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500(6篇)

时间:2023-04-03 作者:储xy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一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真正的享受到爱,感受到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种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积累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囱赚来的三十个铜币从破了的口袋里掉了,他无法回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对自身有用铜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身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是最感人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身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二

徜徉在无垠的书海中,形形色色的好书像磁铁般吸引了我。而一本《爱的教育》更是在万千好书中脱颖而出,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亚米契斯创作的一本日记体小说,记述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10个月的生活和学习的故事。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主人利柯的日记,一部分是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姐姐写给主人公的信,还有一部分是老师交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爱一直洋溢着整本书,书中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里融入了世间最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颂扬了爱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

《爱的教育》一书上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意外事件》最让我感动,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勇敢地跑到车前救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看到这,我心中真是伤感与欢喜交集。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处处有真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一定会感受到爱,感受到真情!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三

;

今天谈“爱”的话题也许恰如其分。爱是无条件的,就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当我们谈到爱,就应该想到舍己为人、甘心付出,如果爱有条件,最好用别的一种字眼来称呼。爱的无条件使得爱尤其珍贵,这需要一个人,包括孩子,具备爱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看过的暖到心头的童书,哪一本没有爱的教育呢?近日写《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①来到中国,大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我想是他的绘本里面传递出了浓厚的爱,打动了人心。他告诉我们最为平常的亲子之爱是不可拆分的,因为父母爱孩子绝对是无条件的。

我同样喜欢写出《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一书的凯特·迪卡米洛②,她说过“故事就是光明”。让我们都在爱的故事中沐浴光明的洗礼。

小山

美猴年夏堇月卷帘日

亲爱的小山:

前几天刚下过几场雨,公路两边的大树似乎更加浓密,空气里荡漾着暖烘烘的气息。在我和母亲步行的过程中,身边不时有车停下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一位金发女子专门绕弯停到路边,礼貌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搭乘她的车子。母亲微笑地摇头,因为步行的缘故她的脸上洋溢出健康的红晕,她喘息的时候,我将拐杖递过去,然后向金发女子连声道谢,说我们的家就在不远处,母亲久病未愈,想出来散步。她扬起眉毛,赞美母亲的气色和她衣服上的花纹。听到这话,母亲竟然羞涩地笑起来。那是我多年前去云南开会给她买的粗布衣服,她非常喜欢衣服的质地和上面的绣花,而平日里我们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和夸过她!

金发女子说着“再见”,一边发动汽车。我紧走几步示意她摇下车窗,将手里的紫藤送给她,那是我出门前顺手在栅栏外摘下的,她惊喜地大声说“谢谢”,绿灰色的眼睛活泼闪动,让人想起春天溪水边欢快的小鹿。

她的车子开远,我和母亲还在路口站立。那一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友爱和温暖充满心中,而我空出来的手也仿佛有了一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

是呀,这短短的散步,何尝不是爱的旅途!

萧萍

美猴年忽忘月清歌日

① 山姆·麦克布雷尼:1945年出生于北爱尔兰。大学毕业后,麦克布雷尼成了一名教师,在为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创作故事的过程中,他走上了童书创作之路。四十多年来,他创作了众多广受赞誉的畅销经典,包括:《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们都是我的最爱》、《i’m sorry》、《i’ll always be your friend》、《yes we can!》、《i love it when you smile》、《tell me a story before i go to bed》等。

② 凯特·迪卡米洛:生于美国,《傻狗温迪克》是她的第一本儿童小说,纽约公共图书馆选其为100部最值得一看和分享的书籍之一,并赢得2001年纽伯瑞银奖等众多大奖。《浪漫鼠德佩罗》一书获得200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浪漫鼠德佩罗也成了米老鼠之外最有名的老鼠。《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她的最新力作。

相关热词搜索:;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四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提高能力,而是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生物教学是一门侧重自然科学的学科,教师要认识到这门学科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对生物和世界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并对动植物产生怜爱之心,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生物教学;爱的教育;课堂教育;真正内涵;身体力行

在《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位学生因在自然课上解剖活体青蛙而种下暴力的种子,最后走上抢劫杀人的歧途。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也影响了我的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向。我深刻感觉到在教学中贯穿“爱的教育”是如此的必要且意义深远。在此,将我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整理总结,与各位同仁分享。

很多人认为“爱的教育”只能在语文、政治这些人文学科中反映出来,殊不知生物这个自然学科更能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生物课堂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动植物实验,此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爱护、“尊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在培养“草履虫实验”中,教师向学生讲明:培养皿中是符合草履虫生长的原液,而不是随便放进一些水,那样会导致草履虫死亡;在进行植物种植实验时,让学生使用符合植物特性的土壤,放置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可不参考植物的生长特性而随意放置,造成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者死亡;在进行“蚂蚁触角的作用”实验时,告诫学生不能用手或工具捉蚂蚁,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试验完成后,将其放回大自然。生物课堂教学中,还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恐惧的动物,比如,老鼠、蛇、蟾蜍、蜥蜴等。

教师要从生物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解释这些生物在自然界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元素,比如,老鼠的灭绝会导致其天敌猫头鹰缺乏食物而绝种;蛇的减少会导致鼠灾泛滥;蟾蜍的减少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等等。从科学角度让学生懂得“存在即合理”,教育学生要接纳、爱护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种。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对其他生物越来越有爱心,但是,很多时候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当,对单个生物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教师要借助经典案例,向学生解释“爱”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昆虫内容时,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这位教师与女儿在野外捡到一只蛹。女儿想看到蛹变蝴蝶的经过。半夜,这位教师和女儿一起观看蛹变蝴蝶的过程。她们看到在蜕变的过程中,蛹是如此的痛苦和缓慢,便想帮助它。于是,用剪刀帮其将外皮的口子剪大。之后,蜕变的过程变得异乎顺利,母女两个也为自己的相助而欣慰。然而,很快她们就发现,这只蝴蝶的肚子异常地大,而翅膀和肚子相比则显得小了许多,结果是:蝴蝶无法飞起来。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爱不是随心所欲的帮助和给予,而是尊重生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让生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

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这种由于不当的爱而给生物带来的伤害和灾难。学生很快想到了小学学过的课文《自然之道》,作者本来是想救那些小海龟,但是,其他的小海龟接到了错误的信息,全部爬了出来,将自己暴露在危险的境地,成为那些食肉鸟的口中食物。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案例,总结爱的内涵:爱护动物、爱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给予与强加,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自觉模仿教师的做事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践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爱”是生物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在学习“鱼不同鳍的作用”时,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感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首先将一条鱼放进鱼缸中,放鱼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要连同水一起倒入,切不可直接用手活用器物捞鱼,导致鱼鳞脱落,对鱼造成伤害。

在对鱼鳍进行捆绑时,教师要解释说:我们既要做到将鱼鳍结实地捆绑在躯干上,又要尽量不碰掉鱼鳞。让学生观察被帮助鱼鳞的鱼的游动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鱼鳍在游动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被绑住鱼鳍的鱼在游动时是多么的吃力和不自主,告诫学生不能随意伤害这些水中的精灵,不能人为去增加它们的痛苦。学生会带教师的一些“爱”的理念提出质疑,教师要给出合理的解答。比如,学生会提出:猪、牛、羊、鸡、鸭、鱼等,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食物,我们难道因为要爱护它们而不吃吗?那么,那些养殖户怎么办,那些商贩怎么办?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不是不可以杀畜禽和鱼类,也不是不可以吃它们。而是,在它们活着的时候爱护他们,屠宰的时候不虐杀,减少它们的痛苦,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屠杀。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爱护动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践行在人们的每一项生活活动中。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任何人不能以科学实验、人类生存需要、个人兴趣爱好等借口随意地破坏自然和伤害动物。比如,某些个人和机构以科学实验为由,捕猎珍稀动物;目前社会上一些盲目追求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了商业利益和个人好恶随意引进物种和抛弃宠物的现象等等。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所学知识联系来,将“爱的教育”落到实处。总之,在时光流转到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传播知识扩展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提高学生能力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生物素质教育具体落实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新突破,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促使我们的生物教学进入崭新的一页,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和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五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

“听母亲告诉我,老师一天要上五节课,外加一节体育课,晚上还要到夜校上两个小时的课,睡眠的时间太少,吃饭也很马虎,总是匆匆忙忙胡乱吃几口算是完成了任务。由于他从早到晚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怎能不积劳成疾呢?”(这是爱的教育中的一段)老师为了同学奔波劳碌而积劳成疾,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这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对学生们的关心是多么的真挚x这种关心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

其实,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最纯洁的。敢问有哪位当老师的不爱自己的学生呢?我们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好例子。每天放学以后,她都会自己一个留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或是对当天上课的情况做一个总结。她女儿每天7点钟来找她回家吃饭,她总是对女儿说:“你等一会或者先回家,我很快叫行了。”但是,她女儿一等就等到十点多了。而且,她是不会请假不上班的,即使是生病了,也坚持回来跟我们上课。老师与学生就是这样,他们之间总是散发着“爱”的“香味”,令人“陶醉不已”。

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除了环境美以外,还需要有爱的存在,只要世界充满了爱,那么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六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