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字海

优秀作文是积累和运用大量词汇和表达技巧后的产物,代表了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小编精心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一

夜深了,一切都仿佛沉睡过去,唯有空中那一轮明月依旧眷恋着人间,撒下一片亮光,投向春江那一边。

往日流淌不止的春江,此刻也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和月儿挥手致意。它静静地流淌着,生怕惊动了水边熟睡的小昆虫。月光皎洁,在春江上亮了一块,波光粼粼,仿佛是撒在水面的钻石,耀眼得很。月影也耐不住这迷人的皎洁剔透,随水摇摆着,一直晃到水的那一边。

穿过了江流,照在岸边,纯白的沙石变得更加夺目,如月儿般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已分不清是月光还是沙石。月儿晃到哪儿,哪儿就会苏醒,睁开眼欣赏这月儿的美丽。江水也跟着流淌,为月儿引路,绕过了芳草丰茂的草原,路过了绚烂美丽的花林,如仙境般叫人向往。一切都是那样恬淡,那样柔和,月光依旧那样晶莹洁白,纯水依旧无止境地流淌着,但这天地间却一下子触为一体,天与江连在了一起,一样的颜色,没有界线,站在水边尽情欣赏着,人也就变得心情舒畅。抬头仰望月儿,它还是那样无私地奉献着,为黑夜增添一丝光明,也多一些宁静的和谐。它孤独但快乐着。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二

遍身的毛孔逐个张开饱和,羽翼渐渐丰满,思绪的门户飘满闪光的震撼!

这一阵阵捉不住的恢弘与激昂荡涤在殷红的感情世界里,仿若乘舟轻行于性情温驯而黑暗披落的大江。逐渐,黑白味调点染上平静的色彩,气温氤氲成雾气,画面燃烧起来绚烂成一片深蓝。不!那要更深一点,是月光抚揉下汹涌翻滚的水流。

调皮的水流在月光的冷冻中平复下来,朦胧的江心静然升腾起一朵娇艳的莲花喷红了周围模糊的界地;面似铁色的江水又粉黛了半个天空。这两种刺眼的颜色寂寞而相互弥漫,汇合在水天一线,倏然膨胀为春的灵性。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三

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读《春江花月夜》时心里有一片旷然天地。我不知道到底领悟了几分“以孤篇盖全唐”的气势,只是品着张若虚笔下消失不见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潋滟,花在夜色中悄然而开。我以为这是中国千年诗歌史上最华美的一章,你看这些一切组成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它们仿佛等着我的到来。这时候,盛唐气象就这样在面前铺展开来。

唐人似乎永远有我们不可及的风度,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隐现在他们的笔下。以后没有一个朝代像唐人一样满篇壮丽山河,也没有谁像唐人一样不著一字“我”,却通篇都是我。

自然与“我”的存在,几乎可称是唐诗最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仿佛生来有一种自信,似乎山河众多美景,从冥冥远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来,这也许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这种关乎宇宙意识的美学认知,其实也是源于与自然灵契相合。

我实在是羡慕极了唐人与山水这样紧密的关系。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经快成了盛唐的代号——海上生明月,阳春召烟景……这样的亲密与自豪,实在是久违了。

我记得玄武湖人满为患的呻吟,也听过钟山不堪重负的叹息。自然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阴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现代人仿佛从山水画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沦为景点,到处有我在,却再没有那一颗颗与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没有了那独笙幽篁的身影,没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迈,连柳子厚恐怕也无法对现今的西山讲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时大抵已经结束了。

然而岁月还在,江月仍待。

也许有一日,可赴山河旧约吧。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四

1、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4、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看,那漫天星光和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听,那草丛中依稀传来的虫鸣。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柔柔的,缓缓的。闭上眼,那倾泻的月光仿佛已进入到体内,暗香涌动、流光四溢,一幅绝美的春江花月夜图景清晰的浮现在眼前,一种前所未有的空灵之感一次次抨击着心灵。至纯的清澈带着丝丝哀怨,飘渺而又静谧,此时的心已融入这江水,此时的魂已融入这明月,此时天上人间千年已逝,月明依然。

——张柳。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0、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4、撩人的红色迎着醉人的蓝色,缓缓移动着淡粉的步伐。嗅着花香,听着鸟语,遥看大江东去。一片孤舟,一江春水,点缀着紫色的画面,海鸥浅飞,鱼儿欢呼,哼唱着蓝色的歌谣。

1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一个人的时候,又想你到泪流,这矫情的措辞经历过的人会懂。

我夜夜来到我们曾牵手许誓的江边,把我对你的思念告诉鸿雁,告诉鱼龙。只可惜,鸿雁不停的飞,也未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龙不住的在水中潜跃,却也未能挣脱月光的束缚,去到你身边传递我的思念。

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的快乐或委屈;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

——刘田。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五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六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七

听《春江花月夜》,我仿佛看到了许多我没有没有见到的景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春天,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在江旁边乘凉,明亮的月亮找到江面上。忽然,我看见有一位老爷爷在划着船,一阵微风吹来,满头大汗的老爷爷感到了一阵阵清凉。老爷爷用手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精神抖擞地继续划船。这时,我听见有一阵阵古筝声,我寻着声音找了半天,才发现古筝声是从另一艘船上飘过来的。

就在这时,我从幻想中醒了,才发现这不是事实,刚才的风景多美啊!你们觉着呢?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八

春,充满生机,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五彩斑琅的,蓝色――希望的象征,绿色――生命的使者,红色――激情的横溢,黄色――淳朴的风情。春让生命更加更富有那特有的活力!

江,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不论那江水是清澈或是浑浊,它们始终不变,伴着那与泥土击打的节拍,向那拥有极大魅力的东方奔腾而去。它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它的活力给人类带来了启迪!花花,那一朵娇嫩的小生命有着别有的美丽色彩,它娇嫩,它坚强。

团结才能让力量焕发光彩月,在那幽静的夜晚,一轮圆月将指引你走向前方。它富有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在漆黑的夜晚,月给你的不仅仅是光明,它还能给你带来丝丝的慰籍,它用太阳所赐给的光为人们无私的奉献着,它是必不可少的大自然的遗物。夜,静的可怕,对黑色的畏惧是人天生的。可是若没有了它,你将无视白色的存在,你也不将知道看不到五颜六色的痛苦。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九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为水、为月而折腰。这二者实在是美的化身,是宁静、悠远,是一直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水,万物之最,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汹涌澎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绘了水的迅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水的壮美。水也是诗人们抒情的借代物: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勾勒了一幅少女的初恋人儿向她表白的画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仑送我情,体现了汪仑对李白的深深情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别离之情。

月,美丽的化身,空灵、圣洁、晶莹,我想表达的太多太多,以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月的美,可古人就有办法:凉月如眉挂柳湾,月中山色镜中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最忘不了的还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光如水,水清似月。月美水美,月与水被诗人们吟诵了几百年,缠绵了几千年。

滟滟随波千万里,河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

春天的夜里,孤寂的明月,不尽地河流。极目远眺,江水初涨,受惊地水花高高跃起,奏起了无尽的哀鸣,和着大海的轰鸣声,一切便归入于这孤寂的洪流里。

江水随着大海不断地向上翻腾,在氤氲地水雾里,悄然升起一弦缺月。

水碧无暇,如镜,明月空幻,如花。水中花,镜中月,交织着流光,掩去了浪迹的天涯。

待到雾气隐去地地方,江水绕着原野,诉说自己的哀肠,月牙儿静静地铺陈着皎洁的月光,莹润着溢着暗香的花林,任香味摇曳。

空中划过晶莹地霜雪,带着无尽的梦落下。进入梦的世界,忘却了现实的光彩,看不见被月光融化的汀上白沙,想不起消逝的雨雾年华。

缘,非圆。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一

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该是通过对江南春色、江畔月色的生动描写,和“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深邃的宇宙意识、深刻的生命意识、深沉的情感意识,和深长的人生意识.四种意识交织、盘旋,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生命态度,与崇高的生命价值.

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思想,就可以从这四个意识入手进行解读,本文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对这四个意识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诗的主题.

作者在诗歌一开始,便用空灵的笔墨,将“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一一铺展开来,在这幅水墨的画卷中,作者集中体味的是在景色之后的宇宙无穷的意识,展现了作者对宇宙深邃的思考.

1.空间的无限给作者带来的“自我渺小”之感。

空间上来看,作者将春江花月夜的美感用一个“生”字点活,紧接着采用优美的语言,将眼前这些水绕汀州、月照花林的景色意义铺叙开来,分别叙述了春、江、花、月、夜得优美动人,写的人陶醉其间,心驰神往.这空间上的开阔与无限延伸,给了作者以无限的想象,同时也给了作者对比自我的渺小之感.

2.时间的不尽给作者带来的“生命短暂”之感。

时间上来看,在景物描写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生命和宇宙永恒的话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面对江天的浩瀚无际,作者从空间上的景物起兴,感叹时间上的永恒,面对着不尽的历史,作者集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对比是有侧重的,在空间无限与自我渺小的对比中,作者突出的强调是空间的无限,同样在第二个比喻之中作者侧重表达的是时间不尽之感,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深邃的宇宙意识.

二、“时空永恒”和“人生短暂”对比中的生命意识。

时空无尽与人生短暂的对比,让人兴发感叹,有人因此而奋发向上,建功立业,也有人会因此而沉落颓废.张若虚无疑是属于前者的.面对空间的无限,张若虚想到的是“万物与我为一”的十足开阔的奋发精神.而面对时间的不尽,张若虚却写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豁达的句子,的确,个人的'生命短暂之于宇宙之永恒的相比,当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存在,构成了人类生命的永恒,与明月共存天地之间,到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高度.“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一句,集中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奋发的人生意识.给人以昂扬的生命的力量.

三、“游子—思妇”相思之中的情感意识。

紧接着上文,作者将着眼点从无限的宇宙,和人类作为生命的整体转向到个体的人物描写,从物我的对比,转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面对这样美丽的景色,看着江水一去不返,作者想到的一是思妇感叹生命的流逝,一是游子客居的思乡之情.

对于思妇而言,在思念的煎熬之中,想起对此明月,但是此时此刻的明月不但不让她开心与快乐,相反却引起了他的刻骨相思之情,所以她试图将这月光遮挡,但这无疑是自欺其人的,结果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而思妇的思念也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与动作中间,逐渐的升华,最后,思妇希望通过月光,寄托自己的心意,她将自己的心思写在信中,希望鸿雁托书,锦鲤传信,但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又如何寄托自己的思念呢?至此,思妇的思念之情被写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思妇的相思是刻苦的,但是对于游子漂泊异乡而言,更是悲哀与感伤:“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游子是多么的希望回家看一看,当游子看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的景色时,不禁想起时光飞逝,而自己功名未见,又客居他乡的悲哀.斜月沉沉,游子此刻的思乡怀人之情达到了极点,最后以“碣石潇湘无限路”一句作结,包含了沉沉的悲慨之情.再一次用“春、江、花、月、夜”收束,浑然一体,情景交融.

四、积极实现人生价值,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人生意识。

作者虽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写了宇宙的永恒对比下人的生命的短暂,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从整个人类生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积极乐观的生命意识.

另外,作者借“游子—思妇”主题写情感的思念,对家乡,对爱人的思念,但是并没有沉迷于此,而是借此激发了自己奋斗、建功立业的意识.表现了积极的生命态度.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二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现存的两首诗之一,张若虚也仅凭这首诗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思妇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内涵和形制上显示出了空前的创造性,被誉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全诗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勾勒出充实的意象和开阔的境界,以众多意象交融形成完美的诗境。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细腻的情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即情中有思。

全诗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月光与其他景物交融形成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感受体认。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文中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中间部分是对思妇的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月亮对思妇的怜悯,体现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

后半部分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斜月来烘托离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遮隐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渲染了诗人的.孤寂,表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其对月圆人聚的向往。

作者在诗里营造了一种自然界各种美景融合为一、如梦似幻的境界,但最重要的是他由相思恋人引发出对全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注,即生命是有限的,而自然界是无穷的,我们都是历史中的小小尘埃,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但诗人自己又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人类的生命也像自然一样生生不息。

虽然全诗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忧伤是从优美感悟而来,伤感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篇的题目就使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月亮升起,降落的运行过程为线索,有层次,极其细腻地对自然和人生的描写。它精细地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种种景色,同时又以自然美为背景,抒发了委婉缠绵的相思离别之情,对人间爱情的赞美。在对自然美,爱情美的描写中,处处体现出对人生哲理,自然奥秘的思索与探寻。

诗人运用景物,构成意境,烘托感情,表达思想,极富有艺术匠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来写,以月为主。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将悠远的时间,廖廓的空间,以及江上,空中,楼头的众多景物,连同不眠的思情,漂泊的游子连接在一起。在空旷迷茫的月色笼罩下,组成了丰富多彩,浑融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表达了无穷的诗意,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前半部,重在描写景色,是实写。例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写抒情,情产生于景,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子,景中有情有意。结尾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作品有情有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交织成了有机的整体。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旷世佳作。它产生出了永久永久的魅力,它也使作者赢得了永久永久的声誉。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看上几遍,读一读,将诗人的情感洒落在自己的心上。去体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探寻那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婉转和谐的美的真谛。

如果说如此比较就能得出张若虚《春江》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未免过于武断,要全面了解张诗的独到之处,还应该将这个范围扩大一些。历来人们喜将刘希夷的.《代白头吟》与之比较,可以说两首诗的思想境界有相似之处,都有感伤时序,抒发人生短促的思想,但两诗的诗歌意象相差很远。因此,我觉得卢照邻的《明月引》倒与之有很强的可比性,突出的表现在:两者都是把“月”比作描写的中心对象。林庚在《唐诗综论》中说:“这一个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现象,是结合着中国人民感情的月,是被中华民族传统所丰富了的月,一般来说,比西洋诗中“月”的接触面要显得宽阔得多,这就是广泛意义的民族形式。”的确,月这一意象带有很多别有的情感特征。先看这首卢照邻的《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浮云卷霭,明月流光。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澄清规於万里,照离思於千行。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明月引》也是乐府旧题,属《琴曲》,此篇是卢照邻沿袭乐府古题之作。全诗紧紧围绕明月展开,通过变幻复叠的意象,参差错落的句式,化用楚辞的意境,对深秋月色和春夜离人相思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诗情画意,可谓好诗。我们可以看到其与张诗除了都是把“月”作为中心意象以外,在主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以月夜为背景,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然而公允的说,两首诗在艺术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张诗相比,卢照邻《明月引》全诗意境则显得狭小,不够开阔,通篇只限于对明月的描绘,张诗中意境悠远,视野开阔,意象丰富。虽也以月为主,但其他意象“春江”、“花”、“夜”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月”起到了映衬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使全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意境更加优美开阔。

另外,此诗的思想内涵略逊一筹,它着重抒发的是夜中离人相思的情感,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而这类题材可谓是屡见不鲜,上至《诗经》中的《伯兮》、《君子于役》、再到古诗《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近到沈俭期的《独不见》、沈如筠《闺怨》。张若虚则独出机杼,给这类传统题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一借助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不仅咏歌清丽的自然景色,抒发思妇的离情别绪,更重要的是诗中所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它显示的是,少年时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

除此以外,张诗也反映了处在成长期的少年的不安、彷徨和迷惘,还有些许的期待。这也许是处在初盛之际的张若虚的心灵写照,更是处于上升期的李唐王朝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初盛之交广大国民弘廓博大的胸襟和和衷共济的面貌以及真诚美善的人文关怀。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四

月明的夜晚是美丽的,月初生,仿佛就在召唤江水,使他肆虐地将水伸向天空,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江水不能容忍比他更美的月光,奔腾地冲向大海。江海同起,诉说自己心中的不悦,而月光只在水中闪烁荡漾,快乐而纯洁,这是少女之美。

走上了江岸,月光满洒芳草丰茂的原野,林中的花朵都变得晶莹洁白,到处都是洁白一片,那是空中的流霜?还是岸上的白沙?不,,那一切都在月光的怀抱下,感受着光明,体验着宁静与温暖,这是慈母之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五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月在一夜之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前呼后应地切合诗情的起伏让五种诗歌的.意象丝丝入扣,和谐地构建诗歌的意境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实就是一首回环往复的《爱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美丽的画卷一打开: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意象阔朗明丽、清新出尘、神秘朦胧、气势宏伟。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让人遐想联翩,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的丹青妙手轻轻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题面。月光精致地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巧妙地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境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恒--短暂,时空无限,生命有限,诗人的心灵与自然有了一种神性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别开生面的翻陈出新,轻巧的把诗歌的基调定在“哀而不伤”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传。自然地由景到人,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青枫浦等托物寓情,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哀伤,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回环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诗人以飘泊无定的愁心来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蕴探广,情韵悠扬。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几句诗很巧,诗人没写自己的思念而写想象中的爱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对思妇的怜爱和歉疚溢于言表,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既肯定了生存价值也体现了生命意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摇曳的向往与归宿,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的实境中蕴含着梦境,这样的时空叠合、虚实相间、婉转悱恻的写法真的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羡慕月夜回家的游子,想象中温暖的家园,诗歌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作结笔,可以说既是写月落亦是说同情。让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个空灵邈远的魅力意境。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中诗,画中画的上品之作,有机地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会于一炉,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诗人依次有序地描绘月光笼罩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富有诗意的景象,宛如一幅淡雅淋漓的水墨长轴画卷,月亮是轴心,是神魂。并且,按照时间先后来布局谋篇、安排诗歌的结构的: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楼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雾)。

我国传统美学中,对情的强调是一贯的。如《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对于诗歌而言,情感是诗歌的本质,张若虚的深情也是《春》诗的魅力之所在。他笔下的月是情爱的意象,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是对人类精神的不懈追求。月亮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切身感悟和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的深刻认识。可见,这首诗歌在思想与艺术上是超然的,它把“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有机地融入了诗情画意之中,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逐层铺展,清丽而幽美,柔婉而酣畅,宽泛而轻淡,真切而缠绵,就好似三月的雨丝缓缓地沁人心扉,弥漫着“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魅力,把大自然之景与诗人感悟之情浑然于一体,从而创造了一个哲思睿智、恬淡豁达、寥廓悠远、虚静深邃的艺术境界。

后记:

我以此问题浏览了很多资料,大多是:(一)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二)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余下二十句: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结构上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六

清晨,吮吸着空气中的清新气息,我独自一人在朦胧的白雾里徘徊,在一条乡间小道上蹒跚踱步。

路边的嫩草被露水所包裹,晶莹剔透的素影在阳光下焕然一新,处处透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我停住了脚步,抬起沉重的头仰视上方,透过绿叶我看到金色阳光下的树叶的纹路,它格外耀眼,翠色欲滴的色彩让我大脑顿时清醒许多。

或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多了一种古朴的气味,树枝上的鸟被雨水淋过,羽毛上泛着浓重的色彩,它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显然不怕我,我对它着实无语,微笑一下就又踮起脚尖向前迈。

由于路面不平,许多凹下去的水洼被我一脚踏入,溅起一圈圈涟漪,向四周扩散。我没注意到脚下,反而一直向四周环视。站在桥头,我清楚的看到东方缓缓升起的红日,黎明时分的雾气在阳光下消散,我的`视线也更加清晰,所以我向远处眺望,一排排树影映入眼帘,它们呈墨绿色,给人一种威严感。之后我能清楚的看到那一片片绿海,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舞动,整齐划一的节奏让我陶醉其中,不不由自主的站在桥头最高处俯视这壮观的景色,我大口的呼吸这被麦苗和树叶过滤过的空气,一种清凉之意流入心窝,整个人都振奋了。

从桥头上我不舍的下来后,看到绯红的天际开始泛黄,就开始向家里走去,在回去的路上行人的确多了,但不向城市里那样喧闹,乡村是寂静的,但是这份寂静被各种景物所衬托,却很淡雅。

乡村的基调就是这样,永远都是宁静淡雅的存在。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七

月光如潮,我孤独地驾着一叶扁舟,飘荡在早已如明玉的湖面。船儿在湖面泛起一条条水花的同时,我也在心中激起了阵阵哀愁。此刻远在故乡的她或许已经被明月照的难以入睡,挥之不去的月光或许已使她更加思念在外的我。我望着明月,仿佛看见她依然美丽的面庞在明月的映衬下更加迷人,那关切的目光带着一丝丝期盼,不知她此刻是否也看到了我,也许她正在心中默默地祝愿月光能照亮我的路途。

我无奈地笑了,鸿雁飞不过月光,蝴蝶飞不过沧海,鱼龙也只能泛起波纹。这一切我无法改变,正如我心中相思却无法相间,我只能将我的心和着月光,静静地飘向远处,将思念化作清烟飞向夜空。

漫漫长夜终于在月光的脚步下走向终结,可我心中的愁绪却没有随它远去,而是随着太阳升起。江水仍在流淌,时光依旧飞逝。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改变,虽然路途在变远,但彼此的心却更加贴近。不只何时才能乘月归去,想到此,烦恼更深,但只要心中有她,她的心中有我,离愁永远只是离愁。“剪不短,理还乱”也罢,“抽刀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也罢。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八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的。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的,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的,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的,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十九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月在一夜之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前呼后应地切合诗情的起伏让五种诗歌的意象丝丝入扣,和谐地构建诗歌的意境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实就是一首回环往复的《爱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美丽的画卷一打开: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意象阔朗明丽、清新出尘、神秘朦胧、气势宏伟。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让人遐想联翩,一个“生”字赋予明月与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的丹青妙手轻轻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题面。月光精致地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巧妙地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境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恒--短暂,时空无限,生命有限,诗人的心灵与自然有了一种神性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别开生面的翻陈出新,轻巧的把诗歌的基调定在“哀而不伤”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传。自然地由景到人,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青枫浦等托物寓情,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哀伤,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回环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诗人以飘泊无定的愁心来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蕴探广,情韵悠扬。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几句诗很巧,诗人没写自己的思念而写想象中的爱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对思妇的怜爱和歉疚溢于言表,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既肯定了生存价值也体现了生命意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摇曳的向往与归宿,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的实境中蕴含着梦境,这样的时空叠合、虚实相间、婉转悱恻的写法真的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羡慕月夜回家的游子,想象中温暖的家园,诗歌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作结笔,可以说既是写月落亦是说同情。让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个空灵邈远的魅力意境。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中诗,画中画的上品之作,有机地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会于一炉,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诗人依次有序地描绘月光笼罩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富有诗意的景象,宛如一幅淡雅淋漓的水墨长轴画卷,月亮是轴心,是神魂。并且,按照时间先后来布局谋篇、安排诗歌的结构的: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楼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雾)。

我国传统美学中,对情的强调是一贯的。如《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对于诗歌而言,情感是诗歌的本质,张若虚的深情也是《春》诗的魅力之所在。他笔下的月是情爱的意象,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是对人类精神的不懈追求。月亮本是古代诗词中司空见惯的主题,但作者写来却别有风味,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切身感悟和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的深刻认识。可见,这首诗歌在思想与艺术上是超然的,它把“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有机地融入了诗情画意之中,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逐层铺展,清丽而幽美,柔婉而酣畅,宽泛而轻淡,真切而缠绵,就好似三月的雨丝缓缓地沁人心扉,弥漫着“润物细无声”的艺术魅力,把大自然之景与诗人感悟之情浑然于一体,从而创造了一个哲思睿智、恬淡豁达、寥廓悠远、虚静深邃的艺术境界。

后记:

我以此问题浏览了很多资料,大多是:(一)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二)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余下二十句: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结构上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二十

1、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9、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0、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6、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7、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春江花月夜的初中(精选21篇)篇二十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张若虚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又将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遥相呼应。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张若虚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泻染春江浩阔,反复咏唱春月皎洁。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鱼龙、潇湘、碣石等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鸿雁、雾等作衬,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缔。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是思妇感情波涛澎湃激荡到极点的升华,而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的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是全诗感情冲动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四句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虚实相间,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

最后一段,天已将晓:“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四句是写离愁夜曲结束,新的一天的思恋情歌开始。“摇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妇那摇人心旌的如梦似幻的真挚相思之情,使无形的感情真实可感。

总之,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特定场景衬托,由九个形象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离妇的离愁。张若虚紧扣这一离愁至重、意境浓郁的中心来谋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随情移,从而使诗的意境既见层次又浑然一体,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声韵之美,对《春江花月夜》诗情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其中对春江明月张若虚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律与张若虚感情的内在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这首诗虽然带有许多感伤和凄凉的韵味,但由于张若虚善于严格把握声韵,因此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

此外,《春江花月夜》的许多诗句还富于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诗句情理结合,抒发了个人生命短暂,宇宙永无穷尽的哲理性感叹。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张若虚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张若虚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张若虚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相关范文推荐

    消防教育演讲稿(优秀16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特定场合下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精心准备的一篇具有逻辑性和岗位性的话语材料。希望这些演讲稿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演讲的技巧,取得更好的演讲

    新员工入职演讲稿大全(22篇)

    演讲稿的写作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需求和背景知识,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掌握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演讲的要点和特点。尊敬的x总、尊敬的各位领导、

    激励高三高考的演讲稿(汇总14篇)

    通过阅读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演讲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具有深度和洞察力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和思考。亲爱的老师们,

    母爱的滋味记叙大全(19篇)

    在写作中,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眼光和思考方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优点与经验。小时候为我讲睡前故事,对我甜言蜜

    新公司房屋租赁合同(通用16篇)

    租赁合同是租赁过程中双方权益和义务的有力保障,具有法律约束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租赁合同的典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出租人(甲方):电话:

    自有花开时范文(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观点独特、语言流畅的作文。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思维深度,我想我

    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应该具备客观、准确、简明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希望通过阅读以下调研报告范文,大家能够对报告撰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就是我的未来(专业17篇)

    优秀作文是在各个文体中,以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思敏捷,充分展现了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各类优秀作文的精彩摘录,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

    介绍西安钟楼(汇总18篇)

    优秀作文往往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内容,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优秀作文能够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

    心中的初中范文(12篇)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节选,不妨一读,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写作的新思路。我不属于这个星球,