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琉璃2023年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一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二

前不久,我在常州电视台某新闻栏目看到,有学生反应,苏教版新版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中《墨梅》课文内容与旧版不同,区教研室赵主任作了解答。我颇感兴趣,于是在网上搜索到《墨梅图》图片资料,根据原作,校注如下:苏教版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选入明代于谦《石灰吟》与元代王冕《墨梅》两首古诗。2004年第6版及以前各版教材中《墨梅》内容为:2005年第7版教材中《墨梅》内容为:有人质疑,为何四句诗,有三处不同,究竟孰为正宗。其实此事很好解决,只要看一下王冕题有此诗的《墨梅图》就清楚了。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如图:按图,所题诗句为:其中“頭、樹、箇、華、開、誇、氣”为繁体字,简化后诗句为:“研”——砚”,假借字,《后汉书·班超传》:“安能久事笔研间乎?”“華(华)”——“花”,异体字,《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澹”——“淡”,假借字,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塞城朝烟澹”。这样看来,为了方便小学生阅读,或便于在民间流传。也可将“研、华、澹”三字改为“砚、花、淡”,并不会改变古诗的原意。也许2005年苏教版的课文,正是这样改出来的吧。这里比较有争议的还有两处,一是“好颜色”与“颜色好”,一是“流”与“留”。我们先说字。“流”与“留”并非假借字,意思完全不同,不可通假。留,尚存也,亡而未尽之意。《石灰吟》中“要留清白在人间”之“留”字,承上句“粉身碎骨”而言。《墨梅图》上,其花灼灼,并未零落成泥,故下句不可用“留”字。流,溢也,气盈而动谓之流。故云“流清气”以“满乾坤”。此一“流”字,墨香与花气共扑面,意境全出。“好颜色”与“颜色好”,在意思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语法构成不同,并不影响诗意。如果一定要在意思加以甄别,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这里来谈一谈诗律。原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好像是出律了,因为这句的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须平声,而“好颜色”是“仄平仄”,看起来不合律。如果改成“颜色好”,就正好是“平仄仄”,不但读起来气息通畅,而且诗意并无多大变化,所以有些版本在流传时就改成了“不要人夸颜色好”。那么是不是王冕的诗真的出律了呢?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犯这种底级错误的。王冕的原句并未出律,而是用了“拗救”。此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字,称为“拗”,第六字就必须用平声字来救,否则就“犯孤平”了。所以“好颜色”并未出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句,也属这种情况。

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一、会读诗

1、(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板书: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

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墨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五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