小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查字索义的情景。

说起这套字典的来历,颇有些曲折。“认不了字,你就两眼一抹黑,牛吃南瓜——无法开口!”父亲吃了识字少、文化浅的亏,很想搞一本字典,可是无处可寻。直到一九五八年,听说县城某人有一套《康熙字典》要卖。父亲高兴极了,天不亮就动身,走一两百里的山路赶去。到达时,天已经擦黑,找到卖家,又因带的钱不够,差点没买成。磨了半夜,最后对方答应“分期付款”。来回跑了几趟,花了十多元钱,终于搞到手。要知道,当时的粮食几分钱一斤。这一套书,差不多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凭借这套字典,父亲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或为自家或为乡亲,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红纸黑字,很是喜庆。

小时候,父亲说得最多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惜我当时年少无知,多数时候不喜欢听他唠叨。不喜欢课本,嗜课外书: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学,伏尼契的《牛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等,致使中考时名落孙山。后来又复读一年,才考上了中师。但因委培需要五千多元的学费,父亲又东家借、西家凑,把我送进了中师的大门。一次,父亲居然路过邮局,给我寄了十五元钱。要知道,当时正式录取学生的生活补助是每月六十元,当年的粮价是一斤包谷八角钱。我泪眼婆娑,明白了家里无钱可寄、无粮可卖、无处“起方儿”,又怕我饿肚皮的艰难处境。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天气晴好的时候,父亲上山干农活、种庄稼。刚蒙蒙亮就起来,扛起锄头就上山了,风雨无阻,说什么“早晨山上空气好,对身体有益”。我们家的几亩承包地,被他宝贝一样侍弄着。种的是包谷,能收一千多斤,但除去种子、肥料、农药的费用,赚不了几个钱。劝他甭种了,他说:“民以食为天,不种庄稼吃什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直至年越古稀,干不动农活,他才进了城,和我们一起居住。

耄耋之年,父亲仍然惜书如命。他戴上老花镜,从柜子里抱出木匣子,再从里面取出书,《康熙字典》《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甚至还有《劝世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摇头晃脑、旁若无人地念,那样虔诚、那样专注,我听得感慨万千。

就是在患了重病、行动不便时,父亲还在看书。枯槁的手指轻轻拈动书页,嘴里念念有词,已然忘却了全身病痛,忘却了一切荣辱。临终前,父亲说:“那是我的‘传家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保管,一代一代传下去……”

《康熙字典》《增广贤文》,还有父亲读过的很多书,现在珍藏在书柜中,一个木匣子里。它凝聚着父亲勤俭为本、惜书如命的生命精神,凝聚着父亲耕读传家、德贤继世的良好祝愿。每当翻开他们,我就会想起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高风亮节千家颂,忠孝家风万古传……”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九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小家”与“大家”是个人与民族、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有了每个“小家”的清风明月,才有“大家”的风清气正,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

在我的家,我的祖辈们虽然没有把家风家训写下来贴在墙上,但都在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在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

“以爱兴家”

所谓“爱”,就是仁爱、慈爱、大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爱国和爱家。爸妈对我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是从学习历史入手,买一些诸如《上下五千年》这样书籍给我看;戴红领巾的时候给我讲解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到北京去旅游,带我去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唱国歌;出去旅游时,只要时间允许,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也是我们的项目之一,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时候让我一起看《新闻联播》,引导我关心国家大事,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我的民族自豪感。在奉献爱心方面,爸妈鼓励我为地震灾区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衣捐物,在挑选捐赠物品时,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挑一些品质好些的物品捐出去。记得小时候我们住的老小区楼下的柴间里住着一家外来打工人员,那家的小姐姐每天放学都是趴在一张椅子上写作业,既影响脊柱发育又影响视力,爸妈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家里暂时还用不到的小书桌送给她,当时我心里虽然不太乐意,但在爸妈的劝说下,最后很开心地一起把桌子搬到小姐姐的家里。后来我们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来我家玩游戏、看动画,正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以德治家”

所谓德,就是道德修养,要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道德品质。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说的就是一种好品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品格将使孩子受益终生,正所谓“积善能裕,怀德惟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孝顺、善良,礼貌,诚信的人。

“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爸妈通过他们的言行对我这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爸妈总是对我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妈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爷爷生病住院期间,我们全家利用国庆假期夜里开车去江苏看望照顾他,由于堵车在高速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照样毫无怨言开开心心地赶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照顾老人。平时只要有时间,爸妈就带着我回老家,带着礼物去看望照顾爷爷奶奶。父母平时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我觉得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因为它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记得有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最近单元测验过没有,那次检测考得不好,我怕受到批评,就撒了谎。后来爸爸从微信群里知道了测验的情况,就及时找我好好沟通了一番:“成绩下降了还可以通过努力东山再起,而一个人的诚信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后果很严重”。通过这次教训,我对“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勤发家”

古人云:“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平时看到爸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下班回家操持家务的忙碌情形,对我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爸妈要求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也要承担一部分,比如扫地、洗碗、叠衣服之类的。不要沾上“公主病”,所谓“女孩要富养”,在我们家提倡的是“精神方面的富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方面,爸妈注重培养我“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我先后参加了诸如“美术、舞蹈、声乐、游泳”等兴趣班。爸妈的'初衷不是怕我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怕我变成“书呆子”型的“学霸”。但报兴趣班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愿,二是持之以恒。因为路上的车马劳顿也很累,家长不仅费钱,也要花时间陪伴,双方都要有点“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一路坚持下来,有所收获。

“以俭持家”

俗话说:“成由节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所以,爸妈经常教育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文具,选择耐用实用的学习用品,穿大方简洁的服饰,不乱用零花钱。每年给我的压岁钱,叫我自己管理,自己支配,教育我“钱要花在刀刃上”,从小培养我理财的意识。

当然节俭的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特别是在当今物质丰富,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还是要用点方法和心思的。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在卫生间开着水龙头玩水,教育了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又在洗手间玩水,爸爸跑去偷偷把总阀门给关了,并告诉我说水被我玩没了。过了一会儿,我渴了要喝水,爸爸说没有水喝,水被我浪费掉了。这样我渴了半天,觉得很难受,让我切身体会到节水的重要性和浪费的严重性。在我家的楼顶的露台上,我们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爸妈经常带我一起翻土、播种、浇水和除草,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了解植物生理和植物栽培的相关知识,而且让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我们家的家风,承载的不仅是规矩,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似一坛深厚的老酒,散发着那沁人而又浓厚的清香……“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似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似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党员干部应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带头抓好家风建设,以好家风立志、正行、肃纪,滋养为民、担当、廉政的大情怀,在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凝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以好家风立志,在坚守初心中滋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是在历经磨难和千锤百炼后对初心的坚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胸怀“为人民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在14年艰苦历练中百折不挠,创造了把荒岛变成宝岛的伟大奇迹,给家属子女留下了“简朴清贫、为民奉献”的家风。时代楷模朱彦夫身残志坚,虽动过47次手术,却从未忘记“为老百姓办事”的志向,给家人留下了自强不息的家风。党员干部要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守为民初心,身体力行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家风。

以好家风正行,在实干奋斗中滋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情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都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风向标作用。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落在行动上,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说正话、做正事、交正友、走正道、树正气,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一心一意惠民生促发展,在实干奋斗者中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实干家风滋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情怀,书写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新篇章。

以好家风肃纪,在规己育人中滋养“一身正气心坦荡”的廉政情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正是为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纪律问题。好的家风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严于律己、勤政为民的表率,更要用严格的家规家训规治育人。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对党纪国法心存畏戒,筑牢信念之基,严守纪律底线,时刻将自己置于纪律、规约的约束之下。同时,要加强对家人的教育、管束,防止家属利用自身职权影响做有违党纪国法、损害人民利益之事,严守家中“廉洁门”、筑牢家中“廉洁墙”。唯有自身清正树标杆与言传身教强管理相结合,才能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护航为官从政路。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接着,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宇,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会很麻烦的!”

哥哥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无信不立”。三年级时,我不小心把哥哥的手表摔坏了,我知道哥哥脾气不好,很怕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哥哥道歉。哥哥虽然原谅了我,但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手表摔坏了不要紧,但就害怕你的诚实也失去了,如果这样,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记得四年纪期末考试时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便得意洋洋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地说:“思宇真棒!不过你要再接再厉。记住:满招损,谦受益。”

家人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好好学习。

五年级,由于我太贪玩了,所以其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多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妈妈会怎么吵我。但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我和妈妈一起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我和妈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著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有发扬这种精神,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一个继承人!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三

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什么?以前,我还不太懂这个问题,现在,我似乎已经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什么。

家教家风,就是长辈要教育好孩子。

妈妈给我制定了严格的起床时间。上学日的早上,我必须要6:45起来。那会儿我刚上一年级,头些日子的早上,起床对我而言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每天早上时间到了的时候,我都无比依恋我温暖的床,不管闹钟和妈妈叫了我几十遍,我还是迷迷糊糊,蠢蠢欲睡。“再让我睡会儿,睡会儿……”说罢,我又闭上了眼睛。而这时,火冒三丈的妈妈不会再和我开玩笑了,直接掀一开被子,把我从床上拎起。这个时候,我也知道妈妈生气了,就乖乖起来了,现在,我已经主动把起床时间调整到6:30了。

家里的大人也常常帮我纠正坏一毛一病。比如,边吃饭边看书这一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应该是升上中年级吧,作业变多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就慢慢养成了吃饭看书的坏习惯。当然,大家很快就发现了。为了帮我改掉这个坏习惯,妈妈想了不少办法,却没什么作用。虽然我知道不能看,可是止不住心里的痒痒,再加上书就在手边,我情不自禁的就不慢慢的把书拿起来,翻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后来,还是爷爷的表率起了作用。为了帮助我,爷爷以身作则,吃午饭的时候不再看报纸。看到爷爷都戒了坏习惯,我也怪不好意思的,努力地在吃饭时把书“丢掉”。如今,虽然心里还会痒痒,但基本上已经戒掉这个坏一毛一病了。

我做作业,一半靠我、的自觉性,每天回家,我脱一下鞋洗完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除了一些听写、默写背书等等需要家长协助监督的作业,其他作业都由我独立完成。偶尔遇到一两道不会的题,再请教家长。做完作业,家长浏览一遍,签上字。在我家长的意识里,做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太依赖别人,所以,我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自觉性。我心里也明白,家长只负责监督我。

家教家风,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片苦心。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四

情献给国,心交给家我从晨曦中走来,身上背着社会的稳定,心里系着家庭的安宁。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伴着豪迈。

我在黑夜中穿行,头顶闪着耀眼的警徽,心里装着家庭的温暖。一身正义奉献青春,一身正气铸造辉煌。

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和谐的家风家训能够体现家教和素养。作为一名警察,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定当以身作则,将警魂铸入我的家庭。担当是我的家风。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警情、日日夜夜的巡逻、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我们选择了,热爱了,勇敢的担当了。我要将这种担当献给我的父母。百善孝为先,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下班了早点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饭,夸赞母亲做得一手好菜,陪父亲下下象棋,关注父母的健康,让他们放心安然地享受晚年时光。

忠诚是我的家训。不论是千里之外辑拿凶犯,还是在大街小巷执行任务,不论是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疏通车辆,还是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奋力抢救。这都是我们用汗水甚至生命铸成的忠诚。我要将这种忠诚献给我的妻子。相敬如宾,比翼双飞。一直以来,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用宽容和爱却化解矛盾。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责任是我的家教。每一次配合禁毒大队缉拿毒贩,我们都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很多次的巡逻执勤,我们都贴心保护走失的小孩??这些都源自心底那一份从不敢怠慢的责任。我要将这种责任献给我的女儿。言传身教,以德养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遵循“百教德为先”的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让她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乐观的心理。是的,警察的付出太多太多。熠熠的警(jing)徽下,有一种微笑叫担当;铁血柔情里,有一种坚持叫忠诚;刀光剑影中,有一种幸福叫责任。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生命中最生动鲜亮的,一定是我威严的警服后,那一个温暖可爱的家。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五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听着怀旧电台播放着周杰伦的那首《爷爷泡的茶》,感受着冬日阳光映着窗户暖暖洒进来的那份惬意,脑海里不禁浮现起从小爷爷在我身边,一边泡着龙井茶一边给我们讲起品味人生“茶”道的斑驳画面。

在中国人的家庭里,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风雅门第,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人家,茶的气息早已散入各个门户,更悄悄地融进中国人的骨子和血脉里。步入公职队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不断积累,我渐渐地明白了爷爷从小告诉我们“做人要如茶”的人生道理,也理解了爷爷以“茶道”治家的人生智慧,更读懂了这份蕴藏在茶香里的浓浓亲情。

塑造如茶般内敛低调、沉稳谦逊的人格品性是好家风之本。“落尽庭梅三日雨,香风闲对一瓯茶”,上好的龙井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茶叶身骨重实,口感鲜爽,好似一谦谦君子,不愠不燥,风清淡然。做人做官亦是如此,我们作为公职人员,无论身处何种职位,手握多大权力,也依然要像茶叶一样不骄不躁、低调内敛,不论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勤俭坦然的作风。在工作中要务实,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真正把百姓的急事、难事看成自己的事。在生活中要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要把家庭作为个人思想性格的塑造场,把好的家教作为人生价值的奠基石,从而以个人过硬的作风来涵养优良的家风,以点带面,带动良好的民风、社风形成。

打磨如茶般历经沉浮、洗尽铅华的奋斗姿态是好家风之要。一片香茗,不经沸水的洗礼,怎能“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浮生如茶,岁月如流,没有经历多次沸水的洗礼,几番的浮沉,怎能品味人生的本真?那些工作在基层岗位上的年轻人,你们是改革发展的接棒人、也是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你们要从强大内心、涵养家风做起,从自己做起,以从容之心对待工作中的“苦涩”与“寂寞”。要坚持三省吾身,永葆为民初心,保持端正的态度,以厚积薄发的志气去干事创业,像品茶一样,从一道茶的青涩甘苦、二道茶的醇香浓溢、三道茶的清香淡雅,来领略人生逆流而上、回味无穷的奋斗滋味。

涵养如茶般唇齿留香、回甘绵长的气节底蕴是好家风之基。“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茶初入口略苦涩,像熬了很久的中药,可等茶汤在口里多停留一会,就会有回甘,让人顿觉唇齿留香,就如同好的家风一样让人甘之如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教也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作为公职人员,我们更要以家庭为单位,从树立过硬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做起,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从小自觉承担起“慈、孝、廉、敬”的责任和义务,以涵养正气、厚植底蕴为丰富家文化的精髓,从家庭教育入手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真正形成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的双向互动。

如今,龙井茶已然成为我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因为每次闻到那清爽浑厚的茶香,都不禁让我想起爷爷希望我们做人要如茶一样的深厚期望,也让我认识到良好家风传承的重要,这也将是我今后不断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代表着成长之地,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灵的归宿,而家风,则是涵养一个人行为品德、精神风貌及内在素养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高度肯定了建设优良的家风的重要性。

我成长于黔西北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十分重视我们兄弟姐妹的教育问题。直到我们几个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父母仍未停止对我们的教育。现在回忆起来,才发现这谆谆教导的背后,是父母对我们能够做一个崇德向善的有用之人的殷切希望。

向优秀学习,勇于拼搏。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家乡还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小乡镇,艰难贫苦的生活让父母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好的出路”,不过,父亲和母亲都不会一直干巴巴强调这一点。那时候,堂哥们通过努力考上了“铁饭碗”,买了车,盖了新房,算是脱离了农门,相比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我们,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母亲看在眼里,就问我们,是不是很羡慕,也想像大哥他们一样?我们几个都点了点头,母亲就语重心长地说,那是别人努力拼搏来的,你们想要那样的生活,只有向他们学习,努力读书。在那之后,他们就尽可能给我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当我们认真学习时,再苦再累的活他们都独自干了,不打扰我们学习,而当我们贪玩不想学习时,就会默默带我们下地,在苦累的农活中磨炼我们的意志,然后更加坚定学习的决心。正是在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下,我们几个都发愤图强,先后考取了大学,随后再考上了研究生。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八个字我至今记得相当清楚,这是父亲教我写作文时写在我本子扉页上的话。那时候的我由于太小,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明白父亲是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亲常说,人难免会有低谷的时候,而这时候,对你伸出手拉你一把的人,都是你的贵人,要懂得感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帮的你也要尽量帮一把。印象最深的是,自从我考上初中后,父母每年都会在家里养一只羊。那时候,以我的家庭条件,是完全上不起这所在全县都很出名的私立学校的,但那年学校有一个政策,只要考试达到学校的要求,就有给予减免学费生活费的待遇。在父亲看来,虽然这是学校的政策,但要感恩学校这个政策,才让我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想要感谢学校也找不到其他的方式,而在我们家乡,有端午杀羊过节的习惯,于是父亲每年都会养一只羊,在端午这天邀请学校的老师们来聚一聚,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很久。通过这样的方式,父亲把要懂得感恩的思想灌输给了我们。

与人为善,敢于“吃亏”。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在父亲看来,“会吃亏”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因为只有敢于“吃亏”,才能“享福”。小时候的我们想不通吃亏和享福之间的关系,于是父亲开着拖拉机(当时家庭重要收入的来源),在给别人拉完货后,就会去石山上拉一车碎石,让我们几个带上工具去填补道路的坑洼。我们不解,路是大家的,为什么要让我们几个来铺呢?父亲说,我们几个来铺路,看着是我们吃亏,别人享福了,但实际上,修桥补路不但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我们自己,是一件“积德”的事。在生活中,父亲也会教育我们,执着于小利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与人有利益冲突时要学会“退一步”,与人交往要友好和善,胸有度量才能真正做得了事。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仆”之后,我才更加明白父亲对我们要敢于“吃亏”的教导,因为这代表着没有“吃亏”的精神,就无法谈奉献精神,更无法谈为人民服务了。

回想一下,我和兄弟姐妹们先后走上公职人员这条路,其实和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很大关系,而我一直很感恩有这样重视家风建设的父母。与此同时,我想,我也有义务将之传承下去,积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的“知礼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仓廪实”,家风是如此的让人珍视。

“不学礼无以立”,家风是立身做人的准则。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家风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和成就着每一位伟人。“孟母三迁”是一个家庭对知识的尊重,于是成就了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他提出的“仁爱”思想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母刺字”是一个家庭对精忠报国的敬畏,于是培养了一代民族英雄岳飞,他保家卫国,守护了一方安宁。94岁老革命周智夫“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令世人称赞。正如《礼记·大学》所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成为历史英雄人物“兼济天下”的内生动力。

“小家紧系大家”,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中国呼唤文明家庭,家风同样为实现幸福美丽“中国梦”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雷国平夫妇携手馈桑梓的教育实践就是从对自己孩子开始,然后扩及到家族的孩子,再到家乡的孩子们,从而在整个村形成崇尚教育、发展教育的风气。龚全珍家庭建好“小家”,服务好“大家”的服务奉献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街坊邻居,让琴亭镇这片红土地充满着和谐的气息。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应当成为也必然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千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基础,社会发展才有推动者。

“一家仁,一国典仁”,家风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家风建设关系党风和政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作为引领和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少数”,家风建设既是提升个人政治能力的必然,也是秉承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的关键所在。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都有“家族腐败”因素。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有能力有素养的干部,需要能治国能兴邦的干部,这些干部最典型的就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焦裕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爱家爱国,如此才是“修身齐家”以“治国平天下”。

鲁迅曾讲: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这民魂便千千万万家魂做支撑,凝小家之风,才能成中华之大!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八

得悉征集“家风”文章,一下子又触动了我那根敏感的思乡神经,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偏远的黄河岸边的河南老家小农村,仿佛回到了年迈的母亲身边。风雨无情,霜雪老人。而今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年事耄耋。母亲的芳华不再,母亲的母爱更深,母亲勤劳简朴的家风伴我成长,并滋润我的一生。

儿时的记忆,没有被风霜磨蚀,没有被岁月尘埋,而是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光亮,愈来愈牢牢地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历久弥新。儿时的我很不懂事,虽然是个男孩子,却也在过年的时候没有出息地跟母亲哭闹着要新棉袄。母亲为了能让我大年初一穿上新棉袄,在微弱的油灯下密密缝制。初一一大早有人来拜年了,我的新棉袄也做完了。那时的我只有欣喜、只有跳跃、只有和小伙伴们穿新衣戏耍的快乐,却不曾想到母亲的辛苦,不曾想到母亲手头的拮据,更没有对母爱深层次的理解。

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只是到了我这一代才“出息”了我这个大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我小时候生活在河南黄河滩头,是母亲把我们三个孩子养大。家境虽然贫困,但母亲以她高远的眼光供孩子们读书。读高中,而且是在县城一中读高中,那不仅是我们一家的骄傲,是我们整个村子里父老乡亲的骄傲,即便是在整个公社也是凤毛麟角,一大新闻。高考前夕,母亲听我说想买一套《数理化丛书》,从箱子底部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将里面的钱全部给了我。这钱,我拿在手上,沉沉的、暖暖的,可是我的心里却是酸酸的。这钱,对于我们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是母亲省吃俭用多年积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

我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每次从学校回家,母亲总是做最好吃的给我带上。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当时,能吃上白面馒头是极大的奢侈,是一种高消费,白面馒头是只有过年才会有的食物。我后来才知道,那用的是母亲避开“节俭大王”爷爷偷偷给我节俭了一年才积攒下来的“细面”。在我的爷爷看来,吃小麦去了皮的精粉“八五面”是有罪过的。我离开村子返校的时候,母亲站在村口挥手送我的那个瞬间,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母亲将那个贫穷的小农村的村口,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挥成了一抹七彩的虹。

母亲是个勤勉的人,是个节俭的人,是个吃苦耐劳的人,是个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的人。在穷困的黄河滩头一个人担起养育三个孩子、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还要下田种地,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现在日子好了,吃穿不愁了,但母亲依然秉承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们。我和弟弟妹妹都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浸润。我不排斥时尚,我不反对新潮,我不讨厌名牌,我也不会把自己装扮成一副穷酸模样。但我崇尚节俭,反对骄奢;崇尚勤勉清廉,反对铺张浪费;崇尚仁爱宽容,反对欺诈霸凌;崇尚勤勉耕耘,相信播种就有收获。清贫、恬淡、勤奋、上进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并将为之坚持一生。

母亲节俭的故事太小太小又太多太多,不胜枚举;母爱宽厚仁慈的情怀感人至深,无从言表。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笔触及母亲、母爱、家风这个话题,原本积聚在内心的千言万语难以倾诉,而眼泪却一触即发,朦胧了我的双眼……母爱如泉,滋润我的成长!家风似海,涵养我的一生!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有一个家,家风纯朴,家教严整,家道兴盛,家庭幸福。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十九

凡在家睡觉,即便是在周末,父亲也总是在早上七点准时叫我起床,虽是一件小事,却包含着很多“规矩”。我认为,从这“起床”之事来谈家风再合适不过。

起床要“快”,即要求做事雷厉风行、迅速果断。到了冬日,起床时“缓一缓”“再睡会儿”便成了很多人的常态,但在我家,这是“明令禁止”的。父亲眼里容不下“磨磨蹭蹭”的状态,因此每当听见父亲的起床“号声”,我便只能蹬开被子,迅速起床。“雷厉风行、迅速果断”也成了我家做任何事的一个要求。年幼时虽对此诸多不解,可随着迈入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熔炉,对此也有了新认识。人们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父亲之所以要求我们“雷厉风行、迅速果断”,就是想让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在干事创业的大浪潮下“先人一步”,而不是因为惰性、拖延而留下遗憾。

被褥要“整”,即要求处事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起床可不是简单的“身体起”,还需要将睡觉“工具”处理好,被褥“整”否,是父亲对我们起床工作的第二项考核指标。若持随意态度,使被褥褶皱、折叠不齐,那么等待我的就是一场“叠被直播教学”。父亲常言道:“时刻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在我家,事事都逃不开“细节”二字,写字不能潦草、房间务必洁净、脱鞋需摆整齐......父亲说:“一件件生活小事看似无足轻重,却含义颇多,从这一个个细节中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故处事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十分重要。”

着装要“净”,即要求做人端端正正、清清白白。谈到起床总离不开着装这个话题。在我家,穿衣着装同样有要求,过于褶皱的衣物不可穿、沾有油渍的衣物不可穿、指甲不可留太长......按父亲的话说:“出门在外,给人的直观印象很重要。穿衣着装虽不必昂贵,但要务必干净。这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不是反感的差评。”在父亲眼里,做人就要像穿衣着装一样,着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衣物,做端端正正、清清白白的人物。如今社会诱惑很多,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抵住诱惑,在是非面前坚定正确立场,做到“为所当为”,才能在复杂社会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奋斗方向。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实用20篇)篇二十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如是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智慧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家风家训中的精神瑰宝一代代发扬传承,历岁月洗礼而毫不褪色,经时代淬炼而愈加耀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当从传统“家”文化中取精去粕,提炼“关键字”,以之作为指引新征程前行方向的“导航仪”。

“德”字打底。从古至今,从小家到大家,讲道德皆为中华儿女立身处世之基。西周周公旦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在家训中苦心孤诣告诫其子定要“以德为君安邦国”,其“以德治国”的理念得到孔子等历史名人的认同,且至今仍然为我们所推崇;东汉郑玄创立“郑学”将“以德处世”四字淋漓贯彻,一时间广为流传,成为“天下所宗”;西晋王祥认为“家和万事兴”是基础道德,亦是大道德,并立为家训传于后世,获后世广泛称颂并争相学习。道德具有无形的感召力,能够将一个小家凝聚成稳定团结的整体,也能够将一个大国铸造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在传统美德的带领下,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就能减去几分无意义的“消极颓丧”与“浮躁争执”,增加几分有价值的“积极向上”与“心平气和”,就能够将大家的力量都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擘画美好蓝图。

“勤”字引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勤奋”是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韩愈在其家训中谈到:“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并告诫后人起初人们的学习能力差异不大,而是否勤奋最终决定他们道路的不同,言简意深;《曾国藩家训》中亦多次提及勤奋的重要性,其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更是被世人引为“箴言”。从这些好家风中我们便能读出,勤奋是推动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妄想“空中楼阁”终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唯有坚持勤奋才能使得“万丈高楼平地起”。当前,我们正处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要如期完成任务目标,不是“喊喊口号”“吹吹打打”就能实现的,更需要广大中华儿女躬耕不辍,稳扎稳打地朝着新征程进发。

“廉”字贯通。“公生明,廉生威。”从教育子孙“清心做官,莫营私利”的范仲淹,到批评儿子“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的欧阳修,再到强调“做官不许发财”的吉鸿昌,“廉”之一字贯通古今,是从政为官应当时刻谨记于心的“官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亦始终严以贯彻“清廉从政”四字,对贪腐的行为绝不姑息。然而,一些原本为党和人民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干部却因突破了“廉”的防线而最终沦为“老虎”“苍蝇”,“前赴后继”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反腐课”,引人叹息。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在突出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当代,在“做大蛋糕”的同时难免滋生“诱惑”,此时广大干部尤需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从先贤们的家规家训中找准为官准则,始终做到恪守清廉本色,由内到外筑牢“防腐墙”,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依然坚守本心,在各种名利金钱等不良诱惑下始终铿锵前行。

好家风带来好作风,好作风引领好事业,好事业开辟好时代。无疑,先贤家规家训的“关键字”远不止三个,需要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有幸生于这个伟大时代,吾辈当从中汲取宝贵品质,涤净精神“沉疴”,遇见更好的自己,奋力创造更好的时代!

相关范文推荐

    面试自我介绍结束语(通用16篇)

    自我介绍也是一种对自己进行定位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自我介绍技巧和表达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加精彩的自我

    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终个人总结(通用13篇)

    个人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以下个人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个人总结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大学团支部年度工作计划报告(优质20篇)

    年度总结是对过去一年我们所经历的各种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年度总结是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成绩的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

    思政开学第一课简报(优秀19篇)

    范文范本是对于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后得出的典型案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政治生态专题报告政治生态的报告(热门16篇)

    报告范文的内容应当客观真实,数据准确可靠,结论明确有力。这些报告范文不仅可以帮助大家学习相关内容,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政治是指政府、政党和其他治理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发言稿范文(14篇)

    发言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清晰明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如果你对发言稿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下面这些成功的案例,细心分析它们的优点。

    三亮三比三抓三评活动方案(优秀19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来组织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活动方案

    教师节教师座谈会主持稿(优秀20篇)

    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主持这个重要的活动。下面是一些主持人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他们的表演技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乡贤、老师们:大家好

    旅游管理个人简历自我评价(优秀15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认识自身需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写得很好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我是一个积极、乐

    美容院合同纠纷案例(优秀19篇)

    在商业交易中,签订合同协议是确保双方权益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