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舟号航天员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事迹(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XY字客2023年神舟号航天员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事迹(模板8篇)

一个有力且富有激励力的团队标语,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实现团队的目标。建立奖励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下面是一些团队协同工作的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神舟号航天员篇一

身为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后,曾任大学教员,继而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并作为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段经历对朱杨柱来说,绝不仅仅是幸运,更不是偶然,而是一个青年学子执着追梦十余载的故事。

学习成绩优异,毕业论文优秀,师从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钱七虎院士……朱杨柱的经历写满了奋斗篇章,他却谦虚道:“我很幸福,赶上了一个新时代。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打小,朱杨柱心中就有一个蓝天梦。中学时代的母校——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里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他在学习之余,就热衷练习那些飞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难度的固定滚轮,他玩得特别溜。

高二时,朱杨柱本想报考空军飞行员。可是班主任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劝阻了他,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天空的热爱。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高考填报志愿时,朱杨柱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且不接受调剂。

大学期间,他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但还是痴迷于飞行员这个职业,大学同学还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飞天猪”,这也成了朱杨柱现在的微信名。

朱杨柱专心从事科研道路,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十年寒窗苦读后,朱杨柱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神舟号航天员篇二

5月29日,江苏徐州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将搭乘神舟十六号进入太空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今天小编整理了朱杨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江苏沛县居然出了神十六的航天员?这么厉害!”5月29日,航天员朱杨柱的家乡江苏沛县的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彻底沸腾起来。

朱杨柱现年37岁,此次将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首次飞天。5月29日,朱杨柱的父亲朱耿德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儿子高三参加招飞选拔遗憾落选,后来填报高考志愿时,坚定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在校读书时,他再次与飞行梦擦肩而过。直到2018年初,我国启动了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而这一次他成功了。

在父母眼中,大儿子朱杨柱一直都是两个弟弟的榜样。他二弟在西北某重点高校读完本科后,进入哈尔滨某重点高校读研,三弟也是硕士研究生。父亲朱耿德这次看直播,激动地流着泪说:“儿子从小就有个飞天梦,这次终于要实现了,我为他感到骄傲。”

朱杨柱将飞天的消息迅速在老家传开,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关于航天员朱杨柱的话题。

朱杨柱的高中班主任兼物理老师黄后方说,朱杨柱一直对物理动力学非常感兴趣,多次参加省级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竞赛,也都拿过名次。得知朱杨柱想当飞行员却没通过空军招飞选拔,黄后方告诉朱杨柱可以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实现梦想。

5月29日,朱耿德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三年自己都在大儿子家照顾孙子,老伴在江苏帮着照顾小儿子的女儿,老伴已经3年没有见过大儿子了。

“你在太空好好干、认真干,我们等你凯旋。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了,我和你妈妈都帮你弄。”朱耿德隔着镜头对儿子喊话。母亲周瑞侠抑制不住对儿子的思念,泪水盈满眼眶。她说等儿子归来,她想尽快跟儿子见面,做顿饭给儿子吃,“我做的菜儿子都喜欢吃,想包饺子给儿子。”

5月29日11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执行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其中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朱杨柱是江苏徐州沛县人。

身着蓝色航天服的朱杨柱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回答记者提问。此前,他是军校的一名教师,现在即将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任务。他说:“2021年初,我们三批18名战友光荣加入航天员队伍。两年多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成长为一名飞天战士,这是事业成就的,更是时代哺育的。我深深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与此同时,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0公里外的徐州市沛县大屯街道朱大庄社区,朱耿德和老伴端坐在电视机前,无比幸福地看到了儿子朱杨柱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出现在记者见面会上。

“打从儿时起,可可(朱杨柱乳名)便有着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如今即将圆梦,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朱耿德始终清楚地记得,许多年以前,朱杨柱放学后,坐在大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放羊的那一个个傍晚。

“可可告诉我,长大后要做飞行员,要从空中看看家乡的样子,给我和他妈妈打招呼。”朱耿德说,正是有了远大的梦想,朱杨柱读书时格外自律、执着。初高中的6年里,朱杨柱夜里几乎都要学习到12点才睡,早上不到5点钟便起床。

当时家里不宽裕,朱杨柱读书时十分勤俭。“可可上高中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块,多一分都不要。”母亲周瑞侠告诉记者,考上军校后,朱杨柱还省下国家发放的补贴,寄回家给弟弟交学费。周瑞侠说,儿子凯旋之时,要亲手包一顿他最喜欢吃的猪肉大葱饺子。

朱杨柱高中就读于沛县中学,当时,该校是空军飞行员招飞的基地之一,学校每年都有不少学子通过空军招飞考试,这更坚定了他投身蓝天的信念。朱杨柱高三时期的班主任黄后方告诉记者,朱杨柱各科都很优秀,尤其是物理、化学,拿过不少省级竞赛奖。

高考前几个月,朱杨柱未能通过空军招飞选拔,一度很失落。黄后方敏锐察觉到学生情绪上的变化,便找他谈心,勉励他报考军校、投身国防,圆梦军营。“他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备考中。”黄后方说,朱杨柱如愿考入了国防科技大学。

“学生时代的朱杨柱数学成绩优异、生活简朴,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毕业后也一直和老师保持着联络。”朱杨柱高三数学老师、沛县中学校长燕海军表示,沛县中学今年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昔日学子如今圆梦航天,就是给母校最好的校庆大礼。

如今,神舟十六号“箭在弦上”,谈及最想对儿子说些什么,朱耿德告诉记者:“家里一切事情不要操心,放心飞吧!祖国就是你最强大的后盾,我们全家都支持你!”

航天员朱杨柱本硕博毕业于国防科大,博士后师从钱七虎院士!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正式开启了逐梦太空的旅程。

九派新闻注意到,朱杨柱本硕博均毕业于国防科大。2005年,朱杨柱参加高考,成绩顶尖的他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如愿被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录取。

2009年,本科毕业的朱杨柱选择继续在学院深造,跟随知名航天专家易仕和教授攻读研究生。此后的6年,从硕士到博士,他一直师从易仕和教授。

毕业后,朱杨柱被分配到某工程大队。给脚手架刷过漆,搭建过工棚,装过暖气,支过混凝土模板,还在尘土飞扬的深井中扛着重物爬上爬下……第一年,这位曾长期泡在实验室里研究高科技的高材生,作为实习排长带着一群战士天天在深山峡谷中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睡同劳动,踏踏实实地在工地上干了一年,其表现赢得了上下一致认可。

坚硬的混凝土并没有磨灭朱杨柱的初心。一年后,朱杨柱申请去读博士后,这在单位并无先例。鉴于他的优良表现,爱才惜才的大队长拍板通过。就这样,朱杨柱成为大队的首个博士后,师从“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

图/央视新闻

公开信息显示,钱七虎是我国著名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被授予“八一勋章”,并当选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而在徐州老家,直到5月29日,朱杨柱的父母才知道儿子要“飞天”了。“家里一切事情不要你操心,要好好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就可以了。”神舟十六号发射在即,这是朱杨柱的母亲周瑞侠最想对儿子说的话。

“柱子8岁的时候,放了学就帮着家里放羊。”周瑞侠说,每次放羊,他都带着书去看,“有时候羊自己跑回家了,他都没回来,一直看到天黑。”母亲眼中,这个懂事的放羊娃不仅自己勤奋刻苦,更成为了两个弟弟的榜样。

据了解,朱杨柱的二弟朱杨龙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弟朱阳光毕业于苏州大学,均为材料领域硕士研究生。由于父母均务农,家庭条件并不宽裕,朱杨龙读书时十分勤俭。“柱子上高中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块,多一分都不要。”周瑞侠说,大学考上军校后,朱杨柱还省下国家发放的补贴,寄回家给弟弟交学费。

“他最爱吃的就是沛县的冷面和烧鸡,还有我炒的土豆丝。”父亲朱耿德说,等儿子圆满完成任务回乡探亲,他要亲自下厨,给儿子做一桌“家乡的味道”。

神舟号航天员篇三

朱杨柱比较喜欢水下训练,就是感觉像飞起来的感觉。我说这个水下训练能不能多给我加两次,回来以后会感觉睡得比较香,实际上是有疲惫的,但是我没有觉得这个疲惫会影响我的发挥、影响操作,我反而觉得它这个整个水下移动的过程、操作的过程,都是比较有乐趣的。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后,将对接于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按照任务规划,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将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神舟号航天员篇四

今年36岁的朱杨柱,出生在江苏沛县,从小就有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读高中时与空军招飞选拔失之交臂,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朱杨柱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航天员朱杨柱:当时就只报了一个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而且我一定要报跟飞行有关的专业,一看正好国防科大里面有航天学院,叫飞行器系统与工程这个专业,所以说我就选了这一个专业,而且不接受调剂,要考就考最好的。

2005年,朱杨柱如愿成为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学院的一名学员。在军校期间,朱杨柱一直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研究领域。大四那年,正在加紧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朱杨柱,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再次点燃了他的飞行梦。

航天员朱杨柱:到了进了这个复选,复选其实很多项目也过了,差一点点,擦肩而过了吧,又与飞行擦肩而过。

神舟号航天员篇五

作为神十六乘组的航天飞行工程师,航天员朱杨柱从少年时,也有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入选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系统训练,他从一名军校教员成长为一名具备飞行能力的航天员,明天(30日)他即将踏上太空之旅,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正在进行训练的就是航天员朱杨柱,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他已经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2022年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航天员朱杨柱:出现一些可能小故障什么的,是需要工程师去参与,去与地面协同,恢复我们的运行状态,我更多的是平台的一些产品的维护维修。

神舟号航天员篇六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打小,朱杨柱心中就有一个蓝天梦。中学时代的母校——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学是飞行员选拔基地之一,学校里配置了一些飞行训练器材。他在学习之余,就热衷练习那些飞行器材。尤其是有高难度的固定滚轮,他玩得特别溜。

高二时,朱杨柱本想报考空军飞行员。可是班主任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搞科研的好苗子,劝阻了他,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天空的热爱。

“上不了天,那就研究上天的东西。”高考填报志愿时,朱杨柱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且不接受调剂。

大学期间,他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但还是痴迷于飞行员这个职业,大学同学还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飞天猪”,这也成了朱杨柱现在的微信名。

朱杨柱专心从事科研道路,先后攻读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参与研究的项目获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十年寒窗苦读后,朱杨柱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神舟号航天员篇七

5月29日,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一员,朱杨柱在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亮相,成熟稳重、自信阳光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特殊身份更是引起国内外关注。

身为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后,曾任大学教员,继而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并作为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段经历对朱杨柱来说,绝不仅仅是幸运,更不是偶然,而是一个青年学子执着追梦十余载的故事。

神舟号航天员篇八

“舍小为大守初衷,天地一同”

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的选拔后,朱杨柱顺利过关,最终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当通知他被录取的消息传来后,整个学校都轰动了,老师和学生们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他自己也被这种巨大的幸福感满满地包围着。

回顾10余年追梦路程,他坚信,只要坚持初心,不抛弃不放弃,那些经历过的挫折和考验,都会成为他追梦路上的前行动力。朱杨柱说,他非常感恩那段在工地上风餐露宿、在钢筋混凝土中浸泡的日子,如果当时他选择自暴自弃或躺平,肯定不会成就今天的梦想。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朱杨柱看到以往隔着电视屏幕才能看到的飞天英雄,现在竟然成为自己的师兄师姐。他的心里激动不已,万分感慨。

他还记得,大二那年,航天员聂海胜前往他们学校做报告,结合自己的飞天经历激励大家投身航天事业。那会儿,在偌大的礼堂里,朱杨柱只能远远地看着聂海胜,跟个小迷弟一样地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一个字不落地听着,手掌都拍红了。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竟然和当年仰望的飞天英雄并肩作战。

由于空间站任务的紧迫需求,他们的训练进度紧张,训练量大。首先是二三十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好比一年内上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进度紧,考试密集,朱杨柱白天上课,晚上抓紧复习预习,每门学科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手控交会对接,被称为“太空穿针”。刚开始,没有空中飞行经验的朱杨柱操控起来非常吃力。航天员公寓里,放置了一台手控交会对接桌面式训练器,这里便成了朱杨柱课后加练的地方。经过上千小时的训练,他最后形成了肌肉记忆,化为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准操作。

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对航天员的意志也是不小的考验。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其间还要在电脑上做大量的测试题,一动不动地盯着显示屏,一不小心就会神思恍惚。其中,有项眼动仪测试,需要将下巴放在托架上,两眼直直地盯着屏幕,特别容易诱导人打瞌睡。面对这些挑战,团队人员相互协作,想尽招数保持清醒。

唱歌、做游戏、讲笑话,朱杨柱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调节气氛的作用。通过实验,他悟出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如今,在记者见面会上首次亮相的朱杨柱,他坚定表态:“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我将在指令长的带领下,完成好空间站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任务,开展好载荷照料和试(实)验工作,使空间站更加安全、稳定、高效、长久地运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